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的选题分析

合集下载

纪录片创作中的选题思考

纪录片创作中的选题思考

纪录片创作中的选题思考纪录片是一种以真实事件或人物为内容的电影或电视节目。

如何选题是决定纪录片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在创作纪录片的过程中,选题的思考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关于纪录片选题的思考。

1.切入点:选择一个独特而又有趣的切入点,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吸引人。

例如,如果你要拍关于环保的纪录片,你可以从一位环保活动家的经历切入,这样不仅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环保这个话题,也可以让观众更加认同这位活动家所做的努力。

2.社会价值:选择一个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话题,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并且能够提高纪录片的社会价值。

例如,如果你要拍摄一个关于儿童教育的纪录片,你可以探讨儿童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这个话题,这既具有社会价值,又引人入胜。

3.影响力:选一个能够给人们以启示,从而改变行动或想法的话题,这对纪录片的影响力非常重要。

例如,你可以拍摄一个有关精神疾病的纪录片,让观众更加了解这些疾病,从而改变他们对这方面的看法。

4.创新性:选择一个与众不同、新鲜有趣的话题可以吸引更多观众。

例如,你可以拍摄一个关于独立游戏开发者的纪录片,探讨他们的创造力和激情,这样的话题虽然很特别,但是也能够吸引观众的兴趣。

5.可行性:选一个可行、实用并且容易被人接受的话题非常重要,这可以让纪录片更容易被制作和推广。

例如,你可以拍摄一个地方文化的纪录片,这样的话题非常具有实用价值,而且会受到地方政府和观众的欢迎。

总之,纪录片选题需要充分考虑观众的需求和兴趣,同时需要考虑话题的深度、广度、新颖度和可行度。

创作出独特而有趣的内容,才能让纪录片在众多影视作品中脱颖而出,赢得观众的认同和支持。

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

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

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引言概述:纪录片是一种通过记录真实事件、人物和社会现象来传达信息和表达观点的影视作品。

在制作纪录片之前,选题与策划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包括市场调研、主题选择、剧本构思、资源准备和团队组建。

正文内容:1. 市场调研1.1 研究受众群体:了解目标观众的兴趣、需求和观看习惯,以便确定适合他们的纪录片主题。

1.2 调查市场需求:通过调研市场上已有的纪录片,了解观众对不同主题的喜好和接受程度,从而确定选题的市场潜力。

2. 主题选择2.1 关注社会热点:选择与当下社会热点相关的主题,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关注。

2.2 探索未知领域:选择一些未被广泛报道或了解的领域,通过纪录片向观众展示新鲜的视角和观点。

2.3 引起争议: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的主题,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讨论,增加纪录片的影响力。

3. 剧本构思3.1 故事线索设计:确定纪录片的整体叙事结构,包括引人入胜的开头、扣人心弦的发展和令人满意的结尾。

3.2 人物选择:选择有代表性和情感共鸣的人物来展现主题,通过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来传达纪录片的核心信息。

3.3 视觉呈现:确定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和视觉风格,以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和吸引力。

4. 资源准备4.1 资金筹备:评估制作纪录片所需的成本,并寻找合适的资金来源,如投资者、赞助商或众筹平台。

4.2 摄制设备准备:确定所需的摄制设备,包括摄像机、音频设备和灯光设备等,并确保其质量和性能能够满足制作需求。

4.3 场地与许可:准备拍摄所需的场地和许可证,如公共场所的使用许可和个人隐私的保护许可等。

5. 团队组建5.1 导演与制片人:选择经验丰富且有创意的导演和制片人来领导整个纪录片制作团队。

5.2 摄影师与音频师:招募专业的摄影师和音频师,确保拍摄和录音的质量。

5.3 剪辑师与配乐师:找到具有良好剪辑和音乐配乐能力的专业人员,以保证纪录片的后期制作质量。

总结:选题与策划是制作纪录片的关键步骤,通过市场调研、主题选择、剧本构思、资源准备和团队组建,可以确保纪录片的内容准确、专业,并能够吸引观众的关注和共鸣。

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

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

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引言概述: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形式,以真实的方式展现了世界各地的人文、科学、历史等各个领域的故事。

而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是制作出一部成功的纪录片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从纪录片选题的重要性、选题的原则、策划过程、调研与策划、以及策划的关键要素等五个部分来详细阐述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

一、纪录片选题的重要性:1.1 纪录片选题是纪录片制作的基础,决定了纪录片的内容和形式。

1.2 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纪录片的观众反响和市场竞争力。

1.3 选题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二、纪录片选题的原则:2.1 真实性原则:选题必须基于真实的事件、人物或事物,不能虚构或夸大。

2.2 时代性原则:选题应与当下社会和观众的关注点相契合,具有时代感。

2.3 观众性原则:选题应符合目标观众的兴趣和需求,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纪录片策划过程:3.1 确定目标受众:明确纪录片的目标观众群体,以便针对性地进行选题和策划。

3.2 确定核心信息:明确纪录片要传达的核心信息和主题,以确保纪录片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3.3 制定策划方案:制定策划方案,包括选题背景、故事结构、拍摄手法、节目长度等。

四、调研与策划:4.1 调研选题:深入了解选题相关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科学原理等,为纪录片的策划提供充分的素材。

4.2 策划纪录片结构:根据调研结果,确定纪录片的整体结构,包括引子、发展、高潮和结尾等部分。

4.3 确定拍摄手法:根据选题和故事的特点,确定适合的拍摄手法,如采访、实地拍摄、纪实摄影等。

五、策划的关键要素:5.1 剧本:根据选题和策划方案,撰写纪录片的剧本,明确每个部分的内容和顺序。

5.2 视觉效果:考虑到纪录片的视觉效果,在策划过程中确定合适的画面构图、颜色调调和特效运用。

5.3 音效与配乐:选择适合选题和纪录片氛围的音效和配乐,以增强纪录片的观赏体验。

结论: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是制作一部成功的纪录片的重要步骤。

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

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

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影视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表达手法,能够深入挖掘社会问题、传递真实信息、记录历史事件、呈现人物形象等。

因此,选题和策划是纪录片制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纪录片的质量和观众的接受程度。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是指选取纪录片题材时需要关注的社会背景和选题的重要性。

例如,选取一个具有社会热点、关注度高的题材,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关心,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纪录片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二、选题策略和方法1. 确定选题范围:根据纪录片制作的目标和定位,确定选题的范围。

可以从社会问题、历史事件、人物传记、自然生态等多个角度进行选题。

2. 调研和分析: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了解选题的可行性和独特性。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采访专家、观察现实情况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3. 确定选题的关键点:选取选题中最具有亮点和独特性的方面,确定纪录片的核心内容和表达方式。

这些关键点可以是一个特殊的人物故事、一个引人入胜的事件、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等。

4. 确定选题的目标受众:根据选题的特点和内容,确定目标受众群体。

这有助于制定后续的策划和宣传方案,提高纪录片的观众吸引力。

5. 考虑制作成本和资源:在选题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制作成本和所需资源。

例如,选取某些题材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投入,需要评估其可行性和可承受性。

三、选题案例分析以“探寻未知的深海世界”为例,对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进行具体分析。

1. 选题背景和意义:深海作为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未知的科学奥秘。

通过探索深海世界,可以扩大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促进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

2. 选题策略和方法:a. 调研和分析:了解深海的基本情况、科学研究进展和相关的纪录片作品,分析观众对深海题材的兴趣和需求。

b. 确定选题的关键点:选取深海中的特殊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作为关键点,突出深海生物的奇特和神秘之处。

c. 确定选题的目标受众:针对科学爱好者、自然生态爱好者、探索未知领域的观众群体,制定相应的策划和宣传方案。

电视纪录片的选题分析

电视纪录片的选题分析
拍摄者倾向于个人色彩的题材源于:
1、这样的题材相对容易把握。关注弱势人群、边缘文化,容易绕过政治获得认同和共鸣;而主流 的题材则不容易把握。
2、对纪录片本性认识不够,淡化了其记录社会的品性。 3、个人化的东西容易操作,拍摄时的协调相对容易;而社会化的主题费时费力,制作难度也相对 较大。
• 我们鼓励民间的纪录片人创作富于个性色彩的作品,但在题材的选择方面,更倡导对社会主流群体、 主流文化的关注。
第二,较深刻的思想内容。题材的复杂性还体现在纪录片应该具有较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不是停留在简 单的现象罗列上。
案例7.1:《神鹿呀,我们的神鹿》
(六)社会变迁、社会转型与公民社会的成长
北京+10:中国行动纪录”的口号即是:“民间影像、妇女心声、纪录行动、倡导平等。”
案例1《请投我一票》 • 纪录片《请给我投票》(Please Vote for Me),记录了2006年中国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
欣赏:《沙与海》片段
2、客观因素 1)客体所蕴含的理念和意义
问题:在纪录片《请投我一票》中,被拍摄对象的特 点是如何影响选题?
纪录片《请投我一票》 (Please Vote for Me,2007)在美国白银
电影节上获得了最高奖项,同时入围 200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单元的长 名单。
作为候选人的三个小孩都很可爱,性格各异,这又和背后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电视纪录片的选题分析
2020/11/26 1
电视纪录片的选题
一、题材的含义 二、影响纪录片选题的主客观因素 三、纪录片选题的一般要求﹡ (一)人文与社会类纪录片的选题 (二)自然与环境类纪录片的选题
•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是一个创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悟与思考进行艺术化表述的过程。就是要 用镜头来真实、完整、客观地反映我们的所见所闻和所经历的事物。

纪录片创作中的选题思考

纪录片创作中的选题思考

纪录片创作中的选题思考
1.选题的时代性
时代气息是一部纪录片最具有吸引力的因素之一。

对于热点事件或社会问题的报道,
尤其是对于公众关心的问题,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比如,在疫情爆发后,涌现了不少围
绕疫情的纪录片作品。

这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观众对该作品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也有利于作品的传播和推广。

选题新颖度也是一部纪录片成功的关键。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对于前所未闻
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选择一些冷门的话题,或者对传统话题进行创新性的处理,从
而呈现出新、奇、特的一面,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引发他们对话题的理解和探究。

纪录片不同于电视新闻,它更倾向于探究问题背后的真相和深层次的原因。

因此,在
选择话题时,也应考虑其可能引发的观众兴趣。

选题兴趣性高的话题,容易提高纪录片的
观看率,增加观众的接受度。

比如,围绕动物、人文、自然等受众群体广泛的题材,可以
充分展现生命的多姿多彩,吸引不少观众的关注。

4.选题的深度
总之,纪录片的选题是其走向成功的一道门槛,只有选题得当才能呈现出更为优秀的
创作。

因此,创作团队应在选题时多方面考虑,综合以上因素,才能创作出既富有时代感、又具有新颖性、兴趣性和深度的优秀作品,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

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

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纪录片作为一种具有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影像艺术形式,能够通过真实记录和展现社会现象、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给观众带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因此,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是制作一部成功的纪录片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过程,并提供一些实例,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二、选题的原则与方法1. 原则:(1)具有社会关注度:选题应与社会热点、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等相关,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关注。

(2)有独特性和独创性:选题应有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表现形式,能够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和震撼力。

(3)有深度和广度:选题应有深入挖掘的空间,能够涉及多个层面和多个维度,给观众提供全面的信息和观点。

2. 方法:(1)调研和分析:通过调研社会热点、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兴趣,分析选题的可行性和可展开性。

(2)创意和创新:根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进行头脑风暴,寻找独特的视角和表现形式,提出创新的选题方案。

(3)评估和筛选:对提出的选题方案进行评估和筛选,考虑选题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选择最具潜力和价值的选题。

三、策划的步骤与要点1. 确定纪录片的目标和主题:(1)目标:明确纪录片的宣传目标和传播目标,例如宣传社会问题、弘扬正能量、传递人文关怀等。

(2)主题:根据选题的特点和目标,确定纪录片的主题,例如人物传记、社会变迁、环境保护等。

2. 制定策划方案:(1)剧本和大纲:编写纪录片的剧本和大纲,明确纪录片的结构、内容和表现形式,为后续的拍摄和制作提供指导。

(2)拍摄计划:制定详细的拍摄计划,包括场景选择、角色安排、时间安排等,确保拍摄工作的有序进行。

(3)预算和资源:制定详细的预算和资源计划,包括资金、人力、设备等,确保筹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寻找合作伙伴和赞助商:(1)合作伙伴:寻找与选题相关的专业人士、学者、媒体机构等,与其合作,共同完成纪录片的制作和推广。

(2)赞助商:寻找与选题相关的企业、组织等,争取赞助和支持,确保纪录片的制作和推广的资金保障。

纪录片的选题方法与原则

纪录片的选题方法与原则

纪录片的选题方法与原则
纪录片的选题方法和原则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 确定主题:选择一个具体而明确的主题,这样可以更好地聚焦和组织纪录片的内容。

2. 考虑观众:了解目标观众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能够引起观众共鸣和关注的话题。

3. 独特性和新颖性:寻找那些尚未被广泛报道或深入探讨的话题,以提供新的视角和见解。

4. 社会意义和影响:选择具有社会意义和影响力的主题,能够引起人们对重要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5. 可行性:考虑拍摄的可行性,包括获取素材的难易程度、采访对象的可获得性等。

6. 故事性和情感共鸣:选择具有故事性和情感共鸣的主题,通过人物故事和情感线索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7. 多样性:涵盖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展示多元的文化、社会和个体经验。

8. 时代背景和时效性:考虑当前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选择与当下紧密相关的话题。

9. 调研和前期准备: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前期准备工作,了解相关资料和信息,确保对选题有深入的理解。

10. 灵活性和适应性: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在拍摄过程中根据新的发现和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个好的纪录片选题应该具有明确的主题、观众吸引力、独特性、社会意义、可行性,并能够通过故事性和情感共鸣来打动观众。

同时,充分的调研和前期准备也是确保选题成功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选题的新鲜性
新鲜性,就是题材具有人们所不熟悉的 ,又普遍感兴趣的有别于事物常态的性质
题材的新鲜性与观众的收视兴趣密切 相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先,从及时性上体现新鲜。如汶 川地震、暴风雪。其次,从特殊中体现新 鲜,包括特殊的人物、环境、事件等等。
附:CCTV《见证》栏目选题申报表
(四)题材的人文性
• 题材的人文性是指题材的性质应该蕴涵人类普遍 的生存价值和道德意义,应该引起人类普遍的情 感体验和审美感受。纪录片是人类的生存之镜:“ 纪录片提供的是一种关照,由关照对方而比照自 身……是一面镜子,人类现实的生存之镜,从镜子 中,我们理解人类自身的处境和状态。”
己”。《英与白》片头字幕:“1200万年前熊猫就存在了, 是属于那种独居的动物。300万年前产生了人类,那是人 们是群居的。今天熊猫依然独居,而人们……”
片名:舌尖上的中国 英文片名:A Bite of
China 导演:陈晓卿 类型:纪录片 七集
《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 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 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 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 ,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 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观众 ,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 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 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 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 的中国。
(一)人文与社会类纪录片题材的选择
• 人文与社会类的题材,是指那些同人们的 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同历史或现实有直 接关系的题材。这是纪录片涉及最多的题 材。具体说来,人文与社会类纪录片的选 题应该具备如下几方面的特性:
1、注重时代内容
记录历史是纪录片的主要功能之一。 优秀纪录片的题材:反映时代风貌,触及时 代矛盾,揭示时代本质,体现时代精神。
理论上,一切非虚构的题材都可以成为纪 录片的选题(理想的状态)。事实上,我 们只能够选择其中极其少的部分进行记录 。
关键是 能否通过视听语言驾驭题材与表现 主题?
《千年五马街》?
三、纪录片选题的一般要求
纪录片从题材形式上大致可以划分为两 类:一类是人文与社会类的题材,一类是 自然与环境类的题材。这两类题材的选择 各自有着不同的要求。
刻的都是哪些题材?这些片子的选题有何特征 ?
一、题材的含义
论及纪录片的选题,首先得弄清楚: 什么是“题材”? 题材与与素材有何区别?
(一)素材与题材
1、素材:作家、艺术家从社会生活中摄取出来的, 而未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2、题材: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体现主题思想的一 定社会、历史的事件和现象,来源于社会生活,是作 者对生活素材经过选择、集中、提炼、加工而成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二战爆发之际的纪录片多以战争 为题材,如《我们为何而战》(系列纪录片,1942—1945年,
美国,弗兰克·卡普拉)、《四万万人民》(1938年,荷兰,尤里
斯·伊文思)等,成为纪录片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关注主流群体,关注民生民情
近些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制作数量不少 ,每年都有上千部(集)。然而,在2001 四川国际纪录片电视节上,有一位美国的 纪录片专家,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感想: 很难从中国的纪录片中了解中国当今真实 的状况。
第二,较深刻的思想内容。题材的复杂性还 体现在纪录片应该具有较丰富的思想内涵 ,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现象罗列上。
案例7.1:《神鹿呀,我们的神鹿》
(六)社会变迁、社会转型与公民社会的成长
北京+10:中国行动纪录”的口号即是:“民间影像、妇女 心声、纪录行动、倡导平等。”
案例1《请投我一票》 • 纪录片《请给我投票》(Please Vote for Me),记
生于单亲家庭的许晓菲幼稚而脆弱,作为男孩 ,成成和罗雷要更早熟和社会化一点。
小胖子成成很可爱很有才,灵活的头脑和良 好的口才得益于母亲的循循善诱和训练,他的竞 选方式和理论也相对更接近于民主。成成的胜算 似乎是最高的,在家长的指导下,成成针对现任 班长雷磊打出“要当管理者而不是统治者”口号, 面对女性候选人许晓菲,则用“爱哭没自信”进行 有力反击。然而,投票前夕选情逆转。
现任班长罗雷最初拒绝家长辅选,希望同学 们“想投谁就投谁”。当罗雷首战失利后,担任警 官的父亲邀请全班同学乘坐武汉轻轨,还提供矿 泉水、大巴接送和导游等服务,于是,雷磊的支 持率再度窜升。在爸爸的指点下,罗雷在投票前 给全体师生送出意外的中秋礼物——粉红色贺卡 ,罗雷以高票竞选连任成功。不过,竞选失利的 成成并未失意太久,班主任事后选他担任班主任 助理。【奥巴马、希拉里?】
四、选题的误区
1、主题先行,急功近利 2、一窝蜂的跟风现象 3、背离真实的创作原则 4、主观臆断,不尊重被拍摄对象
欣赏:《沙与海》片段
2、客观因素
1)客体所蕴含的理念和意 义
问题:在纪录片《请投 我一票》中,被拍摄对象 的特点是如何影响选题?
纪录片《请投我一票》 (Please Vote for Me,2007)在美
国白银电影节上获得了最 高奖项,同时入围2008年 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单元 的长名单。
作为候选人的三个小孩都很可爱,性格各异 ,这又和背后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 人是纪录片永恒的主题。如《最后的山神》、《 北京故事》等节目,这些题材就具有普遍的人文
价值和人生意义。人文性的核心是人,是人对社 会的叛离与亲和。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在20世纪90 年代的崛起,恰是缘于纪录片对普通人的生存状 态、生活情感的人文关怀。
• 《幼儿园》的题记:“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是我们自
2、对纪录片本性认识不够,淡化了其记录社会的品性 。
3、个人化的东西容易操作,拍摄时的协调相对容易; 而社会化的主题费时费力,制作难度也相对较大。
• 我们鼓励民间的纪录片人创作富于个性色彩的作品,但在 题材的选择方面,更倡导对社会主流群体、主流文化的关 注。
• 纪录片应该关注民生问题。民生不仅应该是新闻报道与纪 录片直接关注的问题,也是纪录片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逻辑 起点和终点。社会的转型期的民生问题,如移民、土地、 下岗、环境等问题,这是纪录片不可忽视的重要题材。
电视纪录片的选题
电视纪录片的选题
一、题材的含义 二、影响纪录片选题的主客观因素 三、纪录片选题的一般要求﹡
(一)人文与社会类纪录片的选题 (二)自然与环境类纪录片的选题
•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是一个创作者对客 观事物的感悟与思考进行艺术化表述的 过程。就是要用镜头来真实、完整、客 观地反映我们的所见所闻和所经历的事 物。
纪录片有责任全面真实的反映和记录社会生活。然而 ,很多纪录片关注的是非主流,远不能全面展示社会生活 的全景,这种不平等的观照影响纪录片功能发挥与力量展 示。
拍摄者倾向于个人色彩的题材源于:
1、这样的题材相对容易把握。关注弱势人群、边缘文 化,容易绕过政治获得认同和共鸣;而主流的题材则不容 易把握。
(五)题材的复杂性
复杂性是指题材所提供的内容不能过于简单, 要有一定的容量,它所涉及的材料要足以支撑所 要表达的主题和相应的时间长度。纪录片题材的
第一、曲折的人物经历。主人公经历的丰富曲 折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共鸣。
案例6:《三节草》1997——“人如三节草,不知那节好”
1943年, 出生于国民党中校军官家庭的成都16岁的汉族女中 学生肖淑敏,嫁给泸沽湖摩梭人土司——32岁的喇宝成作压寨 夫人,一个城市的女子从此就不得不默默的守候在泸沽湖旁。 喇宝成拥有泸沽湖一带36个火头,48村百姓。为镇抚山民,当 时的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召喇宝成到雅安,授枪加勋。春风得意 的喇宝成在办完公务之后,欲娶一位才貌双全的汉族女子为他 打理山寨。见到肖淑明大为倾心,而肖淑明对身着黄呢军服的 喇宝成也爱慕有加。于是喜结良缘,被传为佳话。婚后三天, 肖淑明随喇宝成离开雅安,翻山越岭两个月来到泸沽湖。这一 去就是54年。
夫)
二、影响纪录片选题的主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
1、主体的思想深度和对客体把握的程度 张以庆《英和白》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熊
猫的吃、拉、娱乐、生理需求等,体现了一种人与动物的 和谐生存,同时也揭示了“孤独”的心理状态。 2、观众的审美期待和欣赏趣味 《沙与海》中对沙漠与海洋两种风光与性格的审美期待。
陈为军的纪录片《请投我一票》,制作成本
不到五万人民币,在海内外上映时却引发诸多反 响。《华盛顿邮报》评称:“关于一群八岁大孩子 的,令人如坐针毡的政治戏剧。” 新加坡的《联合 早报》以《提前看看50年后的中国:武汉小学选 班长 竞选人犹如老练政客》为题予以报道。台湾
公视也予以播放与讨论。
2)被拍摄对象的镜头可操作性
冯艳比“秉爱”小一岁,在日本京都大学经 济学博士。1993年,在山形电影节上被小川绅 介纪录片所吸引。1994年,她拿起摄影机去拍 日本贫民窟。1995年进入三峡库区,1997年完 成以此为题的第一部长片《长江之梦》。2002
年,冯艳再次回到长江边上她拍摄过的村庄,
那些人物和生活的变化深深触动了她,这一次
录了2006年中国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二年级三班的 一次班长民主选举——班长直选。这群戴着红领巾 的、8岁的小学生,并不了解民主和投票等名词, 对于班长的职位诠释仅为:“班长就有权力,让他 站着、他就得站着,让他坐下、他就得坐下。”
案例2 《秉爱》
• “秉爱”是三峡库区一个普通农妇 的名字,全名张秉爱,也是村 里为数不多的“钉子户”。二十多 年前,张秉爱由父母做主从高 山上嫁到了相对富裕的江边, 工分从几毛钱陡涨到几元钱。 第一期移民的时候,张家被允 许就地后靠,但6年过去,村里 一直没有分给她建房的土地; 现在,大坝就要截流,第二期 移民也已搬迁完毕,一片废墟 中,只有张家的小屋,还孤零 零地执拗地矗立着。
(二)素材与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