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建筑简介
蒙古包的描写

蒙古包的描写蒙古包,又称为“包子”,是蒙古族传统的居住建筑。
它是由木材和毡子构成的,外形呈圆顶状,顶部中央有一个小孔,可以让烟雾散发出去。
蒙古包的结构简单而坚固,适应了蒙古草原的恶劣气候条件。
蒙古包的外部覆盖着厚厚的毡子,这是由羊毛制成的,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
在寒冷的冬季,蒙古包内部温暖如春,给人一种宜居的感觉。
而在炎热的夏季,蒙古包内部则凉爽宜人,让人感到清凉舒适。
进入蒙古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空间。
蒙古包内部没有墙壁,只有一个中央的火炉,火炉周围是用木头搭建的床铺。
床铺上铺着厚厚的羊毛毯子,给人一种柔软舒适的感觉。
火炉旁边还有一个小桌子,上面摆放着茶具和一些生活用品。
蒙古包的设计非常巧妙,它能够很好地适应草原上的环境。
蒙古包的圆顶形状可以有效地抵御强风的吹袭,而且还能够让雨水顺利流下,不会积水。
蒙古包的结构还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可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了闷热和潮湿。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的家园,也是他们的文化象征。
在蒙古包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家庭氛围和温馨的人情味。
蒙古包内部的装饰也很有特色,墙壁上挂着各种图案精美的挂毯,地上铺着鲜艳的地毯,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象征,也是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的体现。
蒙古包的建造材料都是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它与草原上的风景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蒙古包不仅是一种居住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独特的居住建筑,它的设计简洁而实用,能够很好地适应草原的气候条件。
蒙古包内部宽敞明亮,温暖舒适,给人一种宜居的感觉。
蒙古包不仅是一种居住方式,更是蒙古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的体现。
它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草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介绍蒙古包

介绍蒙古包蒙古包,又称为“蒙古包帐篷”或“游牧民帐篷”,它是蒙古族和其他游牧民族常用的住所,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的外形呈圆锥形,由内到外分为木质结构和覆盖层。
它的结构简单、坚固、适应性强,防风避寒,适合草原地带的气候条件。
蒙古包主要由木质结构、覆盖层和内部设施三部分组成。
木质结构包括中央柱、门柱、墙柱和支撑柱等,是蒙古包的骨架。
覆盖层是蒙古包的外壳,由毛毡、帆布或其他防水材料制成。
内部设施包括床铺、家具、炉灶等,为居民提供生活所需。
蒙古包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搭建和拆卸,适应性强。
在草原地带,游牧民族常常根据季节和气候迁徙,蒙古包的轻便和易于搭建的特点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此外,蒙古包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也为游牧民族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圆锥形的结构能够有效地抵御风雨,内部的木质结构也能够为居民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
蒙古包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中,蒙古包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象征。
它代表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蒙古族的传统生活中,蒙古包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居民的住所,还是社交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在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中,蒙古包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蒙古包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良和升级。
现代化的蒙古包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圆锥形结构和木质骨架,还加入了新的材料和技术,使其更加舒适、实用和美观。
蒙古包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更是一种适应性强、实用性强的住所。
它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蒙古包简介

蒙古包简介
蒙古包——游牧民族神奇的摇篮,它是了解游牧蒙古人的窗口。
蒙古包是人类建筑史上值得骄傲的创举,它并不是某个建筑大师的独创,而是中亚众多游牧民族几千年住宅文化发展的结晶。
它是中亚和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创造出的举世无双的建筑形式。
蒙古包建筑不需要土坯和砖瓦,木料,也不需要金属,只需要少量木材,毡子和皮条。
它把建造房屋,对资源的消耗降到了最低点。
它又是最合利于环境保护的建筑。
蒙古包的种类很多,各个地方的蒙古包随地域不同而存在着差异。
主要表现在哈纳(墙壁),奥尼(橡子)的长度,陶纳(天窗)的形式,布日叶素(房顶和外墙覆盖材料)门和门帘的设计以及内部装饰等方面。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中,进入了蒙古包发展史上的新时代。
由于牧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对蒙古包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于1998年建起了蒙古包制作厂家。
伊金霍洛镇蒙古包厂,现在技术力量雄厚,用料正宗考究,做工装饰精细,图案古色古香,不但保持了古老蒙古包的风格,而且还有创新和发展。
因此,定为鄂尔多斯地区蒙古包定点生产企业。
市级消费者信得过的单位。
近几年来伊金霍洛镇蒙古包生产厂家生产的蒙古包除当地外还远销于全国许多旅游景点。
蒙古包知识点

蒙古包知识点蒙古包是蒙古族传统的圆顶帐篷,也是蒙古族的代表性建筑。
它是由皮毛覆盖的木架构成,适应了蒙古高原的极端气候条件。
本文将介绍蒙古包的历史、结构、特点和文化意义。
一、蒙古包的历史蒙古包作为一种居住方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早期草原游牧民族。
最早的蒙古包是由动物皮革和野兽骨骼构建而成,用作临时住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原始的蒙古包逐渐演变为具有特定结构的圆顶帐篷。
二、蒙古包的结构蒙古包的结构主要由木框架和覆盖物组成。
木框架由若干根木条组成,根据尺寸和角度交叉固定在一起,形成圆顶的骨架。
木框架上部覆盖着一层厚毡毯,以保持室内温暖,并防止外部寒冷进入。
下部则用防水的毡毯或帆布围成围裙,防止雨水渗透。
三、蒙古包的特点1. 疏风透气:蒙古包的特殊结构使得室内通风良好,能够顺利排出烟雾和其他气味,保持空气的新鲜度,尤其适用于草原地区的炊事生活。
2. 保温性能强:蒙古包内部的毡毯和覆盖物能够有效阻挡寒冷的气流,保持室内的温暖。
在严寒的冬季,蒙古包可以提供一个相对温暖的居住环境。
3. 结构稳固:蒙古包的木框架交叉固定,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在风沙肆虐的草原地区,蒙古包能够承受强风,保证居民的安全。
4. 易于搭建和拆除:蒙古包的结构简单,便于搭建和拆除。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快速安置和迁移至关重要,蒙古包的便携性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四、蒙古包的文化意义蒙古包不仅是一种实用的住所,也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蒙古族民间传说中,蒙古包是女神的礼物,象征着温暖、和谐和幸福。
居住在蒙古包中,人们对大自然和生活有着更深的体验和感悟。
蒙古包也是蒙古族社区生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在蒙古包里,人们聚集在一起,讨论事务、举办庆典、传递知识和教育孩子。
这种集体生活形式强化了蒙古族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团结,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
总结:蒙古包作为蒙古族传统的圆顶帐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结构和文化意义。
它的特点在于疏风透气、保温性能强、结构稳固和易于搭建拆除。
民族建筑——蒙古包

蒙古族的传统民居,是草原上⼀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由⽊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绳,鬃绳等部件构成。
⽊栅蒙语称"哈纳",是⽤长约2⽶的细⽊杆相互交叉编扎⽽成的⽚,可以伸缩,⼏张⽚和包门连接起来形成⼀个圆形的墙架,⼤约60根被称作"乌尼 "的撑杆和顶圈插结则构成了蒙古包顶部的伞形⾻架。
再⽤⽪绳、鬓绳把各部分牢牢地扎在⼀起,然后内外铺挂上⽤⽺⽑编织成的毡⼦加以封闭,⼀个外观精美的蒙古包就建造完成了。
蒙古包可以说是蒙古族⼈民⽤最简洁的⼿法和最省料的⼯艺完成的⼀种极富表现⼒的创造。
"蒙古包"的名称源⾃满语,蒙古包在蒙⽂⾥被称为"斡鲁格台格⼉",意为⽆窗的房⼦,现代蒙古语则称"奔布格格⽇"或"蒙古勒格⽇",意为圆形或蒙古⼈的房⼦。
满语称蒙古⼈住的这种房⼦为"蒙古博","博"是"家"的意思,"博"与"包"⾳近,随着满清⼊关,蒙古包就作为⼀种译⾳流传下来,⾄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蒙古包的产⽣是与蒙古族的游牧⽣活息息相关的,游牧民族的特性注定蒙古族不可能在⼀个地⽅固定居住,他们必须随着⽔源、牧草不断迁移,蒙古包的结构特点充分适应了这种游牧⽣活,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精巧⽅便,拆卸运输很容易,且美观实⽤,风雪来临时,包顶不积雪,⼤⾬冲刷包顶不存⽔,圆形的结构还可以抵御风暴袭击。
毡的厚度可随季节增减。
底部的围毡,天热时可以卷起通风。
⽩⾊的表⾯,还装饰着由红、蓝、黄等颜⾊布料做成的如意花纹。
充分体现了功能要求和审美要求的统⼀。
内蒙古的建筑介绍

内蒙古的建筑介绍一、蒙古包哎呀,说起内蒙古的建筑啊,那蒙古包肯定得第一个说。
蒙古包可太有意思啦,它就像一个大包子似的,不过这个“包子”可大着呢。
它的形状是圆形的,这圆乎乎的样子超级可爱。
它的顶部是尖的,就像个小帽子一样。
蒙古包的骨架呢,是用那些木杆做的,这些木杆交叉着搭起来,特别牢固。
外面再蒙上一层厚厚的毛毡,这毛毡可就像是蒙古包的衣服啦,既能保暖又能遮风挡雨。
住在蒙古包里可舒服啦,虽然看起来小小的,但是里面空间还挺宽敞的呢。
而且啊,蒙古包特别方便拆卸和搭建,这对于以前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族同胞来说,简直是太实用啦。
他们可以随时把蒙古包拆了,带着牲畜去寻找更好的草地,到了新地方再快速搭起来,就像带着自己的小家到处旅行一样,多酷呀。
二、召庙建筑内蒙古的召庙建筑也特别有看头。
这些召庙啊,有着浓郁的藏传佛教风格。
从外观上看,建筑的颜色超级鲜艳,红的墙、白的墙,还有金色的顶,在草原的蓝天白云下,那真是耀眼得很。
比如说大召寺,那建筑上的装饰可精美啦,有各种精雕细琢的佛像、花纹。
这些召庙建筑的布局也很有讲究,对称又庄严。
走进召庙里面,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一下子就把你包围了。
里面的佛像高大而威严,周围摆放着各种法器和供品。
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的时候,能看到空气中漂浮的尘埃,感觉特别神圣。
而且召庙周围的环境也特别美,有绿树、有花草,还有转经筒,很多信徒会在那里转经祈福,那种信仰的力量真的很让人感动。
三、现代建筑现在内蒙古也有很多现代建筑啦。
在城市里,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像呼和浩特的一些大型商场,那建筑设计可现代啦,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还有一些办公大楼,造型简洁又大气。
这些现代建筑融合了现代的建筑理念和技术,里面的设施也特别齐全。
比如说有些大楼里有很先进的电梯系统,还有智能化的安防设施。
这些现代建筑在草原上的城市里矗立着,和传统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又有一种和谐共处的感觉。
就好像内蒙古在传承自己古老文化的同时,也在大步迈向现代文明。
关于蒙古包的简介

关于蒙古包的简介
蒙古包是草原上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传统民居,蒙古包就是蒙古族牧民的住房,“包”就是“家“”屋”的意思。
在内蒙古牧区,用特制的木架搭起,羊毛毡围裹而成,顶部呈天幕状圆形,可通风、采光。
蒙古包为圆顶结构,是它的显著特征,但为什么呈圆形设计,有解释说,圆形可以减少大风对建筑物直接作用,风可以顺利地从蒙古包的两旁通过。
再大的地震中也不会变形,顶上又不积雨雪,寒气不易侵入,是非常安全的住所。
而且这样可利用面积最大,承受力最强,即使连续几天几夜的大雨,下得房倒屋塌,它却能安然无恙。
介绍蒙古包

介绍蒙古包
介绍蒙古包
蒙古包(Mongolian yurt)是一种圆形的临时住宅,在中亚及蒙古等国家的居民经常使用,它可以非常方便地搭起和拆卸,由于它的搬迁及轻便,所以被大量地用来住宿,是许多民族的传统住宅和宗教礼仪的重要场所
由多层次的框架物构成,每层次又由多根横纹圆柱体组成,每一根横纹圆柱体的两端有相连的拱形铁钉,整个框架物由相连铁钉拼接而成,外框的顶端支架由八根横纹圆柱体及八个垂直支护架组成,内部有天花板,室内分为上、中、下三层,由四、六、八根横纹圆柱体及平行撑杆组成,空间小,内部空间宽敞,多为室内家具,如床、沙发等,还可以铺上毛毯、草垫等
蒙古包通常由蕨类植物、乳酪板、生物膜和山羊毛等材料织造而成,经过精细的编织技术,使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特别是在冬季能有效地保温,保护居民不受严寒的侵袭
蒙古包是蒙古人的特有建筑形式,它体现了蒙古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正确的宗教观念,是许多民族传统住宅的核心建筑形式,也是许多宗教仪式的重要场所。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包建筑简介
蒙古包建筑是北方游牧民族处理人、畜、自然关系的产物。
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对当地的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适应自然环境的知识和技术。
考证其知识和技术,我们发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理论体系的知识和应用科学理论的技术,而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的技术,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而改变物质世界的活动,是基本生活层面的知识和技术。
从民俗学、建筑学还是其它角度,对蒙古包建筑的研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涉及到其结构、材料、形状。
其结构是有门、哈纳(墙)、奥尼(椽子)、圆形天窗四部分组成。
材料:门是木门,哈纳是由细木杆编制成菱形网片,外围是由毡子作的圆形围壁,柳木椽子,还有皮绳和鬃绳。
蒙古包的架设一般是先选好地形,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圆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预先编制的木条方格(哈纳)架好,包顶顶部再架上固定的天窗(奥尼)支架,一般顶高约4m,周边高约2m,门大多向东或东南开,全包的外部和顶部均由轻质沙柳做成骨架,屋顶以奥尼为中心,绑扎细椽子(乌乃),呈活动伞盖式,用驼绳绑扎固定,成为一固定的圆形墙壁。
圆顶陶敖直径为1.5m,上饰美丽的花纹。
包顶外形均是圆锥体,通常用一层或二层乃至多层毛毡或帆布覆盖,最后用一块矩形毛毡把陶敖覆盖以过夜或防雨雪。
将哈那和乌乃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
两三个人可以在一两个小时内就搭建或拆除一个蒙古包。
内部摆设,将蒙古包内部平面化分为九个方位。
正对顶圈的中位为火位﹐置有供煮食﹑取暖的火炉﹔火位前面的正前方为包门﹐包门左侧﹐是置放马鞍﹑奶桶的地方﹐右侧则放置案桌﹑橱柜等。
火位周围的五五方位﹐沿着木栅整齐地摆放着绘有民族特色的花纹安析木柜木箱。
箱柜前面﹐铺著厚厚的毛毯﹐其优点蒙古包看起来外形很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
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除天窗外,编壁墙底部还有一层围毡,夏天可掀开通风,冬天放下保暖),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
半圆形包顶,风雪来临时,包顶不积雪,大雨冲刷包顶不存水,圆形的结构还可以抵御风暴袭击。
圆型对风的承受力和抵御能力要比其他任何形状都优越;墙围成圆形,包顶是半圆形。
风雪来临时,包顶不积雪,大雨冲刷包顶不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