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小麦)
课件——第二章 小麦栽培 第二节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作物栽培学各论)

• 2 根据品种温光特性合理用种。——
– 若走稀播高产途径以选用冬性偏强、分蘖成穗偏 多的品种;晚播密植则要选用春性较强的大穗型 品种。
2018年9月6日
(四)小麦品种温光反应特性的实践意义
• 3 根据品种冬春性确定播期。
– 冬性品种在春化阶段,可以耐-20℃~-30℃ 的低温。春化结束进入光照阶段后,抗寒性便降 低。冬性品种多在越冬期间完成春化,春季才进 入光照阶段,因此在冬季的抗寒力仍较强。而春 性品种完成春化快,可能在冬季进入光照阶段, 使抗寒性降低。
化的影响,品种温光类型的分布也具有区域 间、区域内相互交叉分布的特点,特别是在 区域间的过渡带更为明显。如冬性与春性, 强冬性与冬性品种在同一区域都可能交叉分 布。
2018年9月6日
15
(四)小麦品种温光反应特性的实践意义
• 1 根据区域生态特性与品种特性引种。——
– 凡从温光生态环境相近地区引种容易成功。
2018年9月6日 11
(二)温光反应与生育进程及器官建成
• 小麦温光反应是在生育前期和中期,因此品种
温光反应的强弱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生育进 程有密切关系。 • 品种间生育期长短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生育前 中期,约占总生育期的50%~70%,且越是 冬性强的品种,前期经历日数的比重越大。 • 这说明,小麦生育期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温光 反应的差异,特别是春化阶段长短决定的。
• (四)小麦品种温光反应特性的实践意义
2018年9月6日
6
(一)感温性和感光性——两个发育阶段
• 典型冬小麦秋播,翌年可以正常开花结实。但如
不经任何处理在春季播种,会延迟或不能抽穗开 花。
• 这表明,在小麦一生要经过一些以某种外界或内
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试题集锦(小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一个小麦品种在北方春播表现为不能抽穗结实,则这个品种为(C )A.春性品种B.半冬性品种C.冬性品种D.强春性品种2.小麦胚芽鞘的作用是(C )A.保护胚根B.保护子叶出土C.保护幼芽出土D.制造光合产物3.由小麦种胚长出的一条根以及胚轴基部长出的第一对和第二对侧根统称为小麦的(A )A.初生根B.次生根C.节根D.不定根4.在分蘖死亡过程中,外部首先看到顶叶已经展开,心叶仍未长出形成喇叭口状的(B )A.缩心蘖B.空心蘖C.有效蘖D.结实蘖5.小麦分蘖开始两极分化的时期是(B )A.拔节以前B.拔节以后C.孕穗期D.孕穗以后6.小麦茎秆节间长度最长的一节是(C )A.基部第二节间B.基部第三节间C.穗下节间D.倒二节间7.小麦茎秆秆壁厚度最厚的节间是(A )A.基部第一节间B.基部第二节间C.穗下节间D.倒二节间8.延迟小麦顶端小穗的形成有利于(B )A.增加有效分蘖B.增加每穗小穗数C.延长蘖叶原基分化时间D.延长春化阶段时间9.一穗小麦上,退化程度和可能性最大的小穗是(A )A.基部小穗B.中部小穗C.中上部小穗D.上部小穗10.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主要来自抽穗后绿色部分的光合产物,所占比例约为总干物质的(D )A.1/2B.1/3C.1/4D.2/3以上11.小麦叶面积系数达最大值的时期,一般是在(B )A.拔节期左右B.孕穗期左右C.抽穗期左右D.开花期左右12.在早春土壤刚开始化冻时,用竹耙横着麦畦,把畦面土扒到小麦行间或畦背上,叫做(C )A.耙耱B.培土C.清棵D.耧地13.水浇麦田后期适宜的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C )A.50%-60% B.60%-65% C.65%-85% D.80%-85%14.一般认为春小麦的适宜播种期是春季昼夜平均温度稳定在(A )A.0-2℃左右 B.3-4℃左右 C.5-6℃左右 D.7-8℃左右15.小麦孕穗期追肥的主要作用是(D )A.增加绿色面积B.增加小穗数C.增加小花数D.防止小花退化16.水浇地春小麦浇麦黄水的时间是成熟前(B )A.5-7天B.7-10天C.10-15天D.15-20天17.小麦根部追肥的适宜时期一般是(C )A.孕穗-抽穗B.抽穗-开花C.开花-乳熟D.乳熟-蜡熟18.小麦抽穗开花以后,积极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是(D )A.倒三叶B.倒三叶和倒二叶间C.穗和倒二叶间D.旗叶和穗下节间19.小麦浇冬水过晚或封冻后浇水地表形成浮冰盖住麦田,时间过长会使小麦(D )A.生理死亡B.亏死C.干枯或饥饿而死D.窒息死亡20.如果小麦苗小叶黄根系不发达,次生根发生很少,有时叶尖发紫说明麦田缺(B )A.NB.PC.KD.Fe21.通常认为冬小麦(秋播小麦)播种的适宜时期是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C )A.5-10℃B.10-14℃C.16-18℃D.20-25℃22.小麦中产变高产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D )A.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B.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C.群体发育与土肥水之间的矛盾D.群体发育与个体发育的矛盾23.小麦需水临界期是(B )A.拔节期B.孕穗期C.抽穗期D.开花期24.小麦吸收N素最多的时期是(C )A.出苗-分蘖B.分蘖-拔节C.拔节-孕穗D.孕穗-成熟25.作物群体分布主要是指(D )A.叶相B.叶色C.封垄早晚D.叶层分布26.反映小麦分蘖发生以后到抽穗前群体大小的指标是(D )A.亩基本苗 B.穗数 C.亩株数 D.亩蘖数27.在小麦灌浆过程中营养物质分配最多的部位是(B )A.下部小穗B.中部小穗C.上部小穗D.顶端小穗28.人工收获小麦的最适期是(C )A.乳熟期B.面团期C.蜡熟期末期D.完熟期29.小麦籽粒开始具有发芽能力的时期是(C )A.坐脐期B.多糖期C.顶满仓期D.面团期30.争取小麦小穗数的关键时期是(B )A.生长锥伸长至单棱期B.单棱期至小花分化期C.小花分化期至四分体期D.药隔期至四分体期31.小麦幼穗分化的单棱期分化的是(B )A.苞叶原基B.小穗原基C.小花原基D.雌雄原基32.春小麦的上部叶片主要指(A )A.旗叶及倒二片B.旗叶、旗下叶及到三叶C.除旗叶及旗下叶以外的茎生叶D.旗叶33.小麦近根叶的功能期处于(B )A.分蘖以前B.拔节以前C.拔节以后D.抽穗以后34.冬小麦光合强度最高的时期是(B )A.分蘖至拔节B.拔节至孕穗C.孕穗至抽穗D.抽穗至成熟35.冬小麦冬前主要长出的1-6片叶及各蘖的同伸叶叫做(C )A.中部叶 B.上部叶 C.近根叶 D.茎生叶36.小麦初生根发挥功能的最主要时期是(A )A.出苗-拔节B.拔节-孕穗C.孕穗-开花D.开花-成熟37.小麦具有背地性曲折特性,当孕穗期发生倒伏时曲折部位为(B )A.第一节B.第二节C.第三节D.第四节38.如果小麦出现3片叶具有2个茎,出现4片叶时具有3个茎,那么当它出现5片叶时,所具有的茎数是(B )A.4个B.5个C.6个D.7个39.当小麦n叶伸长时,它下面长出分蘖的是(C )A.n-1叶B.n-2叶C.n-3叶D.n-4叶40.小麦初生根不再生长的时期是(D )A.出苗期B.分蘖期C.生理拔节期D.拔节以后41.小麦主茎第一片叶发生的分蘖一级一位蘖,常用的表示符号是(B )A.OB.ⅠC.ⅡD.Ⅲ42. 小麦根系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A )A.出苗到分蘖B.分蘖到抽穗C.抽穗到开花D.开花到成熟43.小麦由胚乳营养彻底转向独立营养的“离乳期”是(C )A.一叶期B.二叶期C.三叶期D.四叶期44.小麦种子萌发后胚芽长度达种子的一半,胚根长约与种子等长时,称之(C )A.露嘴B.发芽C.萌动D.出苗45.小麦通过光照阶段的主导因素是(B )A.短日照B.长日照C.低温D.高温46.小麦通过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A )A.低温B.长日照C.水分D.养分47.小麦如果不通过光照阶段则不能(C )A.出苗B.分蘖C.抽穗结实D.通过春化阶段48.小麦光照阶段结束于(D )A.二棱期B.护颖分化期C.小花分化期D.雌雄蕊分化形成期49.小麦春化阶段结束于(B )A.生长锥末期B.生长锥伸长期C.单棱期D.二棱期50.一般情况下,小麦的经济学系数为(B )A.20-25%B.30-40%C.50-60%D.70-80%51.小麦子粒干重达到最大值的时期是(C )A.乳熟末期B.蜡熟初期C. 蜡熟末期D.完熟期52、如LAI为3,则表示在10000㎡土地面积上约有绿色叶面积(C )A.10000㎡ B. 20000㎡ C. 30000㎡ D. 40000㎡53.小麦收获的最适时期(B )A.乳熟B.蜡熟C.完熟D.绿熟54.最可能成为有效分蘖的是(A )A. 低位孽B. 高位孽C.二级分蘖D.空心孽55.冬性小麦春化所要求的特定条件低温是(D )A.20℃左右B.10-15℃C.0-7℃D.0-3℃56.春小麦适期播种时,当地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C )A.10℃左右B.3-5℃C.1-2℃D.0℃57.如果一个小麦品种在北方春播表现不能正常抽穗结实,则这个品种为(A )A.春性品种B.半冬性品种C.冬性品种D.弱春性品种58.小麦的营养物质主要贮藏在(D )A.胚乳中B. 胚根中C.胚茎中D.子叶中59.小麦通过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C )A. 短日照B.长日照C.低温D.高湿60.小麦的“离乳期”是(C )A. 一叶期B.二叶期C.三叶期D. 四叶期61.麦类作物的需水临界期是(B )A.开花期B.孕穗—抽穗C.开花—灌浆D.开花—成熟62.小麦发芽的最适温度范围为(B )A.15~31℃B.15~20℃C.20~25℃D.25~43℃63.我国南方小麦品种引种到我国北方,其生育期(B )A.延长B.缩短C.不变D.都有可能64.最可能成为有效分蘖的是(D )A.缩心蘖B.二级分蘖C.高位蘖D.低位蘖65.作物生长率CGR=NAR×(A )A. LAIB. LARC. LWRD. SLA66.一般情况下,小麦的经济系数为(B)A. 0.2~0.3B. 0.35~0.5C. 0.6~0.7D. 0.7~0.8567.下列光谱成分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合成的是(A )A. 红光B. 蓝光C. 黄光D. 紫外光68.麦类作物的需水临界期是(C )A. 出苗-分蘖B.分蘖-拔节C. 孕穗-抽穗D. 灌浆-成熟69.大多数麦类作物幼穗分化开始后,每出1叶幼穗分化推进(A )A. 1期B. 2期C. 3期D. 无关系70.矿物营养元素中对后期加速叶片老化具有较明显影响的是(B )A.氮B. 磷C.钾D.硼71.小麦有2个理论一级分蘖时主茎叶片数为(C )A.3B.4C.5D.672.最可能成为有效分蘖的是(B )A.缩心孽B.低位孽C.高位孽D.二级分蘖73.小麦种子的吸水量大约为种子的(C )A.137%B.98%C.155%D.230%74.小麦叶面积系数达最大值的时期,一般是(D )A.拔节期左右B.孕穗期左右C.抽穗期左右D.开花期左右75.小麦胚芽鞘的作用是(C )A.保护胚根B.保护子叶出土C.保护幼芽出土D.制造光合产物76.小麦通过光照阶段的主导因素是(B )A.低温B.长日照C.水分D.养分77.农业生产中的三元结构指的是(B )A. 农林牧比例B. 粮经饲比例C. 粮经蔬菜比例D.种养加比例78.我国农田的平均光能利用率约为(A )A. 1.0% B. 0.5% C. 1.2~2% D. 5%80.在一般贮藏条件下,多数种子的寿命为(A )A. 1~3年B. 4~5C. 5~7年D. 9~10年81.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农事活动开始和终结的温度,称为(B )A. 临界温度B. 界限温度C. 有效积温D. 活动积温82.双子叶作物的叶功能始期在(B )A.叶定长B.叶完全展开C.第三叶D.倒二叶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因素中,造成冬小麦死亡的有(ABCDE )A.生理死亡B.凌招棱截C.亡死D.干枯或饥饿E.窒息2.在北方一年一作旱地麦田中,较好的养地倒茬作物有(ABC )A.豌豆B.油菜C.苜蓿D.向日葵E.玉米3.小麦春季追肥包括(ABCDE )A.返青肥B.起身肥C.拔节肥D.孕穗肥E.春小麦的分蘖肥4.小麦的春季浇水是指(ABCD )A.冬小麦的返春水B.春小麦的分蘖水C.拔节水D.孕穗水 E.灌浆水5.为了正确进行冬小麦的冬灌,必须考虑(ACE )A.温度B.天气C. 土壤水分D.旱情E. 苗情6.小麦光照阶段结束于(BDE )A.小花原基形成B.雌雄蕊原基形成C.药隔分化D.开始拔节E.顶端小穗形成7.冬性类型的小麦品种与春化阶段相伴随的器官形成是(ABCDE )A.长蘖B.长叶C.长根D.茎生长锥伸长E. 茎生长锥未伸长8.半冬性小麦品种,在北方春天播种表现为(BCD )A.抽穗整齐B.不能抽穗C.延迟抽穗D.抽穗不整齐E.不分蘖9.反映小麦群体大小的指标有(ABCDE )A.每亩基本苗数B.蘖数C.穗数D.叶面积系数E.根系发达程度10.提高小麦粒重的途径有(ABCDE )A.增加籽粒干物质来源B.扩大籽粒容积C.延长灌浆时间D.提高灌浆强度E.减少干物质积累消耗11.小麦籽粒灌浆过程包括(BD )A.籽粒形成期B.乳熟期C.坐脐期D.面团期E.蜡熟期12.影响小麦幼穗分化的因素有(BCDE )A.风速B.日照C.温度D.水分E.营养13.小麦阶段发育的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可作为(ABC )A.引种的依据B.确定播期的依据C.确定播量的依据D.确定施肥量的依据E.确定灌水量的依据14.为了正确进行冬小麦的冬灌,必须考虑(ACE )A.温度B.光照C.土壤水分D.土壤养分E.苗情15.在小麦生育前期进行深耕断根,可以(CDE )A.造成植株死亡B.造成植株倒伏C.防止倒伏D.增穗E.减少无效分蘖16.和初生根比较,小麦次生根(BC )A.细而坚韧B.粗壮C.入土较浅D.入土较深E.生长迅速17.和红皮小麦品种比较,白皮品种(ACD )A.皮薄B.透性弱C.透性强D.呼吸强度高E.呼吸强度弱18.小麦的群体分布主要是指(BC )A.叶片长相B.叶层分布C.叶层结构D.封垄早晚E.封垄程度19.小麦种子萌发过程包括(ACD )A.吸水膨胀过程B.催芽过程C.物质转化过程D.生物学过程E.吸收无机营养过程20.对光照长短反映敏感的小麦品种,通过光照阶段要求的光照时数和经历的时间为(BD )A.12小时B.12小时以上C.24天以上D.30-40天 E.18-20天21.春性小麦品种通过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和经历的天数为(BCD )A.0-7℃B.0-12℃C.5-20℃D.5-15天E.15-35天22.小麦茎生长锥伸长标志是(BCDE )A.春化阶段开始B.春化阶段结束C.光照阶段开始D.茎叶原基分化结束E.幼穗分化开始23.小麦通过春化阶段的部位是(CE )A.幼叶B.老叶C.胚的生长点D.种皮E.绿色幼苗生长点24.在下列小麦生育时期中,春小麦没有(CD )A.出苗期B.三叶期C.越冬期D.返青期E.拔节期25.下列作物中起源于我国的作物有(ABCDE )A.小麦B.水稻C.粟D.黍E.大豆26.要达到光合潜力高限所具备的条件是(ABCD )A.有高光合效能的品种B.CO2浓度正常C.环境因素最适D.群体结构最适E.高温干燥27.半冬性品种,在北方春天播种表现为(BCD )A.抽穗整齐B.不能抽穗C. 延迟抽穗D. 抽穗极不整齐E.不分蘖28.影响作物种子发芽出苗的因素有(ABCDE )A.光照B.温度C.水分D. 播深E.种子的质量与品种特性29.在下列小麦各生育时期中,春小麦没有(CD )A.出苗期B.三叶期C.越冬期D.返青期E.拔节期30. 种子萌发需经过的过程包括(ABCE )A.吸水B.膨胀C.萌动D.露白E.发芽31.利于蛋白质积累的环境条件包括(BCD )A.高纬度B.低纬度C.低海拔D.干燥E.高海拔32.要达到光合潜力高限所具备的条件是(ABCD )A.有高光合效能的品种B.CO2浓度正常C.环境因素最适D.群体结构最适E.高温干燥33.下列属于作物栽培的特点的是(ABCD )A.季节性B.变动性C.复杂性D.科学性E.地区性34.下列不属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常用的研究方法的有(ACDE )A.生物观察法B.产量对比法C.生长分析法D.发育研究法E.生长发育研究法35.在小麦生育前期进行深耘断根,可以(CDE )A.造成植株死亡B.造成植株倒伏C.防止倒伏D.增穗E.减少无效分蘖39.下列属于作物栽培的特点的是(ABCD )A.季节性B.变动性C.复杂性D.科学性E.地区性40.下列作物属于C4作物的是(BCDE )A.大豆B.高粱C.玉米D.甘蔗E.谷子41.下列不属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常用的研究方法的有(ACDE )A.生物观察法B.产量对比法C.生长分析法D.发育研究法E.生长发育研究法42.下列作物起源于我国的有(ADE )A.小麦B.豌豆C.胡麻D.黍E.高粱43.种子萌发需经过的过程包括(ABCE )A.吸水B.膨胀C.萌动D.露白E.发芽44.下列属于自花授粉的作物包括(ABCDE )A.水稻B.小麦C.大豆D.花生E.大麦45.利于蛋白质积累的环境条件包括(BCD )A.高纬度B.低纬度C.低海拔D.干燥E.高海拔46.要达到光合潜力高限所具备的条件是(ABCD )A.有高光合效能的品种B.CO2浓度正常C.环境因素最适D.群体结构最适E.高温干燥47.下列属于双子叶作物的是(ACDE )A.棉花B.大麦C.油菜D.大豆E.大麻48.下列作物中属于富碳耗氮类的作物的是(ABC )A. 玉米B.小麦C. 大麦D.豌豆E.蚕豆50. 栽培分类:A.禾谷类、B.豆菽类、C.薯芋类、D.油料类代表作物:(B )蚕豆、(C)马铃薯、(A)荞麦、(D)向日葵51. 作物种类:A. 小麦、 B.玉米、 C.马铃薯春播顺序:(A)早、(C )中、(B )晚52. 作物种类:A. 玉米、 B.马铃薯、C.油菜经济系数:(B )0.7-0.85、(A )0.28-0.4、(C )0.28 53. 作物的叶:A.主茎叶、 B. 果枝叶、C.营养枝叶叶的大小:(A)最大、(C)次之、(D)最小54. 作物类型: A. 双子叶、 B.单子叶叶功能始期:(B)叶定长、(A)叶完全展开55. 作物种类:A. 蚕豆、 B.棉花、 C.小麦需肥倾向:(C )喜氮、(A )喜磷、(B )喜钾56. 作物种类:A. 大豆、 B.马铃薯、 C.小麦、 D.玉米播种深度:(C )3-5cm、(D )4-5cm、(A )6-8cm、(B )8-10cm57. 作物类型:A.麦类、油菜等、B.玉米、大豆等;C.荞麦、豌豆等光周期反应:(A )长日照、(C)中性、(B)短日照58. 双子叶作物种子发芽出苗:A.子叶半出土、B.子叶留土、C.子叶出土代表作物:(B )蚕豆、豌豆;(C)棉花、大豆;(A)花生59. 矿物营养元素:A.氮、B. 磷、C.钾对叶较明显的影响:(A )增大面积、(B)后期加速老化、(C )延迟老化60. 环境条件: A.高纬度、高海拔、湿润;B.低纬度、低海拔、干燥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B )利于蛋白质的积累;(A)利于油脂积累61. 作物种类:A.小麦、B.玉米、C.马铃薯、D.豆类需水临界期:(D )开花(B )开花-乳熟(A )孕穗-抽穗(C )开花-块茎形成62. 小麦主茎叶片数:A.4、 B.5、 C.6理论一级分蘖个数:(A )1、(B)2、(C)3三、判断题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66%,而平地仅占34%。
作物栽培学-山西农业大学-小麦习题(附解析)

小麦习题一、名词解释题分蘖节:分蘖节并非一个节,而是由很多节、叶原始体、分蘖、腋芽及其生长点密集在一起,形成膨大的节群。
二、填空1.小麦成熟期可以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
2.小麦的种植方式有常量播种、超常量播种和精量播种。
3.春小麦比冬小麦少两个生育时期,分别为越冬期和返青期。
4.小麦群体层次结构可分为光合层、支架层及吸收层。
5.小麦整个种子由皮层、胚和胚乳3部分构成。
6.当小麦籽粒长度达到最大长度的3/4时为多半仁期,籽粒体积达到最大时叫顶满仓。
7.冬性小麦在0—3℃范围内,经过30天以上才能通过春化发育。
8.旱地小麦“三墒整地”指的是深耕蓄墒、耙耱保墒和镇压提墒。
三、选择题1.小麦成熟期间各绿色器官进行光合作用相对能力最大的器官是(C)。
A.倒2叶B.倒3、倒4叶C.旗叶和倒2叶D.穗部2.依小麦分蘖规律,当小麦III孽出现时,其主茎叶总数为(B)。
A.5B.6C.7D.83.根据小麦分蘖发生规律,在正常条件下,当小麦主茎叶龄为6时,其单株分蘖数(主茎也算作一个分蘖)应为(A)。
A.5B.7C.3D.44.在0~7℃温度下,经过15~35天可通过春化阶段的小麦类型是(B)。
A.夏小麦B.半冬性小麦C.春性小麦D.冬性小麦5.在0~3℃条件下,经历35d以上可通过春化的小麦类型是(A)。
A.冬性小麦B.半冬性小麦C.春性小麦D.夏小麦6.适用于制作面包的是(A)。
A.强筋小麦B.软质小麦C.中筋小麦D.弱筋小麦7.小麦主茎叶片数达8片时,理论上计算单株总茎数(包括主茎)应为(C)。
A.5B.8C.13D.218.符合麦类作物特征特性的有(AC)A.籽粒腹部有纵沟B.茎通常为髓所充实C.有冬性及春性类型D.对温度要求较高9.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是(BDE)。
A.基本苗数B.每穗粒数C.单株分蘖数D.单位面积穗数E.粒重四、判断是非题(对者写“∨”,错者写“×”)1.小麦种子的颜色有白皮种和红皮种,其中红皮种皮厚,休眠期长。
作物栽培学实验整理

实验一、小麦穗分化过程观察1、小麦生产发展基本概况:①分布在45ºS~67ºN,主要集中在20~60ºN和20~40ºS。
世界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前苏联、北美和欧洲。
其中,前苏联、中国、美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和巴基斯坦面积最多;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小麦面积在全世界小麦总面积中比重虽较小,单产水平却很高。
面积、总产、进出口综合考虑,最重要的小麦生产国是中国、前苏联、美国、印度、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这7个国家小麦面积占世界小麦总面积的70%左右,小麦产量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65-70%。
世界每年小麦进出口额约各为1亿吨左右。
亚洲、非洲为净进口,其他洲为净出口。
主要出口因为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77-80%。
主要进口国为前苏联、中国、意大利、埃及、日本,占世界总进口量的44-50%。
②最大的小麦生产国是中国,约为4亿亩,总产1亿吨,近几年略有下降。
1998年至2002年我国小麦的产量分别是1.0973亿吨、1.1388亿吨、9964万吨、9387万吨、8933万吨。
2、穗的构造穗轴:穗轴节片组成,每节着生一小穗小穗:两个护颖,3-9朵小花,结实3-4粒;每穗120—160朵小花小花:内外颖各1个,雄蕊3个,雌蕊1个每一穗上有20—30个小穗,15—25个小穗结实,基部1-3和顶倒1-2小穗结实率低3、4、根据幼穗分化过程和生产上应用的需要,可将幼穗分化发育过程分为七个时期:①伸长期:小麦出苗后到幼穗分化前,茎顶端生长锥宽度大于长度,呈半圆形突起,称为初生期。
初生期内生长锥主要分化叶片、节及节间的原始体。
生长锥基部的叶原基原始体分化完毕,幼穗开始分化。
生长锥开始伸长,长度显著大于宽度,称为生长锥伸长期。
此期春性品种一般为3叶1心,半冬性品种4叶1心。
②单棱期(穗轴节片原基分化期)已伸长的生长锥自下而上出现分节的环状突起,这是苞叶原基,苞叶原基在小穗原基分化出现后退化。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北方本)题库(小麦玉米部分)

1.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
2.黄淮冬麦区包括的省份、气候特点、品种类型及提高产量的主攻方向。
3.山东省各小麦分区的名称。
4.山东省冬小麦生育期一般为______天。
5.冬小麦各生育时期的名称。
6.小麦一生各器官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叙述冬小麦一生三个生长阶段中的每个阶段的生长中心, 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和主攻方向。
8.简述小麦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
9.小麦的光照阶段结束于穗分化的__________期。
10.一农户有冬性和半冬性小麦品种应先种__________品种。
11.小麦籽粒萌发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2.小麦的地中茎是指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节间。
13.冬小麦的初生根入土深度一般可达______米, 次生根主要分布在______土层内。
14.简述小麦初生根和次生根的关系, 分布、功能期及与小麦生长发育的关系。
15.简述矿质营养与根系生长发育的关系。
16.控制或促进小麦叶面积的重要时期是在叶片的________________期。
17.简述小麦叶片的分组及各组叶片对生长发育的作用。
18.目前亩产500公斤的小麦高产田, 最大适宜叶面积系数为____________。
19.一般认为小麦的光饱和点为__________Lx, 光补偿点为________Lx。
20.写出小麦经济产量与光合作用关系的表达式。
21.山东省的冬小麦一般主茎一生长________片叶, 其中冬前________片, 春季________片。
22.小麦的分蘖一般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23.根据小麦主茎叶龄与分蘖的同伸规律, 主茎叶龄为6 时, 单株应有______个分蘖(包括主茎, 不包括胚芽鞘分蘖),其中一级分蘖有___个。
24.简述影响小麦分蘖的因素。
作物栽培学各论-小麦-参考答案

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1.1.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我国小麦种植区划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地理地域、品种特性、栽培环境,小麦种植区域的划分,根据环境、耕作制度、品种、栽培特点等对小麦的生长发育的综合影响进行划分,也是最直接服务于决策的综合区划。
我国小麦种植划分为三个主区,十个亚区。
小麦子粒的品质,既受品种本身的遗传控制,也受环境因素影响,小麦子粒品质特性是品种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表现。
�春麦区:东北春麦区、北部春麦区、西北春麦区�冬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华南冬麦区�冬春麦兼播区:新疆冬春麦区、青藏冬春麦区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简述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2.2.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简述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小麦自种子萌发之后,必须经过几个阶段的顺序渐进的质变过程,才能开始进行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发育发育过程称为小麦的阶段发育。
小麦的阶段性的质变是器官形成的基础,也就是每一器官的形成必须在一定的发育基础上才能实现。
当麦苗尚未通过春化阶段的时候,茎生长锥的分生组织主要分化叶片、茎节、分蘖和次生根等营养器官;小麦穗分化达二棱期,春化阶段结束,进入光照阶段,茎生长锥分化生成雌蕊和雄蕊原基,拔节到开花阶段小麦对光周期的反应性仍然存在。
春化阶段是决定叶片、茎节、分蘖和次生根数多少的时期,光照阶段是决定小穗数多少的时期。
春化阶段较长的冬性小麦叶片和分蘖数多于春化阶段短的春性小麦。
延长春华能增加分蘖数,延长光照阶段有利于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从而形成大穗。
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3.3.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根:小麦的根系为须根系,由初生根群和次生根群组成。
初生根由种子生出,又称种子根或者胚根。
种子萌发时,从胚的基部首先长出一条主胚根,然后长出一对或者多对侧胚根。
当第一片绿叶展开后,初生根停止发生,其数目一般3-5条,多者能到7-8条,根细而坚韧,有分支,倾向于垂直向下生长,入土较深。
作物栽培学(小麦)

作物栽培学(小麦)第一节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世界和中国小麦生产概况和发展趋势,掌握小麦的起源与分类,了解我国小麦的分区状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一、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
全世界约有35%~40%的人口以小麦作为主要粮食。
小麦籽粒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一般为11%~14%,高的可达18%~20%;氨基酸种类多,适合人体生理需要;脂肪、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
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能使面粉加工制成各种食品,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另外,小麦加工后的副产品中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物质,是良好的饲料,麦秆还可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也可作为造纸原料。
籽粒含水量较低,易于贮藏和运输,是主要的商品粮之一,在国际国内的粮食贸易中占有很大的份额。
小麦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既能在温度较高的南方生长,也能忍受北方零下20℃的严寒,无论山地、丘陵、平原的沙土和粘土均可种植。
小麦可与多种作物实行间、套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复种指数。
小麦在耕作、播种、收获等环节中都便于实行机械化操作,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规模化生产。
二、世界小麦生产概况和发展趋势(一)世界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TOP<<小麦在世界上分布极广,南至45°S(阿根廷),北至67°N(挪威、芬兰),均有种植。
但主要集中在20°~60°N和20°~40°S之间,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栽培面积占世界总栽培面积的90%,非洲由于干旱而小麦面积很少,赤道附近只能种在3657m以上的高度。
世界栽培小麦主要是冬小麦,与春小麦的面积比例约为3∶1。
春小麦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约占世界春小麦总面积的90%。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资料,1998年世界小麦收获面积2.244×108hm2,总产58884×104t,单产2625kg/ hm2。
小麦作物栽培学课程训练2021.1

• 解:每公斤种子粒数=1000×1000(g)/45(g)=2.22万 粒
• 亩播量(kg)=16/(2.22万粒×0.98×0.90×0.85)=9.6 kg 或 亩播量(kg)=16 × 10000 × 45g/(0.98 ×0.90 ×0.85
综合运用: 1. 四川小麦达到600kg亩产,产量构成三因素理论
上应怎样搭配?每平方米粒数大概为多少(千粒 重按50g计算)?按照以穗定苗,基本苗大概多少 万/亩?以苗定籽(发芽率90%,出苗率85%,千 粒重50g),每亩播种需要多少公斤籽粒? 2. 设计一个栽培管理措施,以确保达到600kg亩产
1. 小麦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各生育时期概念,大致处于哪些月 份(四川)?拔节和拔节期?
2. 小麦的种子(萌发)、根、叶、分蘖(叶蘖同伸)?茎,哪些 因素影响小麦出苗(分蘖)?相应栽培调控措施是啥?
3. 小麦4/0时,理想茎蘖数是多少?为什么有些分蘖不能成穗? 4. 幼穗分化包括哪些时期?外观形态指标诊断?叶龄余数、节间
伸长、生育时期 5. 理论穗粒数是多少?生产中实际穗粒数是多少(四川)?如何
提高结实率?
1.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是什么?形成阶段?关系?如何调控? 2.群体质量的评价指标有哪些?(源库流) 结合四川小麦生育特点,谈谈通过哪些栽培措施,改善小麦群 体质量,促进产量提高? 3.小麦的需肥特性,需水特性? 4.小麦栽培的水、肥、种(播期)、密需求,病虫害防控?生 育阶段的调控目标与措施? 5.播种方式与播种质量?苗全苗匀苗齐苗壮
× 1000 × 1000)=9.6 kg
1. 小麦籽粒品质包涵哪些内容? 2. 外观品质的评价指标? 3. 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栽培学(小麦)小麦栽培技术一.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一)实现高产的土壤指标小麦适应性广,各种土壤均可种植.但要达到高产、稳产,必须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高产麦田的耕作层深度一般为20cm以上,土壤容重1.2g/cm3左右,孔隙度为50-55%(其中非毛管孔隙:15-20%),水气比例:1.0:0.9—1.0 ,有机质含量:砂壤土1.2%以上;粘土2.5%左右,其中易分解的有机质要占50%以上,土壤含氮量0.1%以上,小麦生长期间水解N70mg/kg左右,速效P含量> 15mg/kg,速效K含量大于120mg/kg,土地平整,地面坡降小于0.1%-0.3%,有利灌排,土壤PH6.8-7.0左右。
(二)麦田整地方法整地质量直接影响到播种质量,麦田整地质量要求达到深、透、细、平和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整地方法因地而异,有的地区冬春干旱,要注意抗旱保墒;有的地区雨水多,要防止烂耕烂种。
1、稻茬麦田整地稻茬田含水高,质地粘重,宜耕期短,耕整难度大,必须在水稻生育中后期,加强水分管理,在稻田四周开挖排水沟。
在水稻收获前适时干田,一般在水稻收割前10天左右停止上水,收稻时土壤表土发白,脚踩不下陷,耕出的土块易散碎时为宜耕期,立即进行随耕随耙随播种。
早中稻收后距小麦播种有较充裕时间,应进行耕翻晒垡,使土壤风化,改善理化性状,播种前,应再浅耕,耙碎作畦。
机耕整地可采用旋─耕─旋的方法,先旋耕灭茬,后用铧犁耕翻,再用旋耕犁碎垡。
晚茬稻收割迟,种麦季节紧,必须边收割边耕边耙,边播种。
南方麦区稻茬麦面积大,为克服稻田整地费工、缓解稻麦两熟季节紧、劳力紧张的矛盾,近年来发展了稻茬少、免耕种麦技术和反旋灭茬秸秆还田技术。
少免耕种麦减少了耕作程序,比耕翻种麦省工节本,有利于适时播种。
免耕麦田表土平整,播种深度一致,小麦出苗快而整齐,出苗率高,有利苗期早发,前期干物质积累较快。
但少,免耕种麦杂草较严重,肥料施得浅,易流失,根系在土壤0-10cm分布比例大,在土壤下层根量比例小,在生长中后期,易出现早衰现象。
因此,少、免耕种麦必须推广应用综合配套技术,在播前要施用高效低毒除草剂,减轻草害;在人工或机械条播后,要开沟覆土,消灭露籽;针对少免耕麦的吸肥特性,应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增施有机肥,化肥深施,平稳促进和适当增施拔节孕穗肥预防早衰。
目前各地少、免耕种麦的方法有稻板茬撒播、条播、点播和免耕机条播等几种方式。
2、旱茬麦田整地>>TOP<<前期为玉米高梁等早熟作物,收获后采用秸秆还田反旋灭茬机旋耕灭茬,及时深耕耙地,并注意蓄水保墒,播种时墒情好,则浅耕、随耙随播种,墒情不足,及早耙地,抢墒播种,播后镇压。
若前茬为甘薯、大豆等晚秋作物,收获迟,季节紧,应边收边耕,随耙随播,播后镇压保墒。
棉麦两熟麦田,需加强棉田后期管理,促棉花早熟,尽早清茬,抢时抢墒,随耕随耙随播种,或在棉花行间套播。
绿肥茬,要在小麦播种前20-30天耕翻掩青、顺犁沟翻压,做到不漏翻、不冒青。
二.小麦需肥特性与合理施肥(一)小麦的需肥特性小麦对N、P、K三要素的吸收量因品种、气候、生产条件、产量水平、土壤和栽培措施不同而有差异。
综合各地资料分析,小麦每生产100kg 籽粒和相应的茎叶,约需吸收N3kg左右;P2O51.0-1.5kg,K2O:3-4kg。
冬小麦一生中对N、P、K吸收有两个高峰。
对N的第一个吸收高峰在分蘖至越冬始期,吸收量占总量的20%左右,越冬期间吸收量仅占总量5%左右,返青后N的吸收量有所增加,拔节-开花期出现第二个吸收高峰,吸收量占总量30-40%,开花后对N仍有少量吸收。
小麦对P、K吸收在分蘖-越冬始期出现第一个峰值,占总吸收量10%左右,至拔节期P吸收量占一生30%左右,K达50%左右。
拔节至开花期出现第二个吸收高峰,吸P量达总吸收量的40%,吸K量占总吸收量50%。
开花后P吸收量仍达20%,K则停止。
>>TOP<<近年研究表明,增加拔节至开花期N、P、K的吸收比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量。
(二)施肥量的确定目前生产上多采用以产量定施肥量方法,小麦产量指标确定后,根据小麦吸肥量、土壤基础肥力、肥料种类、数量和当季利用率及气候等条件综合确定。
其计算方法是:计划产量肥料计划产量对养分吸收量(kg/公顷)-土壤当季养分供给量(kg/公顷)需要量(kg/公顷) =───────────────────────────肥料中营养元素含量(%)×当季利用率(%)根据现有研究: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需施N4-5kg左右;4500 kg/公顷产量水平需施氮180-220公斤左右,6000 kg/公顷产量水平需施氮240-270公斤左右,7500 kg/公顷产量水平需施氮270-300公斤左右,弱筋小麦应适当降低施N量。
注意增施P、K肥,N:P2O5:K2O 应达1:0.4-0.6:0.4-0.6。
(三)肥料的运筹原则>>TOP<<1、肥料对器官促进效应据原江苏农学院不同叶龄期施氮效应期试验(1977-1978)结果:速效N肥作基肥施用,2/0叶期开始得力,3/0、4/0、5/0叶期显著得力,6/0叶期效应开始下降,7/0叶期效应显著下降;不同叶龄期追施适量速效氮肥,对叶片促进效应关系是:n叶露尖施肥,(n+1)叶期效应开始,(n+2)-(n+3)叶期为显著效应期,(n+4)叶期效应开始下降,(n+5)叶期效应显著下降;不同叶龄期施氮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是:穗数随追肥叶龄期推迟而下降,每穗平均粒数和粒重则随追肥叶龄期推迟而上升,迟到孕穗初期适量追肥仍有增粒增重的效果,产量以用作基肥、苗肥、拔节孕穗肥增产效果显著,腊肥和返青肥虽较对照增产,但肥料报酬率低。
2、肥料运筹原则根据小麦需肥特性,肥料运筹应掌握,在冬前分蘖期有适量的速效N、P、K供应,以满足第一个吸肥高峰对养分的需要,促进分蘖、发根、培育壮苗,越冬至返青期间是小麦一生中需肥较少时期,应适当控制肥料供应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培育高光效群体,拔节─开花是一生中吸肥的最高峰,施肥最大效率期,必需适当增加肥料供应量,以巩固分蘖成穗、培育壮杆,促花、保花,争取穗大粒多,抽穗开花以后,要维持适量的N、P营养,延长产量物质生长期的叶面积持续期,提高后期光合生产量,保证籽粒灌浆,提高粒重。
在确定肥料运筹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小麦专用类型、肥料对器官的促进效应、以及地力、苗情、天气状况等因素。
根据各地高产经验,中筋、强筋小麦生产中N肥可采用基肥:追肥为5:5的运筹方式,追肥主要用作拔节孕穗肥,少量在苗期施用或作平衡肥,弱筋小麦宜采用基肥:追肥7:3的运筹方式,以实现优质高产。
晚茬麦采用独秆栽培法的群体,N肥基肥:追肥可采用3-4:6-7,以保穗数、攻大穗。
秸秆还田量大的麦田基肥中N肥用量需适当增加。
磷钾肥提倡50-70%基施;30-50%在倒4叶-倒5叶追施。
>>TOP<< 三.小麦需水特性与灌排技术正常生长的小麦,不同生育期,植株体内含水量约为60-80%,保持小麦植株光合、蒸腾、吸收、运输等功能所需的水分平衡,防止水分亏缺,是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和获得高产的基础。
(一)小麦需水特性1、小麦的耗水量小麦耗水量包括一生中直接用于正常生理活动、保持植株体内水分平衡的生理需水和为小麦高产创造良好体外环境的生态需水两部分所消耗的总水量,它包括株间土壤蒸发、植株蒸腾、地下渗漏及植株中所含的水分,小麦一生中总耗水量约为400-600mm,即4000-6000M3/公顷,其中植株蒸腾占60-70%。
小麦每生产1kg籽粒需要耗水约800-1000kg。
小麦一生耗水量多少受气候、土壤、栽培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2、小麦不同生育时期耗水量播种至越冬阶段:苗龄小、群体叶面积小,气温较低,小麦生理生态需水均较少,阶段耗水占总耗水15%左右;越冬期间,气温低,麦苗生长缓慢,耗水仅占一生5%左右;返青后,温度回升,麦苗生长加快,耗水增加,耗水10%左右;拔节至抽穗,小麦旺盛生长,耗水量急剧增加,占总耗水量30%左右;抽穗至成熟,气温高,麦株体积大,生理生态需水均增加,耗水达40%左右。
>>TOP<<孕穗期是需水临界期,缺水则不孕小穗和小花增多;抽穗至开花,是小麦平均日耗水量最多时期,缺水则可孕小花不实率增加;籽粒灌浆期缺水,则引起早衰,粒重下降。
3、各生育期适宜土壤水分小麦生理需水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土壤水分状况直接影响根系吸水,而大气因子则通过影响植株蒸腾速率间接影响根系吸水,因此,在小麦生育期间应保持土壤适宜的含水量,以保证小麦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
播种至出苗,土壤含水量以占田间持水量的70-75%为宜,低于60%出苗不整齐,低于40%不能出苗,高于80%易造成烂耕烂种;出苗至越冬阶段,以占田间持水量的70-75%为宜,低于60%地上部遇低温易受冻,分蘖不发生,低于40%则分蘖节因干冻而死亡;返青至拔节,70%为宜,低于60%虽能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但返青迟缓,分蘖成穗下降;拔节至抽穗,70-80%为宜,有利于巩固分蘖成穗,形成大穗,低于60%虽无效分蘖加速死亡,但退化小穗、小花数增多(尤孕穗期);抽穗至乳熟末期,70-75%为宜,既要防止大气干旱,造成可孕小花结实率下降,影响每穗粒数,又要防止田间湿度过大,造成渍水烂根,影响粒重。
腊熟末期,植株开始衰老,土壤水分以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
>>TOP<< (二).灌溉与排水技术1、灌水抗旱技术小麦灌溉时要掌握看天看地看苗的原则。
看天,就是看当时当地的天气变化和降水量的多少,决定是否灌水。
如天气干旱,土壤水分不足,气温高,蒸发量大,又是小麦耗水量多的生长时期,就要及时灌水。
小麦抽穗后干旱,虽然需要灌水,但遇到有风的天气,高产麦田灌水易引起倒伏,就应适当提早或推迟灌水,如遇寒流、霜冻、或干热风,为了防止低温冻害和干热风危害,要提早灌水。
看地,就是看土壤墒情、土质和地形、地势,一般在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要进行灌溉。
保水力强的粘土地、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要少灌。
保水力差的砂土地、地下水位低的高岗地,灌水次数要多些,丘陵山地,要先浇阳坡地后浇阴坡地。
看苗,就是要看麦苗所处的生育时期、植株的外部形态和长势、群体的大小及单茎绿叶数的多少等,如群体小、麦苗正处在有效分蘖期遇到干旱,要及时灌,以水调肥,以肥促长;如麦苗处在无效分蘖期,群体大、长势旺,虽遇到干旱,为控制群体过大,减少无效分蘖,就要少灌水或不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