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名词解释
选矿概论

第一章选矿概论第一节选矿的基本常识一、选矿的概念选矿就是利用矿物某种性质的差异,将矿石中有用矿物和脉石分离开来的一种工艺方法。
例如钨矿选矿即是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黑钨矿同脉石矿物石英分离开来,也就是说将黑钨矿从矿石中选出来。
二、选矿的意义宜昌磷矿资源的特点是富矿少贫矿多、富矿层少贫矿层多。
现磷矿开采企业只采矿石品位28%以上的富矿直接出售,而将近80%的贫矿丢弃,造成了矿产资源的严重浪费。
我国非金属矿工业属“朝阳工业”,磷资源属国家的紧缺资源之一,磷元素的生物化学循环是单向流动的,难以再生,也是难以替代的资源。
所以,为了实现贫富兼采,节约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为子孙造富,磷矿开采企业必须走采选结合、矿肥结合、矿化结合之路。
据《湖北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提供的数据,宜昌磷矿每采出1吨富矿,就损失、消耗储量9吨。
而宜昌磷矿保有磷矿储量9.53亿吨,其中磷矿石P2O5品位<30%的中、低品位矿占总量的88.26%。
依照上面所述损失、消耗,再过5—10年,大部分矿山将因富矿耗竭而闭坑。
我们选矿厂位于宜昌磷矿中部,附近有樟村坪、店子坪、树崆坪和殷家坪等矿区,保有磷矿资源约占1亿吨,其中贫矿0.75亿吨以上。
可以说,我们不仅占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更有丰厚的入选原矿,有大量的“米”等着“巧妇”来“炊”,可见选矿的意义重大。
一言以蔽之,选矿为实现贫富兼采创造了条件,充分利用了贫矿层和开采矿层中的贫矿,延长了开采年限,达到了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并重的目的,提高了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选矿的方法重力选矿 (重选)、浮选(正、反)、磁选、电选等。
第二节重力选矿的基本常识一、重力选矿的概念重力选矿就是利用矿石中矿物比重的差异,将矿石中的矿物分离开来的一种工艺方法。
也就是在一定的介质中,在重力、介质阻力和浮力的作用下,使比重不同的矿物颗粒产生不同的运动,藉助流体动力和各种机械力的作用,造成适宜的松散分层和分离条件,利用重选设备使其分离成为精矿和尾矿不同产品的过程。
选矿知识全面讲解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浮选车间2010年技术比武理论培训第一节概述—关于选矿1、矿物是地壳中经过自然的物理化学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后,所生产的具有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天然化合物。
2、矿石是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能用工业方法从中提取金属及其他化合物的岩石。
3、选矿:是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借助各种选矿设备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分离,并达到使有用矿物相对浮集的过程。
其目的是就是除去矿石中所含的大量脉石及有害元素,使有用矿物得到富集,或使共生的各种有用矿物彼此分离,得到一种或几种有用矿物的精矿产品。
|4、选矿过程是选前的矿石准备作业、选别作业、选后的脱水作业。
(其中选别作业最常用的分选方法有浮选、磁选、重选、电选等,而脱水又分沉淀浓缩、过滤、干燥)。
浮选法是根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经浮选药剂处理,使矿石中一种或一组矿物有选择性地吸附着于气泡上,升浮至矿液面,从而将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分离的选矿方法。
浮选是在气、液、固三相体系中完成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其实质是疏水的有用矿物粘附在气泡表面上浮,亲水的脉石矿物留在矿浆中,从而实现彼此的分离。
5、重选法是根据矿物的相对密度(通常称比重)的差异来分选矿物的。
密度不同的矿物粒子在运动介质中(水、空气与溶液)受到流体动力和各种机械力的作用,造成适宜的松散分层和分离条件,从而使不同密度的矿粒得到分离。
选矿基础知识

选矿基础知识问答第一章选矿基本概念第一节选矿的目的和任务1、什么叫选矿?所谓选矿,是将有用矿物与脉石最大限度分开,从而获得高品位精矿的过程;把共生的有用矿物尽可能分别回收成为单独的精矿,除去有害杂质,综合回收,利用各种有用成份的过程。
从而使国家矿产资源得到最经济、最合理的利用。
2、为什么说选矿是冶金工业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从矿山开采出来的矿石,一般品位都比较低。
例如很多铁矿含铁只有20—30%,铜矿石含铜只有0.5—1%。
这样低品位的矿石直接进行冶炼,不但技术上有困难,经济上也不合算。
所以,对品位低的贫矿石,在冶炼之前就需要用选矿方法,将矿石中的脉石和有用矿物分开,使品位提高,使得适合冶炼要求的原料。
此外,矿石中往往含有几种有用成分(如铜、铅、锌或铜锌、铜铁等),必须尽可能将它们分别回收,要达到目的只有选矿很好完成矿石中除了成分外,常常含有害杂质。
冶炼中,有害杂质进入金属将影响金属,有时会使冶炼过程复杂化甚至难以进行。
例如铜和铅矿石中,有害杂质为锌;锌矿石中有害杂质为铁;铁矿石中有害杂质硫、磷。
这些有害杂质必须在冶炼前用选矿方法,可能出去或者减少到产品质量标准允许范围内。
所以说,随着冶金工业的发展,选矿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成为冶金工业必可少的重要环节。
3、矿物和矿石的概念是什么?地球的外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矿物就是地壳中具有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天然化合物或自然元素。
能够为人类利用的矿物,叫做有用矿物。
含有用矿物的矿物集合体,如其中有用成分的量在现代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回收加以利用时,这个矿物集合体叫做矿石。
矿石的概念是发展的,随着工业技术不断发展和国家经济日益增长的需求,过去由于有用成分含量低而视为废石的,现在可以当做矿石进行处理,这在工业上是常见的。
4、矿石是如何分类的?矿石的种类很多,除了金属矿石和非金属矿石之分外,在金属矿石中还按金属存在的化学状态分成自然矿石、硫化矿石,氧化矿石和混合矿石。
选矿名词解释

选矿之名词解释与概念总汇绪论选矿:就是利用矿物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借助各种选矿设备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并达到使有用矿物相对富积的过程。
矿石:指能被利用的矿物资源,一般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两部分组成有用矿物;可以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
脉石:在矿石中,除了有用矿物外,还含有目前无法富积或尚不能利用的一些矿物,这些无用的矿物称为脉石。
品位:指产品中金属或有用成分的质量与该产品质量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通常用α表示原矿品位;β表示精矿品位;Θ表示尾矿品位。
产率:产品质量与原矿质量之比,叫该产品的产率,通常以γ表示。
回收率:精矿中有用成分的质量与原矿中该有用成分质量之比,称为回收率,常用Ξ表示。
选矿比:原矿质量与精矿质量的比值。
富矿比:精矿品位与原矿品位的比值,常用Ε表示。
第一篇筛分破碎与磨矿粒度;描述单一颗粒大小的尺寸称为粒度。
粒级:用某种方法(如筛分)将粒度范围宽的物料群分离成若干个粒度范围窄的级别,这些级别均称为粒级,各粒级均以其上限粒度(d1)及下限粒度(d2)表示,如d1~d2或d2~d1或—d1+d2。
粒度组成:上述各粒级按粗、细不同顺序排列,并指明各粒级站物料群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这种资料称为粒度组成。
平均粒度:描述物料的粒度称为平均粒度。
网目:单位长度的筛面上所具有的筛孔数称为网目数,简称网目。
筛分:碎散物料通过一层或数层筛面被分成不同粒级的过程称为筛分。
在实验室或试验场地为完成粒度分析而进行的筛分称为试验筛分。
在工厂或矿厂为完成生产任务而进行的筛分称为工业筛分。
筛分效率:实际得到的筛下产物量与入筛物料中所含粒度小于筛孔的物料量的比的百分数筛下产物:筛分过程一般是连续的,筛分原料给到筛分机械上以后,小于筛孔尺寸的物料透过筛孔,称为筛下产物。
筛上产物:大于筛孔尺寸的物料从筛面上不断排出,称为筛上产物。
筛分粒度:在一定条件下,筛上产物中的最小粒度与筛下产物中的最大粒度,都近似等于筛面的筛孔尺寸没,筛孔尺寸可简单地认为是筛分粒度。
选矿知识全面讲解

浮选车间2010年技术比武理论培训第一节概述—关于选矿1、矿物是地壳中经过自然的物理化学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后,所生产的具有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天然化合物。
2、矿石是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能用工业方法从中提取金属及其他化合物的岩石。
3、选矿:是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借助各种选矿设备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分离,并达到使有用矿物相对浮集的过程。
其目的是就是除去矿石中所含的大量脉石及有害元素,使有用矿物得到富集,或使共生的各种有用矿物彼此分离,得到一种或几种有用矿物的精矿产品。
|4、选矿过程是选前的矿石准备作业、选别作业、选后的脱水作业。
(其中选别作业最常用的分选方法有浮选、磁选、重选、电选等,而脱水又分沉淀浓缩、过滤、干燥)。
浮选法是根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经浮选药剂处理,使矿石中一种或一组矿物有选择性地吸附着于气泡上,升浮至矿液面,从而将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分离的选矿方法。
浮选是在气、液、固三相体系中完成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其实质是疏水的有用矿物粘附在气泡表面上浮,亲水的脉石矿物留在矿浆中,从而实现彼此的分离。
5、重选法是根据矿物的相对密度(通常称比重)的差异来分选矿物的。
密度不同的矿物粒子在运动介质中(水、空气与溶液)受到流体动力和各种机械力的作用,造成适宜的松散分层和分离条件,从而使不同密度的矿粒得到分离。
6浮选过程一般包括(1)磨浮分级(2)调整矿浆浓度(3)加药处理(4)充气搅拌(5)气泡的矿化(6)矿化泡沫的刮出[浮选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即(1)原料准备(包含磨细、调浆、加药、搅拌等)。
(2)搅拌充气(其目的是使矿粒呈悬浮状态,同时产生大量尺寸适宜且较稳定的气泡,造成矿粒与气泡接触碰撞的机会。
)(3)气泡的矿化(4)矿化泡沫的刮出]7品位是指矿石中所含某种金属或有用组分的多少,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在选矿过程中,要经常掌握原矿品位、精矿品位及尾矿品位的变化情况,才能更好的分析选矿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
重力选矿 最终归纳名词解释

1、【选矿:】选矿的目的在于从原矿中将有用矿物(或有用成分)分离出来加以富集,构成组分单一的人造富矿(或化合物),即所谓精矿。
2、【重力选矿:】重力选矿就是根据矿粒间密度的不同,因而在运动介质中所受重力、流体动力和其他机械力不同,从而实现按密度分选矿粒群的工艺过程,简称为重选。
3、【重选基本原理】重选的实质概括起来就是松散一分层一分离过程。
置于分选设备内的散体矿石层(称作床层),在流体浮力、动力或其他机械力的推动下松散,目的是使不同密度(或粒度)颗粒发生分层转移,就重选来说就是要达到按密度分层。
故流体的松散作用必须服从粒群分层这一要求。
这就是重选与其他两相流工程相区别之处。
流体的松散方式不同,分层结果亦受影响。
重选理论所研究的问题,简单说来就是探讨松散与分层的关系。
分层后的矿石层在机械作用下分别排出,即实现了分选。
故可认为松散是条件,分层是目的,而分离则是结果。
4、【重选过程:】就是利用这种差异使矿物达到分离的,所有的重选过程都是以矿粒在选别的介质中的沉降规律为基础的。
5、【重选的目的:】根据矿石的密度不同来分层,将有用矿物分离出来加以富集。
6、【分级粒度:】是指按沉降速度计算的分开两种产物的临界颗粒的粒度.24、【床层】—物料给入跳汰机筛板上,形成的一定厚度的物料层。
7、【分离粒度:】指实际进人沉砂和溢流中分配率各占50%的极窄粒级的平均粒度。
大于分离粒度的颗粒大多进入沉砂中,小于分离粒度的颗粒大多进入溢流中。
8、【面积当量直径】用表面积等于矿粒表面积的球体直径表示矿粒的粒度时,称为面积当量直径9、【分级效率:】在选矿厂中,分级效果好坏用分级效率来评价。
分级效率就是物料经过分级后,得到的溢流产品中细粒级的量与给入分级机的物料中细粒级(同级别)含量的百分数。
10、【容积浓度】单位体积悬浮体内固体颗粒占有体积称为容积浓度。
11、【干涉沉降:】介质中同时存在着许多矿物颗粒,对于任一颗粒来说,他的沉降速度除受自由沉降因素的支配外,还有由于周围颗粒处在而引起的附加因素的影响,这种沉降称为干涉沉降。
选矿概念 (2)

1.选矿:利用矿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差异,借助一定的机械设备,使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相对分离,以满足下一步加工要求的工艺叫选矿。
2.矿物:地壳中由于地质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元素和自然化合物统称为矿物(是在地壳中经过自然的物理化学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后,所产生的具有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天然化合物)。
3. 岩石:岩石石在各种不同的地质作用下,由造岩矿物形成的固体矿物集合体。
4.矿石: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开采、加工、利用的矿物集合体叫矿石。
矿石是由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的。
5.脉石:矿物在富集过程中常与没有工业价值的岩石伴生在一起,这种岩脉称为脉石。
6. 有用矿物: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
7. 反富集:有用矿物在非目的产品中过多聚集造成非目的产品中有用矿物含量偏高的现象称为反富集。
8. 围岩:矿石周围的岩石叫围岩。
9. 废石:矿体围岩和夹石通称为废石。
10. 选矿过程:选矿过程是由选前的矿石准备作业、选别作业、选后的脱水作业所组成的连续生产过程。
11.矿石准备作业:通常由破碎筛分作业和磨矿分级作业两个阶段进行。
12.选别作业:选别作业是将已经单体解离的矿石采用适当的手段,使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分选的工序。
常用的分选方法有:磁选法、重选法、浮选法。
13.脱水作业:脱水作业包括浓缩、过滤和干燥。
14.磁选:根据矿物磁性差异,在不均匀磁场中进行分离的选矿方法。
15.浮选:是根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差异来分选矿物的方法,浮选法应用极为普遍,可以用来处理大多数的矿石。
16.重选:是根据矿石的比重不同及根据矿粒间密度差异,因其在运动介质中所受重力,流体动力和其他机械力的不通,从而实现按密度分选粒群的过程。
17.精矿:矿石经过选别后除去了大部分的脉石和杂质,使有用矿物得到富集的产品。
18 .尾矿:原矿经过选别处理后,主要成分已在精矿中富集,剩下的有用成分较低不需要进一步处理或技术经济不适于进一步处理的产物叫做尾矿。
选矿概论重点

第一章:矿石的准备作业1.选矿:是利用矿物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借助各种选矿设备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分离,并到达使有用矿物相对富集的过程。
2.有用矿物:能为国民经济利用的矿物,即选矿所要选出的目的矿物。
3.脉石矿物:目前国民经济尚不能利用的矿物。
3.精矿:分选所得有用矿物含量高,适合于冶炼加工的最终产品。
4.中矿:选别过程中得到的中间的、尚需要进一步处理的产品。
5.尾矿:选别后,其中有用矿物含量低、不需要处理(或技术经济上不适于进一步处理)的产品。
8.选矿的任务:(1)提精---对低品位的矿石,在冶炼前必须进行选矿;(2)分离---矿石中往往含有多种有用成分,必须事先用选矿方法将他们分离成单独的精矿;(3)去杂---矿石中除了有用成分外,还含有有害杂质,故必须在冶炼前用选矿法除去。
9.选矿的基本内容:(1)选前的准备作业----破碎筛分和磨矿分级:将矿石粉碎,使其中的有用矿物和脉石达到单体解离;(2)选别作业:将已经单体解离的矿石,采用适当的手段,使有用矿物和脉石分选。
三种方法---浮选、磁选、重选;(3)选后的脱水作业:浓缩,过滤,干燥。
12.选矿工作的重要意义:①节约能源;②提高冶金产品质量;③充分利用资源及达到环保;④促进采矿业发展。
13.破碎机种类:①颚式破碎机:用于粗碎阶段;②旋回破碎机:用于粗碎和中碎;③圆锥破碎机:用于中碎和细碎;④对辊破碎机:用于实验室和小型选矿厂;⑤反击式破碎机:用于中硬以下或片状、易脆矿石的破碎。
14.简摆式和复摆式颚式破碎机区别:①肘板数不同:简2复1;②颚板悬挂方式不同:简摆颚板悬挂轴与偏心轴分开,复摆颚板悬挂轴与偏心轴合一;③动颚运动方式不同:简摆前后运动,复摆椭圆运动;④破碎比不同:简摆i=3~5,复摆i=10:;⑤排矿口调节方式不同:简摆是垫片,复摆是滑块。
15.颚式破碎机工作原理:传动机带动转动,使连杆上下垂直运动,借助肘板使动颚绕悬挂轴作周期性摆动;当连杆向上运动时,肘板使动颚靠近定额,破碎腔中的矿石受到挤压、劈裂和弯曲的联合作用而破碎;但连杆向下运动时,动颚借助弹簧恢复力离开定额,已破碎的矿石在重力作用下,经排矿口排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矿名词解释和选矿指标2008-07-28 09:25分类:专业知识字号:大中小一、名词解释重力选矿法(简称重选法):是在运动介质(水)中,按粒度比重和粒度的差异进行分选的分法。
浮选法:是选金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选矿法。
是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来选分矿石的一种方法。
混汞法:是一种古老而又简易的选金方法。
在矿浆中,金粒被汞(水银)选择性地润湿并形成金汞齐,使它和别的矿物及脉石互相分离,这种方法称为混汞法。
品位:就是矿石或选矿产物中该金属或选矿产物重量之比值,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产率:选矿产物的重量与原矿重量之比值,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选矿比:原矿重量与精矿重量的比值,它表示获得1吨精矿需要处理的原矿的吨位。
富矿比:精矿中有用成分的品位和原矿中有用成分的品位之比值。
它表示精矿中有用成分的品位和原矿中有用成分的品位高出的倍数。
回收率:选矿的目的就是要把原矿中所含的金属,最大限度地选入到品位更高的精矿中。
这个选分过程的完全程度,可以用金属回收率来评定。
所谓金属回收率,就是精矿中所含的金属重量与原矿中该金属重量的比值,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二、选矿指标处理原矿品位(克/吨)=处理原矿含金量(克) / 处理原矿量(吨)精矿品位:是指平均每吨精矿中的含金量,它是反映精矿质量的指标,计算公式为:精矿品位(克/吨)=精矿含金量(克) / 精矿数量(吨)精矿产率:是指产出的精矿量占原矿量的百分比,它是反映选矿厂质量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精矿产率(%)=精矿数量(吨) /原矿数量(吨) ×100%尾矿品位:是指选矿厂排弃的尾矿中,平均每吨尾矿中的含金量。
它是反映在选矿过程中金属损失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尾矿品位(克/吨)=尾矿含金量(克)/尾矿数量(吨)尾矿量(吨)=处理原矿量(吨)-精矿量(吨)选矿回收率:是指采用各种选矿方法获得的最终产品含金量占处理原矿含金量的百分比。
按理论和实际回收率两种方法计算。
选矿理论回收率(%)=精矿品位×(原矿品位-尾矿品位)/(原矿品位×(精矿品位-尾矿品位) )×100%=理论回收的金属量(克) /处理原矿金属量(克)×100%选矿实际回收率(%)=金精矿含金量(克)/原矿含金量(克)×100%(浮选回收率)浸出率:是指经浸出作业已溶解金的金属量占氰原矿金属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浸出率=已溶解金的金属量(克)/氰原矿金属量(克)×100%=( 氰原矿金属量(克)-浸渣金属量(克) )/氰原矿金属量(克)×100%洗涤率:是指贵液中含金量占浸出溶解金的金属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洗涤率(%)= 贵液含金量(克) / 浸出已溶金的金属量(克)×100%=( 氰原矿金属量(克)-浸渣金属量(克) -排液金属量(克))/( 氰原矿金属量(克)-浸渣金属量(克) )×100%置换率:是指通过置换沉淀而析出的金泥含金量占贵液含金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置换率(%)=金泥含金量(克) /贵液含金量(克)×100%氰化回收率:是指氰化金泥含金量占氰原矿含金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氰化回收率(%)=金泥含金量(克)/氰原矿含金量(克)×100%=浸出率(%)×洗涤率(%)×置换率(%)氰化金泥冶炼回收率:是指冶炼后合质金含量占氰化金泥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冶炼回收率=合质金含金量(克)/金泥含金量(克)×100%氰化选冶回收率:是指氰化厂最终产品合质金含金量占氰原含金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氰化冶炼回收率=合质金含金量(克)/氰原含金量(克)×100%=氰化回收率(%)×金泥冶炼回收率(%)=浸出率(%)×洗涤率(%)×置换率(%)×金泥冶炼回收率选冶总回收率:是指选冶车间加工处理产出的各种最终合格产品的金属量总和与原矿金属量之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选冶厂回收率(%)=各种最终产品金属量之和(克)/原矿金属量(克)×100%选矿比:是指处理原矿量与选出精矿量的比例,即每选出一吨金精矿所需要原矿石吨数,以倍数表示:选矿比(倍)=原矿处理量(吨)/精矿量(吨)磨矿机利用系数:是指磨矿机每立方米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小时)内所处理的新增合格粒度矿量。
计算公式为:磨矿机利用系数(吨/立方米.台时)=最终新增合格粒度产出率(%)×原矿处理量(吨) / (各台磨矿机容积(立方米)×作业小时数之和 )磨矿机作业率:是指磨矿机实际作业时间占日历时间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磨矿机作业率(%)=各磨矿机实际作业台时数之和/磨矿机日历作业台时数之和×100%平均日处理量:平均日处理量是指平均每个选矿工作日所处理的原矿量。
计算公式为:平均日处理量(吨/日)=原矿处理量(吨)/ 选厂作业天数(日)选厂作业天数应以磨矿机是否开动来确定,只要开动就算一天,而不论当天开动时间的多少。
选矿车间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是指矿山选矿全部职工在报告期内,平均每人所完成的原矿处理量。
计算公式为:选矿车间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吨/人)=原矿处理量(吨)/ 选冶车间全部职工平均人数(人)选矿车间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是指选矿厂平均每个工人在报告期内所完成的原矿处理量。
计算公式为:选矿车间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吨/人)=原矿处理量(吨)/ 选矿车间工人平均人数(人)选氰物料消耗:是指在选矿、氰化过程中每处理一吨原矿石或金精矿所消耗的主要物料数量。
计算公式为:物料单耗(消耗量单位/吨)=某种物料耗用总量(消耗单位)/ 原矿处理量(吨)或=某种物料耗用总量(消耗单位) /金精矿量1.浮选:依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分选的方法。
2.泡沫浮选:以泡沫为载体依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分选细粒物料的方法。
3.可选性:矿物浮选的难易程度。
4.品位:目的物在矿石中所占有的百分比。
5.精矿产率:矿物浮选精矿产品在原矿中所占有的百分比。
6.润湿:润湿是自然界中常的现象,是由于液体固体表面排挤在固体表面所产生的一种界面作用。
7.三相润湿周边:当气泡附着浸入水中的矿物表面,达到润湿平衡时,气泡在矿物表面所形成三相接触点围成的周边。
8.润湿接触角:过三相润湿周边上任一点P作气液界面的切线,与固液界面之间所形成的包括液相的夹角。
9.润湿阻滞:润湿过程中,润湿周边展开或移动受到阻碍,使平衡接触角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润湿阻滞。
10.水化作用:水分子在矿物表面(或离子表面)定向排列。
11.疏水矿物表面:润湿性差、接触角大的疏水表面。
12.亲水矿物表面:润湿性好、接触角小的亲水表面。
13.疏水性矿物:矿物表面极性弱,对水分子的引力小,水化作用弱的矿物。
14.粘附功:矿粒与气泡附着只有单位面积时,附着前后体系的自由能的变化。
15.定位离子:在双电层内层吸附的离子。
16.配衡离子:颗粒表面带电后,吸引溶液中的反号离子,即双电层外层吸附的反号离子。
17.总电位:指矿物表面与溶液之间的电位差。
也称表面电位。
18.斯特恩电位:斯特恩层与溶液的电位差。
19.动电位:滑动面上的电位和溶液内部的电位差,也称Zate电位。
20.零电点:矿物表面的静电荷为零时,溶液中定位离子的负对数值。
21.等电点:矿物表面电动电位为零时,溶液中定位离子的负对数值。
22.正吸附:吸附后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大于溶液内部的浓度,这种吸附称为正吸附。
23.负吸附:吸附后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小于溶液内部的浓度,这种吸附称为负吸附。
24.物理吸附:由分子间力引起的吸附。
25.特性吸附:双电层吸附中除静电吸附以外的吸附。
对溶液中某种组分有特殊的亲合力。
26.半胶束吸附: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矿物表面吸附捕收剂的非极性端发生缔合作用形成类似胶束的结构。
27.捕收剂:作用在固液界面上,且有选择性可以固体表面提高疏水性,增加可浮性,促使气泡附着,增强附着的牢固性浮选药剂。
28.起泡剂:作用于气液界面上,降低表面张力,具有起泡作用的表面活性物质。
29.三相泡沫:由液、气、固三相构成的泡沫。
30.两相泡沫:由液、气两相构成的泡沫。
31.抑制作用:破坏和削弱矿物对捕收剂的吸附,增强矿物表面的亲水性,从而降低矿物可浮性的作用32.活化作用:能促进和增强矿物与捕收剂的相互作用,提高矿物的可浮性。
33.气泡矿化:浮选过程中,颗粒附着在气泡上的现象。
34.矿化气泡:附着矿粒的气泡。
35.浮选动力学:泡沫产品随浮选时间变化的数量关系。
36.浮选速度常数:浓度为1时的浮选速度。
是一个比例常数。
37.接触时间:从碰撞瞬间到发生脱落瞬间所经历的时间。
38.诱导时间:从碰撞瞬间到发生附着瞬间所经历的时间。
39.接触曲线:同一种矿物,同一种药剂,气泡能否与矿物附着的药剂用量与pH值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接触曲线。
40.充气量:浮选机正常工作,单位时间、单位浮选槽面积所能吸入气体的数量。
41.矿浆通过能力:浮选机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矿浆量立方米数。
42.充气均匀度:气泡在矿浆中分布的均匀性。
43.浮选段数:浮选中磨矿与浮选相结合的次数。
44.浮选循环:回路,经过一次浮选,得到一种产品称一个循环。
45.浮选流程:矿石浮选时,矿浆流经各作业的总称。
46.二次富集作用:在泡沫层中上层气泡破灭和机械夹带的水形成下泻水流,随下泻水流机械夹带的非目的物重新返回矿浆中,这种在泡沫层中发生的富集作用称为二次富集作用。
47.精选作业:对处选粗选作业的精矿进行分选的作业。
48.扫选作业:对粗选(或扫选或前序浮选)作业的尾矿进行的分选作业。
49.粗选作业:浮选工艺中第一次对矿浆进行的分选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