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我的祖国》欣赏教案

六年级音乐《我的祖国》欣赏教案
六年级音乐《我的祖国》欣赏教案

六年级音乐《我的祖国》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品的出处、词曲作者、原唱,感受作品表达的主题,分辨

作品的曲式,让学生通过听辨知道哪些音乐要素刻画表现出了作

品的音乐形象。

2、过程与方法:简要地分析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和演唱形式。a、b两部分的

对比。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感受志愿军战士

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分辨作品的乐段及通过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表现作品主题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感受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

精神。

教学难点:分辨作品的乐段及通过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表现作品主题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下载音乐、视频资料。

教材分析:歌曲《我的祖国》是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期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上甘岭》的插曲。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优美抒情,第二乐段壮丽宏伟,是一

首明朗的颂歌。“美丽的祖国”“英雄的祖国”“强大的祖国”从各个侧面歌颂

了祖国,“辽阔的土地”“古老的土地”“温暖的土地“则从地域、历史、现实

三个视角歌颂了祖国,言简意赅,实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歌曲音域较宽,气

势宏伟,虽然不是一首儿童歌曲,但学生完全可以理解,甚至还可以学唱其

中的一些片断,因此将它作为欣赏曲目是很合适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师生问好,播放1--- 8幻灯片,导入新课。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们会想到什么?生:祖国。

师: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将欣赏一首传唱了半个世纪的老歌,也是一部电影插曲、歌曲名叫《我的祖国》。揭示课题《我的祖国》。出示第9张幻灯片。

二、欣赏《我的祖国》。

(一)、初赏,了解作品。

播放第13张幻灯片上的问题引领,初赏作品。

播放歌曲《我的祖国》。教师适时的点击第10---12张幻灯片,分别呈现三段歌词及画面。

师:歌曲好听吗?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首歌曲?包括:词作者?曲作者?原唱?电影名?时代背景?(教师找学生回答,知道多少说多少,适时播放幻灯片,加强补充介绍。)

词作者------乔羽(播放第13张幻灯片的链接至第14张幻灯片)

曲作者------刘炽(播放第13张幻灯片的链接至第15张幻灯片)

歌曲背景------ (播放第13张幻灯片的链接至第16张幻灯片)

师:播放第17张幻灯片,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原电影的画面?

提问:(出示第18张幻灯片上的问题,实施问题引领)

(播放电影片段,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

教师找学生回答上面的提问。

小结: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支援朝鲜人民打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电影《上甘岭》的插曲。当时我志愿军战士与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战斗,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反攻,坚守着阵地,缺水、断粮、忍着伤痛,在女卫生员的带领下,唱起了这首优美的《我的祖国》。

(二)、完整欣赏作品。

出示第19张幻灯片,欣赏时思考一下问题:(出示整首歌谱,播放整首音乐。)

1、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从音乐角度听辨可以分为a 、b两个乐段)

2、歌曲的歌词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从歌词的角度思考:爱祖国、爱家乡的热爱之情;赞美祖国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三)、分段细赏作品。

1、细赏a乐段,播放A段音乐。

(1)、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速度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情绪:亲切优美、婉转流畅。速度:稍慢)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歌曲一开始我们就听到了女声那特有的柔和甜美的音色、用领唱的形式演唱出歌曲的主旋律,旋律线条波浪进行,歌曲带有浓郁民族特色,从头至尾稍慢的速度和中强的力度,给人一种平稳的感觉,让我们产生了优美流畅抒情的感觉,这就把战士们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充分的表达出来了。

(3)、轻声哼唱A段旋律和歌词

学生学唱歌曲A段旋律及歌词,进一步体会第一乐段的情绪、速度和力度。

2、细赏b乐段,播放B段音乐。

(1)、和a乐段相比音乐的情绪、速度、有没有变化?如果有,是怎样的?(情绪:宽广壮丽、气势磅礴。速度:稍快。)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种稍快并变化的速度变化,从中强到渐强到很强的力度变化,把气势磅礴的情绪渲染出来,使我们产生了激情澎湃的感觉,也把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保卫和平的决心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3)、轻声哼唱B段旋律和歌词

学生学唱歌曲A段旋律及歌词,进一步体会第二乐段的情绪、速度和力度。

(4)、教师引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注意情绪、速度、力度的变化。

(5)、教师小结:出示第19张幻灯片,进行小结。

三、拓展、升华。

同学们,能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吗?(在时间允许时,学生演唱整首歌曲,注意情绪、速度、力度的变化。)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歌曲《我的祖国》,这是乔羽和刘炽两位老艺术家合作创作的一首热爱祖国赞美祖国的经典音乐作品,它成为了一首流传全国的、经久不衰的、深受全国人民喜爱和演唱的歌曲。在建国将近60多年的今天,我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祖国不再是残垣断壁,我的祖国不再是饥寒交迫,我的祖国不再是伤痕累累,我的祖国更不再是任人宰割……但是同学们不要忘记,我我们现在这美好的生活是革命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出示第20张幻灯片,让学生齐读)

音乐欣赏课教案

音乐欣赏课教案 学校莱西市成人中专授课年级一年级教师姓名刘奎华

莱西市成人中专刘奎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叫刘奎华,是成人中专的一名音乐教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职业学校《音乐欣赏》教材中第五单元中国曲艺音乐的欣赏曲目《重整河山待后生》。 根据大纲的要求,我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把“突出审美,深化歌曲主题”这根主线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无论从课的外部模式还是内容结构都力求能体现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教材分析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由吴宇红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欣赏》教材中第五单元中国曲艺音乐的内容,是大纲规定的重点欣赏曲目;曲艺音乐——京韵大鼓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该曲运用京韵大鼓的基本唱腔创作而成,具有浓郁的京韵大鼓韵味。歌曲旋律跌宕起伏、情绪激昂,表现了旧中国劳苦大众在日寇铁蹄下不屈不挠、不甘沦落的民族精神,欣赏该曲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品的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生动鲜明,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欣赏技能。 本课应训练的基本能力: 1、通过学唱名句的主旋律,提高学生的识谱试唱能力。 2、让学生为歌曲设计速度、力度和情绪的表现,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又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对民歌、歌剧、戏曲的学习,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曲艺音乐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2、知识目标 3、能力目标

高中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所展示的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和韵 味。 2、通过鉴赏、探究、讨论,能归纳出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3、在感受、体验音乐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的情感,鼓励学生从人文的角度和视野进一步研究、感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和韵味。 教学难点: 根据调式、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的特点去体验、去归纳各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 参考教材: 湘版高一年级《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以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这四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为代表,以“音乐美”为主线,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歌曲入手,一开始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学习的欲望,进而让学生放松身心体验音乐,不知不觉关注音乐,开动脑筋探究音乐,由表及里认知音乐,开开心心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美的音乐让人沉醉,音乐的美有六个基本范畴。还记得施光南的《祝酒歌》那动人的旋律吗?(师范唱)它属于什么类型的美? 【生】欢乐美 【师】这首歌融合了几个民族的风格各异的音调,我们能不能从歌中听出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乐句? 【生】......

【师】一切皆有可能。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会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感兴趣。 二、新授 (一)体验音乐的情感美,欣赏舞蹈的律动美(多媒体播放剪辑的歌舞片段)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片段,观赏蒙古族筷子舞、 《毛主席的光辉》片段,观赏藏族踢踏舞、 《掀起你的盖头来》片段,观赏维吾尔族“赛乃姆”、 《阿里郎》片段,观赏朝鲜族长鼓舞。 【教师提示】像看文艺节目一样放松身心,静心享受音乐。 【学生】凝神观看,安静聆听,自由想像。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带任何思想负担地静心聆听,享受音乐。感受“音乐美” (二)感受乐器的音色美,体会音乐的特色美(多媒体展示乐器图片及文字介绍,播放音乐) 1、认识蒙古族马头琴,听马头琴主奏的蒙古民歌《森吉德玛》 2、认识朝鲜族伽倻琴,听伽倻琴合奏的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 3、认识维吾尔族手鼓,听带有手鼓伴奏的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教师提示】注意看教材上的文字介绍,注意听这三首乐曲的旋律、节奏、节拍、情绪;提问:《森吉德玛》是蒙古族的长调还是短调,《纺织谣》是几拍子?《牡丹汗》的手鼓伴奏是什么节奏?请把答案写在纸上。(教师在教室内巡回指导) 【学生】聆听、比较、动笔总结:《森吉德玛》属蒙古族短调歌曲,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较窄,字多腔少,具有叙事性特征,旋律抒情、流畅、略带伤感;《纺织谣》为四三拍子,节奏富有动感,旋律清新、明朗,情绪轻松、安静;《牡丹汗》旋律明朗、奔放,情绪饱满, 手鼓伴奏节奏为:咚·哒咚哒|咚哒哒咚哒‖ 【教师小结】(课件展示)音乐作品中的特色体现在细节上,而这些细节就是风格,就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并主动去比较音乐的不同风格特点。发现“音乐美”(三)认识民族文化美,理解音乐风格美(课件分类展示编号的图片: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服装;摔跤、赛马、弦子舞、“顶礼膜拜”场面;青稞酒、酥油茶、哈密瓜等食物;天山、天池、布达拉宫等景物) 【教师】音乐民族风格特点的形成与民族的生活环境、民族风俗、民族性格密不可分(课

小学音乐《我的祖国》教案1

《我的祖国》 指导思想: 本单元选择了一组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歌曲。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歌唱祖国、歌颂友谊。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设计理念: “爱祖国”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从《我的祖国》中感受祖国的壮丽与美好;再让学生通过了解电影《上甘岭》的创作背景,来体验这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内容: 聆听欣赏《我的祖国》。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等设备。 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作品表达的主题;懂得独唱与合唱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体验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逐步加深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感受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在于欣赏《我的祖国》并熟记旋律,简要分析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A、B两段的对比。教学难点: 分辨作品的乐段及通过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表现作品主题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有看伦敦奥运会吗? 师:当我国的奥运健儿拿到了金牌,在颁奖仪式上升国旗奏国歌,同学们看到此场景, 内心是怎样的心情? 师:说明我们同学也一样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但是热爱祖国不是抽

象的,而是具体的。在音乐课上,我们主要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三、授新课 师: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怎样的画面? 师:现在我们就来共同聆听《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看看它是怎样描绘的。(播放视频——歌曲《我的祖国》) 师:我要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出示课件)《我的祖国》是故事片《上甘岭》的插曲,作于1955年。影片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战胜敌人的故事。 师:提到了上甘岭战斗,它是源于“抗美援朝”的历史事件。 (出示课件“抗美援朝”)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 师:(出示课件)这首歌是影片中战士忍受饥渴、克服困难,坚守在坑道里,怀念祖国、思念家乡时演唱的歌曲。电影插曲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这是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它深刻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和保家卫国、保卫和平的坚强信念。 师:刚才所听的歌曲可以分几部分? 师:两部分的情绪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师:第一部分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二部分为什么和第一部分有所不同? 师:(出示课件)第一部分是在赞美祖国的秀美江山,充满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第二部分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的自豪感。 师:听A乐段歌曲思考问题: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生:优美抒情婉转流畅。 师:聆听B乐段思考问题:和A乐段相比音乐的情绪有没有变化?如果有,是怎样的?生:充满激情的、气势磅礴的…… 师:此歌曲中的合唱起什么作用? 师:因为B乐段的混声合唱,女高音绚丽的富有穿透力的、女中音柔和甜美的、男高音高亢的明亮的、男低音低沉浑厚的,四种不同的音色分别演唱四个声部不同的旋律——这种多声部旋律形成的和声织体,它的音响效果是立体的重叠交织在一起同时呈现给听众的,音响上给人一种庞大恢宏的感觉——厚重感,再加上宽广的节奏、跌宕起伏的旋律的行进,把气势磅礴的情绪渲染出来,使我们产生了激情澎湃的感觉,也把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保卫和平的决心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四、结束部分 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歌曲《我的祖国》这首热爱祖国赞美祖国的经典音乐作品。在建国将近60年的今天,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祖国不再是残垣断壁,不再是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授课年级: 高中一年级 课时: 一课时 主讲: 丁强 一、课题:音乐与影视 内容:1、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2、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 3、电影《悍牛与牧童》配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三首影视乐曲的听赏自己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自己在教师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乐曲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引导 难点:《MongDong》现代派音乐风格的认识把握及对该曲欣赏兴趣的调动。 四、教学准备 VCD机、投影机及相关VCD片投影材料,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VCD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问题:该段音乐的风格特点,对电视画面起什么作用。 (导入语:在大家记忆中除《西游记》音乐外肯定还会有许多令同学们难忘的影视音乐,不信听我唱上一段我幼时观看过的一部电影中的乐曲片段,音乐虽不优美,但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刻骨铭心:引出所听音乐“鬼子进村音乐”) (二)《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片段欣赏 1、投影:该片剧情介绍 2、VCD播放该片段 问题:(1)听后的感受 (2)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分析音乐表现手段:配器、铜管乐恢宏的气势、强力度、进行曲风格) 3、比较欣赏:《樱花》与鬼子进村音乐的联系,认识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问题:该段音乐换成日本民歌来表现刻画日本鬼子的形象效果会怎样,你们熟悉的日本民歌有哪些,请唱唱,试试,想想。 (樱花是一首抒情的日本民歌,表现日本人民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日本的音乐文化是美的,而日本的侵略行径是丑恶的。语言设计:音乐其奇妙,同一音乐材料通过变换表现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音乐更加奇妙,你们听听便会知道它的奇妙之处)

五年级欣赏曲目

五年级欣赏曲目 一、《晨景》管弦乐【挪威】格里格曲 这个旋律先由长笛主奏,紧接着双簧管与之相呼应,在音乐描绘红日东升、金光四射的意境时,是用小提琴奏出的。(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二、《渔舟唱晚》古筝独奏 描绘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三、男低音独唱《嘎达梅林》蒙古族民歌两个乐句 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三次,第二次快,表现了高大的英雄形象。 四、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1---3部分一般,第四部分激烈,第五部分悲伤,第六、七部分悲伤。 五、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第一部分热烈、明快第二部分喜悦、舒展(笛子) 第三部分欢快、轻快(笛子、云锣)第四部分热烈、快速(锣鼓) 六、器乐曲《打猪草》黄梅戏曲调对歌化解矛盾,描绘了农村生活画面。 七、萨克斯独奏《回家》【美】凯丽金曲匆匆回家的游子在归途中 八、管弦乐《可爱的家》【英】比肖普曲 主旋律两遍第一遍中提琴主奏第二遍钢片琴、弦乐演奏 九、小提琴独奏《思乡曲》马思聪曲内蒙古忧伤怀念 旋律波浪形线条,上下翻动,表达了忧伤、怀念的情绪。三次变奏,第三部分小提琴在高音区,明亮、辽远。 十、女声独唱《小村之恋》庄奴词日本思乡之情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结尾处再现第一乐段第一乐句,歌曲的高潮在第二乐段。 十一、女高音独唱《谁不说俺家乡好》---选自影片《红日》山东热情爽朗 军民一家鱼水情对幸福的向往赞美家乡 浙江民歌《采茶舞曲》 十二、弦乐四重奏《嬉游曲》【奥】莫扎特曲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这首乐曲属于舞曲 十三、意大利乐曲管弦乐《缆车》 十四、《乘雪橇》【美】安德森曲 主题出现了四次,每次出现都要反复一遍,音调连绵不断,逐层升高。 十五、《迎来春色换人间》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杨子荣唱抒发了杨子荣乔装打扮、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古筝音乐欣赏教案

《古筝音乐欣赏》教案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民族乐器-古筝的 历史、构造、流派、演奏技法等,了解我国丰富 多彩的民族乐器,进而增强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 的热爱。 2、能积极参与本课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索活动, 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教学重点:1、欣赏筝曲《渔舟唱晚》,感受和体验乐曲的意境和 情感。 2、欣赏《彝族舞曲》,感受其艺术形象,对比哼唱两 段音乐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生活离不开音乐,没有音乐的生活是缺乏色彩的;而音乐的产生,又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乐器,不用说全世界各民族,仅就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而言,就已经品种众多,可谓琳琅满目、灿若繁星,那么,我想请同学们说说看,你所知道的乐器有哪些? (学生。。。。。。) (老师进行简单归类。看一段奥运会视频导入课题) 古筝是东方的钢琴!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古筝,近距离地欣赏它的魅力! 二、新课 (一)古筝介绍 “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唐.白居易)古筝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秦代就盛行于今陕西一带,所以又称秦筝。 1、古筝构造。(用实物讲解)面板、边板、底板、筝弦、琴

码等。 2、古筝流派。以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等最为著名。 3、演奏技法。右手技法:托、抹、勾、打、刮奏、扫弦、摇指、琶音、泛音等;左手技法:颤音、滑音、按音、点弦等。 (教师边讲解边范奏,使学生直观地得到演奏技法与听觉表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欣赏乐曲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古筝乐曲欣赏 1、欣赏《渔舟唱晚》。请学生说说该乐曲可分为几段?乐曲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感受? (学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地进行联想和想象,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以便更好地从欣赏中受到艺术的熏陶。) 2、欣赏《彝族舞曲》。①介绍乐曲。②教师范奏姑娘漫舞和阿哥欢舞音乐主题。③提问并思考:“两段音乐分别表现怎样的情绪和艺术形象?”。④学生对比哼唱两段音乐旋律。⑤完整欣赏全曲。 3、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①由阿宝歌曲导入。②教师范奏。 欣赏并思考:1、该曲的曲式结构?2、每段的情绪是怎样的? 3、民歌与器乐曲的创作有何联系? (三)教学互动 《沧海一声笑》。根据班上情况请会弹古筝的学生范奏;全体学生用歌声抒发自己的情怀。 课堂小结:古筝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天,我只给大家打开了这个宝库的一个窗口。宝库的深层,还有待你们去探索、挖掘。希望你们能从这个宝库中得到知识和力量!

(完整word版)我爱我的祖国教案

我爱我的祖国 知识目标:知道国旗、国徽、国歌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初步了解有关祖国的知识。 让学生懂得要尊重国旗、国歌、国徽。 国家的象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认知国旗、国歌、国徽。知道国旗、国歌、国徽是国家的象征。产生尊重国旗、国歌、国徽就是尊重祖国的自觉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的情感生成。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就把你去过的地方,看到过的景物给大家分享一下吧!你的介绍真详细。你介绍的可真有趣,老师也想去看看了呢!其实啊我们祖国还有更多更美的景色呢,大家想不想去看看?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美丽的风光吧。 2、(播放中国美景视频) 3、看了视频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们的祖国真美,我爱我的祖国)

是啊,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的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古老、文明的土地上。今天那好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我爱我的祖国”去了解更多关于祖国的知识。 (播放地图)大家看,这是我国的地图,它像一只雄鸡屹立于世界东方。你知道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吗?(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祖国的首都在哪里?我们国家的象征是什么?板书象征:国旗、国歌、国徽。 二、交流讨论: 热爱祖国就要认识了解国旗、国徽和国歌,因为她们都是祖国妈妈的标志和象征。尊重国旗、国徽和国歌,就是尊重伟大的祖国,就是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搜集有关国旗、国徽、国歌的资料,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准备展示你们的材料。 1、国旗: (1)关于国旗你搜集了哪些资料?先请国旗组的同学上台展示。 教师鼓励,并明确国旗的颜色及其图案的含义(国旗是红的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2)旗面的红色有什么象征意义?让我们回到那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播放课件:革命战士流血牺牲的场面),正是这些革命战士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你认为我们应怎样对待它? 小结:无论何时何地,遇到升国旗都要肃立、敬礼。 2、国歌: (1)每当国旗升起的时候,伴随她响起的是雄壮有力的国歌声。 下面请国歌组的同学展示材料。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课教案详案《森林之王》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课教案详案《森林之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幼儿园音乐教案(大班) 音乐欣赏活动 森林之王

第一章:设计思路 对于大班的幼儿而言,单纯地学习唱歌,记住歌词,已经是没有难度的学习。因此在设计之初,我就萌发了设计一堂通过节奏感受音乐的音乐欣赏课程。 本课由故事引入,再引导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了解到森林之王——狮子在森林中漫步的节奏感。第二步由教师的图形引导,幼儿用手打出音乐中的不同节奏。第三步分小组分发不同的乐器,让各小组通过乐器,跟着音乐,来表现教师刚才所画出的图形节奏。最后再合着音乐,所有幼儿跟着音乐节拍一起来演奏。 本节音乐欣赏课适合年龄为幼儿园大班幼儿。所选奥尔夫音乐一共分为四段。第一段为缓慢旋律中夹杂着有节奏的沙沙声,音效似串铃,表示森林中树叶被风摆动。第二段是一段类似进行曲的有节奏的旋律,音效是手鼓,表示大狮子稳重的进场脚步。第三段是与第二段相似,节奏稍快的旋律,音效是小木鱼,表示紧跟大狮子身后的小狮子进场。最后三段一起地合奏。由于现代的音乐教育已经多样化。所以单纯的节拍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一节好的音乐课必须是复合型的。因此我设计了故事——聆听——幼儿自由想象——图形引导——节拍掌握——分组表演节奏——乐器表演节奏——合奏这样一个活动过程。

通过对这样一段奥尔夫音乐的欣赏,将音乐与故事结合,与乐器演奏结合。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对音乐的敏感,拓展幼儿的想象力。还可以幼儿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在分辨不同的声音时,还能感受节奏的不同、节拍的长短,从而作出应变,表现出音乐中所呈现的节拍。 第二章:音乐课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奥尔夫音乐中不同乐段的旋律长短快慢,能分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不同。 2、能够使用乐器串铃、手鼓、小木鱼,来表现不同乐段的节奏。 3、使幼儿能通过图形初步了解音乐旋律 4、培养幼儿模仿和创造节奏的能力。 5、让幼儿能感受到合声之美,培养其稳定的节奏感。 二、活动准备: 1、奥尔夫音乐《森林之王》 2、黑板一块,红黄蓝粉笔各一支,白粉笔一支 3、串铃、鼓、小木鱼若干 4、音乐《小火车》 三、活动过程: 1、入场-导入 听着音乐《小火车》,带领幼儿在欢快的节奏中跳着进场,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座位事先已围成半圆形状,黑板在圆心。)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跟着跳的音乐好听吗?听到那‘呜呜呜’的声音,小朋友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幼儿:“是火车。” 教师:“对啦。现在,我们正跟着小火车,一起开进了一座大森林。”稍停顿。继续说:“热闹的大森林里,平时都会有许多小动物,它们一起玩游戏,可开心了。只不过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只有树叶在沙沙作响。小动物们全都躲起来了。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吗?” 幼儿开动脑筋回答。 教师:“嗯,大家的回答都很有道理。可是让小动物躲起来的真正原因啊,是因为今天,我们的森林之王——狮子,带着他们的孩子,小狮子们,来森林里巡视啦!所以我们的小动物们,全都害怕得躲了起来。”教师作大狮子要吃人的姿态扑幼儿。 幼儿笑。 教师:“瞧瞧我像什么?” 幼儿:“大狮子。”

《我和我的祖国》教案1

《我和我的祖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初步感知和熟悉歌曲的旋律,能较好的表现歌曲的节奏及旋律特点。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朴素而深沉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学唱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掌握6/8和9/8拍子的旋律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假如祖国是一片海,我们就是海里的一滴水,假如祖国是一片蓝天,我们就是天上的白云一朵。祖国是伟大的母亲,孕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我们和祖国一刻也不能分离,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心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请听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课题)二、新授课: 初听歌曲: 1、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优美、抒情、庄严、充满激情) 2、师范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老师唱这首歌曲时运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独唱) 3、复听歌曲,说说歌曲的演唱形式,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独唱、合唱(同声合唱、混声合唱)、齐唱、重唱(二重唱、四重唱)、对唱、轮唱等。

4、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6/8和9/8)。 歌曲分析: 1、比一比。(做拍手游戏) 2、看歌谱听音乐,找出6/8和9/8拍子的位置并分析歌曲可以分几部分?(A﹢B) 歌曲赏析: 单二部曲式结构:A段旋律起伏,优美动听,深情地表现了人们对祖国的依恋;B段采用了混合节拍,充满激情,以八度的大跳直接进入高潮,与A段形成了鲜明的音区对比。进一步抒发了共和国公民无比热爱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最后变化重复B段,并在高潮中结束。 三、学唱歌曲: 1、有感情的读歌词。 2、小声跟唱歌曲。 小组讨论: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和认为最难唱的一句。 3、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互动与创编活动: 老师教一些简单动作,师生一起互动。 五、总结: 让我们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愿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方案

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方案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城关一小白晓红 教学设计思想: 信息技术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更为生动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学生通过收集知识信息,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性。“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一直是大多数音乐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使我们能将抽象的艺术环境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与此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且知识含量庞大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年级:五年级 我校从一年级开设音乐课,此时,学生接受过视唱、练耳、唱歌、律动、音乐知识、音乐欣赏的学习,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有一定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思维活跃,具有独特性。 教材背景分析: 《瑶族舞曲》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课。本课所欣赏是一首管弦乐合奏曲。乐曲优美,旋律流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瑶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动人场面,表达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无比欢乐的心情。全曲分为三大部分,开始由轻柔的拨奏模仿瑶族特有的长鼓敲击声,在长鼓的敲击声中奏出幽静委婉的第一主题,第二部分为抒情的中板,音乐描绘抒情而温馨的意境,旋律富于歌唱性,第三大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媒体设计思路: 本节信息技术整合课,充分运用电脑及网络资源,最大程度开放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多采用学生自学,小组互学,教师导学的学生“主体发展”模式,发展学生能力,使其学会学习。教学内容为一课时,根据高年级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程度,以了解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节奏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为首要任务,通过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理念。 根据高年级思维活跃、具独特性的年龄特点,我选择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通过电脑和网络,将可视的音乐影音及丰富多彩的教学游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音乐情境,以动画或具体形象的图片呈现于学生面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电脑(如搜索民族知识,完成冲关游戏等),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索、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想象力,挖掘其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方式下了解音乐,感受音乐,从而创作音乐。 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瑶族的风土人情,感受瑶族音乐特色。 2、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听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音乐描绘的内容和场景,进一步培养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通过聆听、模仿、讨论等多种形式,探究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及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彼得与狼》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彼得与狼》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彼得与狼》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是通过欣赏,让学生对《彼得与狼》中主奏乐器有初步的认识和感知。 2、是了解乐曲中各种角色的特点,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感受其在音乐表现手法方面的特征。 3、通过音乐故事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学习“音乐家相册”—了解普罗科菲耶夫。 教学重难点: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 教具准备:课件、贴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认识乐器。 师:同学们我们欣赏过很多管弦乐曲了,对乐器的了解一定不少,下面就考一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点课件出示图片)这是什么乐器?听听它的声音。 小提琴音色优美抒情。长笛音色明亮、活泼。双簧管音色略带沙哑,多表现抒情的旋律,单簧管哨片是单簧,适合演奏活泼、流畅的旋律。大管音色低沉、厚重。圆号也叫法国号,音色圆润。定音鼓浑厚,有力。 2、介绍乐曲体裁及作者。 师:这七种乐器的音色都有自己的特点,你都记住了吗?下面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彼得与狼》这首交响童话世界里听一听,它是由前苏联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根据童话故事《彼得与狼》创作的。交响童话和童话故事有什么区别呢?谁知道?(用乐器来表现童话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既有音乐、又有

故事旁白),让我们听一听,每段音乐用了什么乐器来演奏,音乐表现的是谁? 三、新课教学: 1、欣赏描写彼得的乐段。明快 师:这段音乐是描写谁的?(彼得)用了什么乐器演奏?(小提琴),在这个故事中,小提琴所演奏的音乐代表的就是故事的主人翁彼得。 2、欣赏描写小鸟的乐段。长笛以高音区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 下面,听音乐看老师,谁来了?(小鸟)所用乐器是?(放音乐)感觉小鸟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快乐、高兴的) 3、欣赏描写小鸭子的乐段。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 接下来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双簧管)猜猜是谁来了?(放音乐) 4、欣赏小鸟和小鸭的争执: 哦,小鸭子来了,小鸟和小鸭之间发生了什么?音乐在速度上起了什么变化?这时出现了那两种乐器的声音。(放音乐)(两种乐器交替出现)作曲家用音乐生动的刻画出了这样的情景,真棒。 5、欣赏描写小猫的乐段。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 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 就在小鸟和小鸭子争论不休的时候,猫来了,从音乐中,你想像出小猫是怎么来的吗?用什么乐器来表现猫的形象呢?你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摆动你的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听音乐)(回答:单簧管) 6、猫捉小鸟: 猫来了之后,她想干什么?你能听出几种乐器?分别是什么?(放音乐) 7、欣赏描写老爷爷的乐段。音色浑厚的木管

音乐欣赏教案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简单的音乐欣赏方法,并且感受我国不同民族的文化 内涵; 2、通过欣赏不同民族歌曲学会判断不同地域的文化区别 二、重难点: 1、同学们的欣赏能力都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大量的练习; 2、民族文化的区别性大,做为初学者不太好把握其中的精髓。 三、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我们出生到现在听过很多的音乐作品,那么哪些音乐作品对您有特别的感触,同学们自己举一些例子。(学生们自己举例子说出自己所听到过的音乐作品)。那么,铜须门下面播放一些音乐作品,瞧瞧大家就是不就是听过?播放音乐《茉莉花》、《青藏高原》、《八月桂花遍地开》《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同学们,这些音乐作品想必大家可能有些都听过,那么它们属于哪个民族的呢,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样一个神奇而美妙的世界。 二、播放音乐《信天游》,让同学们自己谈谈自己听完音乐后的感受,并且组织语言说说这个音乐作品的特点 歌曲:《信天游》特点:高亢、嘹亮、热情奔放、深沉、奔放、苍凉

陕北的音乐主要特点就就是高亢嘹亮、热情奔放,这与当地的文化、人文特点以及当地的居住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陕北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这个地区因为就是黄河的流经地,又地处高地,因此,这个地区常年缺水、干旱,人们居住的地方相隔又很遥远,所以,当地的人们相互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就就是靠喊山,所以,这个地区音乐的特点也就是很嘹亮的。同学们下课之后可以在网络上搜集这个地区的代表性歌曲。 播放音乐《青藏高原》特点:高亢嘹亮、悠扬婉转,像就是在天空中歌唱 青藏高原地处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寒冷,广阔,有些地区常年积雪覆盖,人们走在路上,抬眼望,景色美丽,瞧的很遥远,水很清澈,天空很蓝,站在高一点的地方,可以感受到白云就在身边。这个地区的地域特点也就造就了这个地区特有的文化内涵,还有独特的音乐形式,嘹亮,婉转,悠扬,歌声仿佛都在天空中环绕,唱出的歌曲好像就是让上天听到,为人们祈祷祝福。 播放音乐《嘎达梅林》特点:辽阔、深沉、遥远、奔放、豪迈 蒙古族地处我国的北部,这个地区被大部分的青草覆盖,就是我国最大的一个草原,也就是我国放牧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当地的人们主要靠放牧为生,常年骑马奔驰在草原上,瞧到的都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地与碧蓝的天空,一眼望去,瞧到都就是天空与草原的衔接。天空中白云缭绕,草原上成群的雪白羊群,就像就是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因此,

《我的祖国》教案

最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4单元:《我的祖国》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的祖国》。 2、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我的祖国》。 难点:能够流畅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式: 借用多媒体展示音画、运用对比、感受体验、讨论交流等教学策略。 学法指导:模唱法。 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是一首根据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部分音乐主题填词而成的合唱曲。林华所填写的这首歌词,概括了《沃尔塔瓦河》所描绘的大部分音乐内容。这首歌词犹如一首叙事诗,它用赞美的语言歌颂着斯美塔那的祖国,也倾注着所有热爱祖国的人们的共同心声和真挚感情。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着音乐走进教室,然后师生问好。 二、情景导入: 沃尔塔瓦河的美丽图片,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背景音乐为《沃尔塔瓦河》,但学生不知情,这样就能让音乐提前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一定印象。 1、直接欣赏一组沃尔塔瓦河的风光图片然后提问?刚才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是哪一条河流? 2、通过介绍捷克共和国的沃尔塔瓦河引出作者斯美塔那同时引出本堂课的歌曲《我的祖国》。 三、新课教学: (一)、学唱旋律 1、欣赏《我的祖国》并思考问题: (1)、歌曲的速度? (2)、彩色标注的符号是什么意思? 2、模唱《我的祖国》的第一句旋律。这个环节将处理学生的发声,纠正她们的问题。 3、模唱第二句旋律。这个环节将处理学生低音的演唱。(音高落下,但声音的位置不变)

4、模唱第三部分旋律。 5、完整哼唱第一乐段。 6、再一次欣赏《我的祖国》并思考问题: (1)、歌曲的情绪? (2)、第二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将引入转调的概念。 7、模唱第二段旋律,同时处理最后的渐弱句。 8、完整哼唱全曲旋律,为学唱歌词做好准备。 (二)、学唱歌词 1、演唱歌词。在这一遍将处理学生不正确的地方。并且处理学生的气息。 2、分组演唱歌曲。第一句一起唱,第一段第一遍歌词女生唱,第一段第二遍歌词男生唱,第二段歌词一起唱,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第二段的情绪和前面的对比。 四、情感升华: 1、让学生分析歌词中描述了哪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们国家有哪些壮丽的风景?然后创设情境,加入当初抗战失败,那么今天我们还流浪在异国他乡,只能通过电视看到自己祖国的壮丽河山,那是怎样的心情?不过很庆幸我们胜利了,今天能够幸福地在自己的国土愉快的学习生活,那么请同学们把自己对祖国的这份情感用你们的歌声尽情地表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我的祖国》教案2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曲《我的祖国》,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的演唱歌曲。并从中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感及文化内涵。 2、知识与能力: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在歌谱上标出适当的表情术语、呼吸记号及力度记号。 3、过程与方法:在进行二声部合唱时,能够关注并力争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我的祖国》,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的演唱歌曲。并从中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感及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在歌谱上标出适当的表情术语、呼吸记号及力度记号。进行二声部合唱时,能够关注并力争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 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是一首根据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部分音乐主题填词而成的合唱曲。林华所填的这首歌词,概括了《沃尔塔瓦河》所描绘的大部分音乐内容。

音乐欣赏教案范文

音乐欣赏教案范文 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西洋乐器的介绍,能够了解乐器的知识,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 二、学唱歌曲《DO RE MI》,掌握简单的歌唱方法。 三、让学生体会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乐器知识的学习、歌曲《DO RE MI》演唱 教学难点:歌曲《DO RE MI》的演唱、打击乐的配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通过吉他弹唱《雪绒花》、提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提问:刚刚老师演唱的歌曲叫什么名字?(雪绒花)、是用什么乐器伴奏的?(吉他)从而引入西洋乐器的介绍。 二、新课教授: 1、提问:西洋乐器的种类有哪些? ? 弦乐: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 管乐:小号、长号、圆号等 ? 打击乐:小军鼓、定音鼓、架子鼓等 2、介绍弦乐:吉他 细分:民谣吉他、古典吉他、电吉他、贝斯等。音色:

六线、葫芦形。 另有一点不为人知的是,吉他家族中最“贵族”的古典吉他与小提琴、钢琴并列为世界著名三大乐器 介绍管乐:小号 小号,俗称小喇叭,铜管乐器家族的一员、音色强烈、锐利、极富辉煌感,声音嘹亮、清脆、高亢,具有高度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是铜管族中的高音乐器,既可奏出嘹亮的号角声,也可奏出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小号使用弱音器可增加神秘色彩。小号音色明朗响亮,非常锐利。不仅可以演奏振奋人心的旋律,而且能够演奏抒情的优美乐段。因此无论是交响乐团还是军乐团或者爵士乐团,它都是常见乐器。小号的中音区与高音区是最有表现力的音区,中音区力度变化幅度最大,低音区发音软弱,可以强奏,但需要特殊技巧,高音区效果最好,但音量不很大。 打击乐:架子鼓(爵士鼓) 爵士鼓(JAZZDRUMS)起源于美国。它是一套以鼓为主的组合性打击乐器。由一人演奏始时专为爵士乐伴奏。架子鼓英文称作Drum kit 或Drum set,集合许多打击乐器为一体,基本的组合包括了大鼓(bass drum)、军鼓(snare drum)、两个中鼓(tom tom)、一个落地鼓(Floor Tom)、脚踏钹(Hi-Hat Cymbal)和两片铜钹(a ride cymbal and a crash cymbal)。 4、通过游戏、猜一猜、画一画 沙锤、响板、碰铃、木鱼。

小学音乐五年级欣赏课《北风吹》教案

小学音乐五年级欣赏《北风吹》教案 教学目标: 一、聆听不同体裁、形式的《北风吹》感受音乐情境的美,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喜爱我国优秀民族音乐艺术,追求生活的纯真与美好。 二、在活动中赏析乐曲的结构、情绪。了解歌剧与其它艺术的异同。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在欣赏过程中,能与他人合作参与模仿、演唱、创作等活动,体验创作和表现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一、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分析乐曲体裁、结构特点。二、能与他人合作、大胆创新运用不同的参与表现形式来体验音乐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白毛女》剧照宣传画、胡子、红绳子、旧帽子等、教学设计: 本我主要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运用现有媒体大家比较

感兴趣的“超级模仿秀”娱乐节目为导向,贯穿欣赏始终,通过创设情景、形象模仿、唱腔模仿、创作展示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欣赏学习。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通过场地的布置,营造模仿活动气氛,通过展示学生、教师收集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人物、歌剧与其他相关艺术的区别。模仿外形、感受形象。模仿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个环节主要是力求让学生在模仿歌剧人物中初步欣赏乐曲,走近人物、感受形象。赏析作品、体验形象。唱腔模仿赏析歌曲、以情感为线分析歌曲结构特点,熟记主题音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想像能力。创作表现、才艺展示。这一环节是一个巩固、拓展、延伸的过程。在创作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新角度对作品进行再次创作表演,并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和他人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师:五、一班的孩子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段舞蹈,大家想看吗?(教师表演《白毛女》) 师:刚刚老师跳舞时的音乐大家有没有听过?他叫什么名字?你知不知道他是选自哪部电影里的音乐。(《白毛女》) 师:在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电影《白毛女》的资料,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课教案 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初中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中国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响设备、歌曲欣赏磁带、录音机、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课题分析: 一、中国民歌的概念 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抓住民歌产生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名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二、民歌的体裁 我国的民歌极其丰富多彩,按体裁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有呼号的民歌。号子的演唱形式多我一领众和,其结构短小,节奏较为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如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湖北民歌《打麦号子》。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必思想感情的民歌。山歌音调高亢、嘹亮,旋律和节奏自由、舒展。如内蒙古民歌《牧歌》、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小调,也叫"小曲",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被加工提高,描写生活中各种情绪的抒情性民歌。小调结构比较规整,节奏富于变化,旋律流畅细腻。如《茉莉花》、陕北民歌《高山点灯》、台湾童谣《天黑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成长的每个过程都和民歌有关。在襁褓中,你们的心灵就受到优美的摇篮曲、催眠曲的陶冶、滋育;在牙牙学语时,你们开始唱数数和学知识的儿歌;在幼年、少年时期,民歌伴着你们游戏、学家务活,帮助你们了解自然、历史和生活……今天,我们音乐课的主题就是--中国民歌欣赏。 二、通过音像资料放映三幅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图片或风光片断,让学生分别根据歌曲的歌名及歌词内容,给歌曲配上适当的画面,在画面的"背景"下,放歌曲欣赏的录音片断,让学生能有一种最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所欣赏内容的理

五年级品德和社会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北早现学区北孙小学康建军 教材分析:《我的祖国》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可爱的中国》中的第一课。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需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我国的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数量。同时学会看地图,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学情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对本课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综合了地理和品德两方面的教育内容,设计了“祖国风光,唤起爱国热情;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在温差时差中感受祖国有多大;升华爱国情感”四个任务,在活动中教会学生看懂地图,逐步引导学生去认识祖国、了解祖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一课时:祖国的域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我过的领土面积,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 2、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南北东西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2、学会看图识图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我过的领土面积、海陆疆域,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 教学难点:通过对祖国疆域的了解,激发爱国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祖国风光图片,歌曲《我爱你中国》,《祖国有多大》,中国疆域,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中国政区图等相关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中国的国土面积及世界排名;了解我国东南西北四个极点

教学过程: 任务一:欣赏祖国风光,唤起爱国热情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圆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祖国美丽风光的图片(课件出示祖国的风光图片,配乐《我爱你中国》)。欣赏完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 我们的祖国这么美丽,你对祖国有多少了解呢?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板书:祖国疆域有多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欢快的歌声中愉悦的进入学习,在欣赏祖国风光的图片中,初步感受祖国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任务二: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 1、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 教师出示世界地图,看中国的地理位置,并用红色显示中国地图。师:同学们看一下,我们的祖国地图像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像一只雄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国真大啊! 2、了解我国陆地和海域面积 师: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呢?(让学生拿出课前自己收集和整理的资料相互讨论、交流,在选出几组同学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出示“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学生交流从表中得到的信息 教师补充:我国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当于日本的25倍,英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