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域文化

合集下载

安徽地域文化

安徽地域文化

一、名词解释1、《道德经》:《道德经》亦称《老子》。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

《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其基本范畴是“道”与“德”,相比较起来,“道”最为基本。

2、新安理学:朱熹作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朱子学”。

朱熹门生弟子众多,遍及闽中等南方地区,他们同尊朱熹并形成众多的流派,其中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在发明、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

新安理学形成于南宋,在元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于明初达到鼎盛。

新安理学一以贯之的学说宗旨、一脉相承的理学家群和鲜明的学派特征,对12世纪以后的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演变,以及徽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十二平均律:明代的朱载堉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余年来的旧律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史的一项杰出贡献。

朱载堉实质上是在八度音之间分成12个音程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12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都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比法国音乐理论家梅尔塞恩于1636年发表的十二平均律要早52年。

2、五禽戏: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据说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

华佗提倡体育锻炼的方法防治疾病,吸取先秦以来导引术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姿态,创“五禽之戏”,是我国医疗体育史上的创举。

1、《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丛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诗话集。

作者胡仔,字元任,安徽绩溪人(约1110~1170),晚年隐居浙江湖州苕溪,遂自号苕溪渔隐。

此书是胡仔穷一生之力的杰作,分前后两集,共100卷,50余万字。

涉及上百位古代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格律、掌故等。

胡仔在自序中认为“开元之李杜,元佑之苏黄,皆集诗之大成者。

浅谈安徽区域文化

浅谈安徽区域文化

浅谈安徽区域文化安徽区域文化是指安徽省特有的地域文化,包括安徽的历史、地理、民俗、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特征。

安徽位于中国东部,是华东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对安徽区域文化的浅谈。

一、历史文化安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安徽境内有许多古代遗址和文化遗产,如黄山、庐山、徽州古城等。

黄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以其神奇的山峰、石海、云海等景观而闻名于世。

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会萃地,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

徽州古城是安徽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保存着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建造,展示了徽派建造的独特风格。

二、地理文化安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特有的地理文化。

安徽位于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处,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

安徽的地理环境为其发展了独特的农耕文化和水乡文化。

安徽的农耕文化体现在农业生产方式、农耕习俗等方面,如安徽的稻田文化、农民的农事节庆等。

安徽的水乡文化体现在水乡体面、水上交通、水上生活等方面,如安徽的古运河、古桥梁等。

三、民俗文化安徽的民俗文化是安徽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安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间活动,如春节、清明节、端五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和活动反映了安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例如,春节是安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清明节是安徽人祭祖扫墓的重要节日,人们会到祖先的坟墓前祭拜、烧纸钱,表达对祖先的恭敬和怀念之情。

四、艺术文化安徽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如安徽的徽剧、皖剧、徽派书画等。

徽剧是安徽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细腻的表演和优美的唱腔而受到泛博观众的爱慕。

皖剧是安徽的另一种传统戏曲剧种,以其豪放的表演和激情的唱腔而独树一帜。

徽派书画是安徽的传统艺术形式,以其细腻的线条和独特的构图而被誉为中国画坛的瑰宝。

总结:安徽区域文化是安徽省特有的地域文化,包括历史文化、地理文化、民俗文化和艺术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安徽人文历史常识大全

安徽人文历史常识大全

安徽人文历史常识大全
安徽,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省份。

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下面是一些安徽人文历史常识的介绍。

一、安徽的历史沿革
安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这里是楚国的一部分。

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安徽地区被划分为若干个县,隶属于九江郡。

此后,随着朝代的更迭,安徽的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多次变化。

二、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安徽最为著名的文化之一,它以徽州地区为中心,涵盖了周边的一些地区。

徽州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如徽派建筑、徽墨、徽剧等。

三、徽商文化
徽商文化是安徽商人在长期经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商业文化。

徽商以诚信、勤奋、团结著称,他们的商业活动不仅促进了安徽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商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安徽的自然景观
安徽拥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如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

这些景点风光秀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此外,安徽还拥有一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如芜湖长江大桥、淮河治理工程等。

五、安徽的人文景观
安徽拥有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如宏村古建筑群、绩溪古城、潜山天柱山等。

这些景点反映了安徽历史上的文化发展和变迁,也展示了安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六、安徽的美食
安徽的美食非常有名的,如徽菜、毛豆腐、烧饼等。

安徽!十大特色文化

安徽!十大特色文化

安徽!十大特色文化一、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

宣纸制作技艺是安徽省泾县传统手工技艺。

二、新安理学新安理学是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学派,其奠基人程颢、程颐及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在徽州,因徽州的前身曾为新安郡,故这一学派以“新安”定名。

理学家重视对理欲、心物、义利、道德、天人及其关系的逻辑论证,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维。

三、徽派版画徽派版画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是徽籍画家、刻工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

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

明末,休宁人胡正言,创“版”“拱花”套印技法,印制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开创了我国古代套色版画的先河。

四、芜湖铁画芜湖铁画是安徽芜湖市特有的工艺美术品。

至今已有300年历史,铁画吸收了我国传统国画的构图法及金银首饰、剪纸、雕塑等工艺技法,以低碳钢作原料,“以铁代墨,以锤代笔”,精工制成山水、人物、花卉、虫鱼、飞禽、走兽等各种艺术品。

目前又开发出金画等工艺制品。

五、徽州三雕徽州三雕是安徽省、江西省的地方传统雕刻艺术,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地方传统雕刻工艺。

历史悠久,世代相传,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六、珠算珠算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08年6月14日,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申报的珠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八、徽剧徽剧为中国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一种重要的汉族地方戏曲,也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剧种。

九、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

十、淮北梆子戏原名沙河调,又称沙河梆子,安徽梆剧,与河南豫剧同属一个剧种不同流派,是流行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

追溯安徽的历史古典文化

追溯安徽的历史古典文化

追溯安徽的历史古典文化安徽是一个位于中国东部的省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古典文化。

追溯安徽的历史古典文化,可以深入了解这个地区的传统艺术、历史名人、传统建筑等方面的瑰宝。

一、安徽的传统艺术安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传统艺术在这里得到了精心培育和传承。

其中,安徽工艺品以皖南木雕、芜湖剪纸、徽墨、宣纸、徽锦、徽剧等著称,深受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皖南木雕是安徽省典型的传统工艺,以龙型家具和山水雕刻为主要特点,雕刻精细、造型独特,让人流连忘返。

芜湖剪纸是安徽省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芜湖剪纸以剪琴、剪人物、剪花鸟等各类图案为主,工艺精湛,色彩鲜艳,是一项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

徽墨是安徽省的传统文化艺术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徽墨以其品质优良、色泽饱满而闻名于世,是书法和绘画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

宣纸是中国最早的纸张之一,也是安徽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色泽洁白、触感柔和而受到广泛的喜爱。

徽锦是安徽省的传统丝织品,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细腻的手工艺而闻名。

徽锦以其纹样繁复、丝线密集而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徽剧是安徽省的地方剧种,是中国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徽剧以其细腻的表演技巧、华服艳丽的戏服和强烈的地方特色而备受赞赏。

二、安徽的历史名人安徽是一个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的地方,他们的辉煌事迹和杰出贡献,铸就了安徽的历史古典文化。

在政治、军事方面,安徽出了一大批重要历史名人。

比如,叶挺将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元帅之一,他在革命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徐向前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以其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出色的指挥才能赢得了革命胜利。

在文学、艺术方面,安徽也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历史名人。

比如,淮海戏剧作家郭沫若是中国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家冰心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文学才华而广受赞誉,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发行。

安徽地域文化五个特点解析

安徽地域文化五个特点解析

安徽地域文化五个特点解析安徽地域文化五个特点解析省文史馆项目组安徽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省域,安徽地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研究一个特定地域的文化,有必要找出它相异于其他地域文化的富有个性的特点。

为此,我们在编撰《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时,从发展趋势、发展路径、发展内因、学术取向、影响时空五个方面进行审察,反复推敲,认为安徽地域文化有如下五个特点:第一,三大亚文化区域之间差异和趋同共存安徽地域文化可分为处于淮河流域的涡淮文化、处于长江流域的皖江文化和处于新安江流域的徽州文化等三个亚文化区域。

三个亚文化区域在饮食、民居、民风民俗、方言、地方戏曲和信仰方面,都很不相同。

在学术文化领域,涡淮文化中,主导的是道家思想;徽州文化、皖江文化中,主导的则是儒家文化。

三大亚文化区域的差异性,使安徽文化显示出丰富性和多样性。

另一方面,三个区域的文化也有趋同性。

如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不仅流传于淮河流域,也在徽州和皖江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新安理学先哲的程大昌,就是融合儒家思想和老子学说构建其思想体系的;皖江文化代表人物之一的戴名世,就是从道家思想得到启示,并吸收道家的“精”、“气”、“神”概念以论文的;姚鼐所著的《老子章义》和《庄子章义》不仅开了桐城派诸子学的研究之风,直到现在,仍然是研究老子、庄子思想的重要参考文献。

而姚鼐与戴震虽然学术上有争论,甚至成为乾嘉时期汉宋学之争的主角,但姚鼐提出“义理”、“考证”、“辞章”三者交相为用的论文主张时,与戴震所说的“有义理之学,有文章之学,有考核之学。

义理者,文章、考核之源也。

熟乎义理,而后能考核,能文章”就很接近。

而在道家思想发源地的淮河流域,到宋代,儒学也开始兴起,由颍州知州蔡齐奏请始建、经晏殊续修和欧阳修扩建的西湖书院,俨然成了淮北地区的儒学中心。

第二,在发展中呈现文化重心由北向南的迁移安徽的文化重心首先出现在涡淮流域。

春秋时代,在涡淮流域就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学术文化,产生了管子的学术思想,开创了先秦诸子学时代。

安徽传统文化

安徽传统文化

安徽传统文化
安徽传统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那么,你知道安徽有哪些特色文化吗?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下吧。

第一:戏曲
安徽戏剧表演艺术历史悠久,品种较多,名家迭出。

地方戏种现存30余种,影响较大有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凤阳花鼓、坠子戏、花鼓灯等。

第二:文学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包括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

第三:美术
安徽历史上有新安画派、龙城画派,版画流派有芜湖铁画、徽派版画等。

徽墨是中国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

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是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的特产。

第四:饮食
徽菜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徽菜包括黄山地区的皖南菜、皖中的淮扬菜、和皖北的沿淮菜,皖南菜是徽菜的代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五千多年的积淀,是我们国家、民族拥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

安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历史悠久、积淀厚重、丰富多彩,而且特色显著、境界宏大、影响深远。

安徽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安徽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安徽地域文化调查报告安徽地域文化调查报告随着时代的发展,地域文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安徽拥有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对安徽地域文化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独特之处。

一、地理环境与文化特色安徽位于中国东部,地理环境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山川河流交错,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特色。

这种地理环境为安徽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安徽的地域文化以黄山文化、徽派文化和徽州文化为代表。

黄山作为中国著名的名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

徽派文化是安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艺术传统而闻名于世。

徽州文化则是安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而受到瞩目。

二、传统节日与民俗习惯安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民俗习惯,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春节是安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进行祭祀、舞龙舞狮、放鞭炮等活动,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清明节是安徽人民祭奠祖先的日子,人们会扫墓、祭拜,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端午节是安徽人民独特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屈原。

此外,安徽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习惯。

例如,婚礼上的“三朝拜天地、六礼齐全”体现了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坚守;端午节的赛龙舟活动体现了人们勇敢拼搏的精神;徽州的“三姑六婆”婚俗则展示了对家庭和谐的追求。

三、传统艺术与文化产业安徽地域文化的独特之处还体现在其传统艺术和文化产业上。

安徽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徽剧、皖剧、徽州民歌等。

这些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闻名于世。

同时,安徽的文化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徽派建筑、徽墨、徽文化等成为了安徽的文化名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安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逐渐崭露头角,各类文化产品层出不穷,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地域文化
从自然地理环境说,安徽地区位于华东的西北部,兼跨长江、淮河流域,平原、丘陵、山地俱全,河流、湖泊交错其中。

全省共分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大别山山地、皖中平原、皖南低山丘陵五大自然区。

在这些自然区中,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其中差别最大的,则是淮北与皖中、皖南等地。

就自然地理说,淮北一带,千里平川,一望无际,多为旱地,盛产小麦、杂粮;皖西、皖中、皖南一带,地形复杂,有丘陵、平原、山地、河湖,多水田,以产水稻为主。

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和物产的差别,给当地民俗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人文地理方面说,安徽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淮北、淮南等地属楚文化流行范围,皖南等地属吴文化范围,这些也给当时当地的民俗以影响,这些民俗也成为楚、吴文化的组成部分。

至今安徽地区的民俗活动某些方面还保留了楚、吴文化(民俗)的遗风,如尚红色、崇鬼、拜虎以及少数男性的纹身(在手臂及胸部刺彩色龙形及字迹)等。

由于安徽地跨长江和淮河,地区的差异和交通状况的不同,所以南北民俗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淮北多为中原官话;口味咸中带辣,汤汁口重色浓,惯用香菜佐味和配色;“席上无酒不进餐”,喝酒猜拳行令,择筷打杠习以成风。

因地近黄淮,灾害频繁,住居简朴,衣着朴素(老人爱穿黑、白、蓝三色),民风剽悍,“即使走险,也群起响应”,因而多出英雄人物,诚如梁启超所说:“淮河流域,阳开阴合,为我国数千年来政治史的中心,其代产英雄,龙跳虎卧,为吾国数千年人物史的代表。

”而江淮地区,多为江淮官话;传统膳用沿江菜系(扬州菜),口味偏甜主鲜;但自清末“两湖”等移民的到来,既形成许多“方言岛”,又造成辣味东移现象,未冲击地区仍然是“晨行茶肆,食喜鲜甜”(如天长等地);民风淳厚,言必包公余公(宋包拯、元余阙);逢年过节,生老嫁娶,待客择居,更是古今参半,各取所需。

处于万山丛中的皖南山区,交通不便,方言支派较多,仅徽州一地而言,虽多说徽州话,但“同山不同音,问路带翻译”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村落仍然保存唐、宋古音古俗,有“中国古音活化石”之称。

宗族深薮,崇尚儒风,“养子不读书,似如养圈猪”,已成为家规族训,所以千百年来,“十户之村,不废诵读”。

他们所走之路是:学—官—商,或学—商—官。

所以自宋以后,有“天下文人半徽州”之说。

由于商业的繁荣,以及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这里又创造了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的徽菜,闻名遐迩的徽剧,精美绝伦的徽州“三雕”(砖、石、木)艺术等成就,所以民俗尚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