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式刚架常见问题及其改进措施解析
门式刚架钢结构工程施工问题及解决方法

门式刚架钢结构工程施工问题及解决方法门式刚架钢结构工程施工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技术人员、工人对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学习,切实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督检查,积极发挥施工、监理等各方面的作用,做好各分项工程的工序验收工作,才能保证钢结构工程的整体质量。
以下是钢结构工程施工问题及解决方法:(一)构件的生产制作问题门式钢架所用的板件很薄,最薄可用到4毫米。
因为用火焰切割会使板边产生很大的波浪变形。
目前H型钢的焊接大多数厂家均采用埋弧自动焊或半自动焊。
如果控制不好宜发生焊接变形,使构件弯曲或扭曲。
多薄板的下料应首选剪切方式而避免用火焰切割。
(二)钢结构安装问题(1)应用定型卡盘将预埋螺栓按设计位置卡住,以防浇灌混凝土时发生位移;柱低钢板预留孔应放大样,钢柱位移预控措施浇筑混凝土基础前,确定孔位后再作预留孔。
(2)对垂直偏差,应在固定前予以修正。
柱垂直偏差过大预控措施钢柱应按计算的吊挂点吊装就位,且必须采用二点以上的吊装方法,吊装时应进行临时固定,以防吊装变形;柱就位后应及时增设临时支撑。
(3)如采用二次灌浆法,在柱脚底板开浇灌孔(兼作排气孔),利用钢垫板将钢柱底部不平处垫平,并预先按设计标高安置好柱脚支座钢板,然后采取二次灌浆。
钢柱底脚有空隙预控措施钢柱吊装前,应严格控制基础标高,测量准确,并按其测量值对基础表面仔细找平。
(三)柱脚安装问题(1)锚栓连接问题现象:部分未露2~3个丝扣的锚栓。
柱脚锚栓未拧紧,垫板未与底板焊接。
措施:应采取焊接锚杆与螺帽;以防失火时影响锚固性能,应补测基础沉降观测资料。
在化学锚栓外部,应加厚防火涂料与隔热处理。
(2)预埋件(锚栓)问题现象:直接造成钢柱底板螺栓孔不对位,造成丝扣长度不够。
整体或布局偏移,标高有误,丝扣未采取保护措施。
措施:必须复核相关尺寸及固定牢固。
钢结构施工单位协同土建施工单位一起完成预埋件工作,混凝土浇捣之前。
门式刚架结构体系的常见通病及防范措施

门式刚架结构体系的常见通病及防范措施一、锚栓1.锚栓的锚固长度由砼基础的强度而决定,有些设计图纸对基础的设计强度未提出具体要求,砼的握裹力可能不足;2.锚栓埋入后,砼已达到初凝阶段,锚栓遭受碰撞;3.锚栓预埋时位置不正确或受外力弯曲,而不恰当的校正;4.锚栓露头太长埋入深度不足。
上述等情况都能使锚栓不能发挥应有的抗拉强度而失效。
二、二次浇注层砼基础面与柱脚底板之间约有75~100mm的二次浇注层,设计要求采用微膨胀细石砼。
有的图中要求无收缩细石砼,其实是一回事,但往往施工部门利用普通砼。
作为二次挠注层,有时柱脚底板尺寸又较大,还有抗剪键的预留孔,二次浇注层填灌不密实,砼的水灰比过大,干缩后出现二次浇注层与柱脚底板分离。
柱脚不能有效的将力传递到砼基础,对整个门式刚架带来隐患。
设计时应将柱脚底板开溢浆孔同时要求施工部门要认真的做好二次浇注层的砼填灌密实的要求。
三、铰接柱脚与刚接柱脚这是两种绝然不同的柱脚构造,随意修改设计,不仅对砼基础带来不安全的因素,而且会对整个门式刚架增加附加应力,使结构超应力工作或加大了柱顶位移值,如有吊车则会影响吊车的正常运行。
如采用砖墙围护结构,墙体产生裂缝影响外观的安全感。
四、门式刚架的连接构造1.边柱柱顶与斜梁的连接二铰门式刚架柱顶与斜梁应承受弯矩,如果高强螺栓没有达到一定的预拉力拧紧,成为半刚接或铰接,则二铰门式刚架成为近似排架结构或排架结构。
二铰式门式刚架成为机动体系,在单边雪载作用下,在风力或地震力等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将有可能全部倾倒,这在97年大雪或台风袭击时的教训不少。
2.屋脊节点的连接1)二铰门式刚架在屋脊处承受较大的弯矩,屋脊节点的连接应有较大的抗弯刚度,设计工程师是注意到这些的,但是为了增加纵向系杆,将已拧紧的高强螺栓折除再加纵向系杆。
其一高强螺栓不能重复使用,其二屋脊原有的抗弯刚度大大下降,可能成为三铰门式钢架,虽不会导致结构倒塌,但是屋脊处的弯矩部分传递到边柱与斜梁连接处,增加了附加弯矩,在该部节点有可能出现塑性铰,对横梁的挠度加大了,同时对刚架带来很大的隐患。
门式刚架常见的问题和其改进相关措施

改进措施
原因分析: 冷弯薄壁型钢檩条通常采
用Z型钢和卷边槽钢檩条,由于其重心高, 弱轴抗弯能力差。当檩条跨度大于4m时, 应设置拉条、斜拉条及撑杆体系,以提高 其侧向刚度与承载力,减少其在安装和使 用阶段的侧向变形和扭转。
改进措施:根据《门式刚架规程》CECS102
第6.3.5条和6.3.6条的规定,当檩条跨度大 于4m不大于6m时,应在檩条跨中设置一道拉 条,当檩条跨度大于6m时,应在檩条跨度 3 分点处各设一道拉条,拉条宜设置在距檩条 上翼缘 1/3腹板高度范围内。为了防止檩条 向屋脊方向弯扭失稳,在设置拉条的同时, 应在檐口处增设斜拉条和撑杆;
3.2 支撑体系常见问题
3.2.6 在刚架转折处(边柱柱顶和屋脊、 多跨房屋中间柱柱顶),未沿房屋纵向全 长设置刚性系杆。
改进措施
原因分析: 在刚架转折处设置刚性系
杆,除了承受压力和传递纵向水平力外, 在安装过程中可增加刚架的侧向刚度,保 证结构安全。
改进措施:根据《门式刚架规程》CECS102
改进措施: 进行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房
屋檩条和墙梁设计计算时,取自《荷载规 范》第7.1.2条的基本风压值应乘以1.05的 综合调整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荷 载规范》第7.2.1条和第7.2.2条的规定采 用,当高度小于10m时,按10m处的数值采 用;风荷载体型系数,考虑内、外风压最 大值的组合,且含阵风系数,按《门式刚 架规程》附录A的A.0.2条的规定采用。
3.3.3 未复核有柱间支撑的柱脚锚栓在 风荷载作用下的上拔力。
改进措施
原因分析: 门式刚架房屋端墙(山墙)
上的风荷载经由抗风柱、屋面横向水平 支撑等结构构件传至柱间支撑,柱间支 撑的最大竖向分力使与其相连的柱脚锚 栓产生上拔力。
门式刚架轻钢结构在安装时失稳倒塌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全套

门式刚架轻钢结构在安装时失稳倒塌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全套门式刚架轻钢结构在安装时发生倒塌,已不是个别现象,许多钢构公司发生过这类事件。
轻钢结构是靠各构件连接在一起相互约束才形成具有空间稳定的结构,才具有设计预定的承载能力,在安装时,单个构件不受约束,或约束很少,是极不稳定的,突出的问题是,正在安装的门式刚架被风侧向吹倒(面外倒塌)。
下面用一个算例来分析在施工中两个阶段的门式刚架安全问题:某一轻型门式刚架厂房,跨度L=30m,柱距9m檐高H=9m,坡度1:10,B类场地,当地风压0.6kN∕m2,施工时的风压按30%估算(相当于6~7级风力),风荷体型系数取13梁柱截面尺寸见(图1),钢材Q345o1.按施工第一阶段各类支撑尚未安装,此时为独立一根无支撑刚架屋盖梁受风荷载:qL=p∙ps∙ho∙vb=1.0×1.3X0.75X(0.6X0.3)=0.176kN∕m 柱子受风荷载:qz=lz∙Ps∙ho∙o=1.0×1.3×0.65×(0.6×0.3)=0.152kN∕m屋盖梁的侧向弯矩:My=I9.8kN∙m屋盖梁侧向抗弯模量Wy=51.2cm3屋盖梁应力d=345N∕mm2屋盖梁已开始屈服,有倒塌的危险柱子底部弯矩Mz=29.92kN∙m柱子抗弯模量W=192cm3柱子底部应力6=156N∕m2<fy=345N∕mm2,无问题。
柱底4个M24锚栓按15OmmXI50mm分布,柱底板离混凝土基础面有70mm(考虑柱底采用螺母调节安装标高,灌浆层需加大20mm)作为灌浆层,在灌浆之前,水平力作用在柱顶犹如拨钉之杠杆使锚栓分别承受拉、压力作用,见(图2).每个锚栓受力Nl=9.7kN(d为锚栓间距),查钢结构手册,每个M24锚栓受拉承载力[N]=49.4kN<99.7kN,刚架将因错栓被拉、压破坏而倒塌.为防止出现此种状况,可设置临时风缆绳,使风荷载由缆绳承担,可保证结构安全。
《门式刚架常见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1.1钢柱脚未采用混凝土包裹防护1.2、支撑体系常见问题1.2.1在房屋的温度区段内,未设置能独立构成空间稳定结构的支撑体系问题。
1.2.2屋面横向水平支撑与柱间支撑未布置在同一跨间内问题。
1.2.3屋面横向水平支撑布置在房屋温度区段端部第二开间,而在第一开间相应于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竖腹杆位置未布置纵向刚性系杆问题。
1.2.4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的竖腹杆未按刚性压杆设计问题。
1.2.5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的节点未与抗风柱布置相应协调问题。
1.2.6屋面横向水平支撑和柱间支撑采用圆钢时,未设张紧装置;当设有桥式吊车时,柱间支撑未采用型钢支撑问题。
1.2.8在刚架转折处(边柱柱顶和屋脊、多跨房屋中间柱柱顶),未沿房屋纵向全长设置刚性系杆问题。
1.2.9压型钢板薄壁型钢檩条屋面,当檩条跨度大于4m时,未合理设置拉条、斜拉条及撑杆体系问题。
1.3、设计计算常见问题1.3.1 刚架梁、柱高强度螺栓连接节点的端板,不满足最小厚度16mm的要求问题。
1.3.2 柱脚锚栓的直径,不满足不小于24mm的要求,且未设置双螺帽问题。
1.3.3 未复核有柱间支撑的柱脚锚栓在风荷载作用下的上拔力问题。
1.3.4 未复核柱脚底部水平剪力能否由底板与混凝土基础间的摩擦力承受,当摩擦力不足时,应设柱脚抗剪键的问题。
1.3.5 檩条和墙梁设计计算时,未按《门式刚架规程》的附录A计算风荷载,也未考虑风吸力的不利影响的问题。
1.3.6 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房屋的刚架立柱随意改为钢筋混凝土柱,仍按门式刚架结构体系进行设计,会造成工程事故的问题。
1.3.7 屋面横向水平支撑、柱间支撑、抗风柱及刚架结构连接节点(含柱脚连接节点及支撑构件连接节点)无计算书的问题。
1.4.1 檩条与刚架斜梁上翼缘连接处设置单板檩托未加焊加劲肋的问题。
1.4.2 位于坡屋面坡顶的屋脊双檩,未用型钢或圆钢相互连接的问题。
1.4.3 在刚架斜梁下翼缘受压区和柱内侧翼缘受压区未设置保证其稳定的隅撑的问题。
门式刚架倒塌原因与分析

门式刚架倒塌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一、单一原因1、柱子拔出原因分析:有的刚架在大风时柱子被拔起,这是实际中常出现的事故。
主要原因不是刚架计算失误,而且设计柱间支撑时,未考虑支撑传给柱脚的拉力。
尤其是房屋纵向尺度较小时,只设置少量柱间支撑来抵抗纵向风荷载,支撑传给柱脚的拉力很大,而柱脚又没有采取可靠的抗拔措施,很可能将柱子拔起。
防止措施:在风荷载较大的地区刚架柱受拉时,在柱脚应考虑抗拔构造,例如锚栓端部设锚板等。
2、锚栓不铅直原因分析:刚架柱柱脚底板水平度差,锚栓不铅直,柱子安装后不在一条直线上,东倒西歪,使房屋外观很难着,这种情况不少。
防止措施:锚栓安装应坚持先将底板用下部调整螺栓调平,再用用无收缩砂浆二次灌浆填实。
3、端板合不上原因分析:端板连接是结构的重要部位。
由于加工要求不严,而腹板与端板间夹角又大于900,有的工程两块端板完全对不上,合不起来。
强行用螺栓拉在一起,仍留下很宽缝隙,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防止措施:(1)严格控制加工质量,确保顶紧接触面有75%以上的面积紧贴。
(2)出厂前,在厂内进行预拼装,发现问题,及时在厂内解决。
二、案例下图工程已形成空间刚度单元,而且看不到梁上有过多的施工荷载,发生了整体倒塌。
原因分析:(1)屋面支撑没有安装,刚架纵向难以形成共同受力,纵向刚度不足,导致整体基本沿着纵向倒塌;(2)隅撑没有安装,在荷载作用下柱的内翼缘失稳,导致破坏;预防措施:一般施工都从一边山墙开始吊装,一榀吊装完后马上校正,拧紧地脚螺栓,安装系杆和支撑,吊装完两到三榀后,钢架与各支撑已经形成一个整体,以后的吊装都依靠这个整体来固定,所有吊装校正后才开始安装檩条和隅撑(如果人手够,可以边吊装边安装檩条),檩条一般也是从屋面开始安装,依照正确的安装方法,不可能会出现倒塌现象。
钢架在吊装时还没安装围护,除却风雪荷载,只承受自重作用,即使没有安装隅撑、地脚螺栓设计不合理或者结构本身强度不够,倒塌现象都不可能出现在吊装后。
门式刚架常见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3.3 设计计算常见问题
3.3.4 未复核柱脚底部水平剪力能否由 底板与混凝土基础间的摩擦力承受,当摩 擦力不足时,应设柱脚抗剪键。
改进措施
原因分析:根据《门式刚架规程》CECS102
第7.2.20条规定,柱脚锚栓不宜用于承受柱 脚底部的水平剪力。此水平剪力可由柱脚底 板与混凝土基础间的摩擦力(摩擦系数可取 0.4)或设置抗剪键承受。
改进措施
结构布置时,在温度区段内应使结构成 》CECS 102第4.5.1条第1款设置支撑 体系。
3.2 支撑体系常见问题
3.2.1 屋面横向水平支撑与柱间支撑未 布置在同一跨间内。
改进措施
原因分析: 布置在同一跨间内的屋面
横向水平支撑和柱间支撑同门式刚架一道 构成稳定的空间结构体系,既可承受和传 递房屋纵向的各种荷载和作用,又方便于 门式刚架结构的施工安装。
3.3 设计计算常见问题
3.3.5 檩条和墙梁设计计算时,未按 《门式刚架规程》的附录A计算风荷载, 也未考虑风吸力的不利影响。
改进措施
原因分析: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房屋属于
低矮房屋范畴,进行风荷载计算时所需要的 风荷载体形系数,由于我国现有的资料不完 备,《门式刚架规程》CECS102建议采用美国 MBMA手册中的规定,并作为附录A列于规程中。 为和MBMA手册配套,《门式刚架规程》要求 将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荷载规范》GB50009 的基本风压值乘以综合调整系数1.05。
改进措施:按《门式刚架规程》的规定,
复核柱脚底部的水平剪力是否可由柱脚底 板与混凝土基础间的摩擦力承受,当摩擦 力不足时,柱脚底板下应加焊抗剪键。柱 脚底部的水平剪力和摩擦力均应取可能的 最不利的组合设计值。柱脚抗剪键的截面 尺寸和连接焊缝应按混凝土的局部抗压和 抗剪键本身的弯剪承载力计算确定。
门式刚架设计施工小问题

(门式刚架)钢结构设计、施工常见小问题一、如果有天沟,系杆不能设计到紧贴着柱顶的部位,否则将可能导致无法安装落水管。
另外天沟落水管和系杆以及柱间支撑的位置一定要考虑好,否则要么碰到系杆,要么碰到柱间支撑。
二、水平支撑上花篮螺栓位置的布置要合理,不要过于偏离主梁,应该考虑方便安装为主。
否则工人在安装时必须探出身子来拧紧花篮螺栓或者用爬梯上去,要么等檩条安装结束后爬上檩条拧紧花篮螺栓这样非常不安全。
另外也要考虑一下隅撑的布置位置,不要在布置水平支撑时与隅撑打架。
三、不要片面地在檩条的拉条孔上考虑“受拉边、受压边”等因素,打出上下边距不等的孔眼,因为安装时是很容易装反的,结果反而不利。
四、门窗等的包角板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在施工中你无法保证板件位于压型板的波峰还是波谷。
五、做大型工程时,深化图编号一定要考虑到生产、发货、安装的便捷。
六、对甲方提供的“荷载等数据”一定要了解其真正的意思,因为甲方往往不太懂这些太专业的东东。
我们要做到换位思考,前期工作做好了,后续工作就好开展的多了。
七、高强螺栓的位置要合理,要考虑扭断器及扭矩扳手的施工空间,不要在安装时,因为空间太小,扭断器及扭矩扳手无法就位等,导致高强螺栓梅花头无法拧断或高强螺栓无法拧紧。
曾经碰到过有的设计连套筒的位置都不给。
八、高强螺栓连接板如果有可能,尽量采用上下对称的螺栓布置方法。
曾经有中接点上面4个下面6个,车间工人搭装不小心将一部分搞反了,在现场对不起来。
九、轻钢结构如果有维护砖墙,一定要提前与建设单位及土建施工单位对接好,因为这涉及到土建和钢结构两个方面的问题,因为土建的砖墙很可能搞不平直,可彩钢板的泛水又不可能做得忽大忽小,结果是彩钢板与砖墙的缝隙忽大忽小,彩钢板与砖墙的泛水处理时很难搞好,让建设单位有心里准备。
十、地脚螺栓一般都是土建单位埋,钢结构厂家出图,他们有时能把地脚螺栓的位置转了90度,等复查时,已经来不及了;还有尺寸偏差给你来个偏移50~100mm也不希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支撑体系常见问题
3.2.6 在刚架转折处(边柱柱顶和屋脊、 多跨房屋中间柱柱顶),未沿房屋纵向全 长设置刚性系杆。
改进措施
原因分析: 在刚架转折处设置刚性系
杆,除了承受压力和传递纵向水平力外, 在安装过程中可增加刚架的侧向刚度,保 证结构安全。
改进措施:根据《门式刚架规程》CECS102
改进措施
结构布置时,在温度区段内应使结构成 为能保持空间稳定的独立体系,按《门式刚 架规程》CECS 102第4.5.1条第1款设置支撑 体系。
3.2 支撑体系常见问题
3.2.1 屋面横向水平支撑与柱间支撑未 布置在同一跨间内。
改进措施
原因分析: 布置在同一跨间内的屋面
横向水平支撑和柱间支撑同门式刚架一道 构成稳定的空间结构体系,既可承受和传 递房屋纵向的各种荷载和作用,又方便于 门式刚架结构的施工安装。
在抗风柱与刚架斜梁连接处,刚架斜梁下 翼缘应设隅撑。如图3.2.4所示。
图3.2.4 抗风柱连接节点示意图
3.2 支撑体系常见问题
3.2.5 屋面横向水平支撑和柱间支撑 采用圆钢时,未设张紧装置;当设有桥 式吊车时,柱间支撑未采用型钢支撑。
改进措施
原因分析:圆钢支撑侧向刚度小,安装时
改进措施
原因分析: 屋面横向水平支撑桁架的
节点布置在抗风柱处,可以使抗风柱柱顶 的反力直接传递,避免刚架斜梁受扭。
改进措施: 首先根据房屋的使用要求布
置抗风柱,然后根据抗风柱柱顶位置布置屋 面横向水平支撑桁架的节点及支撑杆件;因 为刚架斜梁允许在任意位置布置屋面横向水 平支撑的节点,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的交叉斜 杆为柔性拉杆,与刚架斜梁的连接较为简单, 可以不必等间距布置,这是门式刚架与普通 屋架不同之处。
改进措施:根据《门式刚架规程》CECS102
第4.5.1条第2款和第4.5.2条第1款的规定, 宜将屋面横向水平支撑和柱间支撑同时布置 在房屋温度区段端部第一开间或第二开间, 在布置柱间支撑的开间,宜同时布置屋面横 向水平支撑,如图3.2.1所示。 当无法布置 在同一跨间时,可布置在相邻跨间,有一定 搭接区,但这种情况在温度区段内只能是个 别的,否则应对整个支撑系统重新合理布置。
3.2.3 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的竖腹杆未按 刚性压杆设计。
改进措施
原因分析: 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的计算
简图为简支于有柱间支撑柱列的门式刚架 柱顶的水平桁架,其交叉斜腹杆系柔性系 杆,只能承受拉力,竖腹杆必须设计成刚 性压杆才能组成几何不变体系,传递端墙 的荷载或作用。
改进措施:根据《门式刚架规程》CECS102
改进措施
原因分析: 冷弯薄壁型钢檩条通常采
用Z型钢和卷边槽钢檩条,由于其重心高, 弱轴抗弯能力差。当檩条跨度大于4m时, 应设置拉条、斜拉条及撑杆体系,以提高 其侧向刚度与承载力,减少其在安装和使 用阶段的侧向变形和扭转。
改进措施:根据《门式刚架规程》CECS102
第4.5.2条第1款的规定,在房屋温度区段的 第一开间相应于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竖腹杆位 置布置满足受压杆件长细比要求和受压(压 弯)杆件承载力要求的刚性系杆。
如图3.2.2所示。
图3.2.2 门式刚架端开间屋面刚性系杆布置示意图
3.2 支撑体系常见问题
第4.5.2条第 6款和第4.5.3条的规定,将屋 面横向水平支撑桁架的竖腹杆按压杆设计; 当檩条位于屋面横向水平支撑桁架节点处拟 由其兼作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的竖腹杆时,檩 条应满足对压弯杆件的刚度和承载力要求, 必要时应加强。如图3.2.1所示。
3.2 支撑体系常见问题
3.2.4 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的节点未与抗 风柱布置相应协调。
门式刚架常见问题 及其改进措施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张运田 教授级高工
3.1 基本设计规定常见问题
3.1.6 钢柱脚未采用混凝土包裹防护
改进措施
原因分析: 许多事例表明地面以下的钢
柱脚若不用混凝土包裹,柱脚处由于积水使 钢材严重锈蚀,对结构存在着安全隐患, 因此《钢结构规范》GB50017对地面以下的 钢柱脚用混凝土进行包裹列为强制性条文。
图3.2.1 门式刚架支撑布置示意图
图3.2.1 门式刚架支撑布置示屋面横向水平支撑布置在房屋温 度区段端部第二开间,而在第一开间相应 于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竖腹杆位置未布置纵 向刚性系杆。
改进措施
原因分析: 房屋端墙(山墙)的风荷载或
地震作用要靠屋面横向水平支撑传递给房屋 纵向柱间支撑。屋面横向水平支撑布置在第 二开间时,第一开间仅布置未按压弯杆件验 算和加强的檩条,不足以传递端墙的风荷载 或地震作用。
第4.5.2条第5款的规定,在刚架的边柱柱顶 和屋脊处及多跨房屋适当位置的中间柱柱顶 处,均沿房屋全长设置通长的刚性系杆;不 宜由加强的檩条代替刚架转折处的刚性系杆, 如图3.2.1所示。
3.2 支撑体系常见问题
3.2.7 压型钢板薄壁型钢檩条屋面,当 檩条跨度大于4m时,未合理设置拉条、斜 拉条及撑杆体系。
会因自重而下垂,再加上圆钢支撑初始弯曲 和连接松弛等缺陷,不设张紧装置就不能保 证支撑始终处于张紧状态,对门式刚架房屋 的整体稳定性和整体刚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当有吊车时,柱间支撑改而采用型刚支撑, 也是为了保证门式刚架房屋的纵向刚度。
改进措施: 采用圆钢支撑时,应按《门
式刚架规程》CECS102和《薄壁型钢规范》 GB50018第9.2.2条的要求设置张紧装置。有 吊车时,柱间支撑应采用型钢支撑;在8度及 以上地震区或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控制时,门 式刚架房屋的屋面横向水平支撑和柱间支撑 亦应采用型钢支撑。
改进措施:应按《钢结构规范》第8.9.3条
(强制性条文)规定,对柱脚在地面以下部 分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包裹(保护层 厚度不应小于50mm),包裹的混凝土应高出 地面不小于150mm。 当柱脚底面在地面以上 时,柱脚高出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00mm。
3.1 基本设计规定常见问题
3.1.7 在房屋的温度区段内,未设置能 独立构成空间稳定结构的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