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 幼儿园大班
最新幼儿园大班教案《嫦娥奔月》含反思.doc

幼儿园大班教案《嫦娥奔月》含反思活动目标:1、欣赏《嫦娥奔月》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
2、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表现嫦娥。
3、运用银线笔在黑卡上勾勒轮廓线、油画棒涂色的方式作画。
4、能表现出嫦娥的发饰、衣饰及动态特征。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6、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相关课件、黑卡、银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一、为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二、提问:1、嫦娥是一个怎样的女子?{非常爱美}2、她最怕什么?{怕自己老了、不美了}3、她是怎样变成神仙的?4、你认为她在月宫中生活的愉快吗?(这个问题可以让幼儿说出自己对嫦娥的理解)。
三、请幼儿观看课件播放嫦娥的图片给幼儿看。
1、观看嫦娥的发型及衣饰特点。
嫦蛾梳着高高的发髻并插了花;衣服是斜襟的、绣了花,袖子很长很大;裙子很长有很多褶等。
2、请幼儿观看嫦娥飞天的图片。
引导幼儿观看飞天造型的动态特征。
3、观看嫦娥舞蹈的图片,引导幼儿观看舞蹈造型的特点。
4、观看嫦娥坐立的图片,了解坐立的造型特点。
四、老师示范向幼儿展示如何画出嫦娥飞天的造型、舞蹈的造型,如何表现出古人的发饰特点、衣饰特点等。
五、请幼儿作画请幼儿按照自己对嫦娥的理解去画。
1、请幼儿用银线笔在黑卡上勾勒轮廓线。
2、请幼儿用油画棒涂色。
六、幼儿作品完成后,相互欣赏,并说出自己的画面意义,老师及小朋友给予相应的鼓励与建议。
活动反思:这节课是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的美术课,题材来至于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一节单纯的美术课,它同时让幼儿欣赏到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了解到一些古代文化,如古人的发饰、衣饰特点等。
先请幼儿听故事再作画,可以让幼儿融入到情景之中,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去画,可以使画面更丰富。
使小朋友作品不会雷同,带有自己的个性。
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运用多媒体播放嫦娥的图片给幼儿观看,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古代人物毕竟是幼儿不熟悉的、陌生的,如果不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纵使老师描述的详尽入微、或是出示一张挂图,也不如大屏幕的图片显示来得直接、丰富,给幼儿更强烈的视觉刺激,带给幼儿深刻的印象。
【大班嫦娥奔月教案】嫦娥奔月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大班嫦娥奔月教案】嫦娥奔月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月工作总结】嫦娥奔月教案(一):教学要求: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资料,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由]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资料。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课文录音、投影片教学时间:三教时板书设计:飞出了……4嫦娥奔月飞过了……朝着月亮飞去第一教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明白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明白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2.检查自学状况。
(l)认读生字词。
奸诈贪婪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威逼焦急敬重翻箱倒柜洒满银辉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奔,奔向。
敬重:恭敬尊重。
(文中指谁敬重谁)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文中指谁奸诈贪婪)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
(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三、理清课文脉络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大班语言嫦娥奔月教案

大班语言嫦娥奔月教案教案名称:大班语言《嫦娥奔月》适用年龄:3-6岁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故事的兴趣和了解。
2. 培养幼儿欣赏诗歌的能力。
3.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嫦娥奔月》的诗歌资料。
2. 音乐播放器。
3. 五颜六色的卡片。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幼儿展示一张月亮的图片,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月亮的名称。
2. 导入诗歌:播放《嫦娥奔月》的背景音乐,引导幼儿一起听歌。
3. 诗歌学习:步骤一:教师分段朗读诗歌,让幼儿跟读。
步骤二: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句子。
例如,“长空”、“露台”等。
步骤三:分小组让幼儿一起朗读诗歌,鼓励幼儿表演动作或配合音乐动作。
4. 意义探究:与幼儿互动问答,引导幼儿思考和探讨诗歌中的意义。
例如,“为什么嫦娥要奔月?”、“嫦娥在月亮上过得幸福吗?”等问题。
5. 创作活动:步骤一: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五颜六色的卡片,让幼儿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月亮和嫦娥。
步骤二:让每个小组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让幼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的作品。
6. 诗歌欣赏和再创作:步骤一:向幼儿播放其他与月亮和嫦娥相关的诗歌,让幼儿欣赏和感受。
步骤二: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诗歌,可以与幼儿一起进行诗歌创作训练,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7. 总结: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活动过程,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延伸:1. 可以与美术活动结合,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月亮和嫦娥的手工作品。
2. 可以与舞蹈活动结合,让幼儿按照音乐的节奏和诗歌的内容编排舞蹈动作。
3. 可以与科学活动结合,让幼儿探究月亮的形状、颜色和表面特征。
4. 可以与戏剧活动结合,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嫦娥的动作和表情,表演诗歌中的情节。
大班嫦娥奔月教案

大班嫦娥奔月教案教案:大班嫦娥奔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嫦娥奔月故事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准备:1. 嫦娥奔月的绘本或故事书籍2. 多媒体设备和嫦娥奔月的动画片3. 月饼和其他与嫦娥奔月相关的道具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绘本或故事书籍的封面或嫦娥奔月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并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
讲解故事:2. 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嫦娥奔月的故事。
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角色扮演:3.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如嫦娥、后羿、吴刚等等,让学生简单地扮演相应的角色,重现故事情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
创作月亮:4. 提供纸板、颜色笔和其他装饰材料,让学生制作自己的月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细节。
月饼制作:5. 准备好材料和食材,让学生参与制作月饼。
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月饼在嫦娥奔月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并让学生了解传统的月饼制作方法。
展示和分享:6. 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月亮和月饼,并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巩固与评估:7. 通过问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嫦娥奔月故事的理解程度。
教师可以提问故事中的关键细节和情节。
拓展活动:8.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讲述嫦娥奔月故事,并鼓励他们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改编。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的故事嫦娥奔月,并通过角色扮演、创作和制作月饼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量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更多的语言表达,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整理 精心整理幼儿园大班教案《嫦娥奔月》含反思.doc

幼儿园大班教案《嫦娥奔月》含反思活动目标:1、欣赏《嫦娥奔月》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
2、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表现嫦娥。
3、运用银线笔在黑卡上勾勒轮廓线、油画棒涂色的方式作画。
4、能表现出嫦娥的发饰、衣饰及动态特征。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6、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相关课件、黑卡、银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一、为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二、提问:1、嫦娥是一个怎样的女子?{非常爱美}2、她最怕什么?{怕自己老了、不美了}3、她是怎样变成神仙的?4、你认为她在月宫中生活的愉快吗?(这个问题可以让幼儿说出自己对嫦娥的理解)。
三、请幼儿观看课件播放嫦娥的图片给幼儿看。
1、观看嫦娥的发型及衣饰特点。
嫦蛾梳着高高的发髻并插了花;衣服是斜襟的、绣了花,袖子很长很大;裙子很长有很多褶等。
2、请幼儿观看嫦娥飞天的图片。
引导幼儿观看飞天造型的动态特征。
3、观看嫦娥舞蹈的图片,引导幼儿观看舞蹈造型的特点。
4、观看嫦娥坐立的图片,了解坐立的造型特点。
四、老师示范向幼儿展示如何画出嫦娥飞天的造型、舞蹈的造型,如何表现出古人的发饰特点、衣饰特点等。
五、请幼儿作画请幼儿按照自己对嫦娥的理解去画。
1、请幼儿用银线笔在黑卡上勾勒轮廓线。
2、请幼儿用油画棒涂色。
六、幼儿作品完成后,相互欣赏,并说出自己的画面意义,老师及小朋友给予相应的鼓励与建议。
活动反思:这节课是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的美术课,题材来至于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一节单纯的美术课,它同时让幼儿欣赏到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了解到一些古代文化,如古人的发饰、衣饰特点等。
先请幼儿听故事再作画,可以让幼儿融入到情景之中,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去画,可以使画面更丰富。
使小朋友作品不会雷同,带有自己的个性。
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运用多媒体播放嫦娥的图片给幼儿观看,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古代人物毕竟是幼儿不熟悉的、陌生的,如果不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纵使老师描述的详尽入微、或是出示一张挂图,也不如大屏幕的图片显示来得直接、丰富,给幼儿更强烈的视觉刺激,带给幼儿深刻的印象。
2024版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嫦娥奔月》PPT课件

02
故事情节梳理与展示
开场:嫦娥美貌引人注目
描述嫦娥的外貌特征
01
容颜绝美,如仙女下凡。
展示嫦娥的日常生活
02
优雅、端庄,喜欢琴棋书画。
引入故事背景
03
嫦娥和后羿是一对恩爱的夫妻,生活幸福美满。
发展:后羿射日成英雄,获得仙丹
1 2
讲述后羿射日的故事 后羿为了拯救苍生,用弓箭射下九个太阳。
尊重长辈
家庭和谐
尽管嫦娥最终离开了家庭,但她的行 为是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与安宁,体 现了家庭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嫦娥尊重并听从了西王母 的命令,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和孝道。
尊重自然规律,顺应命运安排
尊重自然规律
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嫦娥最终升 天成为月宫仙女,体现了对自然 规律的尊重。她顺应了自然的安
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如古筝、琵琶等演奏的古典乐曲,为故事增色添彩。 音乐在关键时刻响起,能引导孩子们的情感共鸣。
舞蹈表现
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表现嫦娥奔月时的柔美与飘逸。舞蹈与画面、音乐紧密结 合,使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意境美。
儿童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考虑
情节简化
针对儿童理解能力有限的特点,对故事情节进行适当简化,突出 主要人物和事件,便于儿童理解。
好等。
在古代诗词中,月亮常被用来表 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如 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亮也象征着美好和纯洁,如嫦 娥奔月的故事中,月亮是嫦娥的 归宿,也是她美好形象的象征。
家庭团圆观念在现代社会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团圆观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很多家庭面临着分离和疏远的问题。因此, 强调家庭团圆观念对于维护家庭和谐、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幼儿园大班语言《嫦娥奔月》

最新幼儿园大班语言《嫦娥奔月》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
这十个太阳就像十个大火球,把大地烤得滚烫滚烫的,庄稼都被晒死了,老百姓没有粮食吃,日子过得苦极了。
有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力大无穷,箭法高超。
后羿看到老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心里非常难过,于是他决定要帮助大家。
后羿登上昆仑山,运足力气,拉满神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
天上只剩下一个太阳了,大地不再那么炎热,老百姓都非常高兴,很感激后羿。
西王母为了奖励后羿,送给了他一包长生不老药。
后羿把这包药带回家,交给了他美丽的妻子嫦娥保管。
嫦娥把药藏在了梳妆台的百宝匣里。
这件事被后羿的一个徒弟逢蒙知道了,逢蒙是个心怀不轨的人。
有一天,后羿带着徒弟们出去打猎,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等后羿他们走后,逢蒙就闯进后羿的家里,逼迫嫦娥交出长生不老药。
嫦娥心里想:如果让逢蒙这个坏蛋得到了长生不老药,他一定会做更多的坏事,危害百姓。
于是,嫦娥坚决不肯交出药来。
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药,就翻箱倒柜地四处搜寻。
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心急如焚,她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嫦娥疾步走到百宝匣前,取出长生不老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刚把药吞下去,身子就立刻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后羿,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逢蒙,可是逢蒙早就逃走了。
后羿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身影很像嫦娥。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小朋友们,嫦娥奔月的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呀?嫦娥为了不让坏人得到长生不老药,宁愿自己飞到月亮上去,她是多么勇敢和善良啊!我们也要像嫦娥一样,做一个勇敢、善良、有正义感的人。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嫦娥奔月9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大班语言嫦娥奔月9篇大班语言嫦娥奔月 1教学目标:1、借助语言文字训练学生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在语言文字中了解人物特点,鉴赏人物形象,感受意境美,培养审美能力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人物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对人物心情的准确把握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吟诗赏月,引入课题1、激趣:同学们,老师将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在人们的眼里,这个字的含义十分丰富,它有时代表着团圆、美满,有时又代表着忧愁、分离,还有时代表着寂寞、凄凉┅┅它就是“月”字。
(板书:月)看到它你想起了哪些千古名句或故事呢?2、老师现在播放的是《明月几时有》,它的歌词就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水调歌头》。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月亮的图片)月明星稀,风清月朗,这样的月夜多么迷人呀!于是,关于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其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嫦娥奔月(板书:嫦娥奔)齐读课题3、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嫦娥奔月》这篇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哪三个人物?(相机板书:嫦娥、后羿、逢蒙)4、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快速默读1----6自然段(板书:力大无比,美丽善良,*诈贪婪)二、精读课文1---61、后羿是个力大无比的人。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2段,划出文中有关句子2、学生回答(出示: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3、再读你划出来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注意突出后羿的动作。
(重点抓住这一句来体会:“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
一连串动作的描写体现出了后羿的力大无穷、机智神勇,也写出了受老百姓敬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