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丨秒懂!综合管廊重要节点设计大全(内附详图)

合集下载

综合管廊结构设计重点与计算

综合管廊结构设计重点与计算

综合管廊结构设计重点与计算摘要:对于综合管廊的设计而言,它是当前诸多地下空间综合使用的一项技术,主要是以现阶段城市建设以及土地应用情况作为基础开展的施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诸多城市存在管线杂乱、错综复杂等问题较为存在,那么如何解决这一个问题,便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重点。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是简单的探讨综合管廊结构设计重点与计算。

关键词:综合管廊;结构设计;重点与计算综合管廊工程主要是指的是实行统一规划与建设于一体的地下建筑,它能够将诸多城市设置和管道进行集中管理和维护,还能够将城市中的水、燃气、电信、电力等等诸多管道进行集中在一起,方便我们利用和资源共享。

1 综合管廊设计的重点在综合管廊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未来发展的规划进行研究和分析。

那么这就需要按照所在区域的城市整体规划方案开展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找寻出市政管网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另外综合管廊的规划还需要按照当地实际管线建设情况,使其能够在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给水排水等多项工程的基础上,确保综合管廊的布局[1]。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集中城市的建设用地,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强管线建设的安全性和标准化,我们需要在保障实际综合管廊工程满足经济、技术等优点的基础上,实施施工和未来维护工作的开展。

2 综合管廊常用结构形式综合管廊它可以按照其施工方式的不同从而分为多种形式,因此下面我们介绍常用的几种综合管廊形式。

2.1 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发现随着我国的管廊项目越来越多,其钢筋混凝土现浇综合管廊,它在我国的应用中得到诸多人群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强度高、防渗水效果好的等作用,因此在我国综合管廊中使用的较为广泛[2]。

结构断面形状,综合管廊标准面取决于所容纳管线的种类、规格和数量等等参数,另外,我们还需要从以下几个内容出发:第一,管廊标准断面内部净宽也需要满足所容纳的管线类型。

第二,综合管廊的内部需要设置管道以及支架时,需要保障它的检修通道净宽不低于一米,当单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0.9m。

综合管廊施工图结构设计说明0806

综合管廊施工图结构设计说明0806

10.结构图中未包括粉刷厚度。
6.《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7.《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1.《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14) 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 1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1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17.《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 1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20.《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2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2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2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24.《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2008) 25.结构计算所用软件采用 PKPM 结构软件(2010 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理正工具箱》 (7.0 版) 广厦建筑结构 MIDAS CIVIL 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
8.设计抗浮水位:根据地勘报告揭示,拟建场地地势相对较高,地层中无好的含水层,据调查,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地层深处的裂隙水,埋藏较深,场地有较厚填土,遇降水可能存在滞水,

详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配套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及通用设备(多图)

详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配套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及通用设备(多图)

详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配套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及通用设备(多图)设计要点消防系统1、综合管廊主结构体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不燃性结构。

防火分区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00米,防火分区应设置防火墙、甲级防火门、阻火包等进行防火分隔。

灭火器材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50m通风系统通风方式:自然进风和机械排风相结合。

通风要求:正常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2次/h通风口处出风风速不宜大于5m/s。

通风口应加设防止小动物进入的金属网格,网孔净尺寸不应大于10mm×10mm。

供电系统消防设备、监控与报警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天然气管道舱二级负荷供电。

其余三级。

配电系统:1.交流220V/380V系统;2.防火分区作为配电单元电气设备:防水防潮,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综合管廊接地:环形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ln。

地上建(构)筑物部分的防雷照明系统设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行道平均照度不应小于15lx,最低照度不应小于5lx;出入口和设备操作处为l00lx。

监控室300lx 。

2.应急照明不应低于5lx ,供电时间不应小于60min。

3.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没置在距地坪高度1.0m以下,间距不应大于20m灯具规定:1.防触电保护等级I类设备2.防水防潮措施,防护等级不宜低于IP543.节能型光源监控与报警系统保证能准确、及时地探测管廊内火情、有害气体、空气含氧量、湿度、温度等环境参数,并及时上传至监控中心。

排水系统1、综合管廊内应设置自动排水系统。

2、综合管廊的排水区间长度不宜大于200m3、综合管廊的低点应设置集水坑及自动水位排水泵。

4、综合管廊的底板宜设置排水明沟,并应通过排水明沟将综合管廊内积水汇人集水坑,排水明沟的坡度不应小于0.2%。

5、综合管廊的排水应就近接人城市排水系统,并应设置逆止阀。

6、天然气管道舱应设置独立集水坑。

7.综合管廊排出的废水温度不应高于40℃。

标识系统1、综合管廊的主出入口内应设置综合管廊介绍牌,并应标明综合管廊建设时间、规模、容纳管线。

综合管廊基坑支护纵断面图

综合管廊基坑支护纵断面图
井编号管径及坡度平面距离设计管内底标高自然地面标高设计地面标高道路桩号20020076.0077.0078.0079.0080.0081.0082.0083.0084.0085.0086.0087.0088.0089.0090.0091.0092.0093.0094.0095.0096.0097.0098.0099.00100.00101.00102.00103.00104.00Y d300}79.561}82.293}2200x2500 (}{\H0.8x82.347}2200x2500 (}{\H0.8x端线井(通风)-1K2+384.7十字井-1K2+407转弯节点K2+446.4自然通风井-1K2+470出线井-1K2+510转弯节点K2+526.4进风井-1K2+550转弯节点K2+566.4自然通风井-2K2+630投料出线井-1K2+660集水坑(M1)71.0072.0073.0074.0075.0076.0077.0078.0079.0080.0081.0082.0083.0084.0085.0086.0087.0088.0089.0090.0091.00Y d300}73.670}Y d300}77.320}机械通风井-1K2+710自然通风井-3K2+790出线井-2K2+850.3端线井(通风式)-2K2+862.1集水坑(M3)集水坑(M2)\W0.776.842}Y d300}72.777}\W0.776.960}\W0.773.139}\W0.777.631}73.917}2200x2500 (}{\H0.8x73.917}2200x2500 (}{\H0.8x端线井(通风式)-3K2+936.3十字井-2K2+952出线井-3K3

综合管廊设计

综合管廊设计
材料选择
根据工程要求、荷载情况和环境 因素,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如 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钢 结构等。
荷载分析
外部荷载
考虑土压力、水压力、地面车辆荷载等外部作用力对管廊结 构的影响。
内部荷载
分析管道及设备重量、运行时产生的动态荷载等对结构的影 响。
结构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根据荷载组合,计算结构的承载能力,确保结构安全。
气体灭火系统
对于不宜用水灭火的场所,可采用气体灭火系统,如二氧化碳或氟 代烃气体灭火系统。
消防水炮系统
对于大型管廊或关键区域,可设置消防水炮系统,通过远程控制进 行灭火。
灭火器配置
根据管廊内的设施和危险等级 ,选择合适的灭火器类型,如 干粉、泡沫或水灭火器。
合理配置灭火器的数量和位置 ,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 取用并进行灭火。
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地区人流、车流量大,道 路反复开挖对交通影响较大,综合 管廊可以有效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
综合管廊最早起源于欧洲 ,主要用于军事设施和工 业设施的管线敷设。
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 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综 合管廊逐渐在城市中被广 泛应用。
现状
目前,综合管廊已经成为 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的 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在 我国得到推广和应用。
资源循环利用
采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减少废 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环境适应性
提高管廊对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 的适应性,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人文关怀设计
人性化设计
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舒适、便捷的使 用体验。
文化传承
将地域文化和历史元素融入设计中,体现文化特色和 历史底蕴。

城市综合管廊图文详解(专业图集分享)

城市综合管廊图文详解(专业图集分享)

城市综合管廊图文详解(专业图集分享)01概念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称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

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

02分类综合管廊宜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及缆线管廊。

2.1 干线综合管廊干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立分舱方式建设的的综合管廊。

干线综合管廊一般设置于道路中央下方,负责向支线综合管廊提供配送服务,主要收容的管线为通信、有线电视、电力、燃气、自来水等,也有的干线综合管廊将雨、污水系统纳入。

其特点为结构断面尺寸大、覆土深、系统稳定且输送量大,具有高度的安全性,维修及检测要求高。

2.2 支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双舱建设的的综合管廊。

支线综合管廊为干线综合管廊和终端用户之间相联系的通道,一般设于道路两旁的人行道下,主要收容的管线为通信、有线电视、电力、燃气、自来水等直接服务的管线,结构断面以矩形居多。

其特点为有效断面较小,施工费用较少,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较高。

2.3 缆线管廊缆线管廊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的管廊。

缆线综合管廊一般埋设在人行道下,其纳入的管线有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等,管线直接供应各终端用户。

其特点为空间断面较小,埋深浅,建设施工费用较少,不设有通风、监控等设备,在维护及管理上较为简单。

03建设意义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综合管廊结构设计要点PPT58页

综合管廊结构设计要点PPT58页

二、综合管廊结构计算
土层剪力
(z)
Gd 2H
1 2
umax
sin
z 2H
(s) ( U + B ) 2
二、综合管廊结构计算
结构惯性力
结构惯性力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Fi miui
式 自由中土:u层i 为发结生最构大顶相底对板位位移置时处
刻相对于结构i单元位置处的加 速度。
二、综合管廊结构计算
反应位移法计算示例(吊装口)
二、综合管廊结构计算
此方法简单明了,利于进行快速计算,但是设计者往往忽略节点的弯矩平衡对构件厚度及实配钢 筋的要求。
二、综合管廊结构计算
此方法简单明了,利于进行快速计算,但是设计往往忽略节点的弯矩平衡对构件厚度及实配钢筋 的要求。
二、综合管廊结构计算
另外针对一些集约化孔口布置的地段,其计算模型需要注意按实际进行调整。 适宜的做法:
三、综合管廊防水设计
1、现阶段综合管廊防水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行规范未对综合管廊中的永久性防水材料(橡胶止水带、防水卷材等)的使用年限做出明 确的规定和要求,与综合管廊设计使用年限存在差异。
设计使用年限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 需进行大修即可达到其预定目的的使用年限,即 一个构建筑物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 和一般维护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当构建筑物 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后,经过鉴定和维修,可继续 使用。因此同一构建筑物中不同专业的设计使用 年限可以不同,例如:保温、给排水管道、室内 外装修和防水措施等均可有不同的设计使用年限 。
三、综合管廊防水设计
2、针对存在问题的对策——提高设计标准
1)管廊位于绿化带下或下穿水景区域时,综合管廊顶板提高为一级防水。
2)采用钢边止水带

建筑结构丨秒懂!综合管廊重要节点设计大全(内附详图)

建筑结构丨秒懂!综合管廊重要节点设计大全(内附详图)

建筑结构丨秒懂!综合管廊重要节点设计大全(内附详图)目前,随着我国综合管廊试点省和试点城市的确定,综合管廊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本篇文章以南京浦口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和北京市朝阳区广华新城综合管廊工程为例,总结了城市综合管廊重要节点的设计方法,提出了监控中心与综合管廊的连接通道以及综合管廊之间单舱-单舱、单舱-多舱、多舱-多舱十字形节点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综合管廊是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并设投料口、进风排风井、人员出入口、通风、监控等附属系统。

住建部于2019年5月22日发布了最新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9),对2019版规范做了诸多修订完善,使综合管廊的设计、施工更加规范。

综合管廊的一些节点(如监控中心与综合管廊的连接、综合管廊之间的丁字形及十字形节点)是综合管廊的重要部分,也是综合管廊设计中的难点。

最新版规范(及之前版本)只是对上述节点做了概括性的描述,因此,这些节点的形式、位置及具体设计方法仍值得探讨,以下结合南京浦口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和北京市朝阳区广华新城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及施工配合情况,对综合管廊重要节点的设计加以总结。

工程实例:1 南京浦-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本工程新建综合管廊长约10.2 km,为环网状布置。

目前,工程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将于2019年年底前全面建成。

此综合管廊断面分为3种(见图1~图3),收纳给水管、江水源空调供回水管、电力及电信线缆(见表1)。

2 广华新城综合管廊工程该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地区,新建4条综合管廊,呈井字形布局,全长约4.2 km。

目前该工程土建部分已基本完成施工,预计2019年年底前全面竣工。

管廊断面主要有2种,均为双舱断面(见图4、图5)。

分为水信舱和热力舱,水信舱收纳给水管、再生水、电信线缆;热力舱内为热力供回水管(见表2)。

节点设计节点类型综合管廊工程设计中出现的重要节点在上述两个工程均有体现,如监控中心与综合管廊之间的连接通道、管廊之间的丁字形和十字形节点、人员出入口、进排风井及配电设备井等,结合上述两个工程实例,本文重点介绍监控中心与综合管廊之间的连接通道及管廊之间的3种十字形节点:①单舱-单舱节点;②单舱-多舱节点;③多舱-多舱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丨秒懂!综合管廊重要节点设计大全(内附详图)展开全文目前,随着我国综合管廊试点省和试点城市的确定,综合管廊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本篇文章以南京浦口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和北京市朝阳区广华新城综合管廊工程为例,总结了城市综合管廊重要节点的设计方法,提出了监控中心与综合管廊的连接通道以及综合管廊之间单舱-单舱、单舱-多舱、多舱-多舱十字形节点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综合管廊是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并设投料口、进风排风井、人员出入口、通风、监控等附属系统。

住建部于2015年5月22日发布了最新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对2012版规范做了诸多修订完善,使综合管廊的设计、施工更加规范。

综合管廊的一些节点(如监控中心与综合管廊的连接、综合管廊之间的丁字形及十字形节点)是综合管廊的重要部分,也是综合管廊设计中的难点。

最新版规范(及之前版本)只是对上述节点做了概括性的描述,因此,这些节点的形式、位置及具体设计方法仍值得探讨,以下结合南京浦口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和北京市朝阳区广华新城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及施工配合情况,对综合管廊重要节点的设计加以总结。

工程实例:1 南京浦-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本工程新建综合管廊长约10.2 km,为环网状布置。

目前,工程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将于2015年年底前全面建成。

此综合管廊断面分为3种(见图1~图3),收纳给水管、江水源空调供回水管、电力及电信线缆(见表1)。

2 广华新城综合管廊工程该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地区,新建4条综合管廊,呈井字形布局,全长约4.2 km。

目前该工程土建部分已基本完成施工,预计2015年年底前全面竣工。

管廊断面主要有2种,均为双舱断面(见图4、图5)。

分为水信舱和热力舱,水信舱收纳给水管、再生水、电信线缆;热力舱内为热力供回水管(见表2)。

节点设计节点类型综合管廊工程设计中出现的重要节点在上述两个工程均有体现,如监控中心与综合管廊之间的连接通道、管廊之间的丁字形和十字形节点、人员出入口、进排风井及配电设备井等,结合上述两个工程实例,本文重点介绍监控中心与综合管廊之间的连接通道及管廊之间的3种十字形节点:①单舱-单舱节点;②单舱-多舱节点;③多舱-多舱节点。

其他类型节点(如丁字型节点、人员出入口、进排风井及配电设备井等)本文从略。

重要节点1 监控中心与管廊的连接通道监控中心是整个管廊系统监控和管理的中枢,其作用主要是采集处理综合管廊内各系统的运行数据并提出监控方案,下发控制指令、信息给相应的监控设备,负责整个综合管廊的运行管理及监控。

监控中心和管廊之间的连接通道,既是管廊内各种监控信号缆线和电力缆线的通道,也是巡视和参观人员进出管廊的主要通道。

连接通道的设计一般遵循如下原则:(1)为便于监控线缆和电力线缆布置,连接通道宜布置在管廊平面的中部位置。

(2)连接通道断面尺寸与进入监控中心的线缆数量、种类和通行楼梯有关,作为日常维护和参观的主要出入口,考虑双向通行,楼梯宽度宜>1.5 m。

(3)常见的连接通道有上入式和下入式两种(见图6、图7),可根据连接处管廊覆土情况选择通道形式。

若覆土较深宜选择上入式;若覆土较浅宜选择下入式。

(4)在连廊和管廊之间应设置与管廊同等级防火门,以保证管廊防火分区的独立和密闭。

(5)由于连接通道的接入,为了不影响管廊内的管线的敷设和人员的通行,此处的综合管廊断面应适当加宽。

南京浦口综合管廊工程因管廊覆土较浅,采用下入式连接,通道宽度为2.0 m(楼梯宽1.5 m,单侧桥架宽0.5 m),高度为2.4 m。

水信舱加宽1.7 m,电舱加宽1.2 m,且在此节点处设置了集水坑。

2 综合管廊间节点环网状布置综合管廊可发挥其最大功能效益,因此,管廊之间必然存在丁字形和十字形两种节点。

节点是管廊设计的重要部分,也是设计的难点。

管廊间节点需要解决人员通行和管廊内各种管线衔接两个方面的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是节点处加高、加宽和设置夹层以及增加楼梯和巡视平台,从而保证人员通行和各种市政管线的衔接。

一般可以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节点处管廊加高、加宽及夹层的尺寸与管廊内管线的数量和规格有关;电力线缆的弯曲半径和分层应符合现行国标《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的相关规定;通信线缆弯曲半径应大于线缆直径的15倍;给水(再生水)管、空调水管应预留焊接、阀门安装等操作空间,距离管廊内壁至少应有0.4 m以上的净距。

(2)为便于维护管理,节点处管廊内市政管线多做上跨或下穿处理,尽量保证工作人员在管廊内可直接通行。

热力舱、管廊内市政管线较多及规模较大者优先考虑直接通行。

无法保证直接通行时,楼梯的设置应尽量做到通行顺畅舒适。

(3)不同形式舱室之间不联通,设置夹层后,必须考虑不同舱室间防火分区的完整性,应在夹层合适位置设与管廊同等级的防火门以作隔绝。

(4)节点处逃生孔的设置应符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的相关要求。

2.1单舱-单舱节点单舱管廊之间交叉节点相对简单,以南京浦口综合管廊工程B型断面和C型断面交叉点为例进行说明(见图8~图10)。

根据上述设计原则,本节点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将管廊加高,把电信、空调供回水及给水管上跨,在标准断面下设电力夹层,电力电缆通过下穿孔引入下层电力夹层。

考虑日常巡视和维护的便利,工作人员直接在管廊内通行。

预留的人员通道,高度不小于1.8 m,且此处必须设置“注意碰头”、管廊名称及方向标示等指示牌;综合考虑管廊内给水管、空调水管及电力、电信线缆的规格和数量并预留相应的操作空间。

南京浦口综合管廊工程中顶层增加高度为1.7 m,加高部分长度为11.8 m、宽度为10.4 m,底部电力夹层净高为2.0 m,长度为11.8 m、宽度为10.4 m。

在电力夹层下设集水井。

2.2单舱-多舱节点以南京浦口综合管廊工程A型和C型断面综合管廊交叉点为例,对单舱-多舱管廊之间交叉节点首先考虑双舱中的水信舱和单舱管廊之间衔接,此处也是通过加高加宽且直接跨过A型管廊的电舱,将空调供回水管和给水管上跨预留A型综合管廊水信舱人员通道,A型管廊电舱不与其连通,因此A型管廊的电舱可直接通行。

在标准断面下设电力夹层,电力电缆通过下穿孔引入下层电力夹层,并将电缆下穿孔与钢梯合建(见图11~图13),且电力夹层为C型综合管廊的人行通道。

需特别说明的是,由于不同舱室之间防火分区彼此隔绝,因此电力夹层应设置防火门以保证各舱室防火分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南京浦口综合管廊工程顶层加高部分高为1.7 m,长18.65 m,宽度为14.8 m;考虑电力夹层还兼作C型管廊的人行通道,电力夹层净高为3.0 m,宽度为18.65 m。

电力夹层下设集水井。

2.3多舱-多舱节点以北京广华新城综合管廊工程中D、E两个双舱管廊十字形节点设计为例,对多舱-多舱管廊之间交叉节点的设计思路进行说明,节点平面见图14。

关于人员通行问题。

其一,两管廊内部自身人员通行问题,基本的思路是D型管廊在E型管廊下方穿行,共用顶板(底板),且D型管廊底部加深0.8 m,局部加宽、加高,保证了人员在各管廊自身中通行;其二,热力舱之间(热力舱和水信舱之间不通行)的通行问题,通过在D、E型管廊的热力舱之间设通行孔和钢爬梯解决(见图15、图16);其三,水信舱之间的通行问题,通过在水信舱之间设置钢爬梯和四通平台解决(见图17、图18)。

关于同类管道之间的衔接问题。

其一,E型管廊热力舱内DN400热力管道穿过共用中间隔板开孔与D型管廊内DN600热力管道连接(连接处设三通和U型弯,以减少管道由于热胀冷缩对管道本身的影响);其二,E型管廊水信舱内DN300给水管和电信线缆均在节点上层,穿过D型管廊的顶板与D型管廊内DN600给水管和电信线缆连接(见图17、图18)。

北京广华新城综合管廊工程中D型管廊两侧分别加宽3.0 m和2.0 m;E型管廊两侧分别加宽了2.0 m和2.4 m。

并在热力舱和水信舱下分别设置了集水坑,不同舱室之间设置与综合管廊同等级防火门以保证防火分区的完整性。

3 结论与建议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对综合管廊重要节点的设计思路进行了总结,提出如下设计原则:(1)监控中心与管廊连接通道可分为上入式和下入式,若管廊覆土较深宜选择上入式;若覆土较浅宜选择下入式。

在连廊和管廊之间应设置与管廊同等级防火门,以保证管廊防火分区的独立和密闭。

(2)根据管廊内管线的数量和规格确定管廊交叉节点处加高、加宽及夹层尺寸;电力线缆的弯曲半径和分层应符合现行国标《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的相关规定;通信线缆弯曲半径应大于线缆直径的15倍;给水(再生水)管、空调水管应预留焊接、阀门安装等操作空间,距离管廊内壁至少应有0.4 m以上的净距。

(3)为便于维护管理,节点处管廊内市政管线多做上跨或下穿处理,尽量保证工作人员在管廊内可直接通行。

热力舱、管廊内市政管线较多及规模较大者优先考虑直接通行。

无法保证直接通行时,楼梯的设置应尽量做到通行顺畅舒适。

(4)综合管廊交叉口及各舱室交叉部位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 h 的不燃性墙体进行防火分隔,当有人员通行需求时,防火分隔处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管线穿越防火隔断部位应采用阻火包等防火封堵措施进行严密封堵。

不同性质舱室之间不联通,设置夹层后,必须考虑不同舱室间防火分区的完整性,应在夹层合适位置设与管廊同等级的防火门以作隔绝。

(5)节点处逃生孔的设置应符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的相关要求。

来源:给水排水,原标题: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重要节点设计探讨;作者:范翔/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