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热危险性评定及分级研究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及安全对策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及安全对策一、危险性分析1.毒性分析: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分级通常根据LD50(半数致死量)来确定。
根据毒性级别,可以评估不同剂量下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2.腐蚀性分析:腐蚀性化学品可能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产生损害。
腐蚀性评级将根据各种情况下的腐蚀程度进行划分,并相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来减少接触。
3.易燃性分析:易燃性化学品在接触到热源或明火时,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根据闪点和自燃温度来对易燃性进行分析,避免直接暴露于明火,储存在安全密封容器中,并确保有适当的灭火设备。
4.爆炸性分析:爆炸性化学品可能因受到外部刺激或不恰当的操作而引发爆炸。
根据爆炸性特性,采取隔离、冷却、通风等措施来降低爆炸的风险。
5.放射性分析:放射性化学品产生的射线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根据放射性强度和辐射类型,采取防辐射设备和安全措施,将辐射水平降到最低。
二、安全对策1.贮存:根据化学品的特性和危险性级别,选择合适的贮存设施和条件,如防火柜、防腐柜、废液贮存池等。
贮存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并远离易燃物、氧化剂以及其他危险物质。
2.标识:化学品应进行明确的标识,包括名称、危险性标志、预防指南等。
同时,为了方便应急情况时的识别,还可以给贮存容器、管道等贴上颜色、编号、标志等。
3.防护装备: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护目镜、手套、防护服等,以降低直接接触的风险。
4.措施培训:对从事危险化学品操作的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包括化学品的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等特性,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应对危险情况的紧急措施。
5.废弃物处理:正确处理废弃物是确保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将废弃物分类、密封包装,并确保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
6.应急预案: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在事故发生时,应迅速采取措施,如疏散人员、报警、紧急救援等,确保最小化损失。
关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的研究

品蘑大危险源危险等级时应将可能的经济损失和人 员伤亡(可转化为经济价值来计算)考虑进去。其 中事故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参考《企业职工伤 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0一86)等相关 文献进行计算。
可能波及范围内的经济价值L
经济密度和人员密度计算‘“’如式(1):
£=A+B
2分级原则及标准
亡人数lO人以上30人以下,或重伤50人以上100 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一亿以下
的);
(3)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较大事故的(死 亡人数3人以上10人以下,或重伤10人以上50人 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以上5000万元以下
的);
险源发生事故后、死亡半径大小为评价指标,采用半 数致死半径R为划分依据。 考虑到实际工业生产中危险源周围经济密度和
were
compared诵th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introduced in“Standard of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 Cl鹄sification(a draft for discussing)",
the grade《a
major
因此,比例系数的确定按非线性关系处理,这样 可得系数表l。
dAi=2(只一谢H)/,I,江l,2,3…,l
表1
各类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系数
曰=%∑K以
式中,K为第i级伤亡类型的系数;
(3)
上述相应范围、影响区域、生产装置区。
4事故伤害模型
4.1爆炸伤害模型‘9】 (1)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伤害模型
以为第i级伤亡类型的人数; ‰死亡伤害的基本经济消费,即人生命的经济 价值,按我国工业领域目前的有关数据取定,例如按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标准

1.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
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
及设备的数量; 四 设备 2.特种设备没有办理使用
0
登记证书,或者未按要求定
期检验的数量。
≥10;
或化工生产装置未
1-2
3-5
6-9
按国家标准要求设
置双电源或者双回
路供电的
五
自控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装置 自动控制水平和化工安全
仪表系统
不涉及且已实 现自控,完成安 全仪表系统评 估和完善工作
不具备国民教育化工化学 类(或安全工程)中等职业 教育以上学历或者化工化 学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 称的人次; 4.少于规定数量的注册安 全工程师的数量。
三
设计 与评
估
装置设计单位资质、精细化 工反应风险评估、国内首次 使用的化工工艺安全可靠 性论证情况
生产储存装置 由甲级资质设 计单位进行全 面设计的,不涉 及首次工艺和 精细反应风险 评估
序 号
类别
项目
等级标准
平均 S
S值
值(四 舍五入
1
2
3
4
5
取整)
1.生产、使用企业坐落在化工园
区(化工集中区)情况和仓储经
一
企业 地理 位置
营企业的储存设施坐落在地方 人民政府规划的用于危险化学 品储存的专门区域内情况; 2.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符合《危险 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
在化工园区 或专门区域 内且满足 13 号公告要求
二
甲乙 类设
施
涉及甲类/乙类火灾危险性类别 厂房、库房或者罐区数量
不涉及
1-5
6-10
11-15
≥16; 或与加热炉等 产生明火的设
各类危险化学品加热的危险性及要点

各类危险化学品加热的危险性及要点危险化学品是指能够通过各种化学反应,产生毒性、腐蚀性、爆炸性、燃烧性等危险性质的化学物质。
其加热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需特别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毒性危险:一些危险化学品在加热时可能释放出有害的气体或蒸气,如氰化物、镉、铬酸盐等。
这些有毒物质进入人员体内后,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加热危险化学品时应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并避免直接接触有毒气体。
2.爆炸危险:许多危险化学品在加热过程中可能发生爆炸。
例如,过氧化物、硝化物、硝酸盐等物质在加热时可能因为能量积累过多而剧烈爆炸。
因此,需要在加热过程中避免产生过高的温度和压力,可采取逐渐加温的方式,并避免激烈的冷却操作。
3.燃烧危险:一些危险化学品容易燃烧,包括易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易燃固体等。
加热这些物质时需要注意火源的远离以防止引发火灾。
若需要使用明火进行加热,必须进行安全措施,如提供足够的消防设备、保持场所清洁以减少火灾风险等。
4.腐蚀性危险:一些危险化学品具有强腐蚀性,如酸、碱及其它腐蚀性物质。
加热这些物质时,要避免与金属、玻璃等易受腐蚀的材料接触,以免引发泄漏、爆炸等事故。
此外,单纯依靠较低的加热温度可能无法有效聚集腐蚀性物质,需进行合理的控制和操作。
为了确保安全操作,加热危险化学品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1.安全设备准备:在进行危险化学品加热前,应检查并准备好必要的安全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面罩等。
同时,需确保实验室或生产现场配备了灭火器、洗眼器和淋浴设备等紧急处理设备。
2.设立安全区域:在加热危险化学品时,应设立专用的安全区域,并设置标志以提醒他人。
非操作人员应远离该区域,以减少他们受到伤害的可能性。
3.适当通风:加热危险化学品时应确保通风条件良好,以充分排除有害气体和蒸气。
最好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局部通风系统,将有害物质迅速排除。
4.热源选择:选择适当的加热方式和设备是至关重要的。
应根据化学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加热方式,如油浴加热、水浴加热、微波加热等。
2024年化学品危险性评估标准

2024年化学品危险性评估标准1. 简介本文件规定了2024年化学品危险性评估的标准和程序。
所有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化学品的单位和个人都应遵守本标准。
本标准的目的是确保化学品的安全使用,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
2. 评估程序化学品危险性评估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2.1 初始评估收集化学品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和相关数据,包括化学品的成分、物理状态、闪点、燃点、爆炸极限、腐蚀性、毒性等。
2.2 分类根据收集的数据,将化学品按照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进行分类。
2.3 危险性鉴定根据化学品的分类,确定其危险性。
包括物理危险(如爆炸、易燃、氧化性、压力等)和化学危险(如腐蚀性、毒性、皮肤刺激性、眼睛刺激性等)。
2.4 风险分析评估化学品在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风险。
包括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2.5 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安全防护设施等。
2.6 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和风险管理措施编写成评估报告。
3. 评估报告格式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化学品的基本信息,包括化学品名称、CAS号、生产商等。
- 化学品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和相关数据。
- 化学品的分类结果。
- 化学品的危险性鉴定结果。
- 化学品的风险分析结果。
- 化学品的风险管理措施。
- 评估日期和评估人员签名。
4. 评估机构化学品危险性评估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
评估机构应具备专业的评估人员、设备和设施。
5. 评估周期化学品危险性评估应定期进行,至少每五年进行一次。
在化学品发生重大变化时,应立即进行评估。
6. 附录附录中应包括相关法规、标准、导则和表格等。
请注意,本文件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以实际法规和标准为准。
化学品安全标签危险性分级

化学品安全标签危险性分级1、第1类 爆炸品本类货物系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音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具体图例参考图2-1-6所示。
本类货物按危险性分为五项。
(一)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substances and articles which have a mass explosion hazard)(二) 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substances and articles which have a projection hazard but not a mass explosion hazard)(三)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substances and articles which have a fire hazard and either a minor blast hazard or a minor projection hazard or both,but not a mass explosion hazard)(四)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substances and articles which present no significant hazard)本项货物危险性较小,万一被点燃或引燃,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而对包装件外部无重大危险。
(五)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very insensitive substances)本项货物性质比较稳定,在着火试验中不会爆炸。
2、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本类货物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临界温度低于50℃时,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1kPa 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员、设备、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的存在对人员和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在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对危险源进行合理的分级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是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数量、储存条件、使用场所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将危险源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下面将介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的方法和标准。
首先,对危险化学品的性质进行评估。
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包括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性、燃烧性等。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可以确定其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程度,从而对危险源进行合理的分级。
其次,对危险化学品的数量进行评估。
危险化学品的数量与其危害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数量较大的危险化学品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程度也较大,因此在进行分级时需要考虑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因素。
再次,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条件进行评估。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条件直接影响其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程度,例如,如果危险化学品储存条件不当,可能会导致泄漏、挥发等情况,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在进行分级时需要考虑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条件。
最后,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场所进行评估。
不同的使用场所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控制要求不同,因此在进行分级时需要考虑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场所因素。
根据以上评估,可以将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分为一般危险源、较大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三个等级。
一般危险源是指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程度较小的危险源,较大危险源是指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程度较大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指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程度非常大的危险源。
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对一般危险源,可以采取一般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如加强监管、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等;对较大危险源,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如加强安全防护设施的建设、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等;对重大危险源,需要采取最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如加强安全监管、加强事故应急演练等。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评定化学危险品的火灾爆炸危险特性有以下几个指标:1、闪点易燃、可燃液体(包括具有升华性的可燃固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当火源接近时会产生瞬间燃烧。
这种现象称为闪燃。
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称闪点。
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则随时都有被火焰点燃的危险。
闪点是评定可燃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标志。
就火灾和爆炸来说,化学物质的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2、燃点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行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去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
易燃液体的燃点,约高于其闪点1~5℃。
3、自燃点指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明火源的作用下,由于本身受空气氧化而放出热量,或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使其温度升高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或引燃温度)。
自燃有两种情况: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
自热自燃:可燃物在无外部热源影响下,其内部发生物理的、化学的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并经长时间积累达到该物质的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的现象。
自热自燃是化工产品贮存运输中较常见的现象,危害性极大。
自燃点越低,自燃的危险性越大。
4、爆炸极限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
这个遇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通常用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表示。
说明: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混合比例下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而是有一个浓度范围,即有一个最低浓度--爆炸下限,和一个最高浓度--爆炸上限。
只有在这两个浓度之间,才有爆炸危险。
爆炸极限是在常温、常压等标准条件下测定出来的,这一范围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而有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85 338 2 0.937 0.435 829 5 266 2
6.704×10—8 3.169×10
11
0.238 832 4 0.641 155 3
0.189 322 0.043 889 0.140 436 0.081 763 0.494 133
0.000 171 6 2.086×10—9 2.619×10—8
,0
放热温度To、最大温升速率(d吖dt)m。。、最大温升速率温
度、最高温升速率时间瓯。(min)、绝热温升△T、最高放
热温度Tf、初始放热温升速率(dT/出)。。
采用降半正态方法给出权重因子。设最重要因素的
z≤O.1 @’
m户{I--e-0"337(x-0"053)。m'z>o.1
最大温升速率标准化函数图,如图2所示。
O.139 0.143 0.147 0.148 0.148 0.152
345.34 0.149 178.50 281.82 191.20 290.54
360.83 675.72 86.93 906.18 310.05 140.82
磷酸氢二钠
焦硫酸铵
厂c・r,= f:一。.。。。。。。。一;。:一:。.。。,:…, 三萋:i:::
分布。
事故,人们采用绝热加速量热法、C80微量量热仪等对危
险化学品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精确测量。笔者采用绝热加 速量热法对101种危险化学品的7项指标进行了精确测 量,获得了101组危险化学品的数据。
在获得这些数据后,可以对这些危险化学品的危险 性进行了解,并对这些危险品的危险性进行分级。以往 人们多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分级。这种方法的缺点 在于把各项指标看作一样重要,其效果可想而知了。也
甘油磷酸钙
93.31
330.69
237.38
0.010
0.117
312.84
9 248.04
117.78
302.09
184.31
0.012
0.130
217.83
1 680.15
105.18
301.70
196.52
0.018
O.131
120.26
319.68
99.43
294.15
194.72
0.031
/℃/rain
0.332 635
O
潮湿鞭炮 (含水率30%,第一次放热) 琥珀酸酐 溴酸钾 硝酸铝九水 间苯二酚兰 五硼酸铵 潮湿的白色烟火剂 (含水率为61.0%) 潮湿的绿色烟火剂 (含水率为43.3%) 双硫脘 潮湿的白色烟火剂 (含水率为19.6%) 苯甲醛 氨基胍重碳酸盐
戊二酸
0.969 932 6
初始放热温度To标准化函数图,如图1所示。
1 O O O O O
cs,
101组危险化学品的测试数据标准化后的结果,见
表2(部分)。
l 0 O O O 0
型盘谣
O O O O
芒釜娌 O
O O O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l 000
最大温升速度/℃/rain
||瀚缫獯瀚麟鬟糕鋈
危险化学品热危险性评定及分级研究
刘 宏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摘
要:通过绝热加速量热方法可以对危险化学品的各项
品量、热惰性小、敏感度高、可以同时提供温度和压力数
据的特点,是国际上评价热稳定性的常用测试手段之一,
指标进行精确测量,之后通过多种方法对危险化学品危险性进 行评定、分级,如聚类分析、统计综合评价方法等。采用降半正
0.000 771 1 0.000 720 8 0.046 071 7
0.974 092 2 0.886 078 5
0.890 802 9 1
0.850 525 7
0.132
696
0.493 033 2
0.099
980 5
0.097
636 8
0.419 385 9
0
0.713
140 8
0.140 044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年7月第32卷第7期 785
万方数据
表1 样品名称
(NH4)3P04.3HzO
101组危险化学品的测试数据
To∥c
411.42
n/℃
412.43
虹Fc
1.01
(dT/dt)o/℃/rain
0.053
(dT/dt)。。
0.053
最大温升速率 温度/℃
411.42
口。/min
0
潮湿鞭炮 (含水率30%,第一次放热) 琥珀酸酐 溴酸钾 硝酸铝九水 间苯二酚兰
0.061
950
O.996 315 3
0.907
625 3
9.869×10—11
O
0.043 889
0.047 718 9 0.000 669 7 1 0.814 373 1 0.296 066 0
0.074 027 O.105 0.121 0.126 0.131 100 969 941 471
0.607 003 4 0.275 0.973 571 2 487 1
O.166 640 0.166 0.166 0.265 640 640 163
0.148 388 0.148 843 0.148 843 0.150 628
O.897 126 1 0.607 147 0 0.872 339 9 0.575 546 4
态分布、升半正态分布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采用降半正态分
并已逐步成为测试的标准。 加速量热仪的基本结构、操作原理及对测试数据的 校正可以参考文献E53。课题组采用绝热加速量热法对 101种危险化学品的7项指标进行了精确测量,包括初
始放热温度To(。C)、最大温升速率(dT/dt)、最大温升速
布给出各项指标的权重,最后用统计方法进行分级。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热危险性评价;加速量热法
把它们归一化后为:0.269,0.243,0.191,0.135,
表2 丁0/℃
6.699×10—5
101组危险化学品测试数据的标准化 最大温升速率 温度/℃
0.171 177 6
样品名称
(NH4)3P04・3H20
(dT/dt)。。
O
Or.ax/rain
1
△T/℃
丁f/℃
0.787 781 8
(dT/dt)
0.062 0.082 0.101 0.108 O.115
281.86 374.45 117.53 116.71 184.37
440.05 73.42 2 337.10 162.60 O
潮湿的白色烟火剂 (含水率为61.0%) 潮湿的绿色烟火剂 (含水率为43.3%) 双硫脘 潮湿的白色烟火剂 (含水率为19.6%) 苯甲醛 氨基胍重碳酸盐 戊二酸
五硼酸铵
59.86
70.44
10.58
0.011
0.058
64.91
128.11
260.68 368.42 28.48 100.37 184.37
287.89 377.46 117.53 116.71 208.04
27.21 9.04 89.05 16.34 23.67
0.024 0.011 0.018 0.013 0.115
0.134
173.11
1 235.13
322.28 174.56 165.76 155.34 159.45 273.37
345.34 285.61 178.50 301.66 209.99 339.57
23.06 111.05 12.74 146.32 50.54 66.20
0.021 0.021 0.021 0.037 0.022 0.028
图2最大温升速率标准化函数圈
初始放热温度/℃ 图1初始放热温度To标准化函数圈
3各个危险性因素标准化
要把各个危险因素综合起来用于反映某一危险化学 品的危险性,这就需要给出各个因素的权重因子。重要 的因素权重高,次要的因素权重低。较常用的方法有重 要度系统评分法、层次分析法、多比例两两对比法等。笔 者将各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他们的顺序为:初始
同理,可以得到最高温升速率温度、最高温升速率时
间的对应函数。
对于最大温升速率(dT/dt),,由于其数值越大越危 险,所以采用升半正态分布。把样本的数值从小到大进 行排列,最小值、中值、最大值分别为:0.053、0.33、453. 94,并让它们分别对应0.1、0.5、0.999,可以得到最大温 升速率与其危险性之间的对应关系,见式(4):
分级。 1实验及实验结果 物质的热稳定性是指在规定的环境下,物质受热(氧 化)分解而引起的放热或着火的敏感度。人们采用的热 分析方法有热重法(TG)、差热分析法(DTA)、差示扫描
降半正态分布的表达式如式(1)所示:
,1
z≤以
n’
,(曲一bc…,一
,(z)的函数值随z的增大而减少。
r0
z>口
升半正态分布的表达式如式(2)所示:
中图分类号:X921,TQ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0029{2013)07—0785—04
率温度(。C)、最高温升速率时间Q。。(min)、绝热温升△T (℃)、最高放热温度Tf(℃)、初始放热温升速率(dT/dt)。 (℃/rain)。测试数据见表1(部分)。
2各项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所示:
量热法(DSC)及加速量热法(ARC)。其中加速量热法是
借助加速量热仪对物质的热稳定性进行测量的。加速量
热仪是美国DOW化学公司研制、经美国哥伦比亚科学 公司商业化的基于绝热原理设计的一种热分析仪器。它
可以克服另外三种方法的不足,具有可以使用较大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