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类茶的冲泡优秀课件
六大茶类基础知识——美美ppt1

黄茶分为:
黄大茶、黄小茶和黄芽茶三类。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安微)、大 叶青(广东)等
黄小茶:北港毛尖(湖南岳阳)、 沩山毛尖(湖南宁乡)等
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冲泡水温:75℃-90℃
六大茶类知识分享
——美美
茶叶发展史和六大茶类课件
茶叶发展史 六大茶类
茶叶的冲泡实践
一、茶叶的起源和历史
发现茶叶
神农氏 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
毒,得荼而解之。
这是中华茶叶史中对茶的第一次记 载,我们中国在几千年前就开始利 用茶,并逐步对茶叶的加工工艺加 以改良和完善,使茶叶种类不断发 展和丰富。
聚合物质——茶红素、茶黄素,使叶片和茶汤呈现 红色。发酵适度、青草气消失,产生熟果香气,如 发酵过度,则茶叶产生酸馊味,汤色发暗。 ○ 制法的特点是经过室温自然渥红或热化的作用。 ○ 茶性:红茶性温
红茶分类
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烟小种等)
工夫红茶
(滇红、祁红、川红、闽红等)
红碎茶(CTC)
(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 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茶性:白茶茶性凉
白茶的分类
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 (鲜叶)采摘的标准不 同分为:
○ 芽茶:白毫银针 ○ 芽叶连枝:白牡丹 ○ 叶片:贡眉、寿眉
白茶特点:
白毫银针:单芽、满披白毫,有毫香 白牡丹:一芽一叶、一芽两叶,有毫
香花香。 贡眉:菜茶(群体种)、一芽二、三
红茶 Black Tea
红茶,属全发酵茶, 因成茶的水色和叶底 均为红色,故称为红 茶。红茶具有“红汤 红叶”和“香甜味醇” 的特征。
各类茶的冲泡方法幻灯片课件

33
黄茶的冲泡方法
茶叶用量:每50毫升容量用茶1克。 泡茶水温:开水温度为90~95℃, 时间与次数:闷置2~3分钟。可冲 泡三次
34
黑茶的冲泡方法
1. 茶叶用量:先温壶然后按照1:20的 比例投入茶量。
2. 泡茶水温:再用沸水注满.
3. 时间与次数:闷泡一小时左右,便可 饮用。一般可冲泡三次。
35
•谢谢!
• 2.泡茶水温:泡茶水温在85~90℃为宜,与此 同时用开水将茶杯烫洗一遍,提
• 高杯温,在冬天,尤显重要,利于茶叶冲泡。 • 3.时间与次数:闷置2~3分钟,一般以2-3 • 次为宜。
12
冲泡工具
洁净的阔口透明玻璃杯一个、西湖龙井茶 (5—10克)、电水壶一个、基本功夫茶具一 套(包括茶海一个、茶道六件套一个、陶瓷 储茶罐一个)
26
2、投茶
用茶匙取适量茶叶放入紫砂壶
27
3、洗茶
洗茶:用茶匙取适量茶叶放入紫砂壶, 洗茶讲究一个“快”字,只要把茶叶 的香味唤醒即可,无需泡出茶味。
28
4、泡茶
泡茶:弃去洗茶之水,倾入沸水,盖上壶盖泡3分 钟左右,期间要用沸水从浇注壶身,以3次为佳, 高温之下才能使浓郁的茶香充分散发茶的香气与味道 能充分的在热水中释放出叶片细小者约浸泡2至3分 钟,叶片较大则宜闷置3至5分钟,当茶叶绽开,沉 在壶底,并不再翻滚时,即可享用。以2~3次为宜。
32
白茶的冲泡方法
1. 茶叶用量:冲泡一杯白茶的分量需5克 的茶叶。 2. 泡茶水温:需95度地纯净水。 3. 时间与次数:闷泡45分钟可直接饮用, 白茶一般可冲泡4至5次。
17
3、泡茶
待开水凉至80度左右,高提水壶,冲入适量 的水,已覆盖所有茶叶为佳。
《第三课 学泡茶》参考课件

红茶
绿茶
白茶
花茶
泡茶材料与工具
水壶
玻璃杯
绿茶
茶匙
托盘
泡茶步骤
1.洗杯 用开水洗净茶具
2.冲茶 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 盖碗,使茶叶转动
3.乱沫 用茶盖轻轻刮去漂浮的 白泡沫,使茶叶转动
4.倒茶 把泡10-30秒后的茶水依次 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5.点茶 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 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
第三课 学泡茶
五年级
“有客远方来,酌我一杯茗”,为客人泡上一杯香茶, 是我们待客的传统。我们一起学着泡一杯香茶吧!
泡一杯香茶迎客是基本礼节,泡茶有很多学问,你知道吗? 你认识哪些种类的茶叶呢?
我知道红茶、绿茶和白茶。
给客人泡茶要注意什么呢?
不同的茶叶对于茶具和水温 的要求不一样。
常见的茶叶按发酵程度分为发酵茶(如红茶)、轻发 茶(如白茶)和不发酵茶(如绿茶)。
6.闻香 轻轻地闻杯中的茶香
7.品茶 先嗅其香后尝其味乃生活之享受
奉茶 奉茶就是把泡好的茶水端给客人,可以用托盘端茶水。 双手奉茶表示尊敬,一 般先客后主、先长后幼。 一边端茶,一边说“请 您用茶”等礼貌用语。
晒一晒你泡好的香茶吧!
退退出出
《冲泡各种茶的方法》PPT课件

• 以当今环境污染之重,恐怕 • 没人敢喝了。多用矿泉水。 • 农夫山泉,崂山矿泉水等, • 微带泉水的清甜。
• (二)水温: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 究,特别是在饼茶团茶时期,控制水 温是泡茶的关键。烧水要大火急沸, 刚煮沸起泡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 水温通过对茶叶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 来影响茶汤滋味和茶香。
• 山东的主要绿茶
• 浮来青:产于山东莒县夏庄一带的条形 或扁形炒青绿茶。
• 日照雪青:产于山东日照沿海一带的卷 曲形炒青绿茶。
• 碧芽:产于山东临沂、日照地区的卷曲 形炒青绿茶。分沂蒙碧芽。日照碧芽
• 莒州碧芽。 • 海青毛峰:产于山东胶南海青附近的圆
形炒青绿茶。 • 卧龙剑:亦称“沂蒙旗枪”。产山东莒
• (三)茶的用量:茶叶用量,没有统一标准,视茶具大小、 茶叶种类和各人喜好而定。一般冲泡绿茶,茶与水的比例, 大致是1:50~60。严格的茶叶评审,绿茶是用150ml的水 冲泡3g茶叶。
• 茶叶用量主要影响滋味的浓淡,我想这完全决定于各人的 习惯。初学者可尝试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茶汤 浓度。
•
2)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
•
品茶。此乃一泡。茶叶评审中,以5分
•
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
•
45-55C。若高于60C,则烫嘴也烫鼻;
•
低于40C,香气较低沉,味较涩。这个
•
时间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我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觉温度合适 Nhomakorabea饮;如用盖
碗,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完全依靠经
• 绿茶用水温度,应视茶叶质量而定。 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 绿茶,以80C左右为宜。茶叶愈嫩绿, 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 茶汤变黄,滋味较苦;水温过低,则 香味低淡。至于中低档绿茶,则要用 100C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 性差,茶味淡薄。
茶艺师培训之—科学泡茶 PPT

科学泡茶——器
• 玻璃杯-杯泡:适合名优绿茶、黄茶、白茶 冲泡
• 紫砂壶-壶泡:适合乌龙茶、普洱茶、红茶 冲泡
• 瓷盖碗-盖碗泡:适合各类茶冲泡
• 玻璃杯冲泡名茶,如西湖龙 井、君山银针等细嫩绿茶, 可观察到茶在水中缓缓舒展、 游动、变幻。
• 特别是一些银针类,冲泡 后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直立, 然后徐徐下沉,如春笋出土 似金枪林立。上好的君山银 针,可三起三落,极是美妙
1:50
• 茶多酚含量低的名优茶(安吉白茶、太平猴魁) 1:33
• 大宗茶(绿茶、红茶、黄茶、花茶)
1:75
• 白茶
1:20 乌龙茶
1:12-1:15
健康饮茶
• 健康饮茶,最好不要拘于某一种茶类,要 根据年龄、性别、体质、工作性质、生活 环境以及季节有所选择,多茶类、多品种 地域领略各种茶
喝喝都是没关系的 • 饮茶方面,有的人要讲究一些,偏嗜于某种茶,
这样在长期饮茶习惯影响下,体质也会发生变化 • 喝茶总比不喝茶好
职业环境、工作岗位与喝茶
健康饮茶——看时喝茶
• 春饮花茶理郁气(去年秋铁观音、普洱熟 茶)
• 夏饮绿茶去暑湿(白茶、黄茶、轻发酵乌 龙茶、生普洱)
• 秋品乌龙解燥热 • (红绿混用;绿茶和花茶混用) • 冬日红茶暖脾胃(熟普洱、重发酵乌龙茶)
科学泡茶——水温
• 茶类 • 安吉白茶、太平猴魁 • 一般名优茶 • 黄茶 • 花茶、红茶 • 白茶、普洱茶 • 轻微发酵乌龙茶 • 重发酵重焙火乌龙茶
水温 第一泡 60℃-65℃
80℃-85℃ 85℃-90℃ 95℃ 100℃ 85-90℃ 90-95℃
科学泡茶——茶水比
• 茶类
茶水比
45中国六大的茶类知识老师演讲宣传教学培训PPT课件 制作存储冲泡

04 请替换文字内容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输入标题文本
05 请替换文字内容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谢
书被沉萧谁
消酒思黄念
得莫往叶西
泼惊事闭风
茶春立疏独
香睡残窗自
。重阳。凉
,。
?
赌
萧
谢
输入标题文本
请替换文字内容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输入标题文本
请替换文字内容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输入标题文本
请替换文字内容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输入标题文本
请替换文字内容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输入标题文本
请替换文字内容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请输入您的标题
2019
2015
2016
2017
2018
输入标题文本
15% 30%
25% 35%
输入标题文本
请替换文字内容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输入标题文本
请替换文字内容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输入标题文本
请替换文字内容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输入标题文本
请替换文字内容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肆
技道人 在为生 手骨的 ,,最 能儒高 在为境 身表界 ,,是 思大佛 在度为 脑看心 ,世, 从界 容。 过 生 活 。
添 加 标 题
添 加 标 题
请输入您的标题
关键词
输入标题文本
请替换文字内容复 制你的内容到此
输入标题文本
请替换文字内容复 制你的内容到此
输入标题文本
请替换文字内容复 制你的内容到此
输入标题文本
请替换文字内容复 制你的内容到此
请输入您的标题
输入标题文本
请替换文字内容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中国六大茶类(课堂PPT)

2021/4/25
24
• 高山绿茶和平地绿茶
• 高山绿茶外形条索厚重,色绿、富光泽;泡出的
茶汤色泽绿亮,香气持久,滋味浓厚,叶底明亮, 叶质柔软。
• 平地绿茶外形条索细瘦、露筋、轻薄,色黄绿; 泡出的茶汤色清淡,香气平淡,滋味醇和,叶质较 硬,叶脉显露。
2021/4/25
25
红茶
• 红茶的介绍 • 红茶的制作工艺 • 红茶的特点 • 红茶分为哪几种? • 红茶的功效
六大基本茶类
2021/4/25
— 张逢姣
1
按茶叶的加工工艺可分为 红、绿、青(乌龙)、黄、黑、 白六大茶类。
2021/4/25
2
绿茶
• 一、什么是绿茶? • 二、绿茶的制作工艺 • 三、绿茶的特点 • 四、绿茶的功效 • 五、各种绿茶的产地 • 六、绿茶的鉴别方法
2021/4/25
3
什么是绿茶?
• 新鲜绿茶的外观色泽鲜绿、有光泽,闻有浓味茶香;泡 出的茶汤色泽碧绿,有清香、兰花香、熟板栗香味等,滋 味甘醇爽口,叶底鲜 绿茶明亮。
• 陈旧绿茶的外观色黄暗晦、无光泽,香气低沉,如对茶
叶用口吹热气,湿润的地方叶色黄且干涩,闻有冷感;泡 出的茶汤色泽深黄,味虽醇厚但不爽口,叶底陈黄欠明亮。
2021/4/25
2021/4/25
9
干燥
• 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 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 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 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 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 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 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2021/4/25
16
一张表格概括六大茶叶类型的冲泡要素技巧

一张表格概括六大茶叶类型的冲泡要素技巧六大茶类中的白茶冲泡的要素的水温是85度到90度左右,泡茶要随泡随饮的,红茶的泡茶的水温要高温,泡乌龙茶用95度的沸水。
六大茶类的冲泡要素一、白茶白茶选择的茶具用玻璃杯或者玻璃盖碗,冲泡得水温在85度到90度适合,冲泡的茶叶要求是细嫩的,叶张是比较薄的,冲泡的时间第一次泡用5分钟,第二次泡用3分钟,要随泡随饮的,一般可以泡7到8次。
冲泡方法1、准备茶具用玻璃盖碗冲泡,可以欣赏茶叶的冲泡姿态。
2、温杯,清洁杯倒少量的开水放在茶具中,这样可以清洗器具,让茶叶和水更好融合在一起,提高茶叶的香味。
3、赏茶白茶的有着不同的外形特征,叶张是肥嫩的,叶面是灰绿色,翠绿,墨绿食物,芽叶和枝稍是并拢在一起,白毫有光泽是上等品质。
4、投茶要根据盖碗的容量放置茶叶,要少些,投茶量占盖碗的三分之一就可以。
5、醒茶把水沿着杯壁冲入杯里,水量是占杯子的四分之一,浸润茶叶更好展开。
6、冲泡冲泡水温用沸腾的水,沿着盖碗的边缘注入,不要对着茶叶冲,这会影响毫香。
7、出汤出汤要注意时间,洗茶只要停留5秒,就可以出汤了,出汤的手要平,快速,稳当,出汤要把茶汤沥干。
8、品茶可以闻闻香味再进行品尝,小口饮用,可以领略茶叶的甘甜和鲜爽。
二、黄茶冲泡的水温在85度到90度合适,温度过高的,会把茶叶烫熟,茶叶的用量按照茶具的容量放入四分之一的茶叶,选择用玻璃杯泡,第一次冲泡的时间在30秒,第二次在60秒,第三次冲泡大约2分钟。
三、黑茶黑茶冲泡的茶具用紫砂壶,盖碗杯都可以,冲泡时的温度在100度,第一次冲泡用10到20秒洗茶,这样让茶汤的味道香醇,又能把茶叶的杂质去掉。
冲泡方法1、温壶把沸腾的开水倒进紫砂壶里面,摇晃让壶温度升高,温壶倒进茶盂,再用沸水淋壶。
2、投茶投茶的量根据茶壶的容量,和喝茶人数来决定投多少,一半100毫升的茶壶用5克茶叶。
3、洗茶用沸水倒进紫砂壶,倒进去快速倒出来,洗茶水倒进茶盂里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茶
代表产品 闽北乌龙:最负盛名的是武夷岩茶,其次 为“武夷四大名枞”,即大红袍、铁罗汉 、白鸡冠、水金龟
闽南乌龙茶:安溪铁观音
广东乌龙:凤凰水仙、饶平乌龙和凤凰单 枞
台湾乌龙:台湾乌龙、台湾包种两种。其 中台湾包种中文山包种、冻顶乌龙属名品
青茶的冲泡方法
• 使用盖碗或者紫砂壶冲泡,水温 为沸腾的100度
六大类茶的冲泡优秀课件
茶叶分类
分类依据
茶叶分类
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不同,茶叶中的茶多酚氧化程度不同,品质也不同,可以分为绿茶、黄茶、白茶、 青茶、红茶、黑茶六大类
产地
我国有四大茶区(西南茶区—高原茶区;华南茶区—南岭茶区;江南茶区—中南茶区、江北 茶区—中北茶区)、20多个省产茶,分为浙茶、闽茶、台茶、滇茶、赣茶、徽茶等。
• 代表产品: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 和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
• 黄小茶 :采摘细嫩芽叶 • 代表产品: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北远安的“远
安鹿苑”和浙江温州、平阳一带的“平阳黄汤”。
• 黄大茶 :采摘一芽二、三叶甚至一芽四、五叶 • 代表产品:安徽霍山的“霍山黄大茶”和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地的“广东大叶
玻璃杯冲泡
• 中投法:先将开水注入杯中约1/3处,待水温凉至80℃左右时,将茶叶投入杯中少顷,再 将约80℃的开水徐徐加入杯的七分满处,稍后即可品茶。
• 龙井、太湖绿、六安瓜片、绿阳春等大多采用中投法。 • 两次分段泡茶法,它虽然对茶的选择不是很强,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泡茶水温偏高带来
的弊端,但也给泡茶带来复杂化。
v 种类: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白茶
v 福建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 v 代表产品:白毫银针:外形挺直如针,芽头肥壮,满坯白毫,色白如银。冲泡后,香
气芬芳,滋味鲜醇。
v 注: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 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
• 水温:80-85℃
• 根据室温的不同采用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的,如夏天上投法,冬天下投法,春秋中投 法。
白茶的冲泡
白茶
v 产地: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 ,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
v 历史: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由福鼎县首创
v 特征:表面密布白色茸毫,采摘多毫的幼嫩芽 叶制成,制法上采取不炒不揉的晾晒烘干工艺
玻璃杯冲泡
• 名优绿茶:分上投法、下投法和中投法,视具体的茶叶品质特征而定 • 上投法:先冲水后投茶,适用于特别细嫩的茶,如碧螺春、信阳毛尖等。不适宜松散型
或毛峰类茶叶,会使茶叶浮在汤面。 • 先将开水注入杯中约七分满(倾茶七分满)的程度,待水温凉至80℃左右时,将茶叶
投入杯中,稍后即可品茶。 • 缺点:杯中茶汤浓度上下不一,茶的香气不容易挥发。
发酵程度 分为不发酵茶、轻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等
茶叶一般分类
水、器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 用水:十分茶、八分水 软水:水的硬度直接影响茶汤的色泽和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高,则色
黄褐而味淡,严重的会味涩以致味苦 泉水、溪水、江水、河水、纯净水、自来水 “宜砂景瓷”
紫砂壶以宜兴产的较好,瓷器宜景德镇产的最好
茶具介绍
茶具的种类
瓷器
竹木
玻璃
陶土
金属
漆器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碗
公道杯
茶巾
茶荷
茶杯叉
茶艺六君子
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茶艺六君子
茶匙:形状像汤匙 主要用途: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
茶艺六君子
茶漏: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茶勺:盛茶入壶
茶艺六君子
茶艺六君子
茶夹: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可用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 卫生
中式传统泡茶法
•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绿茶的冲泡
绿茶冲泡方法
• 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严格的茶叶评审,绿茶是用150ml的 水冲泡3g茶叶。
• 茶具:玻璃杯或白瓷盖碗
产茶时令
分为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冬茶。春茶在清明前采摘的称谓明前茶,谷雨前采摘的为雨 前茶。
质量级别 一般分为特级、一到五级。普洱散茶分特级、一级至十级。
外形 针形茶、扁形茶、曲螺形茶、片形茶、兰花形茶、单芽形茶、直条形茶等。
销路 外销茶、内销茶、边销茶等
加工程度 分为初制茶(毛茶)、精制茶(商品茶、成品茶)、深加工茶(速溶红茶)等
玻璃杯冲泡
• 下投法:先投茶后注水,适合于茶条松展的茶。先将茶叶投入杯中,再用85℃左右的开水 加入其中约1/3处,约15秒后再向杯中注入85℃的开水至七分满处,稍后即可品茶。
• 黄山毛峰
盖碗冲泡
• 盖碗冲泡:茶叶用量用量约为三分之一到一半,水温略高,约为90~95度,冲泡时间约6 秒~10秒。
白茶冲泡方法
• 冲泡:清澈透明的玻璃杯,用量约 为玻璃杯容积的八分之一,采用 上投法,约浸泡5分钟左右即可饮 用,饮到一半加水;
• 盖碗冲泡:投三分之一的茶量,先 把开水倒进茶海降温,待降到一 沸水温(80-85℃)再用来冲泡, 时间控制约为10秒-15秒。
黄茶的冲泡
黄茶
• 我国特产,按鲜叶的嫩度和芽叶大小,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 • 黄芽茶:原料细嫩、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
青”。
• 1、清洁茶具;
黄茶的冲泡方法
• 2、选择好1:50的黄茶与水的分量;
• 3、将茶叶放进高温杯中;
• 4、在杯中倒进二分一的水,浸泡黄茶叶;
• 5、在黄茶叶浸泡了一分钟左右后倒进另外一半水;
• 6、注意在冲泡的时候,要提高水壶,让水由高出向 下冲,并将水壶由上往下反复提举三四次。
青茶的冲泡
茶艺六君子
茶针: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冲泡茶叶最佳水温
中式传统泡茶法
•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中式传统泡茶法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