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初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

(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

(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 100分)1、在电声乐队中,既能担任节奏声部,又能担任旋律声部的乐器是()。

A、电吉他、电子键盘B、电贝司、架子鼓C、架子鼓、电子键盘D、架子鼓、电吉他2、完整的正确的和弦功能进行公式为()。

A、T——S——DB、S——DC、D——S——TD、D——T3、圆号音色圆润甜美、温和高雅,是铜管乐器中音域最宽、应用最广泛的乐器。

圆号又被称为()。

A、西班牙号B、德国号C、瑞士号D、法国号4、王锡仁、胡士平作曲的歌曲《海风阵阵愁煞人》选自()。

A、《红珊瑚》歌剧音乐B、《白毛女》歌剧音乐C、《江姐》戏剧音乐D、《刘胡兰》影视音乐5、音的长短是音的重要属性,音的长短是由音的()决定的。

A、震动频率B、延续时间C、振幅D、发音体的性质6、我国最早的教育机构,其职责是对周王朝乐舞的管理和教育工作的是()。

A、太学B、大司乐C、学府D、序7、首演钢琴协奏曲《黄河》中担任钢琴独奏的是()。

A、刘诗昆B、殷承宗C、周广仁D、李德伦8、在欣赏《牧歌》这首歌曲时,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着草原的美景,给学生创设了个优美的教学情境,那迷离的音乐和撩人的语丝交织在一起,牵着学生的情思与遐想,将学生带入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仿佛听到天地合一的苍穹里,发出天籁般的声音;仿佛看到微风吹过的草原,串串珍珠洒落在绿缎上的美景。

这位教师的做法属于()。

A、音源创设情境B、美术创设情境C、语言创设情境D、光线创设情境9、世界上最早根据数学来制定十二平均律的人是()。

A、蔡元培B、朱载堉C、黄自D、冼星海10、古希腊的管乐器代表是()。

A、阿夫洛斯管B、里拉琴C、古钢琴D、小提琴11、电声乐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电声乐队中可以用小提琴、萨克斯等乐器B、电吉他在乐队中主要演奏节奏声部,也可以演奏独奏旋律C、电贝司在乐队中承担低音声部D、电子合成器音色丰富,在乐队中只用于演奏旋律12、勋伯格是20世纪初表现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

(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样卷及答案

(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样卷及答案

(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样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 分:【100分】题号一总分得分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1、音乐演奏家吕文成的代表作( )中的旋律片段。

A、《春节序曲》B、《百鸟朝凤》C、《步步高》D、《喜洋洋》( )2、音乐创造教学包括两类三项学习内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类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

B、在这类内容中,又包含了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创作实践三项内容。

C、一类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D、音乐创造教学在教学中没有多大的意义,可以不进行(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 )的核心举措。

A、美育教育B、素质教育C、音乐教育D、艺术教育( )4、“音乐课上,李老师首先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赫哲族民俗风情资料,再让学生欣赏民歌并模唱,师生讨论其音乐特点,最后在《乌苏里船歌》的音乐中结束课程。

”上述教学过程没有涉及的音乐课程领域是( )。

A、感受与欣赏B、表现C、音乐与相关文化D、创造( )5、下列哪个经典唱段出自歌剧《江姐》?( )A、《扎红头绳》B、《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C、《这一仗打得真漂亮》D、《绣红旗》( )6、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分“文场”和“武场”。

其中文场最主要的作用是( )。

A、配合身段表演B、为唱腔伴奏准考证号:姓名:身份证号:专业班级:C、烘托舞台气氛D、协调统一唱念做打()7、世界上有三种最古老的戏剧艺术,他们是指古希腊的悲剧和戏剧、中国的戏曲以及( )?A、意大利的歌剧B、法国的弥撒曲C、古罗马的宗教音乐D、印度的梵剧()8、K四六—V七—Vl—lV——V的和效序列中包含下列哪种进行?( )A、正格终止B、变格终止C、补充变格终止D、阻碍终止()9、图1中的乐器是( )。

A、三弦B、月琴C、柳琴D、阮()10、( )的教学法主要内容是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节奏和唱名的简记法。

初级中学音乐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初级中学音乐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以下哪项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被认为是独奏和伴奏效果俱佳的乐器?(A)古筝(B)笛子(C)二胡(D)琵琶2.下列关于音乐术语的表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乐谱中的“高音谱号”表示音高位置较高。

(B)“节拍”指的是音乐节奏中每单位时间内拍子的数量。

(C)“和声”是指多个音符同时发出的不和谐声音组合。

(D)“旋律”是音乐中的主题或主导音调的连续发展。

3.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音乐的基本要素?A. 音高B. 旋律C. 节奏D. 和声4.下列哪个作品是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乐章的主题?A. G弦上的咏叹调B. 阿尔卑斯山的回忆C. D小调帕萨卡利亚舞曲D. C大调哥德堡变奏曲第一乐章5、下列哪一个选项是交响乐团的常见乐器?A、小提琴B、芭蕾舞演员C、架子鼓D、长号6、在音乐教学中,当学生无法准确记住旋律时,教师可以将旋律转化为A、和声B、节奏C、音乐符号D、音色7、下列哪种音乐形式属于器乐独奏形式?A.交响曲B.小提琴协奏曲C.歌剧D.合唱8、下列哪种旋律进行方式与其他几种不同?A.复制B.步进C.重复D.转调9、旋律五度创作中,第五小节上方音音名为()A.e F F EB.g F D GC.g F E GD.g F D F 10、下列不属于组歌特点的是()A.每首歌曲相对独立B.形式相近,内容相连C.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作品D.各曲形式长度自由确定11.[数字]在音乐教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A. 情境教学法B. 任务驱动法C. 讨论式教学法D. 灌输式教学法12.[数字]在初级中学音乐教学中,以下哪个选项是学生应掌握的乐器?A. 钢琴B. 小提琴C. 长笛D. 打击乐器13.下列哪个是音乐的基本要素?A. 旋律B. 和声C. 节奏D. 形式14.下列哪个是中学音乐教育的目标?A.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B. 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C.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D. 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15、下列哪位作曲家的代表作品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A、黄安源B、何占豪C、丁善德D、陆游16、下列哪首歌曲是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A、《长城谣》B、《茉莉花》C、《团结就是力量》D、《长城谣》17、下列哪种乐器属于木管乐器的是?A.长号B.小提琴小号C.单簧管D.吉他18、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聆听、分析、理解、评价”的思维方式是一种?A.启发式教学B.合作式学习C.审美训练D.举一反三教学19.关于《茉莉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题目:在音乐教学中,下列哪种评价方式最适合用于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投入?A. 定量评价B. 定性评价C. 形成性评价D. 终结性评价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音乐教学评价方式的理解与应用。

A选项定量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演唱、演奏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程度,如音准、节奏等,但不太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情感投入;C选项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用于监测学生的进步情况,而非专门评价表现力和情感;D选项终结性评价则多在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总结性评价;B选项定性评价则可以通过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描述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等,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投入。

因此,最适合用于评价学生音乐表现力和情感投入的评价方式是定性评价,即选项B。

2.题目:下列哪位音乐教育家首创了“音阶手势”,成为柯达伊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A. 达尔克罗兹B. 铃木镇一C. 约翰·柯尔文D. 奥尔夫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音乐教育历史与人物知识的了解。

A选项达尔克罗兹主要贡献在于体态律动教学法;B选项铃木镇一以“铃木教学法”闻名,强调“母语教学法”;D选项奥尔夫则创立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原本性”音乐教育;而C选项约翰·柯尔文首创了“音阶手势”,即柯尔文手势,用于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音的高低关系,成为柯达伊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正确答案是C。

3.题目:在音乐课程中,以下哪一项最符合“理解多元文化”这一基本理念?A. 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B. 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C.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D. 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音乐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多个方面,其中A选项“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主要关注实践与创新;B选项“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强调情感体验与音乐特色;D选项“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则关注评价与核心素养的关联;而C选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直接对应了“理解多元文化”这一理念,即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接触和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育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育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育能力(中学)(科目代码:41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聆听有关节日的音乐作品后,老师选其中一首作品指导学生进行器乐合奏训练。

"这一教学环节属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哪个模块?A.创作B.演奏C.音乐鉴赏D音乐与戏剧表演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内容部分关于“演奏模块”的表述为“演奏模块的教学包括器乐相关知识以及合奏、重奏、独奏等多种内容和形式。

学生通过鉴赏和演奏优秀器乐作品,激发演奏兴趣,学习演奏方法,积累演奏经验,增强合作意识,体验器乐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

”。

故本题选B。

2.对作曲家生平及音乐作品风格特征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问卷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C.教育行动研究D.历史研究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历史研究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

而历史研究是求取历史真实的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纵向掌握。

故本题选D。

3."学生在学习信天游的音乐风格后,能够独立分析并准确演唱民歌中的花音和苦音。

”这一能力处于皮亚杰学习理论的哪个发展阶段?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D.感知行动研究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及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成人)。

其中,形式运算阶段学生的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这个时期的儿童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

利用题干中的关键词“独立分析”且能理解较为抽象的音乐知识(音乐风格),可以综合出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常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 讲授法B. 演示法C. 欣赏法D. 练习法答案:C解析:欣赏法是指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风格和内涵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增强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教师常常会采用欣赏法。

2、在教授初中音乐课程时,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最适合采用的教学活动是:A. 歌曲演唱比赛B. 乐器演奏练习C. 音乐创作实践D. 节奏游戏与练习解析: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

节奏游戏与练习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和理解节奏,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因此,在教授初中音乐课程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最适合采用的教学活动是节奏游戏与练习。

3、以下哪项不属于初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A. 音乐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B. 音乐作品分析与鉴赏能力C. 乐器演奏与表演能力D. 学生音乐学习评价能力答案:C解析:初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音乐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音乐作品分析与鉴赏能力、学生音乐学习评价能力等。

这些能力是教师有效进行音乐教学、促进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重要保障。

而乐器演奏与表演能力虽然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但并不是初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因此,选项C“乐器演奏与表演能力”不属于初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4、在音乐教学中,下列哪项不属于“感受与欣赏”领域的目标?A、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B、培养和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C、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D、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解析:在“感受与欣赏”领域中,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听觉与欣赏能力,并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附答案详解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附答案详解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附答案详解单选题(共20题)1. 下列由谷建芬创作的歌曲是( )A.《大海啊,故乡》B.《歌声与微笑》C.《难忘今宵》D.《小草》【答案】 B2. 在歌唱教学过程中,某老师将不同地域的《茉莉花》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这体现了()的运用。

A.听唱教学法B.视唱教学法C.比较教学法D.探究教学法【答案】 C3.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京剧大师梅兰芳》中,学生欣赏完规定唱段后,教师为学生讲解京剧的悠久历史和发展过程,以及梅兰芳先生在国家动荡之时不为日本人演出而“蓄须明志”的故事,感染和鼓舞学生。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以下哪条课程基本理念()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B.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C.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D.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答案】 D4. 《辽阔的草原》是蒙古族()歌曲。

A.小调B.长调C.短调D.大调【答案】 B5. 下列哪首作品是福建南音的代表作()A.《八骏马》B.《步步高》C.《雨打芭蕉》D.《行街》【答案】 A6. 偶然音乐的代表作曲家是()。

A.梅西安B.施托克豪森C.约翰·凯奇D.泽纳·基斯【答案】 C7. 合唱协调的要素不包括()。

A.音高B.音色C.音准D.音量【答案】 A8. 《五洲人民齐欢笑》选自歌剧()。

A.《江姐》B.《白毛女》C.《红珊瑚》D.《刘胡兰》【答案】 A9. “在音乐声中,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圈,顺时针方向舞蹈,并演唱《非洲赞歌》中人声部分,一个同学在中间敲击简单的马林巴节奏,身边两个同学在打击非洲鼓节奏。

教师融人外圈同学当中和学生一起演唱与舞蹈。

”这样的情景应该出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什么阶段()A.展开阶段B.呈示阶段C.形成阶段D.结束阶段【答案】 C10. 在欣赏《广陵散》这首作品前,某教师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述了这部作品背后的历史事件——聂政刺韩王。

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练得一手绝技,在韩国声名鹊起。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3.下列教学活动中,体现了杜威“做中学”“经验为学习基础”教育思想的是A.学生观赏教师表演阿根廷探戈舞步B.学生聆听阿根延探戈音乐,尝试敲击典型的探戈节奏C.以足球与探戈结合的视频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欣赏府根廷探戈音乐D.学生聆听教师讲解阿根延探戈音乐的特征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无。

4.下面的练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哪种音乐能力?A.音乐灵感B.音乐即兴C.律动感知D.内心听觉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无。

5.音乐课上林老师组织学生分组以竖笛、钟琴及小乐器合类《小鸟、小鸟,并进行表演。

小清为轻度智障的学生,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林老师应该如何安排小清的活动?A.在小组中用竖笛吹奏主旋律B.在旁边观着,不直接参与演类C.在小组中以手鼓拍打带拒D.在小组中用钟琴演奏主旋律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无。

6.下列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数学理含的是A.通过小组合作,学集自主学习歌曲B.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模唱歌曲C.通过教师逐句教唱,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D.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常握三连音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无。

7.在欣赏《留冰圆舞曲》时,下列哪个活动强调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实践?A.学生聆听音乐想象溜冰的动作B.学生观看华尔兹舞蹈录像C.学生随音乐呼唱主题并模仿溜冰的动作D.请一位同学说说溜冰的感受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无。

8.下面谱例的指挥图示是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无。

9.图一中的乐器在交响乐团(图二)中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无。

10.“在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后,老师请几位学生根据投影的雄狮、骏马、小鸟画面,用口风琴即兴吹奏旋律,其他学生猜出其表现的动物。

”该环节属于音乐课程的哪个领域?A.演唱B.创造C.综合性艺术表演D.首乐与相关文化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无。

10.下面谱例中的词出自哪部文学作品?A.《诗经》B.《楚辞》C.《乐府诗集》D.《九歌》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初中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答案:G音乐与相关文化
2. 答案:A
3. 答案:B学生聆听阿根廷探戈音乐,尝试敲击典型的探戈节奏
4. 答案:D内心听觉
5. 答案:C在小组中以手鼓拍打节拍
6. 答案:A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歌曲
7. 答案:C学生随音乐哼唱主题并模仿溜冰的动作
8. 答案:C三拍子指挥图示
9.答案:C③
10.答案: Bo创造
11.答案: Ao《诗经》
12.答案: Ao《白毛女》
13.答案: D《绣红旗》
14.答案: Bo首演由小提琴家吕思清担任独奏
15.答案: A。

上下句
16.答案: D苗族芦笙舞
17.答案: Bo琵琶
18.答案: Bo《西游记》
19.答案:C四声部
20.答案:C
o
《第六(田园)交响曲》
21.答案:
D
b《A大调军队波二舞曲》
22.答案:
A。

《波吉与贝丝》
23.答案:Bo单簧管
24.答案:Bo打击乐器
25.答案:
D
b爱尔兰
26.答案:
C
o第
4小节
27.答案:Bo螺蛳结顶
28.答案:
D
b阻碍终止
29.答案:
C
o第
3小节
30.答案:A ABCABC
二、音乐编创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31. 参考答案【缺谱例】
三、音乐作品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2. 参考答案
1-5 心。

tO-13 14-17 1S-2122-25
(2)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3)再现部分是第一段的变化重复,旋律出现在第一段的高八度位置,这样的旋律创作手法
可以使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相呼应,并在音区上进行对比,既协调又统一,增加了乐曲的表
现力。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题,共35分)
33. 参考答案(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能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受生活的美好,对爱的表达有更深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唱、聆听与合作,提高演唱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了解弱起节奏、切分音与歌曲的艺术处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带着关爱、敬爱、热爱等对爱的理解,用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了解弱起节奏、切分音与歌曲的艺术处理。

(2)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 教师播放汶川地震与日本地震和核泄漏的视频片段,提问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学生自由回答。

2. 紧接着提问学生:“如果给这两段视频配乐的话,大家认为什么歌曲比较合适?”
学生自由回答,从而引入新课《让世界充满爱》。

(二)初步感知
1. 播放《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思考问题:这首歌曲的速度情绪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给出结论:这首歌的速度是慢速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

2. 教师轻声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的它们的演唱形式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总结:演唱形式可以分3段,第一段是独唱,第二段是合唱,第三段又
回到独唱。

(三)探究学习
1. 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提醒学生注意气息的运用和轻声高位置演唱,演唱下行时要注意
声音的饱满、结实。

2. 学生跟随钢琴轻声用“LU'哼唱全曲,提出哼唱要求:轻声,但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
声音集中。

哼唱过程中思考:歌曲按旋律走向可以分为几部分?
学生回答(三部分)
3. 视唱全曲,纠正音准,节奏不准确的地方。

①跟钢琴慢速视唱全曲(老师发现学生视唱过程中出错的地方);
②歌曲A段与再现段的对比;
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在曲谱上不同的地方(歌曲可以分为A(1 —8小节)B(9 —16小节)A1(17 —24小节)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③弱起小节;
老师分别用弱起和分弱起两种方式范唱第一小节,让学生选择,更符合歌曲整体意境的一种
唱法,学生用弱起演唱第一小节。

4. 讨论,处理歌曲(情绪,力度,音色)教师提出问题:歌曲三部分在力度上是怎么变化的’情绪上有什么对比?我们分别用什么样的音色来演唱这三部分?
学生讨论,教师进行归纳:力度、音色。

力度上:A段m B段mf―― A1(再现)段mp
音色上:A段轻柔的,深情的;B段坚定的,热情的;A1(再现)段轻柔的,深情的。

5.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加入歌词跟伴奏朗读歌词。

6. 请学生带入自己对歌曲的处理将歌曲的第一部分用合唱的形式演唱,第二部分分声部演唱。

7. 师生一起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请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十分钟的时间。

模仿和学习多媒体上出示的手语动作,加入到歌曲当中。

时间到后,请学生上台展示。

我会对学生的展示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演唱歌曲时要根据什么方式和情感处理歌曲,要按照歌曲标明的表情术语、速度、力度等要求进行处理。

作业:请学生回家后,搜集相似类型的歌曲进行欣赏。

⑶教学意图
本节课主要《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首表达爱的一首流行歌曲,这首歌曲的学唱可以让学生感
受到爱的意义。

在教学环节中,着重设计了对歌曲情感的表达层次,能够通过歌曲三部分在
力度、音色的区别,来引导学生理解情感并演唱这三部分。

这样的设计,遵循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音乐课程是一门“以美育人”的课程,自主的探讨和交流也符合“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引导者的课程原则。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共15分)
34. 参考答案
该老师整体的做法符合了新课标课程标准理念的以下几点:
(1) 李老师的做法符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

邀请学生来做“老师的老师”这一角色,极大的增强了课堂的氛围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李老师的做法符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这一理念。

李老师在音乐
课中介绍岭南民歌教学,运用粤语来完成岭南歌曲的教唱。

使学生们更加理解了岭南地区的
音乐特色和音乐魅力,学生们对民族以及地区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 李老师的做法符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一理念。

李老师在授课中,不仅
教授全体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并能够关注其中个别同学,并以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融入其中,更使学生学会了用粤语演唱歌曲。

综上所述,李老师的授课中多处体现课程理念的要求,非常值得学习。

六、课例点评题(本大题共1题,共15分)
35. 参考答案
此教学设计中有值得学习的闪光点,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需要予以改正。

首先,课例中做到了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 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
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课例中,随音乐观看新疆人民丰收的场面,分组排练关于新疆的节
目都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很好地实现了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其次,课例中很好地体现了关注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
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课例中,展示新疆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观看新疆人民丰收的场面,表演维吾尔族的舞蹈动作,用手鼓为
音乐即兴伴奏,都是很好的践行了关注学科综合。

再次,课例中没有做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素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融入到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引导学生形成主动积极的音乐
审美追求和体验,增进音乐素养。

课例中,所涉及的欣赏太少,只让学生听了一次小提琴独奏曲,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和分析都太少,违背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最后,课例中没有做到突出音乐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

音乐音响随时间的流动而展现,因此在音乐课堂中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去聆听、表现音乐。

课例中,更加注重的是人文性和实践性,让学生欣赏、聆听的都太少,违背了突出音乐特点。

我们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应该从义务教育课程基本理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美
育”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