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交通示范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交通示范系统设计方案智慧交通示范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实时数据采集、交通信息处理和优化决策为核心,通过网络与指挥中心、交通设施设备和用户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对交通流、交通设施和交通物流的全面监测、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下面是一个智慧交通示范系统的设计方案。
1. 系统架构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决策层和执行层。
感知层:通过传感器设备实时获取道路交通流、环境信息和车辆数据等。
包括车辆感知设备、交通信号感知设备、天气信息设备等。
传输层: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决策层进行处理,包括无线通信网络、互联网和数据通信线路等。
决策层:对传输层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施优化决策。
包括交通信息处理系统、预警系统、信号优化系统等。
执行层:根据决策层的指令,对交通信号灯、路况指示标志等进行控制和管理。
包括交通信号控制设备、交通设施设备等。
2. 系统功能设计智慧交通示范系统主要包括实时交通监测、流量预测、交通信号优化、智能导航和交通事故应急处理等功能。
实时交通监测:通过感知层的数据采集设备实时获取道路的交通流、交通事故等情况,并传输到决策层进行处理和分析。
流量预测: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预测模型,对未来某一时间段的交通流量进行预测,为交通信号优化和交通管理提供依据。
交通信号优化:根据实时交通监测和流量预测结果,对交通信号灯进行优化控制,使得道路交通流畅,减少交通拥堵。
智能导航:根据实时交通监测结果和用户需求,提供合理的路线规划和导航,避开拥堵路段,节省交通时间。
交通事故应急处理:通过实时交通监测和预警系统,对道路上的交通事故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保障道路安全。
3. 系统应用与效益智慧交通示范系统可以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汽车导航、交通安全监控等领域,具有以下效益:提升交通流量:通过交通信号优化,使得道路交通流畅,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提高出行效率:通过智能导航和流量预测,提供合理的路线规划,避开拥堵路段,减少出行时间。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方案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方案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一、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概述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它通过对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分析和处理,实现对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减少环境污染。
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1、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它通过各种传感器、摄像头、GPS 等设备,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车速、车辆位置、道路状况等信息。
这些信息为后续的交通分析和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2、交通信息传输系统交通信息传输系统负责将采集到的交通信息快速、准确地传输到交通控制中心和其他相关部门。
目前,常用的传输方式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3、交通信息分析处理系统交通信息分析处理系统对采集到的交通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运用数据分析算法和模型,挖掘出有用的交通规律和趋势,为交通决策提供依据。
4、交通控制系统交通控制系统根据交通信息分析处理的结果,对交通信号灯、可变车道标志、匝道控制等进行实时控制,以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
5、交通诱导系统交通诱导系统通过可变情报板、互联网、手机 APP 等方式,向出行者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最佳的出行路线建议,引导出行者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和路线。
6、智能公交系统智能公交系统通过对公交车辆的实时定位、调度和监控,提高公交服务的准点率和可靠性,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
7、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停车系统通过车位检测、预订和引导等功能,提高停车场的利用率,减少车辆寻找停车位的时间和路程。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方案设计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方案设计1.系统结构设计:-硬件设备:包括交通摄像头、车辆识别设备、交通信号机、车辆导航设备等。
-软件系统:包括车辆监测与识别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数据分析系统等。
-网络通信: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起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之间的无线通信网络。
2.数据采集与处理:利用交通摄像头等设备进行车辆监测与识别,采集道路上的交通信息,包括车辆数量、车速、车道利用情况等。
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交通数据分析系统中进行处理,提取交通流量、拥堵情况、交通事故等相关信息,为交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3.车辆导航与路线规划:利用车辆导航设备为驾驶员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最佳的路线规划,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指导驾驶员选择最佳行驶路径,避免拥堵和事故发生。
4.交通信号控制:通过交通信号机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对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实时控制,根据车辆流量和道路拥堵情况,动态调整交通信号的时序,优化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5.智能交通管理中心:智能交通管理中心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控制中心,集中管理和调度交通摄像头、交通信号机和车辆导航设备等系统组件。
通过交通数据分析系统提供的数据,交通管理中心可以实时监控道路交通状况,预测交通拥堵、事故等情况,并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6.系统优势: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调度,能够有效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同时,通过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最佳的路线规划,能够减少驾驶员的通勤时间和疲劳驾驶,提高驾驶安全性。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可以为交通管理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促进城市交通的智能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一个完整的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设计,通过与实际交通管理需求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完善细节和实施方案。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智能交通系统的不断演进,相信智能交通系统将在城市交通管理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智能交通具体实施方案设计

智能交通具体实施方案设计
智能交通方案实施
一、智能交通系统介绍
1.1智能交通系统是一套收集、处理交通信息的系统,实现交通流量
管理、路况分析与预测以及交通信息发布等功能。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可以
实时掌握交通状况、分析路况,实现智能化的交通管理。
2.智能交通实施方案
2.1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综合的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类路况设备(如:视频检测设备、
交通控制设备、光电检测设备、监控系统、车辆动态监控系统、智慧路灯
控制系统等),以及各种交通信息源,形成完善的综合交通路况数据库,
及时准确地反映实时路况。
2.2智能交通指挥系统
通过建立基于智能技术的实时控制机制,实现智能调度、追踪和控制,强化交通指挥中心的管理能力,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实现交通管理的智能化。
2.3智能指挥信息服务
建立立体化的、专业化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分别向交通主管部门、车主、社会公众提供有关交通实时信息服务,提高公众意识同时实现
公众参与管理。
2.4智能设备控制系统
改造或建设交通控制设备,形成可对道路、路口等交通控制环境的合理细化控制和调度能力,实现智能交通的控制。
城市智慧交通系统建设策划方案

城市智慧交通系统建设策划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方案旨在为城市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提供全面、可行的策划,以实现城市交通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现状分析(一)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城市道路容量不足,车辆增长速度过快,导致交通拥堵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一大难题。
特别是在高峰时段,主要道路和交叉口拥堵不堪,严重影响了城市的运行效率。
(二)交通管理手段落后目前,城市交通管理主要依赖人工指挥和传统的交通信号控制,缺乏智能化的监测和调控手段,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交通状况。
(三)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公共交通线路布局不合理,车辆运行准点率低,换乘不便等问题,导致公共交通吸引力不足,市民出行更多依赖私人小汽车。
(四)交通安全形势严峻交通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交通安全管理存在漏洞,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不够。
三、建设目标(一)提高交通运行效率通过智能化的交通信号控制、优化道路资源配置等手段,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二)提升交通安全水平加强交通安全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交通安全隐患,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三)改善公共交通服务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布局,提高公共交通的准点率和舒适度,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四)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交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建设内容(一)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1、安装智能交通信号机,实现交通信号的自适应控制,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自动调整信号灯时长。
2、建设交通流量监测设备,如地磁传感器、视频检测器等,实时采集交通流量数据,为信号控制提供依据。
(二)智能交通诱导系统1、在城市主要道路设置可变信息显示屏,实时发布路况信息、交通管制信息等,引导驾驶员合理选择出行路线。
XX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XX市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设计方案XX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二〇一二年六月目录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背景 (1)1.2 国内外ITS发展概述 (2)1.2.1 国外智能交通发展概述 (2)1.2.2 国内智能交通发展概述 (5)1.3 城市概况 (12)2 现状分析 (14)2.1 城市道路交通现状 (14)2.1.1 城区路网现状 (14)2.1.2 道路交通管理现状 (16)2.2 交通拥堵现状分析 (18)2.2.1 城区交通拥堵现状 (18)2.2.2 城区交通拥堵分析 (18)2.3 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建设现状分析 (20)2.3.1 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建设现状 (20)2.3.2 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建设分析 (23)3 需求分析 (25)3.1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5)3.2 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需求分析 (26)3.3 交通电视监视系统需求分析 (27)3.4 高清卡口系统需求分析 (28)3.5 交通指挥中心和集成指挥平台需求分析 (30)4 必要性分析 (31)4.1 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水平的需要 (31)4.2 有效缓解拥堵的需要 (32)4.3 加强交通安全的需要 (32)4.4 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33)5 总体规划和设计 (33)5.1 总体规划 (33)5.1.2 规划时间 (33)5.1.3 规划设计依据 (34)5.1.4 规划内容 (35)5.1.5 系统建设步骤 (38)5.2 总体设计 (39)5.2.1 技术路线 (39)5.2.2 设计思想 (39)5.2.3 设计原则 (40)5.2.4 建设目标 (40)5.2.5 系统总体结构 (42)5.2.6 系统物理结构 (42)5.2.7 系统功能 (42)5.2.8 系统方案特点 (44)6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47)6.1 系统概况 (47)6.2 设计依据与标准 (47)6.3 设计原则 (48)6.4 建设内容 (49)6.4.1 布点原则 (49)6.4.2 点位列表 (49)6.4.3 点位图 (50)6.5 系统架构 (50)6.6 网络架构 (52)6.7 软件架构 (53)6.8 系统功能 (56)6.8.1 交通流检测 (57)6.8.2 交通仿真 (57)6.8.3 联网控制 (57)6.8.4 自适应控制 (57)6.8.6 交通状态监视 (58)6.8.7 交通流统计 (58)6.8.8 路网管理功能 (59)6.8.9 特殊勤务控制 (59)6.8.10 公交优先 (59)6.8.11 瓶颈控制 (59)6.8.12 拥堵控制 (60)6.9 系统控制策略 (60)6.9.1 单点控制 (60)6.9.2 协调控制 (61)6.9.3 拥堵控制 (63)6.9.4 优先控制 (63)6.10 技术要求 (65)6.10.1 自适应信号系统技术要求 (65)6.10.2 信号机技术要求 (67)6.11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69)6.12 系统配置清单 (70)6.13 施工要求 (70)7 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 (76)7.1 系统概述 (76)7.2 设计依据与标准 (76)7.3 设计原则 (77)7.4 设计思路 (79)7.4.1 摄像机的选择 (79)7.4.2 补光灯选择 (79)7.4.3 检测方式的选择 (80)7.4.4 嵌入式主机 (81)7.5 建设内容 (81)7.5.1 布点原则 (81)7.5.3 点位图 (81)7.6 系统架构 (81)7.7 网络架构 (82)7.8 系统功能 (83)7.9 指标要求 (86)7.10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87)7.10.1 高清电子警察处理器 (87)7.10.2 高清摄像机 (88)7.10.3 高清镜头 (90)7.10.4 补光灯 (90)7.10.5 室外机箱 (91)7.10.6 防护罩 (92)7.10.7 防雷器 (92)7.11 系统配置清单 (92)7.12 其他要求 (93)7.12.1 接口协议要求 (93)7.12.2 基础设施 (94)7.12.3 交通设施要求 (94)8 交通电视监视系统 (94)8.1 系统概述 (94)8.2 设计依据与标准 (95)8.3 设计原则 (96)8.4 建设内容 (97)8.4.1 选点原则 (97)8.4.2 点位列表 (97)8.4.3 点位图 (99)8.5 系统架构 (100)8.5.1 高清摄像机前端 (100)8.5.2 前端与支队间的网络传输系统 (101)8.6 网络架构 (102)8.7 系统功能 (102)8.7.1 前端摄像控制功能 (102)8.7.2 矩阵控制功能 (103)8.7.3 数字视频功能 (103)8.7.4 网络存储管理功能 (105)8.7.5 视频解码输出功能 (105)8.7.6 中心管理服务功能 (106)8.7.7 配置管理服务和WEB监控服务 (106)8.7.8 存储管理服务 (107)8.7.9 流媒体服务 (107)8.7.10 视频录像摘要功能 (108)8.7.11 综合监控客户端 (108)8.7.12 违法取证功能 (108)8.7.13 系统管理功能 (109)8.8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110)8.8.1 一体化高清网络摄像机 (110)8.8.2 高清网络视频解码器 (112)8.8.3 流媒体存储服务器 (114)8.9 系统配置清单 (116)8.10 其他要求 (116)9 高清卡口系统 (116)9.1 系统概述 (116)9.2 设计依据与标准 (117)9.3 设计原则 (117)9.4 设计思路 (118)9.4.1 高清抓拍需求 (118)9.4.2 补光灯选择 (119)9.4.3 检测方式选择 (119)9.5 建设内容 (120)9.5.1 布点原则 (120)9.5.2 点位列表 (121)9.5.3 点位图 (121)9.6 系统架构 (121)9.6.1 路口前端设备 (121)9.6.2 网络传输系统 (122)9.6.3 中心管理系统 (122)9.7 系统功能 (123)9.7.1 线圈检测车辆功能 (123)9.7.2 清晰辨别车辆驾驶人脸像功能 (123)9.7.3 车牌自动识别功能 (124)9.7.4 线圈测速功能 (124)9.7.5 视频测速功能 (125)9.7.6 录像功能 (125)9.7.7 压线越线违法行为检测功能 (125)9.7.8 逆行违法行为检测功能 (126)9.7.9 车型车身颜色识别功能 (126)9.7.10 车辆类型判断 (126)9.8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126)9.8.1 高清视频卡口一体机 (126)9.8.2 百万像素镜头 (127)9.8.3 车牌检测LED补光灯 (128)9.8.4 补光灯 (128)9.8.5 高亮LED辅助光源控制板 (129)9.8.6 车检器 (129)9.9 系统配置清单 (129)9.10 其他要求 (130)9.10.1 现场布局图 (130)9.10.2 施工安装要求 (132)9.10.3 接口协议要求 (132)9.10.4 基础设施 (132)9.10.5 交通设施要求 (133)10 集成指挥平台 (133)10.1 平台概述 (133)10.2 系统结构 (134)10.3 平台功能 (134)10.3.1 指挥调度管理 (134)10.3.2 勤务管理 (135)10.3.3 车辆追踪稽查管理 (136)10.3.4 路况信息管理 (138)10.3.5 交通违法管理 (140)10.3.6 分析研判与辅助决策 (141)10.3.7 设施管理 (143)10.3.8 系统管理 (143)10.4 数据设计 (144)10.4.1 主要数据分类 (144)10.4.2 数据要求 (144)10.5 平台技术要求 (146)10.6 其他非功能性要求 (147)10.6.1 数据处理要求 (147)10.6.2 性能指标要求 (150)10.6.3 安全性要求 (152)10.7 平台对接 (153)10.7.1 对接架构 (154)10.7.2 对接需求 (154)10.7.3 实现功能 (155)10.7.4 性能要求 (155)10.8 系统接口说明 (155)10.8.1 电子警察子系统接口 (155)10.8.2 卡口子系统接口 (157)10.8.3 与监控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4 与GPS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5 与交通流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6 与信号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7 与诱导子系统的接口 (161)10.8.8 与事件监测系统的接口 (161)10.8.9 与非现场处罚系统的接口 (161)10.8.10 与车管、驾管、事故等系统的接口 (161)10.9 平台的架构 (162)10.9.1 平台系统的边界定义 (162)10.9.2 逻辑结构 (162)10.9.3 业务架构 (162)10.9.4 技术架构 (163)10.9.5 网路架构 (163)10.9.6 硬件部署设计 (163)10.10 GIS地理信息平台 (163)10.10.1 地图数据 (164)10.10.2 基本属性 (164)10.10.3 基础功能 (165)10.10.4 高级功能 (165)10.11 视频安全接入系统 (166)10.12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167)11 交通指挥中心 (168)11.1 系统概述 (168)11.2 系统布局 (169)11.3 指挥中心大厅设计 (169)11.3.1 显示布局 (170)11.3.2 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 (170)11.3.3 LED 显示系统 (180)11.3.4 操作台 (183)11.3.5 决策会议区 (183)11.4 指挥中心其他基础配套设施 (183)11.4.1 指挥中心及机房装修 (183)11.4.2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 (185)11.4.3 供配电系统 (185)11.4.4 布线方式 (190)11.4.5 照明系统 (190)11.4.6 防雷接地系统 (192)11.4.7 空调及通风系统 (194)11.4.8 七氟丙烷气体消防灭火系统 (194)11.4.9 门禁系统 (195)11.4.10 屏蔽系统 (197)11.4.11 保安监控系统 (197)11.4.12 综合布线系统 (198)11.4.13 布线工程施工 (200)11.4.14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201)11.5 分控中心 (204)11.5.1 系统概述 (204)11.5.2 大队分控中心 (204)11.5.3 显示系统 (205)11.5.4 功能要求 (205)12 存储设计 (205)12.1 现状分析 (205)12.2 需求分析 (206)12.3 系统架构 (206)12.4 存储容量设计 (206)12.4.1 视频存储 (207)12.4.2 电警及卡口存储 (207)12.5 系统特点 (208)12.6 IP SAN存储设备 (208)12.7 FC SAN存储设备 (210)13 网络传输系统 (214)13.1 现状分析 (214)13.2 需求分析 (214)13.2.1 高可靠性需求 (214)13.2.2 多协议需求 (214)13.2.3 网络安全需求 (215)13.2.4 系统管理需求 (215)13.3 网络设计思路 (215)13.3.1 传输设备设计合理化 (215)13.3.2 传输网络层次化设计 (215)13.3.3 传输设备和链路冗余 (216)13.3.4 网络传输的扩展能力 (216)13.3.5 网络通信协议的支持 (216)13.3.6 网络管理与安全体系 (217)13.4 网络架构 (217)14 基础建设施工要求 (218)14.1 地下管道 (218)14.1.1 横穿机动车道的地下管道埋设 (218)14.1.2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下的地下管道埋设 (218)14.1.3 管道引上处处理及路面恢复 (218)14.2 窨井 (218)14.2.1 窨井的设置 (218)14.2.2 大窨井 (219)14.2.3 小窨井 (219)14.3 设备机箱 (219)14.3.1 机箱的基本要求 (219)14.3.2 机箱设置位置的选择 (219)14.3.3 机箱的安装 (220)14.4 杆件 (220)14.4.1 杆件的基本要求 (220)14.4.2 杆件的吊装 (221)14.5 基础 (221)14.5.1 杆件基础 (221)14.5.2 独立的设备机箱基础 (221)14.6 检测器线圈 (221)14.6.1 检测器线槽的切割 (221)14.6.2 槽内敷线 (222)14.6.3 填槽 (222)14.6.4 线圈和馈线的连接和接头处理 (222)14.7 电缆线 (222)14.7.1 电缆线的要求 (222)14.7.2 电缆线敷设的一般原则 (222)14.7.3 地下电缆线的敷设 (223)14.7.4 架空电缆线的敷设 (223)14.7.5 桥梁上电缆的敷设 (223)14.8 接地 (223)14.8.1 杆件接地 (223)14.8.2 设备机箱接地 (224)14.9 前端设备防雷 (224)14.9.1 供电系统防雷保护 (224)14.9.2 摄像机防雷保护 (224)14.9.3 信号灯的防雷保护 (225)14.9.4 接地保护 (225)15 运行维护 (226)15.1 运行费用 (226)15.1.1 电费 (226)15.1.2 通信费用 (226)15.1.3 设备维护 (227)15.1.4 人员经费 (227)15.2 设备维修 (227)15.3 运维费用合计 (227)16 系统建设相关建议 (227)16.1 项目建设和使用机构设置 (227)16.2 与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同步配套交通工程改造 (228)16.3 完善管理设施 (229)16.4 培训和宣传教育 (230)17 投资预算 (230)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XX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区交通秩序混乱、拥堵等问题日益凸显,“停车难”、“行车难”日益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智能交通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智能交通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在当今社会,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并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的智能交通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1.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整个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
通过实时监控交通流量、优化信号灯设置,并利用智能算法提前预测拥堵情况,可以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提升通行效率。
2.智能公交系统
智能公交系统结合了车辆定位技术、乘客信息管理系统等,可以实现实时公交车辆位置监控、智能调度和乘客信息反馈。
这样的系统能够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减少等待时间,提升乘客满意度。
3.智能停车系统
智能停车系统利用车牌识别、停车位监测等技术,实现停车场内车辆实时监控和智能导航,减少寻找停车位的时间,缓解停车难题,同时提高停车场利用率。
4.智能路灯系统
智能路灯系统不仅可以根据光线感应自动调节亮度,还能与交通管理系统联动,根据交通流量和路况实时调整亮度和灯光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保障夜间行车安全。
5.智能交通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信息服务通过手机App、电子显示屏等形式,为用户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更新、路况提示、出行建议等服务,帮助用户更加便捷地规划出行路线。
通过以上智能交通系统集成设计方案,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只有不断整合创新科技,提高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性,才能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最大效益和社会价值。
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更智能、更安全、更便捷的城市交通系统,为城市居民的出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舒适!。
XX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XX市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设计方案XX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二〇一二年六月目录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背景 (1)1.2 国内外ITS发展概述 (2)1.2.1 国外智能交通发展概述 (2)1.2.2 国内智能交通发展概述 (5)1.3 城市概况 (12)2 现状分析 (14)2.1 城市道路交通现状 (14)2.1.1 城区路网现状 (14)2.1.2 道路交通管理现状 (16)2.2 交通拥堵现状分析 (18)2.2.1 城区交通拥堵现状 (18)2.2.2 城区交通拥堵分析 (18)2.3 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建设现状分析 (20)2.3.1 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建设现状 (20)2.3.2 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建设分析 (23)3 需求分析 (25)3.1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5)3.2 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需求分析 (26)3.3 交通电视监视系统需求分析 (27)3.4 高清卡口系统需求分析 (28)3.5 交通指挥中心和集成指挥平台需求分析 (30)4 必要性分析 (31)4.1 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水平的需要 (31)4.2 有效缓解拥堵的需要 (32)4.3 加强交通安全的需要 (32)4.4 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33)5 总体规划和设计 (33)5.1 总体规划 (33)5.1.2 规划时间 (33)5.1.3 规划设计依据 (34)5.1.4 规划内容 (35)5.1.5 系统建设步骤 (38)5.2 总体设计 (39)5.2.1 技术路线 (39)5.2.2 设计思想 (39)5.2.3 设计原则 (40)5.2.4 建设目标 (40)5.2.5 系统总体结构 (42)5.2.6 系统物理结构 (42)5.2.7 系统功能 (42)5.2.8 系统方案特点 (44)6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47)6.1 系统概况 (47)6.2 设计依据与标准 (47)6.3 设计原则 (48)6.4 建设内容 (49)6.4.1 布点原则 (49)6.4.2 点位列表 (49)6.4.3 点位图 (50)6.5 系统架构 (50)6.6 网络架构 (52)6.7 软件架构 (53)6.8 系统功能 (56)6.8.1 交通流检测 (57)6.8.2 交通仿真 (57)6.8.3 联网控制 (57)6.8.4 自适应控制 (57)6.8.6 交通状态监视 (58)6.8.7 交通流统计 (58)6.8.8 路网管理功能 (59)6.8.9 特殊勤务控制 (59)6.8.10 公交优先 (59)6.8.11 瓶颈控制 (59)6.8.12 拥堵控制 (60)6.9 系统控制策略 (60)6.9.1 单点控制 (60)6.9.2 协调控制 (61)6.9.3 拥堵控制 (63)6.9.4 优先控制 (63)6.10 技术要求 (65)6.10.1 自适应信号系统技术要求 (65)6.10.2 信号机技术要求 (67)6.11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69)6.12 系统配置清单 (70)6.13 施工要求 (70)7 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 (76)7.1 系统概述 (76)7.2 设计依据与标准 (76)7.3 设计原则 (77)7.4 设计思路 (79)7.4.1 摄像机的选择 (79)7.4.2 补光灯选择 (79)7.4.3 检测方式的选择 (80)7.4.4 嵌入式主机 (81)7.5 建设内容 (81)7.5.1 布点原则 (81)7.5.3 点位图 (81)7.6 系统架构 (81)7.7 网络架构 (82)7.8 系统功能 (83)7.9 指标要求 (86)7.10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87)7.10.1 高清电子警察处理器 (87)7.10.2 高清摄像机 (88)7.10.3 高清镜头 (90)7.10.4 补光灯 (90)7.10.5 室外机箱 (91)7.10.6 防护罩 (92)7.10.7 防雷器 (92)7.11 系统配置清单 (92)7.12 其他要求 (93)7.12.1 接口协议要求 (93)7.12.2 基础设施 (94)7.12.3 交通设施要求 (94)8 交通电视监视系统 (94)8.1 系统概述 (94)8.2 设计依据与标准 (95)8.3 设计原则 (96)8.4 建设内容 (97)8.4.1 选点原则 (97)8.4.2 点位列表 (97)8.4.3 点位图 (99)8.5 系统架构 (100)8.5.1 高清摄像机前端 (100)8.5.2 前端与支队间的网络传输系统 (101)8.6 网络架构 (102)8.7 系统功能 (102)8.7.1 前端摄像控制功能 (102)8.7.2 矩阵控制功能 (103)8.7.3 数字视频功能 (103)8.7.4 网络存储管理功能 (105)8.7.5 视频解码输出功能 (105)8.7.6 中心管理服务功能 (106)8.7.7 配置管理服务和WEB监控服务 (106)8.7.8 存储管理服务 (107)8.7.9 流媒体服务 (107)8.7.10 视频录像摘要功能 (108)8.7.11 综合监控客户端 (108)8.7.12 违法取证功能 (108)8.7.13 系统管理功能 (109)8.8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110)8.8.1 一体化高清网络摄像机 (110)8.8.2 高清网络视频解码器 (112)8.8.3 流媒体存储服务器 (114)8.9 系统配置清单 (116)8.10 其他要求 (116)9 高清卡口系统 (116)9.1 系统概述 (116)9.2 设计依据与标准 (117)9.3 设计原则 (117)9.4 设计思路 (118)9.4.1 高清抓拍需求 (118)9.4.2 补光灯选择 (119)9.4.3 检测方式选择 (119)9.5 建设内容 (120)9.5.1 布点原则 (120)9.5.2 点位列表 (121)9.5.3 点位图 (121)9.6 系统架构 (121)9.6.1 路口前端设备 (121)9.6.2 网络传输系统 (122)9.6.3 中心管理系统 (122)9.7 系统功能 (123)9.7.1 线圈检测车辆功能 (123)9.7.2 清晰辨别车辆驾驶人脸像功能 (123)9.7.3 车牌自动识别功能 (124)9.7.4 线圈测速功能 (124)9.7.5 视频测速功能 (125)9.7.6 录像功能 (125)9.7.7 压线越线违法行为检测功能 (125)9.7.8 逆行违法行为检测功能 (126)9.7.9 车型车身颜色识别功能 (126)9.7.10 车辆类型判断 (126)9.8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126)9.8.1 高清视频卡口一体机 (126)9.8.2 百万像素镜头 (127)9.8.3 车牌检测LED补光灯 (128)9.8.4 补光灯 (128)9.8.5 高亮LED辅助光源控制板 (129)9.8.6 车检器 (129)9.9 系统配置清单 (129)9.10 其他要求 (130)9.10.1 现场布局图 (130)9.10.2 施工安装要求 (132)9.10.3 接口协议要求 (132)9.10.4 基础设施 (132)9.10.5 交通设施要求 (133)10 集成指挥平台 (133)10.1 平台概述 (133)10.2 系统结构 (134)10.3 平台功能 (134)10.3.1 指挥调度管理 (134)10.3.2 勤务管理 (135)10.3.3 车辆追踪稽查管理 (136)10.3.4 路况信息管理 (138)10.3.5 交通违法管理 (140)10.3.6 分析研判与辅助决策 (141)10.3.7 设施管理 (143)10.3.8 系统管理 (143)10.4 数据设计 (144)10.4.1 主要数据分类 (144)10.4.2 数据要求 (144)10.5 平台技术要求 (146)10.6 其他非功能性要求 (147)10.6.1 数据处理要求 (147)10.6.2 性能指标要求 (150)10.6.3 安全性要求 (152)10.7 平台对接 (153)10.7.1 对接架构 (154)10.7.2 对接需求 (154)10.7.3 实现功能 (155)10.7.4 性能要求 (155)10.8 系统接口说明 (155)10.8.1 电子警察子系统接口 (155)10.8.2 卡口子系统接口 (157)10.8.3 与监控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4 与GPS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5 与交通流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6 与信号子系统的接口 (159)10.8.7 与诱导子系统的接口 (161)10.8.8 与事件监测系统的接口 (161)10.8.9 与非现场处罚系统的接口 (161)10.8.10 与车管、驾管、事故等系统的接口 (161)10.9 平台的架构 (162)10.9.1 平台系统的边界定义 (162)10.9.2 逻辑结构 (162)10.9.3 业务架构 (162)10.9.4 技术架构 (163)10.9.5 网路架构 (163)10.9.6 硬件部署设计 (163)10.10 GIS地理信息平台 (163)10.10.1 地图数据 (164)10.10.2 基本属性 (164)10.10.3 基础功能 (165)10.10.4 高级功能 (165)10.11 视频安全接入系统 (166)10.12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167)11 交通指挥中心 (168)11.1 系统概述 (168)11.2 系统布局 (169)11.3 指挥中心大厅设计 (169)11.3.1 显示布局 (170)11.3.2 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 (170)11.3.3 LED 显示系统 (180)11.3.4 操作台 (183)11.3.5 决策会议区 (183)11.4 指挥中心其他基础配套设施 (183)11.4.1 指挥中心及机房装修 (183)11.4.2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 (185)11.4.3 供配电系统 (185)11.4.4 布线方式 (190)11.4.5 照明系统 (190)11.4.6 防雷接地系统 (192)11.4.7 空调及通风系统 (194)11.4.8 七氟丙烷气体消防灭火系统 (194)11.4.9 门禁系统 (195)11.4.10 屏蔽系统 (197)11.4.11 保安监控系统 (197)11.4.12 综合布线系统 (198)11.4.13 布线工程施工 (200)11.4.14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201)11.5 分控中心 (204)11.5.1 系统概述 (204)11.5.2 大队分控中心 (204)11.5.3 显示系统 (205)11.5.4 功能要求 (205)12 存储设计 (205)12.1 现状分析 (205)12.2 需求分析 (206)12.3 系统架构 (206)12.4 存储容量设计 (206)12.4.1 视频存储 (207)12.4.2 电警及卡口存储 (207)12.5 系统特点 (208)12.6 IP SAN存储设备 (208)12.7 FC SAN存储设备 (210)13 网络传输系统 (214)13.1 现状分析 (214)13.2 需求分析 (214)13.2.1 高可靠性需求 (214)13.2.2 多协议需求 (214)13.2.3 网络安全需求 (215)13.2.4 系统管理需求 (215)13.3 网络设计思路 (215)13.3.1 传输设备设计合理化 (215)13.3.2 传输网络层次化设计 (215)13.3.3 传输设备和链路冗余 (216)13.3.4 网络传输的扩展能力 (216)13.3.5 网络通信协议的支持 (216)13.3.6 网络管理与安全体系 (217)13.4 网络架构 (217)14 基础建设施工要求 (218)14.1 地下管道 (218)14.1.1 横穿机动车道的地下管道埋设 (218)14.1.2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下的地下管道埋设 (218)14.1.3 管道引上处处理及路面恢复 (218)14.2 窨井 (218)14.2.1 窨井的设置 (218)14.2.2 大窨井 (219)14.2.3 小窨井 (219)14.3 设备机箱 (219)14.3.1 机箱的基本要求 (219)14.3.2 机箱设置位置的选择 (219)14.3.3 机箱的安装 (220)14.4 杆件 (220)14.4.1 杆件的基本要求 (220)14.4.2 杆件的吊装 (221)14.5 基础 (221)14.5.1 杆件基础 (221)14.5.2 独立的设备机箱基础 (221)14.6 检测器线圈 (221)14.6.1 检测器线槽的切割 (221)14.6.2 槽内敷线 (222)14.6.3 填槽 (222)14.6.4 线圈和馈线的连接和接头处理 (222)14.7 电缆线 (222)14.7.1 电缆线的要求 (222)14.7.2 电缆线敷设的一般原则 (222)14.7.3 地下电缆线的敷设 (223)14.7.4 架空电缆线的敷设 (223)14.7.5 桥梁上电缆的敷设 (223)14.8 接地 (223)14.8.1 杆件接地 (223)14.8.2 设备机箱接地 (224)14.9 前端设备防雷 (224)14.9.1 供电系统防雷保护 (224)14.9.2 摄像机防雷保护 (224)14.9.3 信号灯的防雷保护 (225)14.9.4 接地保护 (225)15 运行维护 (226)15.1 运行费用 (226)15.1.1 电费 (226)15.1.2 通信费用 (226)15.1.3 设备维护 (227)15.1.4 人员经费 (227)15.2 设备维修 (227)15.3 运维费用合计 (227)16 系统建设相关建议 (227)16.1 项目建设和使用机构设置 (227)16.2 与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同步配套交通工程改造 (228)16.3 完善管理设施 (229)16.4 培训和宣传教育 (230)17 投资预算 (230)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XX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区交通秩序混乱、拥堵等问题日益凸显,“停车难”、“行车难”日益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智能交通项目设计方案目录第1章项目总论1.1项目建设背景随着XX市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城市地区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市安全管理、交通供需矛盾逐渐突出,因此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减轻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有效地进行交通视频监控、及时准确地进行非现场执法,XX交警部门积极地利用当今先进适用的技术,规划对中心平台系统、电子警察、卡口、监控等各子系统进行建设以实现技术强警的各项具体目标。
我方根据XX市综合治理、科技强警的需求,以及现场实际情况对城市治安监控及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进行设计,严格遵照国家、公安部以及XX市的相关技术标准、规程,综合运用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进行制定,充分考虑到系统建成后在使用、维护保养及系统扩展等方面的方便性、经济性等要求,最终的工程将达到一方建设、多方受益、灵活扩展的目的。
通过本期项目的建设可以从政治上、经济上符XX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符合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实践证明,要缓解日益增长的交通管理压力,维护人民群众安定平和的出行和治安环境,快速接警处警,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仅靠增加警力的数量扩张是远远不行的,必须走质量扩张即科技强警之路,实现管理模式由体能型向智能型、管理方式由经验型向科技型、管理手段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和飞跃,才能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保持同步,更加密切把握住社会进步的脉搏。
通过此项目的成功建设,对于发掘呼伦贝尔市潜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城市形象和地位,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正面影响和积极意义。
1.2项目现状1.2.1平台部分基于上千路的外场子系统点位建设的基础上,平台的中心设备显示出宇视在平台业务功能上的全面性及存储技术上的领先性;10几台中心管理设备加之6台存储设备,完成了几十TB级的数据存储业务,这种技术水平的业务应用及存储技术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
平台实战业务基于GIS地图系统进行直观的展示及功能应用:基础业务维护,违法数据处理,GPS系统对接,诱导系统对接,信号控制系统接口预留,稽查布控平台接口预留及六合一平台对接等综合功能体现。
1.2.2前端子系统部分电子警察子系统已建设400多套前端点位;卡口子系统已建设358套前端点位;事件检测子系统已建设40多套前端点位;300多路高清监控点位。
1.3项目建设目标1.3.1实现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我公司为了保证所有数据的安全性,通过对数据的加密进行解决,使用加密算法(加密密钥)将明文转换为密文,并使用相应的解密算法将加密数据转换回明文。
客户端与服务器、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身份验证成功后,就可以自动进行数据传输,为了对抗报文窃听和报文重发攻击,建立前端与后端的保密信道,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1.3.2实现数据存储的领先性电子警察前端规模增大时,后端服务器对视频流的转发会成为瓶颈,解决视频流转发的瓶颈问题是很多技术厂商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为了化解后端视频流转发的瓶颈问题,实现基于公安实战应用图片+视频模式下视频流精确到秒的技术要求。
我公司电子警察系统在数据传输模式时采用ISCSI直存方式传输,项目前端规模增大时只需相应增加IP-SAN存储硬盘即可,对服务器不造成压力,同时ISCSI直存方式采用裸数据块的写入方式,此种存储技术可在后续公安实战应用中将调阅关联录像的时间精确到秒级。
1.3.3实现数据检索的快速性、准确性目前业界普遍存在的车牌数据检索问题:数据检索效率低,过车数据上亿条时,车牌检索效率低,容易出现查询响应超时/宕机的现象。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要求系统提供有针对性的大数据检索优化,我公司具备及时高效的数据检索服务技术。
通过多数据服务模块互相配合,结合数据库、搜索引擎、数据挖掘等多方面技术,综合构建面向智能交通的大数据检索业务应用。
上亿规模的过车信息,单节点模糊车牌检索结果可以在4秒内信息反馈,精确车牌检索结果可以在3秒内信息反馈。
数据库采用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记录海量过车信息、系统的配置数据。
搜索引擎通过部署搜索引擎服务模块,为待检索字段构建索引,可支持快速数据检索。
当检索数据规模增大时,搜索引擎对应的服务器可以动态叠加,以便提升检索性能。
数据挖掘根据业务的需求,可以动态增加服务器,部署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挖掘分析服务,并且数据挖掘服务可动态叠加。
支持实时计算车道路况、套牌分析、车辆轨迹分析、车辆轨迹碰撞等业务。
如套牌车分析服务,基于套牌规则(同一车牌,车身颜色不同;同一车牌,车辆类型不同;同一车牌在短时间内不同地点出现),分析可能的套牌。
比如实时路况分析服务,基于前端上报的过车信息,分析各路段的拥堵情况。
结合交通平台的诱导子系统完成对整个路网车流量分布的信息发布及路网信息实时诱导。
1.3.4实现业务平台的平战性在当前的道路状况及交通条件下,交警不可能完全设定未来的路况、事故或突发事件的“类型”,以及它们的信息处理要求和怎样的事件处理业务流程编排。
在建设专业化交警信息处理系统的前提下,交警综合业务平台的意义之一,就是要为决策者提供一个便利的、交互式的操作平台,来迅速、动态地识别事件类型,并构造针对特定事件的信息处理和调度系统,进行动态业务流程编排。
交警综合业务平台实际上包括两个闭环反馈控制,即闭环控制(控制环)和闭环执法(执法环)。
控制环通过交通流量检测,判断出道路交通状态,可通过路口红绿灯控制交通流量,对交通流进行主动控制,也可将道路交通状态信息提供给驾驶人,由驾驶人主动调整驾驶行为(被动控制)。
而执法环则通过违法行为的监测,进而判断出违法行为,最后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实现遏制违法行为的目的,如下图所示。
1.4项目建设原则本次项目,使用的系统设备是完整、最新而成熟的系统软硬件,并保证各项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实用性和扩展性。
具体遵循如下原则:1.4.1实用性实用性是指所使用系统技术、产品既是成熟的技术、产品,又能达到用户的使用要求,使整体系统成为实用性强,具有最佳性能价格比的实事工程。
在系统建设前期,做好充分的需求和调研工作,与各单位以及部门现场实地勘测确定实际点位,研究分析安装位置,视频查看角度,设计合理并切合实际,实实在在地建成一个统一的、实用的综合管理平台,建成后的综合管理平台既要符合城市应急指挥的要求,同时又要符合交警部门的实际使用需要。
满足监、控、存、查、管、用的基本要求,软件平台界面友好、易学易用、使用方便。
把实用性放在第一位,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将系统建设成为“实用工程”。
1.4.2先进性充分借鉴、利用最新技术和成功经验,选择先进的实用的设备。
先进性不仅指技术与设备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状况,而且应体现在相关技术上具有前瞻性。
在系统的设计中选用先进的智能交通设备和成熟的系统架构,智能交通系统产品的设计采用软硬一体化高清设备,实时图像通过网络传输至控制中心,技术路线保证系统具有良好性能、较少的服务器资源占用、完全实时、充分利用网络功能等,保证系统建成后在3~5年时间内不落后。
1.4.3规范性符合有关国际和国家通用标准、协议或规范,并充分考虑公安部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的统一标准,确保中心平台与前端系统的协调配合。
所有前端一体机的视频格式都可以满足GB28181对于视频的技术规范标准,同时前端系统完全符合GA/T 496-2009、GA/T 497-2009的通用标准并可提供检测报告。
1.4.4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鉴于整体系统是由多种设备组成的较为复杂的系统,采用的技术、产品着重考虑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系统总体的上端架构采用C/S、B/S综合管理的模式进行结构搭建,以便于充分进行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1.4.5可靠性可靠性直接影响系统的可用性,本系统项目建设充分考虑其可靠性,从设备和各系统选型,系统组建和运行模式的设置,做到一旦某个设备或局部系统运行故障时,有备份应急措施,能保证整体系统的正常运行,并能将系统运行损失降至最低。
作为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
可靠性包含网络可靠和设备可靠性,整个系统传输网络的性能要满足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要求,因本项目均选高分辨率设备,故视频专网必须保证视频图像传输质量、视频传输时延、网络故障修复时限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
采用成熟、稳定和通用的技术和设备,关键环节具有备份、冗余技术保障措施,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和恢复能力,能够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对关键性设备要有故障自检测、系统自恢复功能,所有产品均具有正式的出厂合格证明和权威机构的质量认证。
1.4.6可开发性、可扩展性、可兼容性考虑各个子系统,根据实际需求的变化,具备良好的再开发能力和可扩展能力。
为了保证系统的顺利使用,系统需兼容行业主流知名品牌设备,并且能与其他子系统相互通信,同时提供开放的SDK软件接口及二次开发接口,为将来各子系统的集成和多系统联动打好基础。
1.5项目建设依据系统规划设计必须按照国际、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
本设计将依据和参照以下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必须按照国际、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
本设计将依据和参照以下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6—2009)《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1);《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GA/T669-2008)《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2—2009)《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833-2009)《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安全防范系统》(DB33/T334-2001);《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8898-2001);《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GB479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4943-2001);《邮电通信网光纤数据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926)《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50198-94《电视系统视频指标》CCTR RECOMMENDATION 472-3《电气指标标准》ELA-422 ELA-485《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第2章项目总体设计2.1项目建设范围系统建设内容设计电子警察子系统、卡口子系统、高清监控子系统、智能违停抓拍子系统、交通诱导子系统、GPS子系统、大屏幕子系统等多方位,多功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