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复习题集与答案解析详解
第7章气体动理论习题解答

第7章 气体动理论7.1基本要求1.理解平衡态、物态参量、温度等概念,掌握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应用。
2.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性,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的统计意义及微观本质,并能熟练应用。
3.理解自由度和内能的概念,掌握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掌握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并能熟练应用。
4.理解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速率分布函数及分子速率分布曲线的物理意义,掌握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和最概然速率的求法和意义。
5.了解气体分子平均碰撞频率及平均自由程的物理意义和计算公式。
7.2基本概念1 平衡态系统在不受外界的影响下,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2 物态参量描述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平衡态时的宏观性质的物理量,包括压强p 、体积V 和温度T 3 温度宏观上反映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气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4 自由度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用字母i 表示。
5 内能理想气体的内能就是气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之和,即2iE RT ν= 6 最概然速率速率分布函数取极大值时所对应的速率,用p υ表示,p υ==≈其物理意义为在一定温度下,分布在速率p υ附近的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在总分子数中所占的百分比最大。
7 平均速率各个分子速率的统计平均值,用υ表示,υ==≈8 方均根速率各个分子速率的平方平均值的算术平方根,用rms υ表示,rms υ==≈ 9 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平均碰撞频率Z 是指单位时间内一个分子和其他分子平均碰撞的次数;平均自由程λ是每两次碰撞之间一个分子自由运动的平均路程,两者的关系式为:Zυλ==或λ=7.3基本规律1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pV RT ν=或'm pV RT M=pV NkT =或p nkT =2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23k p n ε=3 理想气体的温度公式21322k m kT ευ==4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在温度为T 的平衡态下,气体分子任何一个自由度的平均动能都相等,均为12kT 5 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 (1)速率分布函数()dNf Nd υυ=表示在速率υ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或任一单个分子在速率υ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出现的概率,又称为概率密度。
大学物理气体的动理论习题答案

(4)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1)、(2)、(4);(B)(1)、(2)、(3);(C)(2)、(3)、(4);(D)(1)、(3)、(4)。
2. 两 容 积 不 等 的 容 器 内 分 别 盛 有 He 和 N2 , 若 它 们 的 压 强 和 温 度 相 同 , 则 两 气 体
9.速率分布函数 f(v)的物理意义为:
[B ]
(A)具有速率 v 的分子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B)速率分布在 v 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C)具有速率 v 的分子数。
(D)速率分布在 v 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
1
10.设 v 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vP 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最可几速率,( v2 )2 代表
℃升高到 177℃,体积减小一半。试求:
(1)气体压强的变化;
(2)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变化;
(3)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为原来的倍数。
解:
(1)由
p1V1 T1
p2V2 T2
,
代入T1
=300K,T2
=450K,V2
=
1 2
V1可得
p2 =3p1
即压强由p1变化到了3 p1。
(2)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D) 6 p1 。
5. 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两者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等,而且都处于平衡状态, 则两者[ C ]
(A)温度相同,压强相等; (B)温度,压强都不相同; (C)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压强; (D)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压强。
6.1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为 T 时,其内能为
2022大学物理B-第7章气态动理论答案

第7章 气体动理论练习题一、选择题1、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 ,R 是摩尔气体常量,k 称为玻耳兹曼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B ](A) pV/m. (B) pV/(kT).(C) pV/(RT). (D) pV/(mT).2、下列各式中哪一式表示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式中M 为气体的质量,m 为气体分子质量,N 为气体分子总数目,n 为气体分子数密度,mol M 为摩尔质量,A N 为阿伏加得罗常量)[ A ] (A)pV M m 23. (B) pV M M mol 23. (C) npV 23. (D) pV N MM A 23mol . 3、根据经典的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每个自由度的平均能量为[ C ](A) kT /4. (B)kT /3.(C) kT /2. (D)kT.4、在20℃时,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D ](A)部分势能和部分动能. (B)全部势能. (C)全部转动动能.(D)全部平动动能. (E)全部振动动能.5、如果氢气和氦气的温度相同,摩尔数也相同,则[ B ](A)这两种气体的平均动能相同. (B)这两种气体的平均平动动能相同.(C)这两种气体的内能相等. (D)这两种气体的势能相等.6、在一密闭容器中,储有A 、B 、C 三种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A 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n 1,它产生的压强为p 1,B 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2n 1,C 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3 n 1,则混合气体的压强p 为[D ](A) 3 p 1. (B) 4 p 1.(C) 5 p 1. (D) 6 p 1.7、在容积V =4×10-3 m 3的容器中,装有压强P =5×102 Pa 的理想气体,则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动动能总和为[B ](A) 2 J . (B) 3 J .(C) 5 J . (D) 9 J .8、若室内生起炉子后温度从15℃升高到27℃,而室内气压不变,则此时室内的分子数减少了[B ](A) 0.500. (B) 400.(B) 900. (D) 2100.9、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如图所示,图中A 、B 两部分面积相等,则该图表示[ D ](A) 0v 为最概然速率.(B) 0v 为平均速率.(C) 0v 为方均根速率.(D) 速率大于和小于0v 的分子数各占一半.0 v二、填空题 1、有一个电子管,其真空度(即电子管内气体压强)为1.0×10-5 mmHg ,则27 ℃ 时管内单位体积的分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 .(玻尔兹曼常量k =1.38×10-23 J/K , 1 atm=1.013×105 Pa =76 cmHg )解:nkT p =故3001038.176010013.1100.12355⨯⨯⨯⨯⨯⨯==--kT p n =3.2×1017 /m 32、图示曲线为处于同一温度T 时氦(原子量4)、氖(原子量20)和氩(原子量40)三种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习题之气体动理论习题详解

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习题之气体动理论习题详解一、选择题1.用分子质量m ,总分子数N ,分子速率v 和速率分布函数()f v 表示的分子平动动能平均值为 [ ](A )0()Nf v dv ∞⎰; (B )201()2mv f v dv ∞⎰;(C )201()2mv Nf v dv ∞⎰;(D )01()2mvf v dv ∞⎰。
答案:B解:根据速率分布函数()f v 的统计意义即可得出。
()f v 表示速率以v 为中心的单位速率区间内的气体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例,而dv v Nf )(表示速率以v 为中心的dv 速率区间内的气体分子数,故本题答案为B 。
2.下列对最概然速率p v 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p v 是气体分子可能具有的最大速率;(B )就单位速率区间而言,分子速率取p v 的概率最大; (C )分子速率分布函数()f v 取极大值时所对应的速率就是p v ;(D )在相同速率间隔条件下分子处在p v 所在的那个间隔内的分子数最多。
答案:A解:根据()f v 的统计意义和p v 的定义知,后面三个选项的说法都是对的,而只有A 不正确,气体分子可能具有的最大速率不是p v ,而可能是趋于无穷大,所以答案A 正确。
3.有两个容器,一个盛氢气,另一个盛氧气,如果两种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相等,那么由此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氧气的温度比氢气的高; (B )氢气的温度比氧气的高;(C )两种气体的温度相同; (D )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
答案:Arms v =222222221,16H O H H H O O O T T T M M M T M ===,所以答案A 正确。
4.如下图所示,若在某个过程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内能)U 随压强p 的变化关系为一直线(其 延长线过U —p 图的原点),则该过程为[ ](A )等温过程; (B )等压过程; (C )等容过程; (D )绝热过程。
大学物理第十章气体的动理论习题答案

5. 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两者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等,而且都处于平衡状态, 则两者[ C ] (A)温度相同,压强相等; (B)温度,压强都不相同; (C)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压强; (D)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压强。
6. 1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 当温度为 T 时, 其内能为
[
C
]
(A)
3 RT 2
3 (B) kT 2
(C)
5 RT 2
5 (D) kT 2
7. 在一容积不变的封闭容器内, 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若提高为原来的 2 倍, 则[ D ] (A)温度和压强都提高为原来的 2 倍。 (B)温度为原来的 2 倍,压强为原来的 4 倍。
(C)温度为原来的 4 倍,压强为原来的 2 倍。 (D)温度和压强都为原来的 4 倍。 8. 已知氢气与氧气的温度相同, 请判断下列说法哪个正确? (A)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所以氧气的压强一定大于氢气的压强。 (B)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所以氧气的密度一定大于氢气的密度。 (C)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所以氢分子的速率一定比氧分子的速率大。 (D) 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 所以氢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一定比氧分子的方均根速率大。 9.速率分布函数 f(v)的物理意义为: (A)具有速率 v 的分子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B)速率分布在 v 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C)具有速率 v 的分子数。 (D)速率分布在 v 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 (1)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2)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 (3)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 (4)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 、 (2) 、 (4);(B) (1) 、 (2) 、 (3);(C) (2) 、 (3) 、 (4);(D) (1) 、 (3) 、 (4) 。 2. 两 容 积 不 等 的 容 器 内 分 别 盛 有 He 和 N2 , 若 它 们 的 压 强 和 温 度 相 同 , 则 两 气 体 [ A ] [ B ]
《大学物理学》热力学基础练习题

合肥学院《大学物理Ⅰ》自主学习材料《大学物理学》热力学基础一、选择题13-1.如图所示,bca 为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b1a 和b2a 是任意过程,则上述两过程中气体做功与吸收热量的情况是( )pa2(A)b1a 过程放热、作负功,b2a 过程放热、作负功;c(B)b1a 过程吸热、作负功,b2a 过程放热、作负功;1b(C)b1a 过程吸热、作正功,b2a 过程吸热、作负功;VO (D)b1a 过程放热、作正功,b2a 过程吸热、作正功。
【提示:体积压缩,气体作负功;三个过程中 a 和b 两点之间的内能变化相同,bca 线是绝热过程,既不吸热也不放热,b1a 过程作的负功比b2a 过程作的负功多,由Q W E 知b2a 过程放热,b1a 过程吸热】13-2.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态 A 变到平衡态B,且他们的压强相等,即P P 。
A B问在状态 A 和状态 B 之间,气体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气体必然( )p (A)对外作正功;(B)内能增加;(C)从外界吸热;(D)向外界放热。
AB【提示:由于T T ,必有A B E E ;而功、热量是A BV 过程量,与过程有关】O13-3.两个相同的刚性容器,一个盛有氢气,一个盛氦气( 均视为刚性理想气体) ,开始时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同,现将 3 J 的热量传给氦气,使之升高到一定的温度,若氢气也升高到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氢气传递热量为( )(A) 6 J ;(B)3 J ;(C)5 J ;(D)10 J 。
【提示:等体过程不做功,有Q E ,而M iE R TM 2mol,所以需传 5 J 】13-4.有人想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则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的是()pp绝热等温绝热等体等温绝热Op 等()AV Op()B等压V 绝热绝热体等温绝热OOVV ()C()D【提示:(A) 绝热线应该比等温线陡,(B)和(C)两条绝热线不能相交】热力学基础-1合肥学院《大学物理Ⅰ》自主学习材料13-5.一台工作于温度分别为327℃和27℃的高温热源与低温热源之间的卡诺热机,每经历一个循环吸热2000J,则对外做功()(A)2000 J ;(B)1000 J ;(C)4000 J ;(D)500 J 。
《大学物理》第8章气体动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大学物理》第8章气体动理论练习题及答案练习1一、选择题1. 在一密闭容器中,储有A、B、C三种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
A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n1,它产生的压强为p1,B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2n1,C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3n1,则混合气体的压强p为( )A. 3p1;B. 4p1;C. 5p1;D. 6p1.2. 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压强为p,温度为T,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k为玻尔兹曼常量,R为普适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A. pVm⁄; B. pVkT⁄; C. pV RT⁄; D. pV mT⁄。
3. 一定量某理想气体按pV2=恒量的规律膨胀,则膨胀后理想气体的温度( )A. 将升高;B. 将降低;C. 不变;D. 升高还是降低,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1. 解释下列分子动理论与热力学名词:(1) 状态参量:;(2) 微观量:;(3) 宏观量:。
2. 在推导理想气体压强公式中,体现统计意义的两条假设是:(1) ;(2) 。
练习2一、选择题1. 一个容器内贮有1摩尔氢气和1摩尔氦气,若两种气体各自对器壁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 1和p 2,则两者的大小关系是 ( )A. p 1>p 2;B. p 1<p 2;C. p 1=p 2;D. 不能确定。
2. 两瓶不同种类的理想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但体积不同,则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为n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为E k V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为ρ,分别有如下关系 ( )A. n 不同,E k V ⁄不同,ρ不同;B. n 不同,E k V ⁄不同,ρ相同;C. n 相同,E k V ⁄相同,ρ不同;D. n 相同,E k V ⁄相同,ρ相同。
3. 有容积不同的A 、B 两个容器,A 中装有刚体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B 中装有刚体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若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那么,这两种气体的单位体积的内能E A 和E B 的关系( )A. E A <E B ;B. E A >E B ;C. E A =E B ;D.不能确定。
《大学物理学》(网工)气体的动理论部分练习题(解答)

然 速 率 为 ___________ ; 氧 气 分 子 的 最 概 然 速 率 为
___________。
【 提 示 : P 2RT 。 由 于 温 度 一 样 , 而 P1 P2 , ∴ O
M mol
2000
(m s1)
M1 M 2 ,可判明曲线Ⅰ是氧气、曲线Ⅱ是氢气,氢气的最概然速率为 (P )H2 2000 m / s ;
(A)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所以氧气的压强一定大于氢气的压强;
(B)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所以氧气的数密度一定大于氢气的数密度;
(C)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所以氢分子的速率一定大于氧分子的速率;
(D)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所以氢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一定大于氧分子的方均根速率。
【提示:氢气和氧气不同的是其摩尔质量, M O2 M H2 ,由公式 P nkT ,所以 PO2 PH2 ;某一分
M M mol
,m
M mol NA
,有A】
拓展题: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压强为P,温度为T,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k为玻耳兹曼常
量,R为摩尔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 B )
(A) PV / m ; (B) PV /(kT ) ; (C) PV /(RT ) ; (D) PV /(mT ) 。
5 . 一 容 器 内 的 氧 气 的 压 强 为 1.01 105 P a , 温 度 为 37℃ , 则 气 体 分 子 的 数 密 度
,
M mol
RT
1.60
,
M mol
2
3RT
pV RT
M mol
,考虑到
M
M mo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章 气体动理论一、填空题:1、一打足气的自行车内胎,若在7℃时轮胎中空气压强为4.0×510pa .则在温度变为37℃,轮胎内空气的压强是 。
(设内胎容积不变)2、在湖面下50.0m 深处(温度为4.0℃),有一个体积为531.010m -⨯的空气泡升到水面上来,若湖面的温度为17.0℃,则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是 。
(取大气压强为50 1.01310p pa =⨯)3、一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50 1.0110p pa =⨯,温度为27.0℃,则气体分子的数密度为 ;氧气的密度为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 。
(设分子均匀等距排列)4、星际空间温度可达2.7k ,则氢分子的平均速率为 ,方均根速率为 ,最概然速率为 。
5、在压强为51.0110pa ⨯下,氮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66.010cm -⨯,当温度不变时,压强为 ,则其平均自由程为1.0mm 。
6、若氖气分子的有效直径为82.5910cm -⨯,则在温度为600k ,压强为21.3310pa ⨯时,氖分子1s 内的平均碰撞次数为 。
7、如图12-1所示两条曲线(1)和(2),分别定性的表示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布曲线,对应温度高的曲线 是 .若图中两条曲线定性的表示相同温度下的氢气和氧气的速率分布曲线,则表示氧气速率分布曲线的是 . 图12-18、试说明下列各量的物理物理意义:(1)12kT , (2)32kT , (3)2i kT , (4)2i RT , (5)32RT , (6)2M i RT Mmol 。
参考答案:1、54.4310pa ⨯2、536.1110m -⨯3、25332192.4410 1.30 6.2110 3.4510m kg m J m ----⨯⋅⨯⨯ 4、2121121.6910 1.8310 1.5010m s m s m s ---⨯⋅⨯⋅⨯⋅ 5、6.06pa 6、613.8110s -⨯ 7、(2) ,(2)8、略二、选择题:教材习题12-1,12-2,12-3,12-4. (见课本p207~208)参考答案:12-1~12-4 C, C, B, B.第十三章热力学基础一、选择题1、有两个相同的容器,容积不变,一个盛有氦气,另一个盛有氢气(均可看成刚性分子)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等,现将 5 J 的热量传给氢气,使氢气温度升高,如果使氦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氦气传递的热量是 ( )(A ) 6 J (B ) 5 J (C ) 3 J (D ) 2 J2、一定量理想气体,经历某过程后,它的温度升高了,则根据热力学定理可以断定:(1)该理想气体系统在此过程中作了功;(2)在此过程中外界对该理想气体系统作了正功;(3)该理想气体系统的内能增加了;(4)在此过程中理想气体系统既从外界吸了热,又对外作了正功。
以上正确的是: ( )(A ) (1),(3) (B ) (2),(3) (C ) (3)(D ) (3),(4)3、摩尔数相等的三种理想气体H e 、N 2和CO 2,若从同一初态,经等压加热,且在加热过程中三种气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则体积增量最大的气体是: ( )(A )H e (B )N 2(C )CO 2 (D )三种气体的体积增量相同4、如图所示,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为V 1膨胀到V 2,AB 为等压过程,AC 为等温过程AD 为绝热过程。
则吸热最多的是:( )(A ) AB 过程(B )AC 过程(C ) AD 过程 (D )不能确定5、卡诺热机的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从图中abcda 增大为ab ’c ’da ,那么循环abcda 与ab ’c ’da 所作的净功和热机效率的变化情况是: ( )(A)净功增大,效率提高; (B)净功增大,效率降低;(C)净功和效率都不变; (D)净功增大,效率不变。
6、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判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是: ( )(A) 热量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0 V 1 V 2V(B) 功可以全部变为热,但热不能全部变为功;(C) 气体能够自由膨胀,但不能自由压缩;(D) 有规则运动的能量能够变为无规则运动的能量,但无规则运动的能量不能够变为有规则运动的能量。
7、理想气体向真空作绝热膨胀()(A) 膨胀后,温度不变,压强减小.(B) 膨胀后,温度降低,压强减小.(C) 膨胀后,温度升高,压强减小.(D) 膨胀后,温度不变,压强不变.8、1mol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为状态B,如果不知是什么气体,变化过程也不知道,但A、B两态的压强、体积和温度都知道,则可求出:()(A) 气体所作的功. (B) 气体内能的变化.(C) 气体传给外界的热量. (D) 气体的质量.9、有人设计一台卡诺热机(可逆的).每循环一次可从400 K的高温热源吸热1800 J,向300 K的低温热源放热800 J.同时对外作功1000 J,这样的设计是()(A) 可以的,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B) 可以的,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C) 不行的,卡诺循环所作的功不能大于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D) 不行的,这个热机的效率超过理论值.10、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是真空,另一半是理想气体.若把隔板抽出,气体将进行自由膨胀,达到平衡后()(A) 温度不变,熵增加.(B) 温度升高,熵增加.(C) 温度降低,熵增加.(D) 温度不变,熵不变.二、填充题1、要使一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变化,可以通过 或 两种方式,或者两种方式兼用来完成。
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内能的改变量只决定于 ,而与 无关。
2、将热量Q 传给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1)若体积不变,热量转化为 ;(2)若温度不变,热量转化为 。
3、卡诺循环是由两个 过程和两个 过程组成的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的效率只与 有关,卡诺循环的效率总是 (大于、小于、等于)1。
4、一定量理想气体沿a →b →c 变化时作功abc W =615J ,气体在b 、c 两状态的内能差J E E c b 500=-。
那么气体循环一周,所作净功=W J ,向外界放热为=Q J ,等温过程中气体作功=ab W J 。
5、常温常压下,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可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在等压过程中吸热为Q ,对外作功为W ,内能增加为E ∆,则W Q =_ _,E Q∆=_________。
6、p V -图上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 物理量,若循环过程为逆时针方向,则该物理量为 。
(填正或负)7、一卡诺热机低温热源的温度为27︒C,效率为40% ,高温热源的温度T 1= .8、设一台电冰箱的工作循环为卡诺循环,在夏天工作,环境温度在35︒C,冰箱内的温度为0︒C,这台电冰箱的理想制冷系数为e = .9、一循环过程如图所示,该气体在循环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情况是a →b 过程 ,b →c 过程 ,c→a 过程 。
a bc oV T10、将1kg 温度为010C 的水置于020C 的恒温热源内,最后水的温度与热源的温度相同,则水的熵变为 ,热源的熵变为 。
(水的比热容为34.1810ln1.03530.035J kg K ⨯⋅=,)参考答案:一、1、C 2、C 3、A 4、A 5、D6、C7、A8、B9、D 10、A二、1、作功,传热,始末状态,过程 2、理想气体的内能,对外作功 3、绝热,等温,4、115J ,500J ,615J5、27,576、功,负7、 500K8、7.89、吸热,放热,吸热 10、11146.3,142.7J K J K --⋅-⋅自测题5一、选择题1、一定量某理想气体按2pV =恒量的规律膨胀,则膨胀后理想气体的温度 ( ) (A )将升高 (B )将降低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2、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 ,k 为玻尔兹曼常量,R 为摩尔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 ) (A )pV m (B )()pV kT (C )()pV RT (D )()pV mT3、如题5.1.1图所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容器用均匀的细管相连,管中有一水银作活塞,大容器装有氧气,小容器装有氢气,当温度相同时,水银滴静止于细管中央,试问此时这两种气体的密度哪个大? ( ) (A )氧气的密度大。
(B )氢气的密度大。
(C )密度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4、若室内生起炉子后温度从015C 升高到027C ,而室内气压不变,则此时室内的分子数减少了 ( )(A )0.5% (B )4% (C )9% (D )21%5、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容积不变的条件下,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Z 和平均自由程λ的变化情况是 ( ) (A )Z 增大,λ不变。
(B )Z 不变,λ增大。
(C )Z 和λ都增大。
(D )Z 和λ都不变。
6、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a 态出发经过①或②过程到达b 态,acb 为等温线(如题5.1.2图所示),则①,②两过程中外界对系统传递的热量12,Q Q 是 ( ) (A )120,0Q Q >> (B )120,0Q Q << (C )120,0Q Q >< (D )120,0Q Q <>7、如题5.1.3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cb 过程时吸热200J 。
则经历acbda 过程时,吸热为 ( ) (A )1200J - (B )1000J - (C )700J - (D )1000J8、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进行如题5.1.4图所示的两个卡诺循环abcda 和a b c d a '''''。
若在P V -图上这两个循环曲线所围面积相等,则可以由此得知这两个循环 ( ) (A )效率相等。
(B )由高温热源处吸收的热量相等。
(C )在低温热源处放出的热量相等。
(D )在每次循环中对外做的净功相等。
9、“理想气体和单一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做功。
”对此说法,有如下几种评论,哪种是正确的? ( )(A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a c O p V ① ② 题5.1.2图 3310V m -⨯1 4 1 4 O a c db e 510p pa ⨯ 题5.1.3图 o cb a d a ' b 'c 'd ' 题5.1.4图(B )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C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D )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10、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向真空作绝热自由膨胀,体积由1V 增至2V ,在此过程中气体的( ) (A )内能不变,熵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