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社会环境63页PPT
合集下载
德育教育PPT模板(2024)

德育教育PPT模板
2024/1/28
1
目 录
2024/1/28
• 德育教育理念与目标 • 德育教育内容与课程设置 • 德育教育方法与手段 • 德育教育实施与评价体系 • 德育教育成果展示与推广 • 面对挑战,展望未来
2
01 德育教育理念与目标
2024/1/28
3
德育教育理念
01
02
03
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 注学生的全面成长。
2024/1/28
德育为先
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注 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实践育人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 亲身体验中感悟德育的重 要性。
4
德育教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和综合素养。
2024/1/28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和公民意识。
9
实践活动与拓展课程
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 查、环保公益等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
神。
2024/1/28
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 文艺比赛、体育竞赛、科技创新等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合作 精神。
拓展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职业规 划等拓展课程,帮助学生解决成长 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5
培养学生品德与素养
诚实守信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 质,做到言行一致。
2024/1/28
尊重他人
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学 会关心和理解他人。
热爱集体
积极向上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6
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向上 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
2024/1/28
1
目 录
2024/1/28
• 德育教育理念与目标 • 德育教育内容与课程设置 • 德育教育方法与手段 • 德育教育实施与评价体系 • 德育教育成果展示与推广 • 面对挑战,展望未来
2
01 德育教育理念与目标
2024/1/28
3
德育教育理念
01
02
03
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 注学生的全面成长。
2024/1/28
德育为先
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注 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实践育人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 亲身体验中感悟德育的重 要性。
4
德育教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和综合素养。
2024/1/28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和公民意识。
9
实践活动与拓展课程
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 查、环保公益等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
神。
2024/1/28
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 文艺比赛、体育竞赛、科技创新等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合作 精神。
拓展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职业规 划等拓展课程,帮助学生解决成长 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5
培养学生品德与素养
诚实守信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 质,做到言行一致。
2024/1/28
尊重他人
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学 会关心和理解他人。
热爱集体
积极向上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6
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向上 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
第十二讲 德育的社会环境

前
言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 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 代。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 神、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各种观念和意识 形态交织在一起, 形态交织在一起,不断冲击我们的道德价 面对诸多的缺德现象, 值。面对诸多的缺德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发 挥德育环境的作用? 挥德育环境的作用?
3、中国社会的精神结构变化 、 (1)利益主体的多元导致价值体系的多元。 利益主体的多元导致价值体系的多元。 (2)价值体系的多元带来令人晕眩的价值冲 突和价值相对主义。 突和价值相对主义。 (3)冲突的多元价值观带给社会主体的是价 值选择的困难和无所适从。 值选择的困难和无所适从。
(三)构建优化的学校德育社会环境 当代中国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特征 在于社会环境的动态、 在于社会环境的动态、失范和价值观的现实 多元性。 多元性。而学校德育只有在同社会环境结成 统一整体时才能对德育对象发挥有效的作用。 统一整体时才能对德育对象发挥有效的作用。 因此构建优化的社会环境是学校德育必须选 择的出路,也是学校德育主体性的表现之一。 择的出路,也是学校德育主体性的表现之一。
二、德育社会环境的价值 (一)对个体道德成长的价值 1、提供成长基地 2、创造内在的需求 3、左右运做模式
(二)对学校德育的作用 1、决定作用 2、参与作用 3、补充作用 4、动力和导向作用
(三)社会环境德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1、社会制度 2、学校角色 3、活动贯通 4、传媒建设
主要努力应放在两个方面: 主要努力应放在两个方面: 第一, 第一,学校德育之社会环境影响的有序 要求社会主体有大德育的自觉意识。 化。要求社会主体有大德育的自觉意识。 第二, 第二,社会及学校德育对社会环境影响 的应变机制建设。 的应变机制建设。
言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 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 代。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 神、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各种观念和意识 形态交织在一起, 形态交织在一起,不断冲击我们的道德价 面对诸多的缺德现象, 值。面对诸多的缺德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发 挥德育环境的作用? 挥德育环境的作用?
3、中国社会的精神结构变化 、 (1)利益主体的多元导致价值体系的多元。 利益主体的多元导致价值体系的多元。 (2)价值体系的多元带来令人晕眩的价值冲 突和价值相对主义。 突和价值相对主义。 (3)冲突的多元价值观带给社会主体的是价 值选择的困难和无所适从。 值选择的困难和无所适从。
(三)构建优化的学校德育社会环境 当代中国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特征 在于社会环境的动态、 在于社会环境的动态、失范和价值观的现实 多元性。 多元性。而学校德育只有在同社会环境结成 统一整体时才能对德育对象发挥有效的作用。 统一整体时才能对德育对象发挥有效的作用。 因此构建优化的社会环境是学校德育必须选 择的出路,也是学校德育主体性的表现之一。 择的出路,也是学校德育主体性的表现之一。
二、德育社会环境的价值 (一)对个体道德成长的价值 1、提供成长基地 2、创造内在的需求 3、左右运做模式
(二)对学校德育的作用 1、决定作用 2、参与作用 3、补充作用 4、动力和导向作用
(三)社会环境德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1、社会制度 2、学校角色 3、活动贯通 4、传媒建设
主要努力应放在两个方面: 主要努力应放在两个方面: 第一, 第一,学校德育之社会环境影响的有序 要求社会主体有大德育的自觉意识。 化。要求社会主体有大德育的自觉意识。 第二, 第二,社会及学校德育对社会环境影响 的应变机制建设。 的应变机制建设。
德育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

15
2、家庭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在对部分在校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 查显示:单亲、重组甚至畸形家庭2.5%, 家长用物质刺激教育孩子37.5%,父母一 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受隔代教育65.5%, 家长重智轻德28%,学习生活基本无人照 顾近2%,家长言行不能起表率作用32%, 用惩罚、体罚对待孩子犯罪的家长34.8%, 家长作风严重,缺乏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54%,家长有爱好搓麻将,赌博等不良习 惯32%。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不良 环境,家长的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学校的 教育效果甚至对孩子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 响。如此深刻的环境影响所造成的负面效 应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难度是不可低估 的。
4
3、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近 几年来,素质教育“轰轰烈烈”, 但在中考的指挥棒的作用下“应试 教育”余音未绝的客观现实,使得 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现象十 分普遍,甚至有愈演愈裂的趋势。 社会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看 升学率。所以国家虽强调思想政治 工作,但学校却往往出现了德育在 口头升学是现实的情况。这也使学 校并不重视德育教育,毫无疑问, 德育工作中知行不统一,理论脱离 实践的问题是造成极少数学生目前 思想错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10
<<原来如此>> 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 然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 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 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注: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 会不一样在你面对冲突和争执时,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亏, 或许很快就能释怀了.
此课件可编辑版,如对课件有异 议或侵权的请及时联系删除! 课件可编辑版,请放心使用!
2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 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未成年人 学习世界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机遇。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和各种文化娱乐 场所的快速发展,为未成年人开拓 了获得知识的新领域,丰富了文化 娱乐生活,但含有色情、暴力、恐 怖、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 化和有害信息也随之乘隙而入,严 重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一些领 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 活动屡禁不止,给未成年人成长带 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3
2、家庭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在对部分在校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 查显示:单亲、重组甚至畸形家庭2.5%, 家长用物质刺激教育孩子37.5%,父母一 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受隔代教育65.5%, 家长重智轻德28%,学习生活基本无人照 顾近2%,家长言行不能起表率作用32%, 用惩罚、体罚对待孩子犯罪的家长34.8%, 家长作风严重,缺乏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54%,家长有爱好搓麻将,赌博等不良习 惯32%。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不良 环境,家长的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学校的 教育效果甚至对孩子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 响。如此深刻的环境影响所造成的负面效 应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难度是不可低估 的。
4
3、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近 几年来,素质教育“轰轰烈烈”, 但在中考的指挥棒的作用下“应试 教育”余音未绝的客观现实,使得 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现象十 分普遍,甚至有愈演愈裂的趋势。 社会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看 升学率。所以国家虽强调思想政治 工作,但学校却往往出现了德育在 口头升学是现实的情况。这也使学 校并不重视德育教育,毫无疑问, 德育工作中知行不统一,理论脱离 实践的问题是造成极少数学生目前 思想错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10
<<原来如此>> 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 然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 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 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注: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 会不一样在你面对冲突和争执时,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亏, 或许很快就能释怀了.
此课件可编辑版,如对课件有异 议或侵权的请及时联系删除! 课件可编辑版,请放心使用!
2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 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未成年人 学习世界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机遇。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和各种文化娱乐 场所的快速发展,为未成年人开拓 了获得知识的新领域,丰富了文化 娱乐生活,但含有色情、暴力、恐 怖、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 化和有害信息也随之乘隙而入,严 重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一些领 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 活动屡禁不止,给未成年人成长带 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3
德育优秀ppt课件

(一)德育的任务
德育的任务,按照1988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
作规程》指: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 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 1.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 体 2. 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的公民。 表 现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二)说服教育的要求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榜样示范法
(一)榜样示范法的涵义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
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 的方法。 (二)榜样的要求 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
二、德育过程的要素和矛盾
过程要素
凡是在德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包括直接承 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
教 育 者 育者。
凡是在德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
受教育者 是受教育者。
德育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
德育内容
展水平之上,学校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 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教育帮主中学生初步形成为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树立民 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逐步形成 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以及诚 实正直、积极进取、自立自强、坚毅勇 敢等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 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中等职业学校还 要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和正确的 职业理想。
二、德育的途径
(一)课程类 (二)实践类 (三)组织类 (四)环境类 (五)管理类 (六)传媒类 (七)辅导咨询类
三、德育的方法
第五章 德育环境

构建学校、家庭与社区德育体系
德育目标的趋同性 德育理念的融通性 德育过程的互动性 德育内容的互补性 德育资源的共享性
家庭的经济环境 家庭的结构环境(核心家庭、离异家庭、非离异
单亲家庭、隔代家庭)
家长教育观念 家庭气氛
(三)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
电视 电脑
电视的不利影响
损害身心健康 智能上不利于儿童推理及判断能力的提高, 不利于阅读水平提高 直接导致道德水平低下
对策
政府行政干预 家长引导 媒体的自律
第五章 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
宏观系统:社会环境(社区) 微观系统:家庭环境 中介系统:(大众传媒 )
一、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
社会环境的特点: 普遍性与开放性 文化性与隐蔽性 互动性与创造性 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 提供成长基地 创造内在需求
二、影响学校德育的诸环境因素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 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立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2001年10月,《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指出:“学 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家庭、学校、 社会、企事业单位等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要各有 侧重、各有特点,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 相互促进。”
宏观的社会环境 微观的家庭环境 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
(一)宏观的社会环境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影响德育 的内容、方法。 学生生活的具体社会环境——社区环境
社区环境对德育的影响
不同社区文化特征产生不同的德育对象 不同社区提供不同的学校德育文化环境
教育学德育ppt课件

和爱国情感。
培养国家意识
引导学生认识国家的政治 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 度,理解国家的核心价值 观,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
感和归属感。
践行爱国行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 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将爱 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
己的力量。
社会公德教育
遵守社会规范
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基 本道德规范,如尊重他人、文明
面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道德问题和挑 战,德育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加强 实践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的道德判 断力和行为选择能力。
近现代德育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改革的推进, 德育逐渐从传统的道德教化向全面育 人转变,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
02
德育的核心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
通过历史、文化、艺术等 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祖 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
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02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尊重、公正、诚信的德育
环境。
德育课程与学科渗透
03
通过专门的德育课程和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德育内容,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实践锻炼法
01
02
03
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 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培 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 识。
校园文化活动
01
公益活动的组织与参与
鼓励学生和公众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环保、扶贫、支教等,培养
其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02
公益精神的宣传与推广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推广公益精神,提高公众对公益事业的认知度和参
与度。
03
志愿服务与德育教育的结合
培养国家意识
引导学生认识国家的政治 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 度,理解国家的核心价值 观,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
感和归属感。
践行爱国行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 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将爱 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
己的力量。
社会公德教育
遵守社会规范
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基 本道德规范,如尊重他人、文明
面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道德问题和挑 战,德育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加强 实践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的道德判 断力和行为选择能力。
近现代德育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改革的推进, 德育逐渐从传统的道德教化向全面育 人转变,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
02
德育的核心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
通过历史、文化、艺术等 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祖 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
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02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尊重、公正、诚信的德育
环境。
德育课程与学科渗透
03
通过专门的德育课程和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德育内容,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实践锻炼法
01
02
03
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 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培 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 识。
校园文化活动
01
公益活动的组织与参与
鼓励学生和公众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环保、扶贫、支教等,培养
其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02
公益精神的宣传与推广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推广公益精神,提高公众对公益事业的认知度和参
与度。
03
志愿服务与德育教育的结合
《教育学》之-德育PPT课件

24.02.2021
.
39
其次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德育要善 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的 方向上来。第三要坚持以表扬、激励为 主,坚持正面教育。批评和处分只能作 为辅助方法。
案例分析:最调皮的学生往往也是最聪 明的学生
24.02.2021
.
40
3.长善救失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 极因素原则)
24.02.2021
.
38
2.疏导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 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 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就是循循善诱原 则。
贯彻这一原则,首先要求要讲明道理、疏 通思想。在教育中用正确的思想、正确的 道理、先进的榜样,有的放矢地开导学生, 或者依靠各方面积极因素(包括集体和个 人的)启发学生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 道德行为规范,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 动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4.02.2021
.
27
2.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1)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 主体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自我构建的结果。
(2)个体的品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 过程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 直接动力。
(3)个体品德的发展是品德个要素协调统一 的发展。
(4)品德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 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24.02.2021
.
49
学生的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 面长期影响下发展的。
要按照德育目标、要求统一认识、统一 步调,系统连贯地去教育影响学生,以 发挥整体影响的教育作用。。
24.02.2021
.
50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组建教师集 体,使校内各方面德育影响要一致; 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 连贯和一致;正确认识和发挥学校教 育的引领作用,使学校和家庭、社会 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达到最佳状 态。
德育的社会环境优秀课件

第十章 德育的社会环境
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 第二节 影响学校德育的诸种环境因素分析 第三节 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构建
微观系统——家庭 中观系统——社区 宏观系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 中介系统——大众传媒
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
一、社会环境与个体道德发展 二、社会环境与学校德育 三、社会环境德育价值的实现
讨论: 你如何看待独生子女与其道德成长的关系?
离异家庭
离异家庭儿童在个性上往往表现为抑郁,
敌对,富于破坏性,易激怒,孤独,悲伤,
易闯祸甚至自杀等。调查发现,美国违法犯
罪青少年中30%~60%来自离异家庭。
根据教师的评定,离异家庭儿童的同伴 关系远比完全家庭儿童差。被同学接纳 程度 高和较高的完全家庭儿童占64.6%,离异家 庭儿童只有26.4%;而被接纳程度较低和低 的人群中 前者只占3.3%,后者高达22.6%!
对儿童同伴关系好的原因分析,完全家 庭儿童更多的是由于学习好、善交际、待人 热情。离异家庭儿童则只有“被同学们同情” 一项的比例明显高于前者。对同伴关系差的 原因分析中“孤僻、冷漠”“有怪毛病和不 良行为”两项后者显著高于前者。
--陈会昌(1990)
单亲家庭
有人认为,两极分化 一是同离异家庭孩子 二是更成熟
-------苏霍姆林斯基
研究表明: 和睦、平等、紧张三 种不同的家庭气氛条件下,孩子品德 发展情况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家长的教育态度或方式
民主型:更注重子女的品德发展;
政治对教育的干预: 全面干预型(中国、日本、法国) 部分干预型(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 政策干预性型(美国、加拿大、瑞典等)
三、社会环境德育价值的实现
(一)两种状态的德育环境
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 第二节 影响学校德育的诸种环境因素分析 第三节 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构建
微观系统——家庭 中观系统——社区 宏观系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 中介系统——大众传媒
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
一、社会环境与个体道德发展 二、社会环境与学校德育 三、社会环境德育价值的实现
讨论: 你如何看待独生子女与其道德成长的关系?
离异家庭
离异家庭儿童在个性上往往表现为抑郁,
敌对,富于破坏性,易激怒,孤独,悲伤,
易闯祸甚至自杀等。调查发现,美国违法犯
罪青少年中30%~60%来自离异家庭。
根据教师的评定,离异家庭儿童的同伴 关系远比完全家庭儿童差。被同学接纳 程度 高和较高的完全家庭儿童占64.6%,离异家 庭儿童只有26.4%;而被接纳程度较低和低 的人群中 前者只占3.3%,后者高达22.6%!
对儿童同伴关系好的原因分析,完全家 庭儿童更多的是由于学习好、善交际、待人 热情。离异家庭儿童则只有“被同学们同情” 一项的比例明显高于前者。对同伴关系差的 原因分析中“孤僻、冷漠”“有怪毛病和不 良行为”两项后者显著高于前者。
--陈会昌(1990)
单亲家庭
有人认为,两极分化 一是同离异家庭孩子 二是更成熟
-------苏霍姆林斯基
研究表明: 和睦、平等、紧张三 种不同的家庭气氛条件下,孩子品德 发展情况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家长的教育态度或方式
民主型:更注重子女的品德发展;
政治对教育的干预: 全面干预型(中国、日本、法国) 部分干预型(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 政策干预性型(美国、加拿大、瑞典等)
三、社会环境德育价值的实现
(一)两种状态的德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