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感染监控

合集下载

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1.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效性,保障医院患者的安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手术室内的所有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以及与手术室相关的其他职能部门。

3.术前准备3.1 确认手术室的清洁状态,确保手术室内的器械设备、工作台等符合规范要求。

3.2 准备好医生和护士的个人防护用具,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3 检查手术室内温湿度、空气流通情况,确保手术室内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3.4 检查手术室内的消毒设备和消毒药剂,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4.术中感染监测4.1 医生和护士在手术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感染控制规范操作。

4.2 定期监测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和细菌培养情况,确保手术室内的环境清洁和无细菌污染。

4.3 定期监测手术室内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情况,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4.4 定期对手术室内的手术护理记录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风险因素。

4.5 要求医生和护士在手术后及时记录和报告手术室内的感染事件和疑似感染事件。

5.术后监测和报告5.1 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和监测,记录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类型。

5.2 医院应定期对手术室内的感染事件进行汇总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5.3 医院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手术室内感染事件,确保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感染的传播和扩散。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医院感染:指在医院内接受诊疗过程中,患者由于医护操作不当、环境不洁净等原因而造成的细菌感染。

6.2 感染控制规范:指医院内针对感染控制进行的一系列预防、检测和治疗的规范和措施。

6.3 手术室:指医院内进行手术操作的特定区域,配备有必要的设备和设施,用于安全和有效地进行手术。

附件:附件1: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记录表附件2:手术室内消毒设备和药剂清单。

手术室感染监控制度

手术室感染监控制度

手术室感染监控制度1.目的确保护理人员按照规范落实感染的监控,防止手术感染,保证患者安全。

2.范围护理全体人员3.权责手术室护士:负责感染监控制度的落实。

手术室护士长:监督、检查、指导护士按照制度落实感染监控。

4.定义(无)5.流程(无)6.内容6.1手术室感染控制监测:6.1.1环境监测:6.1.1.1空气培养一一每月的第二周周五做,如不合格重新消毒再做培养。

6.1.1.2物体表面培养一一每月做,如不合格查找原因后再做培养。

6.L2消毒灭菌物品的监测:6.1.2.1刷手培养:刷手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

6.1.2.2卡式消毒锅灭菌效果监测/每锅,生物监测/每月。

6.1.2.3低温消毒锅灭菌效果监测/每锅,生物监测/每天。

6.1.3手术切口的感染监控:6.1.3.1每月由手术室感染监控员做一级伤口随访,调查各个科室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

6.1.3.2每月末要求其将伤口随访情况汇总及时反馈给护士长并在全科会议上公布。

6.1.3.3对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寻找原因并进行分析,提出整改建议并将其提交给院感染科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

6.1.3.4对于涉及相关手术科室的问题,要及时与其联系并请院感染监控科指导,三方求得最佳的解决方法。

6.1.3.5对于影响手术室环境(总务部门)和消毒隔离(医疗器械部门)的具体问题也要及时沟通予以解决。

6.2手术室感染控制的具体内容:6.2.1环境卫生管理:6.3.1.1手术室的各个角落要求每天必须进行清洁。

6.4.2.1.2手术室内的医疗仪器设备每天进行清洁。

6.5.2.1.3每周五对手术室进行终末大清洁和消毒的工作。

6.6.L4每周擦拭回风口、出风口、手术间墙壁1次6.2.2消毒设备的管理:6.2.2.1每周对卡式消毒灭菌锅进行清洁和保养。

6.2.2.2每周对于烤箱和微波炉进行清洁和养护。

6.2.3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1.2.3.1严格查对制度以确保一次性物品的无菌状态。

6.2.3.2严格医院一次性物品的进货程序。

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详解

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详解


用房名称


需要无菌操作的特殊实验室
Ⅱ 体外循环灌注准备室
Ⅲ 刷手间消毒预备室预麻室一次 性物品、无菌敷料及器械与精 密仪器的存放室护士站洁净走 廊重症监护单元(ICU)
Ⅳ 恢复(麻醉苏醒)室与更衣室 (二更)清洁走廊
沉降菌(浮游法)细菌 最大平均浓度
局部0.2个/30min·90皿 (5个/m3)
等级
手术室名称
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 表面最 空气洁净度级
均浓度
大染菌

手术
密度(
切口
手术区
周边区 个/cm2 手术区 周边区 类别

适用手术提示

特别洁净手术室
0.2个 /30minΦ90皿
(5个/m3)
0.4个 /30minΦ90皿 (10个/m3)
5
关节置换手术、器官移植手 100级 1000级 Ⅰ 术及脑外科、心脏外科和眼
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1、监测频度:每季度 2、被检科室:感染高风险部门;洁净手术部
(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 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 3、采样方法:可选择沉降法或浮游菌法。
布点不高于地面80cm的任意地方放置30min
洁净室的空气洁净度监测类别
• 空态是指设施已经建成,所有动力接通并 运行,但无生产设备,物料及人员。
细菌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注意事项
(1)室内测试人员不能多于2人; (2)采样时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布点应由内向外; (3)洁净室必须设空白对照; (4)采样前标明培养皿的相关信息(手术区/周边区); (5)放置培养皿时手臂及头不可越过培养皿上方; (6)采样后尽快将培养皿送至检验科培养; (7)检验报告单应注明房间名称、洁净级别及培养皿数;

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监控管理

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监控管理
目的
通过介绍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与监控管理方法,提高医务人员对感 染的防控意识,降低感染发生率。
内容概述
本讲义将详细分析手术室医院感染的 危险因素,并介绍相应的监控管理措 施,包括人员管理、器械管理、环境 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02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人员行为因素
不规范的手术操作
手术操作过程中,如未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可能导致细菌 、病毒等微生物侵入手术部位,引发感染。
品污染。
术后教育:对患者进行术后感 染防控教育,如保持伤口清洁 、按时服药等,促进患者康复 并减少感染风险。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防控策略 ,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医院感 染危险因素,保障患者和医护 人员的安全。
05
总结与展望
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成果总结
01
感染率降低
通过严格执行手术室感染防控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率显著降低,有效提
高了手术成功率。
02 03
标准化操作规范
在手术室感染防控方面,已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化操作规范,包括手术 器械清洗消毒、手术人员防护、环境清洁等,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感染风 险得到有效控制。
多学科协作
手术室感染防控工作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通过加强多学科协作,形成感 染防控的合力,进一步提升防控效果。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THANK YOU
防控意识不强
部分医务人员对手术室感染防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加强相关 培训和宣传,提高防控意识。
技术手段限
目前手术室感染防控技术手段相对局限,需要引入更先进的监测设 备和技术手段,提高防控水平。
管理体系不完善
手术室感染防控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当前管理体系尚不完善,需进 一步优化管理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一、引言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手术室中较高,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三、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综合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2. 科学管理,规范操作的原则: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应根据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的原则: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应是全员参与的,各部门应根据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四、环境管理1. 手术室应按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和建设,保证手术室的洁净度和空气质量。

2. 手术室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证手术室的卫生条件。

3. 手术室内的设备和物品应定期进行消毒和维护,保证设备和物品的卫生和安全。

五、人员管理1.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按照手术室工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手术室的工作质量。

2.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3.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遵守手术室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六、无菌技术操作管理1.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手术的无菌性。

2. 手术室应定期进行无菌检查和监测,保证手术室的无菌状态。

3. 手术室应加强手术器械和物品的管理,保证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无菌性。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1. 手术室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合理选择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2. 手术室应加强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3. 手术室应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调整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策略。

八、仪器设备管理1. 手术室应根据手术需求,合理配置和选用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的性能和安全。

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监控管理

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监控管理
2、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涂指甲油。 3、外科刷手、穿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患有皮肤病,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或肠道中有感染危险性细菌(如耐药的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的工
作人员,在未治愈前均不应进行手术操作。
(三)手术物品感染控制管理
1、手术器械的灭菌置关重要,手术器械在灭菌之前一定要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清洗程序,彻底清除器械上 的污渍,清除致热源。
手术准备好才打开,以防止细菌扩散。
二、手术室控制感染的重点环节
(一)手术室控制感染的重点环节
1 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及规范,提高预防感染意识 ⑴ 手术室预防感染的管理是由多个环节,多项措施,多种人员参与的工作,要树立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预防
感染意识; ⑵ 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 ⑶ 护理人员掌握预防感染基本知识和技能; ⑷ 管理者首先要得到正确及规范化的培训,正确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手术感染监控工作应设专人负责,
(六)执行外科手卫生的影响因素
Ø 医护人员手的带菌状况为病原体直接传播媒介。据调查统计显示:由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导致细菌 传播造成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
1、参加手术人员刷手消毒程序不规范,时间不充足,手刷、擦手巾灭菌后存放或使用不妥导致2次污染。 有效的外科刷手应该能够把指甲及前臂的微生物刷除,把残存皮肤上的微生物菌落数降到最少,抑制 微生物快速、反弹性繁殖。
⑴ 手术者按正确的方法穿着手术衣和戴手套,清洗手套上的滑石粉,避免带入到手术病人体腔内。 ⑵ 洗手护士严格遵循无菌要求执行每一项技术操作,保持术野清洁干燥。对暂末用的物品要覆盖无菌巾,
减少器械被空气污染的几率。 ⑶ 术中接触胃肠道或脓液、结核和癌组织的物品要分开放置,做好台上的消毒隔离工作。 ⑷ 带包装的医用物品应在使用前打开,减少污染几率。 ⑸ 对违反无菌原则术者立即指出并纠正。

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监控管理

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监控管理
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与监控管理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杨又力
09.07.2020
精品文档
1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它担负对病人进 行手术治疗和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因此,其 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疗效果, 严重的术后感染可危及病人生命。手术部位感染 是手术患者的风险因素,但手术医生和护士通过 对患者的选择和细心的术前准备,关注技术细节 和手术室重点环节的监控,及选择预防性抗生素 使用,尽而减少手术患者的感染风险。
⑶ 术中接触胃肠道或脓液、结核和癌组织的物品要分开放置, 做好台上的消毒隔离工作。
⑷ 带包装的医用物品应在使用前打开,减少污染几率。
⑸ 对违反无菌原则术者立即指出并纠正。
09.07.2020
精品文档
10
(六)执行外科手卫生的影响因素
➢ 医护人员手的带菌状况为病原体直接传播媒介。 据调查统计显示:由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导致细菌 传播造成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
1、参加手术人员刷手消毒程序不规范,时间不充足, 手刷、擦手巾灭菌后存放或使用不妥导致2次污 染。有效的外科刷手应该能够把指甲及前臂的微 生物刷除,把残存皮肤上的微生物菌落数降到最少, 抑制微生物快速、反弹性繁殖。
09.07.2020
精品文档
11
(六)执行外科手卫生的影响因素
2、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或破损的皮 肤粘膜后未做或手卫生不正确,都是感染的机会。 选择正确的洗手方法,切断直接接触传播,是降 低医院感染最重要措施。
09.07.2020
精品文档
6
3、带入手术室的物品:
在带入手术室的病历夹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各病历夹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为90%。目前有 很多外科医生为了联系方便将手机带入手术室, 对22部医务人员的手机进行微生物检测,结 果发现医务人员手机的污染较为严重,菌株检 出率为95.5%,HBsAg检出率为13.6%。

手术室的感染监控

手术室的感染监控
的手 不可 接 触未 戴 手 套 的手 ; 戴 好手 套 后双 手 不 可 高于 肩 部 、低 于腰 部 ,不可 交叉 于腋 下 பைடு நூலகம்避 免碰 触周 围的人 和物 ,
合 功 能 流程 及 清 洁 与 污染 的分 区 要求 。环 境 设施 规 范 ,三 区划分 严格 ,标 志醒 目。 三 区 即非 限 制 区 、半 限 制 区及 限制 区 ,建立 三个 通道 , 即病人 通道 、医务 人员通 道 、污物通 道 。 手术 区应根 据需要 分设无 菌手 术 问 、一般 手术 间及感染 手术 间 。 患者接 送使 用接轨 平车并 保持 清洁 ,平车 上铺 防水渗透 单 ,一人 一换 ,平 车使用 后要 严格 消毒 ; 治疗 推车 每天消 毒 ; 生活 垃 圾 与 医疗 垃 圾分 开放 置 ,医疗 垃圾 装 入有 明显 标 志 的黄 色垃圾袋 。 2 医务人 员 患有 呼 吸道 感染 、疖 肿 或手 部有 破溃 等都 不得 参 加 手 术 ; 严格 控 制 进 人 手术 间 的人 数 ,手 术 参 观人 数不 能超 过 4人 ; 进入 手术 室前更换 手术 专用 洗手衣 、 裤、 鞋, 戴好 口罩 、帽子 ,手 部 饰 物 、手 表 、手 机 等 物 品不 准 带 人 手术 间 ,钥 匙 如 需 随身 携 带 必 须用 一 次 性袋 子 包好 ,装进 手术 裤 后 袋 ,不 允 许放 置 于 手 术 间 的任何 地 方 ; 手 术 人 员 和参 观 人 员 进入 手 术 室 以后 必 须 到指 定 位 置 ,不 可乱 窜手 术 间 ;手术 间 门窗 要关 闭 ,巡 回护 士要 把 供 应物 品准 备 充 足, 尽可 能减少 进入手 术 间的次数 , 限制手术 台上 翻动患 者 , 因 为 医务 人 员 流动 或 者 翻动 患 者频 繁 ,空气 中的 浮游 菌会 超过标 准要 求 , 特别是 在手 术进行 中, 超标 准的数量 会更 大 , 切 口感 染 的危险 性会增 高 。 每个 手 术 间每周 使 用臭 氧空 气 消毒 机进 行 大消 毒一 次 , 感 染 控制科 每季度 进行 空气监 测 1 次 ,手术室 每月进 行空 气 监测 1 次 ,术前 紫 外线 照射 1 h ,层 流 手术 间空气 要 求达 到 ≤1 0 e N/ m3 ,普 通 手 术 间达 到 ≤ 2 0 0 e f u / m ,无 菌 手 术 和 有 菌 手术 分 开 进行 ,当 手术 间 不够 需 要 接 台 的情 况下 ,先 行无 菌手术 , 再 行污染 手术 , 污 染手 术术后要 进行彻 底 消毒 。 落 实 三 级管 理 制 度 ,把 好 医院 感染 控 制 质 量关 。三 级 管理 即医院 感染 委 员会 、感染 控 制科 、科 室感 染管 理小 组 , 层层 把关 ,严格 落实 制度 。 感染 控制 科经常 组织 医务人 员进行 培训 ,并不 定期进 行 微生 物 的监 测及 工 作 质 量检 查 ,手 术 室护 士 长对 本 科 室 的 工作 质量 进 行督 促 检 查 ,发 现 问题 及 时 提 出并 整 改 ,有 效 预防 和控制 医 院感 染 的发生 。 3 加 强 无菌 观念 ,严 格 无菌 操作 技 术在 控制 医院感 染 中起 着 极 其 重要 的作 用 ,为 了 严 防细 菌 落 入切 口 ,必 须 把 好各 个关 键环节 ,确 保手术 安全 。 外科 洗 手 正 确 的外 科洗 手 是无 菌 操作 的基础 ,是 阻 隔 医 务人 员 携 带病 原 微 生 物传 播 疾病 的重 点 环 节之 一 ,若 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泡于戊二醛溶液中,1秒内取出;蘸一下瓶盖上的 纸垫,去除多余的液体,横置于瓶盖上;等候 5~8min,通过颜色变化判读结果 ❖ 监测标准:指示色块变成均匀的黄色,表示溶液浓 度>2.0﹪;指示色块全部或仍有部分白色,表示溶 液浓度<2.0﹪。 ❖ 注意事项:静置时不要将色块面朝下,以免受污染。 不要使用过期的戊二醛试纸,不适用含酚戊二醛的 测试。
❖ 对于门把手、金属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在物体表 面按一定顺序涂擦采样。
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的监测
❖ 采样时间:在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 无菌检验:无菌检验是指检查经灭菌的敷料、缝线、一次性
使用的医疗用品、无菌器械以及适合于无菌间查的其它品种 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 无菌检验应在洁净度为100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应严 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对单向流空气区域及工 作台面,必须进行洁净度验证。 ❖ 无菌操作: 取缝合针、针头、刀片等小件医疗器械直接浸入 15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手术钳、 镊子等大件医疗器械,用浸有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反复涂抹 采样,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 15ml含相应中和 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按规定更换手术室 所备衣、裤、口罩、鞋、帽,并剪短指甲, 头发全塞进帽子内;参加手术的人员不得带 手表和戒指等饰物;外出时应更换外出鞋, 穿外出衣;手术完毕,衣、裤、口罩、帽子、 鞋等须放到指定位置。
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区的人员,除参加手术的 医护麻醉人员及有关人员外,其他人一概不 准入内。患上呼吸道感染,面部、颈部、手 部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室。
手术室具有严格的流程
❖ 从卫生学的角度来讲,最理想的手术室分手 术部和供应部两部分,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 医疗区。对清洁状态的人员、物品和污染状 态的人员、物品的流程都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实现洁、污分流,即有分开的工作人员通道、 手术病人通道、物品供应通道。三条通道尽 量做到隔离,避免交叉。
环境控制的安全原则
❖ 手术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得大声谈笑,禁止 吸烟
❖ 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严禁同时在 一室内施行无菌及污染2种手术
❖ 手术医师应认真做好术前准备,不得在术前 参加换药
消毒灭菌的卫生学检测
❖ 医院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设备运 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 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 因而在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必不可少。
监测原则
❖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时须遵循以下原则:监测 人员须经过专业的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知 识,熟悉消毒设备和药剂性能,具备熟练的 检验技能;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消毒后、 使用前);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
监测的内容、方法与标准
❖ 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 ❖ 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 ❖ 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的监测 ❖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 使用中消毒灭菌剂的监测 ❖ 洁净手术室空气监测
❖ 皮肤粘膜采样:用 5cm×5cm 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 检皮肤处,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 1 支, 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 5 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 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 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 菌洗脱液的试管内,立即送检。不规则的皮肤粘膜直接在被 检部位涂擦。
使用中消毒灭菌剂的监测
❖ 含氯消毒剂的监测:专用试纸 ❖ 检测方法:取一条试纸浸于所取消毒剂溶液
内,即刻取出。0.5min内在自然光线下与标 准色块比较,读出该溶液所含有效成分的浓 度值。
❖ 注意事项:应用干燥镊子夹去试纸,不要应及时读数。
使用中消毒灭菌剂的监测
❖ 细菌含量监测:
❖ 采样时间:采取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与无菌器械 保存液。
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
❖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
❖ 采样面积:被采面积<100cm²,取全部表面;被采面积 ≥100cm²,取100cm²。
❖ 采样方法:对于平面的物体,用 5cm×5cm 的标准灭菌规 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100cm2,连续采样 4 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 1 支,在规 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 5 次,并随之转棉拭子,剪去手 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 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 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 采样时间:在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 样
❖ 采样方法: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 液的棉拭子 1 支,在被检内镜上从镜头至镜 身反复涂擦,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 投入 5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 立即送检。
使用中消毒灭菌剂的监测
❖ 戊二醛的监测:采用戊二醛浓度测试卡监测。 ❖ 检测方法:取出1条无菌试纸,将试纸色块完全浸
手术室感染监控
手术室环境卫生学要求
❖ 手术室的环境质量对手术部位感染有着直接 的影响。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稍有疏忽都可能 导致无菌技术的失败,可能造成切口或体腔 感染。因此,手术室的环境卫生管理和感染 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手术室的特点和要求
❖ 手术室是对情景和环境要求较高的区域。为了预防 发生感染,手术室应位于医院中环境幽静,污染较 少,与外科病房、病理科及血库向邻近,病人和其 他人员不常活动的地方,配套的内部设施能进行有 菌手术、污染手术和无菌手术,并设有冷热空调, 温度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0%左右。内部 装修应简洁为宜,地面和墙壁采用光洁、可冲洗、 耐腐蚀、不起尘、不散发异味和刺激性气味、色泽 柔和的材料。
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
❖ 采样时间:在卫生洗手消毒后从事诊疗操作前立即采样,皮 肤黏膜在消毒后。
❖ 采样方法: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 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 2 次,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 棉拭子投入 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 送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