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和湖湘精神的体现:《湖南九章》

合集下载

犹自风华如锦绣——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湖南大学教授胡遂

犹自风华如锦绣——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湖南大学教授胡遂

选 定 九篇 经 典文 章 , 包 括 屈原 的 《 离骚 》 、 范 仲 淹 的 初 中学历 考研 , 最难 的是 外语 。那时胡遂 已回到 《 岳 阳楼 记 》 、 毛泽东 的《 沁 园春 ・ 雪》 等, 作 为湖 南 向
小 学做 教导 主任 ,白天要工 作 ,下班要 做家务 带孩 外界展示湖湘文化 的高端名片 。 子, 学 习就 只能见缝插针 了。她 回忆说 , 为 了记单词 , 她 常常是 把衣 袖裤腿 卷起 来 , 手背 、 手臂、 小 腿 上到 处 写满单 词 , 这样 , 给女儿 喂奶 的时候 , 蹲下 来洗 衣 服洗菜 的时候 , 随时都 能背单 词。 胡遂 的课是全校 最受欢迎 的课 之一 ,其火爆 程 “ 规定 自己每 天记 7个 , 太 多 了记不 住 , 太少 了 度丝毫不亚于追星族对于 明星 的追逐 。 又划不来 。” 采访 时, 胡遂谈起往事 , 仿佛 历历 在 目。 2 0 0 1 级 学生 戚家坦 ,是胡遂在湖南大学 教的第
届学生 。他 回忆说 : 下课后要赶到另一栋教学楼上 高, 毕业后 留校任教 。 2 0 0 1 年, 她调到湖南大学 , 2 0 0 4 胡老师 的课 , 往往是 找不到座位 , 因为其他专业 慕名 年, 已晋 升 为 教 授 的她 , 开 始 攻读 博 士学 位 , 师从 来“ 蹭课” 的学生早就把位置 占得一个 不剩 。
… …
训蒙 方任重 , 养 正贵谆谆 ” , 代课才一 年 , 她就 顺
这期 间的 2 0 0 7年 , 她还受 邀参与 湖南教育 电视 没想到 的是 , 也惹 出了一场风波 。在讲 述《 风流 儒将
利转正 ,成 为 当时长 沙市 中山路 小学 的一名正式 老 台《 湖湘讲坛 》 的拍摄 , 节 目播 出以后 , 广受好评 。但

湖湘文化与湖南当代小说的务实精神

湖湘文化与湖南当代小说的务实精神

收稿日期:2005-01-10.作者简介:游宇明(1963- ),男,湖南双峰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娄底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从事当代小说、散湖湘文化与湖南当代小说的务实精神游宇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湖南 娄底 417000)摘 要:湖南当代小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它在内容上有着自己的特点: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秉笔直书的精神、对优秀传统文化人格的推崇等等,这些特点源于曾国藩等人的精神影响和丰厚的湖湘文化。

关键词:湖南当代小说;湖湘文化;秉笔直书;传统文化人格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712(2005)04-0084-03Hunan Culture and the Pragmatic Spirit ofthe Contemporary Novels of HunanYOU Yu-ming(Chinese Department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China )Abstract :The contemporary novels of Hunan have achieved acknowledged great success.They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contents :highly social responsibility ,spirit of giving a plain account ,praise for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personalityand so 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stem from the influence of ZengGuofan ’s spirit and generous Hunan culture.Key words :the contemporary novels of Hunan ;Hunan culture ;plain account ;traditional cultural personality文学的地域性问题,一向是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湖南人的精神

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湖南人的精神

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湖”是指洞庭湖,“湘”是指湘江。

湖湘文化主要是指以今湖南为主体的近代区域文化。

知有所谓对于天下之责任者,当自洪杨之难始。

”所谓“洪杨之难”,是指洪秀全,杨秀清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在与太平军交战中一战成名,由此确立了湖湘文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从洋务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举凡一切军国大事,几乎都少不了湖南人的身影。

湖湘文化在近代的发达,有两大源头;其一是传统楚文化的孕育,这是间接源头;其二是南宋时期的湖湘学派,这是直接源头。

湖南曾是楚文化重要腹地,屈原南游沅湘,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尤其是相传作于湖南的《天问》,对宇宙、自然和历史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质问。

这种精神后来深深扎根于湖湘文化的土壤之中,可以说,楚文化的因子已逐渐融汇到湖湘文化的小传统之中,成为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保证了这些楚文化因子不致流失,当近代西方文明冲击湖湘大地时,楚文化因子历久弥珍,喷然而出,焕发出奇异的光彩。

湖湘学派是宋代理学阵营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创始人胡宏,字仁仲,号五峰,福建崇安人,后迁居湖南衡山,隐居衡山20余年,终老于此。

张木式,字敬夫,号南轩,今四川绵州人,8岁随父亲张浚到长沙定居,后拜胡宏为师,成为胡宏的得意弟子,其学术思想较之乃师更胜一筹。

张木式的名声之大,还引起了另一位大学者——朱熹的注意,由此导致了学术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

当时(1167年)朱熹37岁,张木式34岁,却都已跻身中国学术文化的最前列。

这二位青年才俊,在岳麓书院幽静的环境里,用精密高超的思维探讨着哲学意义上的人和人性的秘密,有时连续论争三天三夜都无法取得一致意见。

他们的学术讨论是公正无私的,研究探讨的结果是:两人越来越佩服对方,两人都觉得对方启发了自己。

“朱张会讲”以及朱熹在岳麓书院的讲学,几乎成为湖湘文化的精神象征。

到了明末清初,湖湘文化中又出现了另一位杰出学者——王夫之。

湖湘文化与湖南教育的文化精神

湖湘文化与湖南教育的文化精神
“ 遍览诸 家” , 进行批判 性 的吸 收和继承 。三 , 吸收和 源 、 曾国藩 、 杨 昌济 等人 , 更是在前 人 的基础 上 , 发前
融合西方 文化 的精华 。王夫之 主张借 鉴传教 士带来 人所未 发 , 提 出了 自己独到 的教学 原则和方法 , 从 而 的科 技知识 ; 魏源提 出“ 师夷长技 以制夷 ” ; 而 到 曾国 使教 育改革 的浪潮 一浪高过一 浪 ,有力地推动 了当


0 00 激 翁 霪
惟 楚有材 , 于斯为盛 。湖南教育 源远流长 , 其 承 行动实践 了 ’ 。 载 的湖湘文化精 神更是博 大精深 。在历 史演进 和嬗 三、 传道 求仁 、 经世 致用 的价值 取 向 , 是 湖南教 变过程 中 ,是湖湘 文化 的传承 为湖南人 才的成长 提 育和融合先进科 技和思想 械不仅对 当时 的办学 目的 、 教学形 式 、 教学 内容等进 文化成 果 , 并开拓创新 。一 , 吸收和融合不 同区域文 行 了更新 ,并在 教学实践 中摸索出 了他颇 具代表性 四法 ” : 循 序渐 进 、 学 思并 进 、 知行 互发 、 博约 相 化的精华 。如洞庭湖 文化与湘南 文化 的交 融 , “ 朱 张 的“
供 了精 神动力 、 教育平 台和人 文气氛 , 从 而孕育 了具
有湖南特质 的人才教育思想 和培养方式 。

湖湘学者 之所 以弃官学 而不就 , 自己创 办书 院 ,
收徒讲学 , 目的就是为 了传播 和发扬 “ 经济 之学 ” , 培

忧国忧 民、 舍 我其谁 的爱国传统是 历代湖南 养通 晓时务 、 经世 济民 的各类人 才 , 以实现理 学家那
和责任感使湖 南士子在 国家生死存 亡的关键 时刻 闪 派 , 以黄兴 、 蔡锷等人 为代表 的资产阶级革命 派和以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一直是湘人的一个骄傲。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对“楚材”的形成,湖湘文化功莫大矣。

然而,到底什么是湖湘文化,它究竟形成于哪个时期,它最突出的特色与闪光点是什么,它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又是如何?湖湘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它有着自己稳定的文化特质,也有自己的时空范围。

从空间上说,它是指湖南省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文化;从时间上说,它是两宋以后建构起来并延续到近现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形态。

湖湘文化的精髓:关于湖湘文化精髓的概括,学术界比较公认且较典型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二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

人们倾向于后者,认为后者更能体现湖湘文化的精神实质,更能反映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首先,“经世致用”只是儒家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并不能凸显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其次,“实事求是”是儒学本来存在的一种治学方式,它仅是湖p 第三,“百折不挠”是湖湘文化作用于文化个体的集中体现。

第四,“兼收并蓄”是对湖湘文化开放意识的集中概括。

湖湘文化的主要内容:湖湘哲学思想:湖湘哲学思想,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拭、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理学的道德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事实功相结合,这种学术文化的特色一直延续到近代……近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虽然他们的政治立场可能很不相同,但其讲理想、重经世的学术文化风格却是—致的。

”湖湘文学艺术:禀承着屈原忧国忧民的文学传统和胡安国“经世致用”的哲学传统,湖湘文学艺术具有“文道合一”的明显特点。

以曾国藩为首的“湘乡文派”,就是此一特色的代表。

这一特点,在毛泽东身上也鲜明地反映出来。

湖湘史学: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也在湖湘史学中反映出来。

湖湘史学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经史并重。

以经义作为批判历史的最高依据,述史是为了阐发经书义蕴,阐发经书内蕴是为了维护历史传统。

二、说古是为了道今,批判以往是为了针砭时弊。

湖湘文化与人文精神

湖湘文化与人文精神

湖湘文化与人文精神有人说,湖南人会打仗、会读书、会养猪。

又有人说,湖南人霸得蛮,吃得苦,不怕死。

湖南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性格和人文精神,为什么会富有这样的性格和人文精神?湖湘文化一直是湘人的骄傲。

那么,到底什么是湖湘文化,其源流与发展情况如何,它的精髓是什么,湖湘文化如何与时俱进呢?1、什么是文化,有没有湖湘文化,什么湖湘文化。

“文化”是一个经常听到或见到的语词。

从小我们就听到像“学文化”、“这个人有文化”、“文盲”等说法。

这些场合使用的“文化”,其实是“文字”、“知识”的同义词,与我们要谈到的“文化”基本上是两回事。

如果让我们来对“文化”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说清楚“文化”一词的基本概念空间是什么,估计大部分人都是模糊的,其原因就在于“文化”的概念本身就是相当模糊的。

在古代中,“文化”一词,主要是“文治”和“教化”的总称,也就是“文”与“化”某些义项的复合义。

较早见到“文”与“化”联系在一起的古籍是《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的“文”是指“文明”,“化”是指“教化”。

意思是通过文明以教化天下,已经有了相当浓厚的文化意味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的意义不断发展。

文化包涵的内容非常丰富,凡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经验、感知、知识、科学、技术、理论以及财产、制度、语言、教育等等,都属于文化现象。

宇宙观、时空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衣、食、住、行、婚嫁、丧葬等一切社会的生活、行为、思维、风俗、语言方式、和情感模式、等级观念、角色地位、道德规范、价值标准等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概括起来,文化就是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精神、物质、社会文明的总和。

到底有没有湖湘文化呢?学术界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湖湘文化只是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就是属于楚文化,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

证据有三:一是先秦时期湖湘地区从属于广义的“荆楚”地域这一历史事实。

二是在战国时期,湖湘部分地区曾经一度被纳入楚国的版图,并且曾经有一些楚人进入并生活在湖湘的部分地区,后来在湖湘地区挖掘出许多楚人墓葬,出土了不少楚人殉葬品;三是湖南一直没有设置行省,湖湘士子参加科举的乡试,一直均要前往武昌,直到清朝雍正时期,才在湖南长沙单独举行湖南乡试。

湖湘文化的内涵精神罗浪

湖湘文化的内涵精神罗浪

湖湘文化的内涵精神罗浪湖湘文化的内涵精神体现了湖湘地区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湖湘地区地处江南水乡,水资源丰富,这使得湖湘人民培育了一种勤劳务实、勇于拼搏的精神。

他们利用水资源,开垦湖泽,发展农业和渔业,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农作物和独特的湖泊文化。

在湖湘人民的努力下,湖湘地区成为中国的粮仓和鱼米之乡,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湖湘文化的内涵精神体现了湖湘地区人民的坚韧和乐观。

湖湘地区曾多次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但湖湘人民始终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勇敢地战胜困境。

他们相信“风雨过后天空更蓝”,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迎来美好的明天。

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在湖湘地区代代相传,成为湖湘人民战胜困难、追求幸福的重要力量。

湖湘文化的内涵精神体现了湖湘地区人民的深情和豪迈。

湖湘地区的山水秀丽、风景如画,这里的人民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和热爱。

湖湘人民以家乡为骄傲,以家乡的山水和文化为荣,他们用深情和豪迈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他人。

湖湘人民善良友善,热情好客,他们乐于助人,乐于分享,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湖湘文化的内涵精神体现了湖湘地区人民的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

湖湘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里的人民秉承着传统美德,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注重家庭和睦。

湖湘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他们心系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湖湘人民的家国情怀激励着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湖湘文化的内涵精神罗浪体现了湖湘地区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坚韧和乐观、深情和豪迈、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

湖湘文化是湖湘地区人民几千年来智慧和努力的结晶,它不仅是湖湘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应当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的内涵精神,让湖湘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论湖湘文化精神

论湖湘文化精神

论湖湘文化精神湖湘文化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一个分支,其精神内核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精神。

这种精神始终贯穿于湖湘文化的发展中。

无论是其历史传承、哲学思考、传统的经世致用学风,还是敢于破旧立新的革命精神,都体现了湖湘文化既遵从于传统文化的和谐内核。

又别有发展的独特风貌。

这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地理环境造就独特群体个性,并培育造就了独特的湖南人精神存在决定意识,不同地域的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地带的不同气温和降水,直接影响到水文、植被和人民生产生活,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文环境,又影响人们习俗风情、饮食习惯、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并形成具有该地域特色的区域文化。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

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

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

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我们称之为湖湘文化。

基本精神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

“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

“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

“勇敢尚武”,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二者融贯,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强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

也就是钱基博先生所说的:“湖南人所以为湖南,而异军突起以适风土者,一言以蔽之曰强有力而已。

”“经世致用”,即重视实践的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这一普遍性范畴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自强不息”是“天行健”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而在湖湘文化中,则将它列为“人极”的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九章由湖南大学文学院倡议发起并在红网大力支持下进行的《湖南九章》征集评选活动,历时两个月,经由广泛热烈的网络评选和权威审慎的专家评选最后选定。

这九篇经典之作是:屈原《湘君》、贾谊《鵩鸟赋》、陶渊明《桃花源记》、范仲淹《岳阳楼记》、周敦颐《爱莲说》、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序》、王夫之《船山记》、杨度《湖南少年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其中米芾的《潇湘八景图诗序》,是网友推选并经专家议定入选的作品。

《湖南九章》评选活动的倡议开展首先缘于对湖湘文化的传承。

湖湘文化是湖南人的血脉和精神支柱。

培育并饱受湖湘文化滋养的湖南的山、湖南的水和湖南的人,自古以来,深受世代文人墨客的青睐,他们泼墨如水,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堪称经典的文学篇章。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对这些描写湖南的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心萃取和集中展示,深入发掘与解读其中所体现的湖湘精神内涵,推进广泛阅读和广泛传播,促进三湘子弟湖湘文化自信的提升,为建设美好新湖南提供新的精神支撑。

目录1.潇湘晨报2012年7月12日文章:《重温经典九章,品味湖湘文化精髓》……………………………………………………………3-8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9)3.杨度《湖南少年歌》…………………………………… 10-144.陶渊明《桃花源记》…………………………………… 15-165.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并序》……………………………17-226.周敦颐《爱莲说》 (23)7.屈原《湘君》…………………………………………… 24-258.范仲淹《岳阳楼记》…………………………………… 26-279.贾谊《鵩鸟赋》………………………………………… 28-2910.王夫之《船山记》 (30)潇湘晨报:重温经典九章,品味湖湘文化精髓2012年7月12日本报记者胡力丰实习生彭梅桂屈贾传统、忧乐情怀;经世致用、湖南血性;桃花源里、橘子洲头……往哲先贤们的历史步履散落在这片莽莽苍苍的大地上,成就了湖湘千百年来不朽的文化传奇。

这些经典篇章,或记江山胜迹,或抒高古情怀,或多哲学思辩,开创、培育或滋润着博大精深的湖湘精神,有助于文脉流转,有助于思想传承,其文化内涵超迈六合,横绝古今,散发着亘古不变的光辉。

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推出《湖南九章》专题报道,踵武前贤,探访胜地,揭开尘封的历史印记,重温经典,品味湖湘文化精髓。

近日,代表湖湘文化精神的《湖南九章》评选结果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明伦堂揭晓。

沿着这9篇经典之作,我们先来体味一段湖湘文化之旅。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山水洲城尽显风流探访地:长沙橘子洲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风华正茂,一段峥嵘岁月;中流击水,一腔拿云心事。

一首《沁园春·长沙》,写尽了山水洲城长沙的风流情态。

(2)杨度《湖南少年歌》:体现湖南人血性精神探访地:湘潭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湘潭人杨度的《湖南少年歌》中的这两句,形象地道出了湖南人的血性精神。

(3)陶渊明《桃花源记》:田园情结终极关怀探访地:常德群山环抱,桃花掩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便是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是陶渊明田园理想的形象展示,是他田园情结的终极关怀,也是他田园人生的最后归宿。

在纷繁芜杂的当下,追寻陶渊明,去寻找、感受那美丽而神秘的田园风光,别有意味。

(4)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并序》:诗画并茂探访地:长沙湘潭衡阳永州岳阳等地在《湖南九章》中,米芾的《潇湘八景图诗并序》是网友推荐入选的。

潇湘夜雨、山市晴岚、远浦归帆、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洞庭秋月、平沙落雁、江天暮雪,8首诗8幅画,相得益彰,画为诗心,诗托画意,品诗,观画,别有一番情趣。

潇湘八景,分布在长沙、湘潭、衡阳、永州、岳阳等地。

《潇湘八景图诗并序》形象地展示了湖南的锦绣山河,地域特色明显,丰富了《湖南九章》的内容。

(5)周敦颐《爱莲说》:君子高洁探访地:永州“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优美的文笔,精妙地展现出作者飘然于尘世之外的高洁不凡。

周敦颐,号濂溪,湖南永州道县人,理学开山鼻祖。

胡遂介绍,以莲花喻君子,周敦颐是第一人。

《爱莲说》仅百余字,简短,但意蕴隽永。

正如《湖南九章》所要传达的精神: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6)屈原《湘君》:“湘女多情”文学源头探访地:洞庭湖、君山斑竹一枝千滴泪,在今天的岳阳君山,二妃墓和独有的斑竹见证着远古时代的爱情。

当年舜帝的妃子娥皇、女英南下苍梧寻找舜帝,来到君山,死后化为湘水女神,舜为湘水男神湘君。

《湘君》描写了湘夫人思念湘君而临风企盼,久候不见的那种怨慕与神伤,文字缠绵悱恻。

在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郭建勋看来,这大约是“湘女多情”可回溯的文学源头。

(7)范仲淹《岳阳楼记》:忧乐天下与悲喜情怀探访地:岳阳气势“衔远山,吞长江”,壮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情怀是心忧天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岳阳楼最早是三国时期鲁肃的阅兵台,后在唐朝建楼,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

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胡遂介绍,在《湖南九章》作品遴选中,范仲淹《岳阳楼记》位居榜首。

(8)贾谊《鵩鸟赋》:“卑湿”中提升生命境界探访地:长沙太平街长沙何其有幸,在屈原投江百多年后,又迎来了“才调无伦”的贾谊。

从此,长沙在文化地理上不再偏于一隅。

今天,在长沙城区,沿着一条名叫“太平”的麻石古街探访,贾谊故居的门楣和灰墙青瓦院落,使人恍然回到贾太傅所处的当年。

在长沙这个气象万千、朝云暮雨,被贾谊说成“卑湿”的地方,从长安贬谪到此的他,借人与鵩鸟问答,展现了对生命忧患的思考,对人生哲理的探寻,卑湿的地理提升了他的生命境界。

(9)王夫之《船山记》:六经责我开生面探访地:衡阳湖南有双璧,一是洞庭湖,一是南岳。

《船山记》可算南岳所在地衡阳地区的代表作品。

“船山,山之岑有石如船,顽石也,而以之名。

”王船山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以“顽石”自喻,一生主张经世致用,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今天,船山书院、船山广场在衡阳多处可见。

衡阳雁去,船山先生成一家之言,留下一片斑斓的历史风景,化为一块中国传统文化含金量丰富的“顽石”。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湖南少年歌杨度我本湖南人,唱作湖南歌。

湖南少年好身手,时危却奈湖南何?湖南自古称山国,连山积翠何重叠。

五岭横云一片青,衡山积雪终年白。

沅湘两水清且浅,林花夹岸滩声激。

洞庭浩渺通长江,春来水涨连天碧。

天生水战昆明沼,惜无军舰相冲击。

北渚伤心二女啼,湖边斑竹泪痕滋。

不悲当日苍梧死,为哭将来民主稀。

空将一片君山石,留作千年纪念碑。

后有灵均遭放逐,曾向江潭葬鱼腹。

世界相争国已危,国民长醉人空哭。

宋玉招魂空已矣,贾生作吊还相渎。

亡国游魂何处归,故都捐去将谁属?爱国心长身已死,汨罗流水长呜咽。

当时猿鸟学哀吟,至今夜半啼空谷。

此后悠悠秋复春,湖南历史遂无人。

中间濂溪倡哲学,印度文明相接触。

心性徒开道学门,空谈未救金元辱。

惟有船山一片心,哀号匍匐向空林。

林中痛哭悲遗族,林外杀人闻血腥。

留兹万古伤心事,说与湖南子弟听。

于今世界翻前案,湘军将相遭诃讪。

谓彼当年起义师,不助同胞助胡满。

夺地攻城十余载,竟看结局何奇幻。

长毛死尽辫发留,满洲翎顶遍湘州。

捧兹百万同胞血,献与今时印度酋。

英狮俄鹫方争跃,满汉问题又挑拨。

外忧内患无已时,祸根推是湘人作。

我闻此事心惨焦,赧颜无语谢同胞。

还将一段同乡话,说与湘人一解嘲。

洪、杨当日聚群少,天父天兄假西号。

湖南排外性最强,曾侯以此相呼召。

尽募民间侠少年,誓翦妖民屏西教。

蚌鹬相持渔民利,湘粤纷争满人笑。

粤误耶稣湘误孔,此中曲直谁能校?一自西船向东驶,民教相仇从此起。

此后纷纭数十春,割土赔金常坐此。

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

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

国事伤心不可知,曾、洪曲直谁当理。

莫道当年起事时,竟无一二可为师。

罗山乡塾教兵法,数十门生皆壮儿。

朝来跨马冲坚阵,日暮谈经下讲帷。

今时教育贵武勇,罗公此意从何知?江、彭游侠时惟耦,不解忠君惟救友。

意气常看匣里刀,肝肠共矢杯中酒。

江公为护死友骨,道路三千自奔走。

曾侯昔困南昌城,敌垒如云绕前后。

彭公千里往救亡,乞食孤行无伴偶。

芒鞋踏入十重围,大笑群儿复何有!桂阳陈公慕嚣述,湘乡王公兵反侧。

大势难将只手回,英雄卒令吞声没。

更有湘潭王先生,少年击剑学纵横。

游说诸侯成割据,东南带甲为连横。

曾胡欲顾咸相谢,先生笑起披衣下。

北入燕京肃顺家,自请轮船探欧亚。

事变谋空返湘渚,专注《春秋》说民主。

廖、康诸氏更推波,学界张皇树旗鼓。

呜呼吾师志不平,强收豪杰作才人。

常言湘将皆伧父,使我闻之重抚膺。

吁嗟往事那堪说,但言当日田间杰。

父兄子弟争荷戈,义气相扶团体结。

谁肯孤生匹马还,誓将共死沙场穴。

一奏军歌出湖外,推锋直进无人敌。

水师喷起长江波,陆军踏过阴山雪。

东西南北十余省,何方不睹湘军帜?一自前人血战归,后人不叹《无家别》。

城中一下招兵令,乡间共道从军乐。

万幕连屯数日齐,一村传唤千夫诺。

农夫释耒只操戈,独子辞亲去流血。

父死无尸儿更往,弟魂未返兄逾烈。

但闻嫁女向母啼,不见当兵与妻诀。

十年断信无人吊,一旦还家谁与话?今日初归明日行,今年未计明年活。

军官归为灶下养,秀才出作谈兵客。

只今海内水陆军,无营无队无湘人。

独从中国四民外,结此军人社会群。

茫茫回部几千里,十人九是湘人子。

左公战胜祁连山,得此湖南殖民地。

欲返将来祖国魂,凭兹敢战英雄气。

人生壮略当一挥,昆仑策马瞻东西。

东看浩浩太平海,西望诸洲光陆离。

欲倾亚陆江河水,一洗西方碧眼儿。

于今世界无公理,口说爱人心利己。

天演开成大竞争,强权压倒诸洋水。

公法何如一门炮,工商尽是图中匕。

外交断在军人口,内政修成武装体。

民族精神何自生,人身血肉拼将死。

毕相、拿翁尽野蛮,腐儒误解文明字。

欧洲古国斯巴达,强者充兵弱者杀。

雅典文柔不足称,希腊诸邦谁与敌?区区小国普鲁士,倏忽成为德意志。

儿童女子尽知兵,一战巴黎遂称帝。

内合诸省成联邦,外与群雄争领地。

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

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

莫问家邦运短长,但观意气能终始。

埃及波兰岂足论,慈悲印度非吾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