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课 教案

第一单元复习课 教案
第一单元复习课 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教案

海四中刘晶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⑵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会判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⑶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重要的学习方法。

⑷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⑸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称量、过滤、蒸发、配制溶液等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⑴以与生活、社会等息息相关的问题为背景,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⑵通过比较等方法,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⑶结合实物对常用仪器的名称、性能和用途做重要的的介绍和操作的演示,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对容易出错的操作要做特别提醒。

⑷运用实验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从生活中发现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规范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遵守实验室规则及实验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以及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中考热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基本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探究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归纳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初中化学常见仪器

【教学时间】2011-5-9

【课时】一课时

【复习流程】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化学有什么作用?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页

[练习]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三、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⑴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状、状态等的变化。

⑵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练习]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A、蒸发水

B、干冰升华

C、水变成冰

D、煤炭燃烧[练习]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2.物质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⑵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学生活动]找区别: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硫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

[练习]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F、铁生锈;

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我们做了哪两个探究实验?

⑴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①点燃前:白色圆柱固体,硬度小,略有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②燃着时:火焰分为三层----焰心、内焰、外焰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有水雾;再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③熄灭后:冒白烟;点燃刚熄灭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④实验结论:点燃后生成了水、二氧化碳,外焰温度最高

⑵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做以下实验,把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发现木条在燃烧得比较旺盛,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含量较低。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发现,说明呼出气体中的含量较空气中的要高。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会发现玻璃片上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

含量较高。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

2的量减少,CO

2

和H

2

O的量增多

2、怎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

实验前——————实验中——————实验时——————实验后

反应物的物理性质现象生成物的物理性质书写探究报告3、化学学习的特点有什么?

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五、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初中化学常见仪器

[练习]出示实验仪器图,写出仪器名称

[小结]

1、容器与反应器

⑴可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⑵隔石棉网加热(受热均匀):烧杯、烧瓶、锥形瓶

⑶不能加热的: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

2、计量仪器:托盘天平(质量)、量筒(体积)、温度计(温度)

3、漏斗: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高中)

4、夹持器:铁架台、试管夹(夹持位置距管口1\3处,将试管夹从底部往上套,用手拿著试管夹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5、取用药品的仪器:胶头滴管(液体)、药匙(粉末状固体)、镊子(块状固体)

6、气体的净化装置:洗气瓶、干燥管

7、其它仪器:水槽、坩埚钳、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等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原则①“三不”原则:取用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

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带

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里。

⑵固体药品的取用盛放:广口瓶仪器:药匙、纸槽、镊子

注意:①药匙和镊子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要擦拭干净②少量白磷存放在冷水中块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粉末状药品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⑶液体药品的取用盛放:细口瓶、滴瓶

①多量取液——倾倒到指定容器

口诀:瓶塞倒放口对口,缓慢倒液签向手。轻刮残液塞紧塞,放回原处签朝外。

②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量筒和胶头滴管

[注意事项]1.量筒必须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3.量筒底无“0”刻度。4.量筒不能加热。5.量筒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6.读数时,只读出小数点后一位,如:8.4ml

[练习]现要量取47.5ml的盐酸溶液,最好选取下列哪一种规格的量筒( )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练习]一同学要量取18mL的液体,在读数时,他用俯视的方法,则实际所得的液体体积与18mL相比( )

A、大

B、小

C、相等 D 、无法确定

③少量取液:胶头滴管

[注意事项] 1.使用胶头滴管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也不能接触容器内壁,应垂直于容器正上方。2.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放。3.用过的胶头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用冲洗)。

2、物质的加热

⑴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②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③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支酒精灯

④用灯帽盖灭

⑤要用外焰加热

⑥酒精灯引起的小火灾用湿抹布扑盖。

⑵加热液体

①预热,试管外壁不能有水珠。

②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试管口和桌面呈45°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有人的地方。

④用外焰加热,不能与灯芯接触

⑶加热固体

①预热(可移动酒精灯)

②固体平铺在试管底部,加热盛药品的部位。

③铁夹夹于试管中上部(或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略朝下倾斜。

④加热完毕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3.洗涤仪器

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

洗。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

洗涤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

仪器已洗干净。

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4、连接仪器装置:一般按“先下后上”、“先左后右”顺序进行。

5、托盘天平的使用

⑴精确度:0.1g

⑵使用方法:

①调平:调节平衡螺母使分度盘指针在分度盘中间

②称量:左物右码、砝码由大到小最后游码

③称毕:砝码放回盒中、游砝调零

⑶注意: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如NaOH

[练习]某同学在称量物体质量时,把物体和砝码放倒了,最后读数为13.4克,

则该同学所称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 A、13.4克 B、13.8克 C、13克 D、12.6克

[练习]某学生要称量16.8克固体药品的质量,称量后,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此

时,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

A、调节平衡螺母

B、增加砝码或调节游码

C、减少药品

D、增加药品

6、检查装置气密性

连接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容器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

泡冒出,松开手,导管口部有一段水柱,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

不漏气。

7、过滤:

⑴应用: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

⑵仪器和用品: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

⑶操作:一贴二低三靠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等

8、蒸发

①应用: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

②仪器: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③操作:蒸发时玻璃棒要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引时液滴飞溅;到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④结晶: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

9.溶液的配制

⑴固体物质的溶解:烧杯、玻璃棒(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⑵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⑶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①固体物质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②液体物质配制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课堂练习】选择合适的仪器填空:

⑴常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或给少量液体或固体加热的仪器是。

⑵搅拌、过滤、蘸取液体时常用。

⑶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

⑷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⑸取粉末状药品。

⑹溶液蒸发、浓缩和结晶。

⑺量取80mL的盐酸。

⑻取18克NaCl固体。

⑼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⑽拿热的蒸发皿。

⑾使烧杯、烧瓶均匀受热。

⑿用于装配气体发生器,便于往装置中添加液体。

⒀给较大量加热,较大量物质反应容器,过滤中用于承接滤液。【小结】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完成P37

【板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二、化学有什么作用?

三、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五、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案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5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第一单元

识字一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 教学后记:

职业生涯规划第一单元第二课-教案.doc

第1单元第2课职业理想的作用 课前导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英国有一个名叫布罗迪的退休教师,在整理家中的楼阁的旧物是,发现了一叠发黄的旧练习册,他们是皮特幼儿园B2班的31位孩子的教学作文。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些作文竟然躲过战火的浩劫,在布满尘埃的楼阁上趟了50年。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内阁大臣的,有想当王妃的,有想当教师的……布罗迪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的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我”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刊上刊登了一则启示。不久,一封封回信带着问候,也带着对自己童年梦想的好奇,纷纷来到布兰迪的手中,他们中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中的梦想是想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的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的时候,他收到了来自英国内阁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也外分感动: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你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三十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美丽梦想随风飘逸,成功总会有一天出现在你的面前。 启示:老师是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感谢他的老师,因为在盲童戴维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同时也要感谢戴维,因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追求理想的价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谁保持梦想,谁的梦想就一定能够成功;谁能坚持不断地追求梦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梦想。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从中一定也有所感悟,有所启迪: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是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想中!一位老师说的好,教育工作就是,澎湃的激情;涌动的理想;激起的热情,付出的是真心;发展的是智慧,收获的是每一刻的生命! 一、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一)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 1.理想、职业理想的定义 理想:人们对未来事物有根据、合理的想象和希望。 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动力。 中职生要有“具体”而“现实”的职业理想。 2.职业理想的作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行也始于理想”职业理想对人的事业发展具有导向、调节、激励作用。 (1)引导作用。作为方向和目标,人生的发展通过职业理想来确立,并最终通过职业理想来实现。 (2)调节作用。它指导并调节人的职业活动。当一个人偏离目标是,…;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 (3)激励作用。为理想而奋斗会支配一个人的现实行为。理想高于现实。 3.职业理想的特点 试一试通过大家的职业理想总结归纳职业理想具有哪些特点?

单元教材分析怎么写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怎么写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 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 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1. 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 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 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 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为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到认识圆柱和圆锥这样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关于几何体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得到完善。为今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同时,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相关形体的兴趣好意识,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一单元复习课

第一单元: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复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知道社会公平的表现,理解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树立公平意识。 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以及不承担责任的后,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知识网络: 实现社会公平公平的含义和要求P4 : 人们合作关系中的公平P5 维护社会公平的措施及意义P6-8 : 区分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及维护正义原因P9-10 青少年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2-13 : 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p16 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p18 承担责任的代价P20 : 承担责任的好处(对个人和社会)P21 不承担责任的后果P22 学会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P24、 : 维护社会秩序,承担社会责任P26 服务奉献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最有条件、好形式)P27-28 三、基本问题归纳: ●1、什么是公平?公平有什么样的要求?P4 ●2、列举我国政府为维护社会公平所实施的措施。P7 ●3、维护社会公平对社会稳定有什么重要的意义?P8 ●4、怎样维护社会的公平?P8 ●5、我们应如何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P9 ●6、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2,13 ●7、什么是责任?责任的来源都有哪些?P16,17 ●8、如何理解“身份不同,责任不同”?P18 ●9、承担责任有什么代价?我们应怎样面对责任的代价?P20 ●10、承担责任有什么回报?P21 ●11、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P22 ●12、我们应该怎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P24 ●1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我们应该去做?P27,28 四、典型例题剖析,归纳答题方法

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窄.狭(zhǎi) 蹂躏.(1ìn) 囿.于(yòu)臻.于完美(zhì) B.漕.运(cáo) 倏.忽(shū) 猝.然(cù)死心塌.地(tā) C.侥.幸(jiǎo) 隽.永(juàn) 相称.(chèng)并行不悖.(bèi) D.诉讼.(sòng) 厌恶.(wù) 蓦.然(mù)安分.守己(fē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贸然钦佩不学无术怨天尤人 B.履历谨记不胜枚举相得益彰 C.啃啮耕耘坚忍不拔楚材晋用 D.欣羡膨胀雄心勃勃征稿启示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北大学生有潜力,有后劲”,别人这样说行,你们自己则千万不要说,也不要相信。B.我要说,几乎——如果不是全部的话——每一个雄心勃勃的人都定不可能完全实现他的理想。 C.因此,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我们对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的怀有热情? D.“咱们快走吧”!她高高兴兴地说。 4.依次填人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1)老师不要求你的物质,只要你考试成绩好人格上没有大毛病,基本就会获得 老师的欢心…… (2)对于老老实实替社会造福的工人反存,这是可耻的价值意识的颠倒。 (3)学问也好,事业也好,都要尊重这种公道公理,才不至于发生。 (4)信息产业虽已成为国内一大支柱产业,但“重硬轻软”的正阻碍其向高层次发展。 A.汇报藐视弊端弊病 B.回报藐视弊病弊端 C.回报鄙视弊端弊病 D.汇报鄙视弊病弊端 5.下面横线上依次填上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不能出色地承担责任,他就不是一个真正 的人。我们要从小培养对人类、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这样,做一个真正的人。 A.如而所以只要就能 B.但那因此如果就能 C.却那所以只有才能 D.却那因此只要就能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现实生活中,那种一旦小有成就就得鱼忘筌 ....的人,只会受到人们的唾弃。 B.做事存私心,便不免假公济私 ....,贪污苟且。 C.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 ....。 D.辨论会上王红同学夸夸其谈 ....,博得了满堂喝彩。 7.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老王再三解释,使他才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B.有些中学生频繁出入网吧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和管理。 C.她的短暂的生命放射出了绚丽夺目的光彩。 1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第一单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第三册 备课笔记 教师:班级:2008年9月

学期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及实施教学的总体思路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 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 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 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 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 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 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 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 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 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 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 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

所得的舞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㈠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 生字表㈡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 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课和课文安 排了识字任务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 认识的字。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课文的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 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5、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强了亲和力。 6、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知 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第1课时悄悄变化的我 1.伴随着身体外形的明显变化,我们开始进人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2.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 3.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有时,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给我们带烦恼。 4.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5.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 6.青春期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7.如何正确对待正常的生理变化? (1)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2)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

(3)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 8.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1)可以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2)可以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3)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4)可以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第2课时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1.生理发育是青春成长的重要信号,与之相随的还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变化。思想使我们强大。 2.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独立性,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 3.在我们的成长中,与思维的独立性相伴随的是思维的批判性。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 4.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无限可能。 5.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6.创造离不开实践。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离不开劳动和创造。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7.如何理解思维的独立? 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意味着不人

部编版小语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上)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3首课文,前两篇是精读课文,第三篇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教材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花的学校》是散文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童真书写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深厚的感情;《不懂就要问》通过孙中山小时候向私塾先生提问的故事,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素养培养目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特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能主动理解这些词句,交流阅读感受并主动积累。本单元对这个要素进行了系统安排:既有比较开放的提示——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也有具体的指向——注意文中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表达;既提示学生自主学习有新鲜感的词句,又提倡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不但重视课内阅读的学习,还关注课外阅读中的拓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体会习作的乐趣”。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正式的习作练习。教材以游戏的形式编排了“猜猜他是谁”的活动,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二年级写话的基础上以比较轻松的状态进人习作学习。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在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让学生说出自己关注的词句,还要进一步谈自己对这些词句的理解。在学生交流时,教师也要进行相应的点拨,特别要联系与词句有关的课后题。此外,还可以采用摘抄等方式进行积累。 第二,从本册开始,教材编排了略读课文,要注意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相对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更要注意取舍,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及相略地读课文的能力,不宜采用精细分析词句的方式,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即可。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作适当点拨。 第三,从写话过渡到习作,不宜刻意强调习作与写话的不同。应注意避免学生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教学要从激趣人手,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树立习作的信心,逐步养成大胆习作的习惯。习作的评改形式要多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体会书面表达的乐趣。 第四,在进行单元教学之前,要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 1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培训资料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内容:本组教材以“热爱大自然”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二首》、《荷花》,一篇略读课文《珍珠泉》。本组以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的春天和美丽的荷花景象,从中选编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景色的美好,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复习目标: 1、复习学过的字词,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指导,多音字、形近字区别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回顾积累描写大自然的好词、佳句、名段欣赏,体会课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理解大自然的美好,进一步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复习准备: 1、学生准备积累描写大自然的好词佳句、古诗名句。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创设情景导入: 学了第一单元,我们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谁来说说第一组中有哪几篇课文组成?(课件出示题目)快速浏览本组课文,在这几篇课文中我们能看到:()的小燕子()的春天()的荷花()的珍珠泉作者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的感情。 师: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概括的真好。这和我们课前的自主复习是分不开的,这里对××××等同学提出表扬。 二、复习生字词,出示字词 (一)复习生字: 1、自主复习中组长反映下面几个字音读错的较多。先自由读一遍 横掠(lüè)吹拂(fú)仿佛(fú)沾(zhān)绦(tāo)莲蓬(peng) 偶尔(ǒu ěr)裁剪(cái)增添(zēng) 2、复习听写中,错误最多的是这样几个字:倦漾莲 (1)说说错在哪里,生生提醒写时注意什么? (倦:右边两横,学生容易写成三横;漾:下面不要写成水。莲:草字头在连字上面,不是车上面。以笔顺为指导,以点带面说说记字的方法。)(2)展示纠正 3 . 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文中有很多的形近字,下面几组形近字你会区分吗? (说明:这里根据本单元情况,有多音字的还要整理多音字) (1)俏----悄拂-----佛滨-----缤

人教版第三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江北区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一单元评估题 (卷面分3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chuāndài yóuxìróngmáo yáohuàng báifàcāngcāng ( ) ( ) ( ) ( ) ( ) yǒngqì jìnglǐ biànzi wánshuǎ tiàowǔ ( ) ( ) ( ) ( ) (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回答问题。(9分) 假.(jiǎjià)日里的一天,骄阳似.(sìshì)火,爸爸带我去旅游。我们在海边照相.(xiāng xiàng)留念。 我发现这些带点的字都是,““也是这样的字,我能写出它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的石阶()地招呼 ()的花瓣()地飘动 ()的蒲公英()地攀登 四、本单元中你一定积累了许多好词,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进下面的 句子中。(10分) 1、在括号里填上“然”字组成的词语: (1)春天开放的桃花()在秋天开放了,真是太奇怪了!(2)我说这场比赛中国队会赢,比赛结束中国队()胜利了。

2、“月落柳梢、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日上三竿”这几个都是表示()的词语。我能试着用:(),我们背着书包上学去。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我们回家了。(),我们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3、选择积累的好词,填入括号里: (1)三岁的妞妞拿起书,学着爸爸的样子()地看起书来。(2)奥运火炬手中,有()的老人,有()的年轻人,其中,“小巨人”姚明特别()。 五、用比喻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6分) 1.湛蓝的天空好 像 。 2.秋天,柿子树挂满了熟透的果实,仿佛_______________ ___。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22分)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不同、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同学们向在校园里的小鸟打招呼,向的老师们问好,向的国旗敬礼。 我知道我国有个民族,除文中写的以外,还有族、族、族……

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做好我自己

第一单元做好我自己 1.我有我的精彩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 2、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 3、通过自画像,制作“明星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的特点。 教学难点: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音乐 学情分析: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我的自画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从了解老师开始,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今天我们的课堂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指说)我们是老朋友了,你们对我有哪些了解?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二、自己眼中的“我” 1.过渡 你们对我有了一些了解,想不想让我也了解你? 同学们之间已经相处两年多了,想不想让大家更了解你? 2.介绍游戏 好,下面我们就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叫——“猜猜我是谁”。现在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张“我的小档案”,等会儿我们把自己的外貌特征、爱好、长处都写在上面,不过有一样不能写(名字),对,这一写可就露馅了。我们来看看哪些同学平时对别人了解的比较多,能看了介绍,立刻就把猜出他是谁。 3.师生独立填写《小档案》 4.二人小组讨论 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的特点都写出来了呢?我建议啊,大家把自己写的拿给一位好朋友看看,读给他听听,请他给你当当参谋。愿意吗?(教师和学生一起下位与朋友商量) 大家商量好了吗?就把写好的小档案折好,投进“快乐包”吧。三、同学眼中的“我” 1.组建4人小组 谁愿意来抽?这么多同学都想抽啊,这可难办了。怎么办呢?咱们就和附近的同学组成4人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自由组建小组,选出组长)

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 1.学会尊重 一、知识点 1.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其中很多人是我们非常尊重的。 2.谈到尊重,我们往往关注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忽视身边默默无闻的人。 3.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即使默默无闻,即使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成就,他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只有尊重自己,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尊重自己包括自尊、自爱和自我接纳等方面。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自我贬低,不自卑就是尊重自己的重要表现。 6. 尊重自己还表现为:维护自己的形象,爱惜自己的名誉,信守自己的承诺。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7. 面对冒犯和侮辱,我们可以:(1).指出对方的错误(2).要求对方道歉 (3).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 8. 尊重自己,并不意味着拒绝批评。尊重自己与接收别人的批评是不矛盾的,如果过于爱面子,输不起、说不得,就是过度维护自己。 9.维护自己要适度:(1)不过分敏感,保持情绪平稳;(2)客观评价自己,既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能认识到别人可能比自己更优秀;(3)理性对待他人意见,分析问题时对事不对人。 10.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杨雄 11.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徐特立 12.被别人尊重让我们感到愉快、满足,充满价值感。推己及人,别人也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同样的体验。 13.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文明素养的体现。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行为却违背了这一要求。 14.语言可以体现尊重。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分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理解、尊重的话会被别人带来温暖和鼓励。 15. 尊重他人不单表现在话语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与人交往时,谦虚有礼,重视他人意见,关注他人需要......都是尊重他人的体现。 16.尊重他人还要能够维护他人自尊心,推己及人,让别人觉得舒服。 17.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由此可见,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二、问答题 1.谈到尊重,我们往往关注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却忽视身边默默无闻的人。找一找,在你的身边,有哪些值得尊重的普通人呢? 答:环保工人,建筑工人,虽然职业很默默无闻,但都是天没亮就上班工作。每天上班整洁的路面,工作的高楼都出自他们的辛勤劳动,夏天顶着高温酷暑,冬天冒着严寒风雨无阻,类似的职业还包括农民,警察,还有医生、护士,逢年过节,常常深更半夜都还在加班。 2.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社会将有那些变化呢? 答: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社会会更和谐。 3.“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尊重能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

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如一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上册出现的“加减混合”,二年级上册出现的乘加、乘减,二年级下册出现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等等。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中年级时,再结合解决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这样的编排通过较丰富的现实素材,使学生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同时,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四年级出现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并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在后面的教材中还会安排“混合运算”的单元吗? 在本套课标教材中,我们只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这个单元,来教学和梳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后面的教材中不会再安排“混合运算”的单元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都是在此单元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应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3、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八册“整数四则运算”单元对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在课标教材这一相应的单元“四则运算”中,为什么没有?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大纲中“理解四则运

(完整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主题:可爱的生灵 二、教材解析 (一)课文内容 本单元围绕“可爱生灵”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学生展示了多彩的春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掌握形声字的识记规律。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特点。 5.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6.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8.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9.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10.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11.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12.品味本单元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做到边读边想象。 13..在朗读中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14..学会按汉字偏旁识记生字,并根据偏旁初步认识生字的意思。 15..认识形声字的特点,何为形旁,何为声旁?各有什么作用。 16..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古诗三首》分别是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曾几的《三衢道中》,这三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郑振铎的《燕子》描写了百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叶圣陶的《荷花》描写了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经过选拔:陈增航、李翔、栾旭、金罗撒、刘心语、徐利、李冰如、李进杰、汪俊翔、王梦瑶等十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下周一的跳绳比赛,请加强练习,及时改进不足,提高速度!大家努力争取好成绩!(提醒,每次练习时穿最舒适的鞋子,用跳得最多的跳绳。都要同比赛时的)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 课教案 复习内容:本组教材以“热爱大自然”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二首》、《荷花》,一篇略读课文《珍珠泉》。本组以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的春天和美丽的荷花景象,从中选编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景色的美好,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复习目标: 1、复习学过的字词,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指导,多音字、形近字区别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回顾积累描写大自然的好词、佳句、名段欣赏,体会课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理解大自然的美好,进一步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复习准备: 1、学生准备积累描写大自然的好词佳句、古诗名句。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创设情景导入: , 学了第一单元,我们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谁来说说第一组中有哪几篇课文组成(课件出示题目)快速浏览本组课文,在这几篇课文中我们能看到: (活泼可爱的)的小燕子(光彩夺目)的春天(千姿百态的)的荷花(神奇)的珍珠泉 作者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师: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概括的真好。这和我们课前的自主复习是分不开的,这里对××××等同学提出表扬。 二、复习生字词,出示字词 (一)复习生字: 1、自主复习中组长反映下面几个字音读错的较多。先自由读一遍 横掠(lüè)吹拂(fú)仿佛(fú)沾(zhān)绦(tāo)莲蓬(peng) 偶尔(ǒu ěr)裁剪(cái)增添(zēng) 2、复习听写中,错误最多的是这样几个字:倦漾莲 @

中职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试题

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型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淤.滩(yū)簇.新(cù)胚.芽(pěi)伤痕累累 ..(lěilěi) B.挣.脱(zhēng)喷薄.(bó)绯.红(fěi)奔放不羁.(jī) C.勒.索(lè)蛮.荒(mán)眷.属(juàn)劈.荆斩棘(pī) D.彷.徨(páng)疲惫.(bèi)迷惘.(wǎng)蜗.行摸索(wō)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诗中的“我”是和“你”面对面的对象。 ②新诗潮最为显著的标志,是“大学生诗派”和“整体主义”。 ③“后朦胧诗”的写作精神已了我们以往关于诗歌的传统观念。 A. 絮絮而谈起源脱离 B.侃侃而谈源头抛开 C. 娓娓而谈滥觞偏离 D.夸夸其谈开始离开 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篆刻欲运刀随心所欲 ....,各逞其妙,需讲究刀法。 B.对于公益事业,他甘之如饴 ....;对于奢侈享受,他弃之如敝屣。 C.经过三年的惨淡经营 ....,这个厂终于扭亏为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D.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 4.下列句子没有歧义一项是() A.对于他的提议,大家无不赞成。 B.一切科学的研究都应老老实实,来不得半点调皮。 C.赵老师来了半年了,许多人还不认识。 D.我们图书馆收藏了著名作家巴金的书。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经过他的再三解释,使她才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B.她得短暂的生命放射出了绚丽夺目的光彩。 C.有些中学生频繁出入网吧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的管理。

第一单元第二课课时2

课时2 价格变动的影响 [学新知] 一、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1?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力S对它的购买。 2.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小提示:也可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 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⑴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二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⑵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不仅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且会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 小技巧:互相替代商品可以理解为替代关系,互补商品可以理解为连带关系。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 调节产量

2.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小总结: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影响供求,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对二者关系的理解可用下面图示: [练疑难] 1. 判一判:(1)商品价格变动与其需求量变动呈正向关系。() ⑵两种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人们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3) 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是互补品。() (4) 有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会减少。() 2. 连一连: (1) 粮食、食盐A.互补商品 ⑵金饰、轿车 B.生活必需品 (3) 牛肉和羊肉 C.高档耐用品 (4) 飞机和汽油 D.互为替代品 3. 填一填: 4. 画一画:根据价格与供给(即产量)的关系原理完成下图 5. 判一判:(1)汽油价格下降,物流业的运营成本一般会降低。() (2) 饮料生产者用色素、甜味剂代替水果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 【练疑难】 1. 提示:(1)X ⑵V (3) x ⑷x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3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6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5、课文学习中穿插阅读训练若干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