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闲适隐逸诗鉴赏

合集下载

[讲解]山水田园诗、闲适隐逸诗鉴赏

[讲解]山水田园诗、闲适隐逸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闲适隐逸诗鉴赏山水田园诗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仔细品味,这些诗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的特点。

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关注,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

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

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

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

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内心怡然欢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频频举杯对饮,声声畅谈桑麻,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

尾联则述他日之约,情韵深长。

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句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

山水田园诗阅读鉴赏 (含解析)

山水田园诗阅读鉴赏 (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闲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淡雅恬静,语言清丽洗练。

写作手法多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为主,修辞手法多以白描、衬托为主。

抒发的主旨多为: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山水;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

(2分)(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4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5分)江楼夕望招客[唐]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①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就:近,到。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

作者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这两个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

(2分) (2)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写出了黄昏时站在楼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华景色,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3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3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③。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

②迥:远。

③行杯:传杯而饮。

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传世佳作。

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请仔细比较这三篇作品,完成下表。

作品洞庭湖的景象景物描写的作用《岳阳楼记》(范仲淹)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__①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闲适隐逸诗鉴赏课件31张

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闲适隐逸诗鉴赏课件31张

桑麻、南亩、五柳、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
渔歌等。
遇的苦闷。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渴望归隐、 闲适恬淡、 悠然自得、 淡泊宁静、 志趣高远
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化 动为静)、点面结合、正侧 结合等。 (3)抒情方法: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以乐 景写哀情(反衬)。
山水田园(隐逸)诗的主要特点
静谧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景色清幽静谧、富于生机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①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寒山苍翠,秋水缓缓流淌, 渡口挂着一轮落日,村子的上空升起炊烟,一切是 那么美好。②隐居生活的闲适愉悦。诗人每天倚杖 观景,临风听蝉,饮酒交友,悠然自在。③对友人 的真切情谊。裴迪在自己面前醉酒狂歌,足见二人 相对坦诚,互相欣赏,无须作态。
“村非远”则点出诗人与朱山人相距不远。
【注】南邻,杜甫草堂南侧有一位姓 D.第六句既表明了诗人与朱山人喝酒时间长,又从
朱的隐士邻居,号锦里先生。杜甫曾 侧面体现了二人酒逢知己,相谈甚欢。
在《南邻》诗中称之为“锦里先生”。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①朱山人居住处绿竹参差、满树小花、流水细细,表现了诗人对朱山人居住处优美 环境的羡慕之情。②尾联“看君多道气”直接称赞朱山人超凡脱俗,于是相谈甚欢, 喝酒还要移席,表达了作者对朱山人超凡脱俗的赞美之情。③朱山人隐居在优美的 山水之间,诗人回来之后,酒逢知己,“从此数追随”,表达出作者对隐居山林的 向往。
政治失意后心灰意冷
不满官场的勾心斗角 已归隐、向往归隐
(诗人状态) 不满社会的世俗污浊
隐 逸
描写隐居环境 (诗歌内容)

高考古诗文阅读:山水田园类诗歌鉴赏

高考古诗文阅读:山水田园类诗歌鉴赏

2021年高考古诗文阅读:山水田园类诗歌鉴赏一、题材阐释(1)山水田园的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2)山水田园诗常见意象:江水:时光的流逝。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3)山水田园诗常见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解题技巧方法把握诗歌意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气氛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效劳。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

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

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外表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初中语文古诗词山水田园题材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词山水田园题材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词山水田园题材赏析01《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3.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02《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1)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3.颌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2分)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现实生活中人们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4.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山水田园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鉴赏

2、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tà ):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两 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 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 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 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王伦》) 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 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 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 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山水田园诗练习题
1、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 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 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六、鉴赏基本步骤
一 把握意象特征和寓意 二 明确写景抒情之手法 三 体味情景交融之意境 四 领会写景表现之情感
知人论世
意象 ——技巧 ——意境—— 情感
• 《山居秋暝》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诗歌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 (1)这首诗通过描写雨后空山、松间明月、清泉、 莲、渔舟等清新自然的景色。(一步) • 渲染了一种闲适宁谧的氛围。(二步) • 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官场,过宁静生活,向往隐居生 活的思想感情。(三步) (2)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一步) 诗中描写了月光洒满松间的静态景象,接着描写了淙 淙流淌的清泉、嬉笑归来的浣衣女以及渔舟划过莲叶摇动 的动态景象,(二步)

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

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

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以下是5 首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及其赏析:1.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2. 《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3. 《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4. 《江村》- 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居住在乡村时的宁静生活和闲适心情,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人的感激之情。

5. 《终南别业》- 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赏析:此诗把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

全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些古诗都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山水田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反衬)。
链接 《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
教材 一)》(陶渊明)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眼。
溪水、山石、松林、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 意象
歌等。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
情感 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③憎恶黑暗,向往恬淡静 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之情。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高考语文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 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 诗派,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盛唐是我国山水田园 诗的繁荣时期。
选项
突出特点
(1)比喻、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
仰的变化与空间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
技法 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以乐景写哀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田园诗、闲适隐逸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仔细品味,这些诗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的特点。

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关注,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

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

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

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

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内心怡然欢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频频举杯对饮,声声畅谈桑麻,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

尾联则述他日之约,情韵深长。

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句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最具特征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融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这一句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三、四两句又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从而反映了诗人经过长期的颠簸流离后,暂时得到安宁生活的畅淡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的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愉情怀的表露。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说到底还是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

如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得知故友严武还镇成都消息后写的一首小诗。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欢愉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出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两句连用四种鲜明的颜色,构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这些都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只有在空气澄清的晴日才能清晰看见。

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

下句写向门外一看,可见到停泊在江边的船只。

江船本是很常见的,但“万里船”却意味深长。

因为它们来自“东吴”。

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所阻,船只一般是不能航行万里的。

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如何不喜上心头呢?这两句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是何等的开阔!
闲适隐逸诗
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也有不少独得之作。

首先,这些诗多有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诗中的表现多为悠闲、详和。

如宋人陆游的纪游抒情之作《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七律诗的颔联与尾联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诗的颔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追述此地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

这联流水对曲折鲜明,圆转流美,极好地勾画出江南农村山岭重重叠叠,溪河四环交错,道路弯弯曲曲,村庄繁花掩映的美好风光,表现了诗人初次探访面对的一幅幅画面各异的景色而激起的心理活动和由衷赞叹。

这种对进行之中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富有耐人寻味的理趣,成为后人所欣赏所引用的哲理诗句,寓示人们只要勇于探索,终能冲破困境,到达光明的彼岸。

尾联写临别之时的频来之约,充分表现了诗人与农家心会神契、亲密无间的友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诗人为日后的再访勾画了如诗如画的优美动人的境界:月色下,诗人乘兴手拄拐杖,踏着月光,悠闲地微笑着漫步而来,在乡村夜晚的一片静谧中,轻轻地敲响了农家的柴门……
其次,这些诗歌往往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宋人翁卷的《乡村四月》,就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的前两句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象。

诗人以树木葱郁的“绿遍”来写“山原”,以水光映天的“白满”来写“川”,对比之色鲜明,呈现出初夏山水的精神,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壮阔秀美、明丽动人的山水图景。

次句“子规声里雨如烟”,一方面形象地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烟似雾、迷蒙一片的毛毛细雨,一方面又为我们传来了“田家候之,以兴农事”的子规鸟的鸣啼声,巧妙地烘托了农忙季节的到来。

诗的三、四两句写农事的繁忙。

“乡村四月”点明时间和地域,为前两句的写景画龙点睛,并提示下文,有承上启下之妙。

“闲人少”三字,概括了农家忙碌的情景。

末句“才了蚕桑又插田”又进一步补足此意,突出了农事的繁忙紧张和农家的辛勤劳苦。

“才”与“又”前后连结,紧张繁忙不言自明。

同时,“蚕桑”与首句的“绿遍山原”相呼应;“插田”与首句“白满川”相映
照,挑明了河水涨满、水田汪洋、田水映着天空泛出一片白色的特有情景。

诗作前后照应,看似平淡,实则精心结撰而成。

第三,在艺术风格上,这些诗大多具有质朴清新的特点。

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要数辛弃疾描写江西东部农村田夫野老之家生活情趣的《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构思巧妙,颇为新颖。

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是农村司空见惯的一般化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就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这是写景。

在写人方面,写一对翁媪,身边有大、中、小三子。

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鸟笼,小儿卧剥莲蓬,尤其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把小儿子不懂世事,只是任意地调皮玩耍,溪头卧剥莲蓬吃的神情写得饶有情趣,栩栩如生。

其中的“卧”字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活跃纸上,可谓神来一笔。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充满着一片生机、和平宁静、朴素安定的农村生活景象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真是诗情画意,清新悦耳。

这样的构思,不仅颇为巧妙,而且色彩也显得和谐而鲜明,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