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1.doc
小说阅读题的答题技巧之 背景设定 知识清单

小说阅读题的答题技巧之背景设定知识
清单
背景设定是指小说情节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方面的
设定。
掌握好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更准确地回
答阅读题。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背景设定和相关知识点:
1. 时间设定
小说中的时间设定包括年代、季节、具体的时间点等。
其中,
年代是最主要的时间设定,也是我们理解文化背景的一个重要窗口。
比如,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中,男女婚姻、家族权力关系等都有明显
的传统文化烙印。
2. 地点设定
地点设定包括城市、乡村、山区、沙漠等。
地点不仅能够帮助
我们感受小说环境的氛围,还能够反映小说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背景
信息。
比如,在《红楼梦》中,贾府与荣府就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社
会阶层。
3. 人物设定
人物设定包括主角、配角、敌对人物等。
掌握人物之间的关系
和性格特点是解答小说分析题的关键。
比如,分析《活着》中的福
贵角色时,需要注意他的性格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4. 环境设定
环境设定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甚至是某种器物、食品等
特定环境。
这些环境既是小说背景的一部分,也能够反映出人物的
情感和命运。
比如,在《催眠大师》中,变态杀人魔的出现,与钢
琴师对音乐的执着产生了很大的反差,加强了小说的悬疑氛围。
以上就是小说阅读题背景设定的知识清单,掌握好这些内容,
我们能够更好地读懂小说、分析小说,并且在考试时更容易得高分。
2011文学作品阅读(小说阅读)方法、知识清单

2011文学作品阅读(小说阅读)方法、知识清单新高考新教法2011-03-29 20062011文学作品阅读(小说阅读)方法、知识清单来源考纲解读1、选材以小小说为主,但也包括长篇中篇的节选。
2、古今中外都在涉及,但又以中国当代小说为主,近年外国小说的考察呈现上升趋势。
3、传统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社会生活。
4、现代派小说是一种强调表现危机感、荒谬感、困惑感,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失衡、对立并寻求突破、谋求和谐的文学作品。
5、小说阅读考查的能力与散文相比,侧重点不一样。
重点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考查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等。
一、考人物形象人物鉴赏要注意分析塑造人物的描写手法;要注意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形貌神态,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牲;要注意联系人物生活的特定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1、解题思路分四步走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的议论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答案组织模式①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型如(2009年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见《三·二》P272)解题思路鉴赏形象,要能把握住形象的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找到小说中有关董师傅的描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然后根据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分析概括董师傅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文章第2段介绍了董师傅精通木匠和他平静的日子,说明他技艺精湛,有一颗平常心;第三3段介绍他晚上收工后来湖边闲坐,说明他有生活情趣;第5段写他领着小翠游湖,并帮他带路,说明他乐于助人。
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
新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典型题例

新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典型题例【考纲要求】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知识清单1

1.敦促与督促:“敦促”指催促,指恳切地催促。
常用于外交场合,书面语。
如:“敦促”尽快解决。
督促指监督催促。
2.遏制与遏止:“遏制:重在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
“遏止”重在停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篡改与窜改:“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含贬义。
“窜改”用于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4.阐明与阐释:阐明重在讲明。
如:阐明立场。
阐释重在解释。
如:阐释精微。
5.爆发与暴发:“爆发”用于火山、力量、情绪、事变等。
如:战争爆发。
“暴发”用于突然发作、突然得势或发财。
如:山洪暴发。
6.颤抖与颤动:“颤抖”多指人在担心、害怕、寒冷时肢体的抖动。
“颤动”多指人和动物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振动。
如:雨点落在树上,树叶不停地颤动。
7.度过与渡过:“度过”用于与时间推移有关的情况。
如度过假期。
“渡过”专指从此岸至彼岸,也引申为“渡过难关”等。
8.妨碍与妨害:“妨碍”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
如:妨碍交通。
“妨害”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
如:妨害健康。
9.贯注与灌注:“贯注”指精神、精力集中。
“灌注”指浇进,注入液体。
10.怪癖与怪僻:“怪癖”指古怪的癖好。
名词。
“怪僻”多指性情古怪。
形容词。
11.洪亮与洪量:“洪亮”指声音大,响亮。
“洪量”重在“量”表示大的气量或大的酒量。
12.汇合与会合:“汇合”指水流聚合。
如:潺潺小河汇合成湖泽。
“会合”指聚集到一起,用来之除水流以外的事物。
如:两军会合后继续向前挺进。
13.洪大与宏大:“洪大”多形容声音。
“宏大”多形容气势、规模、志向、理想等。
14.呼啸与咆哮:“呼啸”侧重于声音高长,多用于形容无生命的声音。
如:炮弹呼啸而过。
“咆哮”侧重于声音又大又猛,多用于形容野兽、暴怒的人,以及水流。
15.节俭与节减:“节俭”指用钱用物节省。
形容词。
如:生活节俭。
“节减”指节省减少。
动词。
小说阅读题的答题技巧之 情节发展 知识清单

小说阅读题的答题技巧之情节发展知识清单简要介绍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了解情节发展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情节是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内在动力,它贯穿整个故事,通过事件和行动的顺序展示故事的发展。
掌握情节发展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剧情和主题,从而更准确地回答相关题目。
知识清单以下是一些关于情节发展的重要知识点,可以帮助你在阅读小说时更好地回答相关的阅读题:1. 开头引入:了解小说的开头引入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故事的起点、背景和问题。
开头通常包括主要人物的介绍、故事背景的设定以及故事的起源。
开头引入:了解小说的开头引入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故事的起点、背景和问题。
开头通常包括主要人物的介绍、故事背景的设定以及故事的起源。
2. 冲突发展:每个好的故事都有一个或多个冲突点。
了解小说的冲突发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故事中的紧张和悬念。
冲突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自然的冲突或人与社会的冲突。
在阅读中,我们应该注意并分析这些冲突如何发展和解决。
冲突发展:每个好的故事都有一个或多个冲突点。
了解小说的冲突发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故事中的紧张和悬念。
冲突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自然的冲突或人与社会的冲突。
在阅读中,我们应该注意并分析这些冲突如何发展和解决。
3. 和转折点:小说中的是故事中最紧张和关键的部分。
了解小说是如何建立,并在后转向结尾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作者的意图。
高潮和转折点:小说中的高潮是故事中最紧张和关键的部分。
了解小说是如何建立高潮,并在高潮后转向结尾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作者的意图。
4. 角色发展:关注小说中的主要角色是如何发展的。
角色发展是小说中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角色的动机、性格和变化。
观察角色发展的细节,可以使我们对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入。
角色发展:关注小说中的主要角色是如何发展的。
角色发展是小说中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角色的动机、性格和变化。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一、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注意概括介绍)B、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C、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3.“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⑵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⑶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⑸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4、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定性+定量)高考小说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1)勤劳,朴实(淳朴),善良,真诚,守信,爱国,执著,乐观,豁达、勇敢,坚韧,顽强,倔强,自信,正直,仁厚,安分守己,温顺,节俭,聪明,机智,精明,干练,伶俐,踏实,谨慎,细腻,吃苦耐劳,有生活情趣,有平常心,有文化,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有主见,有魄力,通情达理,技艺高超,讲究信誉,从容淡定,胸怀宽广,经验丰富,热心体贴,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大而无私,无私奉献,乐观开朗,自尊心强,刻苦勤奋,粗犷豪迈;(2)狡猾,自私,自卑,自傲,虚伪,粗鲁,冷漠,暴躁,贪婪,泼辣,卑鄙,无耻,圆滑,世故,敏感,逆来顺受,卑劣吝啬,忍辱苟安,委曲求全,谨慎多虑,自主意识薄弱,趋炎附势,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善于逢迎,伶牙俐齿,阴险狡诈,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爱慕虚荣,损人利己。
5、如何判断谁是主人公?①主人公应贯穿小说情节的始终。
②主人公的表现及其性格决定小说的主题。
6、各类形象的作用(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高考语文小说情节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小说情节知识清单一、情节结构(一)单线结构1.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示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如何展开的2.倒叙:将小说的高潮或结尾部分前置示例:《祝福》在结构上采用什么记叙顺序?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3.插叙:在叙述故事中插入其他故事示例: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中“林教头沧州遇故旧”的叙述方式及作用。
4.补叙:补充与之相关的事情示例:《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作者使用什么叙述方式解释“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并分析其妙处。
答案:插叙,造成叙事的波澜,也让读者在惊异与顿悟的情感呈现中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5.平叙:同时叙述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故事,又叫“分叙”示例:在《水浒传》,《林海雪原》,《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等长篇小说中都有精采的运用。
(提示:一般地说,平叙也只有在写较长的文章时才用得上)(二)复线结构1.明线与暗线:明线叙故事,暗线写主题示例:分析鲁迅小说《药》的明线和暗线,并提炼主题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
故事的明线是:清末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
此文暗线是:老栓去取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
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
作者就将这明暗两线交*,结成双环连套——在本文结局的坟场上,让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错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亲、夏瑜的母亲又都在给儿子上坟、烧纸……《药》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就自然而然地从坟地里奔出来了。
2.蒙太奇结构:镜头组合,立体感,省去交代与过渡示例:先秦作品《弾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使用了什么叙事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四个词,就是四个镜头,四个镜头组合起来,就形成一幅完整的古代原始人类劳动狩猎的画面,真实的再现了古代人类的劳动过程。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清单教学园地03-25 2201:现代文阅读知识清单一、常用术语(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有时可以造成拟人效果。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3.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以形传神; 2.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3.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4.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5.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6.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7.正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8.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1、布局谋篇的技巧——①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②结构严密,完整匀称;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④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合,曲折有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1 -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1
命题预测
文学作品的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阅读,散文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一直占据了绝对份量,而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很少在高考中考到。
但是,今年的山东考试说明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有一个明显的改动,即将原来的“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手法”改为“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手法”。
排列顺序的改变,极可能引发命题材料的文体变化,换句话说,很可能会考小说阅读。
认识小说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是小说独有的特点,这样,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考点分析
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常设置如下类型的题环境类题、人物类题(或“形象类”)情节类题、主题类题、理解含义类
题、技巧类题、作用类题
命题特点
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
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它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
此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
我们认为,它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家名篇为主,作品内容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
在复习中,要重视《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推荐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要对其内容梗概、主题思想、主要的人物形象,乃至总体的艺术特色有一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