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企业的区分

合集下载

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

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

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中小微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和推动经济增长,各国纷纷制定了划分大中小微企业的标准。

本文将介绍不同国家对于大中小微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并探讨其背后的考量和意义。

一、中国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企业规模划分标准(GB/T 32971-2016)》,该标准主要根据企业的从业人数、年度销售额和资产总额来划分企业规模。

1. 大企业:从业人数超过1000人,年度销售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或资产总额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被划分为大企业。

2. 中企业:从业人数在100-1000人之间,年度销售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至1亿元人民币之间,或资产总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至500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企业,被划分为中企业。

3. 小企业:从业人数在20-100人之间,年度销售额在300万元人民币至3000万元人民币之间,或资产总额在100万元人民币至100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企业,被划分为小企业。

4. 微企业:从业人数少于20人,年度销售额少于300万元人民币,或资产总额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被划分为微企业。

中国的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主要考虑到企业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财务状况的差异。

大企业通常具有庞大的产能和较高的经济影响力,中企业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小企业则具有灵活性和创新能力,微企业则是创业者的重要选择。

这种划分方式有助于国家了解和支持不同规模的企业,以促进全方位的经济发展。

二、国际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比较不同国家对于大中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下是几个国家的划分标准示例:1. 美国:美国的大中小企业划分由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负责。

根据SBA的定义,制造业中从业人数少于500人,非制造业中从业人数少于100人的企业被认定为小企业。

2. 日本:日本的划分标准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厅制定和管理。

根据该标准,所得税法上被纳为中小企业的企业是:雇佣不超过300人,销售额不超过10亿元日元的制造业企业;雇佣不超过100人,销售额不超过5亿元日元的非制造业企业。

大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小企业的标准

大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小企业的标准

大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小企业的标准大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小企业的标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规模大小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方便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和提供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各国都制定了不同的大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而小企业的标准因国家和地区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包括一些共性的规定。

一、从雇员人数上区分一种常见的划分小企业的标准是以雇员人数为基础。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小企业通常指雇员人数在50人以下的企业。

这种标准主要考量到企业资源和管理能力的有限性。

相比大型企业,小企业所需管理的人员较少,资金投入相对较低,因此在业务经营和决策制定上也更加精细灵活。

二、以年营业额为依据除了雇员人数,有些国家将年营业额作为划分小企业的标准。

例如,欧洲联盟将年营业额在2500万欧元以下的企业视为小企业。

以营业额为基准的划分标准考虑了企业资本规模和市场影响力。

相对于大企业,小企业通常面临着资金短缺和市场竞争力弱等挑战,因此在政策和税收减免方面享受一定额度的优惠。

三、依据资本总额划分资本总额也是一种常见的划分小企业的标准之一。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定,小企业的资本总额通常在1000万元以下。

这一划分标准主要衡量企业的实力和发展潜力。

相比大型企业,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相对较为有限,因此在技术更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困难。

四、从市场份额划分市场份额是衡量企业在行业中所占比例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些国家将市场份额作为划分小企业的标准之一。

例如,美国将销售额占全行业销售额的5%以下的企业视为小企业。

这种标准主要考量到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和市场影响力。

相对于垄断行业中的大企业,小企业通常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需要特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

小企业的标准在各国各地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有关。

一般来说,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创新、就业和经济多元化的重要角色。

因此,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帮助其稳定发展。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企业规模划分是基于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实际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企业被划分为大、中、小、微四个规模。

这种划分标准在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税收政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不同规模的企业划分标准。

一、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1.大型企业大型企业是指拥有较大规模和资金、人员、产量较多,拥有相应各项资源和条件的企业。

一般地,被称为大型企业的企业应具有以下条件:(1)资产总额:一般大型企业的资产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

(2)年度销售收入:年度销售收入要求大于5000万元。

(3)职工人数:一般来说,大型企业的职工人数应在300人以上。

(4)市场占有率:大型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通常较高,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2.中型企业中型企业是介于大型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之间规模的企业。

通常来讲,中型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1)资产总额:一般中型企业的资产总额在1000万元到5000万元之间。

(2)年度销售收入:年度销售收入要求在3000万元到5000万元之间。

(3)职工人数:中型企业的职工人数在100人到300人之间。

(4)市场占有率:中型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处于中等水平。

3.小型企业小型企业是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的,一般经济规模较小,具有以下特点:(1)资产总额:小型企业的资产总额通常在200万元到1000万元之间。

(2)年度销售收入:年度销售收入在200万元到3000万元之间。

(3)职工人数:小型企业的职工人数在50人到100人之间。

(4)市场占有率:小型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较小,处于竞争的前沿。

4.微型企业微型企业是以家庭等个人为单位,经营规模小,原材料和商品量及货币资金少,具有以下特点:(1)资产总额:微型企业的资产总额一般在200万元以下。

(2)年度销售收入:年度销售收入一般在200万元以下。

(3)职工人数:微型企业的职工人数一般在50人以下。

企业大型中型小型划分标准

企业大型中型小型划分标准

企业大型中型小型划分标准企业的划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规模、资本、行业、经济指标等。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企业大型、中型和小型的划分标准,并解释其背后的原因。

一、企业规模划分标准企业规模是划分企业大中小的最常用标准之一。

规模通常用两种指标来衡量:员工人数和年销售额。

1.员工人数在一般情况下,大型企业的员工人数通常超过500人,中型企业的员工人数在100-500人之间,小型企业的员工人数一般不超过100人。

这是因为大型企业通常拥有更多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需要更多的员工来处理复杂的业务活动。

中型企业规模较小,但通常也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业务的多样性和市场竞争力。

小型企业由于资源限制和经济规模较小,往往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或细分市场。

2.年销售额另一个划分企业规模的指标是年销售额。

具体标准因国家、行业和地区而异。

一般来说,大型企业的年销售额通常超过1亿元,中型企业的年销售额在1亿元至1亿元之间,小型企业的年销售额一般不超过1亿元。

销售额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份额的关键指标之一,一般来说,销售额越大,企业规模越大,市场占有率和竞争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二、企业资本划分标准企业资本规模也是划分企业大小的重要标准之一。

公司注册资本是判断企业资本规模的基本指标。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大型企业的注册资本通常在5000万元以上,中型企业的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小型企业的注册资本一般不超过5000万元。

注册资本反映了企业自有资本的规模,对企业业务扩展和投资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通常情况下,注册资本较大的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三、企业行业划分标准企业所处的行业也是划分企业规模的重要依据。

根据行业的性质和重要性,大中小型企业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制造业中,根据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的标准,大型制造企业通常是在某一领域拥有主导地位或具有其他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中型制造企业通常是在某一领域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地位的企业;小型制造企业则是在某一领域规模较小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

中国对小型中型大型企业的划分标准

中国对小型中型大型企业的划分标准

中国对小型中型大型企业的划分标准中国对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的划分标准在中国,企业按照规模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

这种分类便于国家、政府和企业等相关方面对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管,并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支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对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的划分标准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人数规模标准:在中国,企业的人数规模是划分企业规模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201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下简称《企业法》),规定了不同级别的企业人数标准如下:1. 小型企业:雇佣不超过200人的企业。

2. 中型企业:雇佣2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企业。

3. 大型企业:雇佣1000人以上的企业。

这样的人数规模分类标准旨在便于对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管。

小型企业通常规模较小,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因此管理相对较为简单。

中型企业则是介于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之间,规模较大,但相对较灵活。

而大型企业则通常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影响力,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

二、资产规模标准:资产规模也是划分企业规模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企业法》的规定,企业资产规模的划分如下:1. 小型企业:资产净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

2. 中型企业:资产净额超过3000万元、3亿元以下的企业。

3. 大型企业:资产净额超过3亿元的企业。

资产规模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企业获取贷款、进行投资和扩大规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小型企业由于资产规模较小,因此发展和经营上相对有限;中型企业相对更具规模,能够在市场上有一定的话语权;而大型企业则往往承载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产值规模标准:产值规模也是衡量企业规模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企业法》的规定,企业产值规模的划分如下:1. 小型企业:年度销售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

2. 中型企业:年度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3亿元以下的企业。

3. 大型企业:年度销售额超过3亿元的企业。

企业中小型的划分标准

企业中小型的划分标准

企业中小型的划分标准在我国,企业按照行业门类、大类、中类和组合类别,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或替代指标进行划分。

现阶段,将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四种类型。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 大型企业: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2. 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或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3. 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企业。

4. 微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的工业企业,以及从业人员30人以下的非工业企业。

以上是根据《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的附表中的划分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业的企业划分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农、林、牧、渔业的企业,营业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工业企业的划分标准为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企业。

此外,规模以上大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划分标准也有所不同。

规模以上大中小型工业企业需同时满足所列指标的下限,否则下划一档。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 大型企业:从业人员10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40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2. 中型企业: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或从业人员10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企业。

3. 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或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

4. 微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企业。

以上是企业中小型的划分标准。

具体划分标准可能因评奖年度和奖项类别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建议您查阅相关文件或联系相关机构获取最新信息。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企业的规模划分是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资产规模、员工规模等因素来划分的。

通常情况下,企业规模可以分为大、中、小、微四个层次。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企业的资产规模、年营业额、员工数量等指标来进行划分。

一、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一般指在某个行业或领域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企业。

大型企业通常拥有庞大的资产规模、高额的年营业额和大批的员工,其业务范围可能覆盖多个国家或地区。

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大型企业一般是指具有较大资产规模和较多员工的企业。

大型企业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资产规模庞大:大型企业的总资产规模通常在亿元甚至数十亿元以上,拥有大量的生产设备、房产及其他固定资产。

2.年营业额高额:大型企业的年营业额通常在千万元甚至数亿元以上,营业额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快。

3.员工数量多:大型企业通常拥有数千人甚至数万人的员工,其雇员规模较大。

4.市场影响力强:大型企业在行业内的市场份额较大,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大型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其可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型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一般较为复杂,需要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同时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监管。

二、中型企业中型企业通常是指在某个行业或领域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

中型企业的规模介于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之间,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中型企业一般是指资产规模、年营业额和员工数量等在大、中、小型企业中间的企业。

中型企业的特点:1.资产规模适中:中型企业的总资产规模一般在数千万元到数亿元之间,规模介于大型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之间。

2.年营业额一般:中型企业的年营业额一般在数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之间,营业额的增长速度适中。

3.员工数量一般:中型企业的员工数量一般在百人到数千人之间,适中规模。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企业的规模划分是根据企业的资本金、资产总额、年销售额、技术、设备、水平等综
合条件来定义的。

根据企业规模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大企业、中
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超微型企业。

一、大型企业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大型企业是指其年销售额超过 3000 万元、资产总额超过 2000
万元、注册资本金在 500 万以上,主要从事立体发展、多元化经营和跨区域经营等业务,具有比较完备的管理、生产、售后服务、市场营销等设施的企业。

它通常具有规模大、效
益高、技术强、经营广泛等特点。

中型企业是指其年销售额在 1000 万元至 3000 万元之间、注册资本金在 100 万至500 万元、资产总额在 500 万元至 2000 万元之间,具有较高水平的管理、生产、售后
服务等设施。

微型企业是指其年销售额在 200 万元以下,且注册资本金在 10 万元至 50 万元之间,资产总额低于 200 万元企业。

这些企业一般来说,它们有着较弱的技术力量,以及
较少的设备,往往工艺流程较简单,它们绝大多数主要采用低成本的生产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
国家统计局设管司 2003-05-22 15:58:44
一、根据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结合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适用于统计上对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企业划分规模。

三、本办法以法人企业或单位作为对企业规模的划分对象,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为划分依据。

企业规模的具体划分标准见附表。

四、企业规模由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根据上年统计年报每年划分一次。

企业规模一经确认,月度统计原则上不进行调整。

附表: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说明:
1.表中的“工业企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行业的企业。

2.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产品销售收入代替;建筑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工程结算收入代替;批发和零售业的销售额以现行报表制度中的年销售额代替;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营业收入代替;资产总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资产合计代替。

3.大型和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所列各项条件的下限指标,否则下划一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