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松》教案
新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回顾教案五篇

新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回顾教案五篇六年级语文教案1《黄山松》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黄山松的特色,感受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总结黄山松的三个特征,引导学生学会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描述这篇文章特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抓住特点来学习描述这篇文章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步感知黄山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有条理地介绍自己对黄山、黄山松的认识和了解。
本文结合本人查阅的资料,介绍对黄山松的认识和理解。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利用词典掌握要求掌握的生字。
2.重点指导易错字音和易错字形,理解词语。
3.小组学习、汇报。
三、朗读课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多种形式组织朗读练习。
3.指明读文。
第二课时一、深入读文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和特点1.读课文,思考:黄山松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注意结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谈自己的感受。
2.文中具体写了黄山松的哪三个特点?举出文中概括这三个特点的句子。
二、结合具体的语句了解黄山松的特点,感受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了解黄山松的特点。
1.结合具体句子感受黄山松的特点。
2.默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二)感受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对黄山松是怎样一种感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这种感情的?(1)结合重点句子的具体阅读指导。
)(2)学生自评、互评2.学生读课文,结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谈自己的感受。
(认识到文章总的顺序是按着总述—分述的顺序来讲的。
)第三课时一、回读课文,整体感受文章。
说一说:你认为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哪些地方精彩?(引导学生从内容、表达方式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进一步认识写作文章的特点)二、练习巩固。
1.巩固基础知识。
2.口头表达文章的写作顺序以及黄山松的三个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间学生互相评价。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黄山松》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黄山松》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有一定了解;2.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黄山松的特点和生长环境;2. 分析文章中的细节,加深对黄山松的认识;3.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中的细节,加深对黄山松的认识;2.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黄山松的图片、幻灯片或视频;2. 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的相关资料;3. 学生的课本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黄山松的图片或幻灯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黄山松了解多少?你们见过黄山松吗?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读一遍课文《黄山松》,然后提问:黄山松有什么特点?它生长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问题,例如:为什么黄山松能在峭壁上生长?(学生分组讨论)3.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他们的分组讨论结果(学生展示)三、思维拓展(15分钟):1. 提问:黄山松为什么被称为“生命的奇迹”?(学生回答)2. 分组讨论:请学生再分组,讨论一个问题,例如:为什么黄山松能在极端的环境下生存?(学生分组讨论)3.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他们的分组讨论结果(学生展示)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老师出示几个句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检查答案。
五、总结(5分钟):1. 对黄山松的了解进行总结;2. 向学生介绍下一堂课的内容。
六、作业:1. 黄山松是如何在峭壁上生长的?请写一篇短文,讲述你的观察和想法。
2. 复习今天的课文和课堂练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黄山松》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黄山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黄山松的精神品质。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观察大自然、感悟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山松坚韧、顽强、乐观的品质,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
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黄山松的精神品质。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把握黄山松的生长环境,理解其坚韧、顽强、乐观的品质。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黄山上有什么著名的景点呢?(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停顿和节奏。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
(三)课堂讨论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如何?黄山松具有哪些精神品质?作者通过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来描绘黄山松?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课文中的排比、对偶等句式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讨论你认为黄山松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如何像黄山松一样坚韧、顽强?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3.拓展活动:以“我心中的黄山松”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二)课堂讨论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对它的成长有什么影响?你认为黄山松的精神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3.拓展活动:以“黄山松与我”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黄山松的特点及成长环境。
2. 学会观察、比较和分类黄山松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书籍或其他材料介绍黄山松。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出示黄山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植物,并介绍黄山松的一些基本信息。
Step 2:了解黄山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黄山松的视频或展示黄山松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了解黄山松的外形特点、生长环境等。
Step 3:观察黄山松教师分发黄山松的样本或将学生带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观察黄山松。
学生观察黄山松的叶子、树干、果实等,并记录它们的外形特点。
Step 4:比较和分类学生回到教室后,将观察到的黄山松样本放在桌上,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别比较和分类黄山松的特点。
学生可以根据叶子颜色、形状、树干的粗细等方面进行分类,并写下自己的观察结论。
Step 5:分享和总结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展示并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了解到黄山松的叶子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树干也有粗细之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点与黄山松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的适应关系。
Step 6:环保意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黄山松作为天然的景观资源,需要我们保护它。
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关于保护黄山松的措施,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环保意识。
Step 7:拓展活动(可选)学生可以采集更多黄山松的样本,在校园内或家庭附近进行更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并形成小册子或展板。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山松的外形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 学生在观察黄山松的过程中能够运用观察、分类等科学方法。
3.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黄山松的理由,并表达自己的环保意识。
4. 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与他人分享和讨论。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黄山松的地理分布、生长周期、与其他植物的关系等内容,并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地观察和研究。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黄山松的认识和感受。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10个生字。
教学重点:了解黄山各松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教学方法:自学指导、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学生收集的相关黄山松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现在是金秋时节,山林穿上了彩色的衣裳,多漂亮呀!此时的黄山也一定很美,谁去过黄山?那就请同学们把搜集的相关黄山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加以概括谈话导入2、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其中的一绝我们已经欣赏过了,还记得吗?对了在《黄山奇石》这个课我们已经欣赏了那些神奇的怪石,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三去领略黄山松那奇特的美。
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打开书的39页,老师布置回家预习了,标出自然段的,圈出要求理解的字的,同学请举手,(看来同学们回家都预习了,我们已经养成了提前预习的好习惯,表扬你们!)现在请同学们再自读课文把你圈出的生字多读几遍,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字用你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流利。
2、生字都理解了吗?指名领读生字。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三、探究重点,分析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黄山有哪些名松?这些名松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
)(教师相机板书)2、再读课文,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要求:组长合理分配任务,组员积极参与研究讨论。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再读课文4——7自然段内容,动笔画出描写黄山这些松树特点的语句。
(2)、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给4、5、6、7自然段各加一个小标题吗,同时也能体现出这些松树的的点。
(出示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列小标题一般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2、抓住每部分的中心词概括小标题;3、抓住每部分中一个抢眼的镜头拟小标题;4、抓住每部分中最重要的一个情节拟小标题。
《黄山松》教案

《黄山松》教案《黄山松》教案《黄山松》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了解黄山松奇特的特点。
⑶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交流美――品读欣赏美――背诵感受美――写作珍藏美――课后积累美”,来感受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使学生快乐读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1、了解黄山松各名松的特点。
2、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
教学流程:一、回忆学习方法――预习交流美。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本单元主体课文的?生:汇报。
师:让我们用这种方法,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师:请把你的预习收获讲给同组听,小组长提炼出有价值的成果。
生:预习交流。
师:请小组长把本组的预习成果展示给大家吧!生:预习展示。
师:黄山松是大自然赋予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搭乘预习这列快车到黄山再次领略那里的奇松吧!板书:黄山松二、初步感知――品读欣赏美师:请同学们用喜欢方式读课文。
要求:字音要读准,句子要通顺,拿出笔画一画,黄山名松各有什么特点?生:自由读汇报师: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生:指名分段读。
生:评,互评。
师:请快速浏览课文,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汇报收获和解疑。
师生互动。
三、深入感知――背诵感受美师:简短几句话就道出了黄山松独特的美,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一读,试着背下来,要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生:汇报,原因,展示背。
四、感悟升华,写作珍藏美师:黄山归来不看松,一句诗说出了黄山松的独特的美,那就拿起手中的笔可以按本单元写作方法介绍一下你喜欢的植物。
也可以把你所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如感悟写下来。
生:练写:展示。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美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事物是永恒的,课后用我们本单元学习方法阅读课外读物中《林海》一课,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用明亮的眼睛发现,用真诚的心灵去感受,用热情的双手去描绘,用诚挚的行动去爱护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黄山松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和特点;2.学习黄山松的生长习性和繁殖方法;3.培养学生对黄山松的兴趣和爱护之心。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投影仪、幻灯片PPT、视频资料等;2.教材:有关黄山松的资料和图片;3.实物:黄山松的种子、幼苗和成树的样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相关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帮助学生联想到黄山松。
2. 学习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和特点:a.教师呈现幻灯片:展示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和特点: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1000-1600米的山地地势上,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山、绩溪和祁门等地区。
它是松科桧属木本植物的一种,树干高大笔直,树皮呈暗灰色,树叶厚而尖锐,叶色深绿,寿命可达上百年。
b.教师解读幻灯片内容,向学生介绍黄山松的地理分布和特点。
c.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
3. 学习黄山松的生长习性和繁殖方法:a.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黄山松的生长习性和繁殖方法,如:黄山松对阳光和湿度要求较高,喜欢施用有机肥料和保持土壤湿润。
b. 教师展示实物:给学生展示黄山松的种子、幼苗和成树的样本,让学生亲自观察。
c. 学生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和探究黄山松的生长习性和繁殖方法,每组选择一种习性或繁殖方法进行调研。
d. 学生汇报: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和分享,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4. 培养学生对黄山松的兴趣和爱护之心:a. 教师向学生宣传黄山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b.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设计并进行一场关于保护黄山松的宣传活动。
5. 总结回顾: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学习的内容,明确掌握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四、教学拓展: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深入了解黄山松的各种价值,如美化环境、防风固沙、提取脂肪酸等,并展开相关的研究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黄山松的掌握情况和主动参与情况,对于积极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有困惑或差错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和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
黄山松(优质教案)(3)

《黄山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互学、导学,会认“浩、瀚、宏、驳”等9个生字,能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句子读正确;2.通过自学、互学、导学,引导学生理解“浩瀚、流连忘返”等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通过自学、互学、导学,继续尝试使用并掌握“圈画、标注、交流”的阅读方法;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上挂下联、换词”等理解词语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运用“题目扩充、关键词语串联”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自学、互学、导学,会认“浩、瀚、宏、驳”等9个生字,能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句子读正确;2.通过自学、互学、导学,引导学生理解“浩瀚、流连忘返”等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自学、互学、导学,继续尝试使用并掌握“圈画、标注、交流”的阅读方法;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上挂下联、换词”等理解词语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运用“题目扩充、关键词语串联”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是啊,旅游是个很好的爱好,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可以带给我们太多的收获。
那老师想问问,谁去过黄山?谁了解“黄山四绝”?1.出示“黄山四绝”图片。
2.简介“黄山四绝”景观。
黄山四绝之——怪石。
黄山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
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黄山四绝之——云海。
自古黄山云成海,奇峰怪石和古松在云海之中若隐若现,就更增加了美感。
黄山四绝之——温泉。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轩辕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了。
有趣吧?黄山四绝之——奇松。
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
看这松的色彩,看这松的姿态,看这群松的气势,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松!3.直接点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快乐读书屋——《黄山松》,一起随作者领略黄山四绝之首的黄山松的风采!板题读题二、检查预习,词语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松
齐良桥九年制学校王茶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松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感悟课文的深刻内蕴。
教学重点:
了解黄山松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的深刻内蕴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1、播放视频:黄山美景
2、请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回顾文本,再现内容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黄山松具有几个特点?分别是哪几个特点?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齐读第1自然段,总写黄山松有特点。
2、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本段。
思考:黄山松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它生长得怎样?
(2)教师引导分析
(3)归纳小结
特点一:生命力顽强(中心句简析)
3、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
(2)引导学生分析
(3)归纳小结
特点二:一心倾向着阳光
4、自学课文第4自然段
(1)出示图片
(2)根据问题,学生自由讨论。
(3)归纳小结
特点三: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5、简析文章结构(总——分)
四、总结全文,体会作者情感。
五、拓展延伸
例举具有黄山松品格的事例
六、作业
小练笔:把具有黄山松品格的事例写在作业本上。
(字数80字以上) 板书设计:
总:黄山松有特色
生命力顽强
一心倾向阳光
强大的团结力 喜爱 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