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学案答案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解题训练学案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解题训练学案教学园地11-08 22221.阅读下面的这首南朝古诗,回答问题。
别范安成沈约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①。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②。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注】①易:看得轻易。
前期:来日重见之期。
②难重持:难得再有持杯共饮的机会了。
(1)诗中的“易”与“难”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诗虚实结合,哪一句是虚写?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易”与“难”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少年与暮年不同人生阶段对离别的感受。
少年时,不知离别的愁苦;暮年时方知离别的愁苦,担忧难有再会的机会了。
诗人以前者衬托(或反衬)后者,表达此时与朋友离别的凄伤之情。
(2)虚写的是第七句,它表达的意思是:分别以后,即使在梦中也难以相会,更不用说在现实中了。
这强化了全诗的感情,深化了诗歌的主旨。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听流人水调子①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
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第三句在写法上虚实结合,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实写景物,描绘出层层山岭雨雾迷蒙的视觉形象;虚写音乐,以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了音乐复叠、繁促的听觉形象。
诗歌鉴赏(学案)

2011届高三诗歌鉴赏(学案)一、整体鉴赏1、(10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2、(10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碧寻宴上有怀知己曹邺获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注释]①一各蔓生植物。
②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1)诗歌描写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画面?通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2)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谈谈。
4、(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学案

④细节描写:必须抓住细小的动作、细小的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心理。
例如: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பைடு நூலகம்开封。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既是一个心理的细节描写,又是一个行动的细节描写。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⑴借景抒情:
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再如: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含蓄。(借助于景、物、人、事来传情达意,含蓄、委婉、蕴藉。)
又如: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处细节描写。
⑤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
在动静结合的描写过程中往往采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有声写无声,以无声写有声)的写法。例如: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例如: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学案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二、考点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看,一切用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各种手法。
“表达技巧”是广义综合概念,它有时与“艺术特色”“表达特色”“艺术技巧(手法)”等概念是同义词。
一般来说“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艺术构思)。
三、自主学习1、表达技巧分类:2、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以小见大,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如:烽火连三月的“烽火”代指战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帆”代船。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木兰辞》;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长恨歌》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互文:诗句精炼,意蕴仍在。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主人下马客在船。
《琵琶行》3、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
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四、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3、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5、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6、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7、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俺的定稿)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学生版)doc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的常用手法和常见题型。
2、掌握表达技巧类诗歌鉴赏的答题步骤。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的常用手法和常见题型。
2、掌握表达技巧类诗歌鉴赏的答题步骤。
三、教学过程【自学质疑】【积累运用】表达技巧分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结构技巧:见《步步高》第158-161页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或:该句(联、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鉴赏·修辞【自学质疑】【精讲点拨】【例题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步骤一)“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的忧国忧君忧民之情。
(步骤三)请概括答题步骤:【交流展示】【精讲点拨】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6分) (2009重庆卷)[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矫正反馈】鉴赏·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自学质疑】【精讲点拨】【例题分析】: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高中语文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动静结合》学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动静结合》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动静结合的手法及其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析古诗鉴赏中“动静”类型题的答题步骤。
3、学会规范答题。
学习重点1、认识动静结合的手法及其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析古诗鉴赏中“动静”类型题的答题步骤。
学习难点学会规范答题。
一、明确概念动静结合:诗歌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就是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别有意味的情趣。
有以静衬动的,有以动衬静的,也有动静互相衬托的。
动静结合的作用:(1)使得描写的对象动者更动,静者更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2)使得描写的对象显得更加有声有色;(3)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增强如亲历其境的现场感;(4)使形象鲜明可感,更真实地表现事物的特点;(5)能更好地渲染环境气氛。
二、初步感知诗人将动与静巧妙地统一在诗歌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动静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其一》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中早发》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的《入若耶溪》三、合作探究雨后池上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5分)探究答案:答题步骤:四、学以致用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1.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
2.棹(zh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5分)答:五、课后练习秋蕊香张耒(lěi)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上阕寓情于景,请从“动”与“静”的角度分析景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5分)答:。
第八板块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五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原卷版)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第五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知识精讲】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一、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诗歌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诗句作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1.方法(1)必须了解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在形式上的特点。
(2)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
(3)如果是鉴赏修辞手法的应用,必须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不能仅仅指出“是什么修辞手法”。
(4)要注意修辞手法的“套用”现象。
如有的比喻又带有夸张,出现在同一诗句中等。
2.步骤第一步:审题。
抓住题眼,明确答题方向。
第二步:指出具体修辞。
第三步:结合诗句分析使用修辞的做法。
第四步:体会表达效果。
3.答题规范(1)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使用的。
(3)指出使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4.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比喻,“以彼物喻此物也”。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它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神奇,化板滞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比拟①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使形象鲜活,表意丰富,生动传神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②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它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3)夸张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即为夸张。
夸张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局部代整体,或整体代部分,或特征代本体,或具体代抽象等。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联想。
高考古典诗词艺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学案2

高考古典诗词艺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学案2学案博苑2011-09-16 15465d56b7b40102drpf高考古典诗词艺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学案2学习目标1、通过例析学习并掌握诗词艺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点;2、在鉴赏训练过程中提高辨析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学习重点学习和掌握鉴赏古诗词的知识点,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
学习难点提高鉴赏能力特别是形成并强化解题必需的语言表述能力。
学习方法1、例析与质疑2、训练与交流3、交流与点拨学习内容与步骤诗歌的语言(一).语言美1.准确传神如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2.言简意丰如许浑的《金陵怀古》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复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后人认为,若中间两联删去,“则气象雄张,不下太白绝句”。
确实,删削以后,全诗呈现出净化以后的透明状态,更能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
3.富有弹性“弹性”指精练的文字表现的各个意象之间,有大量的可供读者联想、想象的空白。
①省略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
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就是如此。
②模糊性(多义性)提供合理联想的线索,使欣赏者有多种美的体味与探寻的欲望,从而作出多样的然而合理解释的好方法。
如李煜《浪淘沙》有句云“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俞平伯认为可有四种解释一是说春归何处,可以标点如下“天上?人间?”一是表示感叹之意,春天去了天上人间,可标点如下“天上!人间!”一是对比之意,从前是天上,现在是人间。
还有认为,流水落花指别时的容易,“春去也”指相见时的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学案答案
( 2016江苏,10-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
辛弃疾八声甘州
答案(1)第一问: 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2)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 2015江苏,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 2014江苏,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分)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
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 2013江苏,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出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徐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 2012江苏,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
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行香子·七夕李清照
【参考答案】①借景抒情。
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寒蛩哀鸣,梧桐叶落,借这凄凉之景,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又如,借描写天上牛郎、织女分离之景,抒发自己的离愁。
②反复。
上片,连用两个“浮槎”,写有情人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下片,连用三个“霎儿”,写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大概牛郎织女还在分离吧,将离别的幽怨表现得淋漓尽致。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三、四两句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来抒情。
通过写一位白发老翁唱太平曲,寄寓诗人自己对时政的深沉叹息。
借开元盛世反衬僖宗的荒淫昏朽,表达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思慕,对危机深重,国势飘摇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3.阅读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结尾处情景交融(以景结情),在远山阻隔、暮雪重重的意象中,既有词人对自己被贬官后,友人疏远、人情淡薄的感叹,也有知己虽念旧,但关山重重,路途遥远,难相安慰的无奈。
这结尾实则是词人对至交的怀念,然而却从对方入笔,更见情之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