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嫦娥奔月-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嫦娥奔月教案

幼儿园中班嫦娥奔月教案

幼儿园中班嫦娥奔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的嫦娥奔月神话故事;认识并简单描述故事情节;学习节日嫦娥奔月的由来。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幼儿的国家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文化教育: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2.语言教育:学习描述故事情节的口头表达能力。

3.艺术教育:手工制作嫦娥和玉兔。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播放一段有关嫦娥奔月的视频或幻灯片,让幼儿观看,并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知道为什么会有中秋节吗?”2.了解嫦娥奔月(15分钟)通过幻灯片或故事书的展示,向幼儿讲解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强调中秋节是为了纪念嫦娥的。

3.活动一:嫦娥奔月角色游戏(15分钟)让幼儿尝试扮演嫦娥和玉兔,老师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动作和表情来模仿故事中的人物。

可以通过舞蹈、手势等方式,让幼儿体验嫦娥奔月的过程。

4.活动二:制作嫦娥和玉兔(30分钟)老师准备相关材料,如纸板、颜料、毛巾等。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可以提供一些已经制作好的模板,辅助幼儿完成手工制作。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选择喜欢的颜色和造型,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5.活动三:小组讨论和分享(1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与伙伴一起讨论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到底是如何奔月的?然后请一位小组代表向大家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6.游戏:捉月亮(15分钟)将教室中央准备一堆彩球,象征着月亮。

幼儿们围成一个圈并将手牵在一起,一位幼儿代表嫦娥,需要在其他幼儿快速通过时试图捉住月亮(彩球)。

活动中,其他幼儿可以躲避、反手拍打月亮。

当嫦娥成功抓住月亮时,幼儿们可以欢呼庆祝。

7.结束(5分钟)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他们进行简单的对话,了解他们对嫦娥奔月的理解以及中秋节的意义。

四、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幼儿制作的嫦娥和玉兔手工作品。

《嫦娥奔月》教案(通用19篇)

《嫦娥奔月》教案(通用19篇)

《嫦娥奔月》教案《嫦娥奔月》教案(通用1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嫦娥奔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嫦娥奔月》教案篇1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文字优美,可读性强,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说话表达能力的好教材。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响亮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能基本说出故事的主要梗概。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重点: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难点:如何理顺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策:给予学生充沛阅读的时间。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2、读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安排课内预习。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生字,想方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提示:“济”是多音字;“诈”是翘舌音;“蒙”是后鼻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敬重:恭敬尊重。

(文中指谁敬重谁?)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文中指谁奸诈贪婪?)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

(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三、理清课文脉络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想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幼儿园优质课-嫦娥奔月教案(精选3篇)

幼儿园优质课-嫦娥奔月教案(精选3篇)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嫦娥奔月教案(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嫦娥奔月教案1教学要求: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课文录音、投影片教学时间:三教时第一教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奸诈贪婪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威逼焦急敬重翻箱倒柜洒满银辉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奔,奔向。

敬重:恭敬尊重。

(文中指谁敬重谁?)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文中指谁奸诈贪婪?)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

(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幼儿园主题教案:嫦娥奔月

幼儿园主题教案:嫦娥奔月

幼儿园主题教案:嫦娥奔月教案主题:嫦娥奔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嫦娥奔月故事,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听故事和理解故事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故事引发幼儿对宇宙、月亮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

2. 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发展过程。

3. 讨论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绘本或动画视频。

2. 准备月亮和星星的图片或者模型。

3. 准备一些与月亮相关的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关于月亮的知识,然后引入嫦娥奔月的故事主题。

2. 故事讲述:教师通过故事绘本或动画视频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同时解释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角色。

3. 讨论与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讨论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4. 手工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制作月亮相关的手工作品,如月亮挂饰、月亮绘画等,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月亮的认识。

5. 总结回顾: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故事的重要信息和学习的重点。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嫦娥奔月的故事,并尝试自己讲述。

2.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教师可以安排相关的科学活动,如观察月亮的变化,了解月相等。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的传统神话故事,也激发了他们对宇宙、月亮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故事理解和手工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听故事过程中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2. 通过幼儿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

3. 通过幼儿的手工作品,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通过课后的反馈和家长的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持续性。

中班《嫦娥奔月》教案

中班《嫦娥奔月》教案

中班《嫦娥奔月》教案教案标题:中班《嫦娥奔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手工等活动,让学生展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教授《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让学生理解和表达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

三、教学准备1. 故事书《嫦娥奔月》2. PPT或图片资料3. 角色扮演道具4. 绘画、手工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PPT,让学生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故事讲解:老师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介绍主要人物和故事发展。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表演来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围绕故事展开讨论,询问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5. 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展现自己对《嫦娥奔月》故事的理解和想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6. 总结回顾:通过回顾故事情节和学生的创作作品,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故事的记念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学《嫦娥奔月》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学《嫦娥奔月》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学《嫦娥奔月》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嫦娥奔月》。

2.通过故事,了解中秋节和传统习俗。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观察和思考能力。

4.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基本知识:《嫦娥奔月》的故事和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能力培养:绘本阅读、语言表达、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发掘幼儿对于中秋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介绍活动主题“中秋节”并询问幼儿对于这个节日的印象,或是在家庭或幼儿园中有哪些庆祝活动。

通过幼儿的表述,引导幼儿进入主题。

2.故事导读(10分钟)教师介绍即将讲述的故事《嫦娥奔月》的背景,讲述月神后羿和嫦娥的传说,逐步呈现故事的情节,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为下面阅读绘本做好铺垫。

3.绘本阅读(30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嫦娥奔月》的绘本,并讲解绘本的组成结构。

教师指导幼儿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重点讲解嫦娥奔月的场景描述和绘画技巧。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幼儿观察图画,提出问题,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并参与讨论。

4.绘本创作(30分钟)以嫦娥奔月的场景为题材,教师为幼儿提供绘画材料,指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将印象中的月亮、嫦娥等绘制在纸上,并帮助幼儿理解绘画中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鼓励幼儿描绘自己的故事,提升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5.总结复盘(10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和核心主题,并向幼儿提问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等相关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究更深层次的意义。

并将幼儿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肯定幼儿的努力和成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绘本阅读,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嫦娥奔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增强幼儿对于中秋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五、教学资源准备1.绘本《嫦娥奔月》。

2.彩色画笔和纸张等绘画材料。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学《嫦娥奔月》课程设计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学《嫦娥奔月》课程设计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学《嫦娥奔月》课程设计一、概述《嫦娥奔月》是一本经典的绘本故事,讲述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故事性,非常适合幼儿园中班的绘本教学。

通过教学这本绘本,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同时也促进其语言表达和情感交流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嫦娥奔月》故事的由来。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描绘《嫦娥奔月》的想象世界。

4. 提高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欣赏与学习《嫦娥奔月》相关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 导入课程:通过故事简介或动画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让他们初步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 课堂讨论: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情节,让他们自由发言,描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与感受。

2. 绘本阅读与表演- 绘本阅读:老师为幼儿朗读《嫦娥奔月》绘本,带着幼儿共同感受故事的情感和想象力。

鼓励幼儿参与其中,了解绘本阅读的乐趣。

- 故事表演:分组进行《嫦娥奔月》故事的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表演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同时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创意绘画- 自由绘画: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根据自己对《嫦娥奔月》故事的理解,进行创意绘画。

可以绘制嫦娥奔月的场景、角色形象或自己对故事的联想想象等。

- 师生交流: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老师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共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想法。

四、课程总结通过《嫦娥奔月》的绘本教学,幼儿不仅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这个经典神话故事,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绘画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尊重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感受文化的魅力。

观点和理解:通过《嫦娥奔月》绘本教学,可以帮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

嫦娥奔月教案中班

嫦娥奔月教案中班

嫦娥奔月教案中班【教案】嫦娥奔月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中秋节,并通过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文化背景。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团体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幻灯片、中秋节的相关文化素材、绘画纸、颜料及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幼儿介绍中秋节,问他们是否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活动。

激发幼儿兴趣,引发思考。

2.讲授(15分钟)通过幻灯片等方式,向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强调嫦娥奔月与中秋节的关系,并解释为什么中秋节要赏月以及那些传统活动的含义。

3.讨论(15分钟)引导幼儿对嫦娥奔月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进行讨论。

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进行适当引导。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绘画活动(30分钟)让幼儿用颜料和画笔在绘画纸上自由绘制自己心中的嫦娥和月亮,或是他们对中秋节的想象。

老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进行绘画活动,指导幼儿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5.手工制作(30分钟)引导幼儿用彩纸、剪刀和胶水制作嫦娥奔月的场景。

可以是嫦娥和月亮、兔子和玉兔、桂树和蟾蜍等,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引导。

6.团体活动(20分钟)将幼儿分组,让他们一起合作制作一幅嫦娥奔月的大型画作。

每个小组可以用颜料、画笔和海绵等工具完成自己的部分,最后将所有部分拼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画作。

7.总结(10分钟)让幼儿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和手工制作品,并对他们的努力和成果给予肯定和赞扬。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中秋节的意义和传统活动。

四、教学延伸1.通过音乐鼓励幼儿跳舞,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氛围。

2.与幼儿一起品尝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如月饼、柚子等,并让幼儿了解食品的由来和意义。

五、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幼儿对中秋节的理解和记忆,以及他们在绘画和手工制作中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小朋友刚过了中秋节,中秋节都和谁在一起?做了什么?
2.知道为什么我们要过中秋节吗?下面请小朋友看一个故事。
二、根据故事内容提问,了解中秋节来历:
1.嫦娥还能和后羿见面吗?为什么?
2.后羿想念嫦娥了,怎么办?
3.如果小朋友不能和爸爸妈妈见面,伤心吗?
教师小结:后羿是我们的大英雄,但是不能和心爱的妻子见面了,很伤心。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有了中秋节,让家人能够一起团圆。
三、第二遍播放故事,分段提问,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后羿为什么要射下九个太阳?
2.王母娘娘为什么要给后羿长生不老药?
3.为什么嫦娥要吞下长生不老药?吞下以后去了哪里?
四.播放PT,根据图片内容让幼儿复述故事。
1.集体复述。
2.邀请几个幼儿,每个幼儿复述一幅图。
思考:
以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来看,根据图片进行简单复述应该没有问题,个别幼儿需要在老师的提示下进行简单的复述。
活动反思:
第 周 活动主题:快乐的中秋节
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教师: 班级: 人数: 时间:
活动名称:语言活动
活动内容:嫦娥奔月(新授故事)
活动目标:1.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在教师的提示下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1.《嫦娥奔月》故事动画。2.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入故事《嫦娥奔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