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湖湘文化精神

合集下载

试述湖湘文化精神的独特个性,及湘人的文化情 怀(不少于100

试述湖湘文化精神的独特个性,及湘人的文化情 怀(不少于100

试述湖湘文化精神的独特个性,及湘人的文化情怀(不少于100第一,民族文化层面:1、源于远古湖湘大地的”越”、”三苗”、”荆楚”文化系统。

这是湖湘大地的古老原住民以及各个历史时期内,先后迁徙到湖南的各少数民族,所共同创造和积淀形成的文化系统。

在宋代以前,湖湘还被视之为蛮荒之地,部分地区还没有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下,当然也就没有受到汉民族主流文化的熏染。

宋神宗熙宁五年时,(公元1072 )才有蔡煜、章?开梅山,以及后来清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

所以说,从远古直至宋代,湖湘境内的地域文化,仍是“主流文化”并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它的精神感染力则一直影响到现代。

历史上,湖湘境内的地域文化因长时期处于弱势地位而被边缘化,使得这一子系统文化具有顽强求生、敢于冒险、叛逆主流、独立不羁和草野蛮横的精神特质,这是湖湘文化强悍、坚韧、耐艰苦、不怕死的士风民习,“独立不羁、自我意识强烈、不肯调和、不肯轻易服人的精神内核”的重要来源之一。

由于湖湘大地民族构成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湖湘文化从开始就是多元并存和多元共构的。

-一些学者忽视或者否认了这种文化因子的历史存在及其巨大影响力,才将湖湘文化的源头锁定在宋代理学学派文化或书院文化等思想、精神文化的兴起上。

2、源于炎黄(二帝或部族)文化、舜文化等,在远古产生并在后世定形的以汉民族为代表的“主流民族文化”系统。

这一-文化系统的影响产生于先秦,在秦汉形成大-统的国家后,随着全国书同文,车同轨,各地的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加深。

但是,湖南的地理位置毕竟偏于-隅,地域内的交通也不太发达,故其强力的影响基本上只波及陆地或者水上交通要道所能够辐射的狭小地域,主要是湘北洞庭湖区、湘中平原地区以及偏远地区的县城。

宋代以降,赵宋政府加强了对湖南的开发,尤其是南宋王朝偏于一隅后,湖南由偏远之地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达地区,这一-文化系统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作为理学学派之一的湖湘学派文化正是在这一特定的社会政治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湖湘文化精神包括

湖湘文化精神包括

湖湘文化精神包括《湖湘文化论坛》,湖湘文化的五种精神特质(文、郑大华)湖南省湖湘文化2022-02-2322:32有人说,“一部湖南近代史,等于半部中国近代史”,这话有些绝对,但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确实是非常巨大的。

这离不开湖湘文化的浸染。

湖湘文化有五个方面的精神特质:第一,学以致用的经世精神。

所谓学以致用,通俗地讲,就是学术要关注现实,要关注国计民生的问题。

学以致用虽然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和优良传统,但它在湖湘文化中表现得最为抢眼。

湖湘文化是以“湘学”为其核心支撑的区域文化,周敦颐发其端,胡安国父子发扬光大,王夫之时达到鼎盛。

“湘学”的一大特点,就是讲求学以致用。

第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钱基博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中称赞湖南人为“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中原人物以独立”。

湖湘文化的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可以追溯到先秦荆楚文化传统之中,至近代依然如故。

革命志士杨毓麟在《新湖南》中将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开创精神,称之为湖南人的“独立根性”。

第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湖南人,尤其是近代湖南人,面对中国落后挨打、民族危机日深的局面,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救国救民、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19世纪末的湖南维新志士唐才常就认为:“救中国从湖南始。

”杨毓麟同样认为:“欲新中国,必新湖南。

”杨度在《湖南少年歌》里更是充满激情地写道:“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

湖南人的这种“以天下为己任”、救国救民、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梁启超,他在19世纪末指出:“其可以强天下而保中国者,莫湘人若也!”第四,“扎硬寨”“打死战”的奋斗精神。

1920年1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湖南人的精神是什么?”湖南人的精神就是“扎硬寨”“打死战”的奋斗精神。

第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

“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

正是在湖湘文化精神的浸染之下,湖南人,尤其是近代以来的湖南人,以他们的所作所为,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新时代仍需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

新时代仍需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

新时代仍需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湖湘文化是湖南和湖北两省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它凝聚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仍然需要弘扬湖湘文化中的“心忧天下”精神,以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湖湘文化中的“心忧天下”精神,即指关心世界、关爱他人、忧虑天下的情怀和精神状态。

在湖湘文化中,这种精神体现在多个方面。

湖湘人民具有宽容待人的气度和胸怀。

湖南和湖北地区是民族和宗教多元共生的地方,湖湘文化中融入了多元文化的元素,使得人们更加容易接纳和理解不同的人和事物。

湖湘人民重视社会公益事业和大众福祉。

湖湘文化中弥漫着一种互助精神和奉献精神,人们经常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扶贫助困等活动中,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们度过困难。

湖湘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成为他们“心忧天下”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弘扬湖湘文化中的“心忧天下”精神,以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越来越紧密,我们需要更加关心世界各地的发展和动态,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外国文化、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和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新时代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如环境污染、经济下行压力、社会不公等。

在这些问题面前,我们需要有“心忧天下”的情怀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和环保行动中,为社会进步和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慈善活动、关注环境问题、提倡公平正义等方式来践行“心忧天下”的精神。

新时代也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各地的文化和知识,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中的“心忧天下”精神。

新时代也需要我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态度,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新时代的湖湘文化仍然需要弘扬“心忧天下”的精神,以应对全球化和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湖湘文化的内涵精神罗浪

湖湘文化的内涵精神罗浪

湖湘文化的内涵精神罗浪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南和湖北两省的独特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精神。

罗浪,即罗文浪,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湖湘文化是指湖南和湖北地区的文化,它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元素,如饮食、建筑、音乐、戏曲、绘画等。

而罗浪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更是展现了湖湘文化的精髓。

罗浪的作品中展现了湖湘文化的独特韵味。

他的诗歌和文章充满了湖南和湖北的地方特色,如湖南的山水、湖泊、村庄、田园景色等,以及湖北的长江、荆楚文化等。

他的作品生动地描绘了湖湘地区的风土人情,让人们感受到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

罗浪的作品传承了湖湘文化的精神。

湖湘文化以其豪放、真挚的情感和独立、坚韧的精神而闻名于世。

而罗浪的作品正是以这种精神为基础,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湖湘文化独有的智慧和魅力。

罗浪的作品弘扬了湖湘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湖湘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观念的培养。

而罗浪的作品恰恰体现了这种价值观。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道义和伦理的关注,传递了湖湘文化所倡导的正能量。

罗浪的作品还体现了湖湘文化的开放和包容。

湖湘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交融之地,吸收了中原文化、巴渝文化等多种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湖湘文化。

而罗浪的作品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孕育而生的,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多种文化元素,展现了湖湘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性。

湖湘文化的内涵精神罗浪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展现了湖湘文化的独特韵味、传承了湖湘文化的精神、弘扬了湖湘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湖湘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性。

他的作品不仅是湖湘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让我们一起走进湖湘文化,感受罗浪的艺术魅力,领略湖湘文化的独特风采。

以湖湘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稿

以湖湘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稿

以湖湘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稿篇一:中国传统文化与湖湘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与湖湘精神中南大学政治学院XX级雷晓莉摘要:湖湘文化孕育了卓尔不群的湖湘精神,湖湘精神激活并极大地丰富发展了湖湘文化,湖湘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湖湘精神的形成和崛起,当代湖湘精神在发展实践中融汇凝集出了新结晶、新成果。

关键词:湖湘文化湖湘精神地域文化敢为人先善为人先一、湖湘精神的内涵1、湖湘文化与地理环境湖南特有的地域文化,海内外学人称之为湖湘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地理环境造就独特群体个性,并培育造就了独特的湖南人精神存在决定意识,不同地域的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地带的不同气温和降水,直接影响到水文、植被和人民生产生活,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文环境,又影响人们习俗风情、饮食习惯、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并形成具有该地域特色的区域文化。

湖南北阻大湖,东南西三面环山,向北敞口呈马蹄形盆地,洞庭湖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吞吐长江。

我国地势的西高东低,使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入海,而湖南省南高北低的地势,却使“湘江北去”。

这种地形地势,冬春寒潮由北到南,长驱直入影响全省;而南面的暖湿气流,因五岭阻挡使湖南难以更多地受益;还造成交通不便,消息闭塞,遂使早期湖南士人思想保守,很不容易接受外界思想的影响。

早期的湖南从远古起即为多民族交错聚居之地,战国时期属楚,属于楚文化的范畴,后虽变异,相同之处尚多。

由于远离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被视为南蛮之地。

湖南古称“四塞之国”和“蛮荒之地”,历史上有不少著名人物被贬谪流放到湖南,被视为屈贾伤心之地和柳刘流之地。

地理文化学认为:地表不仅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且对气候、交通等因素产生影响,综合形成区域的文化差异。

比如:西北戈壁草原的人多数粗犷豪迈,东南水乡的人则较柔弱文静;恶劣的环境条件使人坚强奋进,优裕的环境条件易使人佚乐放浪。

独特地理环境造就独特群体个性,崇山峻岭之侧往往多慷慨悲歌之士,绿水粼粼之滨每每集文人骚客为群,自然环境对人才的成长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湖湘文化精髓

湖湘文化精髓

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精髓:“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一、历史渊源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结构中的—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近百年来,随着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出色表演,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与确认。

根据湖南考古发掘和先秦文献中许多史实记载的惊人暗合,湖湘文化不仅源自千年,而且缘于炎黄文化和前炎帝神农文化。

《周易·系辞》将炎黄文化的基本精神高度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喻兼有天和大地的品格。

这个概括不仅体现为先贤的哲学理念,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炎黄文化传统中持续作用着的基本精神,这就是勇于征服洪荒的艰苦创业精神,勤于科技发明的开拓创新精神,乐于为民造福的牺牲奉献精神,包容互补的民族大团结精神。

在率先发明栽培稻的湖南先民文化传统中,还蕴含着一种惯于发扬主观能动性,敢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

这些性格和精神,一脉传承迄今,成为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基础,形成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突出的爱国主义传统指向以及个人对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价值取向也造成了湖湘文化的思维方式,即博采内外众家、广为交融、优化思维主体的开放方式。

随着历史长河的前移,逐渐形成的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文化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断冲突融会,中原文化的“文雅”与群苗文化的“蛮野”两大基因的结合,就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倔强”、“刚坚”、“峻激”的风格。

二、主要内容1)湖湘哲学思想:湖湘哲学思想,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拭、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理学的道德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事实功相结合,这种学术文化的特色一直延续到近代……近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虽然他们的政治立场可能很不相同,但其讲理想、重经世的学术文化风格却是—致的。

”2)湖湘文学艺术:禀承着屈原忧国忧民的文学传统和胡安国“经世致用”的哲学传统,湖湘文学艺术具有“文道合一”的明显特点。

论湖湘文化的精神品格和历史局限

论湖湘文化的精神品格和历史局限

派 文化 的思 想 特 质 。北 方 人 以 坚 韧 强 毅 的气 质 将 改 造社 会 当作 他 们 的奋 斗 目标 ;南 方 人 则 以理 想
主义气 质 谋 求 创 造 一 个 新 社 会 。北 方 人 的坚 毅 强
收 稿 日 期 : 2 1 — 42 0 20 — 2
都建 康 ,反对 偏 安 杭 州 ;必 须 下 定 决 心 立 志 恢 复
力行 的经世观 念 ;浓 缩 着 他们 “ 化 日新” 自强 气 、 不 息 的奋 斗 精 神 ;张 扬 着 他 们 抵 御 外 侮 、卓 砺 敢
死 的爱 国主义 情怀 。
神传诸 湖湘 大 地 , “ 风所 被 ,化 及 千 年 ” 流 ,使 湖 湖 湘文 化 的 创 立 者 和传 承 者 都 是 具 有 较 高 文
关 键 词 :湖 湘 文 化 ; 神 品 格 ;历 史局 限 精
中图 分 类 号 :G 2 12Biblioteka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3 3 2 1 ) 40 8 —7 630 1 (0 2 0 —0 60
湖湘 文化 是 历 代 士 人 用 独 特 的睿 智 、深 邃 的 思维 、理 性 的思 考 、生 花 的 妙 笔 堆 砌 而 成 的 文 化 宝塔 。在 湖 湘 文 化 的深 层 潜 质 里 到 处 流 淌 着 士 人 的文 化气 息 和 价 值 追 求 ,倾 注 着 湖 南 知 识 精 英 忧 国忧 民的强 烈 情 感 ,浸 润 着 他 们 急 功 近 利 、致 知
化 背景 的 知 识 分 子 ,他 们 既有 代 圣 人 立 言 的强 烈
湘文 化 “ 洗蛮 风 ,登诸华 琰 ”1 ’ 尽 _ (驼 l 』
湖湘文 化 的 创 立 者 胡 安 国 、胡 宏 父 子 虽 是 福 建人 ,但 长期 受 中原 文 化 的影 响 ,具 有 较 深 的理

新时代仍需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

新时代仍需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

新时代仍需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自古以来,湖湘地区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深厚的民俗底蕴。

其中,“心忧天下”是湖湘文化中的重要精神,也是新时代需要弘扬的精神之一。

“心忧天下”一词首见于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后来,这个词汇逐渐成为湖湘文化的代表精神之一,强调个人的行为应该与社会、国家的命运密切联系,关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凝聚着社会责任与爱国情怀。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问题跃然纸上,如教育、环境、医疗等社会问题不断浮出水面,让人们感到忧虑和无奈。

此时,“心忧天下”精神的弘扬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心忧天下”精神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作为每个人,都应该秉持着这种精神,不断发扬自身的优势,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只有这样,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就拿互联网行业来说,在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殊角色和使命,应该用自己的双手、智慧和小小的付出,努力推动社会进步。

另外,“心忧天下”精神也是一种慈善公益的表现形式。

当世界各国灾难不断,贫穷、环境、灾难等问题困扰着人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同情和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

湖湘文化的“心忧天下”精神中,“天下”意味着每一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人,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去关注和关心他们,帮助陷入困难的人们,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

综上所述,湖湘文化的“心忧天下”精神是一种公民意识的体现,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的表现,只有在“心忧天下”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让爱国情怀在内心更加深刻,更加牢固,做一个有担当的中华儿女。

当今时代,湖湘文化需要通过发扬其内涵价值,使其始终成为人们关注和寻求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湖湘文化精神
湖湘文化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一个分支,其精神内核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精神。

这种精神始终贯穿于湖湘文化的发展中。

无论是其历史传承、哲学思考、传统的经世致用学风,还是敢于破旧立新的革命精神,都体现了湖湘文化既遵从于传统文化的和谐内核。

又别有发展的独特风貌。

这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地理环境造就独特群体个性,并培育造就了独特的湖南人精神存在决定意识,不同地域的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地带的不同气温和降水,直接影响到水文、植被和人民生产生活,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文环境,又影响人们习俗风情、饮食习惯、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并形成具有该地域特色的区域文化。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

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

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

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我们称之为湖湘文化。

基本精神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

“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

“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

“勇敢尚武”,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二者融贯,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强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

也就是钱基博先生所说的:“湖南人所以为湖南,而异军突起以适风土者,一言以蔽之曰强有力而已。

”“经世致用”,即重视实践的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这一普遍性范畴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自强不息”是“天行健”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而在湖湘文化中,则将它列为“人极”的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

这就赋予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哲学依据。

正是由于这点,湖湘文化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

具体表现在:一是湖湘文化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

二是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尤为突出。

最早在湖湘大地奏响爱国主义乐章的是屈原。

继为贾谊。

三是湖湘文化中蕴藏着一种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
新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湖湘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就在于它具有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

今天湖南人应当发掘与弘扬的湖湘文化优良传
统,包括:经世致用的传统;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并愿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传统;注重实干、勇于任事、自强不息、勤勉朴实的传统;重视人才培养的传统;重教育与实业发展的传统;勇于改革与开风气的传统;注重引进人才并与人合作以及勇于改过的传统。

但同时也要注意克服其不可取的一些弱点,如保守排解的地方保护主义;政治上极热与经济上极冷;重道德和政治力量而忽视经济流通与生产领域;民风强悍、性格急悍、性格急燥、脾气倔强;狂妄虚骄、自高自大、目空一切;思想偏激、易走极端;不善于包装和推销自己等等。

个性特征
湖湘文化的个性特征,主要有如下四种表述:第一种从湖湘人物的个性上,认为湖南人政治上具有以天下为已任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勇于投身政治洪流的献身精神;思想上具有上下探索、敢为人先、富于开拓与创新的意识;行动上具有脚踏实地、刻苦而劳、勇于任事的实干精神;行为准则上,刚正不阿、讲求气节、一以贯之。

第二种从湖湘学派的角度,认为湖湘文化的特点一是重视心学;二是反对佛教;三是以民族大义为重;四是“不定一门,不私不说”,具有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

第三种从湖湘文学的角度,认为湖湘文化的特点有五:一是具有以天下为已任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求实务实,讲究经世致用;三是追求理想;四是革故鼎新的历史观;五是具有浪漫主义情调;第四种从士习民风的角度,认为近代湖湘文化表现出二重性:既继承了古代湖湘
士风民气的基本传统,主要是勤劳、勇敢、笃实、俭朴,富于爱国心和奋斗精神,以及闭塞、倔犟的一面;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明显的变异,表现出特别强烈的爱国情怀、经世务实作风、善变趋新风貌的奋斗牺牲精神,同时也滋长了某些虚骄心理和偏激思想行为。

湖南特有的地域文化,海内外学人称之为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注重血性。

倡导“血性”的爱国教育家罗车舟重在校训中是这样说的:“血性是要‘诚’而‘愚’的”。

做人做事一切都以“血性”为准则,“非常本色,非常老实,一是一,二是二,心地光明,行为正大”,“血性是‘为他’而不是‘为己’”。

“富于牺牲的精神,见义恐后,见利恐先,能刻苦,肯负责,对公家的事,能尽心竭力去做,他人有急难时,能尽力去救助。

”由此可见,血性是一种气质,一种精神,一种品德,是刚强的浩然正气,是热血沸腾、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湖南的地气是热的,湖南人的血是热的,湖南的人气是旺的,湖南的未来是大有希望的!
价值取向
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基础,形成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突出的爱国主义传统指向以及个人对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价
值取向也造成了湖湘文化的思维方式,即博采内外众家、广为交融、优化思维主体的开放方式。

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湖湘文化必须努力浸润现代人文精神,湖南人性格基因必须进行新的组合,并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孙中山先生有一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当今的世界潮流是什么?发展趋势是什么?从国内环境看,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新起点,至21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强劲的英姿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

从国际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势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正在变成名符其实的地球村,不管人类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什么险阻和曲折,正如季羡林所说“人类有朝一日总会共同进入太平盛世,共同进入大同之域”。

湖湘文化,作为湖南这块土地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文化,从南宋开始,在各省区中就跃居先进行列,特别是近代以来,湖湘文化更富生气和生机,在造就湖南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湖湘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良传统,如讲入世,任人力,重躬行,通变化等等。

也不断从外来文化中吸收了新的营养,克服了封建时代士人或重实行而黜玄想,或耽于性理而忽视事功的两种倾向。

以经世致用为特征的湖湘学风,十分注重引导人们走向实政、实用、实行的经邦
济世之路,贵实践而耻空谈,主张通家国天下治安之计,通经学古而致诸用,以天下为己任,研究有用之学和社会实际问题,而不是只寄情于山水、埋头于经史、着笔于风花雪月,做到把研习经史和通晓时务结合起来。

出为良臣,处为良士,经邦济世,治军治国。

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和谐相处,是湖南文化环境的一大特色。

南岳大庙之中,道教与佛教在一个庙内和谐相处;在岳麓山,山下有儒家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山中有佛教的麓山寺,山顶有道教的云麓宫,均能在一山和平共处。

但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不善经商和经营的湖南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做生意与搞革命是不一样的,不能太刚、太强、太硬,需要柔,需要刚柔相济。

湖湘文化在新的时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湖南人的性格需要改造,需要再一次“辨同异、合中西”,需要在三湘大地再造“新民”。

应对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湖湘文化必须努力浸润现代人文精神,发挥远缘杂交优势。

李胜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