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d i1 . 9 9 ji n 1 0 — 1 2 . 0 0 1 . 3 o :0 3 6 /.s . 0 5 5 X 2 1 . 5 0 0 s
技 术 与 方 法
港 口物 流 发展 模 式 综 合 评 价 体 系 研 究
潘 维琴 , 李庆 忠 ( 宁机 电职 业技 术 学院 , 宁 丹 东 18 0 ) 辽 辽 10 9
[ 摘 要] 选取 了 1 对港 口综合评价有影 响的指标 , 6个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 计算港 口物流发展模 式综合实力指数 。并 利用港 口物 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作 为港 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水平评价 的依据 。 [ 关键词 ]港 口物 流; 主成分分析 ; 评价 [ 中图分类号 ] 24 0 F 2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5 5 X 2 1 ) 5 0 9 0 10 —12 ( 0 0 1 — 0 3— 2 St udy o h mpr he sv a ua i n yse f r t e De e o n t e Co e n i e Ev l to S t m o h v l pme t M o f Ha b r Lo itc n de o r o g si s
阵 X:( 。x , , , x , … X ) 且协方 差阵 为 ∑, 协方差 阵 的特 征 令
根 为 1 2 . ≥ , 以有 V rZ ) a( 2 ≥ ≥. . 所 a( 1 ≥V t Z )≥… ≥V r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传统功能 向加工 、 包装 、 分拣 、 息处理 、 信 口岸服务 、 算等延 伸 结
功能演变 。
( > , Z) t0 向量 l, ,. , 为相 应 的特征 向量 , X的第 i l ..l 则 个
四大港口物流模式

四大港口物流模式分析世界港口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港口功能定位为纯粹的“运输中心”,主要提供船舶停靠、海运货物的装卸、转运和仓储等;第二代港口功能定位为“运输中心+服务中心”,除了提供货物的装卸仓储等,还增加了工业和商业活动,使港口具有了货物的增值功能;第三代港口功能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除了作为海运的必经通道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有形商品的强大集散功能并进一步提高有形商品的集散效率之外,还具有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的集散于一体的物流功能。
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转型。
在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发展轨迹是一个由成本理念到利润理念再到综合物流服务理念的过程。
成本理念追求的是降低物流总成本,利润理念追求的是获取最大利润,而综合物流服务理念则除追求商品自然流通的效率和费用外,还要强化客户服务意识,切实转换经营和管理方式,按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整合,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管理和控制,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
鹿特丹港模式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入海的三角洲,濒临世界海运最繁忙的多佛尔海峡,是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有“欧洲门户”之称。
目前,该港年吞吐量有超过5亿吨的纪录,当之无愧地占据着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
鹿特丹港口物流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1)多样化的集装箱运输形式。
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集装箱装卸量已超过320万箱。
鹿特丹的集装箱运输形式主要有公路集装箱运输、铁路集装箱运输和驳船集装箱运输。
(2)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
鹿特丹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工业基地,在港区内实行“比自由港还自由”的政策,是一个典型的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拥有大约3500家国际贸易公司,拥有一条包括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部门的临海沿河工业带。
(3)现代化的港口建设。
港口物流园区运营模式分析

港口物流园区运营模式分析引言港口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港口和物流相关产业有机结合,通过集聚资源和提供一站式服务,促进物流效率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分析港口物流园区的运营模式,并探讨其优势和发展潜力。
港口物流园区运营模式港口物流园区的运营模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位置优势港口物流园区一般位于港口周边地区,具备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
这使得园区能够直接连接港口,便于货物的进出口,同时也方便与其他地区进行物流运输,实现多式联运。
基础设施建设港口物流园区通常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港口码头、仓储设施、道路交通、信息系统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将为物流运营提供便利,提高整体效率。
产业集聚效应港口物流园区通过吸引物流相关产业进驻,实现产业集聚效应。
园区内的企业可以互相合作,形成产业链条,提升整体竞争力。
同时,园区还可以提供一系列支持服务,如仓储、报关、物流金融等,加强企业间的合作。
优质服务提供港口物流园区通常会提供一站式的物流服务,包括货物运输、仓储管理、报关报检等。
这样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
同时,园区还可以提供优质的服务支持,如物流信息查询、供应链管理等,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港口物流园区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港口物流园区的运营模式具有以下优势和发展潜力:提高物流效率港口物流园区可以实现港口和物流相关产业的紧密结合,提高物流效率。
通过优化物流流程、整合资源、提供优质服务,可以降低物流成本,缩短物流时间,提高货物周转率。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港口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运营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和企业进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产出。
推动物流行业升级港口物流园区通过提供一站式的物流服务和支持,可以推动物流行业的升级。
园区内的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这将推动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
结论港口物流园区的运营模式通过地理位置优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效应和优质服务提供,能够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物流行业升级。
港口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模式

输、 仓储 、 加工 、 报关等功 能, 也可整合水路 、 公路、 铁路、 管道 等不同运输 方式。 世界各大航运 公司谋求 与港 口建立战略伙
伴 关 系是 其 发 展 战 略 中的 一 个 重 要 组成 部 分 , 为 港 口第 三 这 方物 流 发展 提 供 了机 会 , 有 利 于 船 公 司 与 港 口实 现 双 赢 。 将
核心能力。
一
作业效率 、 服务水平及可靠性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不断改进
港 口装 卸 工 艺 , 加 或 更 新 港 口机 械 设 备 , 步 实现 港 口生 增 逐 产的机械化、 自动 化 、 能 化 。 些 港 口采 用 了 自动 导 航 集 装 智 有
箱运输车组成 的无人驾驶集装箱港 内运输系统 、 装船 效率达 10 0 20 0/ 6 0 — 0 0 Th的弧线式矿 石装船 机、效 率达 1 0 0 / O 0 Th
二 、 高 港 口中 转 运 作 能 力 , 建核 心 能 力 提 构
设、 改造步伐。 () 2提升港 口作业的机械化、 自动化水平。现代港 口生产
目前 中 国 的港 口物 流 企 业 都 设 有 商务 公 司 、船 代 公 司 、
2 0 . 63 0
c№
s 0 a e & ta s o ma a e trg r n p n g zn
、
整 合 物 流 资 源 , 建 核 心 能 力 构
1 整合 内部资源 , 形成 专业 化、 规模化优势 () 1加强码头堆场建设。 码头堆 场是港口企业最基础的设
施 。国 际 贸 易 的 9 % 以上 是 通 过 海 运 来 完 成 的 , 口 已成 为 0 港 大 量 货 物 的 集 结 地 ,其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将 决 定 现 代 物 流 的 发 展 。 港 口要 通 过 自建 、 购 、 股 等 方 式 , 快 基 础 设 施 的建 并 控 加
典型港口物流模式分析

典型港口物流模式分析港口物流是指利用港口作为物资装卸、仓储、运输和分配的基地,通过各种物流系统和设施,进行货物、信息和资金流的集散、交换、转运和调度的一种综合性物流活动。
典型的港口物流模式有以下几种:1.集装箱码头模式:集装箱码头是现代港口物流的主要形式之一、在这种模式下,港口通过建设专门的集装箱码头设施和配套的物流设施,实现集装箱货物的装卸、堆存、运输和配送等环节的高效、快速和安全。
这种模式适用于大批量集装箱货物的集散和转运,能够提高货物流动的速度和效率。
2.港口物流园区模式:港口物流园区是在港口周边建设的集物流、仓储、配送、企业服务和相关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通过在港口物流园区内设立物流配送中心、仓库、加工厂等,实现货物的集中配送和集中处理,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这种模式适用于港口周边物流需求较大、产业链较长的区域。
3.港口经济特区模式:港口经济特区是建立在港口周边的经济特区,通过扩大港口经济功能和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在港口经济特区内设立物流仓储、加工制造、贸易物流和相关服务企业等,实现港口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这种模式适用于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的港口,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
4.港口物流公路枢纽模式:港口物流公路枢纽是通过港口和公路交通节点的结合,实现货物的多式联运和跨境物流的快速通道。
在这种模式下,港口物流公路枢纽通过建设货运站、货运市场和配套设施,提供多式联运服务和物流信息服务,将港口和内陆的物流需求有效连接起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这种模式适用于港口和内陆物流需求频繁的地区。
以上是典型的港口物流模式分析,不同的港口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物流模式,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港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物流 中心
物流园区
精品资料
港口区域物流体系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增强 港口对腹地物流吸引力,建立方便快捷的物 流供应链。根据现代物流的功能,对港口资 源、临港物流园区进行重新整合规划,促使 港口区域物流体系实现功能多元化、布局合 理化、管理(guǎnlǐ)现代化、运行高效化, 以全面提升港口的竞争力。
精品资料
二、港口物流外向型发展模式
1、国际航运中心模式 国际航运中心是指,以港口为依托,以航运为纽带,具有航线稠
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集疏运网络等硬件(yìnɡ jiàn)设施, 能提供金融、贸易、物流、信息等服务的港口城市。
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城市为伦敦、纽约、鹿特丹、新加坡、香 港等。
在我国,截止2011年,国务院共批复了4个国际航运中心: (国发〔2009〕19号)《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
精品资料
(1)国际航运中心(zhōngxīn)必须具备的主要条件:
发达的 国际航 运市场
充沛的 集装箱
物流
自然条 件和基 础设施
国际航 运中心
政策体 制条件
精品资料
后方集 疏运系
统
强大的 经济腹
地
(2)发展(fāzhǎn)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模式:
以市场交 易和提供 航运服务
为主
• 代表港口:伦敦
心,规范服务(fúwù),提高服务(fúwù)质量,增强服 务(fúwù)特色,树立起品牌形象。
精品资料
3、发展港口第三方物流 将港口物流的自理物流业务剥离出来,集中起
来形成一个物流部门,并逐渐转变为完全独立的第 三方物流服务企业。例如,港口可以针对目前的船 代和货代业务,围绕自身集疏运的主要(zhǔyào)货 种,组建专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以完善港口 的物流网络。
港口物流运营模式的研究

港口物流运营模式的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港口物流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过程中,港口物流运营模式的研究对于港口整体发展的推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将对港口物流运营模式的研究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析。
二、港口物流运营模式概述(一)模式分类港口物流运营模式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集装箱物流运营模式、传统物流运营模式和港口综合服务运营模式。
1.集装箱物流运营模式此类模式集中在港口物流线的集装箱运输环节,其管理重点在于箱子的集装、装卸、中转和堆存等方面。
2.传统物流运营模式相对于集装箱物流运营模式,传统物流运营模式更为泛化,涵盖得更全面。
其运营重点除了集装箱运输环节之外,还包括船运、空运、陆运、集装箱运输保险及相关仓储服务等,是一种相对较为全面的港口物流运营模式。
3.港口综合服务运营模式港口综合服务运营模式是最新涌现的港口物流运营模式,突破了以往港口物流运营仅限于运输存储等单一管理模式,将港口物流系统优化升级为集海、陆、空、电子于一体的立体化平台。
(二)模式分析不同类型的港口物流运营模式各有其优缺点。
1.集装箱物流运营模式在当前物流环境下,集装箱物流运营模式已迅速占领市场,以其速度快、运输成本低、管理便捷等多方面的优势已成为众多商家和政府的热门选择。
然而,由于其管理重点只是集装箱运输环节,对于其他环节的管理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
2.传统物流运营模式相对于集装箱物流运营模式而言,传统物流运营模式更为全面,涵盖面广。
然而,由于其范围过于广泛,在运营时可能会因为管理量过多和工作繁琐而存在一定的弊端。
3.港口综合服务运营模式港口综合服务运营模式在整个港口物流运营市场中铸就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其独特的服务模式和创新的运营理念已受到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
然而,其实际落地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善,在保证各项服务质量的同时还需降低运营成本。
三、港口物流运营模式下问题探讨(一)质量管理问题1.质量监督港口物流运营模式下,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是每一个参与港口物流的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舟山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分析

物流 ・ 贸 易
舟 山港 口物流发展模式分析
李 莹 迪
( 浙江海 洋学院, 浙江
舟山
3 1 6 0 2 2 )
[ 摘 要 ] 因港 口的 迅 速 发 展 , 港 口物 流 业 已成 为 企 业 利 润 的 重 要 来 源 , 伴 随 国 际 经 济 贸 易的 迅 步发展 , 创 建现代港 口物 流发展 模式框 架, 建立开放 、 有序 、 自由、 畅通 的现代港 口物流新
格局 , 具 有 十 分 重要 的 意 义 。
[ 关键词 ] 舟 山港 ; 港I : 2 物流 ; 模 式 分析
[ 中图分类号 】 F 5 5 2 . 7
1 . 2 舟 山港 口物 流 模 式 发 展 现 状
8 0 k n左右 , i 占全 省 的 8 9 %。同时条件十分适 合建港湾 , 陡 峭 的
港1 : 3 岸坡 。 岸 滩 也 比较 稳 定 、 腹地 纵横深 、 水深浪 小 、 港 域宽 阔, 全年 可作业 天数达 3 0 0多 天 , 是建 造大 型 、 专 业 化 泊 位 的 理 想 港区 . 更 是未 来 大 型 化 集 装 箱 物 流 的 最 佳 港 口 。
统 港 口物 流 已 明显 落后 , 因此 现 代 港 口物 流 一 定 要 不 断 的发 展 , 才 能跟 上 经 济 发 展 的 步伐 , 从 而 才 能 充 分 发 挥 其 对 经
济 的 带 动 作 用 。舟 山作 为 一 个 临 海 港 口城 市 , 有 着得 天 独 厚 的 优 势 。 如 何发挥其优势促进 舟山本地经济发展 , 且 带 动
2 7 9 . 4 k m, 占全 国 的 1 8 . 4 % 。 可 建 码 头 泊 位 的 自然 岸 线 约 长 1 5 0 0 k m, 水深大 于 1 0 m 的岸 线 长 1 8 4 k m, 占浙 江省 的 7 8 %; 水深 大于 1 5 m 的 深水 岸 线 约 长 2 0 0 k m;水 深 大 于 2 0 m 的 岸 线 长 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鹿特丹港模式,基于建设信息港发展增值物流
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入海的三角洲,濒临世界海运最繁忙的多佛尔海峡,是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有“欧洲门户”之称。
目前,该港年吞吐量有超过5亿吨的纪录,当之无愧地占据着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
鹿特丹港口物流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多样化的集装箱运输形式。
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集装箱装卸量已超过320万箱。
鹿特丹的集装箱运输形式主要有公路集装箱运输、铁路集装箱运输和驳船集装箱运输。
2)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
鹿特丹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工业基地,在港区内实行“比自由港还自由”的政策,是一个典型的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拥有大约3500家国际贸易公司,拥有一条包括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部门的临海沿河工业带。
3)现代化的港口建设。
鹿特丹港以新航道为主轴,港池多采用挖入式,雁列于主航道两侧,按功能分设干散货、集装箱、滚装船、液货及原油等专用和多用码头,实行“保税仓库区”制度,构成由港口铁路、公路、内河、管道和城市交通系统及机场连接的集疏运系统。
4)功能齐全的配送园区。
鹿特丹港在离货物码头和联运设施附近大力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其主要功能有拆装箱、仓储、再包
装、组装、贴标、分拣、测试、报关、集装箱堆存修理以及向欧洲各收货点配送等,发挥港口物流功能,提供一体化服务。
5)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
鹿特丹港务管理局不断在进行功能调整,由先前的港务管理功能向物流链管理功能转变,继续扩大港口区域,尝试使用近海运输、驳船和铁路等方式来,促进对物流专家的教育和培训,建设信息港,发展增值物流。
2安特卫普港模式,实现信息服务现代化
安特卫普港位于比利时北部斯海尔德河下游,距北海约80km 处,是欧洲第二大港、世界第四大港,港口接近于欧洲主要生产和消费中心,吞吐量的一半为转口贸易,是欧洲汽车、纸张、新鲜水果等产品的分拨中心,运输量几乎100%是国际运输。
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完善的交通网络。
安特卫普港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拥有300多条班轮航线与世界上800多个港口相连,水运与密集的高速公路、铁路为核心的陆运相衔接,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
2)良好的硬件设施。
安特卫普港拥有汽车、钢材、煤炭、水果、粮食、木材、化肥、纸张、集装箱等专业码头,备有各式仓库和专用设备,建有炼油、化工、石化、汽车装备和船舶修理等工业开发区。
3)现代化的信息服务。
安特卫普港拥有现代化的EDI信息控
制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使用“安特卫普信息控制系统(APICS)”。
私营行业还建立了“安特卫普电子数据交换信息系统(SEAGHA)”,并与海关使用的“SADMEL系统”以及比利时铁路公司使用的“中央电脑系统”等其它电子数据交换网相连。
3香港港模式,依托中国大陆连接世界
香港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繁忙货柜港的美誉,是世界最大的港口物流中心。
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发挥自身特点,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
香港以中国内地特别是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为腹地发挥自身特点,依托中国大陆,连接欧美,面向东南亚,重点做好占其港口吞吐量83%以上的转口贸易中的中转货运物流,把香港建设成为虚拟供应链控制中心,使香港物流业的覆盖面遍及整个内地。
2)建设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香港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其港口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起点高,先进的港口设备堪称世界一流,其物流运作的速度和效率也是首屈一指。
3)政府扶持,创造优越的发展软环境。
香港政府一直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提出要把香港建成国际及地区首选的运输及物流枢纽中心,香港成立了物流发展督导委员会和香港物流发展局,强化与港口物流相匹配的服务功能,健全法律制度,提供金融与保险等一系列物流援助或服务、快捷高效的海关通关服务等。
4)重视人才,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香港与大学和教育机构合作,培养一流的港口物流操作管理人才,同时通过建立全球公认的公务员廉洁制度,提高港口物流从业人员全员素质,从而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4新加坡港模式,发展“一条龙”物流
新加坡不仅有优良的深水港,还兴建了4个集装箱码头,每年可装卸超过1500万个集装箱,是世界上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
新加坡的远景目标是把该国发展成为集海、陆、空、仓储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物流枢纽中心。
新加坡港口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调整港口管理策略并制定新措施,准备开放港口允许船舶公司以合资方式拥有自营码头,并欢迎国际上的港口经营集团到新加坡投资发展码头。
另一方面,注重技术改造,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来提高生产力。
2002年3月,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进行了一项试验性计划,在新加坡海港采用自动识别系统,避免船舶相撞并提高港口航行的安全。
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政府支持“一条龙”发展物流。
1997年7月,新加坡物流倡导委员会制定发展纲领,同年新加坡贸易发展局联合13个政府机构,展开“1997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先后推出了“1999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以及“2001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成功地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整合成“一条龙”服务。
2)物流与高科技的结合。
新加坡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新加坡政府启动“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换,物流企业都先后斥资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
3)专业性强,服务周全。
新加坡境内的物流公司专业化、社会化程度高,可以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也可以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由物流公司和客户共同研究选择出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服务方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从以上四大港口发展的状况和措施可以看出,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形成高度整合的“大物流”、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的“增值物流”、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能港”以及发展“虚拟物流链控制中心”是当前港口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5.上海港模式,区港联动
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腹地是中国最富裕的长三角地区,东面是航运贸易繁荣的太平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上海既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国际航运中心,覆盖东北亚地区,国内服务范围覆盖整个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
上海港发展模式如下:
(1)上海港率先进行信息化建设
上海港信息系统建设始于1980年,经过了从单项应用到综
合系统开发应用,从小型机到客户服务器系统结构、开放系统结构,从PC单机应用到各单位建设局乃至局域网与广域网网际连接应用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前期,先后在件杂货、集装箱、散货三类装卸作业码头中进行有计划、系统的试点开发工作并取得成功。
80年代末期,进行全局自上而下系统开发应用,在生产管理、财务、基建、计划统计、OA、能源、计量等方面普及应用。
1998年上海港港口网络建成开通,全港23个生产经营性公司的局域网和据网络实现互联网通,上海港网站进入国际互联网,全港信息系统的应用迈上新台阶。
(2)加强自由港区的建设
上海自由港区的建设要在外高桥自由贸易区和卢洋航运特区的基础上形成,借鉴世界自由港发展的模式,设计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切合中国实际的航运特区模式。
在特区内实行多项优惠政策,将会吸引外资和外省市资本在区内设立加工厂、储存基地和分拨中心,可以为集装箱枢纽提供大量的基础货源。
并可以简化手续,提高服务效率,缩短船舶在港停留时间,大大增强吸引干线船来港挂靠的竞争力。
2005年12月我国第一保税区——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已正式运作。
(3)发展完善、发达的集疏运系统
上海不但将进一步完善公路、内河、沿海、铁路、航空等集疏运网络,建设港口现代物流示范基地和物流园区,扩大洋山深水港对沿江、沿海、沿路的辐射面,而且要初步形成区域性的航
运交易市场和航运信息中心。
(4)大力发展长江战略
上海港打出长江战略牌,向长江腹地拓展实力,从而达到促进上海港区快速发展的目的。
上海港首先与长江下游的第一港——南通港进行战略合作。
上海港与南通港于2003年8月签订了全国合作框架协议。
两港加强相互的信息共享、建立绿色通道并在物流园区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
另外,上海港还与武汉港和重庆港进行合作,扩展上海港在长江领域的影响。