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研究方法
记忆术科学的记忆方法研究

记忆术科学的记忆方法研究一、概述记忆,作为人类心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
记忆的复杂性和易变性使得我们往往难以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它。
对记忆的科学研究,尤其是记忆术的研究,成为了认知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记忆术,即提高记忆效率和准确性的技巧和方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记忆宫殿,到中世纪的修辞学记忆法,再到现代的信息处理和认知心理学理论,记忆术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发展,形成了丰富的知识体系。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的记忆方法研究,通过深入剖析记忆的本质和过程,结合现代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介绍一系列实用的记忆术技巧和方法。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研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记忆的工作原理,提高记忆效率,从而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记忆。
1. 记忆术的概念和历史背景记忆术,或称记忆技巧,是一种旨在提高记忆效率和能力的方法或技术。
其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的学者和演说家们使用各种技巧来帮助他们记住长篇的诗歌、历史和法律文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
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如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都精通记忆术,并将其应用于他们的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中。
记忆术的核心概念是通过使用特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个体更有效地存储、回忆和使用信息。
这些方法可能包括关联记忆法、位置记忆法、音乐记忆法、图像记忆法等。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场景,而选择合适的记忆方法则取决于个人的学习风格和记忆特点。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记忆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无论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研究人员,都需要高效、准确的记忆方法来帮助他们应对日益复杂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对记忆术的研究和应用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记忆术的概念和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原理和方法,进而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我们的记忆效率和能力。
2. 记忆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记忆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deese-roediger-mcdermott范式

Deese-Roediger-McDermott范式(DRM范式)是一种记忆研究方法,主要用于研究记忆的巩固和遗忘。
这种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迪亚兹·德斯(William Deese)、阿尔文·罗迪格(Albert Roediger)和凯文·麦克德莫特(Kevin McDermott)提出,因此得名。
在DRM范式中,研究者首先向被试呈现一系列的词对,每个词对包括一个目标词(如“苹果”)和一个与目标词相关的上下文词(如“果汁”)。
然后,让被试学习这些词对,并记住每个目标词的上下文词。
在随后的测试中,研究者会呈现目标词,并要求被试回忆与之相关的上下文词。
如果被试能够正确回忆出上下文词,就表明他们对目标词的记忆是稳固的;如果被试无法回忆出上下文词或者回忆出的上下文词与原始的上下文词不一致,就表明他们对目标词的记忆已经发生了遗忘。
DRM范式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有效地测量记忆的巩固和遗忘,并且可以控制各种实验变量,如上下文词的关联性、目标词的重复次数等。
此外,DRM范式还可以用于研究各种因素对记忆的影响,如睡眠、药物、年龄等。
然而,DRM范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只能测量被试对目标词的记忆情况,而无法测量被试对上下文词的记忆情况。
其次,由于DRM范式依赖于被试的回忆能力,因此它可能不适用于那些记忆力较差或者有记忆障碍的被试。
最后,DRM范式的实验结果可能受到被试的主观因素和实验设计的影响。
总之,Deese-Roediger-McDermott范式是一种有效的记忆研究方法,它可以用于研究记忆的巩固和遗忘,并且可以用于探讨各种因素对记忆的影响。
然而,研究者在使用该方法时需要谨慎考虑其局限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心理学对人类记忆的研究和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心理学对人类记忆的研究和提高记忆力的方法记忆是人类大脑的重要认知功能之一,能够帮助我们保存和回忆过去的经历和知识。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良好的记忆力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因此,心理学研究记忆的过程和提高记忆力的方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对人类记忆的研究成果,并提供一些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一、记忆的分类和过程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是我们在短时间内暂时保存信息的能力,它的容量有限,只能持续几秒到几分钟。
长期记忆是我们长期保存和存储信息的能力,它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长期记忆又可细分为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
显性记忆是我们能够有意识地回忆和叙述的记忆,其中又包括事实性记忆和语境性记忆。
隐性记忆是我们无法有意识回忆和叙述的记忆,例如,骑自行车和弹钢琴等具有动作记忆的活动。
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
编码是将外部信息转化为神经元活动的过程,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存在大脑中的过程,而检索是从存储中取出和恢复信息的过程。
二、心理学研究记忆的理论和模型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和模型来解释记忆的运作机制。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信息加工理论和多储存系统模型。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是一个连续的、有序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感知、编码、存储和检索。
这个理论强调了注意力对记忆的重要性,并将记忆与其他认知过程相结合,如注意力、感知和思维等。
多储存系统模型将记忆系统分为多个独立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负责不同类型的记忆。
例如,短期记忆由工作记忆系统和短暂储存系统组成,长期记忆由显性记忆系统和隐性记忆系统组成。
这个模型说明了不同类型的记忆在大脑中的机制和储存方式。
三、提高记忆力的方法了解记忆的分类和过程以及记忆的理论和模型,对于提高记忆力有很大帮助。
以下是一些被心理学研究证实的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1. 练习记忆:通过不断练习记忆可以增强大脑的记忆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默写、复述、记忆游戏等方式锻炼自己的记忆力。
记忆力与科学研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技巧

记忆力与科学研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技巧记忆力与科学研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技巧在科学研究中,记忆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者需要能够准确地记录和回忆实验细节、数据和结果,以便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推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记忆力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技巧。
一、理解记忆的原理要学会提高记忆力,首先需要了解记忆的基本原理。
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我们的大脑将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并储存下来,当我们需要回忆时,这些信号会被重新激活。
二、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1. 分散学习:将学习时间划分为多个短时间段,而不是集中在一个时间段。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高记忆效果,因为大脑会在学习之间进行休息和巩固。
2. 交替学习主题:不断切换学习的主题可以避免单一主题的疲劳,同时有助于巩固记忆。
3. 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例如主动提问、讲解给他人听,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4. 利用多种感官:多种感官的参与可以帮助记忆。
例如,通过看、听、动手等方式来学习。
三、使用记忆技巧1. 创造联想:利用联想的方式来记忆信息,将要记忆的内容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创造出关联性,使记忆更加深刻。
2. 制作笔记和提纲:在学习过程中,制作笔记和提纲是一种有效的记忆工具。
通过整理和概括学习内容,可以帮助加深理解和记忆。
3. 利用图像和图表:将信息转化为图像和图表,可以更容易地进行记忆。
图像和图表能够提供可视化的信息,使记忆更加生动和具体。
4. 进行复习和回顾:及时进行复习和回顾是巩固记忆的关键。
通过反复回顾学习内容,可以帮助加深记忆和提高记忆持久性。
四、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1. 设立明确的研究目标: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
2. 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在进行实验之前,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实验步骤、材料准备和数据分析方法等。
这有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 采用适当的实验设计: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关键步骤。
记忆的研究报告

记忆的研究报告记忆的研究报告记忆是人类思维能力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对记忆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大脑的运作机制,还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出更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
本文将通过阐述记忆的类型、存储和提取过程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来介绍记忆的研究。
首先,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类型。
短期记忆是一种暂时性的存储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保持少量的信息。
长期记忆则是一种更持久的存储系统,能够保留大量的信息并且时间跨度更长。
接下来,记忆的存储和提取过程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发现,记忆的存储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化学变化来实现的。
当信息被输入到大脑中时,会在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连接,并且通过神经递质的传递来加强或弱化这些连接,从而实现信息的存储。
记忆的提取过程则是从存储的信息中检索和恢复所需的信息。
这种提取过程可能会受到记忆损失、干扰和遗忘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记忆的研究还需要合适的研究方法。
实验方法是研究记忆的常用手段之一。
研究者可以设计符合特定条件和目的的实验,通过观察被试者在特定任务中的表现来推断记忆的操作过程。
同时,神经影像技术也为研究记忆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例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可以通过检测大脑活动来揭示与记忆相关的脑区。
此外,还有一些行为干预方法,如记忆训练、药物干预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善记忆功能。
总结起来,记忆的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智力和大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记忆的类型、存储和提取过程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我们可以不断提高个体的记忆能力,并且为教育、治疗和其他相关领域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然而,记忆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
记忆术——科学的记忆方法研究

记忆术——科学的记忆方法研究记忆术——科学的记忆方法研究引言记忆是人类大脑的重要功能之一,对于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大脑的复杂性和记忆本质的抽象性,人们长期以来对记忆的理解和记忆的提升一直在探索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研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改善自己的记忆能力。
第一部分:记忆的类型及基本原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记忆的类型。
根据记忆的特点和形式,可以将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暂时存储信息的能力,在感知刺激结束后持续一段时间,容量有限。
而长时记忆则是将信息永久存储在大脑中的能力,容量相对无限。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些记忆的基本原理。
记忆的形成基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即“突触”。
当信息在大脑中被激活时,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电信号,形成记忆痕迹。
这种根据经验和学习构建的突触连接,是记忆形成的基础。
第二部分:科学的记忆方法1. 分类记忆法分类记忆法是将要记忆的信息按照某种逻辑关系进行分类。
通过将信息按照共同属性或特征分组,可以减少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
比如,要记住一系列动物名称,可以按照类别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这种方法利用了人类对于分类和关联的天生能力,加强了记忆的连贯性。
2. 编码与联想编码与联想是指通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或符号进行联系,增加记忆的关联度和印象力。
这种方法能够激活大脑中多个区域的活动,加强记忆的留存。
比如,要记住一个生词“rocket(火箭)”,可以将其与一个形象生动的火箭飞行的场景进行联想。
这种联想能够帮助记忆者更快捷地回想起该词的意义。
3. 反复巩固与复述反复巩固与复述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经过多次重复学习和回忆。
这种方法利用了重复和反复学习对大脑突触连接的强化作用,促进信息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例如,在学习新的单词时,可以进行多次朗读、默写和复述,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4. 空间记忆法空间记忆法是利用空间和图像的记忆特点进行记忆的方法。
心理学是如何研究记忆的

引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记忆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的是人类如何获取、保存和使用信息的过程。
记忆是人类认知能力的核心之一,它对于个体的学习、思考和决策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研究记忆方面的方法和理论,并分析其实际应用。
概述:记忆的定义和分类记忆是指人类通过感知、编码、存储和检索信息的能力。
记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型: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是一种暂时性的记忆存储系统,用于暂时保存信息并进行处理。
长期记忆是一种永久性的记忆存储系统,用于存储长期的信息。
正文内容:大点1:记忆的编码过程小点1:感知和注意的作用小点2:语义与视觉编码小点3:情感与情绪的影响小点4:意义和关联的加工小点5:个体差异和文化影响大点2:记忆的存储过程小点1:记忆的结构与组织小点2:长期记忆的类型小点3:记忆的分布和强度小点4:记忆的变形和遗忘小点5:相关神经机制的研究大点3:记忆的检索过程小点1:自由回忆和提示回忆的比较小点2:记忆的检索策略小点3: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的区别小点4:反馈和后认知的作用小点5:遗忘曲线和记忆的遗忘大点4:记忆的发展和衰退小点1:儿童记忆的发展阶段小点2:老年人记忆的衰退小点3:记忆训练和改善记忆的方法小点4:神经可塑性和记忆改变的机制小点5:记忆损害和记忆障碍的研究大点5:记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小点1:学习和教育中的记忆训练小点2:临床心理学和认知障碍的评估小点3:法庭心理学和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小点4:记忆改变和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的关联小点5:记忆技术和记忆改善的实际应用总结:记忆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感知、编码、存储和检索过程,人类能够获取、保存和使用各种信息。
在研究记忆方面,心理学采用了多种方法和理论,从感知和注意到语义和视觉编码,从自由回忆到提示回忆,从儿童发展到老年衰退,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记忆的运作机制和影响因素。
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研究

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研究1.研究手段记忆是一种高级心理过程,受许多因素影响。
旧联想主义者只是从结果推论原因,没有给予科学的论证。
而艾宾浩斯则冲破冯特认为不能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的禁区,从严格控制原因来观察结果,对记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为此他专门创造了无意义音节和节省法。
(1)无意义音节旧联想主义者之间争论虽多,但对联想本身的机制结构从不进行分析。
艾宾浩斯用字母拼成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这就使联想的内容结构划一,排除了成年人用意义联想对实验的干扰。
这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对记忆实验材料的数量化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和工具。
例如,他先把字母按一个元音和两个辅音拼成无意义的音节,构成zog、xot、gij、nov等共2300个音节,然后由几个音节合成一个音节组,由几个音节组合成一项实验的材料。
由于这样的无意义音节只能依靠重复的诵读来记忆,这就创造出各种记忆实验的材料单位,使记忆效果一致,便于统计、比较和分析。
例如,研究不同长度的音节组(7个、12个、16个、32个、64个音节的音节组等等)对识记、保持效果的影响以及学习次数(或过度学习)与记忆的关系等。
(2)节省法为了从数量上检测每次学习(记忆)的效果,艾宾浩斯又创造了节省法。
它要求被试把识记材料一遍一遍地诵读,直到第一次(或连续两次)能流畅无误地背诵出来为止,并记下诵读到能背诵所需要的重读次数和时间。
然后过一定时间(通常是24小时)再学再背,看看需要读多少次数和时间就能背诵,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次数和时间比较,看看节省了多少次数和时间,这就叫做节省法或重学法。
节省法为记忆实验创造了一个数量化的统计标准。
例如,艾宾浩斯的实验结果证明:7个音节的音节组,只要诵读一次即能成诵,这就是后来被公认的记忆广度。
12个音节的音节组需要读16.6次才能成诵,16个音节的音节组则要30次才能成诵。
如果识记同一材料,诵读次数越多,记忆越巩固,以后(第二天)再学时节省下的诵读时间或次数就越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再认法
再认法 (recognition method)是同时呈现识记 method)是同时呈现识记 过的(有关刺激)和未识记过的(无关刺激)材 料,要求被试将两者进行区分。其基本程序:先 向被试呈现一系列刺激项目(有关刺激),然后 将有关刺激和无关刺激混合呈现,要求被试逐项 判断某刺激项目是否在第一次呈现中出现过。这 种程序有两种计算方法: ①当“有关刺激数≠无关刺激数” ①当“有关刺激数≠无关刺激数”时,再认分 数=(正确再认的百分数)-(错误再认的百分数) (正确再认的百分数)②当“有关刺激数=无关刺激数” ②当“有关刺激数=无关刺激数”时,
4注意焦点转换范式
注意焦点转换( switching) 注意焦点转换(Attention focus switching)范式和任 务转换范式类似,也用来探讨注意执行功能。 务转换范式类似,也用来探讨注意执行功能。该范式基本 原理:首先要求被试记忆几个数值, 原理:首先要求被试记忆几个数值,接下来每次从中随机 选择一个,要求被试对其进行更新,而保持其它数值不变, 选择一个,要求被试对其进行更新,而保持其它数值不变, 以此类推。 以此类推。最后要求被试输入各记忆数值经过多次更新后 的最终数值。同样, 的最终数值。同样,该任务连续两次对记忆数值进行更新 的顺序也有两种: 刺激转换条件, 的顺序也有两种:①刺激转换条件,即本次与上一次对不 同的记忆数值进行更新, 同的记忆数值进行更新,此时工作记忆必须从对上一个数 值的更新转移到对当前记忆数值的更新。 值的更新转移到对当前记忆数值的更新。②刺激不转换条 即本次与上一次对同一个记忆数值进行更新, 件,即本次与上一次对同一个记忆数值进行更新,此时工 作记忆无需在记忆数值之间转移。 作记忆无需在记忆数值之间转移。结果发现刺激转换条件 更新时间要大于刺激不转换条件。 更新时间要大于刺激不转换条件。
四、记忆保持的研究范式
1 回忆法 回忆法( method)是当原来的识记材料不在面前时, 回忆法(recall method)是当原来的识记材料不在面前时,要求被试再现出原来识 记材料的方法。回忆法可分为系列回忆法、对偶回忆法和自由回忆法。 记材料的方法。回忆法可分为系列回忆法、对偶回忆法和自由回忆法。 系列回忆:系列回忆法(或依序回忆法)( )(serial method)的基本程序: 系列回忆:系列回忆法(或依序回忆法)(serial recall method)的基本程序:向 被试反复呈现系列刺激材料,要求被试按照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行回忆, 被试反复呈现系列刺激材料,要求被试按照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行回忆,直到符合标 准为止。 准为止。回忆的效果可通过被试正确回忆出的每个系列位置上的项目数量或错误数量 来测量。 来测量。 对偶回忆法:对偶回忆法( method)可分为预期法和检验法。 对偶回忆法:对偶回忆法(paired recall method)可分为预期法和检验法。预期法 method)的基本程序: 先单独显示刺激项目, (anticipative method)的基本程序:①先单独显示刺激项目,要被试努力预想对 应的反应项目; 将刺激项目和反应项目成对呈现。刺激材料全部呈现完毕后, 应的反应项目;②将刺激项目和反应项目成对呈现。刺激材料全部呈现完毕后,实验 者改变顺序做第二轮。每出现一次刺激项目就要求被试者尝试报告反应项目, 者改变顺序做第二轮。每出现一次刺激项目就要求被试者尝试报告反应项目,不管被 试者能不能报告, 试者能不能报告,间隔一过就同时呈现刺激项目和相对应的反应项目作为强化或反强 以此类推,直到被试全部记住。 化。以此类推,直到被试全部记住。 检验法( method)基本程序:先向被试呈现一系列的刺激-反应对, 检验法(test method)基本程序:先向被试呈现一系列的刺激-反应对,然后单独 呈现刺激项目让被试回忆与之相对应的反应项目,以检验其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呈现刺激项目让被试回忆与之相对应的反应项目,以检验其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检验 程序要重复进行,直到被试全部记住。 程序要重复进行,直到被试全部记住。 自由回忆法:自由回忆法( method)基本程序: 自由回忆法:自由回忆法(free recall method)基本程序:呈现一系列项目让被试尽 可能多地记住,要求被试在回忆时无须回忆呈现顺序, 可能多地记住,要求被试在回忆时无须回忆呈现顺序,只要能回忆出呈现过的材料即 可。
3 任务转换范式
任务转换( switching) 任务转换(Task switching)范式是工作记忆转 换执行功能常用的范式。该范式基本原理: 换执行功能常用的范式。该范式基本原理:屏幕现一个,这些刺激可 以形成两种任务。例如,刺激可以是1 以形成两种任务。例如,刺激可以是1-9之间的 整数,任务1让被试判断每次呈现数值的奇偶性; 整数,任务1让被试判断每次呈现数值的奇偶性; 任务2让被试判断呈现的数值是否大于5 任务2让被试判断呈现的数值是否大于5。该范式 连续两次任务判断的顺序有两种:( :(1 中,连续两次任务判断的顺序有两种:(1)任 务转换条件: 务转换条件:即本次与上次对不同的任务进行判 ;(2 任务不转换条件: 断;(2)任务不转换条件:即本次与上次对同 一个任务进行判断。 一个任务进行判断。结果发现任务转换时本次任 务判断所用时间较长。 务判断所用时间较长。
记忆的研究方法
一、感觉记忆研究—部分报告法 感觉记忆研究— 部分报告法(partialprocedure)是由Sperling设 部分报告法(partial-report procedure)是由Sperling设 主要用来感觉记忆的容量和保持时间。基本程序如图4 计,主要用来感觉记忆的容量和保持时间。基本程序如图412所示:用速示器呈现3×4的字幕卡片,呈现时间为50ms; 12所示 用速示器呈现3 所示: 的字幕卡片,呈现时间为50ms; 在每次刺激呈现完毕后给出随机的声音提示, 在每次刺激呈现完毕后给出随机的声音提示,指定被试报告 某一行的字母。例如,当声音提示为高音、中音和低音时, 某一行的字母。例如,当声音提示为高音、中音和低音时, 分别要求被试报告第一行、第二行和第三行相应的刺激项目。 分别要求被试报告第一行、第二行和第三行相应的刺激项目。 根据被试者报告的准确率很容易计算出被试者的记忆量。 根据被试者报告的准确率很容易计算出被试者的记忆量。例 对每行有4 个字符刺激,被试者平均报告量是3.04 如,对每行有4 个字符刺激,被试者平均报告量是3.04 个, 则准确率为76%,又知刺激项目的总字符是 则准确率为76%,又知刺激项目的总字符是 3×4=12 个, %, 76%计准确率, 以 76%计准确率,则被试者的瞬时记忆量为 9.12 个。
2 N-back研究范式 N-back研究范式
N-back范式主要用来研究工作记忆更新功能。其 back范式主要用来研究工作记忆更新功能 范式主要用来研究工作记忆更新功能。 基本范式:屏幕上依次呈现一系列刺激项目, 基本范式:屏幕上依次呈现一系列刺激项目,每 次呈现一个, 次呈现一个,要求被试判断屏幕上当前项目与之 前呈现的第n个项目在某种刺激维度上是否一致。 前呈现的第n个项目在某种刺激维度上是否一致。 如当n=1时 如当n=1时,要求被试判断当前项目与上一次呈 现的项目是否一致; n=2时 现的项目是否一致;当n=2时,则判断当前项目与 它前面隔一个位置的项目是否一致;以此类推。 它前面隔一个位置的项目是否一致;以此类推。 刺激维度一般包括字母匹配、位置匹配、 刺激维度一般包括字母匹配、位置匹配、图形匹 配和数字匹配等, 配和数字匹配等,分别要求被试判断当前项目与 之前呈现的第n个项目是否同一字母、同一位置、 之前呈现的第n个项目是否同一字母、同一位置、 同一图形及同一数字。对其中一个维度判断时, 同一图形及同一数字。对其中一个维度判断时, 要求被试忽略其它维度。 要求被试忽略其它维度。
二、短时记忆研究范式
1 记忆广度法 记忆广度法(memory 记忆广度法(memory span method)由Jacobs(1887)最早使 method)由Jacobs(1887)最早使 用,主要用来研究短时记忆容量。基本程序:研究者事先准备 好一系列项目的刺激材料,各项目分别有3 好一系列项目的刺激材料,各项目分别有3 到12 个左右的数 字符号,见表4 字符号,见表4-1。实验时,主试者口述或用速示器向被试者呈 现某个刺激项目,刺激消失即请被试者按照同样的次序说出刺 激内容。 实验一般从一个短的刺激开始,逐步增加长度,直到被试回答 发生错误为止。该范式主要有两种计分方法:①设每种刺激长 度为三个项目,每个完全记住的项目得三分之一分。假如被试 者通过6个和6个以下长度的全部刺激,记6 者通过6个和6个以下长度的全部刺激,记6 分。他还通过一次 7个数目的刺激,一次9个数目的刺激,但8个数目的刺激没有 个数目的刺激,一次9个数目的刺激,但8 通过,那么总分是 6+(2/3)。②若被试者做对了8 个项目 +(2/3)。②若被试者做对了8 的刺激,但没有通过9 位数的刺激。我们知道他的“广度” 的刺激,但没有通过9 位数的刺激。我们知道他的“广度”至 少为8,但不够9 少为8,但不够9,于是取两数的中点记分。实验可以进行几轮, 算出每轮的平均值再平均计算得分。
三、工作记忆研究范式
1阅读广度任务阅读广度任务(Reading Span 阅读广度任务阅读广度任务( Task)最早由Daneman和Carpenter设计 Task)最早由Daneman和Carpenter设计,主 设计, 要用来测试工作记忆广度。该范式基本程序: 要用来测试工作记忆广度。该范式基本程序:要 求被试读或听一系列句子, 求被试读或听一系列句子,每个句子呈现在一张 卡片上。等所有句子呈现完后, 卡片上。等所有句子呈现完后,要求被试按照句 子呈现的先后顺序回忆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单词。 子呈现的先后顺序回忆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单词。 每个序列最少包括两个句子,最多包括六个句子。 每个序列最少包括两个句子,最多包括六个句子。 实验先从两个句子的序列开始,随着实验的进行, 实验先从两个句子的序列开始,随着实验的进行, 序列中句子的数目逐渐增加, 序列中句子的数目逐渐增加,直到被试不能完全 正确回忆为止。 正确回忆为止。被试能够正确回忆出来的最大单 词数目被称为阅读广度。 词数目被称为阅读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