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导学案 影子的“眼睛” 全国通用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影子的“眼睛”》

《影子的“眼睛”》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基本特征,知道影子与光的关系。
2.通过观察、探索,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方法探索影子的奥秘。
三、教学准备1.物品准备: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透明胶带、彩笔。
2.环境准备:教室内保持光线充足,确保幼儿能清晰地看到影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线。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二)探索影子1.教师将手电筒对准一个物品,引导幼儿观察物品在白纸上产生的影子。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呢?”(三)影子游戏1.教师将手电筒对准一个玩具,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的影子。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玩具的影子是怎么变化的?”(四)动手操作1.教师分发材料,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影子实验。
2.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品,用手电筒照射物品,观察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3.幼儿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五)交流分享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每组派代表介绍实验过程和发现。
(六)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物品。
2.教师提出要求:画完物品后,用手电筒照射,观察物品的影子,并尝试让影子动起来。
3.幼儿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反思优点:1.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2.实验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加深了他们对影子变化规律的理解。
3.拓展活动让幼儿发挥了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不足: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匆忙结束。
2.在实验环节,部分幼儿操作不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分享环节,部分幼儿表达不清,需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影子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影子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影子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认识“影”“前”等11个生字,会写“在”“后”两个字;2. 认识宝盖头、女字旁、月字旁等三个偏旁;2. 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 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2. 识记“影、前”等11个生字,会写“在”“后”两个字;3. 识记“前、后、左、右”,并用这四个词来表达方位。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猜一猜。
课件出示谜语:像我不是我,常常跟着我。
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
和它说说话,就是不开口。
2. 引出课题:《影子》。
注意:“影”是后鼻音,读的时候嘴巴咧开,舌尖放平,“子”是轻声,要读的又轻又短。
请你们试着读一读吧。
3. 认识“影”。
(1)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2)老师也有识字好方法。
(出示字卡)日头当空照(出示“日”),京京眯眯笑(出示“京”)。
影子跟着跑(出示三撇儿),一起上学校。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 自读课文。
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 指名读:谁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教师评价。
3.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4. 课文你会读,生字你会认了吗?5.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yǐng qián hòu hēi gǒu影前后黑狗zu yòu tā ho péng yǒu左右它好朋友下面,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请大家把生字读给同桌听,读完用抱臂坐端的姿势告诉老师你读完了。
6. 开火车检查。
7. 拼音去掉,你会读吗?齐读、指名读。
8. PPT单独出示“它”。
谁知道“它”的部首是谁吗?(认识宝盖头)你还知道哪些宝盖头的字?(安、字、宝、买)9. 出示“好”。
“好”的部首是谁呢?你能说出更多“女”字旁的字吗?(妈、妹、奶)你是怎么记住“好”字的?(复习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女+子=好)10. 出示“朋”。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影子导学案(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影子导学案(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影子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认识11个二类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字。
认识1个笔画“竖折折钩”和3个偏旁“反犬、三撇、宝盖儿”。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影子、光源、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11个二类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字。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一、简笔画导入,理解课题,激发学习兴趣1、请同学们看黑板,你看到了什么2、(教师一边描述一边画画)这是一座古城,太阳升起来,阳光斜照下来(三撇),京城里高大的楼台(京)拉下了阴影。
那么,看着这幅图,你能猜到一个字吗?3、对了,就是影。
请大家齐读,请同学们看看,这幅画中的事物分别是“影”的哪部分?大家跟老师说“三撇”。
4、当人、物体挡住一部分光线时,就会形成影子(板书)。
你瞧,老师就找到了自己手的影子,你们也能找到吗?5、同学们,你们觉得影子有趣吗?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影子》,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图文结合,捕捉重点,锻炼表达能力1、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81页,请你借助音节试着练习读一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习第一节请大家看大屏幕,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太阳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影子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太阳在小朋友前面,影子在小朋友后面。
)想一想,小朋友怎样走,影子会在他前面(背着太阳走) 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谁愿意读一读这一段课文。
这里的二类生字谁能读一读。
老师这里还有他们的卡片,你能认读吗?(前、后、常、跟、着、黑、狗)(前后)请你拍拍前面同学的肩膀,向你后面的老师打个招呼吧!(黑)一个用土堆成的烟囱,下面有火在烧着,烟囱里有点烟灰,所以黑就是烟熏的颜色,这个黑字是这样演变来的。
为什么说影子是小狗呢?(可爱)说影子是个“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影子是黑的)哪位小朋友家喂过小狗,说说小狗是怎么跟着你玩的(引导说出小狗经常跟着人,喜欢跑前跑后)想想小狗跑前跑后,多么可爱呀,谁能再读读句子。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导学案 《明亮的眼睛》 全国通用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导学案:《明亮的眼睛》一、活动目标•帮助学生加深对眼睛的认识,了解眼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看护眼睛习惯,防范眼部损伤和保护眼睛健康。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活动内容1. 认识眼睛通过观察、听讲、互动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眼部的构造和功能,认识眼睛的重要性。
1.1 视频学习可以通过视频教学,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建议使用短小精悍的视频教学,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
1.2 图片展示在视频教学的基础上,可以使用图片展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眼睛的印象和认识。
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如眼科医生工作现场、眼睛的特写等。
1.3 问答互动通过听讲和问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眼部构造和功能的理解,了解到眼睛在平时的生活中的用途。
2. 眼部保护通过指导、互动交流等形式,指导学生注意眼部卫生,保持良好的看护眼睛的习惯。
2.1 讲解眼部保护知识介绍眼部保护的重要性,讲解如何预防眼部疾病,如如何保护眼睛不受伤害,如何养成好的看护眼睛的习惯。
2.2 互动交流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如何更好的保护眼睛等问题。
3. 观察细节通过观察、分析、描述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3.1 观看视频可以选择一些与眼睛有关的美好画面,如眼睛的特写、各种漂亮的眼妆等等。
通过视频形式让学生观看、分析、描述美好的画面,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3.2 观察环境可以到周围的自然环境中,找一些与眼睛相关的美好的事物,如古树参天,花香四溢等等,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锻炼学生的观察力。
三、活动结果通过这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认识眼睛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看护眼睛习惯;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事物的能力。
四、延伸活动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在教室和家庭开展以下活动:1.教室里可以放一些眼部保健和治疗方面的书籍,让学生接触更多有关眼睛的知识。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明亮的眼睛 全国通用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明亮的眼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眼睛的结构:介绍眼球、眼睑、睫毛等组成部分。
2. 眼睛的功能:讲解视觉的形成和眼睛的作用。
3. 保护眼睛的方法: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眼睛,避免近视和眼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眼睛的结构与功能,保护眼睛的方法。
难点: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培养正确的用眼习惯。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眼球模型、图片、视频资料。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眼睛的重要性。
2. 新授:讲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3. 实践:分组讨论保护眼睛的方法,进行角色扮演。
板书设计中心:眼睛的结构图。
周边:功能介绍和护眼方法。
作业设计个人作业:绘制眼睛的结构图,并写下保护眼睛的方法。
小组作业:制作关于眼睛的科普海报。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感受,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详细设计1. 导入(5分钟)活动: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例如展示不同情绪下的眼睛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人物的情绪,并引导学生思考眼睛在表达情绪中的作用。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眼睛的重要性。
2. 新授(15分钟)讲解:使用眼球模型和图片,详细讲解眼睛的结构,如角膜、瞳孔、晶状体等。
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例如询问学生“你们知道眼睛中的黑色部分是什么吗?”目的:确保学生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
3. 实践(2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保护眼睛的方法,如正确的阅读姿势、定期休息眼睛等。
角色扮演:每组选择一种护眼方法,进行角色扮演,展示给全班同学。
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护眼方法,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程内容,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导学案 《护眼歌》 全国通用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导学案 - 《护眼歌》全国通用
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创作、学习、演唱《护眼歌》,引导学生恰当使用电子产品,增加儿童对于保护视力的认识。
活动背景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儿童沉迷于电子设备中,这给孩子的眼睛健康带来很大的风险和隐患。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护眼知识并自觉地保护自己的视力,我们组织了本次活动。
活动步骤
步骤一:导入
教师播放相关音频、视频,向学生介绍护眼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避免视力损伤”。
步骤二:学唱《护眼歌》
1.教师播放《护眼歌》音频,让学生听歌曲,领会歌曲主旨。
2.将歌曲的歌词发给学生,让学生听歌曲跟读歌词,学习歌曲。
3.教师用引导的方式,逐句教唱歌曲。
4.教师和学生一起反复唱练,直到学生顺利掌握。
步骤三:歌曲演唱
1.学生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演唱歌曲。
2.选取几名同学或全班合唱,展示学生学习歌曲的成果。
步骤四:制作护眼宣传海报
1.学生分组,组内讨论如何制作生动、精美的护眼宣传海报。
2.学生选出一个组员进行海报设计,其他组员负责制作、涂色、剪贴,最后完成手工海报。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于眼睛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护视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创意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演唱护眼歌曲,孩子们更容易记住护眼知识,同时也将这些知识传递给了家长和其他同学。
我们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会更加重视自己的视力健康。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影子》导学案

5《影子》导学案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3.多媒体创设情境:游戏闯关。
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1)第一关:指导读音。
①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②指名读。
③点拨轻声的词怎样读:后面的字轻一点,短一点。
(2)第二关:指导字形。
① “影”:课件出示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火红的太阳照在建筑物上,在地上形成了影子。
“日”就代表太阳,“京”就代表建筑物,“0”就代表影子。
也可以联系生活经验识记。
②“黑”:引导学生区分“黑”字的上面部分和“里”字的不同。
③“狗”:出示动物图片帮助识记。
④“它”:引导学生正确区分“他”“它”的意思和用法。
相机习新偏旁“…”。
⑤“好”:鼓励学生用自己1.认真听读,注意生字的以日。
2.自由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可拼拼音,有困难的可以问问同学或老师。
3.在游戏中识记生字。
(1)第一关:读准字音。
①自由读一读:影子、小黑狗、好朋友、跟着、前后、它们、左右。
②注意“好朋友”的“友” 在“朋”字后面要读轻声。
③小组交流一还有哪些字读轻声。
(“影子、跟着、它们”中后面的字。
) ⑵ 第二关:记住字形。
①观察课件,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识记“影”字。
②对比颜色“白”记忆“黑”。
③加一加识记:反犬旁加“句”就是“狗”。
④交流发现宝盖加“匕” 就是“它”。
同桌在纸上做送花游戏区别两个同音字。
相机了解“…”。
⑤联想记忆:一“女” 一“子”就是好。
相机识记“女字旁”,并发现“女”字做偏旁时要写得窄些。
二、初读课文, 识记字词(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字形。
有的可根据汉字的字形,用形象的方法识记,如,“黑”就像一只小黑猫,睁着两只眼睛,四条腿并拢蹲在那里。
有的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来记忆,如“月十月= 期”。
有的可以用编口诀的方法帮助识记,如辨析“左”和“右”的形,可以利用口诀“左下有个工,右下有个口”。
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趣的影子》《好玩的手影游戏》《小影子大用处》教学设计

3.韵律活动《手指操》,进一步感受手影游戏的快乐。 师:小朋友,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变出了那么多神奇的造型,接下来跟着老师一起来放松一下玩一玩手指操吧!
互相评价谁做的更形象生动,花样更多。
随音乐做手影游戏律动。
任务六:活动与延伸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学做小蝴蝶,并以儿歌语言加以概括:我有一双灵巧的手,变只蝴蝶来舞蹈。
(2)教师做一只海鸥造型,以同样的方式带领学生学做造型念儿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变只海鸥飞飞飞。
(3)我有一双灵巧的手,变只小猫喵喵叫。淘气的小花猫,东奔又西跑,肚子饿了喵喵叫,吓得老鼠快快逃。
(4)我有一双灵巧的手,变只螃蟹爬呀爬。 两把大剪刀,八把小尖刀,背个大书包,总爱横着走。4.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接下来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你们看这里有几张不同的手影造型,请你们看看像什么?然后请你们照着它的造型试着做一做动作,看看谁做的最像。做好后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告诉大家你做的是什么?
对学生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对影子舞有一定的了解,再次感受影子的作用。
任务三:问题与思考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小组交流回答,说说影子的其它作用。
生1:夏天,可以在大树影子下面乘凉。
生2:很早以前,人类利用影子来计时。
生3:可以放电影。
你还知道影子的其它作用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找同学来说一说?
1.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图片中的影子像什么?
2.教师用手做一个造型,请学生猜猜像什么? 猜不出来不要紧,如果我们观察它的影子就会一下子看出来了。
观察分享自己看到的影子像什么。
任务三:实践与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导学案:影子的“眼睛”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3.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白纸、铅笔、直尺、灯(或阳光)等;
2.实验环境:教室、礼堂或户外空旷的地方;
3.实验时间:2个课时。
三、活动过程
第一步:导入
1.讲解影子的概念和与光的关系;
2.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影子,并引导学生思考影子的形成原理。
第二步:实验操作
1.让学生围成小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和一个铅笔;
2.把纸张竖直放置在光源和自己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3.让学生站在纸张和光源之间,观察自己的影子,用铅笔轻轻勾勒影子的轮廓线,并在影子上打上姓名或符号;
4.让学生轮流站在影子的另一侧进行观察,并记录不同角度下的影子变化。
第三步:实验分析
1.让学生用直尺测量影子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数据;
2.分析影子形成的原理,并讨论不同角度、不同距离下影子的变化;
3.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阴影与光源和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等因素有关。
第四步:实验总结
1.结合实验内容,让学生讨论实验的体会和收获;
2.引导学生总结影子的形成条件和规律;
3.要求学生在学习之余也要时刻注意身边事物的影子,并对其形成原因加以分析。
四、活动评价
1.对于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和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力进行评价;
2.教师可以设置课堂测验来考查学生对光和影子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3.对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等方面予以评价。
五、活动延伸
1.组织学生参观光影类实验室或博物馆,加深他们对影子形成原理和物理规律的认知;
2.组织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镜头记录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下的影子表现。
3.组织学生开展影子艺术创作,使他们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影子形成原理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