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十七章 韩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七讲 新闻法)【圣才出品】

第七讲新闻法一、概念题1.新闻法规[复旦大学2013年研]答:新闻法规是以立法形式通过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的规定、规则,是国家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
它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从而在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鼓励新闻媒体满足公众需要,促进国家发展。
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①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②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即判例法,而没有成文的《新闻法》;③有些国家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的专用法律条款中。
2.新闻纪律[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答:新闻纪律是新闻媒介的控制者(政党、组织、财团等)为维护所属新闻媒介的性质、工作秩序,实现预期的传播目的而制定的工作制度和行为准则。
主要内容包括:履行自己的职责,执行有关的决议和命令,遵守特定的规章制度,保守规定范围内的秘密等。
宣传纪律有三个明显的特征:①强制性,对所辖从业人员有着普遍的组织约束力;②阶级性,具体体现新闻媒介所从属的阶级的利益、意志和追求;③随动性,即随着传播目的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增删和调整。
3.新闻法治[人大2009年研]答:新闻法治是争取民主与自由的产物,同时又是促进民主与自由、实行正当新闻自由的强制性规范。
把新闻活动纳入一定的法理体系,即纳入法的正义与公平,构成新闻法治的理念。
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制定专门的新闻法(又称成文法),另一种是在宪法、刑法、民法、保密法、著作权法、判例法等法律中含有适用于新闻出版的法律条款(又称条文法),对媒介行为进行必要的保障和限制。
新闻活动的法治,既是新闻自由的重要保障,也是新闻控制的主要手段。
4.隐私权[南开大学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清华大学2007、2005年研;南开大学2006年研]答: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
陈力丹-外新史会议发言PPT

大洋洲除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的国家,例如巴新、 斐济、汤加、萨摩亚等,都没有触及过。
第一编 世界新闻传播史 概述 (1万字)
一、现代新闻传播活动 出现之前的信息传播
二、现代新闻传播业得 以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 互依存的条件
三、现代报刊遍及全球 的三个环节
四、新闻传播业从欧洲 传播到各洲的过程
五、西方报刊发展的三 个历史阶段
六、传媒形态的历史发 展过程
七、为什么要学习新闻 传播史
第二十一章 肯 尼亚新闻传播史 (5千字)
第七编 大洋洲板 块
第二十二章 澳 大利亚新闻传播 史(5千字)
第二十三章 新 西兰新闻传播史 (4千字)
现在人大新闻学院根据学校的要求,新闻传播学的 史论课程,一律减少到每门课每周2课时,一学期不 算复习总计约30课时。外新史课程当然也不例外。 所以,如何在有限的讲课时间内安排讲课内容,成 为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因而,除了概述和英、美作为重点外,需要教师总 结出其他国家新闻传播业特点的几句话,以及该国 现在的代表性传媒(两个),其他可以忽略,学生 需要的时候能够知道到哪儿查找即可;课堂教学还 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查找材料、向同 学播报等等。
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摸索。
征集研究世界各国新闻传播史论文的合作者
2014年《新闻界》9期 18. 《匈牙利民族新闻传播业的曲折历程》(与方惠合作),将发
表在《新闻界》2014年11期
各国的语言不同,特别是非英语国家的材料很难寻 找,即使有一些材料,不同外语之间的转换是很大 的障碍,好在谷歌有几十种语言的翻译功能。
另外,还需要作者从非新闻传播的史籍中找寻与新 闻传播相关的材料,在对具体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政治熟悉的情况下写作该国的新闻传播专门史,工 作繁琐且没有激励机制的保障,全凭对事业的忠诚。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笔记

第三章外国新闻传播业的产生一、古代新闻传播1、古代新闻传播的三个阶段⑴新闻传播业的四个特点:①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②有采集新闻与传播新闻的手段③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才④面向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新闻传播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⑵外国新闻传播业史的前新闻传播业时期,即外国新闻传播业史的古代新闻传播时期。
⑶古代新闻的三个阶段:原始新闻传播、手写新闻传播、印刷新闻传播。
2、原始新闻传播原始新闻传播是指人类早期使用各种原始的、简单的生理手段来进行传播的活动。
包括口头传播、标记传播、声光传播、图式传播。
⑴口头传播:语言是人类与动物的分界线之一。
语言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古希腊马拉松报捷菲迪皮茨)⑵标记传播:借用一定的物品或记号来传播信息的传播活动。
(结绳记事、实物借代、珠贝传令)⑶声光传播:借助声音或者光波为信号传递信息,传播距离远,排列组合变化较多,可以表达更复杂的意思。
(敲击响器、吹奏号角、点燃烽火、挥动旗幡。
褒姒烽火戏诸侯)⑷图式传播: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画来表达意思,传递信息。
图式传播孕育着文字,是原始新闻传播的高级形态。
3、手写新闻传播⑴手写新闻传播的出现:文字出现于奴隶社会初期。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文字与书写工具出现之后,人类传播就增加了新的传播方式:手写新闻传播。
(古埃及纸草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用骨棒、芦杆在泥板上刻字为楔形文字;古印度人书写在石、陶、象牙、树叶上,为印章文字。
欧亚羊皮纸,蔡伦造纸术)⑵两种手抄新闻①官方公报《每日纪闻》:古罗马时代,公元前59年尤里乌斯.凯撒当选执政官后,将元老院议事记录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涂有石膏的木板上,并手抄多份,在罗马帝国的军队和重要城市公示。
后来屋大维将布告牌发展为手抄官报。
内容:帝国政治新闻、战争消息、元老院议事、司法案件、名人言论、宗教记事。
目的:凯撒通过将上层会议内容公之于众来争取舆论支持,扩大自己的影响。
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读后感

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读后感这本书是由我国著名新闻学家陈力丹教授主编的。
在序言中,他首先强调要全面地掌握世界新闻传播史,认真阅读有关这方面的论文与专著是非常必要的。
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认识到没有通才作为支撑,也难以谈及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因而本书的特点之一,即各章都涉及几位知名人士或者数十位同仁。
不过,当时对这些资料都只能用卡片式的笔记抄录,所花费的精力、时间自然不少。
但其实际意义却是很大的,至今还可给予启发和借鉴。
《世界新闻传播史》共分10章:古代的印刷术与造纸术;近代报刊的出现;政党报刊与机关报;无线电广播;电影与音乐艺术;广告业的诞生;广播和电视的崛起;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的媒体与社会变迁;战争与宣传。
其中第3-5章,写得较好,基本上属于新闻理论探讨性质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前两章写得最好,而且也很集中。
第4-6章介绍得比较简单,偏重于某种类型或样态的研究。
第7-9章则是为具体报道所需设立的内容,对于相应的专门研究并未涉及多少。
读完此书后,心里很感慨。
作者在谈到其中的原因时说,除了前述的客观条件外,更主要的是参考了西方一流学者如伯恩斯坦等的专著。
事实确实如此,《世界新闻传播史》尽管已经引用了许多资料,并进行了概括提炼,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的修订和补充。
它们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料方面,如内容阐释欠缺。
2.章节安排上,如各章独立成篇,互不联系,易造成一盘散沙的局面。
如果作者把那些相互交错、相互补充的部分加以整合,就会形成彼此呼应,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系统。
作者的《世界新闻传播史》曾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奖。
不久前,又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因此,这本书虽然在选择资料上比较慎重,也有助于分析综合。
但在科学性和权威性上尚嫌差距。
例如,它有不少与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背道而驰的地方,这就值得商榷了。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不仅新闻报道范围将越来越宽,而且新闻报道的风格也将逐步走向多元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陈力丹《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详解第一章 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圣才出品】

第一章 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现代新闻传播活动出现之前的信息传播(1)大约10万年前,人类产生了语言,从此人类能够通过各种音节的组合,表达较为复杂、抽象的意思。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一次信息革命的标志。
(2)公元前3500多年,地中海东岸腓尼基一带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腓尼基文字。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标志,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3)文字虽然保留了语言信息,但是手抄传递的信息无论如何形不成规模,而且手抄的文字一定程度上又变成了一种很容易禁锢的信息。
于是,印刷术的发明通常被视为信息传 现代新闻传播活动出现之前的信息传播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 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的过程 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 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 “商业报刊时期” 广播电视媒介的高速发展新闻媒介的发展网络传播——“信息社会”的未来研究世界新闻传播史的意义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播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4)古登堡发明欧式印刷术不久,恰好遇上15世纪末的世界地理大发现,于是伴随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商人向全球的扩张,印刷术和最初简单的新闻公报式的新闻纸传到了全世界。
欧式印刷术为现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二、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1.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1)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2)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
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3)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4)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5)文艺复兴后,文化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下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从而为规模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三章 英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三章 英国新闻传播史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 一、英国早期的现代新闻刊物 1.第一架欧式印刷机 1476年,英国有了第一架欧式印刷机,所印内容主要是宗教、文学性质的,社会对新闻的需求尚没有达到需要利用印刷媒介的地步。
为了引起印刷业的竞争,国王理查三世(1483—1485)于1484年发布了一项鼓励外国人在英国经营印刷业的诏令。
2.出版业管制措施从1528年起,历任国王对出版业实行了一系列管制措施,主要包括两项:(1)建立皇家出版特许制,最早起于1530年。
在这一制度的基础上,于1557年建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这是最早的官方控制的出版同业公会,出版成为一种特权行业。
英国早期的现代新闻刊物从英国大革命到 禁令取消“光荣革命”时期 党派报刊 的报刊和新闻理论 《论出版自由》 专制性质的新闻政策 大革命至1688年“光荣革命” 1688—1855年:英国新闻政策的渐变与报刊业缓慢而持续的发展 1855年至20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新闻理论与报刊大众化的趋势,通讯社的诞生 19世纪末至20世纪,英国报团的形成和发展英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报业的转折,多数报纸迁出舰队街 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英国新闻传播史(2)建立皇家出版法庭(即星室法庭),最早起于1570年。
严厉惩罚各种印刷品对政府的批评。
当英国出现现代新闻媒介的雏形时,便处于这种严格的出版管制之下。
3.印刷新闻书1605年,出版商伯特(N.Better)作为特许的皇家出版公司成员,出版了可能是英国最早的印刷新闻书《约克郡谋杀案》,他同时亦是荷兰新闻书刊的贩卖人。
4.英文“News”出现1622年5月23日,英国出版商鲍尔尼(N.Bourne)和阿切尔(T.Archer)经国王特许,首次将荷兰或德国的新闻刊物翻译成英文,出版定期的来自意大利、德国、匈牙利、波希米亚宫廷、法国和低地各国的新闻的周刊,英文“News”一词首次出现在刊名上。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七章 俄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七章 俄国新闻传播史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18~19世纪中叶,俄国早期的现代报刊由于俄国长期处于高度集权统治下,俄国没有从民间新闻纸转向官方报刊的发展过程,而是形成了由官办到非官办的发展过程。
(1)1702年12月,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出版一份印刷报纸,于是便开始了俄国的现代新闻史。
1703年1月2日,该报以《莫斯科王国和邻国发生的值得知道和记载的军事和其他事件新闻》为报名出版。
1719年该报改名《圣彼得堡新闻》,简称《新闻报》。
该报主要读者是政府官员,始终是沙皇政府的官报。
最初,报纸出版不定期,1815年起变成日报,是为俄国最早的日报,1917年停刊。
(2)俄国最早的杂志是官办的,即1728年俄国科学院接管《新闻报》后出版的《新 18~19世纪中叶,俄国早期的现代报刊19世纪中叶至1917年,在“放宽—收紧”政策中顽强发展的俄国新闻传播业 1917—1925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苏联新闻传播业初期的发展(1925—1940) 1925—1991年: 二战时期的苏联新闻传播业(1941—1945) 苏联新闻传播业的发展 战后新闻事业恢复和发展时期(1946—1986) 苏联的新闻改革时期(1986—1991) 初期的变化“8·19”事件后俄罗斯 传媒业的集中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传媒所有制的结构特点俄罗斯联邦新闻传播业的现状俄国新闻传播史闻报每月注释》。
俄国人写的第一篇新闻学论文,是18世纪中叶主编该报的M.B.罗蒙诺索夫写的《论新闻业者的责任》。
(3)1756年,俄国的第一张非官方报纸《莫斯科新闻》由莫斯科大学创办,全国发行,每周发行两次,初期偏重于传播科学知识和介绍西方思想观念。
(4)18世纪中期,俄国出现了一系列讽刺杂志,但影响微小。
18世纪末,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为维护统治,开始对民办报刊实行压制,传播民主主义思想的报刊全部被查封。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意大利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六章意大利新闻传播史一、名词解释1.意大利《晚邮报》答:意大利《晚邮报》是意大利发行量最大的意大利文对开报纸。
1876年3月在米兰创刊。
1925年后几乎成为法西斯政权的机关报。
1945年一度停刊。
同年4月26日改名《新邮报》出版,5月更名《消息报》。
1946年5月称《新晚邮报》,1959年改用现名,从1974年起为里佐利财团所有。
该报编辑方针以独立著称,国际新闻较详尽准确,日发行量62万份(1990),另有海外航空版向国外发行。
2.安莎通讯社[华中师大2013年研]、安莎社[北大2006年研]答:安莎通讯社(Agenzia Nazionale Stampa Associata),全名为意大利全国报业联合社,为50多家报社组成的股份公司,是意大利最大的通讯社,也是世界性通讯社之一。
总社在罗马,前身是法西斯统治时期的斯蒂芬通讯社。
1945年1月13日由意大利12家日报联合创办。
安莎社同政府关系密切,经济上接受政府资助。
根据规定,它有责任报道政府机关和议会的活动情况,并向驻外使馆提供新闻;而政府则负责在国外推销和分发它的国际新闻稿,并向它提供可报道的新闻。
安莎社的新闻业务有两个特点:一是政治报道强调客观、公正、独立,对重大事件不作评论;二是注重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尤其注重对拉美地区的报道。
3.菲尼维斯公司答:菲尼维斯公司是意大利目前最大的私营广播电视公司。
1980年11月,米兰富商贝卢斯科尼兼并多个地方电视台组成“电视五频道”,面向全国播出,以后又收购电视四网和意大利电视一台,三个电视台组成菲尼维斯公司。
形成与意大利广播公司平起平坐的竞争实力。
目前和意大利广播公司垄断了意大利90%左右的电视市场。
二、简答题1.墨索里尼出任首相后,对新闻界采取了哪几方面的措施?答:墨索里尼出任首相后,对新闻界采取了以下方面的措施:(1)实行一区一报制墨索里尼认为,全国报纸太多,不便实行统一管制。
于是颁布《新闻法》,规定各地报纸合并,一个地区只准许一家报纸发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报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传媒的社会责任。该报为周三刊,每期 4 版。读者包括市民、知识
界和王朝内的外国人。
1899 年 12 月,徐被朝廷中人排挤出国,报纸停刊。为了纪念这份报纸,1957 年,韩
国新闻界将该报的创刊日 4 月 7 日确定为“新闻日”。
(5)《每日新闻》
2 / 2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 / 2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台,1933 年出现单频道的韩语广播。1945 年日本投降时,朝鲜半岛有 21 个广播电台,广 播能力 50 千瓦。
三、控制和反控制中成长的大韩民国新闻传播业 战后韩国报业的发展,初期受到朝鲜战争的影响,随后长期受到东西方“冷战”的政治 影响,发展是曲折的。 1.李承晚时期(1948—1960 年) (1)首任总统李承晚当政时期爆发朝鲜战争,他继续实行出版许可制度,对报刊采取 高度集权控制。李承晚继承了朝鲜王朝和日本统治者的专制主义传统。 (2)李承晚时期开始允许出现民营广播电台。1954 年出现首家宗教广播电台,1956 年出现首家商业电视台,1959 年出现首家商业广播电台。 (3)在 1960 年的“4.19 舆论革命”中,李承晚倒台。一家宗教广播电台—基督教广 播公司(CBS)夜以继日地传播《美国之音》的声音,对运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朴正熙时期(1961—1979 年) (1)李承晚倒台后,新的民主党政府废除了 88 号法令,实行完全的新闻出版自由。 一时间报纸的创办又变得极为容易,新闻敲诈和制造假新闻盛行。 (2)1961 年 5 月 16 日,朴正熙发动政变夺得政权。他当政时期,共宣布过 15 次“戒 严”和“紧急状态”。朴正熙时期可以分为 1963—1972 年、1972—1979 年两个时期。 ①1963—1972 年 前一时期,政府着重发展经济的政策是比较积极的,新闻政策相对宽松。起初,他允许 报纸对议会政治所有评论,但不允许报纸批评他的经济政策、军事独裁当局和他本人。 ②1972—1979 年 后一时期,朴正熙建立了垄断性的“维新体制”,以确保其独裁地位和终身统治。“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 新
全斗焕时期(1979—1987 年)
闻 1987年《6.29宣言》:韩国新闻政策的转折点
传 播
韩国新闻政策的演变脉络
史
报纸
韩国新闻传播业的格局 广播电视
通讯社
公民新闻网
【重点难点归纳】 在692年,新罗国出现“寄别报”,这是一种类似新闻书信的手抄件。韩国有世界上现 存最古老的雕版印刷品原件。1392年,朝鲜国官方出版过朝鲜历史上最早的古代官报《朝 报》(类似中国的邸报)。 一、朝鲜国现代新闻业的萌芽 由于日本和西方国家的威胁逼迫,朝鲜被迫打开国门,从“隐士之国”走向文明开化。 1910 年 8 月 22 日,日本强迫大韩国签订“合邦条约”,大韩国灭亡,被并入日本。1945 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朝鲜半岛形成南部的大韩民国和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的现代新闻业是在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背景下诞生的,同时,日本灭绝民族文化的殖 民统治,使得朝鲜民族现代新闻业的继续发展遭受到灭顶之灾。
1898 年 4 月 9 日,大韩国第一份日报《每日新闻》创刊,后来的大韩民国首任总统李 承晚,当时 23 岁,为该报主笔,社长梁弘默。该报的前身是学生会的周刊《协成会会报》。
《每日新闻》每期 4 版,完全采用彦文,主张改革维新。但是该报存在时间较短,同 年 10 月 8 日停刊。
(6)在《独立新闻》、《每日新闻》的带动下,大韩国的民族报刊进入了创办高峰。《帝 国新闻》、《皇城新闻》、《万岁报》、《庆南日报》等都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报纸。一些外国人创 办的报纸也推动了大韩国的舆论变革。
二、日本统治时期顽强斗争的朝鲜民族新闻业 1.报刊 (1)日本灭亡李氏大韩国以后,其文化政策是最终摧毁朝鲜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报刊。 因而,除了日本驻韩总督的机关报《每日新闻》外,禁止任何彦文报刊。 (2)1919 年 3 月 1 日,朝鲜国爆发了三·一独立运动。原《帝国新闻》社长李钟一等 39 人发起起草《独立宣言书》,并与李钟麟、尹益善秘密出版报纸《朝鲜独立新闻》。日本 殖民当局残酷镇压了运动,事后,日方被迫采取了一些怀柔政策,略微放宽了新闻政策,给 三家民营彦文日报发出了执照。 (3)朝鲜民族报纸在自身的建设和对日斗争方面都作出了努力。1921 年,《东亚日报》 首次引进轮转印刷机,组织了报业俱乐部“无名会”。 (4)从 1940 年起,日本殖民当局以纸张统制为由,将所有彦文朝鲜报纸尽行废止, 每条道只允许办一种日文报纸;在学校和政府机构,所有的人都必须讲日语;要求朝鲜人采 用日本姓名模式取名。1940 年至 1945 年日本投降,朝鲜民族的新闻传播陷入沉寂状态。 2.广播电台 在日本统治期间,广播电台完全是日本殖民当局的喉舌。1927 年朝鲜建立无线广播电
1 / 20
圣才电子书
(1)《朝鲜申报》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在朝鲜最早出现的现代报纸是一群日本商人于 1881 年 12 月在釜山创办的《朝鲜申报》,
印刷设备是从日本引进的。但这张日文报纸主要服务于日商的信息需求。
(2)《汉城旬报》
第一家朝鲜人创办的现代报纸是《汉城旬报》。1883 年 10 月 31 日,李氏王朝统理衙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七章 韩国新闻传播史
1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朝鲜国现代新闻业的萌芽
日本统治时期顽强斗争的朝鲜民族新闻业
李承晚时期(1948—1960 年)
韩 控制和反控制中成长的大韩民国新闻传播业 朴正熙时期(1961—1979 年)
门下属的博文局创办《汉城旬报》,其性质与中国清末官报类似,它是由王朝官方出版的现
代性质的报纸。
它主要翻译来自外国报纸的消息,编辑谨慎,言论平和,是一份官员必订、供知识分子
阅读的报纸。1884 年 12 月 4 日,在甲申政变中,《汉城旬报》的设施被烧毁。
(3)《汉城周报》
1886 年 1 月 25 日,博文局再创办《汉城周报》,该报有 14 名编辑,汉文与彦文混用。
这是朝鲜报纸采用本民族文字的起点。该报每期 18 页,内容以时政新闻为主。
国内新闻仍然带有类似中国邸报的性质;国外新闻多抄自上海的报纸,是现代报纸的模
式。该报接受广告,可以订阅,但是价格很高。1888 年,《汉城周报》由于经济困难而停
办。
(4)《独立新闻》
1896 年 4 月 7 日,朝鲜旅美博士徐载弼了创办了朝鲜最早的民办报纸《独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