品读文本多维阅读提升思维

合集下载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培养阅读兴趣、深入理解文本、积极思考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一、培养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基础。

只有对阅读感兴趣,才能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

要培养阅读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有兴趣的读物才能让我们保持阅读的动力。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或者与自己关注的领域相关的读物,如小说、传记、科普书籍等,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2.多样化的阅读方式除了书本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网页文章等多种方式进行阅读。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阅读的广度,还可以培养多样化的思维方式。

二、深入理解文本阅读理解能力是指在阅读中准确把握并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的能力。

为了提高这一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仔细阅读在阅读时,应该放慢节奏,认真理解每个句子的含义,并思考作者为何这样表达。

可以标注关键词、进行批注,以帮助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适当运用阅读技巧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阅读技巧辅助理解。

比如,猜测词义、推断作者观点、判断文章结构等。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三、积极思考积极思考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思考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升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

1.提出问题在阅读时,可以自己提出一些问题,思考其中的细节、逻辑关系和缺失的信息。

这样有助于激发思考,提高自己的解读能力。

2.展开联想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与自身经验和知识的联系展开联想。

将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经历、观点相互结合,产生新的思考和想法。

3.辩证思考在接触不同的观点和观点冲突时,应该学会辩证思考。

分析不同观点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其进行比较和评价,以培养全面性的思维能力。

总之,要提高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阅读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其次,要深入理解文本,仔细阅读并适当运用阅读技巧;最后,要积极思考,在思考中提出问题、展开联想和进行辩证思考。

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思维品质

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思维品质

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思维品质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是相互促进的,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适当的训练,可以提升阅读能力并培养思维品质。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

要提升阅读能力,首要的是培养阅读习惯。

每天保持一定的阅读时间,不仅可以增加阅读量,还能提高阅读效率。

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有挑战性的书籍和文章进行阅读。

要提升阅读能力,要注重阅读技巧的学习和练习。

阅读不仅要追求速度,更要追求深度。

要培养良好的阅读技巧,如提取主旨句,理解作者观点,分辨事实和观点等。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逐渐提高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除了提升阅读能力,还要注重培养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的是人的思考能力和思维习惯。

要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首先要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待问题和观点应该持有质疑和分析的态度,不轻信一切,要求合理性和证据支持。

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可以避免盲从和思维定势。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发现问题的新颖解决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包括多角度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对问题的启发和灵感。

要培养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指通过分析和推理,找出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案。

培养逻辑思维需要通过学习逻辑学和推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解证明过程和相关逻辑规则,进行逻辑训练和思维实践。

要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

思辨能力是指人们通过比较和辩证的思考,找出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对问题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和审视。

培养思辨能力需要培养质疑和辩论的意识,学会与他人进行思维碰撞和交流,提高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深度。

要提升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阅读习惯和技巧,通过持续的阅读和反思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要注重培养思维品质,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思维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思维品质。

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思维品质

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思维品质

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思维品质阅读是一个人终身受益的技能,它不仅能够增加知识,开拓视野,还可以提升思维品质,培养人的智慧。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量的快速增长和碎片化阅读的普及,很多人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呈下降趋势。

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成为了当下教育和个人成长的重要课题。

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人们可以了解世界、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解决实际问题,还是开拓思路,都需要依靠丰富的阅读经验。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阅读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不仅有纸质书籍、杂志,还有电子书、网络文章等多种形式。

提升阅读能力不仅仅是指提高文字理解的能力,还包括适应不同阅读形式的能力,包括速读、扫读、精读等技巧。

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更好地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阅读对于培养思维品质也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不仅让人们接触到不同的思想,还可以激发个人的思维,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人们需要理解作者的观点,辨别信息的真伪,进行思想碰撞和交流,这些过程都需要运用到自己的思维能力。

随着对不同类型、不同水平阅读材料的接触,人们的思维也会不断得到锻炼,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阅读可以有效促进人们的思维发展,培养人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提升个人的智慧和素养。

那么,如何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呢?要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人们更有条理、更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要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

无论是速读还是精读,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

也要注重扩大阅读面,接触更广泛的阅读材料,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对世界的认识。

要注重对阅读内容的思考和交流。

阅读之后,要及时进行思考,总结归纳作者的观点,分析评价文章的优缺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利用教材文本 提升思维能力

利用教材文本 提升思维能力

利用教材文本提升思维能力提升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

教材是我们学习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阅读教材文本,我们不仅可以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结合教材文本,谈一下如何利用教材提升思维能力。

一、多维度阅读教材阅读教材不仅要看懂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

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可以从多维度阅读教材入手。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概括和归纳的方式,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和整理,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找到教材中的“知识痛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思考并验证知识教材中的知识往往比较抽象,我们应该通过思考和验证来深入理解和掌握。

例如,当我们学习到某个知识点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比如:这个知识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它的应用有哪些场景?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或者案例分析来验证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这样有利于我们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建立知识链条教材中的知识往往是相互关联的,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知识链条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例如,当我们学习一门学科时,可以将所学知识按照脉络串联起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

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整体上去认识知识,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四、跨学科融合思考教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跨学科的融合思考来开阔我们的思维视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比如,在生物学中涉及到的免疫系统和化学中的化学反应原理,我们可以通过跨学科的视角来理解两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并深入探究它们的关联性。

总之,利用教材文本来提升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多维度阅读教材、思考并验证知识、建立知识链条以及跨学科融合思考等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发展需求。

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思维品质

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思维品质

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思维品质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它不仅代表着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代表着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品质。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

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要想提升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对阅读的兴趣。

只有对阅读感兴趣,才能有动力去学习阅读,进而提升阅读能力。

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保持坚持不懈的阅读,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要注重词汇积累,扩大词汇量,丰富阅读素材,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

要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比如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丰富自己的思想。

培养思维品质。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他的修养和素质。

要想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首先要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

要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要有辩证的思维方式,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要学会换位思考,对待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

要注重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要培养开放的思维方式,能够接受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能够善于创新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要注重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丰富自己的思维内容。

只有培养了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在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思维品质。

通过阅读,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丰富自己的思维内容。

在阅读中,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思想,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了自己的开放思维。

通过阅读,也能够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文中的逻辑关系,推理文章的观点和结论,从而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所以,提升阅读能力是培养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的阅读,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提升孩子的阅读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

提升孩子的阅读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

提升孩子的阅读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阅读是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能提升孩子的阅读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方法来增强孩子的阅读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培养阅读兴趣要提升孩子的阅读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首先需要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家长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图书、故事书、漫画等,带领孩子一起探索阅读的乐趣。

此外,家长也可以选择参加阅读活动,如图书俱乐部、阅读比赛等,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快乐。

二、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为了提升孩子的阅读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家长应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除了经典文学作品,还可以给孩子提供科普书籍、历史故事等各个领域的书籍。

这样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多元思维。

三、开展阅读讨论与孩子进行阅读讨论是提升他们阅读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阅读的内容,与他们一起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进行分析与思考。

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讨论中,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引导孩子进行创造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是提升孩子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想象。

比如,可以让孩子写下自己的故事情节、改编故事结局等。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为了提升孩子的阅读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家长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除了给孩子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还可以鼓励孩子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科技展览等,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

六、鼓励孩子参与实践活动除了阅读,还要鼓励孩子参与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科学实验等。

通过实践活动,孩子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同时,家长还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不要给孩子过多的限制和压力,让他们能够自由地阅读和思考。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阅读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多维“品读”英语文本,提升初中生的思维能力

多维“品读”英语文本,提升初中生的思维能力

多维“品读”英语文本,提升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摘要】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多维“品读”英语文本可以帮助他们提升思维能力。

通过拓展阅读引发思考,初中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多角度解读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培养多元思考的能力。

比较分析不同文本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逻辑推理能力。

创意写作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实践应用英语知识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维“品读”英语文本可以助力初中生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思维能力,多维“品读”,英语文本,拓展阅读,思考,多角度解读,理解能力,比较分析,思维灵活性,创意写作,创造力,实践应用,逻辑思维,助力,全面发展。

1. 引言1.1 初中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初中生处于青春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认识、信息加工和决策选择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的学习成绩、社会适应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思维能力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学习上的挑战,更是为了迎接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初中生正处于认识自我和社会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能力决定着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培养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问题、提炼问题的本质、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判断。

这种能力不仅仅在学习时发挥作用,更是未来进入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必备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培养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对整个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多维“品读”英语文本,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2 多维“品读”英语文本的意义多维“品读”英语文本的意义在于通过多种方式去理解和分析英语文本,从而提升初中生的思维能力。

多维“品读”英语文本,提升初中生的思维能力

多维“品读”英语文本,提升初中生的思维能力

多维“品读”英语文本,提升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在当今社会,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对于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已经成为必备的能力之一。

仅仅掌握英语的语法和词汇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维度地“品”读英语文本,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成为当前英语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积极营造多元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多元思维是指学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不同思维方式和方法,将各种不同的思维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面、多角度的综合性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营造多元思维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思维体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内容广泛、类型丰富的英语文本,如科普文章、小说、故事、名人传记等。

通过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文本,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培养多元思维。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英语教学内容。

通过多媒体资源的使用,能够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感受英语,激发其思维深度,培养多元思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讨论、辩论、展示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培养多元思维。

以上所述的多元思维环境的营造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思维体验,使他们在“品”读英语文本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文本解析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指在对信息进行理解、分析、评价和解释的能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具有质疑、辨析和判断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其文本解析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对文本进行质疑和思考。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使他们在“品”读英语文本的过程中,能够从多个角度去解析文本,提升其文本解析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文本分析的实际操作,如翻译、改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文本多维阅读提升思维作者:周颖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9年第12期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英语阅读教学逐渐重视文本的深度解读,学生不仅要解读文本的话题和内容,还要解读作者写作的修辞手法及其言下之意,要在关注作者说了什么的基础上,思考作者表达思想的方式及其背后的原因,并为自己的判断寻找依据。

文章从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存在的普遍问题出发,探讨如何从文本特征、结构、意图、悬念等角度进行文本品读,采用对比、追问、思辨等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多维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 ; G633.41;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34-0020-0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学生初中阶段英语阅读的要求表述如下: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文本解读“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轻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现象,故平时的阅读教学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1.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词汇和语法教学,课堂上缺乏思想交流和碰撞的环境,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文本导入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但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不多,教师往往直接进入课文,忽视学生对文本特征的感知和体验。

课堂教学的开展基本停留在文本内容的浅层理解上,教师很少引导学生关注不同阅读文本的体裁和特征。

3.文本解读过多地注重信息的表层理解,出现比较多的what、who、when、where等类型的表层问题,较少涉及why、how等类型的深层次问题,学生的思维不能打开,阅读流于表面。

4.教师对文本阅读补充不够,导致学生拓展积累不足,没有对文本知识进行拓展和巩固。

二、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品读文本,多维阅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注近几年的中考阅读理解题,会发现命题者更多关注情感、态度维度,弱化信息查找,更多要求学生理解文本特征、结构、主旨,作者意图等,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探究,凸显思维能力方面的考查。

行之有效的文本解读策略能帮助学生最大限度挖掘文本的内在涵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解读文本特征
文本特征主要指对印刷材料所做的改变,目的是提供与标准印刷体不同的视觉特征,主要包括字号、字体、图片、图表、工具条、线条、说明等。

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标题、插图或副标题来激活背景知识,预测文本的内容及作者的意图。

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为例,本单元Section A的3a标题是“The Difficult Search for American Products in the US”,文本前面有一幅插图:一面美国国旗,上面却粘着一张“MADE IN CHINA” 的标签。

笔者以前是先板书标题,然后按照书本提出的问题“What two things did Kang Jian want to buy in America? Where were they made?”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問题直接阅读
文本,学生回答好问题后,再进入文本解读。

但笔者总是觉得自己在领着学生走马观花,没有真正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意识和能力。

现在笔者尝试先呈现书本上的那张图片,让学生仔细观看,并问学生:“What’s this?” 学生能清楚地说出:“It’s an American national flag.”于是笔者追问:“Where was it made?” 学生在仔细观察了图片以后回答:“It was made in China.”笔者再次追问:“So is the flag an American product or a Chinese product?”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辨别,有的会说:“It is an American product.”有的会说:“It is a Chinese product.”再与文章标题“The Difficult Search for American Products in the US” 一结合,就一目了然,话题也打开了。

讨论完图片,笔者觉得还可以拓展,又追问:“Why is it difficult to search for American products in America?” 这样,促进了学生思考和讨论,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有效地引入了教学主题,不仅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了文本,还较好地完成了激活学生思维的任务。

2.解读文本结构
在有关阅读心理过程的各种认识中,笔者倾向于采用将自下而上( the Bottom-up
Model )和自上而下( the Top-down Model )两种模式相结合的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的图示,使得语言知识与背景信息相互补充,以获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一般文本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三种:总—分—总、总—分和分—总。

教师在文本结构方面首先可进行浅层解读,让学生明白作者对文本的结构安排,另外也要进行深度解读,让学生能找出文本的主线和脉络,使他们的认知更加有条理、清晰。

比如人教版九年级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这一单元的阅读文章“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一段一段解读,即(第1段)篮球的概况—(第2段)篮球的发展—(第3段)篮球的普及,就是比较低层次的文本解读。

我们只有不断深入文本,才能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渗透其中。

结合文本,可以设计出这样的思维导图:
阅读理解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理解文本中信息点的关联方式”。

由于有这样的相互联系,文本才能作为一个整体被理解。

通过对文本结构的图示化,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从而对不同的信息点进行整合。

3.解读文本意图
培养思维能力,需要在正确理解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尝试找到最好的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所以以文本为依据,正确理解课文要义是第一步,对于文本主要内容进行思考辨析,弄明白作者的意图是第二步,最后生成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班级分享和交流。

如人教版九年级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这一单元的Section A 的3a Mom Knows Best一文的教学,笔者设计了一张对比表格(如表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完成这张表格后,学生对于文本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这些细节填写完全依据阅读材料的内容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有了表层理解后,再层层深入,让学生进入思维状态。

所以笔者又设计了一张表格(表2),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把文本材料、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考有条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和同伴进行思想交流:
对于这篇阅读文章,笔者的解读是作者通过这首诗歌,不仅呈现了新的词汇,再现了本单元要求学习和掌握的should be allowed to do sth. 的句型,更重要的是,通过描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母亲的互动交流,利用细节的刻画引发学生的思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导。

4.解读文本悬念
阅读文本时,经常会碰到结尾处留有悬念,对悬念进行解读,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这些悬念本身承载着多种信息,在閱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这些信息,设计一些活动,为学生搭建思维的平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1)悬念拓展。

如人教版九年级Unit 9; “It must belong to Carla.”这一单元中,Section A 的3a作者最后给出了“The noise-maker is having too m uch fun creating fear in the neighborhood.”的悬念,教师可让学生拓展接下来这个小区还会发生什么。

可以用一些问题作为支架:①Who may be the noise-maker?②Is the noise-maker a person or an animal?③Will the noise-maker simply go away?
(2)悬念辩论。

让学生针对作者留下的悬念分组进行辩论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深入解读文本的另一种有效方式,但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个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可以将该活动放在第二课时或者口语课上开展。

如人教版九年级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Section B 2b 的阅读文章“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根据最后一段“They always talk about what will happen if I don’t succeed. But I will!”这一悬念,笔者设计了“Will Liu Yu succeed in the future?”这一辩论话题,让学生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和留下的悬念进行推测。

在这些辩论中,学生有话可说,所探讨的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在激烈的争论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研究表明,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想象、假定、改造、设计、推测等生成性任务,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性学习。

(责任编辑周侯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