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选修课论文

合集下载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为全校文法类各专业通识课。

本课程将通过对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的讲解,使全校文法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了解西方文化孳乳繁衍、发生进化的来龙去脉,掌握西方文化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识不同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状貌,为从不同专业的涉外部分的学习、进行中西比较、或直接学习研究具体领域的西方文化打下知识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习题要点:米诺斯文明, 迈锡尼文明, 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希腊神谱, 神谱的文化学意义,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爱琴文明与希腊城邦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

2.希腊神话的源流与谱系。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要求基本理解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希腊城邦文化习题要点:希腊城邦的发展演变, 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斯巴达的政治与文化,雅典的政治与文化,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2.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理解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掌握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

第三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习题要点: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分离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历史契机。

2.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的过程,理解与掌握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第四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帝国的兴衰习题要点:罗马政治制度演化与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政治制度演化的基本情况。

西方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西方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西方传统文化英语作文Title: Exploring Western Traditional Culture。

Western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rich tapestry woven from centuries of history, beliefs, values, and customs. From literature and art to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the essence of Western culture permeates through various facets of human expression. In this essay, we delve into the depth and diversity of Western traditional culture, examining its key component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shaping societies around the world.Literature stands as a cornerstone of Western culture, with a vast array of literary works spanning different genres, periods, and styles. From the epics of Homer to the plays of Shakespeare, literature reflects the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aspiration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Works like "The Divine Comedy" by Dante Alighieri and "Don Quixote" by Miguel de Cervantes offer profound insightsinto human nature and the existential dilemmas faced byindividuals.Moreover, Western literature has birthed iconic characters who have transcended time and space to become archetypes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Whether it's the tragic figure of Hamlet or the adventurous spirit of Odysseus, these characters continue to resonate with audiences worldwide, serving as mirrors to our own struggles and triumphs.Art, another pillar of Western culture, embodies the creativity and ingenuity of human expression. From the meticulous brushstrokes of the Renaissance masters to the bold experimentation of modern artists, Western artreflects the evolution of aesthetic sensibilities over the centuries. The works of Leonardo da Vinci, Michelangelo, and Vincent van Gogh are celebrated not only for their technical brilliance but also for their ability to evoke emotion and provoke thought.Furthermore, Western art encompasses various movements and styles, each influenced by the socio-political contextof its time. From the romanticism of the 19th century tothe surrealism of the 20th century, artists have continuously pushed the boundarie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challenging conventional norms and perceptions.Religion has also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Western culture, providing moral guidance, spiritual nourishment, and a sense of community to millions of people. Christianity, in particular,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shaping Western values and ethics, influencing everything from governance and law to social norms and familial structures.The Judeo-Christian tradition, with its emphasis on love, compassion, and redemption, has left an indeliblemark on Western civilization, inspiring countless works of art, literature, and music. The cathedrals of Europe, with their towering spires and intricate stained glass windows, stand as testaments to the enduring influence of Christian faith and devotion.Philosophy, too,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shapingWestern culture, providing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existence, knowledge, and morality. From the ancient wisdom of Plato and Aristotle to the moderninsights of Descartes and Kant, Western philosophy has grappled with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the nature of reality.Moreover, Western philosophy has laid the groundworkfor scientific inquir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stering a spirit of curios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that continues to drive progress and advancement in the modern worl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of the 17th century, spearheaded by figures like Galileo, Newton, and Kepler, marked a turning point in human history, paving the way for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and the dawn of the modern era.In conclusion, Western traditional culture encompasses a rich tapestry of literature, art,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that has shaped the course of human history and continues to influence our lives today. From the timeless wisdom of ancient texts to the groundbreaking discoveries of modern science, the legacy of Western culture is atestament to the enduring power of human creativity, imagination, and intellect. As we navigate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modern world, we would do well to draw inspiration from the cultural heritage that has come before us, enriching our lives and enrich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what it means to be human.。

通识教育选修课一览表

通识教育选修课一览表
人脑科学与思维
36
2
生科院等
2012205
生物技术导论
36
2
生科院等
2012206
物理思想方法
36
2
物理学院
2012207
物理学与社会进步
36
2
物理学院
2012208
机械原理与制图
36
2
物理学院
2012209
化学发展史
36
2
化学学院
2012210
数学思想方法
36
2
数学学院
2012211
数学建模
36
2
2012302
民间艺术概论
18
1
音乐学院、美术学院
2012303
中外美术简史
18
1
美术学院
2012304
2
物理、化学、数学学院、生科院等
2012220
人类灾害学
36
2
地科院
2012221
地球科学导论
36
2
地科院
2012222
软件开发基础
36
2
计算机学院、新传院
2012223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6
2
地科院、物理学院等
2012224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
36
2
物理、化学、数学学院、生科院等
2012225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2012121
中国文化史专题
36
2
文学院、哲政院、历史文化学院
2012122
西方传统文化专题
36
2
文学院、哲政院、历史文化学院
2012123

浅析西方文化存在的几个问题

浅析西方文化存在的几个问题

西方文化的几个问题在最初向同学们介绍《西方文化概论》课时,我曾经说过,这门课虽然是作为面向历史专业同学开设的选修课,但不好就简单地把它划归为欧美历史中的文化史课,即把它视为历史教科书中有关西方文化史部分内容的一个综述。

理由是我们在本课要讲述的,远不止于这些内容。

它将涉及到的知识是比较广泛的,除了介绍西方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而外,还要探讨西方文化的起源、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西方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以及西方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关系等问题。

可以说《西方文化概论》课是一个涉及到西方社会科学的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课程。

有关西方文化的问题,较之中国文化,近几十年来国内较少研究,因此尚无权威的、系统的论著可以参考,也就是说,有关西方文化的许多问题尚需研究和探讨。

中国社会在不断开放,我们需要了解世界,需了解西方。

对西方的了解。

从文化的层面上认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我们要丰富和发展民族的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的营养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这就是我们开设《西方文化概论》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方文化概论》涉及有关欧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有利于青年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也是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原因。

西方文化虽然是一个同学们颇感兴趣的课题,但同样也是一个讲授和学习都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

为了帮助同学对《西方文化概论》一课的学习,有必要在讲述西方文化之前,先讲讲下面与西方文化相关的几个问题:一、关于“文化”“文化”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十分熟悉并经常使用的字眼,但如果要深一层问问“文化是什么?”这个问题就不那么好回答了。

中外文化学者对“文化”有不同的理解,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至今尚无一个确切的定义。

据统计,中外学者作出的各种各样的“文化”定义不下170多个(庞朴:《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资料》第一辑),可见对“文化”要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多么困难。

这里我们不防引述几位学者对文化所下的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以帮助大家对“文化”的理解。

浅谈中西文化概论选修课教学

浅谈中西文化概论选修课教学

收稿 日期 :0 1 4 1 2 l一O —2 作者简介 : 杨季行 (9 9 , , 1 7 一)男 陕西洛南人 , 师、 讲 主要从 事英语和 中西文化 比较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
陕西 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方面都可 以采取对比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在相
同时间内讲述多个文化现象 , 既节省时间, 又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 同时也培养提高
文化历史渊源 , 理性务实的传承中西文化的精髓, 提 高对文化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 并使这种能力和认 识渗透于各门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之 中。但作为一门
选修课 , 样才 能最 大 限度 的激 发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怎
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在学习和教 学中应遵循三个重要原则 : 坚持历史梳理与逻辑分 析相结合 、 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 批判继承与 开拓创新相结合 。笔者认为还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 性质 , 遵循教育对象认识事物和学习的规律, 整合所 有有价值的资源 , 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在此 , 笔化 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 改变了传统 的纯板书教学 , 极大
地丰富了教学 内容 , 使教学 内容更情趣化。强调个 人体验, 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 弥补教师个人的 知识缺陷, 陶冶了高 尚情操 , 提高学生 的审美 能力 ,
通过上述对 比, 使学生 了解农 耕文明和游牧文 明这两种彼此不断交流 、 冲突, 又不断融合、 补充的
容中, 例如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 , 中国航海事业和西 方的航海事业 , 中国的商业和西方 的商业 , 以及龙 、
历史现象 。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应用在很多的教学内
猫头鹰、 蝙蝠和月亮等意象在 中西文化中的差异等
浅 谈 中西 文化 概 论选 修 课 教 学

欧洲文明概论尔雅

欧洲文明概论尔雅

欧洲文明概论何为欧洲文明?1欧洲在()以后进入了文明发展的高速期。

A、1300年B、1400年C、1500年D、1600年正确答案:C2欧洲文明之所以能够以大陆命名,是因为()。

A、很早就形成了整体发展的特点,且具有非常鲜明的欧洲特色B、欧洲国家之间历史关系比较复杂,文明的差异性不大C、欧洲国家普遍面积比较小,没有形成独立的文明D、沿袭历史特点,因为在欧洲古典文献中有约定俗成的固定说法正确答案:A3关于欧洲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人类生活水平最高B、环境指数最高C、人类发展指数最高D、自然资源最为丰富正确答案:D4古典文明指的是希腊罗马文明,奠定了欧洲文明的基础。

正确答案:√5中世纪的欧洲处于黑暗时期,各方面的发展都较为落后,甚至有倒退的地方。

所以中世纪对于欧洲文明的形成几乎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正确答案:×关于欧洲文明的现代讨论1哈贝马斯认为,欧洲文化能够承认分歧的原因在于()。

A、各方面的冲突导致文化极度撕裂B、国家众多文化冲突大C、众多民族生活于小范围土地上D、海洋国家对外扩张包容性强正确答案:A2关于《我们的复兴》,说法正确的是()。

A、由哈贝马斯、雅克德里达和温格尔·艾克共同起草B、涉及到对历史教训的总结C、起草于2005年D、在关于欧洲特性和欧亚关系的他讨论后起草的正确答案:B3从文化角度说,欧洲必须联合起来,才能形成欧洲的特色。

正确答案:√欧洲文明的现代特征1欧洲文明的特性不包括()。

A、提高质量B、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的宝库C、重建“欧洲中心论”D、强调文明要素的均衡发展和同步发展正确答案:C2意大利的历史地位不包括()。

A、古罗马帝国的中心B、罗马教会的中心C、文艺复兴的起源地D、欧盟的起源地正确答案:D3人和动物共有的处境不包括()。

A、生命处境B、物质处境C、社会处境D、文化处境正确答案:D4现代欧洲普遍承认,基督教文化属于日耳曼文明的延续。

正确答案:×5欧洲的历史告诉我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文明应该根据社会实际的需要有选择地重点发展,不必面面俱到。

西方文化概论选修课实用考试答案

西方文化概论选修课实用考试答案

1.最早的克里特文明,经过现在的考古的发掘可以充分证明,它大概是在距今4500 年前左右。

2.根据考古发掘,西方文明起始于( 4500)左右以前。

3.克里特文明从公元前(15 世纪)以后就开始突然衰落了。

4. 希腊文明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对5. 最早的希腊文明又被称为爱琴文明。

对6.迈锡尼文明是由一支来自北方的印欧语系游牧民族:阿卡亚人而建。

对7.以下几个希腊文明的阶段,由早到晚顺序正确的是:克里特,迈锡尼,黑暗,希腊。

8. 迈锡尼文明时期,北方入侵的三支浪潮中:第一支浪潮是和平渗透。

9. 迈锡尼文明既有对克里特文明的借鉴,又有北方粗狂的特点。

对 10. 迈锡尼文明最早是由希腊土居建立的。

错11.克里特是以迷宫而著称。

12.希腊神话有个显著的特点是神兽同形同性。

错13.“阿德涅之线”和“代达罗斯的故事”都属于克里特神话。

对 14. 奥运会最早是一种祭祀活动15.希腊最主要的文明集中在()的两个半岛16.伊利亚特描写了特洛伊战争第十个年头所发生的事情。

对17. 在古希腊神话中,大地之神该亚未经交配就生下了18. 希腊神话的特点是认为(英雄和神)有血缘关系19.希腊悲剧的深刻性在于让人关注故事和英雄背后的命运。

对20.古希腊神话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朴素的宇宙起源观和自然演化观。

对21.希腊城邦文明第二阶段是前六世纪- 前 4 世纪,此阶段达到了希腊城邦文明的全盛时期对22.希腊城邦文明最鼎盛时期持续的时间是: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前 4 世纪后半叶 23. 被誉为希腊哲学之父的是泰勒斯24.希腊城邦文明时期的“殖民地”和现在意义上的的“殖民地”性质不同对 25. 希腊城邦文明最鼎盛的时代也被称为“希腊化时代”错 26. 斯巴达的男性公民只有一种身份,那就是战士。

对27.下列关于斯巴达和雅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它们都是希腊城邦文化的代表, 斯巴达尚武,雅典崇文, 斯巴达是寡头政治,雅典是民主制度 .28.伯里克利当时著名的“丧葬演讲”是为悼念(伯罗奔尼撒战争)所亡。

北京科技大学选修课参考

北京科技大学选修课参考

【课程名称】世界科技文明史【是否点名】是【平时作业】无【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备注】其实老师讲的还可以,就看自己感不感兴趣了。

只要每节课都去的话最后得分还算不错。

【课程名称】SPSS与数据统计分析【是否点名】偶尔【平时作业】中期交一篇数据分析报告【考核方式】提交论文【备注】表示这门课很容易过,只要中期交了报告,期末交了论文就可以过了。

而且这个软件其实很实用。

【课程名称】宝石及其鉴赏【是否点名】是,点名或者写纸条【平时作业】提交一到两次听课总结【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备注】内容听起来也不错,老师也很好,而且到了期末老师会给两个课代表【需要自己选】一人一块小宝石,只要翘课的次数别超过三次,考试去考了一般都会给过。

【课程名称】20世纪国际外交关系(外教)【是否点名】否【平时作业】中期论文一到两次【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备注】会有一份参考资料【5块每份】,老师也会发PPT【课程名称】生物入侵【是否点名】纸条点名【平时作业】上课写小作业【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备注】无【课程名称】汽车概论【是否点名】点三到四次【平时作业】无【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备注】无【课程名称】高新技术产业化概论【是否点名】无点名【平时作业】中期小报告一次【考核方式】期末提交报告一次【备注】无【课程名称】中国陶瓷介绍【是否点名】点名不固定【平时作业】无【考核方式】论文1篇【备注】点名情况视人数而定【课程名称】深海矿产资源利用与开发【是否点名】不定时点名【平时作业】ppt展示作业【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备注】老师会让学生上台做ppt展示。

【课程名称】英文纪录片视听说【是否点名】每节必点【平时作业】每两周一次作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备注】课时很长1-16周,略难。

【课程名称】能量转换材料【是否点名】偶尔点名,不去也没关系【平时作业】无【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备注】老师说平时可以不去,考试去了就可以过,很容易过。

【课程名称】英语六级读写【是否点名】每节必点【平时作业】基本没有【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备注】比较严格,缺三次课以上就不能参加考试【课程名称】中国股票市场【是否点名】课堂随机点名提问【平时作业】两次,选择题,发邮箱【考核方式】上机考试,分模拟炒股和答题【备注】答题开卷,可上网,老师讲的不错。【课程名称】今天的日本【是否点名】签到【平时作业】无【考核方式】提交论文【备注】每年选择人很多,老师人很好,给分很高【我和学长都是90+】,论文也无需纸质版的,超级推荐【课程名称】英文影视视听说【是否点名】是【平时作业】无【考核方式】一对一口语对话【备注】上课会看很多美剧、考核也不难,就是说一段美剧片段,并评价一下,某崖英语超级烂,分数也有85+,还是不错的【课程名称】电子商务【是否点名】没遇到过(难道是我去的太少了?)【平时作业】小作业,百度搜索即可,每次指定一个学院的人交【考核方式】开卷考【备注】老师不错,讲得还行,可以选【课程名称】电影音乐赏析【是否点名】四次左右【平时作业】无【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备注】考试开卷材料要自己在网上找,答到点上就得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论文题目:中西方文化差异课程名称:西方风俗概论授课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成绩: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目录一、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 (2)二、交际语言的差异 (2)三、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 (3)四、社会礼仪的差异 (4)五、社会习俗的差异——处理事务的不同态度 (4)六、结语 (4)参考文献[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一、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

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

中国文化传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人与客体对象的融合,从而达到无我无对象的水平;西方文化传统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分析,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为我所用。

Doubtfire猜想:中国文化的境界的确是比较高。

或者是中国人的追求(理想)比较高。

要达到中国文化所尊崇的至高境界,其负载形式通常都是比较柔和的“琴棋书画”等“高雅”技术。

而排斥经世致用的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

目标太高又无法实现,“圣人”不是上学可以产生的,而是“顿悟”出来的。

“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实际上是不能从“教育”这种手段中得到助益的。

于是教育无法系统地发展起来。

西方的情况恰恰相反,西方人定的目标比较合适。

可以通过学习,发挥人的智能,达到控制自然的目标。

并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已有的知识不断积累,并形成规范的知识体系,极具操作特征,可以很好地推广教育,提高民族整体素质。

也许真的如某些学者所说,西方人忙活了一阵,发现迷失了方向,于是到东方文化中一瞧,哈,找到了归宿真谛云云,以此来说明,中国的文化是如何如何牛,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新的世界文明中心等等。

上述情况在Doubtfire看来,可以这样描述,即中国人一直在追求人间天堂的美景,但限于客观条件(智力,体力等等),无法实现,只好通过一些梦幻手段“假装”实现之(比如气功等)。

而西方人则为了达到天堂,花了两千年造战车和梯子等。

也许人类最终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

但是在策略上,中国人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得太高,结果反而在表现形式上落后在西方后面了。

二.交际语言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

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

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

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

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三、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本为不满。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你的英文很好),”“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我的英文很差)”;“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你的工作做的很好),”“No, I don't think so. 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得结果).”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

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2.个人主义与自我尊重个人主义是西方民族性格的突出特征。

西方社会遵循个人价值至上的原则,提倡个人利益为最高利益,强调主动进取,追求自由平等、自立自强,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并把它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

个人主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对个人隐私的绝对尊重,人们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纯属个人私事,不能成为交谈的话题;即使在一个家庭内,不经允许,夫妇双方也不能私拆对方信件。

中国文化从集体主义的价值目标出发,把协调好人际关系放在首位。

既然和谐是最好的秩序和状态,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和”的理想呢?儒家认为,最根本的途径在于保持“中庸”。

中庸之道是一种调节社会矛盾,使之达到中和状态的高级哲理。

而道家的中道观则是无为、不争、处下等消极的思想。

儒道两家的中道观造就了中国人和平文弱的文化性格,因此中华民族不尚征战,不喜扩张侵略。

3.讲究面子与讲究实际中国人非常重视面子与面子功夫。

明恩溥认为“面子”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那只藏有中国人诸多最重要性格的密码箱。

面子即脸面,这脸面是给别人看的,也就是在别人的眼里要活得体面,绝不能没面子或者丢面子。

对于中国人来说,不管出了什么问题,最优先、最重要的就是考虑如何保全面子,导致中国人经常会为了维护面子而坚持错误,也会不惜牺牲实际利益来换取形式上的面子。

请客吃饭时品种越齐全,分量越充足就越能表现主人的热情体面,在无形中也让客人感到很受重视,特有面子。

西方人则不同,一般对任何事情都直来直去,讲求实际,认为没有永久的友情,只有永恒的利益。

他们喜欢胜不骄、败不馁的强人。

比如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王启明的前老板戴维,在商业失败后竟可以毫不在乎地给他以前的下属打工。

在西方,这种做法是值得推崇的,然而在中国人看来,这是典型的没脸没皮。

在金钱问题上,西方人也十分务实,朋友聚餐要实行AA制,搭乘朋友的汽车要分担汽油费,使用别人的电话要付电话费,即使是孩子替父母干家务活也要索取报酬,绝不会因为考虑面子而含糊了事。

四、社会礼仪的差异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

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

近代历史上有两则故事,相信大家会比较熟悉。

故事一是: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

当时俾斯麦不了解中国的虚实,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官只能忍笑奉陪。

还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顾问。

双方见面后,美国顾问出于礼貌说:“您的夫人真漂亮!”军官甚感尴尬又不免客套一番:“哪里,哪里!”在中国,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话,可是蹩脚的翻译却把这句话译成:where?where?美国顾问听了莫明其妙,心想:我只是礼貌地称赞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问起我他的夫人哪里漂亮?于是他只好说:“从头到脚都漂亮!”这两个故事都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闹出的礼仪上的笑话。

由此可见,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

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对礼仪产生的影响还很多, 这就需要我们跟西方人在接触的日常生活中或通过资料去理解其中的不同。

五、社会习俗的差异——处理事务的不同态度在东方文化中,男士往往倍受尊重,这主要受封建礼制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东方文化也主张男女平等,但在许多时候,男士的地位仍然较女士有优越性,女士仍有受歧视的现象。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尊重妇女是其传统风俗,女士优先是西方国家交际中的原则之一。

尊重妇女的礼节在美国社会随处可见:男士为女士开门;扶女士下车;女士进餐厅时,所有的男士都要起立;餐桌本前,男士要为女士拉开椅子,等女士站好了位置再把椅子送回女士的身后,请她就坐。

中国社会对女性的照顾和礼节似乎要少一些,封建时代的女性更具有代表性,且有一些专家注意到:汉字中带“女”字旁的有相当一部分含有贬义,如“妖、奸、奴、妒”等。

再如,在处理长幼关系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对待长者特别尊敬、孝敬。

比如,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如果老人有子女,年老时子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或敬老院去生活,这就是不孝,过年过节儿女一般要和老人一起过。

在中国农村一些地方,过年时,晚辈都要给长辈行跪拜礼。

而在西方国家,由于崇尚自立,儿女成年后和父母间的来往则越来越少,致使许多老人时常感到孤独,晚年生活有一种凄凉感。

六、结语不可否认,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

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这一切与基督教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因为礼仪是宗教的重要活动方式,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这种礼仪的教育与熏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

精神与物质、政治与文化的高度契合,使得人们获得高度的自信与优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与优越感赋予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感染力,使其礼仪文化被视为世界标准。

对照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

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

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