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与做小事

合集下载

做好小事,挺过难事,静成大事感悟

做好小事,挺过难事,静成大事感悟

做好小事,挺过难事,静成大事感悟
“做好小事,挺过难事,静成大事”这句话传达了一个关于成就大事的智慧。

以下是对这句话的一些感悟:
- 做好小事:小事是成就大事的基础。

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是由无数个小的努力和细节积累而成的。

只有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才能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为更大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 挺过难事: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面对难事,我们不能退缩或放弃,而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

挺过难事,不仅能增强我们的意志和毅力,还能让我们积累宝贵的经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 静成大事:成就大事需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被情绪左右。

只有在宁静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制定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就大事需要从做好小事开始,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同时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我们最终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成就一番事业。

成大事应拘小节

成大事应拘小节

第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成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

汪中求先生的一本书《细节决定成败》曾写道: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在多数情况下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

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第二、小节中包含着成大事的机会、小节凝结着效率。

一个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开水壶的盖子被蒸汽顶起,瓦特发明蒸汽机。

行之有效的创新,在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因为他们只是从小事小节着手,却找到成大事的机会。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广泛合作的社会,一个小节的不注意,对整体效率都产生影响。

第三、小节的失误常常带来巨大损失。

我不妨把小节的失误比作有危害的老鼠,老鼠虽小但破坏力巨大。

它们在东海让海军的舰载导弹发射失灵,在大瑶山让列车改道颠覆,在句容县咬死3个婴儿,在新沂县又咬死3个婴儿。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节也能起到颠覆全局的作用。

我们要注意,小节本身是会因不同的环境而有不同的意义的!这也是我们坚持成大事者拘小节的一个关键!我们大家都知道主次矛盾在现实的实践进程中总是在不停地转换,今天的一件大事,明天就已是昨日黄花,而昨天的一个小节,在今天则成为一件大事成败的关键!反方辩友始终将小节视为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岂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将所有小节一言以避之么?反方辩友难道不知道今天的唯物主义学的关键就在于事物的相对与其不断转化的进程么?1,何谓“大事”,何谓“小节”。

对一个政治家来说,治国平天下是大事。

对一个学术界泰斗来说,研究和著述是大事,而对一个农民来说,安排活计,从事生产也是大事。

因此,大事并非都是必须兴国,利民生的事情,也并非非大智慧,大气魄者不能担此责也。

何谓“小节”,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不说脏话,不乱扔乱丢,不恶语伤人是小节。

学会礼貌用语,说文明话,做文明人,也是小节。

“小节”并非仅指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非原则的琐事。

它的外延非常之广,小到生活琐事,衣着起居,大到自身利益,生死攸关之事,都可称之为“小节”。

辩论:成大事者要拘小节

辩论:成大事者要拘小节

辩点:1小节与细节的概念界定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逻辑关系3.拘字的概念界定思路:先至少把小节的定义中主观定义成分剥离出来剔除,也就是说小节的解释应该为生活中的小事而不能加上无谓,无关。

因为我们知道小节作为小事在成大事前是客观存在的,而加上无谓,无关的帽子是时后人们主观强加上去的。

这样以来就变成了成大事的人也拘泥于小事。

网上许多人把小节直接等同于细节是有较大的争议的,因为似乎不是同义词。

但是一旦与细节联系绑定就是很有杀伤力的!对此应引导对方认识到:1.成大事者精力有限,就需要抓住事物的关键细节。

2.但是在认清事物关键前对于大量的小事是无法预知其是否为关乎大事成败的,因此作为小事定义的小节就成为了潜在的关键细节!3.成大事者的主观意愿上不可能放弃任何关键细节,因此就必须拘小节!定义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而言,这句话出自《后汉书•虞延传》,商务印书馆的解释是形容待人处世不拘泥于小事,不为小事所约束。

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不拘小节”一词出自《后汉书》,形容人豪爽洒脱,不斤斤计较,又解释为不拘泥生活琐事。

小节,指非原则的琐事。

拘,是拘泥的意思,即固执、不知变通。

小节,字典上解释为“与原则无关的琐碎的事情”。

但小节并非小事儿,一些不文明的习性乃至一些有损大局的事情,常常是由小节引起的。

小节,把握不好就会身受其害。

小节不慎道德失准。

只要稍留意就会发现,在一些公共场所有个别人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购物插队,等等,这种不拘小节的行为,已影响和破坏了他人的生活环境,侵犯了别人的合法权益。

近期媒体报道有消费者对这些行为投诉,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在敦促大家自觉养成公德习惯,值得我们拍手称道。

小节不慎影响团结。

有人把不拘小节当成为自身开脱的“万金油”,只要做了有损他人利益或影响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的事,就把错误归咎于“不拘小节”。

常见的不良行为主要有:传播小道消息、公众场合衣着不整、说粗话等。

这些行为如果不加注意或制止,常常是影响团结的隐患。

先做小事,再做大事

先做小事,再做大事

先做小事,再做大事真正成大事的人,能力不是唯一,有这3大做事方式者,注定人上人一、行而不言,处低瞻高甘愿处低,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养。

耐得住低就,实现厚积薄发的冲击,才可以到达赢得人生、成就事业的最高点;拥有处低瞻高的胸襟,才可以更好地展现登高望远的风度与气魄,这才是做人的真本色。

少说话、多做事永远都没有错。

做事,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多学习业务知识,多学习不明白不了解的东西;不言,就是指少说空话、大话,不要夸夸其谈。

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同时也应该看到,身在低处不是没有机会,处在低处并非不能望远,每个人都应该有长远的目光。

只要打好了基础,总有成功的一天。

低调做人,做好应该做的事,处低而心存高远,这是一种境界,显示出一个人良好的修养。

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中,这样处世做人的成功典范非常多,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韬光养晦,待机而动自古以来,我们国人就善于韬光养晦之术,这是保身求发展的大智慧。

因为你的所作所为有很多人在盯着,为了打消别人对你的注意力,不妨用此策略,做一个让人看不破、猜不透的人。

古人云:“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鸟噬人的法术。

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

”韬光养晦不仅是为人处世的智慧,更是成事的方法和诀窍,不暴露自己的才能,让人轻视,才能轻松将对方拿下,一举把问题解决。

大哲学家培根在其名著《随笔》中指出:“炫耀于外表的才干徒然令人赞美,而深藏不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这需要一种难以言传的自制与自信。

”一个人要想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把事情办好,要想在困境中起死回生,那么不妨学学蔡锷、勾践、孙膑、司马懿等人,掩饰自己的实力,不暴露自己的想法,让对手放松警惕,从而赢得成功。

三、先做小事,再做大事古人有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人,故能成其大。

”一个人,要想度过人生的危难,战胜人生中的种种挫折,完成天下的难事,要在年轻单纯的时候,觉得为人处世容易和顺利的时候就开始。

成大事者拘小节的几个典故

成大事者拘小节的几个典故

成大事者拘小节的几个典故小节不慎贻误人生。

有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古往今来,因小节导致失节的事并不鲜见。

有个寓言故事就揭示了这样的道理:一个人偷拿了邻居家一根针被告官,法官在量刑时却定了与一位偷牛贼同样的罪。

小偷很不服气,问法官为什么偷了区区一根针却判得与偷牛一样重。

没等法官回答,偷牛贼抢着说:“我当初就是从拿别人一根针开始的。

”事实上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继而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泥潭,最后悔之晚矣。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急功近利,总想做件大事,一蹴而就,一夜成名、一夜致富,从不把“小事”放在眼里。

却不知道大事是从小事积累而来,同时,不重视小的错误也会造成大的失误,成“千古之恨”。

五千年传统文化给後辈留下很多典故,阐述了“滴水穿石”的道理。

古人认爲:“小”中有“大”,“小”水滴不断滴下,力可透石;“小”火星足以燎原;“小”不忍,即足以乱大谋;每日一件“小小”的善行,足以广结善缘,任何“大善”都是从“小善”积累而成的,谁也不能一蹴而为英雄,成大事者,必先从小事做起。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

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选自《後汉书》)陈蕃欲“扫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但错的是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扫天下”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

如果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能干大事业呢?战国时期着名思想家荀子在其《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些古圣先贤的智慧告诉我们,不管干甚么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人可以平地起高楼。

因此,只有从小事做起,积累一点一滴的进步,最终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这个成语出自《老子?六四章》。

“小事”与“大事”的辩证法

“小事”与“大事”的辩证法

“小事”与“大事”的辩证法在欧洲比利时,有一尊建于1619年的塑像:撒尿的小于连。

他的身高只有60公分,却被尊称为“布鲁塞尔市的第一公民”。

据说,就是他的一泡尿,浇灭导火索,制止了将要摧毁整个市政厅的爆炸,拯救了全体市民。

一场大灾难,止于一次小行动,小于连因此受到永远的尊重,也值得我们联想深思,想一想关于大事和小事的事。

小事是怎么搞大的·73.5%的受调查者认为,“小事搞大”的深层次原因是“法治不健全、民意表达和渠道不畅、‘人治’痕迹犹存”·65.5%的受调查者认为,避免“小事搞大”最应该着力的方面是“避免权力的滥用及职能部门和公务人员的责任缺失”·61.6%的受调查者认为,社会转型期避免“小事搞大”的根本方法和关键环节是“注重社情民意,把问题解决在始发阶段,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俗谚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可能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在生活中,“小事搞大”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和客观存在。

避免“小事搞大”,对于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小事搞成大事的辩证法紧张的社会生活,总会给人造成某种压力,不明就里,东紧一扣,西拧半圈,压力越来越大,危机越来越深,到最严重的时候,两块冰相碰也会擦出火花,引起爆炸最近一段时间,发生了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

然而仔细观察这些原本不该发生的大事件,却发现其中很多,竟然是由一些原本并不严重的“小事”而引起。

这使人联想到开山放炮时的导火索,一个细小的火苗,引着导火索,最终却能导致炸药爆炸。

回头想一想,要是能在这些炸药爆炸之前熄灭引燃它的导火索,让“小事”按照“小事”的逻辑得到解决,岂不更好?首先要明白的一个道理,是聚沙成塔。

每一件“小事”都是小事,但众多“小事”作用于当事人的心理,却可能积累形成一触即发的“无名火”。

好像一峰疲惫的骆驼,负担已足够沉重,此时再加每一根草,都会有压死骆驼的作用。

“海恩法则”带来的诸多启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里之行,溃于蚁穴”,平时不及时妥善处置小事,不及时解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问题,日积月累,最终小事会演变成大事,小问题会演变成大问题,甚至酿成大乱子。

欲成大事者必先做小事作文

欲成大事者必先做小事作文

欲成大事者必先做小事作文哎呀,这可是个大哉问啊!不过,既然咱们是来聊天的,那我就得好好跟你说说这件事。

你说,欲成大事者必先做小事,这话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你瞅瞅那些成功的人,哪一个不是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滴?咱们得明确一点,做小事可不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事情。

相反,它是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一个绝佳机会。

你说,一个人连小事都做不好,还能指望他去做大事吗?那不就是笑话嘛!所以,做小事就像是磨刀石,让我们在成为大侠之前,先把自己的本事磨得更锋利一些。

做小事能让我们积累经验,丰富人生阅历。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

”只有不断地去做、去尝试,我们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东西,积累经验。

而且,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能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

这样一来,我们的人生阅历也就丰富了,对吧?做小事能让我们培养耐心和毅力。

要知道,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就像那个古老的故事里说的,那个要变成凤凰的小鸟,它得先从地上一步步爬起来,然后再一点点地修炼自己。

这个过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而做小事,正是锻炼我们这种耐心和毅力的一个过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当然啦,做小事也不能光是为了锻炼自己,还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你说,一个人做了那么多的小事,却始终没有一颗善良的心,那他还能算是个成功人士吗?恐怕不能吧!所以,我们在做小事的时候,也要时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还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温暖,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总之呢,做小事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却是我们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只有不断地去做、去尝试,我们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东西,积累经验。

而且,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能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

这样一来,我们的人生阅历也就丰富了,对吧?所以啊,兄弟姐妹们,别看现在的你们还只是个小人物,但只要你们肯努力、肯坚持,总有一天会成为那个令人敬仰的大人物!加油吧!。

做好小事成就大事作文800字(6篇)

做好小事成就大事作文800字(6篇)

做好小事成就大事作文800字(6篇)做好小事成就大事作文篇1一个火星,可使一片草原化为灰烬;一个小数点,可使一艘宇宙飞船骸骨无存;一颗螺丝钉,可使一架飞机粉身碎骨;一个人,如果他注重生活中的细节,最后他就会走向成功;如果他不注重,就会遗憾终身。

细节决定成败,有的人利用了细节,而有的人却被细节所害。

哥伦布登上美洲时,曾被当地的土著居民抓获,面临着被处死的危险,但他巧妙地利用了前些天看的一则月食的新闻,利用月食的时间,称自我是神,能使月亮出现、消失,并使当地土著信服了他,逃过了一劫。

而同样是苏联的一艘宇宙飞船,再一次返航中,飞船的降落伞怎样也打不开,最终,飞船撞得粉身碎骨,经事后检查,是由于地面工作人员在计算过程中疏忽了一个小数点,造成了杯具的发生。

可见,细节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的命运,一件事情的成败,甚至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兴衰,都离不开一些小小的细节。

有时候,一个细节还能使一个人脱颖而出,走向成功。

在一次招聘会上,有个学历与仪表不如其他应聘者的人,却奇迹般地被单独录用了,原因是他进考场时捡起了门口的一张废纸,并将它扔入垃圾桶中,当他再走到桌前进行面试时,考官面带微笑的对他说:“你被录用了!”那个人问考官自我为什么会被录用,考官说:“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

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

他是不会成功的。

所以,我才录用你。

”这个人就是这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造人福特。

在生活中,一个细节十分重要,只有注重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注意身边的细节,才会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正如上面的故事所说,注意细节很重要,在求职时注意了细节,即使各方面不及他人,也会被录取;在工作时注意了细节,即使职位不高,也能创造奇迹。

细节同时也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注意细节的人往往做事谨慎,言行举止都很留意,经常注意自我的各种行为,这就使他能在社会中立足,在人群中树立威信,能交到更多的益友,从而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大事与做小事
前几天车胎有点儿漏气,早上出门只要不打气晚上就得推着回来。

可早上时间又紧,连吃饭也顾不得扒上几口就匆匆地去打气。

父亲见我在打气就叫我顺便帮把他的车也加些气,母亲在一旁看了一下钟,一边看一边不停地催我,她实在耐不住了,就急忙跑过来夺下我手里的打气筒,一边打气一边在埋怨父亲:“这点小事自己不做非得叫别人做,小孩子都快迟到了!”父亲在一旁听着就不乐意地说:“帮助长辈做点事情是应该的”。

母亲把打气筒往地上一丢说:“我儿子是干大事的人,给你做这些小事像什么样子!”父亲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随手把碗往桌上重重地一放:“一屋不扫,怎么(何以)扫天下?连小事都办不了的人怎么能办大事?”我在一旁听到这句话时心中有些窃喜,但此地不可久留,父亲把名人的典故都搬出来了,听起来很有说服力。

为什么一间屋子不扫就不能扫天下?无论是从古人或者现代人的角度来想:打扫一间屋子是件简单的体力活,而古今中外能够治理天下的人屈指可数,可你连扫一间屋子的那份耐心那点力气都没有又怎么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呢?那是否就意味着你能将自己的屋子打扫的很好就能将天下治理得好呢?答案应该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将现实生活联系一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同学在做基础类的题目时想要打瞌睡,可是在做拓展类的题目时却做得热血沸腾。

假设基础是件小事而拓展是件大事,反过来就是一些人不屑于做小事,只热衷于干大事,但这并不违背这一道理。

拓展总是从基础出发,就像一栋房子如
果它的基础牢固就不能建的太高。

同样,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从小事做起。

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机会不仅少而且任重道远。

在这个时刻,我们只有通过做一些小事来修养自己的品德。

刘备告诫儿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做了件好事心中就多份光明,德行自然也就高了一些。

小事可以磨炼人的性格,做小事的一些过程往往是做大事过程的缩影。

其实做大事并不一定要做的轰轰烈烈,做小事也不能马马虎虎。

任何事情都可能改变你对一些事物的观点,它们之间没有绝对清晰的界限。

我们每一个人都自以为是一个干大事的人,但仔细地研究一下什么都不知道。

书本上的巨人,生活中的矮子。

由于我知识的匮乏,无法列举更多翔实且具有说服力的事例。

但如果让自己来实践这句话我认为事情不分大小,只要你亲自去尝试,只要事情对他人有益,那么这就是大事。

九(5)班:马健华
指导教师:刘晓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