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育技术学导师及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十名专家

9 李龙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职 称: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
教育技术简历:
1958年开始从事电化教育工作,创建内蒙古师范大学电教馆、电教系、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和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点倡导并组建了内蒙古高校电化教育研究会和全国北方地区部分高校电化教育学协作组。历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电教馆馆长、电教系主任、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和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点负责人。现任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7 吴庚生
清华大学电教中心
职 称: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 远程教育
教育技术简历:
1970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1970年3月至1993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从事光电子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1993年至今在清华大学电教中心从事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现任清华大学电教中心主任,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硕士站学科带头人;任中国电教协会副会长、中国电教协会工科高校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学校电教研究会理事长、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技术组组长。
2 南国农
西北师范大学
职 称: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电化教育
抗战后,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解放后,支援大西北教育,在西北师范大学开始了电化教育方法的实践,冰开设了电教课程,将取得的经验向校外推广。文革后,在教育部的组织下,与肖树滋先后在全国培训了三期电化教育课的师资和电教骨干,为我国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培养了第一批人才;起草了电化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计划,初步建立了"电化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有代表性的成果和荣誉:
5 丁兴富
《教育技术》课后习题答案参考(北师大)

《教育技术》课后习题答案参考(北师⼤)北京师范⼤学教育技术学学习笔记第⼀章教育技术学概述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技术的⼦范畴,是⼈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的⼀切物质⼯具、⽅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类。
有形技术主要指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的物质⼯具,它往往通过⿊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络、卫星等各种教育教学媒体表现出来。
⽆形技术既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的技巧、策略、⽅法,⼜包括其中所蕴涵的教学思想、理论等。
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专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的。
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以达到有⽬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
传播理论的7W、六阶段、四律: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 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产⽣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为什么Why、在什么情况下Where),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为主义:⾏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关⼼刺激引起的内部⼼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理过程⽆关,根据这种观点,⼈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1教师简介马秀麟男教.pptx

课程简介——考核
操作题:
课程简介——学习方法
见多识广——多浏览真题,通过浏览试题 区分概念、知识点的细微差别
题库:单选题的题库 马老师提供的7套练习题目 课程文件夹中的习题
强化实践——上机实践 多练各种题型——熟练使用考试系统
考试技巧
(2)微机的主要构成
主板:MotherBoard。
振荡器:
外部频率
主频率(倍频)(CPU) 例如:667 * 3
800*4
系统总线(BUS)
作用
▪ 数据总线(双向,条数——字长——多少位计算机):
▪ 地址总线(单向——寻址能力):24位寻址16MB,32 位寻址4GB(管理内存3.5GB以下)
与机器语言类似,随机器而异,移植性差。
7、计算机软件系统
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接近于自然语言。高级语言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编译型和解释型。
编译型 ▪ 高级语言源程序编译成目标文件,经过连接(连接 库文件)生成可执行文件,程序执行时直接执行可 执行文件,完全可以脱离编译系统和源程序独立使 用。
解释型 ▪ 解释型通过解释系统解释为机器代码,然后执行, 接着检查源程序是否结束,如果没有结束,继续到
高速缓存: ▪ 高速Cache,速度高于内存(可集成于CPU内部)。
内存(主存) ▪ 内存分RAM(断电后信息立即丢失)和ROM(主 要用于存储BIOS信息,断电后仍保存)。 ▪ 存储运行中的数据和程序。程序必须进入内存才能 被CPU执行。 ▪ 微机的内存主要指RAM。目前主要是DDR内存,评 价指标以容量(MB,GB)、运行频率为标准。例如: 512MB的DDR400, 2GB的DDRII,667Mhz
控制时间,
第一章 计算机常识——仅单选题
北师大教育学各细分专业介绍

北师大教育学各细分专业介绍北师大教育学各专业方向如下:1.教育学原理2.课程与教学论3.教育史4.比较教育学5.学前教育学6.高等教育学7.成人教育学8.职业技术教育学9.特殊教育学10.教师教育11.远程教育12.教育经济与管理13.教育技术学以上专业方向每一项还包括具体研究方向划分,由于篇幅限制就不一一列举。
在凯程的教育学栏目有专门介绍教育学各个专业的情况。
以上各专业方向初试科目是一样的,如下: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740教育学基础综合其中教育技术学初试科目如下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94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本文系统介绍北师大教育学考研难度,北师大教育学就业,北师大教育学专业方向,北师大教育学考研参考书,北师大教育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师大教育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教育学考研机构!一、北师大教育学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总体来说,北师大教育学考研难度不大,专业招生量大,考试题目难度不高。
据统计,录取的人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其中专业课认真复习后,及格很容易。
自2013年起北师大教育学实行自主命题,考试难度降低,试题灵活。
据凯程从北师大教育学部内部统计数据得知,每年北师大教育学考研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北师大教育学考研考试科目里,教育学基础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师范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跨考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技术学是在长期的教育积淀中,不断吸收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在电子技术、传播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影响下,已成为现代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点的学术水平、总体科研实力、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在全国同类学科点中居领先水平,对全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起到指导和辐射作用,促进了学科点之间的联合与交流,并努力跟踪和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历史沿革:1979年,北京师范大学成立由教育部审批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在研究所全体研究人员的开拓、进取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研究下,该所很快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1985年正式建立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1986年建立全国第一批教育技术学硕士点;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2001年入选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技术的定义与范畴、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开发理论、教学评价理论、现代教与学的理论、绩效技术及应用、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与协作学习、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等。
2、计算机教育应用:网络通信技术教育应用、多媒体技术教育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教育应用、虚拟现实(VR)技术教育应用、计算机辅助评价(CAA)、计算机教育应用新模式研究等。
3、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理论与远程教育模式、远程教育的媒体技术、远程通信系统的教育应用、远程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等。
4、教育信息管理: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法规以及标准、数字化校园与网络资源建设、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和教学规律研究等。
学术队伍:学科点除了有何克抗教授、高福文教授、邬美娜教授、师书恩教授等知名的专家外,同时还拥有一批具有博士学位、在多个领域崭露头角的中青年专家。
建立起了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学历和学术水平高(博导5人、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15人)、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
北师大教育学部师资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师大马建生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马健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学会生存(联合国)》、《学记》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参考书目: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1版)华夏出版社2009年高尔《教育研究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弗林克尔《教育研究的设计与评估》华夏出版社2004年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浙江教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杨玉圣《学术规范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本质第一节:教育研究的特征研究:就是一个认真地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科学研究更是研究,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获得证据以支持或反对所提出的事实或原则。
教育研究是指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教育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教育现象、教育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非经验的方式是思辨教育研究属于社会科学,不属于具有思辨色彩的人文学科,如哲学等。
教育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教育的,具有社会性而非自然的。
主体是人.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而不是自然性,生物性."化性起伪,乌得无罪“—-《宋史。
蔡元定传》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可感知的资料),而不是思辨的。
研究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判断]反对棍棒底下出孝子。
大土匪头子大都对父母很孝敬,读书的人反而对父母不孝顺(由科学来回答的问题,如状况究竟如何,为什么如此,而不是是否应该如此)研究过程是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
教育部只能管到学校,不能管到家庭内部,不能管社会教育机构.中小学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工资,欺骗公众,不低于公务员收入,但我们又不知道公务员收入。
让教师认认真真的工作,凭什么,工资那么低,谁干。
教育研究的困难:一、教育特殊性,首先变现人的特殊性,人是善于伪装的二、研究的干扰性(对研究者的干扰)研究人手短三、教育活动复杂性(社会、心理、历史、文化、其他)学校内部问题学校教育问题的答案不在学校之中而在学校之外。
黄荣怀 教授 简介

黄荣怀教授简介
>
黄荣怀,男,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于湖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长,知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黄荣怀教授一直积极地探索如何通过开发新的工具和创造性地利用新方法来促进人类学习,特别在协作学习及其支持软件方面富有卓见。
自1988年以来,他从事了长达8年的数学课程的教学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后转入教育技术的学习和研究。
从1997年开始,黄荣怀教授一直从事教育技术和知识工程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完成和在研项目30多项,包括国家“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863“计划课题和其他各部委资助的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余本。
黄荣怀教授经常在教育技术、e-Learning 、教师教育、学习科学等相关的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青少年保护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家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信息化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专家组组长,《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中国远程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杂志和期刊的编委。
他曾任第六届、第八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程序委员会联席主席、第十四届国际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现任第十届计算机及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
教授
博导
在职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余胜泉
男
教授
博导
在职
知识媒体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
崔光佐
男
教授
博导
在职
认知与知识
学习与教学模型
杨开城
男
教授
博导
在职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武法提
男
教授
博导
在职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
李秀兰
女
副教授
硕导
在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
王铟
女
副教授
硕导
在职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
赵志群
男
副教授
硕导
在职
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与课程
董艳
女
副教授
硕导
在职
网络教育应用
网络学习心理
远程学生支持服务
朱京曦
男
副教授
硕导
在职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郑葳
女
副教授
硕导
在职
教育信息管理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
学术委员会
[来源:教育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作者:liuyuan |时间:2009-09-25 20:38:04 |浏览人数:1189]字体:[大中小]
学术委员会顾问:
安宝生
裴纯礼
李秀兰
学术委员会主任:
余胜泉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杨开城
学术委员会委员:
何克抗
学习科学
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
在线学习和认知发展
傅骞
男
副教授
硕导
在职
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知识工程与智能教学系统
李艳燕
女
副教授
硕导
在职
语义与知识网格、E-Learning、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冯晓英
女
副教授
硕导
在职
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基本理论
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邬彤
女
副教授
硕导
在职
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马秀麟
男
副教授
硕导
在职
教育信息管理
信息技术教育
李玉顺
男
讲师
硕导
在职
计算机教育应用、知识工程与智能教学系统
吴娟
女
讲师
硕导
在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周颖
女
讲师
硕导
在职
计算机教育应用
智能系统数据挖掘
庄榕霞
女
讲师
硕导
在职
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张京彬
男
讲师
硕导
在职
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孙波
男
教授
博导
校内兼职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
宋继华
男
副教授
硕导
校内兼职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
刘臻
男
副教授
硕导
校内兼职
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
李崧
男
副教授
硕导
校内兼职
:8888/news.do?method=moreIndex&columnid=4028809c2046ac05012046cf93300017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学专业导师研究方向(2008.12)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历
在职/兼职
教育技术专业研究方向
何克抗
衷克定
黄荣怀
陈丽
刘美凤
李芒
崔光佐
武法提
董艳
男
教授
博导
在职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黄荣怀
男
教授
博导
在职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陈丽
女
教授
博导
在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
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衷克定
男
教授
博导
在职
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
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信息管理Biblioteka 李芒男教授
博导
在职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