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力学的教学法讨论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力学教案5篇

初中物理力学教案5篇

初中物理力学教案5篇初中物理力学教案篇1一、教学设计思想弹力是力学常见三种性质力之一,也是后续摩擦力产生条件,所以本节课是全章的基础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学生应当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知道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能准确画出这些弹力的方向;知道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性质、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把握胡克定律的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以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原则,通过观察弹簧,弯曲的木棍,气球,橡皮泥等,来认识形变以及形变的种类。

着重在演示微小形变和推断弹力方向。

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需要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得出胡克定律,探究过程设计简洁,快速可完成。

再次让学生体会用图处理数据的好处。

二、学习任务分析1.学生凭借生活阅历,已经知道弹力是一种与重力产生缘由不同的力。

本节课通过学生体验形变;观察并分析弹力的产生条件;分析弹力的方向;可以加深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

进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例题点面接触,面面接触,点点接触,知道分析弹力的方向的方法。

通过学生对杆的练习,知道杆的弹力不肯定沿着杆。

三、学习者分析1.学生学完力和重力的概念,并且了解弹力的存在。

强调受弹力的物体,缘由是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

2.胡克定律本身并不难把握,但实际应用中学生往往简单误将弹簧长度理解为形变量。

四、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弹性形变和裂变。

知道什么是弹力,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画出不怜悯况下,上述弹力的方向。

知道常见的形变,能识别拉伸形变、压缩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

通过试验了解在弹性限度内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通过试验得出弹簧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知道胡克定律;把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放大了的微小形变”,让学生知道把微小变化量进行放大,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在试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关系过程中,熬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体会物理是一门试验学科。

浅谈中学物理力学教学方法

浅谈中学物理力学教学方法
行探 讨。
经 验 来 自实 践 , 客 观 事 物 在 人 们 是 头 脑 中的 反 映 , 是认 识 的 开 端 。 经 验 有 但 待于深化 , 待于上升到理论 。 有 人们 在 与 客 观 事 物 打 交 道 的 过 程 中 , 过 感 官 所 通 获 得 的 关 于 客 观 事 物 的 现 象 和 对 外 部 联

步 再 引 导 学 生 讨 论 运 动 趋 势 方 向 如
直线上 两个 反方 向的力总 是等量 的 ,
何 判 断 , 以 从 “ 如 没 有 摩 擦 , 体 将 可 假 物
而不 是 按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它 们 的 大 小 宅立 关 系 。 如 : 使 物 体 运 动 或 维 持 物 体 运 又 要 动 总 要 在 力 的 方 向上 施 力 , 以 学 生 在 所 画 受 力 图 时 , 往 错 误 地 在 速 度 方 向上 往
系 的认 识 , 就 是 经 验 。 历 史 上 , 们 这 在 人
2 12 推 理 方 法 .. 推理 的前提 与结论之 间的联 系 , 反 映 了 事 物 之 间 的 必 然 联 系 。 和 能 的 概 功 念 , 及机 械 能 守恒 定律 等 , 采 用 了推 以 都 理方 法 。 和 能 的 表达 式 , 以运 用 牛 顿 功 可 运 动 定 律 和 运 动 学 知 识 推 导 得 出 ; 动 而 能定 理 和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既 可 通 过 牛 顿 定 律 来 推 导 , 可 通 过 功 和 能 的 表 达 式 也 来推导 。 由推 理 得 出的 动 能 定 理 和 机 械 能 守 恒定 律 又 在分 析 和 解 决 问题 中表 现 出 明 显 的优 点 , 们 都 是 物 体 运 动 的 过 它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1.实验教学法:通过做实验来观察现象、收集数据、验证理论,让学
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探究问题,促使他们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发疑问、启发思考等方式,激发
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景教学法: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让学生了解物理的实际应用场景,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5.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
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6.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软件,以图像、声音、动画
等形式展示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能力。

8.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
给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10.PBL教学法:以项目为驱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来学习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是常见的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
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可以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物理教法学法

物理教法学法

物理教法学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注意学法的探讨。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

那种只注重教法研究,而忽视学法指导的现象,对进展智力,培养能力,专门是培养自学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我们要在教给学生“如何样学”上狠下“功夫”。

因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在专门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

可见,“学会”同“会学”正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样,是一种对立的统一。

因此,教法与学法必须同时和谐,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

如此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备课时,设计学法备课时,从教材的实际动身,抓住特点,在考虑教法的同时,设计学法,这是专门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教材,不同章节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法处理上往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如讲授法、演示法等等,同时也要考虑在如此的教法下,学生如何样学才能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和自学能力。

这就必须设计具体的学法。

例如,在力的分解教学中,学生对力的分解往往没有合力那样容易领会,不明白得力什么缘故要如此分解而不那样分解,他们对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时,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因此然。

因此,力的分解教学应从生动的实验和多举实例入手,让学生先建立起分力的概念,认识被分解的力的作用成效,明白得一个力的分解必须依照它产生的实际成效来分解它。

设计实验如图1所示。

引导学生从观看泡沫塑料的形变,就能清晰地看出斜面上的重物所受的重力可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是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另一个是垂直于斜面的分力。

为增强实验的直观成效,重物要重一些,重物与泡沫之间要垫一层专门光滑的薄板以减小摩擦。

然后,通过举例进一步说明,使学生切实把握力必须依照它产生的实际成效来分解的规律。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回忆力的分解知识,用普遍规律指导学生认识个别事物。

如在动力学中力的成效是产生加速度(因此也产生形变),因此分解时要着眼于产生加速度那个成效。

谈中学物理中的数学物理方法及其应用

谈中学物理中的数学物理方法及其应用

谈中学物理中的数学物理方法及其应用
中学物理中的数学物理方法是指利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实验结果,以及从中推导出物理规律和理论。

数学物理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可以广泛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解方程法。

解方程法是指利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可以用来求解动力学问题、热力学问题等。

二、积分法。

积分法是指利用数学方法计算物理量的一种方法,可以用来求解电场、磁场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三、拟合法。

拟合法是指利用数学方法来拟合实验数据,从而求出实验结果的物理规律。

四、蒙特卡洛法。

蒙特卡洛法是指利用数学方法模拟物理系统的运动状态,从而推导出物理规律。

以上就是中学物理中的数学物理方法及其应用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帮助。

初中物理谈谈力学教学难点

初中物理谈谈力学教学难点

初中物理谈谈力学教学难点篇一初中物理是中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多个方面。

其中,力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首先,初中生对于力的概念理解难度较大。

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但往往与日常生活中的概念不同,初中生常常会将力与速度混淆。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其次,初中生对于力的计算也存在困难。

力的计算需要涉及到向量、分解等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较大。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最后,初中生对于力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定律难以理解。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这些概念和定律的理解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定律,如通过教学视频、模拟实验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学的难点。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力学难点主要包括力的概念理解、力的计算和力学定律的掌握。

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效。

篇二初中物理是学生们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力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是学习物理的基础。

在初中阶段,力学教学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因为学生们不仅需要掌握力学的概念和公式,还需要理解力学的本质和应用。

一、概念理解方面的难点学生在学习力学时,最大的难点可能是概念理解方面。

首先,学生往往不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例如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效果等。

其次,学生可能会混淆力和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导致对力学的理解和应用出现偏差。

为了克服这些难点,老师们可以采取一些教育方式,例如通过实际操作、案例分析和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学概念和原理。

二、公式应用方面的难点在初中物理中,力学公式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应用力学公式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求解物体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和作用力等。

学生可能会遇到公式应用过程中的难点,例如概念不清、公式记忆不牢等问题。

初中如何学好物理力学

初中如何学好物理力学

初中如何学好物理力学物理力学是中学物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好物理力学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科学思维,还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是一些学好物理力学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掌握好物理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物理力学是建立在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公式基础之上的,比如力、加速度、速度、位移等等。

初学物理力学时,要对这些基本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并能够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其次,要注重理解力学问题的实际背景和意义。

物理力学是一门实用的科学,它所研究的问题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小车自由落体、斜面上滚动物体等等。

对于初中生来说,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这些问题的实际背景,并将其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记忆。

再次,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

物理力学是一门需要动手实践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比如求解力学问题的公式推导和计算,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等等。

通过实践的过程,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另外,要注重思考和探究。

在学习物理力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和提问,通过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刨根问底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最后,要善于总结和归纳。

学习物理力学需要积累大量的知识点和公式,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将所学的知识整理成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方便回顾和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复习和整理所学的知识,这样可以巩固所学的内容并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学好物理力学需要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公式,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注重思考和探究,以及善于总结和归纳。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相信初中生可以轻松地学好物理力学。

学好物理力学不仅仅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还需要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下面我将进一步介绍一些相关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学好物理力学。

探析中学物理力学教学

探析中学物理力学教学


从 全 局 观点 分 析 力 学 部 分
从 全 局 观 点 分 析 力 学 部 分 , 示 物 理 学 的基 本 规 律 , 目 揭 有 的 地 提 高学 生 的思 维 品质 , 强学 生 的 物理 思 维 能力 , 从 以 增 应 下 三 个 方 面分 析 。
1力 学 的 基 本 知 识 结 构 .
3物 理 学规 律 最精 确 的 语 言 表 达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有 将 教 材 的教 学 方 法 、 构 搞 清 楚 , 只 结 才 能 达 到 运 用 数学 方 法 解 决 物 理 问题 的 目的 。 “ ” 一 章 中 , 在 力 这 重 点 解 决 什 么 是 矢 量 和 矢 量 的 运算 方 法 问题 。对 物理 矢 量 必 须 透 彻 理 解 .掌 握 其 数 学 运 算 法 则— — 矢量 的平 行 四边 形 法 则 。 导学 生 对 “ 数 和 ” “ 量 和 ” 行 对 比 , 会 矢 量 的 质 引 代 与 矢 进 体 的差 别 . 而 自觉 地 运 用 矢 量运 算 法 则 。 “ 体 的运 动 ” 一 从 在 物 这 章 中 . 提 出质 点 这 个 理 想 化 模 型 , 研 究 质 点 动 力 学 中 的 几 先 并
曩墨
探 析 中 学 物 理 力 学 教 学
陈 叶 成
( 慈溪 市 新 浦 中学 , 浙江 慈溪 中学 物 理 知 识 是 物 理学 的初 级 层 次 。 的 科 学性 、 统 性 它 系 都 受 到 了一 定 的 限 制 。 阐 述 了 物 理学 中最 基 本 、 基 础 的 知 它 最 识 . 主 要 内 容 是 经 典 物 理 学 的基 础 知 识 , 其 以力 学 、 电学 为 重 点 本文 就 力 学 部 分 的 教 学进 行 探 述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力学的教学法讨论
2007年8月9日来源:网友供稿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中学物理力学的教学法讨论
中学物理知识内容是物理学的初级层次.严格地讲,它的科学性、系统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它只是阐述了物理学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并不是十分严谨的物理理论.其主要内容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而以力学、电学为重点.本文就力学部分的教学法谈点看法.
一、从全局观点分析力学部分教材
从全局观点分析力学部分教材,揭示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认真分析教材.
1.力学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经典物理的基础之一.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及其守恒定律为经典力学的栋梁.现行教材的体系是先讲静力学,后讲运动学,最后讲动力学.把牛顿三定律按三、一、二的顺序安排,第三定律放在静力学中讲授.这种安排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学习静力学时,有牛顿第三定律作准备知识,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有力的合成与分解作先行.通过静力学的教学,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物体受力分析是力学中的关键,几乎所有的力学问题都要涉及物体的受力分析,所以静力学教学是最重要的基础.
2.物理思维方式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的过程,是人脑的功能,通过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以及其它过程来反映客观现象的能动过程.物理思维就是运用思维的一般规律于物理学习、研究中所体现的具体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教材分析中掌握物理思维结构,就是要掌握怎样运用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推理、论证等)和思维的基本方法(比较、分类、鉴别、分析、综合、归纳、证明、反驳等)以便能更好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