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凿壁偷光》(表情版)
凿壁偷光的故事意思

凿壁偷光的故事意思
凿壁偷光的故事主要讲的是:匡衡小时候家里穷,没有钱买灯,于是就在家中邻壁上凿开一个洞,借着邻家的光来读书。
主人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诉苦说没有灯,隔壁的光线照射过来都用不了,主人觉得匡衡可怜,就借了书给他读。
匡衡终于在史书中有所成就,研究完了之后,他成为了汉朝少有的学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有学问的人。
这个故事里,匡衡为了学习,不顾一切地借光读书,体现出他的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的精神。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勤奋和努力是成功的关键,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中国历史凿壁偷光的故事

中国历史凿壁偷光的故事 凿壁偷光这个成语是出⾃中国历史的⼀个经典故事,讲的是⽂学家匡衡⼩时候凿穿邻舍的墙壁借⽤邻居的烛光读书,终成⼀代⽂学家的故事。
下⾯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下这个故事吧! 凿壁偷光的历史故事 汉朝时,有⼀⼈叫匡衡,勤奋好学。
家⾥很穷,⽩天必须⼲活,晚上他才能读书。
但⼜买不起蜡烛,天⼀⿊,就⽆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家⼀到晚上屋⼦都点起蜡烛把屋⼦照得通亮。
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你们家的⼀⼨之地呢?” 邻居瞧不起⽐他们家穷的⼈,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常⽓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洞,烛光透过来了。
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附近有个⼤户⼈家,有很多藏书。
⼀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户⼈家门前。
他对主⼈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活不⽤报酬。
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
”主⼈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凿壁偷光的⼈物⽣平 匡衡(⽣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
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
元帝时位⾄丞相。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分好学,勤奋努⼒,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帮⼯以获取读书资⽤。
他曾拜当时的博⼠学习《诗经》。
由于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分独特透彻,当时儒学之⼠曾传有“⽆说《诗》,匡⿍来。
匡说《诗》,解⼈颐”之语,是说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眉头舒展,⼼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
但匡衡的仕途在⼀开始却并不平坦。
根据汉朝规定,博⼠弟⼦掌握“六经”中的⼀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科者为太⼦舍⼈,得丙科者只能补⽂学掌故。
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学卒史。
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重,当时⾝为太⼦的元帝也对其深有好感。
搞笑版成语故事

搞笑版成语故事●麦东茶闲来无事,和上小学的外甥聊天,他求我给他讲故事,于是我们有了下面的对话。
1.凿壁偷光我:汉朝时,一个少年叫匡衡,他非常好学。
因为家里穷,晚上点不起蜡烛,他就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借用邻居家的烛光看书……外甥:等等,他为什么不开灯呢?我:因为没有电。
外甥:是因为电力紧缺?我:(气喘吁吁)不是,汉朝离现在两千多年了,那时还没有发明电。
外甥:哦。
(停顿)他什么时候凿的洞?我:(愣)嗯?晚、晚上吧。
外甥:晚上?晚上他不是看不见吗?怎么凿的?我:(语塞,停顿)那、那、那就是白天吧。
外甥:白天还有工夫凿洞?干吗不用这个时间看书?我:(再语塞)这个、这个我记不清了,咱换一个故事再讲……2.孔融让梨我:东汉时期,有一个儿童叫孔融,他吃梨时把大个儿的梨让给大人吃……外甥:等等,是几个大人?是他父母吗?我:(做了准备)不知道,就算一个吧。
外甥:那还剩几个小梨?我:(语塞,皱眉头)好像一个吧。
外甥:我明白了,大的梨肯定是催熟的,不好吃。
小的肯定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我:(恨不得给他两巴掌)咱再换一个讲……3.曹冲称象我:三国时期,有个小孩子名叫曹冲。
外国人送给他父亲一头大象,父亲想知道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就叫曹冲来称……外甥:舅舅,停停。
我知道。
把大象杀了,割成一块一块称完后加起来就行了(得意洋洋)。
我:(瞪大眼珠子)那是礼物,不能杀的。
外甥:(这下轮到他语塞了)那大象是怎样送过来的呢?我:(有些恼火)可能是用车吧。
外甥:那肯定超载了,看看司机的罚款单就知道重量是多少了!我:(声音发颤)再、再换一个!4.草船借箭我:三国时期,孔明接到周瑜的命令,要他在三天内打造十万支箭……外甥:舅舅,等等。
箭是什么?我:(问题终于靠谱了,心里很高兴)就是带尖的、古代用弓发射出去的一种先进武器……外甥:噢!(若有所思)比CS里的枪还厉害吗?我:没有。
不过那时候没有枪,只有箭。
外甥:好,那您接着讲。
我:一天早晨,趁着大雾,孔明带着十余艘扎着草人的小船出发了。
凿壁偷光的故事和道理

凿壁偷光的故事和道理
凿壁偷光的故事是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为了读书而在墙上凿一个洞,让光线可以透过墙壁照亮自己的书桌,从而坚持不懈地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学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时,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尤其是在受到环境、资源和机会的限制时,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找、发掘、创造和利用各种机遇和资源,以实现自己的真正价值和潜力。
此外,凿壁偷光的故事还寓意着一个人在追求成功和幸福的道路上,需要具备毅力、勇气、智慧和创造力。
只有拥有这些素质和能力,才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圈,面对挑战和变化,抓住机遇和收获成功。
总之,凿壁偷光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启示:在困境中不放弃,不停留在现状,利用一切机遇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并持续不断地努力实现它。
凿壁偷光的故事3则_短故事完美版

《凿壁偷光的故事》凿壁偷光的故事(一):凿壁偷光的故事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
家里很穷,白天务必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
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十分气愤,但是他更下定决心,必须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
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
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此刻大户人家门前。
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用报酬。
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能够了。
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之后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凿壁偷光的故事(二):凿壁偷光【哲理小故事】匡衡年青时十分好学。
但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不能读书。
他见邻居家有烛光,就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让微光透过小洞照在书上。
就这样他常常学习到深夜。
他们乡下有个大户人家,并不识字,但有很多藏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打工,却不要一个工钱。
主人家很奇怪,问他要什么,他说:只要能读遍你家藏书,我就满足了。
主人很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终成西汉有名的学者,做过汉元帝的丞相。
凿壁偷光的故事(三):凿壁偷光的故事匡衡是西汉人,出身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
他从幼年起就酷爱读书。
白天要劳动,没有多少空余时间,晚上很想读书,却穷得点不起灯,他为此很苦恼。
之后,他发现邻居家夜夜有灯光,就想了个办法。
因为邻家点灯的房子和他的住室之间,只隔着一堵墙,于是,他便在墙上凿了个小孔。
灯光果然从小孔里透过来了。
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从此以后,他每夜蹲在墙脚,借着这一线亮光读书,直到邻居家熄了灯,他才心满意足地去睡觉。
过了不久,又发生了另一个问题:他仅有的几册书早已被读得滚瓜烂熟,却一向没有钱买新的,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又常常碰钉子,他又开始苦恼起来。
关于凿壁偷光的故事讲解稿件

关于凿壁偷光的故事讲解稿件凿壁偷光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成语,指的是为了学习而不顾一切的行为。
许多人都念书不易,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有的人可能因为家境贫困无法供自己上学,有的则可能因自身原因贪玩不用功,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不好。
但是,在这些问题前面,有一些人会采取钻研、勤奋的方法,他们可能会通过出类拔萃的表现来打破这些困难,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关于凿壁偷光的故事"。
本文将通过讲解这个故事来解释凿壁偷光的内涵及意义。
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司马迁的人,他是秦朝的著名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
他被称为中国史学的奠基人,著有《史记》、《太史公自序》等重要史书,对中国史学史上起着开创性的作用。
但是,他的才华和成就并非从小就得天独厚,相反,他的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书生,家境贫寒,无法供司马迁上学。
但司马迁很有决心,他不畏艰难,采取了凿壁偷光的方式来学习。
时至今日,很多人不知道凿壁偷光是什么。
在古代,人们在自家墙壁中钻一个小洞,通过墙洞可以看见邻家的读书灯,进而看到邻家读书的情景。
司马迁便采取了这种方式,他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将墙洞对准了邻居的家,进而可以看到邻居正在读书。
但也有人质疑他的这种做法是否妨碍了人家的隐私,对此可以引用《大逆之罪》中的一句话:“贫穷不能阻碍书香气的传播,贫穷不能阻碍响往千里之外的音乐声”。
司马迁的学习精神和行为道德也是无可厚非的。
司马迁的凿壁偷光的故事,在历史上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敬佩。
因为他是为了获取知识不计一切代价,破釜沉舟地学习知识,他的学习精神和行为道德,得到了大家的赞赏。
他的行为也表明了一个人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可以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凿壁偷光的故事诠释了一个“成就取决于决心“的道理。
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就必须学会凿壁偷光,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出生的家庭背景不同,但是只要有心去学习,智慧和热情都是充足的。
凿壁偷光的故事的简述

凿壁偷光的故事的简述
“凿壁偷光”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匡衡幼时勤奋好学,但因家中贫困白天要忙农活晚上读书却没有钱点油灯。
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书。
当时的同乡中有个藏书多的有钱人。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只希望能够借看你家的书。
”那人听后深为触动,就把书都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中,只要有学习的决心和努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凿壁偷光的故事简短30字

《凿壁偷光的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励志的故事,叫凿壁偷光。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朋友叫匡衡。
匡衡家里很穷很穷,穷得连灯都点不起。
可是匡衡特别喜欢读书,白天他要帮家里干活,只有晚上才有时间读书。
但是没有灯,这可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突然看到墙上有一点点亮光。
他起来一看,原来是隔壁人家的灯光透过墙上的一个小洞照了过来。
匡衡高兴极了,他马上找来一把小刀,把那个小洞挖得更大了一点。
这样,透过来的光就更多了。
匡衡就借着这一点点微弱的光,认真地读起书来。
冬天的时候,天气特别冷,他的手都冻僵了,可是他还是坚持读书。
就这样,匡衡每天晚上都借着隔壁的灯光读书,他读了好多好多的书,学到了很多很多的知识。
后来呀,匡衡长大了,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小朋友们,匡衡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努力读书,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是不是更应该好好学习呀?《凿壁偷光的故事》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讲凿壁偷光的故事。
匡衡这个小朋友呀,家里特别穷,但是他又特别想读书。
晚上没有灯,这可把他急坏啦。
有一次,他发现从隔壁透过来一点点光。
原来呀,是隔壁人家点着灯呢。
匡衡可聪明啦,他马上就想到,要是把那个小洞弄大一点,不就能多照进来一些光了吗?于是,他就小心地把洞挖大了一些。
光透进来了,匡衡赶紧坐到墙边,借着这点光读起书来。
有时候,隔壁的人把灯熄灭了,匡衡就没办法读书啦。
但是只要一有光,他就抓紧时间读。
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匡衡读得满头大汗,也不肯休息一会儿。
就这样,匡衡一直坚持读书,不管有多难。
最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小朋友们,我们要向匡衡学习,不怕困难,努力学习哦。
《凿壁偷光的故事》小朋友们,让我再给你们讲讲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
匡衡呀,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
他特别渴望读书,但是家里太穷了,根本买不起灯油。
一天晚上,匡衡发现墙壁上有一丝亮光。
原来是隔壁的灯光透过来了。
他心想,这是个读书的好机会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凿壁偷光》
(火庙小学六年级周翼)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故事的名字叫做《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个贫苦农民家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勤奋好学的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息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儿书。
匡衡很着急,他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那么,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专心看书。
但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匡衡的邻居很富有,有一天,匡衡鼓起勇气,对邻居说:“叔叔,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点灯的油,能不能……借用你们家的地方来读书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点灯的油,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从床上爬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是邻居家的灯光。
于是,匡衡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拿来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也就亮得多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
就这样,匡衡刻苦地学习,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匡衡竟然能学有所成,我真佩服他!
与匡衡相比,现在的我们生活条件是多么优越啊!天一黑,各家各户都会灯火辉煌、明如白昼,而且我们想买什么书就能买到什么书,不会没有书读。
我们有漂亮的书桌,有舒服的椅子,有好看的书包,有明亮的护眼灯,有丰富多彩的读本,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还有好多愿意帮助我们读书学习的亲人和老师……
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啊!如果我们能像匡衡一样,对读书无比渴求,对学习无比热爱,我们哪一位不能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让我们向匡衡学习,刻苦勤奋,惜时努力,做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
人只要有一颗爱读书,读好书的心,加上认真、刻苦、勤奋,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谢谢大家!
备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把自己当成故事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心理,如果有多个人物,要注意角色的转换。
就像是演员一样,把心理的感受表现在脸上,让人一看就能猜到他的心理。
就是要随着故事情节变化,入情入境,想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就做出什么
表情来。
平时多对着镜子练习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