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门诊用药处方分析

合集下载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是为了改进儿科门诊的用药实践,提高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

我们注意到有一些处方存在用药剂量过大的问题。

在儿童患者中,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药物的剂量选择需要根据年龄、体重和身体特征进行调整。

在一些处方中,药物剂量未按照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药物剂量过大,容易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或药物中毒。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处方中存在相互作用的药物组合。

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儿童患者中,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更高,因为儿童患者对药物的排泄和代谢能力较差。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并避免不合理的药物组合。

我们还发现一些处方中存在不适当的药物选择。

对于儿童患者,药物的选择应该根据患儿的病情和年龄来确定。

在一些处方中,医生可能会选择不合适的药物。

对于一些治疗儿童感冒的处方,我们发现了一些药物的选择不合理。

这些药物可能存在不当的成分或味道,对儿童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我们需要注意到一些处方中存在滥用抗生素的问题。

抗生素是一类特殊的药物,应该严格限制使用。

我们发现在一些处方中,医生过度使用抗生素。

儿童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并不能治疗感冒。

滥用抗生素不仅对儿童患者的健康无益,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抗生素的疗效。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改进儿科门诊的用药实践。

医院应该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儿童患者用药的认识和理解。

医院应该建立起一个合理的药物选择和用药剂量控制的指南,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可以参考这个指南。

医院还可以设置专门的药师团队,对每一份处方进行审核和指导,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医院应该加强对患儿和家长的用药宣教,提高他们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和意识,避免滥用药物。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实施,相信我院儿科门诊的用药实践将得到改善,更好地为儿童患者的健康服务。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近日,我们院儿科门诊出现了一些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经过分析
和讨论,我们发现这些处方存在以下问题:
一、过度用药
一些处方中,药品的种类非常多,且用量很大,存在着过度用药的问题。

例如,某些
处方中同时出现多种抗生素和退烧药,容易导致儿童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抗药性。

同时,过度用药还会增加儿童肝肾负担,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二、用药不合理
有些处方中,药品的选择和用法不合理。

例如,将抗生素作为治疗感冒的一线药物使用,而忽略了感冒是病毒引起的疾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此外,还有一些处方中,将含
有阿司匹林的药品用于儿童治疗发热,这是极不安全的,容易导致儿童出现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三、剂量错误
在一些处方中,药品的剂量使用不当,容易导致药品的疗效降低或出现副作用。

例如,某些处方中给予儿童过高的药物剂量,导致药物在儿童身体中积累过多,引起严重的不良
反应。

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与我们医师在开处方时缺乏正确的用药知识密切相关。

因此,
我们应该加强用药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及时更新药物治疗技术和疾病诊疗指南,在接诊患
者时进行详细询问和检查,以确保开出的处方准确、安全和有效。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
监督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处方进行追踪评估,及时纠正错误,保证儿童患者得到正确的
治疗。

我院门诊处方规范用药分析

我院门诊处方规范用药分析

我 国 《 编 药 物 化学 》 国内 《 新 、 处方 管 理 办法 》 临 床 药 物 抗 与《 菌 须 知》 《 国药典 》 , 据 药理 的作 用 , 、中 等 根 以及 使 用 方 法 和 使 用 剂量 、 物 的 配伍 与 适 应 证 、 物 的剂 型来 判 断处 方 的 药 药
书写是 否 规范 , 用 药物 是 否合 理 , 时对其 进行 统 计 。 使 同
『 键 词 1用 药 ; 方 调 查 ; 药 规 范 度 ; 药 分 析 关 处 用 用
『 中图分 类 号] 9 93 R 6.
【 标识 码】 文献 C
【 编 号】 6 4 4 2 (0 2 0 ()0 7 - 2 文章 1 7 — 7 12 1 )1 c - 1 1 0
物杀菌 效果 的好 方 法 。
24处 方 书 写 不规 范 .
经 济负 担 , 患者 带来 痛 苦 , 响 了药 物疗 效 , 加 了其 不 良 给 影 增
反应 . 因而 要 重 视规 范 用 药 , 处方 就 是 医 师 实施 药 物 治 疗 而
与药 房配 药 的一个 书 面依 据 , 是 面对 医疗 纠 纷时 的法 律依 更
2 不 合 理 选 用 溶 剂 问 题 . 3
规 范用 药指 的 是 .充 分 了解 患者 生理 及 其病 理 特 征 , 并
对患 者 的病情 确诊 的前 提 之下 , 给予 其 正确 剂 量 药 品的 正确
使 用 方法 , 合 用药 就 是一 个非 常 有效 的用 药 方 案I 是 临床 联 l _ , 医 师在 诊 疗过 程 中 , 了提 高 药 物 疗效 , 降低 药 物 不 良反 为 并 应, 同时减 少耐 药性 等 目的而设 计 的 , 规 范用 药 是前 提 , 而 因 为 不正 确 的药 物联 用 , 定 造成 资 源 的 浪 费 , 会 增 加 患 者 必 且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一、过度用药:部分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过度使用药物,以迅速缓解病情或满足家长的需求。

这可能导致用药过多,增加儿童承受药物风险的可能性。

对于一些常见的儿童感冒病例,一些医生可能过度使用抗生素,而忽略了防治感冒的基本措施,例如休息和补充水分。

二、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在处理多种病症时,一些医生可能会将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而忽视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这种不合理联合用药可能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

三、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在治疗感染症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对于一些常见的儿童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滥用非常普遍。

一些医生可能会在儿童感冒的早期就开始使用抗生素,这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得将来更难以进行有效的治疗。

四、不合理的用药剂量和频率:一些医生在儿童用药中可能没有根据儿童的体重或年龄进行合理的用药剂量计算。

一些医生可能会给儿童开出过于频繁的用药方案,例如每天使用的药物次数太多,以致于给儿童带来不必要的药物负担和风险。

五、不合理的用药时机: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在病情不明确或未经充分观察的情况下,过早地给儿童开药,导致用药不当。

在第一次就诊时,一些医生可能会立即给儿童开抗生素,而没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观察和评估。

针对以上不合理的处方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一、加强医生的药学教育:儿科门诊医生应接受关于合理用药的培训,了解药物的特点、使用方法和剂量等信息,以提高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建立规范的用药指南:儿科门诊可以制定和推广以往验证有效的规范化用药指南,明确药物的适应症、剂量和使用时机,使医生在开药时有明确的依据,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

三、加强对家长的宣教工作:在用药过程中,医生应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让家长正确理解和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四、加强药师的参与:在儿科门诊中引入药师团队,对医生在用药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督,帮助医生做出更加合理和科学的处方。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医院门诊处方质量,用药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采用回顾性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每月每周一处方100张,共计5200张进行点评,并统计分析。

结果5200张处方中,合理率90.7%不合理处方488张(9.3%)。

主要表现为诊断与用药不符,剂型剂量,给药方式、用药频次、疗程,重复给药等。

结论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还需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处方点评;合理用药;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应当进行处方点评工作。

处方点评是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合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

为了提高处方质量,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现将我院2016年1月到12月门诊处方评价情况总结如下。

[1]1.资料与方法来源于我院2016年1 月到12 月门诊处方。

每月每周一抽取100张,共计5200张。

对处方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处方点评的参考资料为《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治疗指南》、《基本药物目录》、《药品通用名商品名手册》、药品说明书等,点评内容包括处方的格式书写规范,用药合理性等。

【2】2.结果2.1处方基本指标情况我院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2.82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1.5%,注射剂使用率17.1%,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46.8%,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97.3%,平均每张处方金额50.90元,合理处方4714张(90.66%),不合理处方488张(9.34%)2.2不合理处方分布简表3.讨论3.1.1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我院每张处方平均用药2.8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每张处方不超过5种药品的要求[3],说明我院门诊医师在治疗时限制大处方,用药尽可能简单化,不仅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节省了卫生资源。

WHO规定的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使用标准是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6-2.8种。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引言儿科门诊是医院中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处理涉及儿童健康的各种疾病和问题。

在一些医院的儿科门诊中,存在着一些用药不合理的处方现象。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儿童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深入分析和研究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现象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院声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用药不合理的原因分析1. 医生处方行为不规范一些医生在儿科门诊处方时存在用药不合理的行为。

有些医生处方时缺乏系统的诊断,盲目开具处方,甚至存在着一定的药品滥用行为。

这些医生往往对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了解不够,选用药量大、频率高、疗程长的药物,导致患者用药风险加大。

2. 患者用药不规范部分家长在孩子患病时,私自购买药物给孩子服用,忽视医生的治疗建议,造成用药不规范。

有的家长听信广告或邻居朋友的建议,盲目使用药物,导致儿童用药超量、伤肾伤肝。

3. 药品供应链不规范儿科用药不合理的原因还在于一些药品供应链不规范。

有些医生在处方时受到药品销售商的影响,给予药品推销,而非根据病情选择。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儿童患者的治疗效果,导致了用药不合理的现象。

二、用药不合理的影响用药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儿童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

一方面,长期用药不合理容易产生耐药性,增加了治疗难度,延长了病程。

用药不合理还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

用药不规范还会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

一些不良的用药行为容易导致患者家长对医生的不信任,影响医院声誉。

三、解决措施针对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应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 强化医生用药监管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生用药合理使用的考核制度,严格监督医生开具处方行为。

对于用药不合理的医生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医生的用药合理使用水平。

2. 加强患者用药宣传教育医院应加强患者用药宣传教育,提升患者对用药的认识和理解。

加强对家长的用药指导和宣传,提醒家长不要盲目使用药物。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背景信息我所在的医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提供多个科室的门诊服务,其中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

作为门诊医生,我们需要开具处方,以帮助患者治疗疾病。

在门诊结束后,我们需要对所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以确保处方合理、规范。

问题描述然而,在门诊处方点评的过程中,我院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如下:1. 处方用药不规范在点评处方时,我们发现一些医生的处方用药不规范。

考虑到个体差异等因素,每个患者的处方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医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选择适当的药物。

然而,一些处方中出现了不合理的药物搭配,或者是选择了不适合患者病情的药物。

这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甚至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2. 处方开药数量过多除了药物选择不当外,一些处方还出现了开药数量过多的情况。

一方面,这会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另一方面,过量、过长地服用药物也可能导致身体问题,例如对肝肾等器官的损伤。

因此,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处方开药数量过多。

3. 处方关键信息缺失不少医生在处方中缺少一些关键信息,例如药品用法用量、药品品牌等。

这样会给药房人员带来诸多麻烦,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用药效果。

因此,在开具处方时,必须确保关键信息齐全且准确。

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医生可能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无法选择合适的药品;另一方面,医生也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开药量多一些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

此外,医生还可能受到一些外部压力的影响,例如医保政策等,这些压力可能会影响医生开具处方的行为。

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提高医学素养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医生的医学素养。

医院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加强医生的药学知识、药理学知识等方面的学习,让医生了解更多的药物信息,提高开药的水平。

2. 严格控制用药数量其次,我们需要严格控制用药数量。

通过医疗信息化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监控医生开药的情况,并及时对处方进行点评,以避免过度用药的情况发生。

本院门诊处方重复用药分析

本院门诊处方重复用药分析

本院门诊处方重复用药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本院处方重复用药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9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门诊处方l156张,对其中重复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重复用药处方共154张,占处方总数的13.3%。

结论本院门诊处方重复用药现象较为严重,要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避免不合理的重复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处方;重复用药;用药分析联合用药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稍不注意就会导致重复用药现象发生,成为不合理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不合理用药,我院根据卫生部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要求,定期抽取一定数量的处方,以药品说明书、《药品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处方管理办法》等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对其中重复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处方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9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门诊处方l156张,对其中重复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在抽查的l156张门诊处方中,重复用药处方共154张,占处方总数的13.3%,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见表l。

表l 重复用药处方类型3讨论3.1同类药物给药途径不同的重复用药(包括使用前体药物)这类处方共28张,占重复应用处方数的18.2%。

例如:(1)患儿,男,21岁,临床诊断为支气管炎,处方药物:盐酸氨溴索分散片 30mg 口服 2/日+注射用盐酸溴已新 4mg 静滴1/日。

处方分析:氨溴索比溴已新多一个羟基,少一个甲基,系溴己新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具有化痰、排痰及肺保护作用,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及气道液体分泌。

由于临床医生对药物分子结构及药代动力学不熟悉,导致两种相同药物叠加使用,不仅没有增加疗效,反而加大药物蓄积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患儿,女,15岁,临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处方药物: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5mg 静滴 1/日+多潘立酮片 10mg 口服 2/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门诊用药处方分析
作者单位:343000 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黎新云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抗精神病用药处方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本院2011年1~3月门诊西药口服处方,对其中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处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药处方5673张,对药物利用频率、联合用药情况及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处方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共13种,常用抗精神处方占门诊处方量的62.84%,占总金额的55.86%。

结论根据DUI值,本院抗精神病用药使用基本合理,基本符合目前抗精神病药治疗原则,但联合用药频度过高。

标签:抗精神病药物;DUI;联合用药
本文通过对本院2011年1~3月门诊抗精神病处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医院门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处方情况、用药数量、金额所占的比例。

1 方法
1.1 统计2011年1~3 月所有抗精神病用药处方5673张,对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名称、用法及联合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1.2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值作为药物使用测量单位,DDDS 该药销售总量/该药的DDD值,DDDS越大,说明该药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对该药的选择倾向大,DUI药物利用指数是以DDDS除以患者实际用药天数,可作为判别临床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

若DUI大于 1.0,说明医生日剂量大于DDD,用药不合理[1,2]。

2 结果
本次调查抗精神病用药处方5673张,占统计处方的62.84%,占用药金额的55.86%。

处方中,患者年龄最小15 岁,最大83 岁,平均35.78岁。

其中女性2888例,占50.9%,男性2785例,占49.1%。

抗精神病药物在处方中出现总频数为6201次。

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处方517 张,三种联用处方11张。

具体见表1、表2。

表1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率和排序
注:相同化学成分不同厂家或不同剂型视为同种药品
表2 13种精神药物的DDD值和DUI值
3 讨论
3.1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本院常用精神药物的平均DUI 均小于1,按WHO 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说明临床应用该类药物基本合理。

从表2可以看出部分精神药物的DUI 值偏低,说明医生对此类药物的使用较为谨慎。

3.2 在处方统计中,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处方占8.34%,这与精神病患者用药应尽量避免联用这一原则有一定的矛盾,应进行调整。

3.3 抗精神病用药处方及用药金额均占全年统计处方及金额的很大比例,说明精神病患者在本院门诊就诊中占绝大多数,符合本院精神病专科医院特点。

3.4 联合用药显示,抗精神病药物常与抗抑郁药、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药物合用,说明大部分患者常伴有焦虑、失眠、抑郁等多种症状,建议医生从多个角度了解患者,全面检查,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3]。

3.5 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氯氮平等出现频数占此类药物出现频数的77.08%,与近年临床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应用频繁相一致,也与这类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小、对患者的思维和行为影响较少有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对药物也有较好的依从性,有利于维持治疗和预防复发。

患者回归社会也有较好的社会活动,体现患者的人生价值,易被社会接触,消除患病后的自卑心理,容易被患者接受,也广泛地被医生选用。

3.6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在使用中以舒必利、吩噻嗪类氯丙嗪DDDS为多,此类药物适用治疗急、慢性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反应性精神病及其他重症精神病的治疗,可控制兴奋、攻击、幻觉、妄想、思维联想障碍及木僵等[4]。

3.7 门诊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使用单一药物疗效不明显,副作用较大,因此期望联合用药以减轻副作用,提高疗效,但应提醒临床医生联合用药每种是否都要足量,还是半量。

如果病情好转,究竟应该保留哪一种作为维持。

一旦出现严重副反应或过敏反应,也无法归咎于哪一种,所以应谨慎使用。

综上所述,本院门诊精神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应加强规范精神药物的临床应用,对症治疗,按量服用,严格控制精神药物的联合应用。

药师应发挥自身在临床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方面的优势,协助临床医生更加合理地应用精神药品。

参考文献
[1]金跃.综合性医院精神药物与抗精神药物处方使用调查.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2,12(10):444.
[2]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91-95.
[3]辛传伟,叶佐武,袁雍.658例门诊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分析.中国药业,2006:42-44.
[4]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2-2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