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特工队》观后感(6篇)

合集下载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6篇)_1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6篇)_1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6篇)《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上映的动画电影颇多,质量不错,口碑方面亦不赖。

这是电影人和创意设计师不断前进和努力的成果,比如之前的《小黄人》,以及马上就要上映的《小王子》。

但这些口碑不错的动画电影一般都是用情怀取胜,加上精良的制作和时不时让你飙泪的情节,让人产生共鸣。

而这部《头脑特工队》则剑走偏锋,偏向属于脑洞大开、玩转创意类型的佳作。

这就是它与之前其他动画电影最大的区别。

这部电影主题相当明确,而且共鸣点的切入十分深得人心。

那就是接受自己负面的情绪,活出一个完整的自己。

无论你是一个小女孩,还是一个成年人,只要你是个人,你就有情绪。

人的本性仍旧是只感性动物,从这个切入点来讲人脑内的纠结情绪,十分新颖。

特别是像我本人这种长期容易被情绪牵动的人,更加能深切体会到当两种甚至三四五种情绪纠结,做出最终选择的困难。

但人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把自己的脾气,带给身边的人。

其实情绪会滋生出世上纷纷扰扰的矛盾,这或许才是这部简单而卡哇伊的暖色调电影里,一抹冷峻的思考,直指人心。

而从小女孩成长足迹来铺陈故事,无形中已经将故事情节用具体拟人化进行讲述。

孩子的世界单纯无暇,而且许多反应是本能的。

这部电影里的女主人公莱莉这个人物就是一块未曾雕琢的玉璞,她所有感受都是真实的。

她生气会发怒,她忧伤会瘪嘴,她撒娇会扔东西,她笑就是笑,她哭不掩饰。

乐乐,忧忧,怕怕,厌厌,怒怒纷纷粉末登场,随时扳动脑内机关,随时启动任意模式。

在流畅的调度和活跃的音乐下,一个细腻敏感的人物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的在画风清新的光影中展现了出来。

这点共鸣感会让观众感受到,在这个如今迷乱纷飞和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仅存的人性里的真实。

旧金山肮脏逼仄的公寓、陌生的校园环境、逐渐失落的友情,让莱莉体会到人性和相处,接受就是成长的人生必经之路。

莱莉自然会产生无比敏感细腻的心里暗涌,这在一般电影里一般通过真人演员的表演来展示,而内心繁琐又敏锐的触觉却不一定能用表象表现出来。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精选6篇)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精选6篇)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精选6篇)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头脑特工队里一共出现了乐乐、忧忧、厌厌、安安、怒怒五种拟人化的情绪。

虽然乐乐处于主导地位,莱利一天所有的记忆都是快乐的才是好的一天,但无可否认,其他四中负面情绪怒怒、厌厌、安安、忧忧也有其存在的意义。

怒怒是是一个容易发火的小个头形象,代表了负面情绪愤怒。

影片中每当怒怒掌控了莱利行为的操作台,总会发生一些不太好的情况,莱利的想法往往会过于极端,比如和过去的朋友聊天时一生气就直接结束对话、和父亲顶嘴、偷拿父母的钱离家出走等等。

但在某种程度而言,愤怒缓解了面对糟糕情况时的个人的心理压力,也是个人积极争取更好、更公平待遇的体现。

适当的愤怒还有利于个人竞争力的提升。

比如冰球比赛时,莱利适当的愤怒使其情绪高涨、士气提升,有利于冰球比赛时的发挥。

厌厌是个看上去有些刻薄的绿发女孩,诚实且固执。

当第一次面对西兰花时,厌厌谨慎的考量西兰花的外形,从莱利的内心期望出发,做出拒绝的选择。

厌厌时刻警惕外在的环境和事物,保证了莱利身心的安全。

在影片中,厌厌在时尚潮流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来到新学校的第一天,是厌厌负责控制莱利的穿衣打扮。

厌厌能让人明白什么是自己讨厌的,什么是自己喜欢的,有利于一个人人格的塑造。

安安是一个看上去细长、性格有些神经质的人物形象。

无论什么时候,一遇到有危险,甚至没有危险的时候,安安总会杞人忧天,警惕外在任何可能造成危害的事物,并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做出应对的预案措施。

没有安安,没有对潜在危险的警惕,那么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安全的需要就无法得到满足,遇到了危险也无法做出及时的应对。

古人常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强调的便是安安的作用。

忧忧是一个永远消沉着、没有什么作为的胖女孩,影片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好心办坏事,这种一直看不到积极向上内容的性格使得想要开导忧忧的乐乐都放弃了。

又因为忧忧只能让莱利感到悲伤痛苦,乐乐甚至产生了莱利并不需要忧忧的想法。

但事实证明,人,必须要有悲伤的情绪。

头脑特工队优秀观后感

头脑特工队优秀观后感

头脑特工队优秀观后感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

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头脑特工队优秀观后感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头脑特工队优秀观后感 1本片讲述一个出生在明尼苏达州平凡家庭中的可爱小女孩莱莉,她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脑海中保存着无数美好甜蜜的回忆。

当然这些记忆还同几个莱莉未曾谋面的伙伴息息相关,他们就是人类的五种主要情绪。

其中乐乐作为团队的领导,协同其他伙伴致力于为小主人营造更多美好的珍贵回忆。

某天,莱莉随同父母搬到了旧金山,肮脏而令人恐惧的公寓、陌生的校园环境、逐渐失落的友情都让莱莉无所适从,她的负面情绪逐渐累积,内心美好的世界渐渐崩塌。

快乐越来越难以控制,取而代之的悲伤险些占据主导。

乐乐总希望能够再次主导小女孩的大脑,于是就开始了一场冒险。

在冒险中,因为忧忧和乐乐的缺失,怕怕,怒怒和厌厌掌握了了莱利的情绪,他们想让莱利变得快乐,可是却使莱利失去了友谊岛,搞怪岛和家庭岛,负面情绪占据了莱利的全部,情绪指挥中心一片混乱。

而另一边的乐乐和忧忧也在想方设法的回指挥部。

在途中她们遇到了莱利的儿时的幻想玩伴冰棒,而冰棒因为莱利可能永远也不会想起它而难过,乐乐想要安慰它却怎么都没用,而一直被认为在指挥部没有任何作用的忧忧只用了三言两语就使冰棒不再难过。

这使得乐乐明白任何情绪都有她的作用。

在生活的道路上,没什么是一帆风顺。

该开心时开心;该难过时难过;该讨厌时讨厌;该愤怒时愤怒;该害怕时害怕,没什么好隐藏的,做最真的自己,率性而活,才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似乎还是那么的无忧无虑,浪漫天真。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多了不少烦心事。

我总是在想为什么不见了那个快乐的自己,那时的我就如同11岁的莱利一样为此烦恼。

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很感谢当时的自己,努力的想要长大。

为了保留那个曾经快乐的自己,我做了许多尝试。

比如那时处于青春期很敏感的我,每次调皮捣蛋后,爸妈对我严厉的说教都莫名的使我的相当委屈,可在面上我却又假装毫不在乎。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0篇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0篇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0篇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头脑特工队》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两天前,我观看了《头脑特工队》这部电影。

电影的主人公莱莉是一个11岁的女孩。

她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

在她的大脑中有乐、忧、厌、怒、怕这五种情绪,分别代表着五个小人。

这五个小人各司其职,但唯独忧忧“无用”,没有人知道她能干什么,忧忧自已也想让莱莉开心,但她自已很难保持正面情绪。

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接纳自已的负面情绪。

我们不可能任何时候都会充满阳光,都能用笑容来解决问题。

我们希望欢乐,抵触悲伤。

对那些消极情绪嗤之以鼻,但很多时候是“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

试问,有谁的成功不历经坎坷?谁在人生之路上没有哭过、怕过、怒过、厌过?哭过,我们深刻铭记教训,同一道坎儿,不会再跌第二次;怕过,人心都有恐惧,它使我们未雨绸缪;怒过,那是一种发泄,同时也警告他人我是有底线的;厌过,世间百态,我们不可能都去欣然接受,人是有个性的。

我们不可能一种情绪打天下。

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惧、爱、恶;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缺一不可。

为什么莱莉的核心记忆球最后是彩色的而不是单纯的快乐呢?因为她笑过,哭过,得到过,失去过。

这情绪五味杂陈,这才是人生真正该有的样子。

失去过,方能明白得到的可贵,悲伤过才能了解快乐的真谛!无论快乐与否,都不要抛弃。

愿我们的人生能如彩虹一样多姿多彩!《头脑特工队》观后感2不管现在还是以前,每当孤独的时候总会自己跟自己对话,时常天马行空,中国词汇里叫意淫,现代人发明了一个新词叫YY,可能是中国现代人还不如古人的开放所致。

这个跟“我”一样的“她”没有具体的形象,如果有应该是飘在空中的一朵云,也可能是一缕青烟,还会是浑身通红或雪白的天使和魔鬼,无论她是什么样但总该无拘无束充满幻想。

《头脑特工队》电影观后感范文6篇

《头脑特工队》电影观后感范文6篇

《头脑特工队》电影观后感范文6篇头脑特工队是一部有趣的电影。

它把人的五种情绪快乐.忧伤.讨厌.愤怒.害怕分别以人物乐乐,忧忧,厌厌和怕怕来表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篇1 头脑特工队以动画的形式讲述人类大脑中情绪变化的原理过程。

看完后,我明白了为什么回想小时候,记忆中的画面总是洋溢着阳光般的暖色,因为小时候,掌握情绪的主要是乐乐,happiness,而且通常在一段情绪中只存在一种情绪(人类有五大情绪,happiness、sadness、anger、disgust、fear,分别对应金黄色、幽蓝色、红色、绿色和紫色)。

随着人慢慢长大,经历越来越多的事情,记忆球的数量不再以金黄色球为主,一个记忆球也从单色变成多色混杂。

我们的情绪不再那么单纯而强烈,变得喜忧参半,变得难以言状。

情绪中,乐乐和忧忧是是两大主要情绪。

年幼时,多以纯粹的快乐为主,忧伤通常退居其次。

在成长的过程中,忧伤会慢慢参与进来,它不仅会反映在当前的情绪中,还会给曾经快乐无忧的记忆染上忧伤的色彩。

于是,当我们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时,我们会感到莫名的忧伤,会不禁泪流满面。

这时的情绪就不是单纯的快乐或忧伤了,确切一点地说,应该是更接近于感动。

感动是一种更复杂更深刻的情感,能给人以力量。

而这种力量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动力,是单纯的快乐和忧伤都无法给予的。

影片也告诉我,有些时候,我们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甚至会无法感受到情绪。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内部情绪会产生混乱,一些核心记忆如家庭、诚实、友谊、兴趣和淘气就会遭到损坏甚至崩溃,这就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修复和重建。

这个过程要花多长时间,修复成果如何,因人而异。

影片中讲述的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因一次搬家而引起情绪大变动所历经的过程。

十一、二岁,也许我也经历过一些情绪危机,只是那些小危机在我的不知不觉中发生并解决了。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7篇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7篇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7篇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头脑特工队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每当站在意识的边缘,俯瞰回忆的深谷,都有嚎啕大哭的冲动。

昨天晚上和损友一块儿看《头脑特工队》,尽管之前就被告知将是一部催泪之作,却没想到是这样坚决的形式。

总觉这两年看的动画片,都在讲一个相似的故事,其中包含着对美好过去的无尽追怀和自我认同的不断重建。

尽管主题不同,却有着相同的底色。

《头脑特工队》可能是目前为止最直接最完整地呈现这一主题的作品,没有假托一只玩具熊或一个童话公主,而是直接呈现了成长过程中美好记忆的一次次陷落。

当小女孩拒绝回应爸爸的玩笑时,淘气岛轰然倾塌,我身边的陌生姑娘在啜泣,而我想要嚎啕大哭。

童年真的是在某一瞬间像爆破一样消失的么?小孩子可爱的瞬间,大多是不自以为可爱的,而从逐渐懂得“卖萌”开始,我们学会通过假装来重温童年时受到的宠爱,而童年也真正成为无法返回的孤岛。

Bing Bong这个幼年幻想中的伙伴,和《玩具3》里被抛弃的大熊,和《无敌破坏王》里风光不再的糖果国王,甚至和《飞屋环球记》中受到质疑的冒险家有着许多共通之处,看电影的时候我总担心如果莱利是一个受到心理创伤的小姑娘,Bing Bong很可能会黑化为一个相似的反派人物了,然而受到呵护的莱利幻想中的伙伴是快乐而憨厚的,为了小姑娘的快乐它最终选择消失在遗忘的深谷中。

这样的遗忘是如此地不知不觉,以至于我们几乎从不会为忽视了某个幻想中的伙伴而愧疚。

当乐乐趴在悬崖边看到Bing Bong逐渐化为暗影,我拼命地从我的回忆的废墟中搜寻那只被我赋予过生命的小鹿气球和被我想象成小马的儿童自行车,是我抛弃了它们,还是它们离开了我?为什么不能永远以过去的形式存在。

为什么每时每刻都在获得新的记忆遗失旧的。

到底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还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头脑特工队》观后感(通用25篇)《头脑特工队》观后感篇1这是皮克斯为我们带来的又一部将会永载史册的动画电影。

它的原创性是无与伦比的。

它值得我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发自肺腑的喝彩。

即使在《玩具总动员》之前,把玩具活化这个做法也并不少见,只不过很少有人拿“如果玩具知道自己是玩具的话,会怎么样”这个妙意来做梗罢了。

但在《头脑特攻队》之前,没有人想到把人的情绪本身卡通化,你只能在一个个卡通人物身上体会各种情绪,但是你从未看到一个卡通形象化的高兴或者忧伤。

而且欢乐(乐乐)、忧伤(忧忧)、害怕(怕怕)、讨厌(厌厌)和愤怒(怒怒)这五种情绪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头脑特工队》再一次拓展了动画无限可能性的外延,给我们带来想象力的那种专属型享受。

如果仅仅是把情绪卡通化,影片是很难推动的。

它更加不可思议的创新在于,构造了一个人们思想与意识的卡通化世界观。

它把人每个记忆片段都浓缩成一个记忆球;把形成人们主要态度和价值观的记忆定义为核心记忆球,并且为每个核心记忆球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岛世界;它恰如其分地区分了短期记忆区、长期记忆区、潜意识区,并且形象化了如何调用记忆、如何产生梦境这些心理过程;它让思想变作一辆火车,在不同的记忆区中穿梭。

这些把我们司空见惯却从未仔细考虑过的意识过程巧妙可视化呈现的想象性世界观,真是看得人如痴如醉。

没错,就是这种我们明知头脑里不是这样却宁愿信其为真的心情,是动画给人带来享受的最高境界。

这个世界观的另一个奇妙并且贴切之处是,它将决定人一切行为的因素最终归结为两个维度,一个是记忆,一个是情绪。

每一个记忆球都含有它所记忆的内容和一种情绪。

而当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时候,或许就是记忆球中不仅包含一种情绪的时候。

它提示我们,其实人的一切态度、行为、价值观、能力,都是由记忆决定的,而赋予这些记忆以真正色彩的是情绪。

如果说记忆是客观的,是我们所经历的、无法改变的东西的话,那么如何面对这些记忆,应赋予其怎样的情绪色彩,那就是我们自身可以决定的主观的东西了。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头脑特工队》观后感(一)嘿,朋友们!最近我看了一部超棒的动画片,叫《头脑特工队》,真的让我感触好多呀!你们知道吗,在这部片子里,把咱们脑袋里的那些情绪都变成了可爱的小人儿,有乐乐、忧忧、怕怕、怒怒和厌厌。

这可太有意思啦!就说咱们小朋友吧,经常会一会儿开心得蹦蹦跳跳,一会儿又因为一点小事就哇哇大哭。

以前我不太懂,看了这个片子我就明白了,原来是这些情绪小人在“捣乱”呢。

像乐乐,她总是想让咱们开心,可有时候忧忧也会跑出来,让咱们感到难过。

这其实都是正常的呀,小朋友的世界就是这样丰富多彩的。

而且片子里的小女孩莱利,因为搬家换了新环境,她的内心世界就发生了好大的变化。

这让我想到咱们小朋友在面对新事物、新环境的时候,也会感到不安和害怕。

这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还有老师们的关心和鼓励啦。

还有哦,莱利头脑里的那些小岛,比如友谊岛、家庭岛,不就像咱们小朋友心里那些珍贵的东西嘛。

要是这些小岛受到了破坏,咱们小朋友也会很伤心的。

这部片子让我知道,咱们小朋友的情绪都是很宝贵的,要学会接受它们,和它们做好朋友。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头脑特工队》这部超有趣的动画片!一开始看到那些情绪小人在莱利的脑袋里忙来忙去,我简直乐坏了!原来我们的小脑袋里有这么多“小精灵”在控制着我们的心情呀。

乐乐总是那么积极向上,想让莱利一直开心,这就像我们小朋友,都希望每天能快快乐乐地玩耍。

可忧忧也很重要呢,当我们难过的时候,哭一哭也没什么不好,把心里的委屈都哭出来,反而会舒服很多。

还有怕怕,他让莱利小心谨慎,这其实是在保护莱利呀。

就像我们小朋友,有时候不敢做一些事情,也是因为心里有点怕怕的,这是很正常的自我保护哟。

怒怒呢,虽然他一发脾气就让人有点头疼,但这也是我们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呀。

不过可不能总是乱发脾气,不然小伙伴们就不喜欢和我们玩啦。

厌厌就更有趣啦,她让莱利对不喜欢的东西说“不”,这让莱利能坚持自己的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6篇)《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哇”,伴随着一记响亮的哭声,一个小婴儿出生了,可是,又有谁知道她的大脑里也有五个小人“降临”了呢!那个小婴儿渐渐长大了,长成了一个可爱的宝宝。

她的名字叫莱莉,她的脑海里的小人分别是一脸忧郁的忧忧,一生气就会着火的怒怒,讨厌一切的厌厌和开开心心的乐乐,还有见什么都害怕的怕怕。

我最喜欢的就是长着一张厌世脸的厌厌了——她有着一张绿绿的苦瓜脸,长长的睫毛把她那双大大的绿眼睛突显了出来,那一头干脆利索的短发充分显示了她的精明能干。

她无疑就是我眼中《头脑特工队》中最美丽动人的一个角色了。

《头脑特工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丰富无比的脑内世界,我不得不赞叹它的神奇好玩,真是令我“脑洞大开”啊!比如在潜意识区,里面有着莱莉最黑暗的记忆,令我胆战心惊;思维列车,在大脑世界里飞快穿梭,看得我眼花缭乱。

对了!还有幻想乐园呢!一片片薯条森林,让我恨不得变身飞进去吃个够,一座座云朵屋,让我忍不住地幻想着躺在上面是什么滋味?云朵屋边还有纸牌屋,一座座壮观地矗立着。

我也好想拥有一座幻想乐园啊!说起精彩的情节,就不能少了冰棒和乐乐一起坐上火箭从记忆垃圾场往上冲的场景了。

那时,他们一起大声唱:“你的好朋友是谁?冰棒,冰棒……”努力用歌声发动着火箭,他们尝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能够飞上去,冰棒的身子也在一点点消失。

他们继续更加卖力地唱着歌,火箭上的彩虹更加有力了,冰棒看了看乐乐,一脸悲壮地跳了下去,帮助乐乐冲上了断崖。

乐乐一看,冰棒不见了。

断崖下,那个一路陪伴她的可爱的冰棒在乐乐的面前一点一滴慢慢地消失了……那一瞬间,空气也仿佛宁静了,只有乐乐在断崖上无助地哭泣……冰棒,是莱莉大脑中童年的幻想伙伴,曾经陪伴莱莉渡过了许多快乐的童年时光,就因为莱莉渐渐长大了,“很久没有召唤他了”,他就这样消失在了莱莉的大脑深处。

莫非,我们的成长就是这样一个伴随着失去的过程?甚至在失去一些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东西的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曾察觉?正是在这样的失去中,我们渐渐长大,去获得更多重要的东西,人生就是这么美妙!《头脑特工队》观后感2倍受好评的皮克斯动画《头脑特工队》便在北美开画的第一个周末拿下了九千四十万的票房,可谓是票房口碑双丰收。

之所以能够创下如此喜人成绩,应该由其创新的剧情设定。

我们都说人会喜怒哀乐,而皮克斯大胆又创新的将人的情绪具象化了。

把情绪分成了五种,并且具象成为一个人形的小人,这样有趣而恰到好处的设定让电影成为了一个充满好奇、好玩的故事。

在主要剧情上,“快乐”情绪和“悲伤”情绪成为了故事发展的主要矛盾。

长期占据主动的“快乐”在不断边缘化“悲伤”时,遇到了小女孩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搬家。

随着环境的巨大转变,原本五个情绪所占据的比重正在发生变化。

而占据矛盾中心的“快乐”和“悲伤”便开始了一场“拯救大冒险”。

在这段冒险和拯救之路上,“快乐”重新和意识到“悲伤”是这个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自己过度担心“悲伤”影响小女孩生活的意识是错误的。

“悲伤”同样有着她不可缺少的位置。

之所以觉得本片剧情设定的优秀之处,应该要属于多重矛盾的巧妙设定。

头脑内两个情绪的矛盾,小女孩搬家后环境转变所带来的巨大心里落差以及小女孩从童年向青春期的内心成长。

其实这样的剧情,你是否有些熟悉呢?是的,这正是你我曾经有过的人生经验,是我们在成长时所遇到的烦恼。

我们在每一次成长的时刻,总会因为环境的巨大转变,内心活动也会跟着发生巨大的转变。

就像本片中,小女孩在这样的成长时刻,内心世界也经历了一次毁灭和重建。

就像大脑总部里那块操作台一样,经历一场变故后,操作台也变得更大、功能更全面了。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电影里,开学第一天的晚餐片段中,也出现了父母的头脑队伍。

父母大脑总部里与小女孩不同面积的操作台也暗示了随着人的成长,我们处理事情的方法也变得多样。

而每个人大脑总部里起到主导作用的情绪,则清晰的表明了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看完本片后,我想皮克斯有这样的创意并讲述这样的故事,可能是想要告诉广大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关心孩子身体的成长和学业的进步,也不要忘了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

而对于我们年轻人,成长,总是伴随欢笑和哭泣。

而每一次成长,都是一个情绪的沉淀。

我们学会了隐忍、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愤怒,也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自我反省。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3童真是人类的最后一处圣洁的天堂。

漫画家丁午在被下放到河南干校时给女儿画了一本漫画家书《小艾爸爸特别特别想你》。

映在纸上的是一个乐观的爸爸每天的生活趣事。

他一手抵挡着来自精神和物质世界的匮乏,另一手却建造了一个纯白洁净的童话。

美国作家菲尔丁也曾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

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这部《头脑特工队》就用脑洞大开的方式讲述了成长过程中的美好与辛酸。

电影中塑造了几个萌萌哒的情绪小人住在小女孩莱莉的大脑里,为小女孩的生活出谋划策。

突然有一天意外发生,为了使莱莉重新恢复笑容,情绪小人之一乐乐踏上了冒险之旅。

在返回大脑控制中心的路上,她们遇到了莱莉幼时的幻想玩伴,一头粉红色的大象——冰棒。

莱莉十几岁了,已经很多年没有和冰棒玩了。

讲到这里,乐观的冰棒哭了出来。

他的心里还有一个梦,用属于他们的火箭船带着莱莉去月球。

可是火箭船和他们自己都跌入了深渊,面临着被风化侵蚀的命运。

而此时的莱莉情绪越来越烦躁,在她脑海里友谊、诚实、亲情的小岛也在一个接一个地轰塌,她正在计划离家出走,回到她心心念念的故乡明尼苏达,去缔造新的快乐的记忆。

与此同时,乐乐和冰棒唱着能使船只发动的歌曲想要驾驶它离开深谷。

但两个人太重了,在最后关头,冰棒纵身一跃,跳入谷底,目送着乐乐登上平地。

他的身体正慢慢被风吹散,还喃喃自语,“乐乐,你替我带她去月球好吗?”这是我自认为影片中最煽情的片段,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要好的玩伴。

也许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具化的同伴,也许是留在家中一隅的小玩偶,抑或是像冰棒这样的只存在于脑海里的软萌小伙伴。

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她不再需要一个这样的小伙伴,我们把它们扔在记忆的`'小角落里,然后会有沙土把它们渐渐掩埋,结出悲伤而我们仍不自知的花朵。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斑白岁月剥落小时候,融掉了许多快乐的年轻的记忆。

如果在记忆中它们是有生命的,它一定会包裹起自己被遗忘的悲伤,微笑着看着你长大成人,时常开心地说:“这就是我最棒的小伙伴啊,她都已经成大姑娘了。

”长伴随着阵痛,总会有人磨灭掉你的天真。

所有正在成长和已经成长的人,都要无可避免地长出坚固的盔甲,而那代价就是失掉了童真的羽衣。

这是成长的代价。

那座孤岛,后来坍塌。

那迷茫的人儿,也正在成长。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4从一个点子出发,构想、建模、施工,然后出来一座巨型城堡。

点子越新,越难操作,便越可体现手艺人的技术水准。

《头脑特工队》是个技术上的巨人,它以极其复杂而精巧的宏大工程,视觉化地呈现了大脑里的情绪与心理活动。

模拟现实,再造一个宏观世界,难不倒好莱坞的动画人;进入微观世界,再造一个现实,对于他们也不是多难的事儿;而《头脑特工队》的施工对象,不是人的外部世界,而是从内部进入,将意识活动视觉化。

它的技术难度系数,在动画史上应该属于最高的那一梯队。

CG动画发展至今,硬技术在好莱坞大多已不是问题。

《头脑特工队》的难度在于,如何将脑中活动,构建成一个具有戏剧性冲突的视觉世界。

11岁的莱莉,因为转校,变得郁郁寡欢,如何面对这一切,如何成长,构成了一条叙述线,这条线属于外部世界;她脑中的意识活动,是另外一条线,也是篇幅意义上的主体。

两条线内外呼应,讲了一个少女的成长。

主题和娱乐性系于脑部世界,编剧、导演必须将模糊的情绪和心理概念化、可视化。

借助心理学、生理学,把情绪拟人化,构建记忆球、人格岛、抽象思维区、幻想乐园、潜意识区、记忆废墟等,这种从无到有的视觉工程,不能不令人赞叹。

除此,没有反派,没有蠢萌,这可能的确是皮克斯工作室最为大胆、也最有创意的一次尝试。

不过,在“没有”之外,它有些什么呢?它有五个角色,乐乐、怕怕、怒怒、厌厌和忧忧,俩主角是乐乐和忧忧。

莱莉不开心,想快乐起来,于是在她脑中,乐乐和忧忧开始了一场冒险之旅。

成长需要接受失去,接受悲伤情绪,这个有点令人感伤的鸡汤式感悟,就是整片所要讲述的东西。

一个少女不经意间的成长,在她脑中原来藏着一次绚烂的情绪冒险。

落脚点是情感,收场时段莱莉和父母相拥的画面,催泪效果十足。

告别童年记忆,失去“友谊岛”,忘不了广告神曲,诸如此类细节,表明导演彼特·道格特、罗纳尔多·德尔·卡门对人性、对情感无疑有着相当细微的体察。

事实上,皮克斯几乎出动了全部主力,来参与这部动画。

他们一起成就了这部动画在技术层面的水准,以及故事层面的通畅。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5《头脑特工队》以动画的形式讲述人类大脑中情绪变化的原理过程。

看完后,我明白了为什么回想小时候,记忆中的画面总是洋溢着阳光般的暖色,因为小时候,掌握情绪的主要是乐乐,happiness,而且通常在一段情绪中只存在一种情绪(人类有五大情绪,happiness、sadness、anger、disgust、fear,分别对应金黄色、幽蓝色、红色、绿色和紫色)。

随着人慢慢长大,经历越来越多的事情,记忆球的数量不再以金黄色球为主,一个记忆球也从单色变成多色混杂。

我们的情绪不再那么单纯而强烈,变得喜忧参半,变得难以言状。

情绪中,乐乐和忧忧是是两大主要情绪。

年幼时,多以纯粹的快乐为主,忧伤通常退居其次。

在成长的过程中,忧伤会慢慢参与进来,它不仅会反映在当前的情绪中,还会给曾经快乐无忧的记忆染上忧伤的色彩。

于是,当我们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时,我们会感到莫名的忧伤,会不禁泪流满面。

这时的情绪就不是单纯的快乐或忧伤了,确切一点地说,应该是更接近于感动。

感动是一种更复杂更深刻的情感,能给人以力量。

而这种力量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动力,是单纯的快乐和忧伤都无法给予的。

影片也告诉我,有些时候,我们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甚至会无法感受到情绪。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内部情绪会产生混乱,一些核心记忆如家庭、诚实、友谊、兴趣和淘气就会遭到损坏甚至崩溃,这就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修复和重建。

这个过程要花多长时间,修复成果如何,因人而异。

影片中讲述的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因一次搬家而引起情绪大变动所历经的过程。

十一、二岁,也许我也经历过一些情绪危机,只是那些小危机在我的不知不觉中发生并解决了。

那个阶段,我的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并未发生什么大的变故。

而这一场我正在经历的从二十岁到现在还未结束的危机,这场精神和情绪的双重危机,不知何时才能转危为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