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冉庄地道战有感
冉庄地道战观后感

冉庄地道战观后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怀着无比好奇和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冉庄地道战的遗址。
一踏入这片土地,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眼前的冉庄,宁静中透着一股庄严肃穆。
村里的老房子、旧街道,都像是在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走进地道,那狭窄的通道,昏暗的光线,让我瞬间感受到了当年抗日军民的智慧和勇气。
地道里的空间不大,人在里面得猫着腰走,可就是这样的地道,却成为了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我仔细观察着地道里的每一个细节。
墙壁上的油灯痕迹,仿佛还能看到当年战士们在微弱的灯光下紧张地穿梭;那些小小的通风口,巧妙地隐藏在不显眼的地方,却保证了地道里的空气流通。
地道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陷阱和机关,什么翻板、卡口,都是为了对付敌人而精心设计的。
我想象着当年的情景,鬼子们大摇大摆地走进村子,以为能轻易地占领这里。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脚下的土地早已被挖空,到处都是陷阱。
当他们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村民们通过地道神出鬼没,这边打一枪,那边扔个手榴弹,把鬼子们打得晕头转向,摸不着北。
记得有一个地方,地道特别窄,只能容一个人侧身通过。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挤过去,心里不禁想,当年的战士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奋勇作战,真是太不容易了。
还有一段地道,有个小小的斜坡,走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心里琢磨着,战士们在紧急情况下,还能迅速通过这里,真的需要很强的身体素质和应变能力。
地道里有些地方还保留着当年战斗留下的痕迹,墙壁上的弹孔,仿佛在诉说着战斗的激烈。
我伸手摸了摸那些弹孔,粗糙的触感让我的心为之一颤。
这可不是普通的弹孔,这是历史的印记,是抗日军民顽强抵抗的见证。
从地道里出来,我来到了村里的一个小院。
院子不大,但收拾得很整齐。
院子里有一口井,据说这口井也和地道相连。
我站在井边,往下望了望,黑洞洞的井口深不见底,让人心里有些发毛。
但一想到当年这口井也为打击敌人发挥了作用,又不禁对它充满了敬意。
参观冉庄地道战的观后感

参观冉庄地道战的观后感你要是没去冉庄地道战遗址看看,那可真是一大憾事!一走进冉庄,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到处都是那种古旧的房子,矮矮的墙,小小的院子,但可别小瞧了这些地方,这下面可藏着大大的玄机呢!地道的入口那叫一个隐蔽,有的在锅灶下面,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就是普通人家做饭的地儿呢;有的在马槽底下,我当时就想啊,这要是敌人来了,看那马槽,哪能想到下面别有洞天啊。
顺着地道口进去,里面弯弯曲曲的,就像个大迷宫。
地道有的地方高一点,能直起身子走,有的地方就得猫着腰,感觉就像在玩一场刺激的探险游戏,不过这游戏可有着沉甸甸的历史分量。
在地道里走着,我仿佛能看到当年的民兵们在这儿悄悄地穿梭,他们脸上带着坚定的神情,手里拿着简陋的武器,却有着无比强大的信念。
他们通过这些地道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敌人在明,他们在暗,把小鬼子打得晕头转向。
这地道就像一个地下长城,保护着村民,也是村民们反击的堡垒。
印象特别深的是,还有一些地道里保留着当年的瞭望孔和射击孔。
从瞭望孔往外看,外面的景象一目了然,而从外面看,却很难发现这些小孔。
这让我不得不佩服当时人们的智慧啊,这就是人民的智慧结晶啊。
就这么个小孔,在战争中那可是发挥了大作用,民兵们可以通过这些小孔观察敌人的动静,然后瞅准时机,“砰”的一枪,给敌人来个突然袭击。
而且这地道不是孤零零的,它四通八达,连接着各家各户,甚至还能通到村外的田野里。
这要是敌人包围了村子,村民们从地道就能安全转移,还能绕到敌人背后去偷袭。
这简直就是把整个村子变成了一个大的战斗堡垒,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从地道里出来后,我还看到了一些当时战斗留下来的遗物,那些生锈的枪、破旧的大刀,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在当年那可是杀敌的利器。
每一件遗物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诉说着英雄们的故事。
参观完冉庄地道战遗址,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敬佩。
敬佩那些聪明勇敢的先辈们,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够想出这样巧妙的战斗方式,还能团结一致,与强大的敌人战斗。
冉庄地道战观后感简介

冉庄地道战观后感简介1. 我看完 《冉庄地道战》后,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蹦个不停。
电影里那紧张的战斗场面,就像我上次考试时遇到难题,脑子一片空白,可人家八路军战士们却那么镇定,他们在地道里穿梭自如,好像地道就是他们的秘密武器库。
我就想啊,要是我在那时候,能有他们一半勇敢就好了。
2. 你知道吗?《冉庄地道战》里的村民们可聪明啦!他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在地下挖出那么复杂的地道。
我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的时候,找个藏身的地方都费劲,而他们却能把地道挖得四通八达,还设下各种机关。
我不禁自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难道他们有魔法?3. 看了《冉庄地道战》,我觉得那些战士和村民就像超级英雄。
我邻居家的叔叔是个消防员,每次有火灾他都冲在前面,他说他要保护大家。
这和地道战里的人多像啊,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
我在想,是不是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像他们一样无所畏惧呢?4. 电影中的地道战场景,真把我震撼到了。
那地道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敌人进去就晕头转向。
我在商场里有时候都会迷路,而他们却利用地道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我跟爸爸说:“他们太厉害了,我要是在地道里,会不会吓哭啊?”爸爸笑着说:“你要向他们学习勇敢呀。
”这让我明白,勇敢是可以锻炼出来的。
5. 《冉庄地道战》里的人们互相帮助,真让人感动。
就像我们班同学一起参加拔河比赛,大家劲儿往一处使。
他们在地道里传递情报、互相掩护,没有一个人退缩。
我就琢磨,要是我和小伙伴们遇到危险,我们能像他们那样团结吗?这团结的力量是不是比什么都强大呢?6. 看完这部电影,我对那些战士充满敬意。
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战斗,就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灯塔。
我爷爷说他小时候生活也不容易,可和那时比起来,我们现在太幸福了。
我不禁感叹,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而不是总抱怨作业多呢?7.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 《冉庄地道战》里的伪装陷阱。
他们把地道口藏得那么好,就像魔术师变魔术一样。
我和弟弟玩玩具的时候,想把小玩具藏起来不让他找到,可总是失败。
我的家乡冉庄地道战作文

我的家乡冉庄地道战作文《我的家乡冉庄地道战之一:初闻地道战》我的家乡冉庄,那可是个了不起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大名鼎鼎的冉庄地道战遗址。
我第一次知道冉庄地道战的时候,还特别小呢。
那时候是跟着老爸去老家走亲戚,路上老爸就开始给我讲这个了不起的地道战。
我当时就在想,啥是地道战啊?难道是在地底下打架吗?这想法可把老爸笑坏了。
到了冉庄,我立马就被那些看起来很古老的房子吸引住了。
老爸带着我去了地道战遗址的一个入口。
入口看起来小小的,黑洞洞的,好像藏着无数的秘密。
我站在入口那儿,有点害怕又有点好奇。
这时候我看到一个当地的大爷,他头发花白,但是精神矍铄。
大爷看到我害怕的样子,就笑着对我们说,这地道啊,当年可救了不少人的命呢。
大爷开始跟我们讲起来。
大爷说,当年的鬼子可坏了,到处扫荡。
村民们刚开始的时候啊,那是东躲西藏,但是后来就想到了挖地道这个办法。
刚开始挖的时候,可没那么容易呢。
那时候工具少,只能用铁锨啊,小铲子之类的。
他还告诉我,有一次他爹去挖地道,因为地道里空气不太好,差点就晕倒在里面了。
当时大队的人就在地道里想办法,他们用了个简单但有效的法子,弄了个长长的竹筒子,从地面上把新鲜空气引进去,这才接着继续挖。
我听得瞪大了眼睛,感觉像是在听一个超级英雄的故事。
跟着大爷走进地道后,我才发现这地道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里面弯弯曲曲的,隔一段有个小房间,有的是用来放粮食的,有的是用来藏身的。
墙壁坑坑洼洼的,摸起来糙糙的,能够想象当年村民们挖的时候是多么的不容易。
脚下的地面也算平坦,不过因为时间久了,有些地方有点湿漉漉的。
我一不小心滑了一下,差点摔个跟头,还好老爸眼疾手快扶住了我。
大爷在前面一边走一边继续说着地道里发生的故事。
据说有一次鬼子杀气腾腾地来到村里,村民们赶紧钻进了地道。
鬼子在村子里翻来覆去地找,就是找不到村民的踪迹。
村民们在地道里听着鬼子那恼羞成怒的叫声,虽然紧张,但是心里也有点小得意呢。
这个地道简直就像个神秘的大迷宫,保护了我们冉庄的百姓,也让敌人无从下手,我从那时候起,就对我们冉庄的地道战充满了敬畏和自豪。
冉庄地道战观后感

冉庄地道战观后感前阵子,我去参观了冉庄地道战遗址,这一趟下来,那感受真是刻骨铭心!一走进冉庄,那种浓厚的历史气息就扑面而来。
古老的房屋、狭窄的街道,仿佛都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我沿着石板路慢慢走着,思绪也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当年,小日本鬼子可嚣张了,他们在咱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冉庄的老百姓们可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挖出了一条条神奇的地道。
我走进地道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惊叹!这地道简直就是个地下迷宫。
地道的高度不怎么高,我得弯着腰才能走进去,刚开始还有点不适应,总担心会撞到头。
地道里面有些潮湿,墙壁上渗着水珠,摸上去凉凉的。
里面的空间也不大,只能容一个人通过,要是胖点的人估计还得侧着身子走。
地道里隔一段就会有个小耳洞,据说是用来存放粮食和武器的。
我看着那些小小的空间,想象着当年乡亲们在里面紧张地准备战斗的情景。
还有那些隐蔽的射击孔,设计得可真巧妙,从外面根本发现不了,但是从里面却能清楚地看到外面的情况,一旦鬼子靠近,就能给他们来个突然袭击。
我在地道里小心翼翼地走着,脚下的地面有点不平,得特别小心才不会摔倒。
而且里面灯光昏暗,时不时还会有一阵凉风嗖嗖地吹过,让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这时候我就在想,当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乡亲们还能坚持战斗,真是太不容易了!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比较宽敞的地方,这里应该是大家集合商量作战计划的地方。
我仿佛看到了乡亲们围坐在一起,表情严肃,眼神坚定,互相交流着如何给鬼子更沉重的打击。
出了地道,我参观了那些保留下来的作战工事。
有伪装成井口的地道入口,还有藏在灶台下面的秘密通道。
这些巧妙的设计,让鬼子就算进了村,也找不到地道的入口,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
我还看到了那些曾经在战斗中使用过的武器,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战斗的激烈。
那些土枪、土炮,虽然比不上鬼子的精良装备,但在乡亲们的手里,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冉庄,我听到了好多关于地道战的英勇事迹。
冉庄地道战博物馆观后感

冉庄地道战博物馆观后感你知道吗?去了一趟冉庄地道战博物馆,那感觉就像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心里也像煮开的水一样,“咕噜咕噜”直翻腾。
一到那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个个地道口。
你瞅着那些洞口,普普通通的,就跟大地随意张开的小嘴巴似的,可谁能想到啊,这下面居然藏着那么大的“乾坤”。
我当时就想,这就好比那些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表面上看起来平平无奇,可一出手就能让人大吃一惊。
走进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那些老物件啊,就像一个个沉默的小老头,在静静地给我们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有生锈的土枪,看起来虽然没有现在的枪那么威风,但在当时,那可是抗日战士们手里的宝贝,指不定靠着它就干掉了好几个小鬼子呢。
还有那些粗糙的农具,你可别小看它们,在地道战里,这些农具也能摇身一变,成为杀敌的利器。
我就在想,那时候的老百姓可真是充满了智慧,就像变魔术一样,把身边的东西都变成了对抗敌人的“法宝”。
再说说那地道的构造,简直就是一个超级大迷宫。
我在里面走的时候,一会儿左转,一会儿右转,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迷失在巨大洞穴里的小老鼠。
不过这也让我明白了为啥小鬼子在这儿吃了那么多亏。
这地道啊,有好多机关,什么陷阱啦,暗堡啦,就像一个个隐藏在暗处的小怪兽,只要小鬼子一不注意,“啪”的一下,就给他来个措手不及。
而且这地道还四通八达的,连接着各家各户,说不定从这家的灶台一钻下去,就能从另一家的炕头冒出来,这多神奇啊。
看着墙上那些展示的图片,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冉庄村民们,他们虽然没有什么先进的武器,但每个人的脸上都透着一股坚毅。
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大家齐心协力,挖地道、做武器,就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
那时候的生活肯定很艰苦,可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
我想,要是我生活在那个时候,我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勇敢呢?这还真不好说,不过我肯定会被他们的精神感染,说不定也能变成一个小英雄呢。
从博物馆出来的时候,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敬佩。
参观冉庄地道战后的感想1400字

参观冉庄地道战后的感想1400字我日前参观了位于山东省潍坊市的冉庄地道战遗址,并深深地感受到了那段极其惨烈的历史。
冉庄地道战是我国解放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斗,旨在粉碎敌人的进攻和破坏敌人的后勤补给。
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参观冉庄地道战后的感想。
首先,冉庄地道战令我们想起了中国人民在抵御外敌入侵时所展示的顽强民族精神。
地道战是一种采取地下行动摧毁敌人的军事战斗形式,其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缓慢而又艰苦的斗争方式。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冉庄人民要在这种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战斗,生活条件之恶劣和压抑,恐怕无人可以想象。
然而,在长达数年的战斗里,冉庄人民并没有退缩和屈服。
他们集体组织起来,细心周密地构筑地道,多次险象环生地与日寇进行面对面的搏斗。
他们虽然承受了很大的牺牲和苦难,但精神上依然异常坚韧与坚定。
他们并没有因为困难而退缩,相反地,他们活生生地展示了一个团结抗敌的民族气节。
其次,在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的过程中,我也领略到了中国人民在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和组织力。
冉庄地道战是一场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极限对抗的战斗。
在这种人类生存权、生命权和尊严的争夺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冉庄人民不仅仅是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战士们,还是一支组织严明、信念坚定,富有组织能力与战斗智慧的民间武装。
他们巧妙地建立了完善的地道防守体系,利用地下通道、堑壕、陷阱等等。
他们甚至还有一整套掩护、通讯、伪装等作战手段,足以看出,这是一个经过慎重筹备与精心实践的战斗组织形态。
他们用无比智慧构筑疏通的地道,不惧严寒和饥饿孤悬在地道里,身体倍受摧残,但他们始终坚持信念,死死地攻占了地道战斗的主导权。
从这些细节上,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反侵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能够凝聚力量,发扬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的巨大力量。
最后,冉庄地道战也让我们在生活与信仰中寻找更多的自信。
相信一种正面积极的信念,坚信自己毫无畏惧地走在前方,会让我们战胜一切。
在战斗的人生路上,中国人民在遭遇巨大挫折时总是能够站起来,这才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参观冉庄地道战的观后感

参观冉庄地道战的观后感你知道吗?去冉庄地道战遗址参观,就像是一场超酷的“穿越之旅”,直接把我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充满智谋和勇气的年代。
一到冉庄,就看到那古旧的街道和房屋,仿佛都在默默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那些房屋看着普普通通的,可谁能想到,地下竟然藏着那么庞大复杂的地道网呢?这地道简直就是一个超级迷宫,要是没有导游带着,我估计进去就出不来了。
走进地道里,哇塞,那感觉太奇妙了。
地道很狭窄,只能弯着腰走,有时候还得侧着身子才能通过,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当年的人们为了战斗和生存,是多么不容易啊。
里面还有各种小房间,像什么休息室、指挥所之类的。
我当时就在想,在这么狭小又昏暗的地方,战士们还能有条不紊地指挥战斗、休息待命,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啊。
而且啊,这地道里的设计充满了智慧。
什么陷阱啊、瞭望孔啊、射击孔啊,一应俱全。
你想啊,敌人在地面上大摇大摆的时候,咱战士们就在地道里通过这些巧妙的设计,给他们来个突然袭击。
就像玩游戏一样,咱在暗处,敌人在明处,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这让我不禁感叹,咱老祖宗的智慧真不是盖的,这地道战打得那叫一个漂亮。
再看看那些展示的老物件,土枪、土炮、大刀片子,虽然看起来破破旧旧的,但是在当年,可都是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宝贝啊。
我站在那儿,脑海里就像放电影似的,浮现出战士们拿着这些武器和敌人英勇战斗的场景。
他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就是为了把侵略者赶出咱们的土地。
这次参观,我还听导游讲了很多关于冉庄地道战的故事。
像村民们怎么齐心协力挖地道,怎么利用地道跟敌人斗智斗勇的。
其中有个故事特别逗,说是有一次敌人在地面上到处找地道入口,村民们就想了个办法,故意把一个入口暴露出来,然后在里面设下了好多陷阱。
敌人傻乎乎地就进去了,结果被打得屁滚尿流的,哈哈。
这故事虽然听起来有点好笑,但也让我看到了村民们的智慧和勇气。
从冉庄地道战遗址出来,我心里满是感慨。
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住着宽敞明亮的房子,出门有汽车,手里拿着智能手机,这些都是当年的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冉庄地道战有感
对于冉庄地道战的“传说”我已经早有耳闻,冉庄地道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处重要战争要地。
冉庄地道战是冉庄人民与日寇艰苦卓绝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
我对那里充满了好奇,为什么“区区”的地道就可以吧鬼子吓的魂不守舍?为什么这些地下通道让我们在综合实力不行的情况下去的大胜?为什么~?带着种种疑问,在阳光明媚的周末我早早的乘车来到了享有很高声誉的冉庄地道战。
在去之前我就做了大量的准备,了解了冉庄地道战遗址相关史料。
冉庄始建于隋唐,至宋代时,传说杨业之子杨延昭部将在村北河畔荒原筑营戍守,冉庄因此而一度繁荣,初具小镇规模,故冉庄素有唐村宋镇之说。
街上两棵老槐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冉庄地道战遗址,1956年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8月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1961年3月4日,被定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8月,被列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1月26日,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1997年6月,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2003年9月,被河北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第一批省级国防教育基地。
2005年被列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2009年11月,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定为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被团省委、省少工委评为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
很快我们就到了冉庄地道战的遗址,我们先后参观了冉庄地道战陈列馆、冉庄村公所、冉庄抗日军事指挥所和星罗棋布的掩体工事,并在讲解员的引领下,下到地道感受当年抗日军民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
满怀着无比好奇的心情,我们走进了冉庄的地道,地道四通八达,我完全不是道哪是哪,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
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顺延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最后挖成户户相通、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
地道内各种地下设施设计也十分巧妙,共有23种,256处之多,如地下指挥部、储粮室、兵工厂、双层地道等。
离开地道,我们来到了一个院子里,我在院子里合影留念,为这次活动增添了色彩,走进纪念馆,纪念馆布展风格以庄重、朴实、体现特色为重点,以“抗战奇观,地下长城”为主题,以冀中平原地道的形成、发展、完善及在抗日斗争中发挥的特殊作用为主线,以冉庄地道战为重点,向人们展示了冀中地道战波澜壮阔的斗争史,颂扬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展览采用现代设计语言与写实造景相结合的手法,充分展示冉庄地道战的创建、构造特点和战术战法。
同时,展厅内珍藏着宝贵的革命文物500多件,并充实了大量的照片、图表、雕塑、绘画创作。
在游走中我不时地想起,“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地道战》歌曲,唱出了抗日军民奋勇杀敌的坚强决心,唱出了我们时刻铭记历史的责任,一时豪气冲天。
我深深地感觉到冉庄人民的伟大,中华人民的伟大!冉庄,是中华人民的坚强勇敢,团结一致的缩影。
彰显了了中华人民的智慧!地道战,它是智慧的结晶,胜利的法宝,为中华大地的独立自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是使中华民族历尽沧桑而不衰败经磨砺而更强的精神体现。
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伟大的贡献,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革命精神。
作为大学生的我,认识到想要为中华民族的做出贡献,就要时刻的努力拼搏。
热爱祖国,热爱和谐,为了中华辉煌的明天而奉献青春,奉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