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简介
介绍蒙古包说明文小学作文

介绍蒙古包说明文小学作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介绍蒙古包说明文小学作文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毡帐,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介绍蒙古包

介绍蒙古包蒙古包,又称为“蒙古包帐篷”或“游牧民帐篷”,它是蒙古族和其他游牧民族常用的住所,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的外形呈圆锥形,由内到外分为木质结构和覆盖层。
它的结构简单、坚固、适应性强,防风避寒,适合草原地带的气候条件。
蒙古包主要由木质结构、覆盖层和内部设施三部分组成。
木质结构包括中央柱、门柱、墙柱和支撑柱等,是蒙古包的骨架。
覆盖层是蒙古包的外壳,由毛毡、帆布或其他防水材料制成。
内部设施包括床铺、家具、炉灶等,为居民提供生活所需。
蒙古包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搭建和拆卸,适应性强。
在草原地带,游牧民族常常根据季节和气候迁徙,蒙古包的轻便和易于搭建的特点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此外,蒙古包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也为游牧民族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圆锥形的结构能够有效地抵御风雨,内部的木质结构也能够为居民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
蒙古包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中,蒙古包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象征。
它代表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蒙古族的传统生活中,蒙古包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居民的住所,还是社交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在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中,蒙古包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蒙古包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良和升级。
现代化的蒙古包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圆锥形结构和木质骨架,还加入了新的材料和技术,使其更加舒适、实用和美观。
蒙古包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更是一种适应性强、实用性强的住所。
它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关于蒙古包的介绍

关于蒙古包的介绍
蒙古包,蒙古语称“克孜勒图”,意为“白色的房子”。
蒙古包是蒙古人长期生活、游牧、狩猎、游牧等生活方式的产物。
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也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基本形式,是牧民最早的住宿方式。
它一般由顶盖、四壁和顶梁组成。
顶盖为圆锥形,用白布或白毡等材料制成;四壁用草编或纸糊;顶梁用白色、青布或黄布制成。
蒙古包由四部分组成:
一是顶盖,形如瓦片,以羊毛毡为之。
顶盖是圆形的,四周有天窗。
通常在春季时,天窗张开;夏季时,天窗合上;秋季时,天窗敞开;冬季时,天窗关闭。
二是四壁,四壁都用毛毡搭成圆形或方形。
方形的四壁与顶盖、顶梁一起围成方形穹庐状,以抵御风雪雨雪;圆形和方形的四壁可以用来晾晒衣物、放置炊具等。
三是顶梁和顶盖。
顶梁又称“架”或“大梁”。
它是蒙古包
的骨架,形状像一座小山坡,坡度大时呈椭圆形。
—— 1 —1 —。
内蒙古蒙古包

3.特点:(1)适合自然环境(2)适应游牧生涯:搭盖迅速,拆卸容易,装载搬迁轻便,维修方便
4.蒙古包的构成:蒙古包的架木包括套瑙、乌尼、哈那、门槛和支柱。
内蒙古蒙古包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制作不用泥水土坯砖瓦,原料非木即毛,可谓建筑史上的奇观,游牧民族的一大贡献。
1.蒙古包的由来:蒙古包又称穹庐、毡帐。《史记•匈乐府诗中,有“毛裘易罗绮,毡帐代帷屏”的句子。长春真人邱处机诗中,亦有“皮裘毡帐亦开颜”的句子。《黑龙江外记》:“‘穹庐’满语是‘蒙古博’,俗读‘博’为‘包’”。汉语既是音译,又是意译。
民族建筑——蒙古包

蒙古族的传统民居,是草原上⼀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由⽊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绳,鬃绳等部件构成。
⽊栅蒙语称"哈纳",是⽤长约2⽶的细⽊杆相互交叉编扎⽽成的⽚,可以伸缩,⼏张⽚和包门连接起来形成⼀个圆形的墙架,⼤约60根被称作"乌尼 "的撑杆和顶圈插结则构成了蒙古包顶部的伞形⾻架。
再⽤⽪绳、鬓绳把各部分牢牢地扎在⼀起,然后内外铺挂上⽤⽺⽑编织成的毡⼦加以封闭,⼀个外观精美的蒙古包就建造完成了。
蒙古包可以说是蒙古族⼈民⽤最简洁的⼿法和最省料的⼯艺完成的⼀种极富表现⼒的创造。
"蒙古包"的名称源⾃满语,蒙古包在蒙⽂⾥被称为"斡鲁格台格⼉",意为⽆窗的房⼦,现代蒙古语则称"奔布格格⽇"或"蒙古勒格⽇",意为圆形或蒙古⼈的房⼦。
满语称蒙古⼈住的这种房⼦为"蒙古博","博"是"家"的意思,"博"与"包"⾳近,随着满清⼊关,蒙古包就作为⼀种译⾳流传下来,⾄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蒙古包的产⽣是与蒙古族的游牧⽣活息息相关的,游牧民族的特性注定蒙古族不可能在⼀个地⽅固定居住,他们必须随着⽔源、牧草不断迁移,蒙古包的结构特点充分适应了这种游牧⽣活,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精巧⽅便,拆卸运输很容易,且美观实⽤,风雪来临时,包顶不积雪,⼤⾬冲刷包顶不存⽔,圆形的结构还可以抵御风暴袭击。
毡的厚度可随季节增减。
底部的围毡,天热时可以卷起通风。
⽩⾊的表⾯,还装饰着由红、蓝、黄等颜⾊布料做成的如意花纹。
充分体现了功能要求和审美要求的统⼀。
关于蒙古包的简介

关于蒙古包的简介
蒙古包是草原上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传统民居,蒙古包就是蒙古族牧民的住房,“包”就是“家“”屋”的意思。
在内蒙古牧区,用特制的木架搭起,羊毛毡围裹而成,顶部呈天幕状圆形,可通风、采光。
蒙古包为圆顶结构,是它的显著特征,但为什么呈圆形设计,有解释说,圆形可以减少大风对建筑物直接作用,风可以顺利地从蒙古包的两旁通过。
再大的地震中也不会变形,顶上又不积雨雪,寒气不易侵入,是非常安全的住所。
而且这样可利用面积最大,承受力最强,即使连续几天几夜的大雨,下得房倒屋塌,它却能安然无恙。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蒙古族“毡包”

关于蒙古包的忌讳
坠绳忌
在掖坠绳的时候, 垂下来的部分长短 要适当,一般以站 起来不碰头、伸手 能够着为好。
进门忌 进蒙古包不能踩门槛,不能在门槛垂 腿而坐,不能挡在门上
病忌
产忌
牧民家有重病号或病危的人 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 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 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患者, 不待客。
(1)顶毡:顶毡是蒙古包的顶饰 ,素来被看重。
(2)顶棚:顶棚是蒙古包顶上苫 盖乌尼的部分。
(3)围毡:围绕哈那的那部分毡 子叫围毡。
(4)外罩:外罩用蒙古语叫胡勒 图日格,是顶棚上披苫的部分 ,它是蒙古包的装饰品,也是 等级的象征。
(5)门:门,原指毡门,用三、 四层毡子纳成。
蒙古包墙体的骨架叫做哈 那,呈片状。承套瑙、乌 尼,定毡包大小,最少四 个,数量由套瑙大小决定。
乌尼通译为椽(chuan)子,就是连接顶部天窗与哈那墙体的木质 椽条。一般由松木或红柳木制作,是蒙古包的肩,上联陶脑,下 接哈那,所以头一定要光滑稍弯曲,否则造出的毡包容易偏斜倾 倒,下端有绳扣,以便于哈那头套在一起。粗细以哈那决定,一 般卡在哈那头的丫性叉子中,上端正好平齐为准。
• 哈那立起来以后,把网眼大小调节好,哈那的高度就是门框 的高度。门由框定。因此蒙古包的门不能太高,人得弯着腰 进。毡门要吊在外面。
• 风雪来临时,包顶不积雪,大雨 冲刷包顶不存水,圆形的结构还 可以抵御风暴袭击。毡的厚度可 随季节增减。底部的围毡,天热 时可以卷起通风。白色的表面, 还装饰着由红 蓝 黄等颜色布料做 成的如意花纹。充分体现了功能 要求和审美要求的统一。
蒙古包主要由 架木、苫毡 、 绳带三大部分组 成。制作不用泥 水土坯砖瓦,原 料非木即毛,可 谓建筑上奇观, 游牧民族的一大 贡献。
蒙古包里的故事,探秘草原上的民族文化

蒙古包里的故事,探秘草原上的民族文化蒙古包,又称为“毡包”,是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历史悠久且传承了几千年。
它是蒙古族牧民们最为重要的旅行和生活用品,在草原上漫游,蒙古包是最实用的负担之一,也是蒙古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蒙古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蒙古族的祖先,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蒙古文化的吉祥物”。
蒙古包是一种特殊的缝纫工艺,将牛皮、驼毛、兔毛等材料用细针缝制而成,不仅精美而且耐用,可以装载物品,可以抗击荒野恶劣的环境。
因此,蒙古包在蒙古族牧民们的移民、游牧和旅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保存食物,它可以装载家畜,它可以把家畜们吃的草和种子放进去,它是蒙古族牧民们最宝贵的财产。
此外,蒙古包在蒙古族的民族文化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蒙古族人喜欢用蒙古包装饰自己,有时甚至会在蒙古包上绣上自己的名字,或者刻上祝福语。
蒙古族老少男女都会穿上蒙古包,可以说,蒙古包是蒙古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蒙古包的文化,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在蒙古族的文化中,蒙古包不仅仅是一种旅行用品,更是蒙古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蒙古族的生活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不仅是草原上的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是蒙古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蒙古包的制作精细,用料考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反映了蒙古族牧民们的生活习俗,更反映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独特象征。
蒙古包的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每一个蒙古包都是用心手工制作的,把它看作是蒙古族民族文化的宝藏,它蕴藏着蒙古族牧民们漫游草原上万里的历史经历。
蒙古包,就像一本记载着蒙古族历史文化的史册,它记录了蒙古族牧民们漫游草原上的故事,它是蒙古族民族文化的宝藏,也是草原上民族文化的宝藏。
它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蒙古族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草原上的民族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包简介
蒙古包——游牧民族神奇的摇篮,它是了解游牧蒙古人的窗口。
蒙古包是人类建筑史上值得骄傲的创举,它并不是某个建筑大师的独创,而是中亚众多游牧民族几千年住宅文化发展的结晶。
它是中亚和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创造出的举世无双的建筑形式。
蒙古包建筑不需要土坯和砖瓦,木料,也不需要金属,只需要少量木材,毡子和皮条。
它把建造房屋,对资源的消耗降到了最低点。
它又是最合利于环境保护的建筑。
蒙古包的种类很多,各个地方的蒙古包随地域不同而存在着差异。
主要表现在哈纳(墙壁),奥尼(橡子)的长度,陶纳(天窗)的形式,布日叶素(房顶和外墙覆盖材料)门和门帘的设计以及内部装饰等方面。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中,进入了蒙古包发展史上的新时代。
由于牧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对蒙古包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于1998年建起了蒙古包制作厂家。
伊金霍洛镇蒙古包厂,现在技术力量雄厚,用料正宗考究,做工装饰精细,图案古色古香,不但保持了古老蒙古包的风格,而且还有创新和发展。
因此,定为鄂尔多斯地区蒙古包定点生产企业。
市级消费者信得过的单位。
近几年来伊金霍洛镇蒙古包生产厂家生产的蒙古包除当地外还远销于全国许多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