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讲义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讲义一、神经冲动的基本概念在我们的身体里,神经系统就像是一个神奇的信息传递网络,而神经冲动则是这个网络中传递信息的“信使”。
那么,什么是神经冲动呢?神经冲动,简单来说,就是神经细胞(神经元)产生的电信号。
它沿着神经元的细胞膜快速传播,将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或者从神经元传递到效应器官(比如肌肉或腺体),从而实现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和控制。
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巨大的城市,神经元就像是城市中的电线,而神经冲动则是电流。
这些电流沿着特定的路径快速流动,让城市的各个部分能够相互通信和协调工作。
二、神经冲动产生的基础——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要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首先要了解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神经元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细胞膜内的电位比膜外低,通常约为-70 毫伏。
这是因为细胞膜上存在一些特殊的离子通道和离子泵,使得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而细胞外的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导致钠离子迅速内流,使膜内电位迅速上升,从-70 毫伏变为+30 毫伏左右,这个过程产生的电位变化就是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就像是一道闪电划过夜空,瞬间打破了原本的平静。
它是神经冲动产生的关键步骤。
三、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当神经元的某个部位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时,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会迅速打开,大量的钠离子涌入细胞内,导致膜电位急剧上升,产生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紧接着,钠离子通道迅速关闭,而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大量外流,使膜电位迅速下降,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动作电位产生后,会沿着细胞膜迅速传播,就像海浪在海面上扩散一样。
四、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产生后,如何在神经元之间以及神经元与效应器官之间传导呢?在单个神经元内,神经冲动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细胞膜进行传导的。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示范教案

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学目标1.阐明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外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电信号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过程。
2.说出突触的结构及各部分特点。
3.理解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4.形成敬畏生命,远离毒品,健康生活的社会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突触的结构和特点。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教学难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指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中的内容,观看课件中短跑比赛的视频,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从运动员听到枪响到作出起跑的反应,信号的传导经过了哪些结构?提示:这个过程经历了一系列反射活动,如大脑,脊髓,反射弧等结构。
(2)短跑比赛规则中关于“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提示: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需要时间,这就是从听到枪响到作出反应的时间,这个时间一般大于0.1 s,而运动员在0.1 s内起跑就说明是在枪响之前开始跑的。
(建议播放视频:【情境素材】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新知讲解】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补充:许多选择生物的学生,不一定选择物理学科,对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原理都已经忘记,而本节课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多次出现电流表指针的偏转问题,因此在课前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讲解帮助学生储备相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就更容易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我们已经知道兴奋是通过反射弧传导的,那兴奋具体以什么形式传导的?又是怎样传导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7页下面的文字和图2-6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
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电位变化。
1)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变化,说明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
2)神经左侧一段给予刺激时,靠近刺激端的电极处a处先变为负电位,紧接着恢复正电位(如图②③)。
3)紧接着,另一电极处b处变为负电位,紧接着恢复正电位(如图③④)。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PPT

5.(全国卷)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 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 作电位,可观察到 (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
合成。在无氧
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
方式跨
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
制之一。
答案:(1)缺氧时间 (2)外 降低 (3)不能 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 (4)线粒 体(或线粒体内膜) 主动运输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第二章 神经调节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呢?
兴奋传导的特点:双向传导(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不衰减
兴奋传导的实质:通道蛋白的陆续激活过程
影响兴奋产生、传导的因素: 1.相应的刺激;2.适宜的离子浓度;3.细胞呼吸
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
答案:(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安徽卷)Ⅰ.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 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 和○b 。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 和○b 有电位波动,出现屈 反射。右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课件

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传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
K+外流
内负外正 Na+内流
易混易错 K+外流后,细胞膜内K+浓内度正仍外大负于膜外;Na+内流后,膜外Na+
浓度仍大于膜内。
内负外正
内正外负
3.特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思考题:若某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 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_停__止__传__导__。
突触后膜发生_电__位__变__化___,下个神经元__抑__制____。
思考 不同麻醉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有些麻醉剂属于递质拟似 剂(能与受体结合,并且结合后产生与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 有些麻醉剂属于受体阻断剂(阻碍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那么,
递质拟似剂类的麻醉剂主要作用于_____抑__制__性__突__触_____(填“兴
乙为、丙、丁、。甲
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实验探究
结合反射弧模式图进行探究 (1)探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观察A的反应 方法设计:电刺激①处
测量②处电位变化
A有反应,②处电位改变→双向传导 结果分析 A有反应,②处无电位变化→单向传导
(2)探究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先电刺激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 方法设计 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电位变化
经纤维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p224
A.t1时的刺激强度过小,无法引起神经纤维
上Na+通道打开 B.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
可能位于-65~-55 mV
√C.t2、t3时的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a:轴突—细胞体型
思考:突触只能连接神经 元与神经元之间吗?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1.1突触类型:②神经元与肌肉和腺体
a.轴突—肌肉型 肌肉的收缩
b.轴突—腺体型 腺体的分泌
当兴奋传导到神经元的末端时,是如何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1.2突触结构
≠
突触
突触前膜
Na+
K+
膜外
Na+ Na+ Na+
+- +- +- +- +- +- +- +-+- +- +- +- +-
K+
K+
K+ K+ Na+
K+
-+ -+ +-
-+
K+
K+
-+(-+协-+助-+扩-+散-+)-+
-+
(-+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膜外
Na+ Na+
钠钾泵保持膜N内a+高钾,膜外高钠,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的状态。
bc段动作电位形成:Na+内
后逐渐关闭,K+大量外流,膜电位
流。(膜电位大于阈电位)
恢复为静息电位后,K+通道关闭(协
①Na+ 通 道 打 开 ( 协 助 扩a散 ) ;b
助扩散)。(膜电位大于峰电位)
②膜电位差距迅-速70缩m小v
刺激(阈电位)e
ab段静息电位:K+外流→内负外正。 极化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023年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当堂检测
2.脊神经中既有传入神经纤维也有传出神经纤维。在给予脊神经适 宜电刺激后,会检测到相应肌肉电位变化(先出现M波,再出现H反 射波,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图中结构②处能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B.电刺激脊神经会引起神经纤维的Na+离子通道开放 C.电刺激产生M波的途径是电刺激→③→②→①→肌肉 D.H反射波与M波间隔时间可用于诊断相应神经中枢是否病变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原来,在两个神经之间有个结构,叫——突触
突 触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8-29页相关内容,画一个
突触,并标明突触中相应结构 传递的结构——突触
突触小体
突触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 受体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的常见类型
传 导
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 抑制性递质 如甘氨酸
方
放神经递质
释放方式: 胞吐
向
2.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
生物膜的流动性
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
3.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 受体结合
特异性受体 Na+或Cl-通道
4.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 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
引起下一个神经元 兴奋或抑制
5.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2.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_双__向__传_导____ 思考:为什么?
+++ - - - - ++++
-+- - - +++ -+- - - -
-+-+-++
+-++-+-+-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 新课课件(共4课时)

知识点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兴奋剂定义:原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 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兴奋剂具有增强 人的兴奋程度 、提高 运动速度 等 作用,为了维护比赛的公平,保护参赛者的身心健康,运动比赛 禁止 使用 兴奋剂。
2、兴奋剂与毒品作用原理:其作用位点往往是 突触 。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神经调节 第三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需4课时)
2024-9-26日修改
学习目标
第三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方向、静息与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
2,理解神经表面电位差测定和神经内 外电位差测定的原理。
3,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之间的传递方 式、方向及原因。
① 促进 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 ②干扰神经递质与 受体 的结合。
●还可以减少突触前 膜对神经递质的回收。
③影响 分解神经递质的酶 的活性。
3、可卡因成瘾机理:知识点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正常情况下, 多巴胺 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 转运蛋白 从突触 间隙回收。
(2)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 失去 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 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 持续 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 减少
4,传导模式图
②兴奋状态
●信号传导具有 不衰减 性。
兴奋传导方向
③局部电流
④恢复静息
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 位之间由于 电位差 的存 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 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局部电流方向与兴 奋传导方向关系:膜 外相 反,膜内相 同 。
知识点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5、传导方向:可以 双 向传导。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神经冲动的产生神经冲动,也称为动作电位,是神经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
它的产生是由于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以及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改变所导致的。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的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则是膜外高于膜内。
同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相对较高,而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较低。
这使得钾离子有向外扩散的趋势,从而在细胞膜内外形成了一个内负外正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通常约为-70mV 。
当神经细胞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会迅速增加,大量钠离子涌入细胞内,导致细胞膜内电位迅速上升,从-70mV 变为+30mV 左右,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这个过程被称为去极化。
随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迅速下降,而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钾离子大量外流,使得细胞膜内电位又迅速下降,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二、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产生后,会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
神经冲动的传导具有以下特点:1、双向传导:神经冲动可以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个方向传导。
2、绝缘性:不同的神经纤维之间相互绝缘,不会相互干扰。
3、生理完整性:神经纤维只有在结构和功能完整的情况下才能传导神经冲动。
4、相对不疲劳性:神经冲动的传导相对不容易疲劳,可以长时间保持高效。
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主要有两种:1、局部电流传导:在神经纤维的某一点产生动作电位后,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
这种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实现神经冲动的传导。
2、跳跃式传导:在有髓鞘神经纤维中,神经冲动的传导发生在郎飞结处,这使得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大大加快。
三、例题分析例题 1: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 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细胞体传导C 兴奋部位的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答案:C解析: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向两个方向传导,即双向传导,A、B、D 选项错误;兴奋部位的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C 选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方:伏打:观点:生物体内不存在生物电
实验证明:用同种金属构成回路接触标本
实验现象: 实验中肌肉不会收缩
。
实验解释: 两种不同的金属与潮湿的组织接触产生的“双金属电流”
。
(一)、生物电的发现——蛙腿论战
正方:伽伐尼:观点:生物体内存在生物电
实验证明:1、将2个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叠放在一起,电刺激甲的神经;
2、将标本乙肌肉切开,将标本甲神经的一端放置在标本乙肌肉的
完好部分,而另一端触碰损伤部位
实验现象; 两个实验的甲肌肉均收缩
。
实验解释: 生物体中确实存在生物电
。
英国剑桥大学的霍奇金和他的同事们,利用枪乌贼巨大的神经 纤维为材料,成功的测量了单个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及其变化 情况,最终证明了生物电的存在的事实。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___双__向________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1、神经冲动的产受到刺激后): 外负内正
2、神经冲动的传导
膜外:未兴奋部位 局部电流 膜内: 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传导的详细过程总结
1.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_外__正__内__负____
脊髓
神经 系统
神经元的结构
树突
细胞体
细胞核
轴
突
轴突
末
梢
髓鞘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自学探究
(一)、生物电的发现——蛙腿论战
正方:伽伐尼:观点:生物体内存在生物电
实验证明:1、电击青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2、用双金属组成的回路
接触标本
实验现象; 两组实验肌肉都会收缩
。
实验解释:神经和肌肉组织带有不同性质的电荷,用金属相连构成放电回路,肌肉。收缩
2.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外负内正
_____________
3.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__外__正__内__负_______ 4.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____电__位__差______
这样就形成了___局__部__电__流____
5.电流方向在膜外由_未__兴__奋__部__位___流向__兴__奋__部__位__ 在膜内由__兴__奋__部__位_______流向__未__兴__奋__部__位___
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历城四中高二生物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电的发现过程,掌握静息电位与动 作电位的产生机理。
2、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重难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以及
神经冲动的传导。
基础知识回顾:
1、神经系统的组成
周围 脑神经 神经 系统 脊神经
脑 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