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吸水性

合集下载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纸的吸水性》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纸的吸水性》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纸的吸水性》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吸水性原理;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践能力;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探究,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纸的吸水性教学准备:纸巾、白纸、蓝纸、黄纸、红纸、碗、水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与幼儿简单谈论水的特性,引出“水的吸附性”概念;2.出示一碗水,用纸巾轻轻沾水,观察水在纸巾上的表现。

二、探究实验(20分钟)1.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白纸,并告诉他们要观察的现象;2.让幼儿用手指轻轻涂上一些水,观察水在纸上的现象;3.分组讨论纸的吸水性能,并记录在观察表上;4.引导幼儿对比不同颜色的纸在吸水性上的差异。

三、发现规律(20分钟)1.幼儿将观察表汇报给全班,教师帮助幼儿总结每种颜色纸张的吸水性能;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即颜色越深的纸张吸水性越强;3.让幼儿思考为什么深色纸张的吸水性会比浅色纸张强。

四、小结(5分钟)1.总结纸的吸水性原理:纸的吸水性与其颜色有关,颜色越深的纸张吸水性越强;2.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五、延伸活动(20分钟)1.让幼儿自由发挥,使用其他各种颜色的纸张进行进一步观察与实验;2.发放一些小纸钉,并让幼儿在纸上戳上一个个小孔,观察孔的形成和水的渗透情况。

六、温故知新(5分钟)1.复习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回答一些关于纸的吸水性的问题;2.提问:“为什么颜色越深的纸张吸水性越强?”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了纸的吸水性原理,并且发现了颜色与吸水性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且鼓励了幼儿积极思考与探索。

通过寓教于乐的延伸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幼儿对纸的吸水性的认知。

整个教案设计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帮助幼儿理解科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吸水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吸水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吸水性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吸水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教材《科学探索》第三册第五章节,主要内容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纸的吸水性。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纸的吸水性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实验技能。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习惯,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和了解纸的吸水性。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纸的吸水现象,并能够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纸、杯子、滴管、计时器。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实验材料包(包括纸、杯子、滴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一张纸放入水中的现象,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2. 实验操作:a. 每个幼儿用滴管在纸上滴上水。

b. 观察纸的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c. 讨论纸的吸水现象,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

3. 随堂练习: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纸吸水,观察结果。

4. 例题讲解:通过实验,讲解纸的吸水性与纸的材质、厚度、面积等因素的关系。

5.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培养幼儿的合作、交流、分享的习惯。

六、板书设计纸的吸水性材质厚度面积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家人或朋友的名字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名字在纸上的吸水性。

2. 实验结果记录表:名字材质厚度面积吸水性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吸水性实验,如布、棉花等,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科学认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实验材料的选择:纸、水、杯子、滴管等是实验的主要材料,纸的材质、厚度、面积是教学内容的关键。

2. 实验操作步骤:观察纸放入水中的现象、用滴管在纸上滴上水、讨论纸的吸水现象等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纸的吸水性》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纸的吸水性》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纸的吸水性》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纸的吸水性原理,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学习使用科学术语描述实验结果。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幼儿的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了解纸的吸水性原理。

2. 利用观察和实验来了解纸的吸水性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用品:纸巾、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张、水杯、水、计时器。

2. 教具:图片、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 通过图片展示吸水性能不同的纸巾和纸张,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吸水性能不同的纸巾和纸张的特点。

2. 引导幼儿回想平时使用纸巾和纸张的场景,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有的纸巾可以吸水比较多,有的纸巾吸水不好。

(二)实验探究1. 展示实验用品,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

每组准备两种纸巾和两种纸张,一杯水,一计时器。

2. 让幼儿观察、比较和预测实验结果,然后用科学术语描述他们的预测。

3. 进行实验:分别将两种纸巾和两种纸张放在水杯中,用计时器记录下纸的吸水时间。

4. 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用科学术语描述实验结果。

5. 引导幼儿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吸水性能好的纸巾和纸张有什么特点。

(三)总结讨论1. 由幼儿逐个报告实验结果,老师帮助幼儿总结实验中的规律。

2.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吸水性能好的纸巾和纸张能够吸水较快?它们的特点是什么?3. 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吸水性能好的纸巾和纸张表面比较松软,纤维比较多,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

(四)课堂延伸1. 视学情况,可以带领幼儿观察其他物体的吸水性能,比如纸巾、毛巾、织物等。

2. 师生互动,了解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并谈论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3. 鼓励幼儿动手实践,亲自制作纸巾,并带领幼儿通过比较实验,观察不同制作方法的纸巾的吸水性能。

六、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收集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纸的吸水性》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纸的吸水性》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纸的吸水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纸的吸水性》。

通过观察、实验,让幼儿了解不同材质的纸张吸水性的差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材质纸张的吸水性,知道吸水性强弱与纸张材质的关系。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吸水性强弱与纸张材质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不同材质纸张的吸水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用纸张(如报纸、卫生纸、餐巾纸、硬卡纸等)、水、水杯、滴管、计时器。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湿漉漉的纸巾,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纸巾会湿呢?纸巾吸了水会发生什么变化?”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不同材质纸张的吸水性,并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吸水性强弱与纸张材质的关系。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实验记录表,组织幼儿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1)将不同材质的纸张分别放入水杯中。

(2)使用滴管向纸张上滴水,观察吸水情况。

(3)记录实验结果,比较吸水性强弱。

5.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实验结果,板书如下:吸水性:卫生纸 > 餐巾纸 > 报纸 > 硬卡纸关系:材质越柔软,吸水性越强;材质越硬,吸水性越弱。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常见的纸张,记录其吸水性,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答案示例:(1)材质:卫生纸,吸水性:强(2)材质:报纸,吸水性:弱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实验方法。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继续探索纸张的吸水性,观察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材质纸张的吸水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精品教案《纸的吸水性》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精品教案《纸的吸水性》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精品教案《纸的吸水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纸的吸水性》。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不同材质纸张的吸水性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材质纸张的吸水性,知道吸水性与纸张材质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能够用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和结果,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吸水性与纸张材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不同纸张的吸水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材质的纸张(如报纸、卫生纸、卡纸等)、水、容器、滴管、抹布。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一个关于纸张吸水的小故事,引发幼儿对纸张吸水性的兴趣。

提问:“你们觉得不同材质的纸张吸水性一样吗?为什么?”2. 例题讲解(5分钟)演示实验:将不同材质的纸张放入水中,观察其吸水现象。

讲解吸水性强的纸张特点,引导幼儿观察实验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不同纸张的吸水现象。

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与分享(5分钟)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拓展思考:除了纸张,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吸水性?六、板书设计1. 《纸的吸水性》2. 内容:不同材质的纸张吸水性:强、中、弱吸水性与纸张材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纸张,记录其吸水性质,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2. 答案:根据观察,如实记录纸张的吸水性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纸张吸水性的认识程度,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吸水性物品,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实验设计。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突出。

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吸水性

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吸水性

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吸水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单元“生活中的科学”,主要围绕“纸的吸水性”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探索不同种类纸的吸水性”;第二章“影响纸吸水性的因素”;第三章“实验操作与观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种类纸的吸水性,知道影响纸吸水性的因素;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不同种类纸的吸水性,掌握影响纸吸水性的因素;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纸张(如报纸、卫生纸、复印纸等)、水、实验器材;2. 学具:小盘子、滴管、观察记录表、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张湿透的纸巾,引发幼儿对纸吸水性的好奇。

2. 例题讲解:讲解不同种类纸的吸水性,引导幼儿思考影响纸吸水性的因素。

3. 随堂练习:(1)分组实验:每组用不同种类纸进行吸水性实验,记录实验结果;(2)讨论与分享: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影响纸吸水性的因素;4. 巩固提高: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判断不同种类纸的吸水性,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纸的吸水性2. 内容:(1)不同种类纸的吸水性;(2)影响纸吸水性的因素;(3)实验操作与观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常见的纸张,判断它们的吸水性,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

2. 答案:根据观察结果,填写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品的吸水性,如布、海绵等;(2)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进行科学探索,培养其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2. 影响纸吸水性的因素讲解;3.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记录表;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1. 实验分组:确保每组幼儿都能参与实验,分配合理,避免部分幼儿游离于活动之外;2. 实验指导:教师需在实验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实验现象;3. 实验材料:保证实验材料的充足和安全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二、影响纸吸水性的因素讲解1. 纸张的种类:介绍不同种类纸的特点,如厚度、纹理、材质等;2. 水的量:讲解不同水量对纸吸水性的影响,如少量水、大量水等;3. 接触时间:阐述纸张与水接触时间对吸水性的影响,如短暂接触、长时间浸泡等;4. 温度:说明水温对纸吸水性的影响,如冷水、热水等。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纸的吸水性》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纸的吸水性》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纸的吸水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吸水性的特点;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3.通过实操让幼儿体验和感受纸的吸水性;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水杯、纸巾、彩笔、白纸;2.学生准备:能够湿水的彩笔。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举起彩笔、纸巾和杯子)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纸是可以吸水的吗?你们觉得用彩笔在纸上画画会怎么样?”(发放彩笔给学生)教师让学生把纸巾折叠好并放在杯子里。

2.实操:(15分钟)(教师示范)教师拿起彩笔在白纸上画画,然后把彩笔放在头顶,观察学生的反应,再把彩笔放在杯子里,观察学生的反应。

(学生动手)教师让学生用彩笔在自己试验纸上画画,然后观察纸的变化。

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教师辅导和引导。

(学生观察)学生观察纸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3.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纸能吸水呢?”(学生回答)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纸因其纤维结构的特殊性,表面积大,孔隙多,可以吸收水分。

4.练习:(15分钟)(组织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做小组讨论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纸吸水的速度和吸水的量。

(学生实验)学生用不同种类的纸和相同量的水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学生反馈)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反馈。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教师展示不同材质的纸,例如:抽纸、报纸、卫生纸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各种纸的吸水性能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学生观察不同纸的吸水性能,并进行记录。

6.归纳:(5分钟)(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纸的吸水性是由其结构所决定的,并强调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7.评价:(5分钟)(教师提问)教师提问几个问题,考核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8.课堂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回家观察家里不同种类的纸的吸水性能,并用简单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纸的吸水性》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纸的吸水性》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纸的吸水性》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吸水性质及其原因。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纸巾、化妆棉、牛皮纸等不同材质的纸张。

2.容器、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教师用一块布擦桌子,询问学生擦干的是什么?为什么用布来擦桌子?(引导学生思考纸巾的吸水性)2.出示颜色不同的纸巾,与学生一起观察比较纸巾的不同特点,问学生是否发现了什么。

二、实验展示(10分钟)1.拿出纸巾和容器,向学生展示纸巾的吸水性。

2.先用纸巾擦干容器的底部水滴,再滴水在容器的中央,观察纸巾吸水的过程。

3.请学生观察、描述纸巾的特点,并与引入中的布进行对比。

三、小组探究(15分钟)1.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不同材质的纸张(例如化妆棉、牛皮纸等)和水。

2.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将不同材质的纸张分别放入相同容量的水中,观察纸张吸水的速度、容量等。

3.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讨论(15分钟)1.让每个小组报告实验结果,并将结果用图表记录在黑板上,进行结果讨论。

2.引导学生回答:不同材质的纸张吸水性是否相同?为什么?五、总结(5分钟)1.总结纸的吸水性质及其原因。

2.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出示不同的材料(纸张、布、海绵等),要求学生根据吸水性质将它们进行排序。

2.学生讨论并进行排序。

七、作业布置(5分钟)根据教师要求,完成《纸的吸水性》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纸的吸水性质及其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培养了观察和实验能力。

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的记录不准确等情况,需要教师在实验指导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教师还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验和拓展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纸的吸水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吸水性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纸在水中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
2、能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产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现象,并能知道大概时间。

3、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

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皱纹纸、锡箔纸、卡纸、吹塑纸、牛皮纸、白板纸、宣纸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请幼儿猜想:把这些纸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结果?
2、幼儿操作实验。

幼儿可以选择在水盆里做实验、也可以自己找容器来做实验。

教师指导:
①指导幼儿将纸放在水里,耐心的观察一会数一数几秒钟后,纸
会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②比较一下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③纸吸水后和没有吸水的纸有什么不同?
④观察一下,除了吸水以外,还有哪些现象。

3、选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
汗该选哪种纸?画水粉画该用哪种纸?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
哪种纸?擦桌子用哪种纸?并说明理由。

【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纸,如不怕水的纸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