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十一册黄山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黄山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点:了解黄山各松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

教学方法:教授法、自学指导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生收集的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加以概括谈话导入2、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三去领略黄山松的美。

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读懂课文,读通句子,不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探究重点,分析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黄山有哪些名松?这些名松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

)2、在读课文,加深理解(1)、再读具体描写黄山松的段落,并画出描写黄山松特点的语句。

(2)、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最恰当的一个词来概括每种松树的特点。

例如:热情好客的“迎客松”;执着探寻的“探海松”等。

(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即可,启发学生谈出个性化理解。

)(3)、找出每种松树的关键词后,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相应语句,读中体会作者描写的每种松的特点。

(4)、作者为什么说“黄山归来不看松”,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引导学生从黄山松的外在美与内在气节两方面来谈)3、播放黄山美景的课件,学生欣赏。

(进一步体会黄山松的美)4、有感情朗读全文四、检查识字教师出示文中出现的生字活着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

也可以同桌合作互读,记住词语。

五、拓展延伸,增加积累1、收集描写松树的优美片段进行阅读,同学之间交流,并与《黄山松》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2、把本课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句子摘抄下来。

《黄山松》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黄山松的特点及成长环境。

2. 学会观察、比较和分类黄山松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书籍或其他材料介绍黄山松。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出示黄山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植物,并介绍黄山松的一些基本信息。

Step 2:了解黄山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黄山松的视频或展示黄山松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了解黄山松的外形特点、生长环境等。

Step 3:观察黄山松教师分发黄山松的样本或将学生带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观察黄山松。

学生观察黄山松的叶子、树干、果实等,并记录它们的外形特点。

Step 4:比较和分类学生回到教室后,将观察到的黄山松样本放在桌上,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别比较和分类黄山松的特点。

学生可以根据叶子颜色、形状、树干的粗细等方面进行分类,并写下自己的观察结论。

Step 5:分享和总结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展示并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了解到黄山松的叶子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树干也有粗细之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点与黄山松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的适应关系。

Step 6:环保意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黄山松作为天然的景观资源,需要我们保护它。

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关于保护黄山松的措施,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环保意识。

Step 7:拓展活动(可选)学生可以采集更多黄山松的样本,在校园内或家庭附近进行更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并形成小册子或展板。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山松的外形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 学生在观察黄山松的过程中能够运用观察、分类等科学方法。

3.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黄山松的理由,并表达自己的环保意识。

4. 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与他人分享和讨论。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黄山松的地理分布、生长周期、与其他植物的关系等内容,并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地观察和研究。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黄山松的认识和感受。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10个生字。

教学重点:了解黄山各松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教学方法:自学指导、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学生收集的相关黄山松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现在是金秋时节,山林穿上了彩色的衣裳,多漂亮呀!此时的黄山也一定很美,谁去过黄山?那就请同学们把搜集的相关黄山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加以概括谈话导入2、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其中的一绝我们已经欣赏过了,还记得吗?对了在《黄山奇石》这个课我们已经欣赏了那些神奇的怪石,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三去领略黄山松那奇特的美。

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打开书的39页,老师布置回家预习了,标出自然段的,圈出要求理解的字的,同学请举手,(看来同学们回家都预习了,我们已经养成了提前预习的好习惯,表扬你们!)现在请同学们再自读课文把你圈出的生字多读几遍,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字用你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流利。

2、生字都理解了吗?指名领读生字。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三、探究重点,分析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黄山有哪些名松?这些名松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

)(教师相机板书)2、再读课文,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要求:组长合理分配任务,组员积极参与研究讨论。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再读课文4——7自然段内容,动笔画出描写黄山这些松树特点的语句。

(2)、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给4、5、6、7自然段各加一个小标题吗,同时也能体现出这些松树的的点。

(出示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列小标题一般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2、抓住每部分的中心词概括小标题;3、抓住每部分中一个抢眼的镜头拟小标题;4、抓住每部分中最重要的一个情节拟小标题。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感受黄山松的品格、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黄山松图片师:你看到了什么?谈谈对这些松树有什么印象?师:黄山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犹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今天让我们走进黄山,重点欣赏黄山松树的奇美,感悟它的品格与精神。

板书《黄山松》二、出示自学提示: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下列词语。

臆测偎傍耽搁不可思议郁郁苍苍2.再读课文,思考黄山松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用笔画出来读一读,谈谈感受。

四、解疑探究:师:黄山松的第一个特点是什么?你从课文中哪一段找到这一特点的?特点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黄山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出示句子: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师:不可思议是什么意思?师:更有不可思议的是什么?出示句子: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摇曳着。

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

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

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师:谁来带着你的理解读这段话,读出这种顽强的生命力。

师:我已经从你的朗读中看到了黄山松的苍劲有力。

师:黄山松除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外,还有哪些特点?让我们继续来学习,在学习之前老师根据总结了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子理解文章内容)带着这种学习方法开始学习3、4自然段吧!时间3分钟师:以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你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请一组同学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特点二:一心倾向阳光特点三: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课堂小结:同学们,本文作者丰子恺先生用朴素的语言,紧紧围绕黄山松的特点,展现了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赞美了黄山松一心向阳的坚韧,凸显了黄山松异常强大的团结力,让我们在欣赏黄山松的同时,学习它身上体现出来的顽强、向阳、团结的精神。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黄山松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黄山松北师大版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和品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生活品格。

4.情感目标:体会炙热饱满的品质。

教学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和品格。

教学重点:黄山松的品质学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

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

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黄山松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和特点;2.学习黄山松的生长习性和繁殖方法;3.培养学生对黄山松的兴趣和爱护之心。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投影仪、幻灯片PPT、视频资料等;2.教材:有关黄山松的资料和图片;3.实物:黄山松的种子、幼苗和成树的样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相关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帮助学生联想到黄山松。

2. 学习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和特点:a.教师呈现幻灯片:展示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和特点: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1000-1600米的山地地势上,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山、绩溪和祁门等地区。

它是松科桧属木本植物的一种,树干高大笔直,树皮呈暗灰色,树叶厚而尖锐,叶色深绿,寿命可达上百年。

b.教师解读幻灯片内容,向学生介绍黄山松的地理分布和特点。

c.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

3. 学习黄山松的生长习性和繁殖方法:a.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黄山松的生长习性和繁殖方法,如:黄山松对阳光和湿度要求较高,喜欢施用有机肥料和保持土壤湿润。

b. 教师展示实物:给学生展示黄山松的种子、幼苗和成树的样本,让学生亲自观察。

c. 学生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和探究黄山松的生长习性和繁殖方法,每组选择一种习性或繁殖方法进行调研。

d. 学生汇报: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和分享,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4. 培养学生对黄山松的兴趣和爱护之心:a. 教师向学生宣传黄山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b.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设计并进行一场关于保护黄山松的宣传活动。

5. 总结回顾: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学习的内容,明确掌握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四、教学拓展: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深入了解黄山松的各种价值,如美化环境、防风固沙、提取脂肪酸等,并展开相关的研究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黄山松的掌握情况和主动参与情况,对于积极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有困惑或差错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和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黄山松奇特的特点。

3、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交流美——品读欣赏美——背诵感受美——写作珍藏美——课后积累美”,来感受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使学生快乐读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1、了解黄山松各名松的特点。

2、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回忆学习方法——预习交流美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本单元主体课文的?生:汇报。

师:让我们用这种方法,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板书:快乐读书屋(三)师:请把你的预习收获讲给同组听,小组长提炼出有价值的成果。

生:预习交流。

师:请小组长把本组的预习成果展示给大家吧!生:预习展示。

师:黄山松是大自然赋予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搭乘预习这列快车到黄山再次领略那里的奇松吧!板书:黄山松二、初步感知——品读欣赏美师:请同学们用喜欢方式读课文。

要求:字音要读准,句子要通顺,拿出笔画一画,黄山名松各有什么特点?生:自由读汇报。

师: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生:指名分段读。

生:评,互评。

师:请快速浏览课文,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汇报收获和解疑。

师生互动。

三、深入感知——背诵感受美师:简短几句话就道出了黄山松独特的美,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一读,试着背下来,要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生:汇报,原因,展示背。

四、感悟升华,写作珍藏美师:黄山归来不看松,一句诗说出了黄山松的独特的美,那就拿起手中的笔可以按本单元写作方法介绍一下你喜欢的植物。

也可以把你所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如感悟写下来。

生:练写:展示。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美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事物是永恒的,课后用我们本单元学习方法阅读课外读物中《林海》一课,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用明亮的眼睛发现,用真诚的心灵去感受,用热情的双手去描绘,用诚挚的行动去爱护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参考】《黄山松》教学设计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读课题。

(1)读课题,看黄山松的图片,谈谈自己对黄山松的印象。

(2)教师小结。

3、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号子恺,字仁。

浙江省崇德县人。

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主要作品:《缘缘堂随笔》《画中有诗》《白鹅》《缘缘堂再笔》等。

二、自主学习
1、借助字词典,掌握生字的认读。

2、借助字词典,理解重要词语并释义臆测:主观地推测。

石罅:石头裂缝。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因。

娉娉婷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学习多音字
4、听录音,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1)听朗读,说一说本文是什么结构?
(2)找一找:黄山松有哪些特色?。

(3)给三个段加上小标题。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黄山松为什么有顽强的生命力?读课文,勾画出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交流感受,美读课文。

思考:黄山松的三种特色分别写出了它的哪些特点?
四、学生合作学习
1、学生小组讨论: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形象。

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3、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
4、结合第2段说一说:黄山松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通过自学来获取知识,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在汇报交流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及时帮助学生处理问题。

理解课文内容。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

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

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

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③指名读第三句。

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

(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

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

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

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

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

(自由读、齐读)(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

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

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

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

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

大家准备一下。

(学生自由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

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

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

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

(齐读)四、作业: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

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投影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

同学们可以记下徐霞客的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第三课时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3、学习课文描写迎客松的写法,写一种植物——雪松。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描写迎客松的写法,写一种植物——雪松。

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下列词语。

(见课后习题3)2、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提示顺序:最妙观松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学生自由练背,同桌互背,指名背诵,小组赛背。

三、指导造句:屹立郁郁苍苍1、读原句,理解词义及用法。

屹立:可以说山、树、人,还可以说建筑物。

郁郁苍苍:形容树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2、例句引路:屹立——举目远眺,云中山巍然屹立,在阳光照耀下,峰顶银光闪闪。

屹立——一棵棵高大的雪松屹在道路两旁,伸出的枝叶挡住了强烈的阳光,树下一片阴凉。

郁郁苍苍——雪松的树枝横着伸展,郁郁苍苍的枝叶平铺开来,如同孔雀打开它那美丽的羽毛。

郁郁苍苍——柏树一年四季,郁郁苍苍,把我们的校园装点得更加美丽。

3、学生口头造句交流。

四、仿写片断。

例: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1、朗读、背诵。

2、观察校园内的雪松(布置预习),说说雪松的特点。

3、仿照“迎客松”的写法,把雪松的特点写下来。

把下列词语写进去:郁郁苍苍青翠如同装点秀美五、作业:1、造句。

2、仿写片断。

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蟠曲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奇松》教学实录执教教师:安徽省青阳县蓉城镇第二小学刘莉一、揭题,扣“情有独钟”。

1、谈旅游。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生1:杭州。

师:那你对杭州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生1:我对西湖的美景印象最深刻。

师:你对西湖的这种喜爱,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情有独钟”。

师:你去过哪儿?生1:我去过九华山。

师:那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生1: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寺庙。

师:你唯独记住了九华山的寺庙,这种喜爱,同样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就是“情有独钟”。

生2:我也去过九华山,我印象最深的是九华山上的凤凰松。

师:噢,你唯独记住了凤凰松,这种喜爱,同样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就是“情有独钟”。

2、播放黄山风光视频,说印象深刻的画面。

师:大家这么爱旅游,不知道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一起读。

师:这句话赞美的就是有着“天下第一奇山”之称的安徽黄山,现在就让我们去领略那里风光的奇丽!——先请同学们来欣赏短片,请大家认真仔细地看。

【播放视频——黄山风景】师:在这段美丽的黄山风光中,什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生:云海。

生:迎客松。

生:怪石。

生:黄山有很多的松树。

生:黄山的奇松。

师:那么多美丽的景色,你唯独记住了奇松,这种感觉同样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就是(课件出示)“情有独钟”。

师:一起读。

(生读)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生:喜爱。

师:钟,就是聚集、集中;独,就是唯独;这种喜爱可不是谁都喜爱,什么都喜爱,而是把自己所有的喜爱都集中在一个事物身上。

明白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生:明白了!师:那你来读——(生读)你读得字正腔圆,可是你却没读出你内心的感受来——师: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你情有独钟的什么?——生:奇松。

师:那你读“云海”。

(生读)那你读“怪石”。

你再读“温泉”。

(生读)最后读你“情有独钟”的“奇松”——(生感情读)对,就是这个味儿。

来,一起读!师:作者情有独钟的是什么呢?生:也是黄山奇松。

师:来跟老师一起写下这四个字——(板书:黄山奇松)3、读题。

师:来一起读题。

(生齐读)师:你来读——(生读题)你能读出情有独钟的感觉吗?(生读)大家一起读!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为什么叫黄山奇松?生:奇在哪儿?生:有哪些奇松?二、整体读文,寻“情有独钟”1、整体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走进《黄山奇松》——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

(师巡视过程中小声提醒了个别学生读书的姿势,初读给的时间足。

)3、反馈交流。

(1)课件出示生词:陡崖潇洒屹立玉屏楼宾客蟠曲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饱经风霜充满生机生1读——蟠音读错;枝干。

师:你的声音非常响亮,我特别喜欢听你的声音,不过有两个字的读音要注意——来,跟老师一起读,(生读)大家一起读——师:现在你能读准了吗?生1: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