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

合集下载

第05讲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

第05讲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

第05讲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学习目标】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实现,其传递具有单方向传递的特点。

3.关注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并能够向他人宣传这些危害,拒绝毒品。

【任务驱动】在蛙坐骨神经上(神经纤维膜外)放置两个微电极,并将他们连接到同一个电流表上,引导学生观察神经不受刺激或不同部位受到刺激时,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请同学们思考,坐骨神经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外是正电位还是负电位?坐骨神经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外是正电位还是负电位?在神经纤维膜外,刺激产生的兴奋是以什么方式传导的?【问题思考】1.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

现在世界田径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被视为抢跑。

思考下面的问题:①从运动员听到枪响到作出起跑的反应,信号的传导经过了哪些结构?经过耳(感受器)、传入神经(听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等结构。

②短跑比赛规则中关于“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人类从听到声音到作出反应起跑需要经过反射弧的各个结构,完成这一反射活动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0.1s。

2.枪乌贼的神经元是研究神经兴奋的好材料。

研究表明,当改变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的时候,静息电位并不受影响,但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随着Na+浓度的降低而降低。

原因是什么?静息电位与神经元内的K+外流相关而与Na+无关,故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的改变不影响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与神经元外的Na+内流相关,细胞外Na+浓度降低,细胞内外Na+浓度差变小,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值下降。

3.若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正常电位,应该在何种溶液中测定?为什么?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正常电位,应在钠钾离子浓度与内环境相同的环境中进行。

因为体内的神经元处于内环境之中,其钠钾离子具有一定的浓度,要使测定的电位与体内的一致,也就必须将神经元放在钠钾离子浓度与体内相同的环境中。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课时)(共32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课时)(共32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神经冲动的产生 和传导
每天酗酒 烟不离手
沉迷游戏,无法自拔 暴饮暴食
咖啡不断
沉迷赌博
多巴胺与奖励机制
神经冲动的产生 和传导
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与人的快乐等正面情绪高度相关。
A 组小鼠
B 组小鼠
C 组小鼠
操作
无操作
抑制脑部多巴胺 电刺激诱导多巴胺
的合成
的合成
在饥饿时,给予食物,重复多次操作。
判断预期,三组小鼠分别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突触小体中包含突触 小泡。 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 递质。
神经冲动的产生 和传导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1. 上游神经元的兴奋沿轴突传递 至突触小体。
2. 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向突触前 膜移动。
3.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4.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被释放 至突触间隙。
神经冲动的产生 和传导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2. 欲望得到满足,奖励机制启动,获得快乐等正面情绪,得到 满足感。
3. 远超正常水平的多巴胺可以与受体结合,使欲望增强,同时 也导致后续神经信号不敏感,造成奖励机制反馈不足。
毒品的成瘾机制
神经冲动的产生 和传导
三种情形的具体原理
1. 鸦片、海洛因、吗啡等毒品:诱导突触前膜一次性释放大量 的多巴胺,使得突触间隙内多巴胺浓度显著上升。
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
5.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 在突触间隙扩散,并作用于突 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
思考讨论
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是哪种
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
神经冲动的产生 和传导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课时)-高二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课时)-高二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感受器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效应器 传出神经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蛙的坐骨神经表面电位变化实验
坐骨神经
腓肠肌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微电极,并将它们连接到一个电流表上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蛙的坐骨神经表面电位变化实验
是重帘低垂抑或星云闪亮, 不,是脑细胞织就信息之网。 万千信息在此传输交汇: 调节着机体的稳态, 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目录 • 第1课时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一、新课导入 • 二、实验探究 • 三、新知探究 • 四、课堂小结 • 五、课内小测 •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及滥用兴奋剂、 吸食毒品的危害 • 一、新知探究 • 二、练习与应用
问题探讨
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 出。现在世界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 被视为抢跑。 讨论: 2.短跑比赛规则中关于“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人类从听到声音到做出反应起跑需要经过反射弧的各个结构,完成这一反射活动 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0.1s
问题探讨
运动员听到信号后神经产生兴奋,兴奋的传导经过了一系列的结构。兴 奋在反射弧中是以什么形式传导的?它又是怎样传导的呢?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 神经冲动的传导
静息状态:外正内负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恢复静息
兴奋部位
局部电流方向: 膜外:未兴奋→兴奋 膜内:兴奋→未兴奋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 神经冲动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 ;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2讲课文档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2讲课文档
止Na+内流
Na+离子内流
钾离子外流 钾钠泵活动,恢复静息电位
第11页,共74页。
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状态变化情况
极化状态 去极化过程
通 道
打开
打开
K+
行 为
流向膜外
流向膜外
通 道
关闭
Na+
行 为
不扩散
打开 流向膜内
反极化 复极化过程 状态 打开
内正 外负
流向膜外 关闭
不扩散
极化 状态
外正 内负
1.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 外正内负
2.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外负内正
3.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外正内负
4.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 这样就形成了 局部电流
电位差
5.电流方向在膜外由
未兴奋区流域向
兴奋区域
在膜内由 兴奋区域流向
未兴奋区域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双向
第15页,共74页。
第12页,共74页。
P21倒数第二行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离子学说对动作电位的解释
1)某种刺激使细胞膜产生较缓慢的去极化
2)当膜电位达到阈电位,膜上的钠通道开放,允许Na+顺着浓 度梯度流进细胞。
3)Na+流入细胞引起膜进一步去极化,从而引起新的钠通道开放,
进一步加快Na+内流,形成循环,产生膜的再生性去极化。
4)开放的钠通道失活、关闭。而此时延迟性钾通道开放,K+在 强大的电动势作用下迅速外流,使膜复极化,回到静息水平。
第13页,共74页。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外+
外-
刺激
内-
内+

【课件】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说课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说课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2课时)
说教材
01
说教学 目标
03
说教学 活动流程
05
说教学 评价
07
02
说学情
04
说教学 重难点
06
说环节 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关于突触处兴奋传递过程的学习
是理解反射弧工作方式、神经系统宏观与微观机 制的重要一环。
神经细胞的结构
反射及反射弧的组成 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 纤维上的传导
六、说各环节设计意图
3、理解突触处兴奋传递的过程
通过问题串,层层厘清突触处兴奋传递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突触处兴奋传递过程及特点,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六、说各环节设计意图
4、突触处兴奋传递过程的调节
讨论如何增强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 的兴奋? 1、从神经递质的角度,增加兴奋性神经递质的相对数量? 2、从神经递质受体的角度,增加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的的相对数量?
自变量 因变量 假说与预期 得出结论
初步认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形式 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六、说各环节设计意图
2、认识突触的结构
宏观上初步认识
六、说各环节设计意图
2、认识突触的结构
微观上认识了突触的结构以及神经递 质的位置,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问题
六、说各环节设计意图
3、理解突触处兴奋传递的过程
推测兴奋在突触传递过程
自主学习、归纳、概括
六、说各环节设计意图
3、理解突触处兴奋传递的过程
设问:
师生互动,表达、交流
六、说各环节设计意图
3、理解突触处兴奋传递的过程
提供研究资料,得出结论 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论证

神经冲动与传导(第二课时)教学案

神经冲动与传导(第二课时)教学案

课题:第2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说明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2.说明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自觉拒绝毒品并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难点: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较为简单,学生不难理解,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化学递质对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的作用。

因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教师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演示该实验过程和现象,或者以版图形式把过程重现,从而学生辅助学生理解,引导分析。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情景,问题或视频等方式导入新课,根据不同课程运用不同形式)我们学习了一个神经元上神经冲动的传递,那么两个神经元是如何传递的呢?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突触小体?突触小泡存在的位置? 2.神经递质的作用?存在位置?3.突触的概念(类型)?4.突触的结构?学生自学: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阅读教材P28-31完成下面的内容:1.写出甲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

2.写出乙图中A、B代表的突触类型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__________。

其可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__________。

3、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1)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__________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

(2)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_______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

(3)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结合。

(4)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__________。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在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为___电位。若刺激b点,电流计①和电表②指针分别偏 转__次、__次。若刺激e点,电流计①和电表②指针分别偏转__次、__次。 (2)若刺激c点,电流计①指针将偏转__次,能否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请说明理由。
对点训练
例3
科学工作者为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及突触间传递的情况,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 。图中c点位于灵敏电流计①两条接线的中点,且X=Y。请回答下列问题:
A.多巴胺通过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强 C.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多巴胺转运蛋白回收到突触小体 D.可卡因可阻碍多巴胺被回收,使脑有关中枢持续兴奋
对点训练
例2
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 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 ,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D.在反射弧中,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多个神经 元之间以化学信号单向传递
对点训练
例2
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 到动作电位位置是( )
经素”的化学本质为

本课时聚焦
知识聚焦 ① 常见的突触及相关结构 ②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③ 兴奋异常的常见因素及药物应用 ④ 毒品成瘾机理分析及健康生活
计划课时 2课时 一般考查方式及难度 选择、简答 一般、较难
考点1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025高考生物总复习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2025高考生物总复习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第35讲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课标内容(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考点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提醒①K+外流后,细胞膜内K+浓度仍大于膜外;Na+内流后,膜外Na+浓度仍大于膜内。

②动作电位的幅度取决于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与刺激强度无关。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和类型突触小体≠突触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换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在突触处完成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兴奋的传递过程①过程②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传递特点神经递质(4)神经递质与受体提醒若神经递质是NO,则通过自由扩散释放。

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1)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始终促进Na+的内流。

(2023·山东卷,16C)(×)提示当膜内变为正电位时则抑制Na+的继续内流。

(2)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2021·辽宁卷,16D)(×)提示神经递质不进入突触后膜。

(3)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

(2021·河北卷,11C)(×)提示内环境K+浓度升高,会导致K+外流减少,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减小。

(4)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2021·全国乙卷,4A)(×)提示会引起Na+内流。

(5)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

(2020·江苏卷,14A)(×)提示天冬氨酸不含S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的膜内外有电位差吗 ?
微电极 轴突
微电极 轴突
微电极
+
轴突
-
物质基础: 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浓度不同(内K+ 外Na+) 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膜外 膜内 膜外
静息时
Na+ Na极+ 化状态
K+ Na+ Na+
+- +- +- +- +- +- +- +- +- +- +- +- +- +-
K+
K+
K+ K+
-+

-+
-+
-+
K+
-+
-+
K+
-+ -+
K+
-+ -+ -+
-+ N-+a+-+
Na+ Na+ Na+
静息电位: 内负外正
物质基础:
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浓度不同(内K+ 外Na+)
细胞膜的通透性不同。
适宜刺激
Na+
K+ Na+ Na极+ 化状态
膜外 膜内 膜外
K+ K+ Na+ Na+
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测量
电极
神经纤维
电表
锌铜棒(用于刺激)
利用以上3种元件组建测量膜电位的装置 要求测量结果(实验结果)符合右图曲线
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测量
数 学 模
一个电极接在膜____,一 个电极接在膜____。



一个电极接在膜内,
处 膜
一个电极接在膜外




间 变
静息电位


线
物理模型:膜电位测量装置模型
2009.3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电的发现
1780年,意大利的自然科学家伽伐尼在 解剖青蛙时,正好赶上在解剖刀触及蛙 腿时,实验台上的起电机产生了一个火 花,与此同时,青蛙的腿猛烈的抽搐了 一下。后来,伽伐尼注意到,每次仪器 一打出火花,青蛙腿部肌肉便要抽动一 下。
结论:神经具有内在的电,即肌肉收缩的 电来自生物体本身。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做出迅速反应(兴奋), 是一种可兴奋细胞。 神经元的基本特性: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 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神经 肌肉 腺体
兴奋
动物或人体的某些组织或细胞 感受外 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 跃状态的过程
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
产生负电波 →传导负电波
适宜刺激
e
极化
间 变
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
化 含义:神经纤维某处接受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情况。
曲 线
(膜电位=膜内电位-膜外电位)
神经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负电波沿神经纤维传导,这 个负电波叫做动作电位,也就是神经冲动。
蛙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示意图
上述实验中,若改用示波器测量,观察曲线变化。
适宜刺激
示波器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一.神经冲动的产生 二.神经冲动的传导 1.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问题:动作电位后Na+、K+又是如何恢复到静 息状态的(极化状态)?
(是由于钠钾泵的作用)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 机理: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K+扩散到膜
外,负离子不能扩散出去,钠离子不能扩散进来。
机理:受到刺激后Na+通道打
开,膜外Na+大量涌入膜内
机理:在很短时间内,Na+通道又重新关
闭,K+通道随即开放,K+很快涌出膜外。
细胞膜的通透性不同。
Na+
K+
Na极+ 化状态
膜外 膜内 膜外
K+ K+
+-+
+-+
-+ +-
K+
+- +-
+
K+
+ -
--+K+ + K++ + +K++ ---
-++--++-K+-++-NN-+aa+-++N-++-a+N-++-a+N反Naa+极+ 去化极状化态
K+
Na+
复极化
Na+
极化状态
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测量
物 一个电极接在膜内,一个电极接在膜外



: 电
刺激

-70mv
Na+内流



40mv

刺激
转 情
K+外流

刺激
-70mv
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测量
数 一个电极接在膜内,一个电极接在膜外

模 型
40mv
反c






处 膜
电 位
b 去
d
极 化
t




随 时
-70mv 极化 a
+- +- +- +- +- +- +- +- +- +- +- +- +- +- 去极化
K+
K+ K+
-+
-+
-+
-+
K+
-+
-+
-+K+-+
K+
-+ -+ -+
-+ N-+a+-+ 反极化状态
K+
Na+
Na+ Na+ Na+
动作电位: 外负内正
物质基础:
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浓度不同(内K+ 外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