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xx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德阳市卫生局推进全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正在实施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项目,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基层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城市、农村居民提供统一、科学、规范、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卫生部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在全市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1654”发展战略,即建立一个市级卫生信息资源管理及区域协同平台,六个县级数据中心,形成“一总六分”的信息化建设构架,开展五项业务应用,服务网络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构建纵横连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健康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利用,互联互通,区域共享,实现全市卫生信息资源集中规划和统一管理。

二、阶段目标

20xx年6月30日前,扩展完善市级卫生信息资源管理

及区域协同平台,搭建6个县级数据中心,在全市范围启用区域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20xx年6月30日前,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20xx年底,城市居民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60%以上,农村居民达到50%以上。

20xx年底前,全市实现健康档案、老年人保健管理、糖尿病管理、高血压管理、健康教育、重型精神病管理、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管理、免疫规划九项服务为一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和应用。

20XX年6月30日前,扩展平台功能,开展双向转诊、在线培训、绩效考核、信息发布、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等试点建设。

20XX年底前,整合现有信息系统资源,通过多系统集成,功能扩展,接口开发,建立统一的集成交换标准和机制,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与新农合系统、集中式乡镇卫生院管理信息系统、社区卫生管理系统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等现有数据资源的整合,形成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五项业务应用于一体的基层公共卫生管理信息平台。

三、实施范围

全市六县。

四、近期工作任务及职责分工

市卫生局

负责全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设计规划、安排部署、培训、督导与考核;负责在省卫生厅的支持和指导下,联合省、市、县信息技术人员对各县数据中心搭建、系统安装、调试、升级和维护进行协助和指导。

1、成立德阳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行政协调组和技术专家组,成员组成如下:

行政协调组

组长:杨兆华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王泽源市卫生局纪委书记

吴泳市卫生局副局长

成员:廖斌旌阳区卫生局局长

杜显斌绵竹市卫生局局长

叶代泉什邡市卫生局局长

俸伟广汉市卫生局局长

赖晓东中江县卫生局局长

刘勇罗江县卫生局局长

肖代兴市卫生局农合科科长

蔡世春市卫生局基妇科科长

杨玲市卫生局疾控科科长

曾晓琼市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杨永萍市卫生局计财科科长

张刚市卫生局中医科科长

阎钰市卫生局政工科科长

房才兴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

周雪燕市卫生信息中心主任

行政协调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组织专家对各县、各市直单位上报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评审;依据国家统一数据标准和业务规范,厂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培训、指导、评估和考核。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办公室主任由周雪燕兼任。

技术专家组

组长:刘强什邡市卫生局信息中心主任

成员:谭大华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信息与健康教育所主任

叶青市人民医院信息科科长

周电洪市卫生局信息中心技术员

刘鸿市卫生局信息中心技术员

赖军市卫生局信息中心技术员

张光明绵竹市疾控中心信息科科长

尹晓东广汉市卫生局农合办副主任

刘训燕旌阳区卫生局农合办稽核科科长

黄炯罗江县卫生局农合办副主任

唐建中江县卫生局农合办网管与稽查科科长

特邀专家:

冯昌琪省卫生厅信息中心软件研发室主任

皮永才电子科技大学应用软件教授

技术专家组主要负责对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进行审议;对各地各单位上报的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评审;参与全市重大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设计、研发、培训、指导和考核等。

办公室设在什邡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办公室主任由刘强兼任。

2.开展应用培训

市卫生信息中心在省卫生信息中心的指导、支持下,组织开展对各县系统应用培训,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到各县开展现场指导;什邡市卫生局负责承担具体培训任务和技术支持。

3.开展督导检查

市卫生局组织开展对各县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用情况督导,确保系统使用的规范性、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顺利完成今年医改目标规范化电子建档任务,推进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

4.完善市级管理平台

在现有的德阳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补充、

完善搭建市级卫生信息资源管理和区域协同平台,逐步实现对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统一管理。

各县卫生局

负责本地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实施,安排部署、组织协调和督导考核;建设县级数据中心及运行网络环境,有条件的地方可配备移动数字处理机;在省、市技术人员指导下,负责对县级数据中心进行搭建、管理、维护和升级等;开展辖区内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

1.建立工作机构

各县成立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并落实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科室和人员。按照省、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统一安排和要求,争取政策和经费保障,积极推进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工作。

2.制定工作规划和方案

各县卫生局在省、市推进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计框架下,根据各地信息化建设现状,制定本地区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3.配备系统所需软硬件

各县卫生局对照新系统启用要求,着手配备完善相关设备、设施,保证区域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尽早启用。

4.组织开展培训

各县组织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有关人员参加区域公共

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集中培训,并组织分级培训和指导。

5.安装调试系统上线

各县启用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尽快将原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纸质数据录入新系统,实现统一信息化管理。

用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

用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 用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四大焦点问题 居民医疗健康信息缺乏统一管理 目前,我国居民医疗健康信息记录不完整、缺乏统一管理,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居民医疗健康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发展。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以下简称《方案》)指出,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 医疗重复检查现象严重,加剧看病贵问题 由于缺乏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各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各不相通,形成信息孤岛。患者去不同的医院看病,重复检查现象严重,造成医疗浪费,加剧看病贵问题。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检验检查结果共享和互认等是缓解看病贵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量病人涌入大型医院,导致看病难 据统计,全国近八成的医疗资源分布在城镇,其中八成以上又集中在大医院,广大农村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大量患者涌向大医院,出现看病难问题。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等是缓解看病难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医患间信息不对称,医患矛盾愈演愈烈 当前,医患矛盾愈演愈烈,产生的核心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加强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搭建面向民众、面向医疗机构和面向相关企业的信息平台,建立一整套向卫生服务对象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实现卫生服务信息公开,是解决医患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 二、用友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概述 用友医疗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UFIDA GMIS,简称“用友G系列”),是基于标准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全面解决方案,依据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健康档案公用数据元标准(试行)》、《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试行)》、《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等标准开发而成,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区域内居民健康档案的统一管理,采用灵活的SOA架构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数字交换与共享,从而为各医疗机构开展卫生服务活动和区域协同提供支撑,在本区域内建立一套规范化、社会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医疗、保健、防疫、卫生监督等一体化系统,实现在各医疗机构之间协同开展医疗卫生服务,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同时提供卫生管理与决策支持功能,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 用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全景图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策划方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为了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卫生改革,提高卫生管理、科学决策和综合服务能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和新津县信息化建设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纵横联网、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档案、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保互通、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畅通、安全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县范围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并开展以县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到2010年,建成覆盖全县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县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适应卫生改革发展需要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 二、基本框架 按照成都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构建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1131”网络框架,即:一个管理中心,一个网络平台,三大应用体系,一张居民健康卡。逐步建立起以县卫生局为中心,覆盖县级医疗

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站的一体化卫生信息网络。(网络框架拓扑图见附件2)(一)一个管理中心 在县卫生局设立“卫生信息化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和设计;负责确定各阶段具体工作并组织实施;负责规划设置局域网站点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负责监管三大应用体系,及时维护应用系统数据、协助网络运营商做好网络故障排查,确保网络畅通;负责组织卫生人才信息化相关知识培训,指导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信息化工作。 (二)一个网络平台 依托现有的新津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区域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县级管理平台,实现卫生系统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各医疗卫生单位与县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市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县内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与支持;为公众提供查询、咨询相关卫生信息窗口。 (三)三大应用体系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介绍: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院收费管理、门诊管理、住院管理、药品管理、病案管理、处方管理、人事后勤管理、资产管理、统计查询、系统管理等模块以及医学影像与通讯系统(PACS)、实验室检查系统(LIS)、应用电子病历系统(CPR),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等交互式网络信息服务系统。

公共卫生的信息管理

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管理第一部分政策背景一、社区卫生服务 1、中发[1997]3号_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_19970115 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基层卫生机构要以社区、家庭为服务对象,开展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妇女儿童与老年人和残疾人保健等工作。2、卫基妇发[1999]326号10部委_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19990716(卫生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204字方针) 3、卫基妇发[2002]186号11部委_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的通知_20020820(卫生部国务院体改办国家计委民政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建设部税务总局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4、国办发[2006]5号_国务

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_20060208 组长:吴仪国务院副总理,副组长:高强卫生部部长,徐绍史国务院副秘书长,王军财政部副部长,成员:黄文平中央编办副主任、王春正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吴启迪教育部副部长、姜力民政部副部长、王晓初人事部副部长、王东进劳动保障部副部长、仇保兴建设部副部长、蒋作君卫 1 生部副部长、江帆人口计生委副主任、惠鲁生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吴刚中医药局副局长。 5、国发[2006]10号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_20060221 6、2006年国家下发的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配套文件2006_23号劳社部发_关于促进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2006_36号国中医药发_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2006_61号财社_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2006_69号国人部发_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2006_239号卫妇社发_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06_240号卫医发_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通知2006_244号卫医发_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2006_1305号发改价格_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初稿) 专家起草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设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需求的信息化体系,提高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现就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相互交融的时代。信息技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卫生信息化是方便城乡居民获得规范、科学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药品和实时结报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的必要保障。于强化政府与社会对卫生服务的监管,改善卫生服务体系运行状态,升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明确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统一标准规范、资源合理利用、信息互通共享的全国卫生信息系统,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强化卫生综合管理服务。在框架设计上,利用公共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实现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监管能力,有效推进医改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在业务内容上,一方面突出服务功能,直接让居民与患者成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完善管理,促进医疗服务成本降低,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与管理;规范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提高信息质量,提高医疗救治、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决策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在实现路径上,增加安全保障的能力,进各系统资源整合,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逐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应用系统的低水平建设和数据的重复采集,有效发挥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二)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应用。把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作为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出发点,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会诊为切入,以优化流程、促进业务融合、惠及居民为宗旨,以实现公共卫生、医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和综合管理等重点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基本要求,为医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让城乡居民获得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规划,合力建设。坚持政府对卫生信息化规划、投入、管理及绩效考核方面的行政职能,重点做顶层设计、信息标准、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信息安全规范等研究制工作。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样本

”国卫”区域公共卫生系统 解 决 方 案 合肥国卫软件有限公司 .cn

公司介绍 合肥国卫软件有限公司是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 公司定位于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紧紧围绕医疗卫生行业研发、推广、应用行业软件产品, 公司紧密围绕新医改发展方向。公司依托于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的人才优势, 构成一支由博士生导师、教授和工程师组成的人才梯队。 公司拥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其中本公司自主研发的医疗行业系列软件”民康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国卫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卫生监督执法管理系统”和”计划生育查询系统”等凭借其强大的业务处理功能, 灵活易用性, 稳定性受到用户高度评价。 本公司针对新医改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 结合各级医疗机构和主管部门的业务需求, 推出”国卫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全新B/S架构, 遵循公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卫生部相关指导意见, 打造区域卫生信息数据集中存储、统一管理、信息共享。本公司从产品研发、工程实施、系统集成到售后服务, 国卫软件公司始终坚持以诚挚的服务、创新的理念、规范的管理、领先的产品促进客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实现妇幼保健信息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合肥国卫软件有限公司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软件园4栋212室 Mail: 网址: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部分 ( 一) 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分系统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它医疗卫生服务记录。电子健康档案是采用网络技术手段管理健康档案, 实现信息共享, 在健康档案的建立、更新和使用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1.1.基本信息登记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经过多种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编码采用16位编码制, 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 以乡镇(街道)为范围, 村( 居) 委会为单位, 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草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一、背景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是国家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上半年的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重大疫情灾害,暴露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发展严重滞后。为了加强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是上述机制和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纽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普及,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以疫情、疾病监测、卫生监督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形成了从县到中央四级卫生防疫信息网络。目前,我国开展的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主要包括: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居民死亡原因统计;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妇幼卫生、职业卫生状况监测;公共卫生资源及服务利用统计。上述报告和监测系统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SARS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充分暴露出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存在的缺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疫情报告、疾病监测时效性差。我国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实行旬、月报和逐级统计报告制度。2000年,由国家和地方投资,依托国家公用数据网建立了卫生防疫虚拟专网,实现了县及县以上疾病控制机构间的疫情报告和数据传输。但是,在疫情报告、疾病监测的数据源头--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告还是使用纸质报告卡,通过邮寄或电话方式向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然后,再由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全国统一的软件录入计算机,“逐级上报”,“逐级审批”,不仅报告周期长,且容易发生人为干预现象。在SARS防治中,个案病例从发病到国家收到报告的时间,全国平均为8-9天,从住院确诊到国家收到报告的时间为3-4天。报告时间的滞后,严重延误了战机。 二是卫生信息网络覆盖面小。疫情报告、疾病监测系统的网络仅仅覆盖全国县、市、省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而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单位和报告人,主要是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所(站)、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种形式开业诊所及其医务人员,却不能实现网上直报。 三是医疗救治系统信息不灵。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SARS这类不明病因的疾病,如果不能准确掌握医疗机构可利用的床位、转运能力、专业医生、护理能力、诊疗设备、救治药品、防护设施等各种资源信息,必定出现混乱局面。同时,由于医院与疾病控制部门间的信息链条不完整,造成医疗救治信息不灵,患者的接收和处置常常处于被动。 四是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不适应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需要。全国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严重缺位,只有个别地区开展卫生执法监督信息化工作,全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五是缺乏国家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信息整合能力差。过去,卫生系统信息建设由于在信息标准开发、数据编码和交换方式等方面没有投入,使得医疗、预防和卫生管理之间信息不能共享。 现代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理,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实现对突发事件的辨别、处理和反应。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能对事件处理全过程进行跟踪和处理,实现从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

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xx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德阳市卫生局推进全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正在实施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项目,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基层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城市、农村居民提供统一、科学、规范、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卫生部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在全市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1654”发展战略,即建立一个市级卫生信息资源管理及区域协同平台,六个县级数据中心,形成“一总六分”的信息化建设构架,开展五项业务应用,服务网络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构建纵横连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健康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利用,互联互通,区域共享,实现全市卫生信息资源集中规划和统一管理。 二、阶段目标 20xx年6月30日前,扩展完善市级卫生信息资源管理

及区域协同平台,搭建6个县级数据中心,在全市范围启用区域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20xx年6月30日前,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20xx年底,城市居民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60%以上,农村居民达到50%以上。 20xx年底前,全市实现健康档案、老年人保健管理、糖尿病管理、高血压管理、健康教育、重型精神病管理、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管理、免疫规划九项服务为一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和应用。 20XX年6月30日前,扩展平台功能,开展双向转诊、在线培训、绩效考核、信息发布、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等试点建设。 20XX年底前,整合现有信息系统资源,通过多系统集成,功能扩展,接口开发,建立统一的集成交换标准和机制,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与新农合系统、集中式乡镇卫生院管理信息系统、社区卫生管理系统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等现有数据资源的整合,形成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五项业务应用于一体的基层公共卫生管理信息平台。 三、实施范围 全市六县。 四、近期工作任务及职责分工

最新 分析公共卫生体系信息化建设-精品

分析公共卫生体系信息化建设 我国体系信息化建设要想取得显著的成果还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多领域的协调合作。 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且在人们家庭收入不断增多的背景下,社会大众更为关注自身身体健康,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国家结合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开展了医疗改革,希望能够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持。因此,在当前信息技术逐渐在社会各行业得到普及性应用的背景下,十分有必要加强对公共卫生体系信息化的探索,以期借助信息化建设力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 1 公共卫生的基本内涵 在传统的医药卫生体系中,公共卫生主要指对环境卫生的治理、改善以及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公共卫生的基本内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具体来说就是指对传染或非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特别是控制方面包含监督和立法等;食品卫生和营养、职业和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等多方面。因此要想保证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保证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相对健全的卫生服务。 同时,受到经济发展现状的制约以及各国在认识条件方面存在差异的影响,现阶段世界各个国家的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也不尽相同,并且从历史变革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各个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也在随着本国社会形势的变化发生着相应的变化[1]。由于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建设初级阶段,因此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健全,所以从当前我国国情进行分析,在社会主义建设转型时期,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应该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政府卫生管理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防控机构、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以及专科病防治机构等等。因此在加强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上方面的内容,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得到稳步的发展。 2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2.1 积极借鉴美国的HL7标准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 HL7标准在当前公共卫生领域是较为先进的信息化建设标准,一般适用于医院内部各部门不同医疗卫生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如病例资料、财务信息在各部门的共享等,同时,这一标准也适用于不同医院之间、医院和各类保险公司之间以及医院与其主管部门之间的良好信息交换。在相对完整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中,除了常规性的信息统计和数据收集、分析工作以外,还包括特殊时期传染病、疫情等的通报、疫苗的即时接种管理、公共实验室获得的研究成果

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

1.1建设目标 今后几年我市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和完善公共卫生、居民健康档案、基层卫生服务、远程会诊、医疗保障、药品配备使用管理、药品监督管理以及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区域医疗等信息化应用系统,形成涵盖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等主要领域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应用体系;依托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和共享平台,统筹整合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民政、计划生育等相关领域信息化资源,建成集中共享、整体配套、高度一体化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形成随需扩展、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基础保障机制;大力推进跨部门、跨医疗机构的业务系统互联整合,形成健全的医药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作机制,努力使我市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本期项目按照《青岛市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先期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居民健康档案、公共卫生为核心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和基于“市民卡”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两大项目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基本形成全市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资源共享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医药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作机制,为全市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建设任务 《青岛市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规划》中重点建设和完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基层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等7大应用系统,建设和完善应用支撑平台、交换共享平台、安全支撑平台、网络共享平台等4个平台和1个灾备中心,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信息化体系。 本期项目主要建设以下内容: 一、建设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居民健康档案、公共卫生为核心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共实现3大功能:1、基层卫生服务;2、居民健康档案;3、药品配备使用管理;

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

方案概述 中联区域医疗协同解决方案致力于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以大型医院为核心、辐射社区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区域医疗协同平台;让区域内各医疗机构通过协同平台实现医护专家共享、仪器设备共享和诊疗信息共享;实施“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诊疗新模式;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让患者享受到方便、快速、均等的医疗服务。 系统架构 中联医疗协同平台通过数据交换中心将大医院或区域中心医院、区县级医院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联接起来,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数据交换。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区域医疗协同的九大业务系统,包括: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区域一卡通、区域PACS、区域LIS、临床路径区域协同、远程会诊及远程门诊、区域慢病中心、区域治疗中心、医疗行为监控。同时协同平台提供外部接口系统,为医保社保、疾控中心以及商业保险机构提供数据服务。医疗卫生主管部门通过协同平台能够更全面的掌握区域内健康、诊疗、疾病及经济信息,为区域医疗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协同平台提供通过互联网访问的平台门户网站,社区居民及公众可以采用电脑、自助查询机和手机等多种方式访问平台门户,享受资料查询和网上预约、自助打印等信息服务。 功能简介

区域数据交换平台 为了患者的利益,各信息系统一定要实现交换信息,一定要利用信息,这是卫生平台不同于其他专业平台的特殊性。无论是电子病历还是将健康档案,数据必须流转起来才会实现最大的价值。而信息系统如果缺乏系统的规划,信息数据就是凌乱的碎片,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就会形成一个个孤岛。 分级医疗及双转转诊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明确指出“鼓励地方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分级医疗模式明确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与医院的职能分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慢性病的诊治和康复,医院主要负责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治和手术。分级医疗很重要一个目的是实现“诊疗下沉”做到“社区首诊” 区域一卡通 在“区域一卡通”应用模式中,患者持同一张就诊卡可以在区域内任意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县级医院以及大型医院进行挂号、检验检查、诊断治疗和费用结算,同时患者还可以使用就诊卡通过医疗协同平

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 建设实施意见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市卫生局推进全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正在实施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项目,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基层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城市、农村居民提供统一、科学、规范、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卫生部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在全市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1654”发展战略,即建立一个市级卫生信息资源管理及区域协同平台,六个县级数据中心,形成“一总六分”的信息化建设构架,开展五项业务应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服务网络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构建纵横连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健康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利用,互联互通,区域共享,实现全市卫生信息资源集中规划和统一管理。 二、阶段目标 (一)2011年6月30日前,扩展完善市级卫生信息资源管理及区域协同平台,搭建6个县级数据中心,在全市范围启用区域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二)2011年6月30日前,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2011年底,城市居民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60%以上,农村居民达到50%以上。 (三)2011年底前,全市实现健康档案、老年人保健管理、糖尿病管理、高血压管理、健康教育、重型精神病管理、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管理、免疫规划九项服务为一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和应用。 (四)2012年6月30日前,扩展平台功能,开展双向转诊、在线培训、绩效考核、信息发布、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等试点建设。 (五)2012年底前,整合现有信息系统资源,通过多系统集成,功能扩展,接口开发,建立统一的集成交换标准和机制,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与新农合系统、集中式乡镇卫生院管理信息系统、社区卫生管理系统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等现有数据资源的整合,形成集公共卫生、医疗服

两部门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卫办发〔2012〕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建设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需求的信息化体系,提高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现就加强卫生(含中医药,下同)信息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以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服务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卫生应急管理水平为主要目标的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中西医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获得有益经验,信息化为群众服务、为管理和决策服务的效果逐步显现。但长期以来,卫生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与规划,标准和规范应用滞后,导致信息不能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建设滞后,难以适应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需求。同时,卫生信息化管理和专业人才缺乏,

卫生信息化对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意见》要求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的八项措施之一,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对於有效落实医改措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医药费用,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总体框架、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建设国家、省、区域(地市或县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管理等五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两个基础数据库和一个业务网络,将三级卫生信息平台作为横向联系的枢纽,整合五项业务的纵向功能和应用,以居民健康卡为联结介质,促进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到2015年,初步建立全国卫生信息化基本框架。到2020年,建立完善实用共享、覆盖城乡的全国卫生信息化网络和应用系统,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8年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计划

2018年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计划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18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市卫生局推进全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正在实施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项目,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基层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城市、农村居民提供统一、科学、规范、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卫生部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在全市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1654”发展战略,即建立一个市级卫生信息资源管理及区域协同平台,六个县级数据中心,形成“一总六分”的信息化建设构架,开展五项业务应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服务网络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构建纵横连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健康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利用,互联互通,区域共享,实现全市卫生信息资源集中规划和统一管理。 二、阶段目标 (一)18年6月30日前,扩展完善市级卫生信息资源管理及区域协同平台,搭建6个县级数据中心,在全市范围启用区域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二)18年6月30日前,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18年底,城市居民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60%以上,农村居民达到50%以上。 (三)18年底前,全市实现健康档案、老年人保健管理、糖尿病管理、高血压管理、健康教育、重型精神病管理、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管理、免疫规划九项服务为一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和应用。 (四)18年6月30日前,扩展平台功能,开展双向转诊、在线培训、绩效考核、信息发布、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等试点建设。 (五)18年底前,整合现有信息系统资源,通过多系统集成,功能扩展,接口开发,建立统一的集成交换标准和机制,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与新农合系统、集中式乡镇卫生院管理信息系统、社区卫生管理系统及居民电子健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卫生改革,提高卫生管理、科学决策和综合服务能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和新津县信息化建设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纵横联网、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档案、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保互通、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畅通、安全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县范围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并开展以县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到2010年,建成覆盖全县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县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适应卫生改革发展需要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 二、基本框架 按照成都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构建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1131”网络框架,即:一个管理中心,一个网络平台,三大应用体系,一张居民健康卡。逐步建立起以县卫生

局为中心,覆盖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站的一体化卫生信息网络。(网络框架拓扑图见附件2) (一)一个管理中心 在县卫生局设立“卫生信息化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和设计;负责确定各阶段具体工作并组织实施;负责规划设置局域网站点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负责监管三大应用体系,及时维护应用系统数据、协助网络运营商做好网络故障排查,确保网络畅通;负责组织卫生人才信息化相关知识培训,指导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信息化工作。 (二)一个网络平台 依托现有的新津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区域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县级管理平台,实现卫生系统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各医疗卫生单位与县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市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县内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与支持;为公众提供查询、咨询相关卫生信息窗口。 (三)三大应用体系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介绍: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院收费管理、门诊管理、住院管理、药品管理、病案管理、处方管理、人事后勤管理、资产管理、统计查询、系统管理等模块以及医学影像与通讯系统(PACS)、

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化

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化 现状与发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功焕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指出:
围绕服务现代化建设全局,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经 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完善措施,示范引导,落实责 任,持续推进,为“十一五”国家信息化发展开好局、 起好步。
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重点
教育信息化 文化产业信息化 公共卫生事业信息化
2006-5-29 2

公共卫生发展与信息化
2006年我国将继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响应能力建设,全 面启动全国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指挥决策平台建设,建立省会 城市和地市级医疗救治数据中心,逐步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医疗救治 信息系统。支持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将居民疾病控制、预防保健 和健康促进工作落到实处,使常住人口的预防保健主要指标处于良好 水平;努力为居民,特别是长期联系治疗的慢性病患者,提供方便、 快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促进传染病的控制 促进个人健康的指导和慢性病的控制 促进资源共享 促进决策分析 促进信息服务
2006-5-29
3
信息化的重要性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 化;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信息化 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化带动公共卫生体系和疾病控制的现 代化。
2006-5-29
4

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化的现状
中国公共卫生的信息化建设
构建了全球疾病监测网络覆盖面最大的互联网 应用系统; 构建了全球疾病监测通过合理利用VPN技术和 Internet资源建立“公网专用”的网络系统; 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疾病在线直报网络系统; 构建了全球监测病例个案数据量最大的疾病监 测信息系统; 实现了疫情报告与单病种病情监测信息管理的 结合,为实现WHO提出的综合监测信息管理模式 奠定了基础。
2006-5-29 6

公共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解决方案

公共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解决方案V3.0 公共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解 决 方 案

目录 1. 背景介绍 (1) 2. 产品愿景 (6) 3. 产品定位 (7) 3.1解决的问题 (7) 3.2达到的效果 (8) 4. 产品理念 (9) 5. 总体思路 (10) 5.1对接数据源,获取医疗卫生大数据 (11) 5.2对获取的医疗卫生大数据预处理机制 (12) 5.3建立医疗卫生大数据的存储机制 (12) 5.4医疗卫生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算法分类和形成 (14) 5.5开发专题大数据分析,形成专题大数据应用 (16) 5.6开发机构大数据分析,建立机构大数据应用 (16) 5.7建立平台应用实施推广组织机制 (16) 5.8建立平台产品优化升级服务组织机制 (16) 6. 医疗卫生信息的大数据建模描述和分析 (17) 6.1 我们给出的相关数据模型 (18) 6.2 卫计委给出的相关数据模型 (19) 6.3 相关数据特征对比分析 (23) 7. 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支持的业务主题场景 (25) 7.1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应用 (27)

7.1.1各级医院自身应用 (27) 7.1.2 基层医疗机构自身应用 (32) 7.1.3 区域卫生医疗联合体应用 (33) 7.1.4医疗卫生机构的合规应用 (38) 7.2患者医疗治疗应用 (40) 7.2.1患者就医过程提示服务 (40) 7.2.2患者服药提示服务 (41) 7.2.3患者饮食、运动、习惯注意事项服务 (41) 7.2.4患者体征和治疗效果服务 (41) 7.2.5患者交流交往服务 (41) 7.3个性化医疗服务应用 (41) 7.3.1基因测序分析应用 (42) 7.3.2个性化药物应用 (42) 7.3.3个人健康管理应用 (43) 7.4慢性病预防治疗应用(疾控中心) (44) 7.4.1慢性病检测、发现、预警服务 (45) 7.4.2慢性病诊断服务 (46) 7.4.3慢性病防控治疗服务 (46) 7.5居民健康保健应用(疾控中心) (47) 7.5.1居民自我健康保健应用 (48) 7.5.2政府卫生管理部门进行居民健康管理应用 (48) 7.5.3政府医疗规划结构进行居民健康保健决策应用 (48)

区域卫生信息化方案

关于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卫生改革,提高卫生管理、科学决策和综合服务能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湖南省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和**市信息化建设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纵横联网、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档案、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保互通、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畅通、安全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市范围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并开展以市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到2015年,建成覆盖全市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市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适应卫生改革发展需要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 二、基本框架 按照湖南省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构建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1131”网络框架,即:一个管理中心,一个网络平台,三大应用体

系,一张居民健康卡。逐步建立起以市卫生局为中心,覆盖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站的一体化卫生信息网络。(网络框架拓扑图见附件2)(一)一个管理中心 在市卫生局设立“卫生信息化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和设计;负责确定各阶段具体工作并组织实施;负责规划设置局域网站点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负责监管三大应用体系,及时维护应用系统数据、协助网络运营商做好网络故障排查,确保网络畅通;负责组织卫生人才信息化相关知识培训,指导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信息化工作。 (二)一个网络平台 依托现有的**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区域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市级管理平台,实现卫生系统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各医疗卫生单位与市卫生局之间,市卫生局与县卫生局之间、市卫生局与县内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与支持;为公众提供查询、咨询相关卫生信息窗口。 (三)三大应用体系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介绍: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院收费管理、门诊管理、住院管理、药品管理、病案管理、处方管理、人事后勤管论文联盟整理理、资产管理、统计查询、系统管理等模块以及医学影像与通讯系统(PACS)、实验室检查系统(LIS)、

在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推进实施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在我市全面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的任务是认真总结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明确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安排部署卫生信息化重点工作,统一认识、统一规划、统一行动,加快推进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回顾 (一)建设思路更加清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开发、资源享;分级建设、分级管理;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字建设方针。切实按照“五统一”原则开展工作,即统一软件开发,统一硬件建设,统一资金使用,统一人员培训,统一日常监管,充分发挥现有资金、技术、人员的最大效益。 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盘棋,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立足全省看我市信息化建设,不能割裂的看问题。 (二)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按照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围绕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展开工作。 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初步设计包括新农合资金监管、居民健康档案、指挥中心、药品医用耗材招标与采购、疫情网络直报、突发公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网络远程医疗会诊等功能,涉及到卫生综合业务办公系统、儿童免疫规划软件系统、新农合管理软件、市级突发公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基本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平台软件等多个系统软件的安装。覆盖市、县、乡三级医疗单位。涉及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企业医疗单位、其他局委办所属医疗单位、私营医疗单位等约个网点。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成为我市卫生信息中枢,整合多方面资源,以区域内覆盖全市群众健康档案的采集、存储、应用为基础,连接区域内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各类业务应用系统。该项目已经争取到省、市资金支持,力争今初步建成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并与省卫生信息平台互联。 .新农合管理市级平台建设 我市已初步完成对新农合管理平台基础上的新农合即时结报子系统县级平台信息系统改造。并将大病直补扩大我市各县市区,实现定点医院的即时结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