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2024年浅谈雾霾天气形成的前期原因与防治对策》范文

《2024年浅谈雾霾天气形成的前期原因与防治对策》范文

《浅谈雾霾天气形成的前期原因与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频频遭受雾霾天气的困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雾霾天气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深入探讨雾霾天气形成的前期原因及防治对策,对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雾霾天气形成的前期原因1. 自然因素(1)气象条件:大气层结稳定、风力较小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导致污染物在低空积累,形成雾霾。

(2)地形地貌:山区、盆地等地形地貌,容易形成局部气流循环不畅,导致污染物滞留。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钢铁、化工、电力等重工业的排放物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2)交通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也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

(3)生活污染:如燃烧秸秆、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也会产生大量污染物。

(4)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绿化不足、建筑密度过大等因素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不利于空气流通和污染物扩散。

三、防治对策针对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我们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污染治理(1)严格实施环保法规,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整治或关停。

(2)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

(3)加大对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减少废水中污染物的排放。

2. 交通管理措施(1)优化交通结构,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实施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对超标车辆进行处罚或限行。

(3)鼓励绿色出行,如鼓励市民骑自行车、步行等环保出行方式。

3. 生活污染治理与控制源(1)严格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和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

(2)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如推广天然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4. 城市规划与绿化建设(1)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降低建筑密度,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

(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3)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建筑,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2024年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范文

《2024年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范文

《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交通、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保护环境、维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雾霾天气的成因及治理措施进行浅谈。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自然因素(1)气象条件:静风、逆温等气象条件容易导致污染物在低空积聚,形成雾霾。

(2)空气湿度:高湿度有利于雾的形成,而低湿度则有利于霾的形成。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等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

(2)交通排放:汽车尾气、机动车排放的颗粒物等也是雾霾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生活污染:建筑工地、道路扬尘、农村生物质燃烧等也是雾霾的来源之一。

三、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1. 调整能源结构(1)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控制煤炭消费: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煤炭消费,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2.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1)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对排放超标的工厂进行严厉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2)推动工业绿色化: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环保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

3. 控制交通排放(1)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传统燃油车的数量。

(2)优化交通结构: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减少私家车出行。

4. 增加绿化面积(1)城市绿化:加大城市绿化力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

(2)植树造林:在农村和山区种植更多的树木,提高森林覆盖率,减缓雾霾天气的影响。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1)开展环保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公众采取绿色生活方式,如节约用电、减少浪费等。

四、结论雾霾天气的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024年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范文

《2024年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范文

《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雾霾不仅降低了空气质量,还对交通、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雾霾天气的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静稳天气、逆温层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容易形成雾霾。

(2)地形地貌:山区、盆地等地形地貌容易导致污染物在局部地区积聚,形成雾霾。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等污染物大量排放,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

(2)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对雾霾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生活污染:烹饪、燃烧等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也是雾霾的来源之一。

三、雾霾天气的影响1. 空气质量下降:雾霾天气导致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升高,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2. 交通受阻: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导致交通受阻。

3. 健康危害:雾霾中的颗粒物可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 环境破坏:雾霾天气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动植物的生存。

四、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1. 政策层面(1)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政府应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对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对违规排放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2)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绿色经济,减少高污染产业的比重。

(3)推广清洁能源: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技术层面(1)改进空气质量监测技术:提高空气质量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治理雾霾提供科学依据。

(2)研发环保技术: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污染治理效率。

(3)推广绿色出行:鼓励公众采用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3. 社会公众层面(1)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2024年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范文

《2024年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范文

《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天气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

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措施,对于保护环境、维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雾霾天气主要由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组成,其成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等污染物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来源之一。

2. 汽车尾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也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来源。

3. 气象条件:静稳天气、逆温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消散,使得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形成雾霾天气。

4. 城市绿化不足:城市绿化不足、裸土裸地多等因素也会导致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增加,从而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三、雾霾天气的治理针对雾霾天气的成因,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1. 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排放监管力度,严格实施排放标准,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2. 推动绿色出行: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使用,降低汽车尾气排放。

3. 改善气象条件:通过人工增雨、增加城市绿化等方式改善气象条件,促进污染物的扩散和消散。

4. 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雾霾天气,实现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

5. 加大科技投入:研发和应用环保技术,提高污染治理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四、雾霾天气的预防除了治理外,预防雾霾天气的发生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2.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空气质量状况,为治理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3.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024年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以长春市为例》范文

《2024年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以长春市为例》范文

《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以长春市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多个城市频发雾霾天气。

长春市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和交通城市,其雾霾天气也愈发频繁且严重,严重威胁到居民的健康和城市发展。

因此,本文将对长春市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解决对策。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长春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易形成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2)地形地貌:长春市地处平原地区,周边缺乏高山阻挡,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长春市工业发达,部分企业存在超标排放现象,导致大量污染物进入大气。

(2)交通排放: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雾霾天气的重要来源。

(3)生活污染:燃煤、油烟等生活污染也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成因。

三、解决对策针对长春市雾霾天气的成因,本文提出以下解决对策:1. 政策层面(1)加强法规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企业达标排放。

(2)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绿色产业,减少高污染行业的比重。

(3)鼓励绿色出行:实施限行、限购等政策,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2. 技术层面(1)推广清洁能源:鼓励企业和家庭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燃煤、燃油等污染物的排放。

(2)改进燃烧技术:对工业燃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3)空气质量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市民采取防护措施。

3. 社会层面(1)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市民养成绿色生活方式。

(2)加强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应对雾霾天气,实现区域协同治理。

四、结论长春市雾霾天气的成因复杂多样,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要有效解决雾霾天气问题,需要从政策、技术和社会等多个层面采取综合措施。

《2024年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范文

《2024年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范文

《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雾霾的成因并寻找有效的治理对策,本文将从雾霾的成因、影响因素、治理对策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二、雾霾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雾霾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在静稳天气条件下,空气流动性差,污染物易在低空积累,形成雾霾。

(2)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也会影响雾霾的形成。

如山区、河谷等地形,易形成雾霾的滞留和积累。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是雾霾的主要来源。

(2)交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氮氧化物等也是雾霾的重要成因。

(3)生活污染:生活垃圾、秸秆焚烧等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质,加剧雾霾的形成。

三、雾霾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雾霾问题往往更为严重。

2. 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会导致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加剧雾霾问题。

3. 气象条件:如气温、湿度、风速、降水等气象因素,对雾霾的形成和消散具有重要影响。

4. 区域性污染:区域性的污染传输和累积,也会加剧雾霾问题。

四、治理对策1. 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大环保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工业排放和煤炭消费。

2. 控制交通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提高车辆排放标准。

3. 加强生活污染治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禁止秸秆焚烧等行为。

4. 植树造林与城市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

5. 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加强区域性污染治理,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6.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五、未来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雾霾治理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024年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范文

《2024年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范文

《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雾霾不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分析雾霾天气的成因并探讨有效的治理措施,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气象因素:静风、低气压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2.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烟尘、废气等污染物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3. 交通污染:汽车尾气、道路粉尘等交通排放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4. 农业活动:农作物秸秆焚烧等农业活动也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三、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1.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减少工业污染排放。

2. 加强交通管理:推广新能源汽车,限制高排放车辆行驶,加强道路清洁等措施,减少交通排放对雾霾天气的贡献。

3. 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

4. 强化执法力度:加大对工业污染、农业活动等污染源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放行为。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公众参与环保行动。

6. 科技治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如大气污染源监控、空气质量预测等,为治理雾霾天气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四、综合治理策略针对雾霾天气的成因和治理措施,应采取综合治理策略。

首先,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投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

其次,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放行为。

同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此外,还应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大气污染源监控和空气质量预测的准确性,为治理雾霾天气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等措施也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

五、结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复杂多样,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

治理雾霾天气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治理策略。

《2024年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范文

《2024年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范文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许多城市频繁出现,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雾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本文将详细探讨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二、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1. 气象因素:雾霾天气的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如温度低、湿度高、风速小等,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容易形成雾霾。

2.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如烟尘、粉尘等,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之一。

3. 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容易形成二次污染物,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4. 城市绿化不足:城市绿化不足导致地面植被覆盖率低,对空气的净化作用减弱,也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形成。

三、雾霾天气的危害1. 影响交通:雾霾天气导致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 危害人体健康:雾霾中的污染物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3. 破坏生态环境:雾霾天气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影响植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四、应对措施1. 政府层面:(1)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

(2)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污染物排放。

(3)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强空气净化能力。

(4)建立雾霾天气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护措施。

2. 社会层面:(1)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出行,鼓励公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雾霾天气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

3. 个人层面:(1)尽量减少外出活动,特别是老年人、儿童等易感人群。

如需外出,需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净化室内空气。

(3)关注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指数,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随着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雾霾,这个曾经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很陌生的词,如今频频出现在各大报刊新闻的头条,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微的雾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雾霾天气出现的范围不断加大,从东南到西北,各地区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对此,文中对我国雾霾天气的现状和成因,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从而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

标签:雾霾;现状;成因;危害;防治
1、雾霾问题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雾霾天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有增加的趋势。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九大霾区,其中最为严重的包括京津冀地区及其周边的山东、河南等地的华北霾区、长三角为主的华东霾区、珠三角为中心的华南霾区以及四川盆地的西南霾区。

基于全国灰霾试点监测结果以及天津、上海、重庆、南京、苏州、宁波、深圳、广东、广州等监测站的监测结果,各城市发生雾霾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介于9.3%至53.4%之间。

各试点城市PM 2.5 超标天数比例介于4.7%至27.7%。

试点城市超标状况较为严重,特别是进入冬季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规模雾霾天气,其持续时间之长、覆盖范围之广、污染程度之重都属罕见。

2、雾霾的形成原因
雾霾天气的形成除了有气象因素外,大气污染物和城市的布局也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
2.1大气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展稀释,导致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聚。

2.2大气垂直方向出现逆温现象。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导致污染物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2.3悬浮细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增加。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工业持续发展和机动车辆持续增长,使得空气中的悬浮细颗粒物PM2.5和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量增加,PM2.5中可溶性粒子(如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以及有机酸盐等)具强吸水性,它们与水蒸气结合在一起,形成灰霾天气。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雾霾天气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不良影响。

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

使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

尤其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

4、雾霾的治理
從历史资料文献中我们可以得知,雾霾天气不仅仅在中国出现,早在1952年伦敦、洛杉矶等城市就出现了,据史料记载,仅在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

进入20世纪中期,英国人为摘掉“雾都”的帽子,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有了前车之鉴,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我们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后果,在合理的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需要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并通过强化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来解决这一严峻的环境问题。

首先,从法律角度给治理污染源提供法律支持,国外治理大气污染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然而,我国目前大气污染立法尚不完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已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亟待与时俱进,增加PM2.5控制的法规体系,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增加区域联防联治内容,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通过立法修订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

其次,对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

我国的能源消耗中,煤和石油占了92.7%,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以石油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要求企业实行节能减排,企业要推进清洁生产,靠科技的投入转变生产方式,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节能减排,使用清洁能源,从源头上把关,减少污染排放。

最后,对现有的城市布局和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考察,对一些不合理的城市布局进行调整,避免城市入风口或者出风口被高层建筑物阻挡,造成城市内空气涡流,不利于空气更新。

预留空气通道,增加城市绿化带,让城市绿地发挥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及美化环境等环境效益,从而净化城市大气,加大国家绿地的覆盖率,减少空气中的凝核-灰尘的来源,从而从根本上杜绝雾霾天气的发生。

5、结束语
治理雾霾天气是一项全民参与的事业,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减排意识。

虽然现在我们已将雾霾天气提升到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度来加以来对待,但无论全社会或个人,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行动上,目前显然远远不够。

生活仍然要继续,暖气仍然要供给,汽车仍要上路,政府仍然要追逐GDP,即便是高能耗企业,还得开动设备解决工人就业。

在发展与保护还没有真正达到有机平衡的前提下,处于
夹缝中的地方政府,面对做大经济总量和保护环境的选择,总自觉不自觉地放大前者,有意无意地将环境保护问题后置。

因此,当环境问题上升到公共事件的层面,政府肩负的责任之大是毋庸置疑的,出路就在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

但是将治理环境的责任一股脑推给政府部门,既不现实,也不理性。

实际上,雾霾天气袭来,每位社会成员都是责任人——每用一度电就意味着消耗了350克煤,开车上路,每公里就消耗了0.12升汽油,而能源消耗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微粒、重金属等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元凶,看罢这些数据,谁还能悠然地将自己该承担的责任置之度外?治理空气污染,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努力,同样也需要公民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微观生活领域发挥自己的“微能量”——少开车,养成节能低碳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灰霾试点检测报告[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陈甲妮伦敦如何治理“雾都” [N] 解放日报2013-01-18
[3]彭科峰我国绿色多元低碳化能源发展透视[N] 中国石油中心2012-03-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