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完形填空技巧和方法
(word完整版)高中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

高中英语专题讲解----完形填空解题技巧1、通览全文,了解大意由于完型填空试题主要测试同学们在语篇层面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解答试题的之前应快速阅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题,搞清作者的思路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一般说来,通读的关键是弄清第一句(往往点明主题,且是没留空白的完整句)和最后一句(往往总结、概括全文)。
另外,在浏览时全文的时候,要重点了解文中所叙述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即who,when,where,what。
例如有篇文章的第一句话为:Why is a space left between the rails of a railway line where one piece joins the next?这句话从铁轨之间的缝隙引出了问题。
根据常识,就会很快的知道文中的内容应与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有关。
2、快速反应,初做答案找到文章的突破口之后,就要趁着思路清晰时,快速做出反应,一鼓作气将文中所有能填的空填起来,不因某试题暂时给不了答案的题停留太久。
做题以了解文章的大意为前提,如遇个别难题,可以暂时跳过去或初拟一个答案;如果停滞不前,不但会打断思路、造成时间上和心理上的紧张,而且往往无济于事。
在填每个空格时,注意分析选项所在的上下文,弄清上下文间的逻辑关系,注意空格前后的词,看是否能与某一选项构成固定搭配。
从各个角度考虑,初步做出每个小题的答案。
3、再次查读,攻克难关初选过后,可能还会留下一些空档,此时,再重读文章,从语义和逻辑的角度审视全文,看其是否通顺流畅、条理清晰、符合逻辑。
与此同时,将未填的空档全部补齐。
由于选答案时讲求一气呵成,初选过后还应根据上下文对有疑问或把握不准的答案进行推敲。
在具体的操作中应注意以下的问题:1)看清上下文,找准定位词充分利用文章的上下文和前后句,找到对选择有提示作用的词或句。
这些词有时可能是同义词或反义词。
例如:1. Some parts of the water are very shallow. But in some places it is very ______A. deepB. highC. coldD. dangerous2. Mrs. O’Neill asked_________ questions and she didn’t scold us either.A. noB. certainC. manyD. more2)通顺逻辑,寻求搭配注意固定的搭配,包括动词与介词的搭配、动词与名词的搭配以及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等,同时要根据内容选择正确的短语。
完形填空解题技巧大全

完形填空解题技巧大全完形填空是高考英语里面最简洁拉开分数的题,很多同学英语成果不好就倒在了完形填空题上,下面为大家预备了完形填空解题〔技巧大全〕,关怀同学们提高完形填空解题能力,提高英语高考分数。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一完形填空其实高考英语中比较简洁的部分,但是很多学生却拿不到高分,究其缘由,就是不知道完形填空该怎么答,下面就来看看这六种〔方法〕能不能帮你解开困惑呢?1、充分利用首句信息完形填空题首句往往不设空,往往是全文的关键句,或者称为主导句,要充分利用完形填空题首句的提示作用,利用它为解题找到一个突破口,从而展开思维。
2、多角度的规律推理完形填空题的解题过程首先是一个阅读的过程,必需把握的思路,通过联想、推想等方法,多换角度去思索问题,使自己的思维模式与的思维模式相吻合。
3、从上下文查找线索通读全文,理顺大意,根据上下文找出信息词是做好完形填空题的关键。
近年高考试题慢慢摈弃单纯的语言分析考查,而越来越侧重规律推理推断。
就空格而言,表达了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的特点,而且几乎不暴露明显的语言错误,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陷含信息大都无法只凭字面或单从个别〔句子〕甚至若干句子的外表理解获知。
因此,只有借助于上下文乃至全文语境的启示或限定才能够精确作出推断。
4、利用语法分析解题对语法、词法等基础学问的考查也是完形填空题的命题角度之一。
对于这种题,要针对地对语法结构、句式特点、对短文中所设空格中需填的词在句子里作什么成份、哪类词适合、应实行什么形式等等进行必要的分析思索,从而快速解决问题。
比方,选用动词就要考虑各种时态、语态、语气、主谓搭配以及其如何与其他词类使用等一系列问题。
5、习惯用法和词语辨析对词汇学问的考查主要表达在习惯用法和〔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两个方面。
习惯用法是英语中某些固定的结构形态,不能随便变动。
而在众多的习语当中,介词往往扮演最活跃的角色,其次是副词。
词义辨析题的比重有加大的趋势,多为常用词、词组。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技巧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技巧
完形填空是高中英语考试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要求考生在一篇文章中填入最合适的单词或短语,使得整篇文章连贯完整。
下面是一些完形填空的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种题型。
1. 预读全文:在开始填空之前,先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整体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每个空格的意思和上下文的联系。
2. 掌握上下文逻辑关系:在填空时,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特别是前后句之间的衔接。
有时候,上下文会提示出填空应该是一个形容词、动词或名词,通过理解上下句的关系,可以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答案。
3. 看清语法和词义:在选择答案时,要仔细考虑其在语法和词义上的合理性。
要注意主谓一致、时态一致等语法规则,并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最恰当的词义。
4. 利用上下文暗示:有时候,上下文会暗示出填空所需的信息,可以通过理解上下文的意思和提示来推测答案。
注意注意上下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词组或者其他暗示信息,这些都是选项的线索。
5. 注意选项的词义差异:在选项中,有时会出现意思相近而词义有
差异的选项。
要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避免因选错词义而影响整个句子的逻辑和连贯性。
6. 整体把握文章:填空时,要不断回顾已经填写的内容,确保每个空格填写的单词与整篇文章的主题和意思一致。
同时,也要注意句子之间的连贯性,使文章的逻辑更加完整。
除了以上的技巧,多做一些练习题也是帮助提高完形填空能力的有效方式。
通过不断练习,总结经验,掌握这些技巧,相信在高中英语考试中的完形填空题目上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
很多同学英语的平时成绩还可以,一旦考试成绩下来总会不尽如意,很多同学对于英语的完形填空很头疼,文章篇幅较别的比,特别长,英语基础知识差的同学面对这种题很头疼,那么面对英语完形填空该怎么答题呢。
完形填空解题方法技巧
1.通读全文了解大概,意思是英语的完形填空很多时候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一般文章的前1-2句应该是全文的概括和总结。
所以一定要把他们弄明白了。
2.读完前两句较为核心的句子以后,就要通读全文了,很多单词你可能不是很懂,这时候需要你联系上下文进行翻读来具体弄明白他在稳重的意思。
3.在选择答案的时候,很多选项看上去都是差不多的,有的多了些变形式,即这个单词的原型、形容词、动词等等,这就要联系上下文根据时间和地点等描写来判断事情发生的时间,最后进行选择。
完形填空怎么检查对错
完形填空很多时候只要把内容读懂了选择起来就会特变简单,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有问题。
那么在回答完整篇文章的之后,把所选的单词放到对应的地方最后进行全篇的通读,注意所选地方的意思,阅读时看一看上下文是否连贯。
最后还要注意文章内容的时间点,很多文章都会以第一人称来讲述以前发生的事,那么在做题的时候,选择答案就要注意单词的形式了。
用的是不是过去式、单词变形对不对等等。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
一、常规技巧。
一般在完形填空中答案都是在文中已经给定的,这时就需要考生使用常规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审题,理解空格所在句子中的含义。
2. 灵活运用逻辑推断,句子逻辑。
3. 注意上下文衔接,把握前后语境。
4. 根据句子意思分析单词词性,推断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5. 综合使用上文和下文的线索,不断比较进行选择。
6. 运用辨识技巧,把握文意,有效犯解题。
二、专业技巧。
1. 贴近词汇技巧:考生可以根据词汇语义选出正确答案。
2. 归纳排除技能:可以使用归纳排除技巧,分析题干中提供的信息,把无用信息排除,选出正确答案。
3. 匹配技能:分析题干信息,把正确的答案与题干中的信息进行对应,找出正确的答案。
4. 核心技巧:考生可以着重分析题干中的关键词,根据这些词语的语
义和含义,把握题目的主旨,找到正确的答案。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答题技巧与策略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答题技巧与策略
对于高中生来说,英语完形填空是高考英语中比较常见的题型之一,因此学习英语完形填空应该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点之一。
在答题过程中,以下是一些完形填空答题技巧与策略:
1. 阅读全文
在开始答题之前,应该认真阅读完整篇文章,这有助于把握文章大意和上下文,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 掌握词汇
完形填空中的词汇往往比较难,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要注意积累词汇,特别是一些常见的单词和短语,这样在遇到生词时就能够更快速地理解文章。
3. 推测词义
当遇到生词时,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
比如,根据前后句子的表达,可以猜测一个词汇的含义,这样就不会因为生词而丢失文章的信息。
4. 注意前后文逻辑关系
在答题过程中,应该注意前后文之间的逻辑关系,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把握文章思路。
5. 注意时态和语态
完形填空中的时态和语态很重要,因为这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时间和叙述方式,从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6. 答案选项
在选择答案时,应该先确定文章中需要填写的词性和词义,然后根据上下文选择最合适的答案,选项中的形式和语义都要与文章相符。
7. 多做练习
完形填空是需要多做练习的,通过多做练习可以更好地掌握答题技巧和策略,并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可以通过做历年高考英语试卷或者一些专业的练习题来提高完形填空的能力。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的答题技巧详解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的答题技巧答题技巧一:语境信息解题法:近几年的完形填空题淡化了语法结构性的题,选项重在语意干扰,也就是说,对具体的语言知识应该融入具体的语境中去考虑,考生应具有通过上下文提示、暗示或铺垫,对篇章进行整体上的把握的能力。
所以,快速浏览全文,迅速领悟篇章主旨,通过上下文语境选择答案选项乃解决完形填空的关键。
答题技巧二:语法结构法:高考完形填空题基本都是在语境中考查考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单纯考查这类题很少。
而在完形填空题中考察语法项目的主要是动词的各种时态、语态和语气、谓语和非谓语形式等。
所以这类题需要考生有较为扎实的语法基础知识,能够从句式的结构上辨别出须填相关的关联词、连词、副词、形容词或相应的动词,当然还要考虑到主谓一致的关系等语法知识要点。
不过,切记解答这类题,必须是任何空格的语法正确的前提下,再考虑其他方面因素。
答题技巧三:复现解题法:这类题多为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复现或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异形复现的形式。
这种测试手法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整体篇章意识和上下文推断能力。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的做题的方法1.语义线索:在完形填空中,某些项的选择可以根据“语义”来决定,既已有的词或句子的语义决定着必须选择某个选项,否则整个文章的语义逻辑就不通,内容就与作者的原意不一致。
2.语法线索:指所填入的词与上下文可能发生的语法方面的联系。
3.词汇线索:有些完形填空要填入的词与上下文其他词有各种联系,文中的词往往在词义上或搭配上决定了应填入的词。
4.概念线索:在完形填空题的上下文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词与空格内需要填的词同指一个人或事物,甚至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应填的同一个词。
5.语篇线索:有时完形填空的各选项同为表示一定逻辑关系或承接关系的词或词组。
选项同为单词时首先看四个选项是否词性相同。
若连词、副词混杂,先分析原句成分是否完整,可参考标点符号或其他连词的存在。
确定所需的词性后,再判断逻辑题在原文中所涉及的范围。
高三英语完型填空解题技巧与方法

高三英语完型填空解题技巧与方法高三英语完型填空解题技巧与方法一通览全文,把握大意通览全文目的是抓住文章的大意,了解全文的结构和基本内容,为下一步正确选择答案奠定基础。
有人认为,看一篇满是空白的短文得不到什么信息,倒不如看一句填一空,这样节约时间一些。
其实不然。
考生只有在通览全文之后,才会成竹在胸,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找出答案来。
抓住第一句,预测下一句完形填空文章的第一句话通常是没有空白的完整句子,而且第一句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句,或是含有主题词的句子,阅读理解的有些段落也是如此。
所以,考生往往可以根据第一句话来把握文章或者段落的中心思想,为下面的答题奠定基础。
读完第一句,接着往下读文章的时候,英语语感较好的人做完形填空往往会极其主动地去预测。
上下要连续,前后要贯通连词的使用是各行各句之间提供了紧密的因果、转折、并列或者条件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发现和识别连词,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文章的大意,构建全文的内在逻辑结构,领会作者的思路,完形填空通过保留一定数量的词语,使答题的人获得必要的信息和知识。
所以,某些题供答题信息的关键词会多次反复地出现,我们把这样的关键词称为信息词,所以要好好把握,挑出信息词。
高三英语完型填空解题技巧与方法二1.快速通读全文,掌握短文大意。
快速掌握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
认真阅读短文开头的第一、二句,及每段的第一句,结合选项初步弄清短文写了些什么内容。
准确地预测和推断短文的主要意义。
2.抓住结构、语意及逻辑三条线索,推断和预测选项。
利用上下文的提示,用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扫清部分词汇理解上的障碍。
在理解3.全文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对空缺句子作合乎逻辑的推理。
必须弄清空缺词句的确切含义,空缺词句与其前后句的意义衔接必须自然、合理,不可出现意义断层或说东道西的情况,必须从空缺句的内部结构入手,从语法、词语固定搭配、词形变化等角度考虑,务必使所填的单词准确无误。
根据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选择,重复考虑语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一、阅读理解题的选材与命题特点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立足语篇”的基本命题思路。
在阅读理解方面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根据短文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以及理解作者的意图与态度等方面的能力。
现以近几年高考全国卷I为例,谈谈阅读理解题的选材及命题特点。
1. 对语篇领悟能力的检测仍是高考的重点和基本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着重检测考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根据所提供的语境进行语篇分析的能力以及综合利用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涉及较低能力要求的事实性和细节性考题的比例虽呈上升趋势,但词义猜测、推理判断和主旨概括等深层次试题仍占很大比重。
2. 选材更趋多样化、现代化和生活化,突显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就体裁而言,阅读材料所选择的文段涉及叙述体、论说体和应用体等多种文体;选材风格保静予连续性,既注重题材的多样化、现代化和生活化,又较为综合地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
3. 适当降低读速及难度要求,提高试题的信息含量,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近几年阅读理解题的阅读量总体呈回落趋势,比如,2006年全国卷I的读速略有降低,但近年来阅读速率要求均在50---57wpm之间;难度系数适当降低,注重考查考生获取、分辨、整合、加工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4. 阅读材料更趋于“原汁原味”,设问方式更加深入阅读材料基本保留了其原有的语言风格,文章的展开不再是平铺直叙,而是兼有倒叙、插叙等多种方式;一词多义、熟词生义、多种时态的混用、结构复杂的长句、省略句以及插入语等语言现象比较常见。
阅读材料的文化含量加大,文章的行文风格更具英语语言的特点,文章的遣词造句也更加地道,许多考生通常要反复阅读几遍才能读懂。
二、阅读理解题答案与干扰项关系的分析正确的选项往往是命题人员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或信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再现出来。
一般而言,答案项的设置有以下几种方法:(1) 选用原文中的词句;(2) 使用原文词句的同义词或相似结构;(3) 使用原文词句的反义词或相反结构;(4) 答案项是对生词、长句或难旬的解释;(5) 答案项是对原文词句或段落的归纳、推理或演绎;(6) 使用原文的上下义结构,如用“科学”涵盖“计算机、航天、发明、电子”等概念。
干扰项的设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1. 张冠李戴命题者把文章作者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混淆起来,题干问的是作者的观点,选项中出现的却是他人的观点;或者题干问的是他人的观点,却把作者的观点放到选项中去。
以2006年全国卷I第60题“The author planned to stop at Oklahoma City______.”为例。
此题乍看C项“to pay at the cash register”和D项“to have more gas for his car”都对,因为原文中有这么一句“While I Was standing in line at the cash register,I said hello to an older couple who were also paying for gas”。
很明显作者是停下来付款加油时,偶遇一对老夫妇并问好,似乎选项C和D本身都没错,但题干问的是“作者计划在俄克拉荷马市逗留的原因”,如果考生没有理解题干,就会误选C项或D项。
正确选项应为A项“to visita friend”。
2. 偷梁换柱干扰项用了与原文相似的句型结构和大部分相似的词汇,却在不易引人注意的地方换了几个词汇,造成句意的改变。
以2006年全国卷I第57题“It can be inferred that greyhounds_______. ”为例。
此题乍看应选B项“like staying in bed all day”,因为原文中有这么一句“especially they would much rather be at home in bed than walking around outside”. 殊不知选项中加了“all day”,使意思绝对化了。
正确选项应为D项“need some exercise outdoors”。
考生若注意不到此细节的变化,势必造成失分。
3. 无中生有干扰项往往是生活的基本常识和普遍接受的观点,但在原文中并无相关的信息支持点,这种选项的设置往往与问题的设问毫不相干。
以2006年全国卷Ⅰ第67题“We may infer from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that______. ”为例。
干扰项C项“English courses are necessary for foreign students”就是这种情况,而正确答案应为A项“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used”。
解答这类考题时考生还应注意问题中有无“In the author’s opinion”或“According to the passage”之类的限定语。
4. 以偏概全考生在做猜测文章中心思想、给文章添加标题或判断推理题时,往往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是考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考虑不周,以局部代替整体。
其具体表现为合理关联与不合理关联、准确概括与不准确概括之间的错位。
不合理关联就是表层理解与深层理解相混淆。
表层理解是对文章中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往往是文章直接表述的结论;深层理解则是对文章中的客观事实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后得出的结论。
例如,2006年北京卷第73题“What did Loftus find out from her research?”的正确答案为B项“People Can be led to believe in something false.”。
而误选C项“People tend to forget their childhood e xperiences. ”的考生显然是根据文中“it came up with an account of their early childhood experiences… The researchers then changed this detail into a manufactured memory through leading questions”的信息得出的,但它只不过是表层信息,其对原文信息的转述并不全面。
不准确概括是指不能准确地按题目要求概括或提取文中的表层或深层信息。
例如,2006年全国卷I第69题“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______.”的正确答案为D 项“Life after retirement”。
干扰项A项“Learning to paint in later life”与C项“An artist turned teacher”极具迷惑性,但它们只是文章中的某个细节信息。
考生如果不清楚细节信息与短文主题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犯概括不准确的错误。
三、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总体思路是:单句人手。
语篇突破,着眼整体,归纳推断。
一般有以下两种阅读顺序(P=Passage,Q=Question):(1) P—Q—P:即先看文章,后看问题,再通过阅读文章来解答问题。
这是考生常用的按部就班的阅读方式。
其特点是有利于考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态度。
但采用这种阅读方式的考生往往阅读速度较慢,因此难以在阅读时积极主动地预测文章内容。
(2) Q—P—Q:即先将问题看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最后答题。
其特点是针对性强,节省答题时间,比较适用于解答事实性和细节性的问题,但是解答主旨性和推断性问题的效果不明显。
P—Q—P方式或Q—P—Q方式的采用因人而异,无优劣之分。
当然,题型不同,解题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常用的解题技巧有以下几种:1. 正选法与排除法正选法即根据所读材料内容从正面选择最佳答案。
如果在有些情况下从正面选择答案有困难,考生则可以考虑选用排除法,即排除四个选项中的三个错误选项,那么剩下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
排除法是解答阅读理解题的常用方法,对于那些不合情理或荒谬的选项、与短文内容相反的选项、与短文内容不相关的选项、虽在短文中出现但答非所问的选项,以及不是问题的主要因素的选项等,都可以采用排除法。
考生可以遵循如下“三级思考”的方法排除干扰项:(1) 如果干扰项明显与文章相矛盾,即为“误”,可以直接排除。
(2) 如果干扰项与文章内容不矛盾,但在原文中没有依据,这种脱离原文的“虚”的选项也可以排除。
(3)有些干扰项似乎很有道理,文中也能找到相关的依据,但它并不能完全满足题目的要求,未能以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维模式为出发点,未能充分体现严谨性和最大的合理性,这种虽没错但不是最佳答案的“偏”选项也可以排除。
只要考生经过“是否矛盾? (误否) ——是否有依据? (虚否?) ——是否以偏概全(偏否?)”的逐级思考过程来分析和甄别每一个选项,那么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得以提高。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与原文意义一致的选项,或是经过“三级思考”仍不能排除的选项。
请看2006年广东卷第64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he working class?A. They are often employed as skilled and semi-skilled workers.B. They are often offered jobs with high incomes.C. They are often considered lazy and dishonest.D. They are often exploited by the public.此题为事实细节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由文章第一段第一、二句“Members of the working class have blue-collar jobs. They are construction workers, truck drivers, mechanics, steel workers, e lectricians, and the like.” 可知,蓝领阶层的薪水不高这个事实,据此先排除B项;由第一段最后一句“They consider themselves to be respectable and hard working and they look down upon members of the ‘lower’ class, whom they often consider to be lazy, dishonest, and too ready to exploit public assistance.”可知,蓝领阶层是受人尊敬的、勤劳的群体,他们看不起那些懒惰、欺诈别人、依靠别人捐款生活的阶层,故排除C、D两项,正确答案为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