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中国传统民-蒙古包
介绍蒙古包的特点

介绍蒙古包的特点
蒙古包是一种传统的蒙古族住所,具有以下特点:
1.适应游牧生活:蒙古包可以方便地拆卸和组装,非常适合游牧民族的风情。
2.环保节能:蒙古包完全使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羊毛等,对环境影响小。
3.圆润外形:蒙古包的顶部为圆形,能够抵御草原上的强风雨。
4.良好采光与通风:蒙古包的顶部开设天窗,能够让阳光照射进来,同时墙体的保温隔热效果良好,又能有效地通风,排出室内的湿气和异味。
5.空间利用充分:蒙古包内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不仅可以摆放床铺,还有专门的地方用来存放物品。
6.蕴含文化价值:蒙古包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蒙古族传统的住所和生活方式,其造型独特,简洁自然,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以上是关于蒙古包特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内蒙古的传统风俗

内蒙古的传统风俗内蒙古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北方。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传统风俗文化,代代相传,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内蒙古的传统风俗。
一、蒙古包蒙古包是内蒙古传统的居住建筑,也是蒙古族人民的象征。
蒙古包是由木框架和毡子构成的,外形呈圆锥形。
内蒙古的草原上到处可见蒙古包,它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地方,更是家人团聚的象征。
在蒙古包里,人们可以享受到温暖和舒适,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二、马术表演内蒙古是马背上的民族,马术在这里有着深厚的传统和文化内涵。
每年的七月,内蒙古都会举办盛大的马术表演活动。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精彩的马术表演,如赛马、马球等。
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内蒙古人民的马术技巧,也体现了他们对马的热爱和崇尚。
三、蒙古族服饰蒙古族是内蒙古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色调,采用宽松的设计,适合驰骋草原。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和宽松的裤子,女性则穿着宽松的袍子和裙子。
蒙古族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他们的民族特色,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四、蒙古族的舞蹈蒙古族的舞蹈是内蒙古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族的舞蹈通常以骑马和放风筝为主题,舞姿优美、独特。
蒙古族的舞蹈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也体现了他们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五、奶茶内蒙古的奶茶是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饮品。
奶茶的制作方法独特,首先将茶叶煮沸,然后加入牛奶和盐,最后搅拌均匀即可。
奶茶不仅具有浓郁的香味,还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被当地人民视为珍贵的礼物。
六、民间音乐内蒙古的民间音乐丰富多样,以马头琴和蒙古大鼓为代表。
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传统乐器,它发出悠扬的音乐,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草原的宁静和祥和。
蒙古大鼓则是内蒙古的传统乐器,它的声音雄壮激昂,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草原的豪迈和热情。
七、草原婚礼内蒙古的草原婚礼是当地人民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新娘和新郎穿着传统的蒙古族服饰,在草原上举行婚礼。
蒙古包介绍

陶脑四周连接着支撑蒙古包屋顶的木椽条,正对底部的锅灶,锅 灶的烟囱就通过陶脑伸出蒙古包外。
石洞
窝棚
帐篷Biblioteka 蒙古包蒙古包 蒙古包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以及塔吉克等游牧民族仍在使用 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 包顶高10-15尺,围墙长约50尺左右
结构
其一,是它的伸缩性其 二,是巨大的支撑力 其三,是外形美观
陶脑
可以计时
蒙古人通过对日出日落的长期观察,按着太阳照进蒙古包的日影 来计算时间 生活在蒙古包里的人,至今还是靠看日影过日子的
特点
明亮宽敞
蒙古包是一个半球体,蒙古包的套瑙开在当顶上,日出日落 阳光都能照进来,因此始终敞亮。蒙古包里永远有明亮充足的阳 光 ,始终洋溢着大自然健康清新的空气。
从平面上来讲蒙古包是圆形,而圆形是使用最短围墙包围出最大 面积的最佳形状;所以体积比较大
新发展
开始采用床铺的居住形式,舍弃地板
因为风力发电机的发展,出现了电视电灯等
有些在蒙古包上加建玻璃窗,使室内更加明亮宽敞
解放后有些牧民过起了定居的生活,还仿照蒙古包的形状建造了 土坯房砖瓦房
乌尼
就是连接顶部天窗与哈那墙体的木质椽条,一般由松木或红柳木 制作,是蒙古包的肩,上联陶脑,下接哈那,所以头一定要光滑 稍弯曲,否则造出的毡包容易偏斜倾倒,下端有绳扣,以便于哈 那头套在一起。粗细以哈那决定,一般卡在哈那头的丫性叉子中, 上端正好平齐为准。
介绍蒙古包

介绍蒙古包蒙古包,又称为“蒙古包帐篷”或“游牧民帐篷”,它是蒙古族和其他游牧民族常用的住所,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的外形呈圆锥形,由内到外分为木质结构和覆盖层。
它的结构简单、坚固、适应性强,防风避寒,适合草原地带的气候条件。
蒙古包主要由木质结构、覆盖层和内部设施三部分组成。
木质结构包括中央柱、门柱、墙柱和支撑柱等,是蒙古包的骨架。
覆盖层是蒙古包的外壳,由毛毡、帆布或其他防水材料制成。
内部设施包括床铺、家具、炉灶等,为居民提供生活所需。
蒙古包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搭建和拆卸,适应性强。
在草原地带,游牧民族常常根据季节和气候迁徙,蒙古包的轻便和易于搭建的特点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此外,蒙古包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也为游牧民族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圆锥形的结构能够有效地抵御风雨,内部的木质结构也能够为居民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
蒙古包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中,蒙古包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象征。
它代表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蒙古族的传统生活中,蒙古包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居民的住所,还是社交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在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中,蒙古包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蒙古包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良和升级。
现代化的蒙古包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圆锥形结构和木质骨架,还加入了新的材料和技术,使其更加舒适、实用和美观。
蒙古包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更是一种适应性强、实用性强的住所。
它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独具特色的蒙古包 蒙古族牧民智慧的结晶

独具特色的蒙古包蒙古族牧民智慧的结晶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的特有民居,蒙古族崇拜天空,蒙古包在古汉语中被形象地称为“穹庐”。
又称毡房、毡包、毡帐。
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由游牧祖先用兽皮箍在木架上的“皮棚”演化而来,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人在寻找适合自己生活的居室的时候,经过千百年来的摸索,终于造出了用木料、毛毡建造的造型独特的蒙古包。
蒙古包不但能够经受大自然的考验,也非常适合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几个人。
蒙古包以“哈那”多少来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哈那、8个哈那、10个哈那和12个哈那。
12个哈那的为大型蒙古包,比较罕见,面积可达600多平方米,远看如同一座城堡。
蒙古包由木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皮绳,鬃绳等部件组成。
木栅蒙语称“哈纳”,是用长约2米的细木杆互相交织编扎而成的网片,可以伸缩。
几张网片和包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圆形的墙架,顶部架上被称作“ 乌尼”的撑杆(长约3 . 2 米的柳条棍,共约60根。
),与项圈构成了蒙古包顶部的伞形骨架。
再用皮绳、鬓绳将“哈纳”和“乌尼”等部分紧紧地绑扎好,然后搭上毛毡加以封闭,用毛绳系牢,一个精良的蒙古包便搭建完成。
包门,蒙古语称作“哈拉嘎”。
由门框、门槛和门楣组成,门框与哈那高度相等,门由框定,因此蒙古包的门不能太高,一般高约三尺五寸左右,宽约二尺五、六寸,人得弯着腰才能进去。
门朝南或东南方向,可避西北风。
冬季门一般是双层的,两扇里门叫风门,向两边开。
外门为单扇门,从左向右开,叫封闭门。
此外门帘(蒙古语称“乌德”)也是蒙古包的组成部分。
蒙古包通常用两种门帘:一种是用毡子制做的,四边纳双边,有各种花纹。
一般多为白色,蓝边,也有红边的,上边吊挂在门头上。
另一种是用芦苇或白柳条做成,一般在夏季使用。
蒙古包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拆装,搬迁方便,是“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随身的家园。
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头双峰骆驼驮着,运到下一个落脚点,再重新搭建。
蒙古族为什么要选择蒙古包蒙古包的艺术特色

蒙古族为什么要选择蒙古包蒙古包的艺术特色蒙古包作为游牧民族传统生活住宅,以其独特的结构与搭建方式、装饰图案设计和材料的应用,形象具体的展现出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真挚热爱之情与其所具有的杰出智慧。
那么你知道蒙古族为什么要选择蒙古包吗?下面小编来为你介绍蒙古族建蒙古包的原因和艺术特色。
蒙古族选择蒙古包的原因(1)建造蒙古包方便迁徙与草场恢复。
游牧民族的食品主要是肉食,如何能让牛羊生长的草地及时得到恢复,牧民通过春夏秋冬不断迁徙,使各处草场得到休养,下一年再继续使用。
游牧的生活方式是对大草原的选择,也不是哪草场好就去哪,而是根据季节、气候、草场、牲畜和人的情况,有规律的迁徙的生产、生活方式。
(2)关于蒙古包的稳定性的知识。
人们逐渐认识这种菱形的结构却比以往的正方形结构更为稳定,且可以伸缩。
这种发现使建筑的动态性,即房屋的结构需要满足可移动、轻便和便于拆卸的要求有了实现的可能。
(3)保证蒙古包的冬暖夏凉的知识。
蒙古包搭建在向阳背坡处,以避风雪;夏季则搭建在视野开阔、凉爽通风处,以防暑热。
蒙古包外围春冬用毡子,而夏秋就因地而异多用草覆盖。
蒙古包的艺术特色蒙古包的外部造型历经北方游牧民族不同发展时期的演变,经过狩猎时期的椎体支架尖顶形态、游牧迁徙时期圆形拱顶形态和开天窗毡帐形态的渐变,形成了现今科学美观的穹顶造型形态。
同时基于对自然的无限崇拜,蒙古族人民将象征美好的自然事物形态融入到蒙古包结构造型中,构建了蒙古包独具特色的整体造型,形成了别具风格的住宅建筑艺术特色。
草原上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形象直观的描述出了蒙古包的造型特色。
因为仿照蓝天的样子,才是圆圆的包顶;因为模拟苍天的形体,天窗才是太阳的象征;因为模拟天体的星座,吊灯才是月亮的圆形。
这就是穹庐――我们蒙古人的家庭(一)蒙古包装饰图案元素蒙古包的装饰图案设计创意源自于蒙古族人民内心对草原的痴迷热爱,源自草原游牧民族对蓝天绿草与河流的真挚情感。
蒙古包装饰图案内容元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分别是自然崇拜、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
蒙古包知识点

蒙古包知识点蒙古包是蒙古族传统的圆顶帐篷,也是蒙古族的代表性建筑。
它是由皮毛覆盖的木架构成,适应了蒙古高原的极端气候条件。
本文将介绍蒙古包的历史、结构、特点和文化意义。
一、蒙古包的历史蒙古包作为一种居住方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早期草原游牧民族。
最早的蒙古包是由动物皮革和野兽骨骼构建而成,用作临时住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原始的蒙古包逐渐演变为具有特定结构的圆顶帐篷。
二、蒙古包的结构蒙古包的结构主要由木框架和覆盖物组成。
木框架由若干根木条组成,根据尺寸和角度交叉固定在一起,形成圆顶的骨架。
木框架上部覆盖着一层厚毡毯,以保持室内温暖,并防止外部寒冷进入。
下部则用防水的毡毯或帆布围成围裙,防止雨水渗透。
三、蒙古包的特点1. 疏风透气:蒙古包的特殊结构使得室内通风良好,能够顺利排出烟雾和其他气味,保持空气的新鲜度,尤其适用于草原地区的炊事生活。
2. 保温性能强:蒙古包内部的毡毯和覆盖物能够有效阻挡寒冷的气流,保持室内的温暖。
在严寒的冬季,蒙古包可以提供一个相对温暖的居住环境。
3. 结构稳固:蒙古包的木框架交叉固定,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在风沙肆虐的草原地区,蒙古包能够承受强风,保证居民的安全。
4. 易于搭建和拆除:蒙古包的结构简单,便于搭建和拆除。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快速安置和迁移至关重要,蒙古包的便携性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四、蒙古包的文化意义蒙古包不仅是一种实用的住所,也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蒙古族民间传说中,蒙古包是女神的礼物,象征着温暖、和谐和幸福。
居住在蒙古包中,人们对大自然和生活有着更深的体验和感悟。
蒙古包也是蒙古族社区生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在蒙古包里,人们聚集在一起,讨论事务、举办庆典、传递知识和教育孩子。
这种集体生活形式强化了蒙古族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团结,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
总结:蒙古包作为蒙古族传统的圆顶帐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结构和文化意义。
它的特点在于疏风透气、保温性能强、结构稳固和易于搭建拆除。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蒙古族“毡包”

关于蒙古包的忌讳
坠绳忌
在掖坠绳的时候, 垂下来的部分长短 要适当,一般以站 起来不碰头、伸手 能够着为好。
进门忌 进蒙古包不能踩门槛,不能在门槛垂 腿而坐,不能挡在门上
病忌
产忌
牧民家有重病号或病危的人 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 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 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患者, 不待客。
(1)顶毡:顶毡是蒙古包的顶饰 ,素来被看重。
(2)顶棚:顶棚是蒙古包顶上苫 盖乌尼的部分。
(3)围毡:围绕哈那的那部分毡 子叫围毡。
(4)外罩:外罩用蒙古语叫胡勒 图日格,是顶棚上披苫的部分 ,它是蒙古包的装饰品,也是 等级的象征。
(5)门:门,原指毡门,用三、 四层毡子纳成。
蒙古包墙体的骨架叫做哈 那,呈片状。承套瑙、乌 尼,定毡包大小,最少四 个,数量由套瑙大小决定。
乌尼通译为椽(chuan)子,就是连接顶部天窗与哈那墙体的木质 椽条。一般由松木或红柳木制作,是蒙古包的肩,上联陶脑,下 接哈那,所以头一定要光滑稍弯曲,否则造出的毡包容易偏斜倾 倒,下端有绳扣,以便于哈那头套在一起。粗细以哈那决定,一 般卡在哈那头的丫性叉子中,上端正好平齐为准。
• 哈那立起来以后,把网眼大小调节好,哈那的高度就是门框 的高度。门由框定。因此蒙古包的门不能太高,人得弯着腰 进。毡门要吊在外面。
• 风雪来临时,包顶不积雪,大雨 冲刷包顶不存水,圆形的结构还 可以抵御风暴袭击。毡的厚度可 随季节增减。底部的围毡,天热 时可以卷起通风。白色的表面, 还装饰着由红 蓝 黄等颜色布料做 成的如意花纹。充分体现了功能 要求和审美要求的统一。
蒙古包主要由 架木、苫毡 、 绳带三大部分组 成。制作不用泥 水土坯砖瓦,原 料非木即毛,可 谓建筑上奇观, 游牧民族的一大 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包
一 蒙古包的形成原因及历史变迁
草原游牧民族的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为了保证牲畜有足够的水草, 因此四处迁徙,为了适应这种生活,创造了易于拆建、搬迁的住房—蒙 古包。 古人制造洞室,沿洞壁用木头石头砌到洞沿,上面搭一些横木封顶就成 了洞室。洞顶留一口子,供人出入以及走烟、出气、采光、通风等,后 来发展成蒙古包的门和天窗。 在狩猎时代向游牧时代过渡时,其居住由窝棚过渡到帐篷,用树木做支 架上盖毛皮。 进入畜牧社会后,支架变成哈那,同上述的洞顶变成天窗结合在一起, 便有了蒙古包的雏形。也出现了毛毡帐,形似天幕
二 蒙古包平面
二 蒙古包的组成
新发展
* 开始采用了床铺的居住形式,舍弃地板
*
因为风力发电的发展,出现了电视电灯等
* 有些在蒙古包上加建玻璃窗,使室内更加 宽敞明亮
二 蒙古包的组成
顶部设计
顶棚毡 顶毡 在蒙古包的顶棚毡和顶毡之间加入 太阳能电池板,以应对日常用电的 功能要求。在蒙古草原上地势平坦 日照充足,太阳能发电的利用时可 行的。 结构设计
对蒙古包的分析以及结合当下的环境进行的思考
蒙古包作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居住形式,记录了这 个民族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为我国的传统民居增添
了一笔亮色,而我们现在应该要做的就是在保证民族
特色能够得以保留的同时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随着 生活条件的改善,原始的放牧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 而蒙古包也不再是仅仅满足生活基本要求那样简单, 与时俱进同时留住精髓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如何 将这种民族特色更好的传承下去需要加大共同的努力。
套脑 木棚(哈那) 撑杆(乌尼) 使用以900*1800为模数的新型钢结构 哈那构件为基本单位,组装成更加灵 活的新型结构哈那。用钢材代替原来 的木材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索取。 虽然构造形式已变,但空间形式保持 了原有感觉,这也是对蒙古传统文化 的一种保护。
二 蒙古包的组成
维护设计
围毡 底毡 为防止地面的潮气侵入 包内,新型蒙古包采用 了架空的方式,并利用 架空的部位设置水电等 机械设备。在室内加入 地板,以提高生活质量。 地板支撑结构与上部钢 结构哈那相连,形成一 个完整的架构体系,有 利于防风、雪等自然灾 害。
二 蒙古包的组成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制作不用水泥、土坯、砖瓦, 原料非木即毛,可谓建筑史上的奇观,游牧民族的一大贡献。
二 蒙古包的组成
1.蒙古包的架木: 蒙古包的架木包括套瑙、乌尼、哈那、门槛。 (1) 套瑙 蒙古包的套瑙分联结式和插椽式两种。要求木质要好,一般用檀木或榆 木制作。两种套瑙的区别在于:联结式套瑙的横木是分开的,插椽式套瑙不 分。联结式套瑙有三个圈,外面的圈上有许多伸出的小木条,用来连接乌尼。 这种套瑙和乌尼是连在一起的。因为能一分为二,骆驼运起来十分方便。
二 蒙古包的组成
(2) 乌尼 乌尼通译为椽子,是蒙古包 的肩,上联套瑙,下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纳。其 长短大小粗细要整齐划一,木质 要求一样,长短由套瑙来决定, 其数量,也要随套瑙改变。这样 蒙古包才能肩齐,能圆。 乌尼为 细长的木棍,椭圆或圆形。上端 要插入或联结套瑙,头一定要光 滑稍弯曲,否则造出的毡包容易 偏斜倾倒。下端有绳扣,以便于 哈那头套在一起。粗细以哈那决 定,一般卡在哈那头的丫性叉子 中,上端正好平齐为准。乌尼一 般由松木或红柳木制作。
该户型为经济型,供 单身或未有子女的丁 克家庭使用,卫生间 独立设置,厨房设置 在会客穹庐内。 经济型四穹庐式制 两室一厅一卫 主卧:7.21 次卧:7.21 起居:12.65 卫生间:3.14 建筑面积:30.21 该户型为经济型, 供人口较少的家 庭使用。卫生间 独立设置,厨房 设置在会客穹庐 内。
二 蒙古包的组成
(3) 哈那 哈那承套瑙、乌尼,定毡包大 小,最少有四个,数量多少由套瑙 大小决定。特点: (1)伸缩性 (2)巨大的支撑力 (3)外形美观
二 蒙古包的组成
(4)门立 哈那立起来以后,把网眼大小调节好,哈那的高度就是门框的高度。 门由框定。因此蒙古包的门不能太高,人得弯着腰进,在弯腰的同时,也表达 了对蒙古包内主人的尊敬,相当于给主人鞠躬。毡门要吊在外面。
二 蒙古包的组成
(5)支柱 蒙古包上了八个哈那要顶支柱。蒙古包太大了,重量增加,大风天会 使套瑙的一部分弯曲。连接式套瑙多遇这种情况。八---十个哈纳的蒙古包 要用四根柱子。蒙古包里,都有一个圈围火撑的木头框,在其四角打洞, 用来插放柱脚。柱子的另一头,支在套瑙上加绑的木头上。柱子有圆、方、 六面体、八面体等。柱子上的花纹有龙、凤、水、云多种图案。王爷一般 才能用龙纹。
二 蒙古包的组成
维护设计
二 蒙古包的组成
二 蒙古包的组成
二 蒙古包的组成
二 蒙古包的组成
经济型三穹庐式制 一室一厅一卫 主卧: 7.21 起居:12.65 卫生间:3.14 建筑面积:23
普通型四穹庐式制 一室一厅一厨一卫 主卧:7.21 起居:12.65 厨房:5.42 卫生间:3.14 建筑面积:28.42 该户型为普通型, 供单身或未有子女 的丁克家庭使用, 厨房、卫生间独立 使用。 普通型五穹庐式制 两室一厅一厨一卫 主卧:7.21 次卧:7.21 厨房:5.42 卫生间:3.14 起居:12.65 建筑面积:35.63 该户型为普通型, 供子女 未成年的普通家庭 使用,厨房、卫生 间独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