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学的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地籍测量学》期末复习

《地籍测量学》期末复习

《地籍测量学》期末复习《地籍测量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现代地籍(多用途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2.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3.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

4.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支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科学。

5.土地权属: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6.土地权属的确认(简称确权):是指依照法律对土地权属状况的认定。

7.土地权属调查:是指以宗地为单位,对土地的权利、位置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

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为查清现状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而进行的土地资源调查。

9.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10.地籍图: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

11.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12.变更界址测量:为确定变更后的土地权属界址、宗地形状、面积及使用情况而进行的测绘工作。

13.界址鉴定:依据地籍资料(原地籍图或界址点坐标成果),实地鉴定土地界址是否正确的测量作业。

填空题1.地籍信息回答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六个基本问题:2.地籍的功能:地理性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规划功能、决策功能、管理功能。

3.地籍的类别。

地籍测量复习资料

地籍测量复习资料

题型:单选:30分,填空:20分,计算:35分,简述:15分。

第一章绪论1、地籍的定义: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2、地籍的含义:⑴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

⑵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

⑶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

⑷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3、地籍的类别:⑴按地籍的用途划分,地籍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⑵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地籍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⑶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地籍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4、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具体内容如下:⑴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⑵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⑶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

⑷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

⑸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⑹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5、地籍测量的特征:⑴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

⑵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

⑶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⑷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

⑸地籍测量工作具有非常强的现势性。

⑹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

⑺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6、多途地籍调查的内容:与产权地籍相比,多用途地籍的内容更加丰富。

其具体内容如下:⑴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包括权利人状况、权源、权利性质、权利限制等。

地籍测量复习资料,各考试要点汇总整编

地籍测量复习资料,各考试要点汇总整编

!-第七章GPS技术及应用1、GPS系统的基本组成2、GPS定位的基本原理(伪距测量原理)3、GPS定位的主要误差来源有那些4、GPS定位的方法(4个单选,误差来源和定位方法)第十章施工测量基础1、施工测量与施工放样的定义2、施工控制网的特点3、正倒镜法角度放样4、常见平面放样方法的特点及适用场合5、极坐标放样的方法(计算与放样步骤)6、高程放样(计算与放样步骤)第十二章道路工程测量1、中线测量和中桩断链的定义?断链的处理方法2、曲线元素和主点里程的计算方法?第一章绪论1、土地的定义通常人们把土地称作地面,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包括内陆水域和滩涂。

而从生态学和地学的观点来看,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即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土地是资源、生产资料和资产。

2、土地的特性1)土地的自然特性①土地的自然性②土地的有限性③土地的原始生产性④土地的生态性⑤土地位置的固定性⑥土地质量的差异性2)土地的利用特性①土地可以有许多用途②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③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④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3)土地的经济特性①土地质量的可变性②社会经济位置的可变性③土地供给的稀缺性④土地报酬的递减性4)土地的法律特性3、地籍的定义简单地说,地籍就是为征收土地税而建立的土地登记册。

现代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的、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表册和图等形式表示。

4、地籍的含义(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官方测绘(2)地籍的核心是土地权属。

(3)地籍是以地块为基础建立的。

(4)地籍在记载地块的状况时,还要记载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5)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地籍图集、地籍数据集、地籍簿册5、地籍的功能1.地理性功能2.经济性功能3.产权保护功能4.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功能5.决策功能6.管理功能6、地籍类别1.按地籍的发展阶段(用途)来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的特性和任务划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4.按行政管理层次划分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7、地籍调查的定义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采取行政、法律手段,采用科学方法,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是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的技术性工作。

地籍测量学复习提纲

地籍测量学复习提纲
11.简述地籍测量的内容和基本工作。
12.地籍测量特征。
第二章:
1.土地权属的定义
2.土地权源有哪些?
3.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
4.什么是确权?
5.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
6.城镇农村土地划分方式。
7.地块、宗地的定义和特征。
8.宗地划分原则。
9.争议地、间隙地、飞地的定义与划分。
10.土地权属界址包括什么?
3.城镇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4.地籍图内容的基本要求和选取的基本要点。
5.城镇地籍图的图例。
6.地籍图与地形图的异同。
7.宗地图的概念。
8.宗地图的图例。
9.宗地图的特性和作用。
10.土地利用现状应反映的内容?
11.农村地籍图的比例尺和分幅方法。
第9章:
1.土地面积测算的图解法和解析法定义?
2.土地面积测算的坐标法测算方法。
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现代地籍概念
2.现代地籍含义
3.土地清册回答哪六个问题?
4.简述土地与地籍的关系?
5.地籍的种类:按用途划分;按特点划分;按城乡不同划分。
6.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的区别。
7.地籍的功能。
8.地籍管理的定义和原则
9.地籍调查的定义,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区别。
10.地籍测量的定义。
5.简述GPS定位技术相对于常规测量技术的特点。
6.简述支导线的应用。
第7章:
1.界址点的定义
2.界址点坐标的精度的选择依据?
3.简述界址点坐标测量方法有哪些?
4.简述界址点坐标极坐标测量方法?
5.界址点中误差计算。
6.简述勘界测绘的含义及其内容?
第8章:

地籍测量知识点

地籍测量知识点

地籍测量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归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5个含义:(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

(2)土地归属是地籍的核心。

(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

(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5)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2、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六个基本问题:1、是谁的,具体指归属主于土地及其附着物之间的法律关系;1、在哪里,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位置;3、有多少,具体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量的描述;4、在什么时候,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时间;5、为什么,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存在一句及其有关说明;6、怎么样,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过程说明或依据。

3、地籍的功能:地理性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管理功能、决策功能、管理功能4、地籍的类别:(1)按地籍的用途划分,地籍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地籍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地籍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5、地籍调查的目的: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策、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本资料。

6、地籍调查的内容:土地的权属调查、界址点的认定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7、地籍调查的原则:1、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3、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4、符合多用途的原则.8、地籍测量的定义: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9、地籍测量的内容: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10、地籍测量的步骤:1、地籍控制测量.2、界线测量.3、地籍图测绘.4、面积测量.5、经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地籍变更测量.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和规划的要求,经行相关地籍测量工作.11、地籍要素包括:权属、位置、质量、数量、利用现状.12、地籍测量学的任务:确定土地的位置和面积,保持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发生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土地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准确性.13、地籍测量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14、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面的自然属性和一般社会属性,如地形、地貌、地理名称、建(构)筑物的投影位置等,着重研究获取和表达点的三维空间的理论和技术.地籍测量学是测绘科学和土地科学结合的产物.15、同其他测绘相比较,地籍测量有哪些特点?第二章16、土地权属:是指土地所有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17、土地权属的主要内容: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18、土地权属的确认方法: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仲裁确认.19、地块: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20、地块特征:(1)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2)空间位置固定,边界相对明显.(3)”同类属性”既可指某一种属性,又可指某一类属性的集合.21、宗地:在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其位置固定,权利边界明确.宗地划分的基本原则:(1)由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字范围划分为一宗地(2)如果同一个归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成片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则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3)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归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易划分清楚各归属主的用地范围的,划分为一宗地,称为组合宗地(4)对一个归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土地来源不同,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玉未见城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期不同等情况,在实地又可以划清界限的,可划分成若干宗地.22、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1)土地的权属状况.(2)土地的位置.(3)土地的行政区划界线.(4)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级别.23、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1)拟定调查计划.(2)物资方面准备.(3)调查底图的选择.(4)对街道、街坊的划分.(5)发放通知书.(6)土地权属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7)实地调查.(8)资料整理24、争议地:有争的确认议的地块,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归属主都不能提供有效的确权文件,却同时提出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土地间隙地是指无土地使用归属主的空置土地飞抵是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25界址调查的指界方法第三章1土地分类体系: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土地评价分类体系,土地应用分类体系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原则: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 (1)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2)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3)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服务(4)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内容: (5) 原则(6)第五章1房屋调查的内容:房屋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使用现状。

地籍测量复习资料

地籍测量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5*4)1.地块与宗地。

P18地块: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

宗地: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

2.地籍控制测量。

P813地籍控制测量: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坐标系。

P85大地坐标系:大地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的,其两个参考面为:一个是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与椭球短轴(旋转轴)所作的平面(子午面),称为起始子午面,它与椭球表面的交线称为子午线;另一个是过椭球中心O与短轴相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以高斯投影为基础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3.土地权属。

P15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具体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包括与土地相连的生产物、建筑物的占有、支配、使用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是指依照法律对土地加以利用并从土地上获得合法收益的权利。

4.房屋调查。

P73建筑面积:建筑面积是指房屋外墙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有上盖,结构牢固,层高2.20M以上(含2.20M)的永久性建筑。

成套房屋使用面积:套内房屋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构成。

套内房屋使用面积:为套内房屋使用空间的面积套内墙体面积:是套内使用空间周围的围护、承重墙体或其他承重支撑体所占的面积。

套内阳台建筑面积:按阳台外围与房屋墙体之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二.填空(14*1)土地权属调查:指以宗地为单位,对土地的权利、位置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内容:1.土地的权属状况2.土地的位置。

3.土地的行政区划界线。

4.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土地级别。

地籍图的测绘:P111地籍图: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称为地籍图。

地籍测量学复习要点

地籍测量学复习要点

地籍测量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地籍的定义和含义:定义: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含义:(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

(2)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

(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

(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5)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2.图、数、表:“图”是指地籍图,即用图的形式直观的描述土地及其附着物直接按的相互位置关系,包括分幅地籍图、专题地籍图、宗地图等。

“数”指地籍数据,即用数的形式描述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数量、质量、利用现状等要素。

“表”指地籍表,即用表的形式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法律状态、利用状况等进行文字描述。

3.地籍的类别:(1)按地籍的用途分,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特点和任务分,可分为初始地籍、日常地籍(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可分为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地籍调查的含义:(1)根据调查时间及任务的不同,地籍调查可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2)按调查区域的功能不同,地籍调查可分为农村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地籍调查的内容:(1)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①土地权利状况,即纳税人情况,包括姓名或单位名称等②计算赋税的依据,即需要纳税的土地类型、土地面积和土地等级等(2)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①以土地权属调查为核心内容,同时调查土地利用状况和其他要素(3)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①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包括权利人状况、权源、权利性质、权利限制等②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包括地理位置权属、权属界址等③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数量,包括土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等④土地及其附着物的质量,包括土地登记、基准地价、建筑物的结构和层数、各种房地产价格⑤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利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型、容积率、建筑间距、建筑密度、各种类别面积比列地籍调查的原则:(1)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3)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4)符合多用途的原则4.地籍功能:⑴ 地理性功能;⑵ 经济功能;⑶ 产权保护功能;⑷ 土地利用管理功能;⑸ 决策功能;⑹ 管理功能。

地籍测量复习总结

地籍测量复习总结

地籍测量复习总结地籍测量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1.地籍:由国家监督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础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2.宗地: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是权属调查和管理的基础单元。

3.地块:可区分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

4.图斑:在土地所有权宗地内,按土地利用分类标准为依据划分出的一块地。

5.土地所有权:所有制的法律上的表现,即从法律上确认人们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所享有的权利。

6.土地使用权:依照法律对土地加以利用并从土地上获得合法受益的权利。

7.界址点:界址线或边界限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

8.地籍图: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相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

9.宗地图:以宗地为单位汇编的地籍图。

10.房屋的产别:依据产权占有和管理不同而划分的类别:按两级分类,一级为8类,二级为4类。

11.土地权属主: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单位和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

12.边界系统:人们或政府管理机构通常以某种形式所成认的界限存在形式,由平凡边界和法律边界组成。

二.解答题1.现代地籍功能:地理性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管理功能、决策功能、管理功能2.地籍测量特征:1)地籍测量时一项官方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2)为土地管理提供了准确、可靠地地理参考系统3)其技术标准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4)其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5)其工作具有非常强的现势性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具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3.土地权属确认方式: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仲裁确认4.宗地划分的基础方法:按权属性质不同,宗地可分为所有权宗地和土地使用权宗地基础方法:1)由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宗地2)同一权属主所有或只用不相连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划分为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宗地3)一个土地由假设干个权属主共同使用土地的划分:城镇地区土地的划分:首先按各级行政区划的管理范围进行划分土地,城镇可划分为区和街道两级,在街道内划分宗地(地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籍的定义: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臵、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2 地籍含义:(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2)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的地籍(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图‛是地籍图。

即用图的形式直观地描述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指尖的相互位臵关系,包括分幅地籍图、宗地图等‚数‛是指地籍数据,即用数的形式描述土地及附属物的位臵、数量、质量、利用现状等要素,如面积册、界址点坐标侧、房地产评价数据表是指地籍表即用表的形式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臵、法律状态,利用状况等进行文字描述3地籍的分类:地籍的用途划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税收地籍是指仅为税收服务的地籍,及专门为土地课税收服务的土地清册。

内容包括:姓名,地址和纳税人的土地面积以及土地等级等产权地籍是国家为维护土地所有制、鼓励土地交易、保护土地买卖双方的权益二建立的土地清册。

多用途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其目的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保护产权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徒弟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徒弟提供基础资料。

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初始地籍是指再某一时期内,对其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建立的新的土地清册。

日常地籍:针对土地及其附属物的权属、位臵、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基础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城镇对象是城镇的建成区土地,以及独立于城镇以外的矿企业,铁路,交通等用地。

农村地籍对象是城镇郊区及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国有农场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

4地籍测量的定义:(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地籍测量是为获得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即其附着物的权属、位臵、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

具体内容:(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2)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平差和统计;(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地籍变更测量;(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5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区别:(1)地籍调查:获得土地管理所需的城镇土地状况的各种信息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农村集镇、村庄地基调查,其主要内容为逐级查清各级行政区内的土地权属界线及其土地总面积,它一般包括总地全书状况调查、界址点认定调查、土地使用状况调查和地籍测量等内容,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地基资料和宗地状况应及时更新。

(2)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宗地或地块)及其附着物的界线、位臵、面积、质量、权属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及其几何形状的测绘工作。

内容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等地籍要素的测量、绘制地籍图以及面积量算与统计,最后经检查验收。

6地籍测量的特征:(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体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3)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4)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6)地籍测量的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应用集成(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具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7地籍管理的概念、目的和基本任务:概念及目的:是国家为取得有关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

任务:(1)确认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等土地基本状况;(2)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3)为土地利用和管理服务;(4)为国家的生产和建设服务。

8地籍调查的目的和原则:目的: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订土地政策和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础资料。

原则:(1)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规定。

(2)实事求是原则,调查时应充分考虑历史背景。

(3)符合地籍管理原则。

(4)符合多用途原则。

9地籍测量学的定义: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支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学科。

10土地权属的定义: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简称为土地权属。

11土地所有权的定义:受到国家法律承认与保护的对土地占有、支配的权利,并包括与土地相连的生产物、建筑物的占有、支配和使用的权利。

12地块的定义: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位。

13新54北京坐标系的定义:(1)采用了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2)采用了多点定位;(3)定向明确,椭球短轴平行于由地球质心指向JYD1968.0方向,起始大地子午面平行于我国定义的起始天文子午面;(4)大地原点同样是西安原点;(5)大地点高程是以1956年青岛验潮站求出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为基准;(6)该系统提供的坐标是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整体平差转换值。

14 80北京坐标系的定义:(1)大地原点位于我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西安市以北60km处;(2)采用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1975年推荐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3)椭球定位后,椭球短轴平行于由地球质心指向我国确定的地基原点JYD1968.0方向起始大地子午面平行于格林尼治平均天文台的子午面;(4)大地高程基准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15房屋的共有建筑面积的定义:房屋的共有建筑面积系指各产权主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积。

16土地的质量与性状的定义:土地质量是土地相对于特定用途所表现(或可能表现)出的效果的优良程度。

土地性状是指土地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性质与状态,是判断土地质量水平的依据。

17土地的质量与性状与那些因素有关:土地的质量与土地用途相关联,其适宜的用途受土地本身的性状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土地性状是与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有关。

18丘的定义:地表上一块有界空间的地块,相当于地籍调查时的宗地。

19图斑的定义:凡被境界、土地权属界、线状地物、地类界等分割而成的封闭地块为一个图斑。

22房屋建筑面积的定义:房屋建筑面积系指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且具备有上盖,结构牢固,层高 2.20m以上(含2.20m)的永久性建筑。

23房产界址点的定义:房产界址点,即是房屋用地界线的转折点处设臵的界桩点。

在房地产测量和管理中,用它来确定房屋用地权界的位臵。

界址点的连线构成房屋用地的地界线。

24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地籍权属的确认是指依法照法律对土地权属状况的认定,包括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性质、权属主身份、土地位臵等的认定。

确认方式:(1)文件确认。

它是根据权属主所出示并被现行法律所认可的文件来确定土地使用权或所有权的归属,这是一种较规范的土地权属认定手段城镇土地使用权的确认大多用此方法(2)惯用确认。

它主要是对若干年以来没有争议的惯用土地边界进行认定的一种方法,一种非规范化的权属认定手段,主要是用农村和城市郊区。

(3)协商确认。

当确权所需文件不详或认识不一致时,本着团结、由各方协商。

多土地权属进行认定。

(4)仲裁确认。

再有争议而达不成协议情况下,双方都能出示有关文件而又互不相让的情况下。

应充分定区土地权属各方的申诉,实事求是的、合理的进行仲裁。

(一)农村地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认:应将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或仲裁确认几种方式结合起来确认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二)城市土地使用权的确认:(1)单位用地红线图;(2)房地产使用证;(3)土地使用合同书,协议书,换地书等;(4)征(拨)地批准书和合同书;(5)有偿使用合同书(协议书)和国家土地使用权证书;(6)城市住宅用地确权的文件。

25在确定权属有争议的边界的界址点时,如何处理边界的纠纷或争端:对有争议的界址,调查现场不能处理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规定处理,即: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全民所有制单位建、集体所有制单位建、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个人之间、个人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土地使用权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处理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日之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现状,不得破坏土地上的附着物。

26 地籍图定义: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称地籍图。

27 地籍图编绘法成图的基本步骤:基本步骤:(1)首先选用符合地籍测量精度要求的地形图,影像平面图作为编绘底图;(2)将原图复制成二底图;(3)外业调绘,对测区的地物的变化情况加以标注,以便制订修测补测的计划;(4)在二底图上进行补测工作;(5)将调绘结果转绘到二底图上,并加注地籍要素的编号与注记;(6)在工作底图上采用薄膜透绘方法,清绘整饰后即可成为正式的地籍图。

28我国目前测绘制作的地籍图有: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有: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等。

29记住的内容: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型的最小土地单元。

宗地是指权利上具有统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

图斑是指质量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

30边界类型:根据土地划分的方法形成三种界:(1)行政边界。

包括:县界、市界、区界、乡镇、行政村界。

这些边界一般由各级政府部门划定。

(2)宗地边界。

(3)地块边界看书。

31土地权属条查的内容:(1)土地的权属状况,包括宗地权属性质、权属来源、取得土地时间、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名称、土地使用期限等。

(2)土地的位臵,包括土地的坐落、界址。

四至关系等。

(3)土地的行政区界线,包括行政村界线、村民小组界线、乡界线、区界线以及相关的地理名称等。

(4)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土地级别。

32‚宗地草图‛、‚地籍图‛、‚土地使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等图件区别和联系: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臵、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纪录,是处理土地权属、宗地档案的重要资料,应到现场绘制,必须长期保存;宗地草图又是地籍原图每宗地的放大示意图及详细记录,与地籍原图的测绘相互检核,为地籍测量提供数据保证地籍测量成果的质量和正确性;地籍图是基本地籍图和宗地图的统称,使土地管理的专用土,具有国家基本图的特性;基本地籍图的图面表示应主次分明,清晰易读,清楚地反映地籍要素、必要的建筑物及其占地状况、土地分类界线;土地利用相状图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成果之一、也是地籍管理和整个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的基础资料,其内容有:各级行政界,各种地类界及符号、线状地物、必要的地籍要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