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黄山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5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5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5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1、孩子们,你们是否听说过过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呢?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

板书: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板书:齐松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二)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表示出来。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黄山松》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黄山松》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黄山松》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有一定了解;2.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黄山松的特点和生长环境;2. 分析文章中的细节,加深对黄山松的认识;3.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中的细节,加深对黄山松的认识;2.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黄山松的图片、幻灯片或视频;2. 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的相关资料;3. 学生的课本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黄山松的图片或幻灯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黄山松了解多少?你们见过黄山松吗?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读一遍课文《黄山松》,然后提问:黄山松有什么特点?它生长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问题,例如:为什么黄山松能在峭壁上生长?(学生分组讨论)3.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他们的分组讨论结果(学生展示)三、思维拓展(15分钟):1. 提问:黄山松为什么被称为“生命的奇迹”?(学生回答)2. 分组讨论:请学生再分组,讨论一个问题,例如:为什么黄山松能在极端的环境下生存?(学生分组讨论)3.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他们的分组讨论结果(学生展示)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老师出示几个句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检查答案。

五、总结(5分钟):1. 对黄山松的了解进行总结;2. 向学生介绍下一堂课的内容。

六、作业:1. 黄山松是如何在峭壁上生长的?请写一篇短文,讲述你的观察和想法。

2. 复习今天的课文和课堂练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黄山松》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黄山松》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黄山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黄山松的精神品质。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观察大自然、感悟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山松坚韧、顽强、乐观的品质,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

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黄山松的精神品质。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把握黄山松的生长环境,理解其坚韧、顽强、乐观的品质。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黄山上有什么著名的景点呢?(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停顿和节奏。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

(三)课堂讨论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如何?黄山松具有哪些精神品质?作者通过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来描绘黄山松?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课文中的排比、对偶等句式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讨论你认为黄山松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如何像黄山松一样坚韧、顽强?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3.拓展活动:以“我心中的黄山松”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二)课堂讨论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对它的成长有什么影响?你认为黄山松的精神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3.拓展活动:以“黄山松与我”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黄山松的特点及成长环境。

2. 学会观察、比较和分类黄山松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书籍或其他材料介绍黄山松。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出示黄山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植物,并介绍黄山松的一些基本信息。

Step 2:了解黄山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黄山松的视频或展示黄山松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了解黄山松的外形特点、生长环境等。

Step 3:观察黄山松教师分发黄山松的样本或将学生带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观察黄山松。

学生观察黄山松的叶子、树干、果实等,并记录它们的外形特点。

Step 4:比较和分类学生回到教室后,将观察到的黄山松样本放在桌上,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别比较和分类黄山松的特点。

学生可以根据叶子颜色、形状、树干的粗细等方面进行分类,并写下自己的观察结论。

Step 5:分享和总结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展示并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了解到黄山松的叶子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树干也有粗细之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点与黄山松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的适应关系。

Step 6:环保意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黄山松作为天然的景观资源,需要我们保护它。

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关于保护黄山松的措施,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环保意识。

Step 7:拓展活动(可选)学生可以采集更多黄山松的样本,在校园内或家庭附近进行更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并形成小册子或展板。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山松的外形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 学生在观察黄山松的过程中能够运用观察、分类等科学方法。

3.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黄山松的理由,并表达自己的环保意识。

4. 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与他人分享和讨论。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黄山松的地理分布、生长周期、与其他植物的关系等内容,并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地观察和研究。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黄山松的认识和感受。

《黄山松》教案设计

《黄山松》教案设计

《黄山松》教案设计磙子营第四小学《黄山松》教案设计一、概述《黄山松》是小学语文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主要是描写黄山景物中最具特色的景物之一——松树。

文章抓住黄山松的三个突出特点来具体介绍黄山的松树。

作者在文章开头先设问,明确黄山松有特色,至于特色是什么,文中只说明数量并没有具体说明特点是什么,从而激发读者的兴趣。

接着文章从三个方面具体来介绍黄山的松树。

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黄山松的特点。

这篇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层次清楚,突出了黄山松的特点。

本文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读”、“说”的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帮助学生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黄山松奇与美的特点展示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六年时间的学习,学生理解、感悟能力有所增强,而且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获得知识量也逐步在拓展,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对于写作也有一定基础,能够准确的将自己积累的词句应用在作文中,在学文中,积累了一些写作的方法。

多数同学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浓厚,认真学习,部分同学由于孩子小自制力较差,尤其是一些男同学,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热情不是很高,在课堂中努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课下多督促。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这篇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思路非常清晰,所以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信息,了解文章文章的内容。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指导朗读:⑴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指名说)⑵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黄山松》教案

《黄山松》教案

《黄山松》教案《黄山松》教案《黄山松》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了解黄山松奇特的特点。

⑶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交流美――品读欣赏美――背诵感受美――写作珍藏美――课后积累美”,来感受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使学生快乐读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1、了解黄山松各名松的特点。

2、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

教学流程:一、回忆学习方法――预习交流美。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本单元主体课文的?生:汇报。

师:让我们用这种方法,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师:请把你的预习收获讲给同组听,小组长提炼出有价值的成果。

生:预习交流。

师:请小组长把本组的预习成果展示给大家吧!生:预习展示。

师:黄山松是大自然赋予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搭乘预习这列快车到黄山再次领略那里的奇松吧!板书:黄山松二、初步感知――品读欣赏美师:请同学们用喜欢方式读课文。

要求:字音要读准,句子要通顺,拿出笔画一画,黄山名松各有什么特点?生:自由读汇报师: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生:指名分段读。

生:评,互评。

师:请快速浏览课文,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汇报收获和解疑。

师生互动。

三、深入感知――背诵感受美师:简短几句话就道出了黄山松独特的美,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一读,试着背下来,要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生:汇报,原因,展示背。

四、感悟升华,写作珍藏美师:黄山归来不看松,一句诗说出了黄山松的独特的美,那就拿起手中的笔可以按本单元写作方法介绍一下你喜欢的植物。

也可以把你所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如感悟写下来。

生:练写:展示。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美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事物是永恒的,课后用我们本单元学习方法阅读课外读物中《林海》一课,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用明亮的眼睛发现,用真诚的心灵去感受,用热情的双手去描绘,用诚挚的行动去爱护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黄山松》教案

《黄山松》教案

黄山松
齐良桥九年制学校王茶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松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感悟课文的深刻内蕴。

教学重点:
了解黄山松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的深刻内蕴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1、播放视频:黄山美景
2、请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回顾文本,再现内容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黄山松具有几个特点?分别是哪几个特点?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齐读第1自然段,总写黄山松有特点。

2、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本段。

思考:黄山松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它生长得怎样?
(2)教师引导分析
(3)归纳小结
特点一:生命力顽强(中心句简析)
3、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
(2)引导学生分析
(3)归纳小结
特点二:一心倾向着阳光
4、自学课文第4自然段
(1)出示图片
(2)根据问题,学生自由讨论。

(3)归纳小结
特点三: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5、简析文章结构(总——分)
四、总结全文,体会作者情感。

五、拓展延伸
例举具有黄山松品格的事例
六、作业
小练笔:把具有黄山松品格的事例写在作业本上。

(字数80字以上) 板书设计:
总:黄山松有特色
生命力顽强
一心倾向阳光
强大的团结力 喜爱 赞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文《黄山松》教学设计
小学课文《黄山松》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四年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屋(三)《黄山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了解黄山松奇特的特点。

⑶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交流美――品读欣赏美――背诵感受美――写作珍藏美――课后积累美,来感受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使学生快乐读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黄山松各名松的特点。

2、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回忆学习方法――预习交流美。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本单元主体课文的?
生:汇报。

师:让我们用这种方法,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
板书:快乐读书屋(三)
师:请把你的'预习收获讲给同组听,小组长提炼出有价值的成果。

生:预习交流。

师:请小组长把本组的预习成果展示给大家吧!
生:预习展示。

师:黄山松是大自然赋予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搭乘预习这列快车到黄山再次领略那里的奇松吧!
板书:黄山松
二、初步感知――品读欣赏美
师:请同学们用喜欢方式读课文。

要求:字音要读准,句子要通顺,拿出笔画一画,黄山名松各有什么特点?
生:自由读
汇报
师: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生:指名分段读。

生:评,互评。

师:请快速浏览课文,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汇报收获和解疑。

师生互动。

三、深入感知――背诵感受美
师:简短几句话就道出了黄山松独特的美,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一读,试着背下来,要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生:汇报,原因,展示背。

四、感悟升华,写作珍藏美
师:黄山归来不看松,一句诗说出了黄山松的独特的美,那就拿起手中的笔可以按本单元写作方法介绍一下你喜欢的植物。

也可以把你所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如感悟写下来。

生:练写:展示。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美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事物是永恒的,课后用我们本单元学习方法阅读课外读物中《林海》一课,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用明亮的眼睛发现,用真诚的心灵去感受,用热情的双手去描绘,用诚挚的行动去爱护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六、板书:
快乐读书屋(三)
黄山松
迎客松
热情
探海松
执着
黑虎松
高大
连环松缠绕倒挂松蒲团松龙爪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