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模板(图文设计实验三)
微机原理实验三实验报告

实验3. 循环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⒈掌握移位指令的使用方法。
⒉学会循环结构程序的编程方法。
⒊利用DEBUG调试程序查看循环程序循环过程中CS和IP的变化情况。
二、实验要求⒈编写程序并上机调试,记录运行结果。
⒉用DEBUG调试程序调试所编程序,查看并记录每条指令内存单元地址及执行结果(包括F标志寄存各位值。
)⒊注意观察并记录每条指令执行后CS和IP寄存器值变化情况,以加深对循环程序的概念的理解。
三、实验内容⒉编写统计15个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程序。
要求:分别统计出低于60分,60-69分,70-79分,80-89分,90-100分的人数,并存放到S5,S6,S7,S8,S9,S10对应内存单元中。
源程序代码;DATA SEGMENTDATA1 DB 55,60,65,88,67,70,75,80,77,85,90,66,95,53,100DATA2 DB 5 DUP(?)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START:MOV AX,DATAMOV DS,AXMOV CX,15LEA SI,DATA1LEA DI,DATA2AGAIN:MOV AL,[SI]CMP AL,90JB NEXT1INC BYTE PTR[DI]JMP NEXT0NEXT1:CMP AL,80JB NEXT2INC BYTE PTR[DI+1]JMP NEXT0NEXT2:CMP AL,70JB NEXT3INC BYTE PTR[DI+2]JMP NEXT0NEXT3:CMP AL,60JB NEXT4INC BYTE PTR[DI+3]JMP NEXT0NEXT4:INC BYTE PTR[DI+4]NEXT0:INC SILOOP AGAINMOV AH,4CHINT 21HCODE ENDSEND START程序运行结果截图:四、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掌握移位指令的使用方法。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3)实验三数据表的创建与管理实验

南京晓庄学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实验三数据表的创建与管理实验所在院(系):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班级:学号:姓名:1.实验目的(1)理解SQL Server 2005常用数据类型和表结构的设计方法。
理解主键、外键含义,掌握建立各表相关属性间参照关系的方法。
(2)熟练掌握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图形工具创建表,删除表,修改表结构,插入及更新数据的方法。
(3)熟练掌握使用Transact-SQL语句创建表,删除表,修改表结构,插入及更新数据的方法。
2.实验要求基本实验:(1)在实验二所创建的“TM”数据库中合理设计以下各表逻辑结构: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性别,籍贯,出生日期,民族,学院/系别号,班级号)课程信息(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所属模块,课程类别,学分,学时)学习信息(学号,课程号,考试成绩,平时成绩)院系信息(院系号,院系名称)要求确定各个字段的名称、类型、是否有默认值,是否主键等信息。
(2)依据你所设计的表结构,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图形工具在“TM”数据库中创建学生信息表和课程信息表,并试验在图形界面中修改表结构,删除数据表,输入并更新数据的方法。
(3)依据你所设计表结构,使用Transact-SQL语句创建学习信息表和院系信息表,并试验使用T-SQL语句修改表结构,删除数据表,插入和更新数据的方法。
(4)找出已创建各表之间相关属性的参照关系,并在相关表中增加引用完整性约束。
(5)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扩展实验:(1)在“TM”数据库中补充设计以下各表结构:教师信息(教师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学历,学位,入职时间,职称,院系号)授课信息(教师号,课程号,学期)班级信息(班级号,班级名称,专业号)专业信息(专业号,专业名称,学制,学位)图书信息(图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册数,价格,分类)借书偏息(学号,图书号,借出时间,归还时间)奖励信息(学号,奖励类型,奖励金额)(2)设计并实现各表之间相关属性的参照关系。
版式设计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版式设计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版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版式设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验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四、实验地点____实验室/教室五、实验设备1. 计算机及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2. 打印机、扫描仪等辅助设备。
六、实验内容1. 版式设计基本概念(1)版式设计的定义(2)版式设计的作用(3)版式设计的发展历程2. 版式设计原则(1)统一与变化(2)对比与调和(3)对称与均衡(4)节奏与韵律(5)比例与尺度3. 版式设计技巧(1)文字排版(2)图片处理(3)色彩搭配(4)版面布局4. 实践操作(1)选择设计主题(2)构思版面结构(3)进行设计制作(4)修改与完善七、实验步骤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版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在计算机上安装设计软件,熟悉操作界面和功能。
3.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设计主题,构思版面结构。
4. 进行设计制作,包括文字排版、图片处理、色彩搭配等。
5. 检查版面效果,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6. 完成设计后,打印输出,进行展示和交流。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成果展示(1)设计作品截图(2)设计作品打印版2. 实验结果分析(1)版面结构是否合理(2)文字排版是否清晰(3)图片处理是否恰当(4)色彩搭配是否和谐(5)创新性如何九、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版式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巧。
2. 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的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学会了如何运用设计软件进行版面设计。
4. 发现了自身在版式设计方面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十、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对实验结果的满意度评价。
3. 对实验过程和实验内容的改进建议。
十一、参考文献[1] 《版式设计基础》作者:张晓刚[2] 《图形设计基础》作者:李明[3] 《色彩学》作者:王红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三篇】.doc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三篇】篇一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
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h2c2o4+2naoh===na2c2o4+2h2o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cook-cooh+naoh===-cook-coona+h2o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
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实验编号3备注mkhc8h4o4/g始读数终读数结果vnaoh/ml始读数终读数结果cnaoh/mol·l-1naoh/mol·l-1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二、h2c2o4含量测定实验编号3备注cnaoh/mol·l-1m样/gv样/ml20.0020.0020.00vnaoh/ml始读数终读数结果ωh2c2o4h2c2o4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实验结果与讨论:(1)(2)(3)……结论:例二合成实验报告格式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三fms单元控制实验报告

实验三fms单元控制实验报告
本实验以fms(灵活制造系统)单元控制为主题,旨在深入理解fms的控制原理和技术,实现对fms的良好掌握。
实验内容
1.了解fms的控制原理和技术;
2.掌握fms单元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编程;
3.编写fms单元控制程序并进行运行测试。
实验仪器与设备
1.计算机;
2.编程软件;
3.fms单元控制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学习fms的控制原理和技术,了解fms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分析fms单元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根据实验装置设计和编写fms单元控制程序;
3.将编写好的fms单元控制程序加载到实验装置中,进行运行测试;
4.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设计和编写了fms单元控制程序,并运行测试了实验装置。
实
验结果表明,该程序能够准确地控制实验装置的运行,并实现fms单元之间的相互通信和
协调。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fms单元控制程序具有灵活性、高效性和可靠性等优点,能
够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结论。
实验三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

实验三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实验三、影像配准及矢量化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准备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四、实验后思考题班级:资工(基)10901姓名:魏文风一、实验目的1.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 L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2.编辑器的使用(点要素、线要素、多边形要素的数字化)。
注意:在基于ArcMap的操作过程中请注意保存地图文档。
二、实验准备数据:昆明市西山区普吉地形图1:10000地形图一一70011-1. Tif软件准备: ArcGIS Desktop ------- ArcMap三、实验内容及步骤笫1步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丄具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配准,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丄作顺利进行。
,打开ArcMap,添加“影像配准”工具栏。
,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一70011-l.TIF增加到ArcMap中,会发现“影像配准”工具栏中的丄具被激活。
笫2步输入控制点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
通过读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控件点一一公里网格的交点,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儿个点。
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 应该能够均匀分布。
,在”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 际的坐标位置,如下图所示:ffur )ii ・itr刖iF 曲尼 肮“:酬s: rainfflfe/H : u a u & e4- iiarir-^r ▼涓柜® e 矽&■ 庞―—归 30^73 B z Q"一三_fGygRAFE miTcaeni,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大于7个),输入它们的实际坐 标。
点击“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按钮。
注意:在连接表对话框中点击“保存”按钮,可以将当前的控制点保存为磁盘上的文件,以备使用。
检查控制点的残差和RMS,删除残差特别大的控制点并重新选取控制点。
实验报告---实验三图像灰度变换处理模板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报告2016 至2017 学年第二学期实验三图像灰度变换处理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学号学生姓名卢洪利年级2014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班号2实验地点主7-215实验时间2016年4月4日第1节至第2 节主讲教师杨淑莹实验成绩软件运行特色算法分析流程设计报告成绩总成绩实验(三)实验名称图像灰度变换处理软件环境OpenSUSE Leap 42.2Qt 5.6.1硬件环境PC实验目的掌握图像的灰度变换原理,编程实现图像的灰度变换功能。
实验内容(应包括实验题目、实验要求、实验任务等)1.实现灰度直方图。
要求:了解灰度直方图基本原理,实现灰度直方图。
说明:灰度直方图基本原理1 灰度直方图简介2 基本原理任务:(1)在左视图中打开一幅位图。
(2)制作一个【灰度直方图】菜单,将消息映射到右视图中,在右视图中实现灰度直方图。
2.实现灰度线性变换。
要求:了解灰度线性变换基本原理,实现灰度线性变换。
说明:灰度线性变换基本原理任务:(1)在左视图中打开一幅位图。
(2)制作一个【灰度线性变换】菜单,将消息映射到右视图中,在右视图中实现灰度线性变换。
3.实现灰度非线性变换。
要求:了解灰度非线性变换基本原理,实现灰度非线性变换。
说明:灰度非线性变换基本原理1灰度对数变换2灰度幂次变换3灰度指数变换任务:(1)在左视图中打开一幅位图。
(2)制作一个【灰度对数变换】菜单,将消息映射到右视图中,在右视图中实现灰度对数变换。
(3)制作一个【灰度幂次变换】菜单,将消息映射到右视图中,在右视图中实现灰度对数变换。
(4)制作一个【灰度指数变换】菜单,将消息映射到右视图中,在右视图中实现灰度指数变换。
4.实现阈值变换。
要求:了解阈值变换图基本原理,实现灰度阈值变换说明:灰度阈值变换基本原理任务:(1)在左视图中打开一幅位图。
(2)制作一个【阈值变换】菜单,将消息映射到右视图中,在右视图中实现阈值变换。
实验三一阶网络频响特性测量,信号与系统,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一阶网络频响特性测量姓名:学号:班级:通信时间:2013.6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一、 实验目的1、 掌握一阶网络的构成方法;2、 掌握一阶网络的系统响应特性;3、 了解一阶网络频响特性图的测量方法;二、实验基本原理系统响应特性是指系统在正弦信号激励下,稳态响应随信号频率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称为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frequency response )简称频响特性。
一阶系统是构成复杂系统的基本单元。
学习一阶系统的特点有助于对一般系统特性的了解。
一阶系统的系统函数为H(s),表达式可以写成:γ+⋅=s k s H 1)( k 为一常数 (3-1) 激励信号x(t)为:(3-2)按照系统频响特性的定义可求得该一阶系统的稳态响应为:(3-3)其中⎣⎦00)()(|)(00ϕj j s ej H j H s H Ω=Ω=Ω=,⎣⎦)(00Ω=j H H 。
可见,当改变系统输入信号的频率时,稳态响应的幅度和相位也随之而改变。
因果系统是稳定的要求:0>γ,不失一般性可设τγ1==k 。
该系统的频响特性为:11)(+Ω=Ωτj j H (3-4)从其频响函数中可以看出系统响应呈低通方式,其3dB 带宽点τ1。
系统的频响特性图如下图:0()sin()m x t E t =Ω000()sin()ss m y t E H t ϕ=Ω+θ图1 一阶网络频响特性图一阶低通系统的单位冲击响应与单位阶跃响应如下图:图2 一阶网络单位冲击响应与单位阶跃响应图三、实验内容及结果一阶系统的幅度谱一阶系统相位谱3、用矢量作图法作出该一阶系统的幅度谱和相位谱。
一阶系统的幅度谱一阶系统的相位谱4、作出一阶网络的单位阶跃响应波形,标注在阶跃响应最大值的(1-e-1)倍处的时间t的值,与理论值R1C1是否相符。
四、实验分析1、实验所得一阶网络的频响特性图和用矢量作图法所得的频响特性图有何异同?说明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项目三:照片处理
同组者:无
填写日期:2012.11.27 实验日期:2012.11.27
1
)调整图像的曲线,如图3.
)调整图像的色彩平衡,如图
34
)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打开一张图片,如图1.
)在通道中只显示红,调整色阶,如图2.
图2
)在通道中只显示绿,调整色阶,如图3. )在通道中只显示蓝,调整色阶,如图4.
4
)效果图如下:
)打开一张照片,如图1.
)用污点修复画笔去掉脸上的斑点,如图2.
)用模糊工具对皮肤做处理,使皮肤更细腻,如图3.
)用锐化处理轮廓,如图4.
4
用吸管吸取头发的颜色,用画笔为其画眉,流量值1%,如图5.
设置前景色为粉色,用画笔为其涂唇上色,如图6.
6
)用椭圆选取工具在脸上做选区,羽化20,用油漆桶倒入粉色做腮红,用模糊工具对腮红边缘做处理,使之更柔和;然后用减淡工具调整整体肤色,
实验项目四:加色减色模型
同组者:无
填写日期:2012.11.27 实验日期:2012.11.27
2
如第二步拖动选区到右下方,与前两个圆重叠,用油漆桶倒入颜色到不重叠的选区,G:0 B:255。
再将模式调为滤色,将颜色倒入与两个圆重叠的选区和三个圆重
如同第一步,作一个圆,倒入颜色,值为G:0 R:255 B:
五.如同第二部,作第二个圆,在不重叠的选区中倒入颜色值为G:
12
R:0 B:255。
完成,如下图:
实验项目五:海报
同组者:无
填写日期:2012.11.27 实验日期:2012.11.27
2
拖到图1中,模式调为变暗,且复制两个图2,调整为同样的模式,分别位于图2的左上角和右上角,部分重叠,透明度设置为30%,如图
12.24”,选择不同的字体,做不同大
4
打开一张图片,如图4.
选中图片中间的图案,将选区拖到海报中,调控大小位于海报右上角,如图
6
打上文字“一场狂欢,一场期待”“铜陵学院老校区”、“waiting for you”
别位于海报左下角和右下角,颜色、大小、字体等做不同的设置,效果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